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朱祁鈺: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楚諷刺道:【朱祁鎮眼看著突圍無望,索性就不跑了,直接跳下了馬。】
【麵朝著南方,盤膝就坐下了。】
【他可是大明的皇帝,明軍要拚命救他,敵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怎麽看,他都很安全嘛,跑什麽跑?】
朱瞻基(吐血三升):逆...逆子!
我大明的臉都被你給丟盡了!
朱棣大發雷霆,臉氣得通紅,怒聲嗬斥。
“如此作態,怎配為一國之君?!”
居然坐在原地束手就擒,他朱棣長這麽大,南征北戰打了這麽多仗,就是在夷族也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先例!
他聽著都臊得慌,要是被敵軍給俘虜了,還不如一刀抹了脖子算了!
朱元璋臉上是青了紅,紅了綠的,往前數幾百年也沒有這樣的事情。
與其被敵軍所俘虜,你還不如死了算了,還能落下一個有骨氣的好名聲!
【朱祁鎮這麽理所當然的姿態,給人家瓦剌軍都弄蒙了。】
【不是老鐵,這裏是戰場,你這麽閑適,我還以為你是自己人呢?】
【被瓦剌軍抓了之後,沒有理會敵軍的盤問,朱祁鎮反客為主問起了別人是誰。】
【抓住朱祁鎮的首領一聽,這小子口氣這麽大,應該來頭很大。】
【找軍中使者前來辨認,才知道他就是當今天子——明英宗朱祁鎮。】
此時在京中留守的郕王朱祁鈺:......
誰懂?這突如其來的天將降大任,砰的一下就砸到了他的頭上。
一推算日子,如今這個時候皇兄應該已經在瓦剌吃上午飯了。
朱祁鎮:留學中,勿擾。
眾朝臣:夭壽啦!打個仗把皇帝打丟了!
於謙心中無奈,他位卑言輕,當初出戰的時候他就不讚同親征,果然出事了。
昔日徽欽二宗被擄之恥,難道要在明朝重現嗎?
他甚至已經聽到有人小聲議論著要南遷的事情了。
南遷?絕不能南遷!
他與上首眉頭緊皺的郕王朱祁鈺無意間對上了雙眼,二人俱是心神一震。
【瓦剌簡直是驚喜萬分,這和徒手拆出特等獎禮包有什麽區別?】
【歡歡喜喜的就把朱祁鎮帶迴了瓦剌,好吃好喝的伺候著。】
【開玩笑,有了大明皇帝在手,要啥不是手到擒來?】
明朝,朱瞻基眼前一黑。
好熟悉的劇情,好炸裂的開頭,這簡直就是曆史的重演!
不敢想,他都不敢想,要是朱祁鎮在瓦剌也來一個牽羊禮該怎麽辦?
朱瞻基雙眼猩紅,近乎惡狠狠的盯著朱祁鎮。
如果真是這樣,他還不如現在直接掐死他來得好,免得丟了列祖列宗的臉!
宋朝,趙匡胤很想隔空發來慰問。
痛,太痛了!
這感覺他懂,當時可是足足紮了幾十針太醫才把厥過去的他救迴來!
【而與興高采烈的瓦剌相反的是,愁雲慘淡的京城。】
【噩耗一個接著一個,根本來不及反應。】
【先是大軍戰敗,帶出去的數十位堪稱國之棟梁的文武大臣全部戰死沙場。】
【還沒從悲傷中緩過來,就收到了皇帝被俘虜的消息。】
【按常理來說,被敵軍俘虜基本上是兇多吉少,百官不由得在殿廷上嚎啕大哭。】
【所幸此時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正留守京師。】
朱祁鎮:先別急著哭,沒有人想來救一下朕嗎?
朱瞻基也是一愣,真是祁鈺?
這些年他一心培養朱祁鎮,其餘的孩子他確實不怎麽上心。
如此危局,祁鈺他,能做好嗎?
張太後幽幽歎了一口氣,真叫她猜對了。
看著下麵有些驚慌的朱祁鈺,她慈和的笑著招了招手。
“祁鈺,過來,到祖母這裏來。”
【皇帝被俘,瓦剌來勢洶洶,此時到底是戰還是和呢?】
【一時間大明的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以徐有貞為首的大臣支持南遷,主張避禍求存。】
【而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於謙堅決反對,提出要以北宋南遷為教訓,指責這是亡國的做法。】
朱元璋猛地一揮手,將桌上的物品掃落一地。
這些個軟骨頭,一遇到事情隻想著逃避!
北宋南遷滅亡的教訓還在前頭擺著呢,這是也要叫我大明淪為曆史的笑柄嗎?
遷遷遷,遷你個頭!
朱瞻基眼中除了憤怒,還摻雜著一絲欣慰。
於謙是他向來看好的臣子,終究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想起於謙那剛正不阿的性子,他笑著搖搖頭,想叫他同意南遷之事,十頭牛怕是都拉不動!
【於謙是永樂年間中的進士,在宣宗朝的時候頗受朱瞻基的賞識。】
【可惜後來因為不肯對王振送禮獻媚,就被汙蔑下獄。】
【所幸於謙向來為官清明,百姓大臣紛紛求情才使他免遭誣陷,官複原職。】
【於謙十分反感主張南遷的行為,不僅在朝堂上辯駁,私下裏也一直極力勸說朱祁鈺。】
【幸好,朱祁鈺不是朱祁鎮,他選擇了相信於謙,命他做了兵部尚書,決心力戰到底。】
好!!!
朱棣是眉飛色舞,喜不自勝。
看來他大明的運氣還是要好一點的,有忠臣,也有個明辨是非的繼任之君!
君臣二人合力,定能將瓦剌的危機解除!
朱瞻基有些訝異的望著小朱祁鈺,心中卻開始沉思。
是,他喜愛孫氏,也疼愛看重祁鎮,想叫他做下一任的天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把大明的將來當做兒戲!
在如今已經知曉未來的情況下,他,真的還要堅持嗎?
【而此時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後采納朝臣的建議,召開禦前會議,命朱祁鈺監國,代理朝政。】
【同時立了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以安人心。】
【有了名正言順的權力,君臣二人齊心協力調遣附近的兵力和糧食趕赴京師,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而王振已經死在了土木堡之戰,更是一手造成這一局麵的罪人。】
【在大戰到來之前,清理和處置他的餘黨也是必要之事。】
明朝眾臣紛紛點,就是,就是!
王振罪大惡極,乃是大明朝的罪人,他的餘黨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葉楚一樂:【虛假的黨爭:表麵有禮有節,背後陰謀詭計。】
【真實的黨爭:兄弟們抄家夥,幹死他們!】
天幕下各時空的皇帝和大臣們:???
是這樣的......嗎?
【麵朝著南方,盤膝就坐下了。】
【他可是大明的皇帝,明軍要拚命救他,敵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怎麽看,他都很安全嘛,跑什麽跑?】
朱瞻基(吐血三升):逆...逆子!
我大明的臉都被你給丟盡了!
朱棣大發雷霆,臉氣得通紅,怒聲嗬斥。
“如此作態,怎配為一國之君?!”
居然坐在原地束手就擒,他朱棣長這麽大,南征北戰打了這麽多仗,就是在夷族也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先例!
他聽著都臊得慌,要是被敵軍給俘虜了,還不如一刀抹了脖子算了!
朱元璋臉上是青了紅,紅了綠的,往前數幾百年也沒有這樣的事情。
與其被敵軍所俘虜,你還不如死了算了,還能落下一個有骨氣的好名聲!
【朱祁鎮這麽理所當然的姿態,給人家瓦剌軍都弄蒙了。】
【不是老鐵,這裏是戰場,你這麽閑適,我還以為你是自己人呢?】
【被瓦剌軍抓了之後,沒有理會敵軍的盤問,朱祁鎮反客為主問起了別人是誰。】
【抓住朱祁鎮的首領一聽,這小子口氣這麽大,應該來頭很大。】
【找軍中使者前來辨認,才知道他就是當今天子——明英宗朱祁鎮。】
此時在京中留守的郕王朱祁鈺:......
誰懂?這突如其來的天將降大任,砰的一下就砸到了他的頭上。
一推算日子,如今這個時候皇兄應該已經在瓦剌吃上午飯了。
朱祁鎮:留學中,勿擾。
眾朝臣:夭壽啦!打個仗把皇帝打丟了!
於謙心中無奈,他位卑言輕,當初出戰的時候他就不讚同親征,果然出事了。
昔日徽欽二宗被擄之恥,難道要在明朝重現嗎?
他甚至已經聽到有人小聲議論著要南遷的事情了。
南遷?絕不能南遷!
他與上首眉頭緊皺的郕王朱祁鈺無意間對上了雙眼,二人俱是心神一震。
【瓦剌簡直是驚喜萬分,這和徒手拆出特等獎禮包有什麽區別?】
【歡歡喜喜的就把朱祁鎮帶迴了瓦剌,好吃好喝的伺候著。】
【開玩笑,有了大明皇帝在手,要啥不是手到擒來?】
明朝,朱瞻基眼前一黑。
好熟悉的劇情,好炸裂的開頭,這簡直就是曆史的重演!
不敢想,他都不敢想,要是朱祁鎮在瓦剌也來一個牽羊禮該怎麽辦?
朱瞻基雙眼猩紅,近乎惡狠狠的盯著朱祁鎮。
如果真是這樣,他還不如現在直接掐死他來得好,免得丟了列祖列宗的臉!
宋朝,趙匡胤很想隔空發來慰問。
痛,太痛了!
這感覺他懂,當時可是足足紮了幾十針太醫才把厥過去的他救迴來!
【而與興高采烈的瓦剌相反的是,愁雲慘淡的京城。】
【噩耗一個接著一個,根本來不及反應。】
【先是大軍戰敗,帶出去的數十位堪稱國之棟梁的文武大臣全部戰死沙場。】
【還沒從悲傷中緩過來,就收到了皇帝被俘虜的消息。】
【按常理來說,被敵軍俘虜基本上是兇多吉少,百官不由得在殿廷上嚎啕大哭。】
【所幸此時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正留守京師。】
朱祁鎮:先別急著哭,沒有人想來救一下朕嗎?
朱瞻基也是一愣,真是祁鈺?
這些年他一心培養朱祁鎮,其餘的孩子他確實不怎麽上心。
如此危局,祁鈺他,能做好嗎?
張太後幽幽歎了一口氣,真叫她猜對了。
看著下麵有些驚慌的朱祁鈺,她慈和的笑著招了招手。
“祁鈺,過來,到祖母這裏來。”
【皇帝被俘,瓦剌來勢洶洶,此時到底是戰還是和呢?】
【一時間大明的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以徐有貞為首的大臣支持南遷,主張避禍求存。】
【而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於謙堅決反對,提出要以北宋南遷為教訓,指責這是亡國的做法。】
朱元璋猛地一揮手,將桌上的物品掃落一地。
這些個軟骨頭,一遇到事情隻想著逃避!
北宋南遷滅亡的教訓還在前頭擺著呢,這是也要叫我大明淪為曆史的笑柄嗎?
遷遷遷,遷你個頭!
朱瞻基眼中除了憤怒,還摻雜著一絲欣慰。
於謙是他向來看好的臣子,終究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想起於謙那剛正不阿的性子,他笑著搖搖頭,想叫他同意南遷之事,十頭牛怕是都拉不動!
【於謙是永樂年間中的進士,在宣宗朝的時候頗受朱瞻基的賞識。】
【可惜後來因為不肯對王振送禮獻媚,就被汙蔑下獄。】
【所幸於謙向來為官清明,百姓大臣紛紛求情才使他免遭誣陷,官複原職。】
【於謙十分反感主張南遷的行為,不僅在朝堂上辯駁,私下裏也一直極力勸說朱祁鈺。】
【幸好,朱祁鈺不是朱祁鎮,他選擇了相信於謙,命他做了兵部尚書,決心力戰到底。】
好!!!
朱棣是眉飛色舞,喜不自勝。
看來他大明的運氣還是要好一點的,有忠臣,也有個明辨是非的繼任之君!
君臣二人合力,定能將瓦剌的危機解除!
朱瞻基有些訝異的望著小朱祁鈺,心中卻開始沉思。
是,他喜愛孫氏,也疼愛看重祁鎮,想叫他做下一任的天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把大明的將來當做兒戲!
在如今已經知曉未來的情況下,他,真的還要堅持嗎?
【而此時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後采納朝臣的建議,召開禦前會議,命朱祁鈺監國,代理朝政。】
【同時立了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以安人心。】
【有了名正言順的權力,君臣二人齊心協力調遣附近的兵力和糧食趕赴京師,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而王振已經死在了土木堡之戰,更是一手造成這一局麵的罪人。】
【在大戰到來之前,清理和處置他的餘黨也是必要之事。】
明朝眾臣紛紛點,就是,就是!
王振罪大惡極,乃是大明朝的罪人,他的餘黨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葉楚一樂:【虛假的黨爭:表麵有禮有節,背後陰謀詭計。】
【真實的黨爭:兄弟們抄家夥,幹死他們!】
天幕下各時空的皇帝和大臣們:???
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