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可是他們會下崽啊!還生好多!


    【其次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發展,到了崇禎時期,現存宗室人數竟然已經達到了6萬餘人!】


    劉徹雙眼發昏,媽耶!


    按照大明的俸祿來說,這一年得花多少錢養啊!


    怕不是要把國庫都吃空?!


    【根據明朝史學家王世貞的《皇明盛事述》記載,第一代親王慶成王朱濟炫生了足足100個兒子!】


    【還都是健康長成的,除了長子承襲了親王位,其他人也都分別封了爵位。】


    【人多到每次聚會的時候,這些兄弟之間甚至都互相不認識。】


    【可想而知,發展到王朝末期這將是一個多麽可怕的數字!】


    【簡直是舉國之力在養豬啊!】


    朱元璋沒忍住爆了粗口,你他丫一天沒事幹嗎?


    生這麽多孩子,啊?!


    他雖然不精通算術,但也知道按這個趨勢下去,隻怕是把國庫搬空也不夠的!


    改!必須改!立馬改!


    他製定藩王政策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可不是為了增加大明的負擔!


    朱棣也是大驚失色,我的老天!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可不能這樣下去!


    他都沒錢打仗,哪裏有錢養這些雜七雜八的閑散宗室!


    和老朱家皇帝不同的是趙煦,他真情實感的羨慕了。


    我靠,憑什麽他能生這麽多孩子啊!


    朕也很努力啊,還是一個孩子都沒有啊摔!


    【但明朝是真的沒錢嗎?】


    【崇禎確實是少見的窮鬼皇帝,但明朝的大臣們卻不是沒錢。】


    【那為什麽到了國破家亡的關頭,這些人也不願意出錢調兵呢?】


    【一個嘛,是因為朱元璋清洗大臣,厚待宗室的行為。】


    【這不是明晃晃的告訴天下人,這大明是我老朱家的家天下嗎?】


    【所以說,亡了就亡了,又不是他們的天下。】


    朱元璋一口老血就要吐出來,簡直是悔不當初。


    自己從乞丐走到今天,吃了多少苦,才想著要守好自家的江山,才想著讓後人過上好日子。


    沒想到啊沒想到,反倒是葬送了大明江山。


    【另一個嘛,就是後麵的兩位皇帝幹得好事。】


    【兩殺忠臣,寒了天下文臣的心。】


    【畢竟一心為大明效力的忠臣都死的難堪,他們又何必賠上一生呢?】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憤怒不已,誰?


    是哪個龜孫幹的?


    朱瞻基心中一直有不好的預感,他目露擔憂的看著天幕。


    【這就要說迴到朱瞻基的身上了。】


    【朱瞻基是個不錯的皇帝,但是吧,有點戀愛腦。】


    【不喜歡朱棣賜給他的正室胡善祥,而是喜歡和自己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側室孫氏。】


    朱瞻基他親媽·張太後眉頭一皺,胡氏柔和恭順,又識大體,做國母是最合適的。


    孫氏到底還是小家子氣了些。


    【老朱家敬重正妻的好傳統,被朱瞻基第一次打破了。】


    【為了扶持自己心愛之人上位,他無故廢棄了沒有過錯的皇後胡善祥。】


    【不顧群臣抗議,一意孤行的立了孫氏為後。】


    張太後一拍桌子,生氣極了。


    瞻基這幹的是什麽事!


    善祥這些年主持中宮內外從未出錯,一朝廢後她又要如何在深宮過活?


    【清朝史書上對於孫氏多有詆毀,甚至稱其為妖後。】


    【但實際上她並沒有什麽禍亂朝政的行為,甚至在一些關鍵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


    【充其量也就是個沒什麽政治才能的後宮婦人罷了。】


    【論禍害,是遠遠比不上她兒子的。】


    【要說她最大的過錯,也許就是生下了朱祁鎮。】


    孫氏淚眼潸然,她知道先皇後無辜被牽連。


    可是,她又怎麽甘心呢?


    她自小被接進宮中,與陛下一同長大,原本以為會成為陛下的正妻。


    誰知道太宗陛下忌諱兩代皇後皆出自同一地方,擔心外戚勢力膨脹。


    臨了將胡善祥賜給了陛下,而她隻能做了個側室,即使百年後也不能和陛下同葬。


    可,祁鎮怎麽會成為她的過錯?


    朱瞻基安撫的握住了她的手,嘴上雖然說著安慰的話,心中也沒底。


    祁鎮是他的長子,也是他和心愛之人的兒子。


    自小就被寄予厚望,不會的,不會的,不會是他的。


    且聽天幕怎麽說吧。


    【朱瞻基也稱得上英年早逝了,年僅36歲就因病崩逝了。】


    【也許他活得久一點就會發現,朱祁鎮根本就不適合太子之位。】


    【然而曆史沒有如果,明英宗朱祁鎮拿過接力棒,站上了曆史的舞台。】


    【不過此時的朱祁鎮隻有9歲,實際上是由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後攝政。】


    朱棣鬆了一口氣,這個兒媳他是極為滿意的。


    孝順賢德不說,還聰明識大體,有她在時局尚能穩住。


    隻是張氏那時也年紀大了,恐怕是撐不了多久。


    聽天幕的評價,他這曾孫子名聲如此顯赫,隻怕是下一個趙構啊!


    一想到這裏他的心髒就開始疼了,還是把太醫叫來備著算了。


    別把朕氣出個好歹來!


    【張氏信用忠臣,處事明察,但又並不貪戀權力,拒絕了親自垂簾聽政。】


    【反倒是把政務交給內閣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處理,自己從中決斷。】


    【而且十分關心朱祁鎮的成長,要求大臣們耐心輔佐幼帝。】


    【也因此,她及時發現了隱藏在皇帝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宦官王振。】


    朱棣不吝稱讚,笑著說:“實乃吾家佳婦也!”


    張氏恭敬行禮:“兒媳不敢當。”


    朱元璋也很滿意,這樣的媳婦才是他老朱家的榜樣!


    隻是這宦官攝政的前車之鑒還擺著呢,怎麽老四還是開了這個頭?


    那鄭和是個好的,可不代表所有的宦官都是好的。


    要他說,還是直接從源頭杜絕才好。


    【朱祁鎮自小被立為太子,朱瞻基對於他的教養也很上心。】


    【在他稍大一點後,就命近侍為他誦讀儒家經典來啟蒙。】


    【其中對朱祁鎮影響最大的就是東宮局郎王振。】


    【王振作為宮中少有的具有學識的宦官,被尊稱為王先生。】


    【朱祁鎮也不例外,幾乎不叫名字隻喊王先生,對他十分敬畏。】


    朱瞻基眼神一沉,他隻是喊人為太子讀書啟蒙罷了。


    竟然有宦官趁機蠱惑了太子,小小宦官也配當太傅?


    王振:我不僅要當太傅,還要更上一層樓!


    什麽皇帝朱祁鎮,不過是我手中掌控的棋子罷了!


    【張太後自然是有所察覺,本想直接除掉王振這個禍害。】


    【沒想到的是,王振確實有兩把刷子。】


    【不僅朱祁鎮拚命求情,就連內閣重臣三楊甚至都為他求了情。】


    朱瞻基:???我不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樾休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樾休休並收藏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