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李清照:?我這一生如履薄冰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清照出身書香世家,自小生活優裕,父親是當朝太學博士李格非。】
【母親則是狀元郎王拱辰的孫女,文學修養高,且頗善文詞。】
宋朝,蘇軾:?
合著是熟人啊?
竟然是格非的女兒!
【雙親才學極佳,家中藏書豐富,為李清照提供了良好的受教環境。】
【加之李清照自小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少女時期就已經有了不俗的詩名。】
【因此在李清照前期的文章中,多為悠閑愜意的閨中生活。】
唐朝,薛濤閑閑倚靠在樓閣的欄杆上,心中若有所思。
這李清照倒是和自己挺像的。
父親自小便疼愛自己,親自教授讀書寫詩,少時也是過的極為自在。
可惜後來,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6歲時就寫出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名篇《如夢令》,當時轟動了整個京城。】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寥寥幾筆就展現出了一幅生動的生活場景。】
【筆觸細膩,清秀淡雅,在平淡中透露著美感。】
唐朝,上官婉兒默念著詩句,喜歡極了。
雖說這韻律格調與如今的唐詩大相徑庭,但卻意外的清新自然。
婉約派,原來是這個意思。
宋朝,蘇軾十分欣賞,沒想到自己這個學生的女兒在寫詞上竟有如此天賦。
不拘泥於前人,反而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已經與李清照正在議親的趙明誠微紅了臉,心思浮動。
那日隨父親前往李大人府上拜訪,在園裏偶遇了有些微醺的李家小姐和仆婢玩鬧。
驚鴻一瞥間,是個極為清麗的女子,卻又有著灑脫的性格。
正是他心中所期盼的佳人。
【這一份才華是極其珍貴的。】
【而18歲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成婚,更是過上了琴瑟和鳴的日子。】
【趙明誠極愛金石書畫,夫妻倆常常共同品鑒展玩。】
【因而這一時期,李清照的詩詞大多也透露著幸福與情思。】
對上自家父親打趣的目光,李清照也難得有些羞澀。
趙家郎君,她也曾躲在屏風後麵偷偷瞧過一眼。
清秀俊逸,頗有風度,她並不反感。
葉楚搖頭晃腦,自顧自的念起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李清照與丈夫分別時所寫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迴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司馬光看向自己的妻子張氏,張氏眉眼彎彎,顯然是十分喜歡這首詩。
張氏見他一直看著自己笑,不由有些害羞。
“官人,莫要取笑妾身了。”
司馬光溫柔的替她披上外衣,嗬嗬樂道:“有何可笑?此詞正是我與夫人分別時心中所想。”
“字字句句,真情實意。”
\"也望娘子別再尋什麽美人給為夫了。\"
張氏淚眼朦朧,握緊了司馬光的手,哽咽著點了點頭。
三十年了,自己始終不能生育,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才想著替他納妾。
沒想到官人卻大發雷霆將人趕走了。
司馬光如何不知自家夫人所想,隻是弱水三千,他隻願取這一瓢。
【即使後來二人經曆黨爭和變遷,丟掉了官職,迴歸鄉裏。】
【從始至終是互相支持,共同研文治學。】
【兩人共同撰寫整理了《金石錄》,收錄了大量的傳世鍾鼎碑版銘文。】
【材料十分詳實,考證也非常嚴謹,具有很高的價值。】
李格非望著有些雀躍的女兒,又是欣喜又是擔憂。
清照自幼愛詩書,婚後也能與郎君共同研讀,過得順心他這個父親就安心了。
隻是,按照年份推算,她極有可能會趕上“靖康之變”啊!
【可以說,李清照的前半生是舒適愜意的。】
【她愛喝酒,愛賭博,自由爛漫,幸福極了。】
【然而時至中年,卻橫遭家國變故。】
【在李清照44歲這年,靖康之變發生了,北宋朝廷崩潰。】
【李清照也不由得被卷入了這亂世之中。】
天幕下,無數女子的心不由得被提了起來。
靖康之變先前楚楚姑娘是說過的,這李清照不會因此殞命了吧?
蔡文姬淒苦一笑,隻希望李清照別像自己一樣被擄走。
亂世之中,女子更像是無根浮萍,難以安生。
想起左賢王粗蠻的做派和兇狠的性格,蔡文姬無力的閉上了眼。
宋朝,趙明誠更是麵色慘白,李小姐嫁給自己後也算是官眷貴婦了。
他趕緊搖搖頭,不會的,有他在定不會讓自己的妻子被賣去金國抵債。
【所幸此時的趙明誠駐守江寧,李清照前往與丈夫會合。】
【然而朝廷一味求和苟安,李清照對此十分的不滿。】
【常常作詩諷刺表達心中所想。】
趙佶有些尷尬,但他真的很愛李易安的詞啊!
反正我被抓走了,應該主要罵的還是趙構那個臭小子吧?
李清照:嗬嗬,看我噴不噴你就完了!
清朝,納蘭容若嗤笑一聲,緩緩念道:“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易安居士的詞,可並不全是閨閣女兒家的情思。”
“比起那趙明誠,倒是顯得更有風骨。”
【我們前麵提到過南渡後曾發生過一次兵變。】
【在這次兵變中,趙明誠沒有組織反抗而是選擇了和下屬棄城逃跑。】
【這對於性格俠義的李清照來說,是難以置信的,更是令她羞愧的。】
【也為此寫下了著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簡直是不可置信,先前天幕說起南宋朝廷的軟弱之舉,她十分嗤之以鼻。
誰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就是這其中一員?!
李格非也是眉頭緊皺,自己就跑了嗎?
我們家清照呢?
好家夥,還是患難見真情啊!
趙明誠更是羞愧難當,這,這,男子漢大丈夫,自己怎麽會這麽做?!
感受著太學同窗投射過來的目光,從羨慕變成了諷刺。
趙明誠真是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算了。
【李清照用此詩表達了自己辛辣的諷刺和不屑。】
【也叫夫妻二人之間也出現了深深的隔閡。】
【然而屬於李清照的跌宕人生,才剛剛開始。】
李清照:?我這一生如履薄冰。
沒有最糟,隻有更糟是吧?
葉楚:姐姐遇人不淑啊!
————分割線————
【不久之後,趙明誠就因感染瘧疾,不治而亡了。】
【留下李清照,獨自一個人在世界上麵對這尚未終止的苦難。】
【親自為趙明誠下葬後,李清照大病了一場。】
【但國勢日急,並沒有留給她更多的時間沉溺在感傷之中。】
【為了保全趙明誠所留下的大量書畫珍藏,李清照不得不為自己找一個安身之所。】
漢朝,卓文君歎息了一聲。
“猶如稚子懷金鬧市,恐怕引來歹人覬覦啊。”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筆財富送到一個能給予她庇護的人手中去,斷了其他人的念想。”
司馬相如點點頭,頗為認同。
“宋帝雖說是對外軟弱了些,但畢竟是天子。”
“如果李清照能夠進獻這筆財物,想來餘生也換一個保障。”
李清照:......我也想啊!!這他丫不是拍馬都追不上嗎?
【與其被有心之人所截獲,還不如直接獻給朝廷,也算為國家出一份力了。】
【結果嘛,大家也是可想而知的。】
趙構:這和直接點我名罵我,有什麽區別?
這是逃命啊,跑得快怪我咯?!
【李清照跟隨皇帝趙構的蹤跡,想要追上他獻寶。】
【一路顛沛流離,愣是沒追上,大半文物還丟失了。】
【更糟糕的事在李清照到達紹興的時候,身上所剩無幾的書畫一夜之間全部丟失。】
【這不僅是趙明誠的遺物,也是她一生的收藏。】
明末,柳如是語氣冰冷:“前朝易安居士,不過一弱女子耳,尚有報國之心。”
“郎君食朝廷之俸祿,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錢謙益又是惱恨又是羞慚,訥訥不語。
隻能鼓起勇氣走下了冰涼的水池試了一下,甚至沒有打濕衣襟。
“水太冷了,下不得啊。”
柳如是鳳眸微瞪,胸膛不由劇烈起伏,顯然是氣急了。
看見錢謙益那樣子就來氣,柳如是一甩袖子直接離開了。
【文物散失殆盡的悲痛,加上逃亡生活的無情折磨,李清照幾乎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中。】
【正在孤獨無依之時,張汝舟的出現為她帶來了一絲光明。】
【不僅對她照顧有加,甚至願意與她結為夫妻。】
東漢,比起感動得眼淚汪汪的班昭,鄧綏更加的冷靜。
“曆盡滄桑,李清照也算是能有個好的歸宿了。”班昭說道。
鄧綏冷哼一聲:“朕看這張汝舟未必是什麽良人,另有圖謀也說不定。”
班昭駁道:“李清照身無長物,又有什麽值得他圖謀的呢?”
鄧綏一挑眉:“可,他又不知道。”
【然而知人知麵不知心,張汝舟並非是他表現出的那樣溫柔。】
【無非是覬覦李清照的珍藏才蓄意接近,誰知婚後發現她並沒有多少財物。】
【不僅開始侮辱謾罵李清照,甚至拳腳相加。】
【實在是令人不恥!】
宋朝,李格非聽至此處已經是老淚縱橫,抱著懷中的女兒不停哭泣。
“我苦命的女兒,是爹爹沒有保護好你啊!”
小李清照卻顯得十分冷靜,緊緊埋在自家阿爹的懷中。
“所遇非良人,一步錯,步步錯。”
“阿爹,與趙家公子的婚事還是算了吧。”
李格非用力點點頭,這趙明誠平素裏看著是個妥當的。
誰知道也是個靠不住的,根本配不上我的寶貝女兒!
秦朝,嬴政厭惡極了,什麽醃臢貨色?
不僅覬覦孤寡婦人的錢財,沒能得逞還要打罵!
真是丟人!
【李清照自然是不能容忍,打定了主意要和張汝舟離婚。】
【後來還發現了他有科舉舞弊,虛報騙官的罪行。】
【李清照直接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宋朝,朱淑真苦笑一聲。
她自認才學不輸李易安,卻沒有她那麽勇敢。
父母不懂她詩詞裏所蘊含的情思,丈夫更是不能相愛相知。
雖為夫妻,卻與陌路人沒什麽區別。
隻是禮法之下,她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打破這令人窒息的局麵。
【要知道按照宋朝律法,妻子狀告丈夫是要判處2年徒刑的。】
【雖然咱也不懂為什麽,但是法律是這麽規定的。】
【即使麵臨牢獄之災,李清照也要堅持離婚。】
【可見,張汝舟帶給她的傷害有多大了。】
武周,武則天心中生氣。
這世道帶給女子的壓迫實在是太大了!
縱使有理有據,卻依然還是要被三從四德所束縛。
她歎了一口氣,能夠有勇氣去做這件事,李清照已經很勇敢了。
【經官府查證屬實,李清照被批準離婚,但也因此獲得了兩年的刑期。】
【還好當朝翰林大學士綦崇禮在危難之中伸出了援助之手。】
【將李清照一路顛沛流離追隨皇上以及被騙婚的經過告訴了趙構。】
【並極力請求趙構網開一麵,希望饒過李清照。】
【趙構還算做了個人事,答應了綦崇禮的請求。】
【李清照隻被關了九天就迴家了。】
天幕下,無數女子悄悄舒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李清照總算是擺脫了這個人渣。
唐朝,李世民有感而發:“刑法牢獄,是國之重事啊!”
“既不能過於慈悲,也不能全然無情,否則受苦的還是百姓。”
【流離漂泊,再嫁非人,但李清照從來沒有隻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
【仍然關注著國家大事,在詩作中表達著對於收複故地的期待。】
【然而始終南宋都沒能重新北上,反而在江南執著的偏安一隅。】
趙匡胤:難評!還是再打趙光義一頓吧!
人家小女子尚且如此忠心愛國,皇帝卻不想著北伐收複故土!
那時代,如李清照這樣的官宦之後尚不能安生。
其餘的百姓又處於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呢?
【從前半生無憂無慮的少女時光,到後半生的沉浮不定。】
【無家可歸,山河破碎,一切都恍若隔世。】
【故而在李清照後期的詞作中,多是傷感之作。】
【除了被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三瘦”,還有一首主播很喜歡的《武陵春》。】
【風往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宋初,李煜細細品味著詩中的惆悵,心中更是悲傷。
他又何嚐不是愁腸百轉,心有千千結?
【李清照的美,一為詩詞,一為性情。】
【作為自由張揚的別樣名門閨秀,她也許不是貞靜寧婉的淑女,卻是獨一無二的易安居士。】
葉楚眨了眨眼:【畢竟是寫書論詞,幾乎把所有詞壇名家都抨擊了個遍的超級拽姐。】
【連師祖蘇軾都沒有放過。】
李格非:?
蘇軾:??
李清照:實話實說罷了^_^
【母親則是狀元郎王拱辰的孫女,文學修養高,且頗善文詞。】
宋朝,蘇軾:?
合著是熟人啊?
竟然是格非的女兒!
【雙親才學極佳,家中藏書豐富,為李清照提供了良好的受教環境。】
【加之李清照自小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少女時期就已經有了不俗的詩名。】
【因此在李清照前期的文章中,多為悠閑愜意的閨中生活。】
唐朝,薛濤閑閑倚靠在樓閣的欄杆上,心中若有所思。
這李清照倒是和自己挺像的。
父親自小便疼愛自己,親自教授讀書寫詩,少時也是過的極為自在。
可惜後來,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6歲時就寫出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名篇《如夢令》,當時轟動了整個京城。】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寥寥幾筆就展現出了一幅生動的生活場景。】
【筆觸細膩,清秀淡雅,在平淡中透露著美感。】
唐朝,上官婉兒默念著詩句,喜歡極了。
雖說這韻律格調與如今的唐詩大相徑庭,但卻意外的清新自然。
婉約派,原來是這個意思。
宋朝,蘇軾十分欣賞,沒想到自己這個學生的女兒在寫詞上竟有如此天賦。
不拘泥於前人,反而寫出了自己的風格。
已經與李清照正在議親的趙明誠微紅了臉,心思浮動。
那日隨父親前往李大人府上拜訪,在園裏偶遇了有些微醺的李家小姐和仆婢玩鬧。
驚鴻一瞥間,是個極為清麗的女子,卻又有著灑脫的性格。
正是他心中所期盼的佳人。
【這一份才華是極其珍貴的。】
【而18歲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成婚,更是過上了琴瑟和鳴的日子。】
【趙明誠極愛金石書畫,夫妻倆常常共同品鑒展玩。】
【因而這一時期,李清照的詩詞大多也透露著幸福與情思。】
對上自家父親打趣的目光,李清照也難得有些羞澀。
趙家郎君,她也曾躲在屏風後麵偷偷瞧過一眼。
清秀俊逸,頗有風度,她並不反感。
葉楚搖頭晃腦,自顧自的念起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李清照與丈夫分別時所寫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迴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司馬光看向自己的妻子張氏,張氏眉眼彎彎,顯然是十分喜歡這首詩。
張氏見他一直看著自己笑,不由有些害羞。
“官人,莫要取笑妾身了。”
司馬光溫柔的替她披上外衣,嗬嗬樂道:“有何可笑?此詞正是我與夫人分別時心中所想。”
“字字句句,真情實意。”
\"也望娘子別再尋什麽美人給為夫了。\"
張氏淚眼朦朧,握緊了司馬光的手,哽咽著點了點頭。
三十年了,自己始終不能生育,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才想著替他納妾。
沒想到官人卻大發雷霆將人趕走了。
司馬光如何不知自家夫人所想,隻是弱水三千,他隻願取這一瓢。
【即使後來二人經曆黨爭和變遷,丟掉了官職,迴歸鄉裏。】
【從始至終是互相支持,共同研文治學。】
【兩人共同撰寫整理了《金石錄》,收錄了大量的傳世鍾鼎碑版銘文。】
【材料十分詳實,考證也非常嚴謹,具有很高的價值。】
李格非望著有些雀躍的女兒,又是欣喜又是擔憂。
清照自幼愛詩書,婚後也能與郎君共同研讀,過得順心他這個父親就安心了。
隻是,按照年份推算,她極有可能會趕上“靖康之變”啊!
【可以說,李清照的前半生是舒適愜意的。】
【她愛喝酒,愛賭博,自由爛漫,幸福極了。】
【然而時至中年,卻橫遭家國變故。】
【在李清照44歲這年,靖康之變發生了,北宋朝廷崩潰。】
【李清照也不由得被卷入了這亂世之中。】
天幕下,無數女子的心不由得被提了起來。
靖康之變先前楚楚姑娘是說過的,這李清照不會因此殞命了吧?
蔡文姬淒苦一笑,隻希望李清照別像自己一樣被擄走。
亂世之中,女子更像是無根浮萍,難以安生。
想起左賢王粗蠻的做派和兇狠的性格,蔡文姬無力的閉上了眼。
宋朝,趙明誠更是麵色慘白,李小姐嫁給自己後也算是官眷貴婦了。
他趕緊搖搖頭,不會的,有他在定不會讓自己的妻子被賣去金國抵債。
【所幸此時的趙明誠駐守江寧,李清照前往與丈夫會合。】
【然而朝廷一味求和苟安,李清照對此十分的不滿。】
【常常作詩諷刺表達心中所想。】
趙佶有些尷尬,但他真的很愛李易安的詞啊!
反正我被抓走了,應該主要罵的還是趙構那個臭小子吧?
李清照:嗬嗬,看我噴不噴你就完了!
清朝,納蘭容若嗤笑一聲,緩緩念道:“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易安居士的詞,可並不全是閨閣女兒家的情思。”
“比起那趙明誠,倒是顯得更有風骨。”
【我們前麵提到過南渡後曾發生過一次兵變。】
【在這次兵變中,趙明誠沒有組織反抗而是選擇了和下屬棄城逃跑。】
【這對於性格俠義的李清照來說,是難以置信的,更是令她羞愧的。】
【也為此寫下了著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簡直是不可置信,先前天幕說起南宋朝廷的軟弱之舉,她十分嗤之以鼻。
誰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就是這其中一員?!
李格非也是眉頭緊皺,自己就跑了嗎?
我們家清照呢?
好家夥,還是患難見真情啊!
趙明誠更是羞愧難當,這,這,男子漢大丈夫,自己怎麽會這麽做?!
感受著太學同窗投射過來的目光,從羨慕變成了諷刺。
趙明誠真是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算了。
【李清照用此詩表達了自己辛辣的諷刺和不屑。】
【也叫夫妻二人之間也出現了深深的隔閡。】
【然而屬於李清照的跌宕人生,才剛剛開始。】
李清照:?我這一生如履薄冰。
沒有最糟,隻有更糟是吧?
葉楚:姐姐遇人不淑啊!
————分割線————
【不久之後,趙明誠就因感染瘧疾,不治而亡了。】
【留下李清照,獨自一個人在世界上麵對這尚未終止的苦難。】
【親自為趙明誠下葬後,李清照大病了一場。】
【但國勢日急,並沒有留給她更多的時間沉溺在感傷之中。】
【為了保全趙明誠所留下的大量書畫珍藏,李清照不得不為自己找一個安身之所。】
漢朝,卓文君歎息了一聲。
“猶如稚子懷金鬧市,恐怕引來歹人覬覦啊。”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筆財富送到一個能給予她庇護的人手中去,斷了其他人的念想。”
司馬相如點點頭,頗為認同。
“宋帝雖說是對外軟弱了些,但畢竟是天子。”
“如果李清照能夠進獻這筆財物,想來餘生也換一個保障。”
李清照:......我也想啊!!這他丫不是拍馬都追不上嗎?
【與其被有心之人所截獲,還不如直接獻給朝廷,也算為國家出一份力了。】
【結果嘛,大家也是可想而知的。】
趙構:這和直接點我名罵我,有什麽區別?
這是逃命啊,跑得快怪我咯?!
【李清照跟隨皇帝趙構的蹤跡,想要追上他獻寶。】
【一路顛沛流離,愣是沒追上,大半文物還丟失了。】
【更糟糕的事在李清照到達紹興的時候,身上所剩無幾的書畫一夜之間全部丟失。】
【這不僅是趙明誠的遺物,也是她一生的收藏。】
明末,柳如是語氣冰冷:“前朝易安居士,不過一弱女子耳,尚有報國之心。”
“郎君食朝廷之俸祿,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錢謙益又是惱恨又是羞慚,訥訥不語。
隻能鼓起勇氣走下了冰涼的水池試了一下,甚至沒有打濕衣襟。
“水太冷了,下不得啊。”
柳如是鳳眸微瞪,胸膛不由劇烈起伏,顯然是氣急了。
看見錢謙益那樣子就來氣,柳如是一甩袖子直接離開了。
【文物散失殆盡的悲痛,加上逃亡生活的無情折磨,李清照幾乎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中。】
【正在孤獨無依之時,張汝舟的出現為她帶來了一絲光明。】
【不僅對她照顧有加,甚至願意與她結為夫妻。】
東漢,比起感動得眼淚汪汪的班昭,鄧綏更加的冷靜。
“曆盡滄桑,李清照也算是能有個好的歸宿了。”班昭說道。
鄧綏冷哼一聲:“朕看這張汝舟未必是什麽良人,另有圖謀也說不定。”
班昭駁道:“李清照身無長物,又有什麽值得他圖謀的呢?”
鄧綏一挑眉:“可,他又不知道。”
【然而知人知麵不知心,張汝舟並非是他表現出的那樣溫柔。】
【無非是覬覦李清照的珍藏才蓄意接近,誰知婚後發現她並沒有多少財物。】
【不僅開始侮辱謾罵李清照,甚至拳腳相加。】
【實在是令人不恥!】
宋朝,李格非聽至此處已經是老淚縱橫,抱著懷中的女兒不停哭泣。
“我苦命的女兒,是爹爹沒有保護好你啊!”
小李清照卻顯得十分冷靜,緊緊埋在自家阿爹的懷中。
“所遇非良人,一步錯,步步錯。”
“阿爹,與趙家公子的婚事還是算了吧。”
李格非用力點點頭,這趙明誠平素裏看著是個妥當的。
誰知道也是個靠不住的,根本配不上我的寶貝女兒!
秦朝,嬴政厭惡極了,什麽醃臢貨色?
不僅覬覦孤寡婦人的錢財,沒能得逞還要打罵!
真是丟人!
【李清照自然是不能容忍,打定了主意要和張汝舟離婚。】
【後來還發現了他有科舉舞弊,虛報騙官的罪行。】
【李清照直接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宋朝,朱淑真苦笑一聲。
她自認才學不輸李易安,卻沒有她那麽勇敢。
父母不懂她詩詞裏所蘊含的情思,丈夫更是不能相愛相知。
雖為夫妻,卻與陌路人沒什麽區別。
隻是禮法之下,她沒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打破這令人窒息的局麵。
【要知道按照宋朝律法,妻子狀告丈夫是要判處2年徒刑的。】
【雖然咱也不懂為什麽,但是法律是這麽規定的。】
【即使麵臨牢獄之災,李清照也要堅持離婚。】
【可見,張汝舟帶給她的傷害有多大了。】
武周,武則天心中生氣。
這世道帶給女子的壓迫實在是太大了!
縱使有理有據,卻依然還是要被三從四德所束縛。
她歎了一口氣,能夠有勇氣去做這件事,李清照已經很勇敢了。
【經官府查證屬實,李清照被批準離婚,但也因此獲得了兩年的刑期。】
【還好當朝翰林大學士綦崇禮在危難之中伸出了援助之手。】
【將李清照一路顛沛流離追隨皇上以及被騙婚的經過告訴了趙構。】
【並極力請求趙構網開一麵,希望饒過李清照。】
【趙構還算做了個人事,答應了綦崇禮的請求。】
【李清照隻被關了九天就迴家了。】
天幕下,無數女子悄悄舒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李清照總算是擺脫了這個人渣。
唐朝,李世民有感而發:“刑法牢獄,是國之重事啊!”
“既不能過於慈悲,也不能全然無情,否則受苦的還是百姓。”
【流離漂泊,再嫁非人,但李清照從來沒有隻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
【仍然關注著國家大事,在詩作中表達著對於收複故地的期待。】
【然而始終南宋都沒能重新北上,反而在江南執著的偏安一隅。】
趙匡胤:難評!還是再打趙光義一頓吧!
人家小女子尚且如此忠心愛國,皇帝卻不想著北伐收複故土!
那時代,如李清照這樣的官宦之後尚不能安生。
其餘的百姓又處於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呢?
【從前半生無憂無慮的少女時光,到後半生的沉浮不定。】
【無家可歸,山河破碎,一切都恍若隔世。】
【故而在李清照後期的詞作中,多是傷感之作。】
【除了被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三瘦”,還有一首主播很喜歡的《武陵春》。】
【風往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宋初,李煜細細品味著詩中的惆悵,心中更是悲傷。
他又何嚐不是愁腸百轉,心有千千結?
【李清照的美,一為詩詞,一為性情。】
【作為自由張揚的別樣名門閨秀,她也許不是貞靜寧婉的淑女,卻是獨一無二的易安居士。】
葉楚眨了眨眼:【畢竟是寫書論詞,幾乎把所有詞壇名家都抨擊了個遍的超級拽姐。】
【連師祖蘇軾都沒有放過。】
李格非:?
蘇軾:??
李清照:實話實說罷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