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朱瞻基:惹到我,你算是踢到鐵板了!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瞻基卻並沒有照做,而是選擇了寬大處理。】
【他將朱高煦囚禁於京師,並且提供了相對體麵的生活條件。】
【同時把他的所有兒子一同召了迴來,以防萬一。】
永樂年間,朱棣鬆了一口氣。
雖然高煦不爭氣,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能夠保住命就很好了。
瞻基這孩子是個好的,還是顧念著親情,手下留情了。
一旁的朱高煦有些感激但心中又有點不是滋味。
自己這個皇叔,還要靠著大侄子的心軟和憐憫才能苟活。
雖然是該承他的情,但是他是誰啊?
跟著老爹靖難一路從戰場上廝殺下來的漢王殿下!
大哥和他兒子都真夠好命的!
【朱瞻基手下留情了,朱高煦卻並不領情。】
【活命的機會給了他,他一腳就給踹飛了。】
【朱瞻基去探視他,他不僅態度傲慢無禮不說,還故意伸腳絆倒朱瞻基。】
【種種行徑最終激怒了朱瞻基,決定給他一個極端的教訓。】
朱棣一個大耳刮子就扇過去了,怒聲斥問:“你他丫活膩了是吧?!”
朱高煦也是一臉茫然,朱棣心中又是心痛又是生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這個豬腦子還不明白嗎?
既不是他老子我做皇帝,也不是一向仁善的他大哥做皇帝。
還這麽拎不清,真是上趕著找死!
朱高熾連忙請罪,使了個眼神給小朱瞻基。
小朱瞻基雖然心中不滿,但是上前請罪,給朱高煦賠禮道歉。
朱棣歎了歎氣,都是他做的孽。
應該叫他們二人早早的斷了這個念想才是!
做個富貴閑王,就不會心比天高,引來這般禍事了。
【最終朱瞻基命人用重達幾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困在其中。】
【並在周圍點燃了炭火,活生生將朱高煦燜烤致死。】
【連同他的九個兒子也一並送走了,免得留下後患。】
九個兒子:欲哭無淚,自家老爹太叛逆了怎麽辦?
朱高煦更是懊悔不已,你說他高傲個什麽勁。
造反也是糊裏糊塗,結果還徹底得罪了大侄子。
把自己搭進去不說,還賠上了全家!!
朱瞻基:人就不能太給他臉了,否則就會蹬鼻子上臉!
惹到我,你算是踢到鐵板了!
唐朝,李世民心中暗自思考。
看來朕這個殺兄弑弟,逼父退位什麽的,在曆史上應該也不是唯一的。
皇位之爭嘛,一些小小的犧牲也是必要的。
李建成:......
李元吉:......嗬嗬!
合著我失去的不過是一條命,你失去的是珍貴的兄弟情是吧?
【在叛亂平定之後,政局就逐漸變得穩定起來。】
【他在位期間進一步革新政治,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體恤民情,施行仁政。】
【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出現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麵。】
朱元璋也不由心生歡喜,不錯不錯。
瞻基這孩子是個能幹大事的,我們老朱家就是需要這樣的皇帝方能夠長久啊!
朱棣和朱高熾就更別說了,高興得不得了。
朱棣一把就舉起了小朱瞻基,哈哈大笑。
“不愧是爺爺最看重的大孫子,果然是我們老朱家的真龍!”
【但朱瞻基在位期間也有被人詬病的棄邊之舉。】
【直接放棄了安南地區,使得朱棣多年征伐的成果毀於一旦。】
本來還在高興的朱棣直接一個轉手就把小朱瞻基翻了個麵。
啪啪兩下打在了他的小屁股上,沉著臉色。
“臭小子!你爺爺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土地,你就輕易放棄了?!”
小朱瞻基屁股火辣辣的,隻能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自家老爹。
朱高熾是知道朱棣有多在意那些地區的,迴了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
正當地上的朱高煦幸災樂禍之際,葉楚卻開口解釋了起來。
【其實站在當時明朝的局勢來看,放棄安南等邊疆地區也是無奈之舉。】
【安南雖然被納入了明朝的版圖,但一直發生著頻繁的叛亂。】
【每一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進行鎮壓,這是一筆不小的財政支出。】
【當地人民的反抗也導致明朝對於這些地區的掌控是有限的。】
【加上朱瞻基認為蒙古勢力的威脅更大,為了集中調配資源加強北邊的防禦。】
【綜合考量之下,他不得不選擇了放棄安南地區。】
朱元璋急眼了,怎麽我大明連好不容易拿下的地區都沒有錢管理?
那南宋積貧積弱成那樣,還能堅持一百多年呢!
算上俺老朱到瞻基四代,也都算是有成之君了吧?
怎麽財政的壓力還這麽大?!
【說起明朝的財政問題吧,還真是一個從明初延續到明末的大問題。】
【到朱瞻基時都還不算嚴重的。】
【末帝崇禎帝在位期間才真的是窮到離了大譜。】
崇禎:嗚嗚嗚,我本可以忍住眼淚,如果你不戳穿的話。
朕的龍袍拿到皇後那裏去,再補兩個補丁吧。
早上上朝的時候,都漏風了!
【不僅自己龍袍修修補補的打補丁,窮的揭不開鍋不說。】
【麵對叛軍,國庫甚至都拿不出錢調兵。】
【還得哭哭啼啼的問大臣們籌款,也沒要到多少錢。】
朱棣勃然大怒,一國天子怎麽混的這麽慘!
底下的大臣都是幹什麽吃的!
沒錢調兵,難不成眼睜睜看著叛軍攻入京城不成?
【而造成這一切的重要原因之一,還得追溯迴明太祖朱元璋身上。】
【出身農民的朱元璋也許是窮怕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們不受苦。】
【朱元璋采取了用朝廷的錢高薪養藩王的辦法。】
【後來的繼位的朱棣吸取了自身的教訓,雖然剝奪了藩王的兵權,但仍然延續養藩政策。】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有什麽問題嗎?
隻有他們老朱家的子孫才不會背叛大明的天下!
用藩王鎮守邊疆才是最穩妥的。
雖然老四出於集權考慮,剝奪了藩王兵權,但堂堂大明總不至於幾個藩王都養不起吧?
崇禎(哭唧唧):太祖,朕真的養不起啊!
朕自己都快沒飯吃了,更別說養藩了!
【一代兩代看不出問題來,可到了明朝中後期這個政策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
【首先是明朝的藩王俸祿極高,親王一萬石,郡王兩千石,其餘各等級依次下降。】
【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說到這裏,朱元璋就更加疑惑了。
就算俸祿高了些,朝廷不至於這點錢都拿不出來吧?
朕才一共封了九個親王而已!
崇禎:我的心隱隱作痛,您封的是不多,可是,可是......
【他將朱高煦囚禁於京師,並且提供了相對體麵的生活條件。】
【同時把他的所有兒子一同召了迴來,以防萬一。】
永樂年間,朱棣鬆了一口氣。
雖然高煦不爭氣,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能夠保住命就很好了。
瞻基這孩子是個好的,還是顧念著親情,手下留情了。
一旁的朱高煦有些感激但心中又有點不是滋味。
自己這個皇叔,還要靠著大侄子的心軟和憐憫才能苟活。
雖然是該承他的情,但是他是誰啊?
跟著老爹靖難一路從戰場上廝殺下來的漢王殿下!
大哥和他兒子都真夠好命的!
【朱瞻基手下留情了,朱高煦卻並不領情。】
【活命的機會給了他,他一腳就給踹飛了。】
【朱瞻基去探視他,他不僅態度傲慢無禮不說,還故意伸腳絆倒朱瞻基。】
【種種行徑最終激怒了朱瞻基,決定給他一個極端的教訓。】
朱棣一個大耳刮子就扇過去了,怒聲斥問:“你他丫活膩了是吧?!”
朱高煦也是一臉茫然,朱棣心中又是心痛又是生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這個豬腦子還不明白嗎?
既不是他老子我做皇帝,也不是一向仁善的他大哥做皇帝。
還這麽拎不清,真是上趕著找死!
朱高熾連忙請罪,使了個眼神給小朱瞻基。
小朱瞻基雖然心中不滿,但是上前請罪,給朱高煦賠禮道歉。
朱棣歎了歎氣,都是他做的孽。
應該叫他們二人早早的斷了這個念想才是!
做個富貴閑王,就不會心比天高,引來這般禍事了。
【最終朱瞻基命人用重達幾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困在其中。】
【並在周圍點燃了炭火,活生生將朱高煦燜烤致死。】
【連同他的九個兒子也一並送走了,免得留下後患。】
九個兒子:欲哭無淚,自家老爹太叛逆了怎麽辦?
朱高煦更是懊悔不已,你說他高傲個什麽勁。
造反也是糊裏糊塗,結果還徹底得罪了大侄子。
把自己搭進去不說,還賠上了全家!!
朱瞻基:人就不能太給他臉了,否則就會蹬鼻子上臉!
惹到我,你算是踢到鐵板了!
唐朝,李世民心中暗自思考。
看來朕這個殺兄弑弟,逼父退位什麽的,在曆史上應該也不是唯一的。
皇位之爭嘛,一些小小的犧牲也是必要的。
李建成:......
李元吉:......嗬嗬!
合著我失去的不過是一條命,你失去的是珍貴的兄弟情是吧?
【在叛亂平定之後,政局就逐漸變得穩定起來。】
【他在位期間進一步革新政治,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體恤民情,施行仁政。】
【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出現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麵。】
朱元璋也不由心生歡喜,不錯不錯。
瞻基這孩子是個能幹大事的,我們老朱家就是需要這樣的皇帝方能夠長久啊!
朱棣和朱高熾就更別說了,高興得不得了。
朱棣一把就舉起了小朱瞻基,哈哈大笑。
“不愧是爺爺最看重的大孫子,果然是我們老朱家的真龍!”
【但朱瞻基在位期間也有被人詬病的棄邊之舉。】
【直接放棄了安南地區,使得朱棣多年征伐的成果毀於一旦。】
本來還在高興的朱棣直接一個轉手就把小朱瞻基翻了個麵。
啪啪兩下打在了他的小屁股上,沉著臉色。
“臭小子!你爺爺我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土地,你就輕易放棄了?!”
小朱瞻基屁股火辣辣的,隻能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自家老爹。
朱高熾是知道朱棣有多在意那些地區的,迴了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
正當地上的朱高煦幸災樂禍之際,葉楚卻開口解釋了起來。
【其實站在當時明朝的局勢來看,放棄安南等邊疆地區也是無奈之舉。】
【安南雖然被納入了明朝的版圖,但一直發生著頻繁的叛亂。】
【每一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進行鎮壓,這是一筆不小的財政支出。】
【當地人民的反抗也導致明朝對於這些地區的掌控是有限的。】
【加上朱瞻基認為蒙古勢力的威脅更大,為了集中調配資源加強北邊的防禦。】
【綜合考量之下,他不得不選擇了放棄安南地區。】
朱元璋急眼了,怎麽我大明連好不容易拿下的地區都沒有錢管理?
那南宋積貧積弱成那樣,還能堅持一百多年呢!
算上俺老朱到瞻基四代,也都算是有成之君了吧?
怎麽財政的壓力還這麽大?!
【說起明朝的財政問題吧,還真是一個從明初延續到明末的大問題。】
【到朱瞻基時都還不算嚴重的。】
【末帝崇禎帝在位期間才真的是窮到離了大譜。】
崇禎:嗚嗚嗚,我本可以忍住眼淚,如果你不戳穿的話。
朕的龍袍拿到皇後那裏去,再補兩個補丁吧。
早上上朝的時候,都漏風了!
【不僅自己龍袍修修補補的打補丁,窮的揭不開鍋不說。】
【麵對叛軍,國庫甚至都拿不出錢調兵。】
【還得哭哭啼啼的問大臣們籌款,也沒要到多少錢。】
朱棣勃然大怒,一國天子怎麽混的這麽慘!
底下的大臣都是幹什麽吃的!
沒錢調兵,難不成眼睜睜看著叛軍攻入京城不成?
【而造成這一切的重要原因之一,還得追溯迴明太祖朱元璋身上。】
【出身農民的朱元璋也許是窮怕了,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們不受苦。】
【朱元璋采取了用朝廷的錢高薪養藩王的辦法。】
【後來的繼位的朱棣吸取了自身的教訓,雖然剝奪了藩王的兵權,但仍然延續養藩政策。】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有什麽問題嗎?
隻有他們老朱家的子孫才不會背叛大明的天下!
用藩王鎮守邊疆才是最穩妥的。
雖然老四出於集權考慮,剝奪了藩王兵權,但堂堂大明總不至於幾個藩王都養不起吧?
崇禎(哭唧唧):太祖,朕真的養不起啊!
朕自己都快沒飯吃了,更別說養藩了!
【一代兩代看不出問題來,可到了明朝中後期這個政策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
【首先是明朝的藩王俸祿極高,親王一萬石,郡王兩千石,其餘各等級依次下降。】
【這對朝廷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說到這裏,朱元璋就更加疑惑了。
就算俸祿高了些,朝廷不至於這點錢都拿不出來吧?
朕才一共封了九個親王而已!
崇禎:我的心隱隱作痛,您封的是不多,可是,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