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董卓:審時度勢,該出手時就出手!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禍不單行,公元188年,涼州叛亂告急。】
【劉宏無人可用,隻能又把人家皇甫嵩薅出來領軍平叛。】
【又派前將軍董卓也率兩萬士兵,與皇甫嵩共同抗敵。】
劉秀:小小的腦袋,大大的問號?
不是,你沒人可用還把這個貶謫,那個撤職的?
叫人家怎麽忠心向朝廷啊?
【皇甫嵩和董卓的軍事能力不是一個水平,幾次行動建議都被駁迴了。】
【雖然事實證明皇甫嵩是對的,但董卓還是心生嫌隙。】
董卓:他明明就是故意駁我麵子!
皇甫嵩:啊這,菜要認!
【此時的劉宏卻已經病重,他看出董卓此人恐怕不是表麵上那麽忠心。】
【便下令任董卓為並州牧,叫董卓將軍隊轉交皇甫嵩。】
孫堅冷哼一聲,昔日涼州初次見麵便知道這廝不是什麽好人。
可惜張溫將軍不願聽我建議,一劍砍了這廝。
想起今日洛陽的局勢,孫堅心中生氣,果然是後患無窮!
【董卓也不是傻子,試圖拒交兵權。】
【皇甫嵩的兒子覺得他們之間已是仇敵,便勸說父親趁機除掉董卓。】
【然而皇甫嵩為人正直,隻是上書陳述了董卓拒交兵權的事情。】
【劉宏立馬下詔責備了董卓,董卓自然更加記恨皇甫嵩。】
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劉宏眼神陰沉,費力的咳嗽幾聲。
朕還沒死,就已經打量著兵權,此人豈能相信?
可惜何進更是心腹大患,實在是沒有餘力除掉他了。
【最終,董卓隻帶走了五千人向並州出發。】
【不過,他心中卻盤算著一件大事。】
【靈帝明顯是活不長了,大將軍何進也不是省油的燈,京師遲早生變。】
【於是董卓停留在河東郡就不往前走了,打算伺機而動。】
劉徹眉頭緊皺,如此推斷皇子隻怕是年幼。
隻怕會徹底淪為這些人謀朝篡位的工具!
【此時京師的局勢確實如同董卓所猜想的一樣混亂。】
【大將軍何進自然想扶持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劉辯繼位,以此掌控朝局。】
【可宦官集團也不想任人宰割,再加上遵從劉宏遺願,更想扶持劉協為帝。】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尚在避世的曹操歎息一聲。
昔日黃巾之戰後,他受任濟南相,初至之時十餘個縣竟然沒有一處清淨之地!
全是貪官汙吏,就算他大力整頓也不過隻能拯救任下之地而已。
朝廷昏暗混亂,大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光靠一兩個能臣早就是無力迴天。
即使朝廷征召他為東郡太守,他也拒絕了。
【宦官蹇碩等人試圖謀殺何進,奈何對方十分謹慎沒有得手。】
【劉辯順利繼位,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輔政。】
【此時,另一位重要角色袁紹也登場了。】
【作為袁隗的侄子,袁紹和何進的立場自然是一致的。】
袁術不屑的撇撇嘴,他袁紹算個什麽東西,不過是袁氏家仆罷了!
【袁紹認為要做就要做到極致,宦官親近皇帝為禍朝廷,應該全部消滅。】
【可惜上麵的何太後不同意,加上何進本身也有點猶豫,一直拖著。】
【袁紹心中焦急,出了個昏招——調四方猛將領兵進京逼迫太後。】
何進眼睛一亮,有些疑惑。
這主意不是挺好的嗎?
董卓:嘻嘻,我也覺得挺好的!
【武力威脅下,太後妥協了,小宦官們焦急得不行紛紛向何進求饒。】
【即使袁紹極力勸說,何進還是把他們放走了。】
【袁紹當然不甘心,直接假傳命令給州郡把宦官的親屬抓起來。】
已經入主冀州的袁紹無奈搖頭,實在是不足與謀!
自己都把飯喂到嘴邊非要吐出來,結果還是自取滅亡!
【何進也在不斷的勸說下,下定決心誅殺宦官。】
【不料卻被張讓等人,心中憤恨。】
【直接假傳太後詔令,事先埋伏在宮中,一舉誅殺了何進。】
【何進被殺,其下部將直接領兵入宮,袁隗的兒子袁術也率兵攻城。】
【張讓等人直接挾持少帝劉辯和劉協逃走了。】
什麽?!
劉秀感覺天旋地轉,頭痛欲裂。
如此這般,漢家天子還有何威嚴可存?
【袁紹等人則在宮中搜捕屠殺宦官,不論老幼皆趕盡殺絕。】
【至於被擄走的皇帝,不好意思,根本沒人管。】
【除了盧植連夜騎馬追逐,終於追上了少帝和劉協。】
【張讓幾人也投河自盡了。】
皇甫嵩老淚縱橫,何其可惡!
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京中滿朝文武大臣竟然都形同虛設!
隻有子幹一人追出!
【混亂之中,董卓看見的京師的濃煙滾滾,心知時間到了。】
【急忙進軍入京,在北邙山迎救了驚魂未定的劉辯和劉協一行人。】
【群臣也擔心董卓進京後不好掌控,想要讓他退兵。】
【隻是這個時候已經由不得他們了,董卓順利率兵入城。】
中平六年,從剛剛起就在思索的袁紹終於明悟了。
本來有何進在,還有其他的將帥率兵入京。
相互製衡之下,董卓根本翻不起風浪!
誰知道何進死了,估計另外的勢力也沒能如願發展。
董卓雄兵在手,隻怕我袁家還要再謀劃謀劃!
【董卓接連拿下何進的部曲和前來馳援的丁原,徹底掌控了京師的所有兵權。】
【相對於懦弱的劉辯,自然是由董太後撫養長大,且聰明機靈的劉協更加順眼。】
【董卓和袁紹商量廢立之事,袁紹不同意,生氣離去。】
【然而太傅袁隗卻同意了,袁紹直接棄官跑到了冀州。】
劉炟(dá)快氣死了,董卓野心勃勃就算了!
袁家數代吃我大漢食祿也做出這種事?!
作為四世三公的奠基人,如今的司徒袁安感覺頭腦發暈。
這個袁隗怎麽當的家主 ,還沒兒子看得明白!
唉,如今還是進宮先向陛下請罪吧!
【董卓在朝會提出廢立之事,滿朝文武隻有盧植一個人出來反對。】
【引經據典把董卓氣得啞口無言,隻能罷會,打算處死他。】
【所幸盧植聲名在外,加上大臣勸阻這才作罷。】
【盧植心中失望,請求辭官返鄉,得到批準後啟程。】
【所幸盧植有先見之明,走小路離開,董卓派去刺殺的人沒趕上。】
劉徹無語了,有點忠君愛國之心的全被逼走了!
剩下來的不是居心叵測的就是趨炎附勢的。
至於那兩個幼兒他是不期待了,還是等等劉備吧!
【在董卓和袁隗的扶持下,劉協登上了皇位,是為漢獻帝。】
【在一開始的時候吧,董卓還是裝了裝,平反了黨錮之禍。】
【也禮賢下士,征召名士為官,甚至棄官而走的袁紹等人他也不計前嫌任用。】
【不過,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很快他就露出了真麵目。】
【可憐的劉宏,死了還不得安寧。】
劉宏:???
【劉宏無人可用,隻能又把人家皇甫嵩薅出來領軍平叛。】
【又派前將軍董卓也率兩萬士兵,與皇甫嵩共同抗敵。】
劉秀:小小的腦袋,大大的問號?
不是,你沒人可用還把這個貶謫,那個撤職的?
叫人家怎麽忠心向朝廷啊?
【皇甫嵩和董卓的軍事能力不是一個水平,幾次行動建議都被駁迴了。】
【雖然事實證明皇甫嵩是對的,但董卓還是心生嫌隙。】
董卓:他明明就是故意駁我麵子!
皇甫嵩:啊這,菜要認!
【此時的劉宏卻已經病重,他看出董卓此人恐怕不是表麵上那麽忠心。】
【便下令任董卓為並州牧,叫董卓將軍隊轉交皇甫嵩。】
孫堅冷哼一聲,昔日涼州初次見麵便知道這廝不是什麽好人。
可惜張溫將軍不願聽我建議,一劍砍了這廝。
想起今日洛陽的局勢,孫堅心中生氣,果然是後患無窮!
【董卓也不是傻子,試圖拒交兵權。】
【皇甫嵩的兒子覺得他們之間已是仇敵,便勸說父親趁機除掉董卓。】
【然而皇甫嵩為人正直,隻是上書陳述了董卓拒交兵權的事情。】
【劉宏立馬下詔責備了董卓,董卓自然更加記恨皇甫嵩。】
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劉宏眼神陰沉,費力的咳嗽幾聲。
朕還沒死,就已經打量著兵權,此人豈能相信?
可惜何進更是心腹大患,實在是沒有餘力除掉他了。
【最終,董卓隻帶走了五千人向並州出發。】
【不過,他心中卻盤算著一件大事。】
【靈帝明顯是活不長了,大將軍何進也不是省油的燈,京師遲早生變。】
【於是董卓停留在河東郡就不往前走了,打算伺機而動。】
劉徹眉頭緊皺,如此推斷皇子隻怕是年幼。
隻怕會徹底淪為這些人謀朝篡位的工具!
【此時京師的局勢確實如同董卓所猜想的一樣混亂。】
【大將軍何進自然想扶持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劉辯繼位,以此掌控朝局。】
【可宦官集團也不想任人宰割,再加上遵從劉宏遺願,更想扶持劉協為帝。】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此時尚在避世的曹操歎息一聲。
昔日黃巾之戰後,他受任濟南相,初至之時十餘個縣竟然沒有一處清淨之地!
全是貪官汙吏,就算他大力整頓也不過隻能拯救任下之地而已。
朝廷昏暗混亂,大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光靠一兩個能臣早就是無力迴天。
即使朝廷征召他為東郡太守,他也拒絕了。
【宦官蹇碩等人試圖謀殺何進,奈何對方十分謹慎沒有得手。】
【劉辯順利繼位,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輔政。】
【此時,另一位重要角色袁紹也登場了。】
【作為袁隗的侄子,袁紹和何進的立場自然是一致的。】
袁術不屑的撇撇嘴,他袁紹算個什麽東西,不過是袁氏家仆罷了!
【袁紹認為要做就要做到極致,宦官親近皇帝為禍朝廷,應該全部消滅。】
【可惜上麵的何太後不同意,加上何進本身也有點猶豫,一直拖著。】
【袁紹心中焦急,出了個昏招——調四方猛將領兵進京逼迫太後。】
何進眼睛一亮,有些疑惑。
這主意不是挺好的嗎?
董卓:嘻嘻,我也覺得挺好的!
【武力威脅下,太後妥協了,小宦官們焦急得不行紛紛向何進求饒。】
【即使袁紹極力勸說,何進還是把他們放走了。】
【袁紹當然不甘心,直接假傳命令給州郡把宦官的親屬抓起來。】
已經入主冀州的袁紹無奈搖頭,實在是不足與謀!
自己都把飯喂到嘴邊非要吐出來,結果還是自取滅亡!
【何進也在不斷的勸說下,下定決心誅殺宦官。】
【不料卻被張讓等人,心中憤恨。】
【直接假傳太後詔令,事先埋伏在宮中,一舉誅殺了何進。】
【何進被殺,其下部將直接領兵入宮,袁隗的兒子袁術也率兵攻城。】
【張讓等人直接挾持少帝劉辯和劉協逃走了。】
什麽?!
劉秀感覺天旋地轉,頭痛欲裂。
如此這般,漢家天子還有何威嚴可存?
【袁紹等人則在宮中搜捕屠殺宦官,不論老幼皆趕盡殺絕。】
【至於被擄走的皇帝,不好意思,根本沒人管。】
【除了盧植連夜騎馬追逐,終於追上了少帝和劉協。】
【張讓幾人也投河自盡了。】
皇甫嵩老淚縱橫,何其可惡!
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京中滿朝文武大臣竟然都形同虛設!
隻有子幹一人追出!
【混亂之中,董卓看見的京師的濃煙滾滾,心知時間到了。】
【急忙進軍入京,在北邙山迎救了驚魂未定的劉辯和劉協一行人。】
【群臣也擔心董卓進京後不好掌控,想要讓他退兵。】
【隻是這個時候已經由不得他們了,董卓順利率兵入城。】
中平六年,從剛剛起就在思索的袁紹終於明悟了。
本來有何進在,還有其他的將帥率兵入京。
相互製衡之下,董卓根本翻不起風浪!
誰知道何進死了,估計另外的勢力也沒能如願發展。
董卓雄兵在手,隻怕我袁家還要再謀劃謀劃!
【董卓接連拿下何進的部曲和前來馳援的丁原,徹底掌控了京師的所有兵權。】
【相對於懦弱的劉辯,自然是由董太後撫養長大,且聰明機靈的劉協更加順眼。】
【董卓和袁紹商量廢立之事,袁紹不同意,生氣離去。】
【然而太傅袁隗卻同意了,袁紹直接棄官跑到了冀州。】
劉炟(dá)快氣死了,董卓野心勃勃就算了!
袁家數代吃我大漢食祿也做出這種事?!
作為四世三公的奠基人,如今的司徒袁安感覺頭腦發暈。
這個袁隗怎麽當的家主 ,還沒兒子看得明白!
唉,如今還是進宮先向陛下請罪吧!
【董卓在朝會提出廢立之事,滿朝文武隻有盧植一個人出來反對。】
【引經據典把董卓氣得啞口無言,隻能罷會,打算處死他。】
【所幸盧植聲名在外,加上大臣勸阻這才作罷。】
【盧植心中失望,請求辭官返鄉,得到批準後啟程。】
【所幸盧植有先見之明,走小路離開,董卓派去刺殺的人沒趕上。】
劉徹無語了,有點忠君愛國之心的全被逼走了!
剩下來的不是居心叵測的就是趨炎附勢的。
至於那兩個幼兒他是不期待了,還是等等劉備吧!
【在董卓和袁隗的扶持下,劉協登上了皇位,是為漢獻帝。】
【在一開始的時候吧,董卓還是裝了裝,平反了黨錮之禍。】
【也禮賢下士,征召名士為官,甚至棄官而走的袁紹等人他也不計前嫌任用。】
【不過,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很快他就露出了真麵目。】
【可憐的劉宏,死了還不得安寧。】
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