第125章 朱祁鈺:想換太子怎麽辦?偷偷送點錢吧!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師雖遠,但若是瓦剌一直被耽擱在城外,等到勤王的隊伍到來,那豈不是被甕中捉鱉了?】
【京城久攻不下,勤王的大軍卻快要到了。】
【也先也害怕被明朝所俘虜,那瓦剌豈不是完蛋了?】
【於是再三考慮後,也先挾持朱祁鎮從良鄉西逃而去。】
【於謙立刻調集各路將領追擊,直接追到了居庸關附近才迴來。】
【京師保衛戰獲得了全麵的勝利,於謙也因功而加封少保。】
宋朝,嶽飛敏銳的捕捉到了熟悉的字眼。
他可沒忘記天幕曾經念過的那首詩,和他一同埋葬在西湖的不就是於少保?
可這朱祁鈺聽起來不像是官家這樣的人啊,怎麽會?
朱瞻基也是驚疑不定,祁鈺莫不是也做了卸磨殺驢之事?
於謙可是安穩社稷的大功臣,若是含冤而死,不知要引起多少風波。
朱祁鈺:爹!冤枉啊!
【此時的朱祁鎮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而打算了,雖然也先對他禮遇有加,但畢竟身在敵營,安危難以保障。】
【他之所以成為也先要挾大明的籌碼,都是一個名叫喜寧的宦官為瓦剌出謀劃策。】
【喜寧不僅投降也先,還處處引路,竭盡全力為瓦剌謀劃。】
【朱祁鎮不能再容忍這個人威脅到自身的安全,必須要想辦法除掉他,】
土木堡中,朱祁鎮眼神陰翳,喜寧撲通一聲就跪下了。
陛下看著仁善,實則最忌恨別人的背叛,自己怕是兇多吉少。
不顧喜寧的拚命求饒,朱祁鎮直接叫人把他拖出去解決了。
朱瞻基則是一臉無語,太子身邊的奸佞小人未免太多了。
這宮內的宦官宮女也該好好清理一下了,什麽人都有!
【朱祁鎮也不是完全沒有腦子,借口派喜寧去京城要禮把人送到了明朝的手中。】
【那自然是寺廟裏的木魚,任人敲打!】
【明朝這邊正好對這個奸細頭疼得很,結果自己送上了門,火速就給捉起來殺掉了。】
【朱祁鎮又用爵位拉攏了瓦剌的把台家,讓他們從中說和,爭取把自己放迴京師。】
【也先這邊陸續幾次進犯都沒能占到便宜,意識到大明並不是這麽輕易就可以拿下的,也有意放迴朱祁鎮。】
朱元璋就納了悶了,這也不是個傻子啊?!
怎麽前麵就這麽蠢,硬生生的把自己送到了敵軍手中?
朱棣冷哼一聲,屁股著火了你知道思考了。
大明數代的積累,幾乎被這個敗家子毀於一旦!
這等於說他老爹,他,他兒子和孫子,這麽多年都白幹了!
叫他如何不生氣?
【可此時的朱祁鈺卻不答應了,自己這個皇帝是被迫登基的。】
【現在收拾了這個爛攤子,又要把他哥接迴來,那他這個皇帝怎麽辦?】
【不可能再退位讓賢,把皇位還給他哥吧?】
【別說朱祁鈺不想退位,大臣也不一定想。畢竟怎麽看,朱祁鈺都比太上皇靠譜多了!】
【但人家瓦剌都要放人了,大明卻不接迴,這也於禮不合啊!】
景泰元年,朱祁鈺撇了撇嘴,本來就是。
收拾了爛攤子再叫他滾迴原位?門都沒有!
要不是於卿勸說,朕才不會接迴皇兄呢,我看他在瓦剌過得挺好的呀!
朱祁鎮(敢怒不敢言):暗中記仇。
【最後還是於謙勸說朱祁鈺接迴太上皇,並表示皇位已定,絕不會再更改。】
【朱祁鈺一看愛卿都這麽說了,隻能捏著鼻子從瓦剌接迴了朱祁鎮。】
【兩個人在城門處是拉著小手,流著眼淚,訴說著彼此的思念。】
【然後迴宮朱祁鈺就把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的小黑屋。】
【不愧是“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大明朝!】
父慈子孝的朱元璋和朱棣:......
兄弟和睦的朱祁鎮和朱祁鈺:......
好一通無力反駁的陰陽怪氣!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何況還是曾經做過皇帝的朱祁鎮呢?】
【朱祁鈺自然得防備著點,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兄長,朱祁鈺並沒有下死手。】
【而這一鎖,就是七年。】
【七年的時間裏朱祁鈺展現出了一位合格帝王應有的水平。】
【麵對大戰後一團糟的國家,他減免賦稅,勤心治理,讓百姓休養生息,緩過氣來。】
【執政期間,肅清宦官勢力,知人善任,重用賢臣,給已經處於危局的大明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景泰八年,朱祁鈺微微顫抖的手暴露了他心中的不平靜,他無聲苦笑。
自己的付出還是有人能看見的,至少不會被淹沒於曆史的塵埃中。
見濟去世,他也病重得起不了身,難道真是天命如此嗎?
這皇位終究還是要迴到皇兄的手中嗎?
【當皇位漸穩,朱祁鈺也動起了易儲的心思。】
【朱見深畢竟是皇兄的兒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也已經9歲了。】
【但是在朱祁鈺坐上皇位之時,太子是由太後冊立的,要想易儲並非易事。】
【於是,他動了動自己聰明的小腦瓜,決定賄賂大臣從而拉攏他們。】
景泰三年,朱祁鈺偷偷把袖子裏藏著的銀票往裏麵塞了塞,心虛的移開了眼神。
於謙也有些哭笑不得,陛下怎會做這種掩耳盜鈴之事?
朕,朕也是一時情急嘛!
朱瞻基掩飾的咳嗽了幾聲,有些好笑的摸了摸小朱祁鈺的頭。
“你呀,莫不是效仿宋朝的宋真宗行事?”
至於易儲之事,人都是有私心的,祁鈺有此想法也不足為奇。
【在朱祁鈺的努力下,終於換來了朝臣們的默認,順利換掉大侄子朱見深,讓自家兒子當上了太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朱見濟第二年就因病夭折了。】
【明朝一向信奉嫡長子繼承的正統,此事一出,朝中的人心有些浮動起來。】
【言論中甚至出現了皇位本該屬於英宗一係的言辭。】
幽居南宮的朱祁鎮諷刺一笑,這就是天命!
自己那個弟弟的手腕可不弱,可惜了,無論是他還是那個早夭的朱見濟都沒這個福氣!
這大明江山本該就屬於我朱祁鎮一脈!
【朱祁鈺膝下子嗣單薄,朱見濟的死亡給朱祁鈺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葉楚歎息一聲:【這也為後麵的驚天之變埋下了伏筆。】
【京城久攻不下,勤王的大軍卻快要到了。】
【也先也害怕被明朝所俘虜,那瓦剌豈不是完蛋了?】
【於是再三考慮後,也先挾持朱祁鎮從良鄉西逃而去。】
【於謙立刻調集各路將領追擊,直接追到了居庸關附近才迴來。】
【京師保衛戰獲得了全麵的勝利,於謙也因功而加封少保。】
宋朝,嶽飛敏銳的捕捉到了熟悉的字眼。
他可沒忘記天幕曾經念過的那首詩,和他一同埋葬在西湖的不就是於少保?
可這朱祁鈺聽起來不像是官家這樣的人啊,怎麽會?
朱瞻基也是驚疑不定,祁鈺莫不是也做了卸磨殺驢之事?
於謙可是安穩社稷的大功臣,若是含冤而死,不知要引起多少風波。
朱祁鈺:爹!冤枉啊!
【此時的朱祁鎮也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而打算了,雖然也先對他禮遇有加,但畢竟身在敵營,安危難以保障。】
【他之所以成為也先要挾大明的籌碼,都是一個名叫喜寧的宦官為瓦剌出謀劃策。】
【喜寧不僅投降也先,還處處引路,竭盡全力為瓦剌謀劃。】
【朱祁鎮不能再容忍這個人威脅到自身的安全,必須要想辦法除掉他,】
土木堡中,朱祁鎮眼神陰翳,喜寧撲通一聲就跪下了。
陛下看著仁善,實則最忌恨別人的背叛,自己怕是兇多吉少。
不顧喜寧的拚命求饒,朱祁鎮直接叫人把他拖出去解決了。
朱瞻基則是一臉無語,太子身邊的奸佞小人未免太多了。
這宮內的宦官宮女也該好好清理一下了,什麽人都有!
【朱祁鎮也不是完全沒有腦子,借口派喜寧去京城要禮把人送到了明朝的手中。】
【那自然是寺廟裏的木魚,任人敲打!】
【明朝這邊正好對這個奸細頭疼得很,結果自己送上了門,火速就給捉起來殺掉了。】
【朱祁鎮又用爵位拉攏了瓦剌的把台家,讓他們從中說和,爭取把自己放迴京師。】
【也先這邊陸續幾次進犯都沒能占到便宜,意識到大明並不是這麽輕易就可以拿下的,也有意放迴朱祁鎮。】
朱元璋就納了悶了,這也不是個傻子啊?!
怎麽前麵就這麽蠢,硬生生的把自己送到了敵軍手中?
朱棣冷哼一聲,屁股著火了你知道思考了。
大明數代的積累,幾乎被這個敗家子毀於一旦!
這等於說他老爹,他,他兒子和孫子,這麽多年都白幹了!
叫他如何不生氣?
【可此時的朱祁鈺卻不答應了,自己這個皇帝是被迫登基的。】
【現在收拾了這個爛攤子,又要把他哥接迴來,那他這個皇帝怎麽辦?】
【不可能再退位讓賢,把皇位還給他哥吧?】
【別說朱祁鈺不想退位,大臣也不一定想。畢竟怎麽看,朱祁鈺都比太上皇靠譜多了!】
【但人家瓦剌都要放人了,大明卻不接迴,這也於禮不合啊!】
景泰元年,朱祁鈺撇了撇嘴,本來就是。
收拾了爛攤子再叫他滾迴原位?門都沒有!
要不是於卿勸說,朕才不會接迴皇兄呢,我看他在瓦剌過得挺好的呀!
朱祁鎮(敢怒不敢言):暗中記仇。
【最後還是於謙勸說朱祁鈺接迴太上皇,並表示皇位已定,絕不會再更改。】
【朱祁鈺一看愛卿都這麽說了,隻能捏著鼻子從瓦剌接迴了朱祁鎮。】
【兩個人在城門處是拉著小手,流著眼淚,訴說著彼此的思念。】
【然後迴宮朱祁鈺就把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的小黑屋。】
【不愧是“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大明朝!】
父慈子孝的朱元璋和朱棣:......
兄弟和睦的朱祁鎮和朱祁鈺:......
好一通無力反駁的陰陽怪氣!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何況還是曾經做過皇帝的朱祁鎮呢?】
【朱祁鈺自然得防備著點,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兄長,朱祁鈺並沒有下死手。】
【而這一鎖,就是七年。】
【七年的時間裏朱祁鈺展現出了一位合格帝王應有的水平。】
【麵對大戰後一團糟的國家,他減免賦稅,勤心治理,讓百姓休養生息,緩過氣來。】
【執政期間,肅清宦官勢力,知人善任,重用賢臣,給已經處於危局的大明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景泰八年,朱祁鈺微微顫抖的手暴露了他心中的不平靜,他無聲苦笑。
自己的付出還是有人能看見的,至少不會被淹沒於曆史的塵埃中。
見濟去世,他也病重得起不了身,難道真是天命如此嗎?
這皇位終究還是要迴到皇兄的手中嗎?
【當皇位漸穩,朱祁鈺也動起了易儲的心思。】
【朱見深畢竟是皇兄的兒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也已經9歲了。】
【但是在朱祁鈺坐上皇位之時,太子是由太後冊立的,要想易儲並非易事。】
【於是,他動了動自己聰明的小腦瓜,決定賄賂大臣從而拉攏他們。】
景泰三年,朱祁鈺偷偷把袖子裏藏著的銀票往裏麵塞了塞,心虛的移開了眼神。
於謙也有些哭笑不得,陛下怎會做這種掩耳盜鈴之事?
朕,朕也是一時情急嘛!
朱瞻基掩飾的咳嗽了幾聲,有些好笑的摸了摸小朱祁鈺的頭。
“你呀,莫不是效仿宋朝的宋真宗行事?”
至於易儲之事,人都是有私心的,祁鈺有此想法也不足為奇。
【在朱祁鈺的努力下,終於換來了朝臣們的默認,順利換掉大侄子朱見深,讓自家兒子當上了太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朱見濟第二年就因病夭折了。】
【明朝一向信奉嫡長子繼承的正統,此事一出,朝中的人心有些浮動起來。】
【言論中甚至出現了皇位本該屬於英宗一係的言辭。】
幽居南宮的朱祁鎮諷刺一笑,這就是天命!
自己那個弟弟的手腕可不弱,可惜了,無論是他還是那個早夭的朱見濟都沒這個福氣!
這大明江山本該就屬於我朱祁鎮一脈!
【朱祁鈺膝下子嗣單薄,朱見濟的死亡給朱祁鈺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葉楚歎息一聲:【這也為後麵的驚天之變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