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子繼位的正確打開方式
曆史直播:我帶秦皇漢武雲遊陵墓 作者:知樾休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講述這場著名戰役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故事背景,比如朱允炆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朱棣又是為何造反。】
葉楚在故宮邊走邊講:【這一切都要從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說起。】
洪武年,畢竟是事關皇位更替的大事,眾臣齊聚議事殿,沒想到葉楚上來就是一句誅心之言。
嚇得跪了一地,畢竟誰不知道太子殿下是陛下的心頭寶?
朱元璋更是直接踉蹌幾步,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麽,標兒怎麽會病逝?!洪武二十五年,那豈不是已經時日無多!
想到此處,朱元璋喝令:“太醫!快傳太醫!”
並且一把拉住尚且處於震驚的朱標上下打量:“標兒啊,你身體可有不適之處?一定要和爹爹說啊!”
任誰聽見自己去世的消息都難以保持鎮定,對上自家老父親擔憂的詢問以及四弟關切的眼神。
朱標漸漸緩過神來,有些哭笑不得。
“我沒事,兒臣並未察覺出身體有何異常。”
馬皇後領著太醫急急忙忙的趕到了,“速速給太子診脈!”
太醫一刻也不敢耽擱,仔細的查探了太子脈象,詢問了一些相關問題。
擦了擦額角的汗,迴道:“稟陛下和娘娘,太子殿下目前身體康健,不過多有疲累,需要注重調養休息。”
朱元璋鬆了一口氣,旋即眼神一厲,難不成是有奸人暗下毒手?
【懿文太子朱標被大家戲稱為曆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作為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嫡長子,自幼被寄予厚望。】
葉楚微微笑著說:【由於朱元璋不加掩飾的偏愛,其他皇子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故而十分安分。】
【此處手動艾特我們的倒黴對照組——李承乾和胤礽。】
貞觀,李世民一驚,這是什麽意思?難不成承乾的太子之位出了什麽變故?
李承乾也是臉色一白,心裏暗暗打鼓,難不成阿耶最後真廢了我另立了李泰!!
李泰心中一喜,我就知道阿耶是最疼愛我的,看來最後還是我繼承了皇位哈哈哈!
李治:嗯嗯嗯?勿cue,還沒出生呢。
清朝,禦書房裏的空氣幾乎結了冰,康熙不發一聲坐於桌案前,打量著下方的暗流湧動。
胤礽嘲諷一笑,自己這個太子擋了皇阿瑪的路,勞累他費心費力的給自己扶持對手,先是老大,再是老八。漠然垂下眼眸,心中隻覺得厭煩無趣極了。
大阿哥一臉喜色都難以掩飾,反而是他身後的老八恭謹垂頭,實則暗暗思量,這意思是太子之位還是被廢了?真是意外之喜!
胤禛淡定的端起茶抿了一口,一個兩個的蠢貨真是急不可耐!局勢尚不清晰,還是要暫避鋒芒的好。
葉楚當然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引起了唐朝和清朝的暗流湧動。
【當然朱標本人也是十分優秀,師從宋濂,飽讀詩書,性格寬厚,十分具有長兄風範,常常為弟弟們的過錯求情,風評極好。】
【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視察陝西迴來後,不慎感染風寒病逝。】
朱元璋:知道了,知道了,這陝西是萬萬不能叫我家標兒去了!
【唉,我們朱八八心裏苦啊!自洪武十五年馬皇後去世後,最愛的兒子也先一步離他而去。】
【更糟糕的是朱標的嫡長子,大明的嫡長孫朱雄英也在十年前病逝了。】
【因此大明的皇位繼承問題也成了朱元璋必須要重新考慮的事情。】
洪武年,朱元璋幾乎要被這一連串的噩耗打擊的站不住了,眼眶瞬間紅了,看向身旁的馬皇後,一時間太過悲痛竟然說不出話:“妹子...”
馬皇後也是一怔,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輕聲歎了一口氣。
沒想到自己還是先一步離他而去了,標兒和雄英竟也遭遇不測,獨留重八一人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
永樂年,已經登基數年的朱棣也麵露懷念之色,大哥,不知道你是否會責怪我呢?
可是建文小兒欺人太甚,我朱棣從未後悔過舉兵靖難!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訓》中寫過“務以嫡臨君位”,也就是說一定要讓嫡子繼承皇位。】
【當長子和長孫相繼離世之後,朱允炆自然成為了繼承人的有力人選。】
【其實老朱選擇朱允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允炆從小就聰明好學,極其孝順,父親朱標離世後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還安慰他要顧惜身體。
【而且朱允炆也繼承了朱標仁厚寬慈的性子,對朱八八來說這何嚐不是一種宛宛類卿?】
洪武年,朱元璋這邊手忙腳亂的給皇後太子檢查完身體後,也暫緩心緒繼續聆聽天幕解說。
聽到朱允炆的表現,朱元璋頗為欣慰,這孩子聽著是個好的,與標兒如出一轍。
其他皇子:???
永樂帝朱棣:哼!裝模作樣!
【於是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正式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繼承人。】
葉楚話音一轉:【然而朱允炆年紀尚小,羽翼尚未豐滿,不似朱標能夠鎮住朝中的開國功臣。】
【為了更好的肅清朝堂蠹蟲,也為了給好孫子鋪路,一場自上而下的清洗開始了。】
【震驚朝野的藍玉謀反案發生了,株連無數勳貴侯爵,朝中重臣,僅列入《逆臣錄》中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殺,這也為靖難之役的失利埋下了禍根。】
洪武年,朱元璋眼神一狠。
藍玉已經跪下請罪,連聲喊冤,殿中一片肅穆,大臣們都戰戰兢兢的伏倒在地,生怕點到自己。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閻王點名啊!
朱元璋沒出聲,自己晚年清洗朝堂也有為太孫鋪路的意思,這其中有沒有隱情自己現在也不知。
謀逆?他們也敢!
還是先把人關押起來,叫錦衣衛去查探一番,順便給朝中這些酒囊飯袋一個警告。
朱元璋冷哼一聲:“先把藍玉下獄審查,其餘人暫不追究,不過朕要提醒你們,把自己的爪子管好了,否則別怪朕不留情麵!”
【那很多觀眾就要疑惑了,第一是正統繼承人,第二有朱元璋鋪平道路,第三坐擁百萬大軍,朱允炆到底是怎麽把皇位搞丟的?】
【而且大家可以猜猜朱棣作為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起兵之初兵力有多少嗎?】
各朝各代,心裏蠢蠢欲動的藩王被澆了個透心涼:唯一成功的藩王?那本王呢?
貞觀年間,李世民也和大臣們津津有味地探討起來。
尉遲恭說道:“若要戰勝擁有百萬大軍的朝廷,起碼也得有數十萬兵力吧?”
李世民點點頭,“藥師認為呢?”
李靖遲疑著開口:“若是人數太少,要想謀反成功難度太大。但聽楚楚姑娘的意思,恐怕這個藩王朱棣手裏並沒有多少兵。”
李世民心中也是如此思慮:“先前楚楚姑娘曾提到朱棣有封狼居胥的實力,隻怕自身在軍事上也是天賦異稟啊!”
洪武年間,大臣們也是暗自議論。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老四坐鎮邊疆就算有本事抽調所有兵力,對於百萬軍隊而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並且允炆是我老朱欽定的繼承人,恐怕地方軍隊也不會配合老四造反,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葉楚在故宮邊走邊講:【這一切都要從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說起。】
洪武年,畢竟是事關皇位更替的大事,眾臣齊聚議事殿,沒想到葉楚上來就是一句誅心之言。
嚇得跪了一地,畢竟誰不知道太子殿下是陛下的心頭寶?
朱元璋更是直接踉蹌幾步,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麽,標兒怎麽會病逝?!洪武二十五年,那豈不是已經時日無多!
想到此處,朱元璋喝令:“太醫!快傳太醫!”
並且一把拉住尚且處於震驚的朱標上下打量:“標兒啊,你身體可有不適之處?一定要和爹爹說啊!”
任誰聽見自己去世的消息都難以保持鎮定,對上自家老父親擔憂的詢問以及四弟關切的眼神。
朱標漸漸緩過神來,有些哭笑不得。
“我沒事,兒臣並未察覺出身體有何異常。”
馬皇後領著太醫急急忙忙的趕到了,“速速給太子診脈!”
太醫一刻也不敢耽擱,仔細的查探了太子脈象,詢問了一些相關問題。
擦了擦額角的汗,迴道:“稟陛下和娘娘,太子殿下目前身體康健,不過多有疲累,需要注重調養休息。”
朱元璋鬆了一口氣,旋即眼神一厲,難不成是有奸人暗下毒手?
【懿文太子朱標被大家戲稱為曆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作為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嫡長子,自幼被寄予厚望。】
葉楚微微笑著說:【由於朱元璋不加掩飾的偏愛,其他皇子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故而十分安分。】
【此處手動艾特我們的倒黴對照組——李承乾和胤礽。】
貞觀,李世民一驚,這是什麽意思?難不成承乾的太子之位出了什麽變故?
李承乾也是臉色一白,心裏暗暗打鼓,難不成阿耶最後真廢了我另立了李泰!!
李泰心中一喜,我就知道阿耶是最疼愛我的,看來最後還是我繼承了皇位哈哈哈!
李治:嗯嗯嗯?勿cue,還沒出生呢。
清朝,禦書房裏的空氣幾乎結了冰,康熙不發一聲坐於桌案前,打量著下方的暗流湧動。
胤礽嘲諷一笑,自己這個太子擋了皇阿瑪的路,勞累他費心費力的給自己扶持對手,先是老大,再是老八。漠然垂下眼眸,心中隻覺得厭煩無趣極了。
大阿哥一臉喜色都難以掩飾,反而是他身後的老八恭謹垂頭,實則暗暗思量,這意思是太子之位還是被廢了?真是意外之喜!
胤禛淡定的端起茶抿了一口,一個兩個的蠢貨真是急不可耐!局勢尚不清晰,還是要暫避鋒芒的好。
葉楚當然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引起了唐朝和清朝的暗流湧動。
【當然朱標本人也是十分優秀,師從宋濂,飽讀詩書,性格寬厚,十分具有長兄風範,常常為弟弟們的過錯求情,風評極好。】
【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視察陝西迴來後,不慎感染風寒病逝。】
朱元璋:知道了,知道了,這陝西是萬萬不能叫我家標兒去了!
【唉,我們朱八八心裏苦啊!自洪武十五年馬皇後去世後,最愛的兒子也先一步離他而去。】
【更糟糕的是朱標的嫡長子,大明的嫡長孫朱雄英也在十年前病逝了。】
【因此大明的皇位繼承問題也成了朱元璋必須要重新考慮的事情。】
洪武年,朱元璋幾乎要被這一連串的噩耗打擊的站不住了,眼眶瞬間紅了,看向身旁的馬皇後,一時間太過悲痛竟然說不出話:“妹子...”
馬皇後也是一怔,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輕聲歎了一口氣。
沒想到自己還是先一步離他而去了,標兒和雄英竟也遭遇不測,獨留重八一人承受失去至親的痛苦。
永樂年,已經登基數年的朱棣也麵露懷念之色,大哥,不知道你是否會責怪我呢?
可是建文小兒欺人太甚,我朱棣從未後悔過舉兵靖難!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訓》中寫過“務以嫡臨君位”,也就是說一定要讓嫡子繼承皇位。】
【當長子和長孫相繼離世之後,朱允炆自然成為了繼承人的有力人選。】
【其實老朱選擇朱允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朱允炆從小就聰明好學,極其孝順,父親朱標離世後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還安慰他要顧惜身體。
【而且朱允炆也繼承了朱標仁厚寬慈的性子,對朱八八來說這何嚐不是一種宛宛類卿?】
洪武年,朱元璋這邊手忙腳亂的給皇後太子檢查完身體後,也暫緩心緒繼續聆聽天幕解說。
聽到朱允炆的表現,朱元璋頗為欣慰,這孩子聽著是個好的,與標兒如出一轍。
其他皇子:???
永樂帝朱棣:哼!裝模作樣!
【於是同年九月,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正式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繼承人。】
葉楚話音一轉:【然而朱允炆年紀尚小,羽翼尚未豐滿,不似朱標能夠鎮住朝中的開國功臣。】
【為了更好的肅清朝堂蠹蟲,也為了給好孫子鋪路,一場自上而下的清洗開始了。】
【震驚朝野的藍玉謀反案發生了,株連無數勳貴侯爵,朝中重臣,僅列入《逆臣錄》中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殺,這也為靖難之役的失利埋下了禍根。】
洪武年,朱元璋眼神一狠。
藍玉已經跪下請罪,連聲喊冤,殿中一片肅穆,大臣們都戰戰兢兢的伏倒在地,生怕點到自己。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閻王點名啊!
朱元璋沒出聲,自己晚年清洗朝堂也有為太孫鋪路的意思,這其中有沒有隱情自己現在也不知。
謀逆?他們也敢!
還是先把人關押起來,叫錦衣衛去查探一番,順便給朝中這些酒囊飯袋一個警告。
朱元璋冷哼一聲:“先把藍玉下獄審查,其餘人暫不追究,不過朕要提醒你們,把自己的爪子管好了,否則別怪朕不留情麵!”
【那很多觀眾就要疑惑了,第一是正統繼承人,第二有朱元璋鋪平道路,第三坐擁百萬大軍,朱允炆到底是怎麽把皇位搞丟的?】
【而且大家可以猜猜朱棣作為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起兵之初兵力有多少嗎?】
各朝各代,心裏蠢蠢欲動的藩王被澆了個透心涼:唯一成功的藩王?那本王呢?
貞觀年間,李世民也和大臣們津津有味地探討起來。
尉遲恭說道:“若要戰勝擁有百萬大軍的朝廷,起碼也得有數十萬兵力吧?”
李世民點點頭,“藥師認為呢?”
李靖遲疑著開口:“若是人數太少,要想謀反成功難度太大。但聽楚楚姑娘的意思,恐怕這個藩王朱棣手裏並沒有多少兵。”
李世民心中也是如此思慮:“先前楚楚姑娘曾提到朱棣有封狼居胥的實力,隻怕自身在軍事上也是天賦異稟啊!”
洪武年間,大臣們也是暗自議論。
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老四坐鎮邊疆就算有本事抽調所有兵力,對於百萬軍隊而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並且允炆是我老朱欽定的繼承人,恐怕地方軍隊也不會配合老四造反,究竟是怎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