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孩子們背著書包開開心心從學校迴來的時候,村裏麵經常出現一個炸爆米花的老爺爺。他總是穿著破舊的衣服,坐在一個小板凳上,麵前放著一個被火燒得烏黑的老式爆米花專用容器,這個容器一頭是圓形的搖把,另一頭是它的蓋子,整個過程蓋子是完全密封的。在旁邊不遠處放著一條又寬又長的布袋子,袋子近端用金屬固定,形成一個四方的開口,袋子末端用繩係著。
這個老爺爺來到村子就大聲吆喝:“炸爆米花嘍!炸爆米花嘍!第一鍋不要錢……”
孩子們一聽到那熟悉的吆喝聲,就會馬上從家裏用小簸箕端著玉米或大米到老爺爺這裏排隊。一個個小簸箕一個接著一個排成長龍,孩子們就守著自己的小簸箕在那裏等,他們唯恐誰一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小簸箕,弄灑了從家帶來的糧食,還要防止有人插隊,那是不符合他們的規矩的,絕對不允許。老爺爺一鍋一鍋地耐心加工著,他右手不停地搖動著圓圓的搖把,要讓容器內的玉米或大米受熱均勻,炸出來的爆米花才會個個又大又鼓,吃到嘴裏才會又脆又香。那個容器中間鼓鼓的,隨著老爺爺嫻熟而專業的動作快速順著一個方向轉動,空氣中飄蕩著爆米花的香味……
一個周末的傍晚,那個老爺爺又來了。小西貝從家帶了些玉米,也排隊炸了一鍋爆米花。
小西貝排隊時和村裏的孩子們聊得很開心。把滿滿一簸箕加工好的爆米花送到家裏,在衣服裏裝了滿滿兩口袋,又返迴來和自己的朋友們玩。
每當老爺爺算著時間差不多了就會戴上他那沾滿黑色鍋灰的棉手套,把那個爆米花專用容器從爐火上取下來,放在長長布袋子的近端,用腳用力一踩,隨著一聲巨響,好吃的爆米花就會炸到布袋子裏。這時它的主人就可以解開繩子,從布袋子另一頭把炸好的爆米花倒進自己的簸箕裏,高高興興地端著迴家去享用。
當小西貝又迴到老爺爺的加工現場,還有好幾個孩子沒排到自己,他們最前麵是一個年輕婦女,由於她家孩子年齡太小,不能獨自排隊,又想吃爆米花,她就自己帶了些玉米到這裏來了。
老爺爺炸完前麵那一鍋,就把她的玉米粒全倒進去,擰緊蓋子,放在爐火上搖了起來,還往爐火上又加了幾小塊黑炭。
小西貝站在長長布袋子的遠端,一邊和沒排到隊的孩子聊天一邊看老爺爺炸爆米花。過了一會,老爺爺把容器取了下來,準備用腳踩那個擰蓋子的地方。在場的所有人立刻全部用雙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隻聽“嘣”的一聲巨響,那聲音簡直震耳欲聾,潔白的爆米花像盛開的煙花從布袋子遠端噴出來,一瞬間又落在地上。
眾人都愣住了,年輕婦女更是滿臉驚愕,這一鍋爆米花算是廢了。大家紛紛看向老爺爺,老爺爺一臉疑惑地說道:“怪咧,以前從沒出過這事兒。”這時,那個年輕婦女走上前去,眼神直直地盯著小西貝,低聲道:“我就懷疑是你弄的。”小西貝一下子漲紅了臉,“你憑啥這麽說?”她冷哼一聲,“每次你來之後總會有點奇怪的事情發生,而且剛才隻有你一個人站在這裏,不是你還能是誰?”小西貝著急地辯解:“我真的沒碰那個大布袋,可能你剛才忘了係繩子了吧?”就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田奶奶正好路過,問發生了什麽事。那個年輕婦女把剛才發生的事告訴田奶奶,又指著小西貝對田奶奶說:“你這個孫女真氣人,害得我今天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浪費了玉米,你得好好管管她……”田奶奶給她說了很多好話,讓她不要生氣,又讓小西貝道歉。小西貝明明什麽也沒做肯定不會道歉。那個年輕婦女不依不饒又吵了起來,不肯善罷甘休。田奶奶隻好又對她說:“你家小孩那麽小,還在家等著你迴去呢,你先迴家照顧孩子,我這就迴去把我們家剛炸的爆米花端來給你送去……”那個年輕婦女這才轉身走了。大家又重新排起隊來,老爺爺繼續搖著手中的搖把,空氣中再次彌漫起爆米花香甜的味道。
後來小西貝告訴田奶奶,真的不是自己幹的壞事。田奶奶對小西貝說:“算了吧,鄉裏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沒必要那麽較真,低個頭認個錯算不了什麽……”
有一天,村裏來了個修補破盆破鍋的。他吆喝了幾聲,住小西貝家隔壁的二奶奶拎著一個大的土陶和麵盆從家裏出來了。二奶奶個子很矮,耳朵有點聾。也許是她家裏人聽到讓她出來補盆的。
二奶奶沒問價格,直接把土陶盆遞給那個男的:“你看看這個和麵盆能修好不?”那個人拿著盆仔細觀察了一下,說道:“沒問題,保管給你補得滴水不漏,你放心吧老大娘。”說著那個人就拿出幾隻大鋼釘把土陶盆的裂縫一一固定,又往上邊抹了點什麽東西,過了好大一會,終於補好了。他把盆交給二奶奶:“修好了老大娘,您盡管放心使用,保管和新盆一樣結實。”二奶奶接過盆裏外仔細看了一下,對那個人說:“手藝還行。多少錢?”那人伸出手做了個手勢,“收您四塊錢吧老大娘。”
二奶奶突然又把盆遞給那個修盆的人,以命令的語氣對他說:“把釘給我拆下來,我不修了。”
“我已經給你修好了呀,你這老人家真有意思,這怎麽拆?”那人沒想到她會這樣。
二奶奶又說“怎麽拆那是你的事,反正我不修了。”
那人解釋道:“那幾個釘不值錢,我就掙您一點工夫錢,您看我忙乎了這一大會子,修的盆您也滿意了,四塊錢不算多。”
二奶奶聽那人這樣說又對他說:“買一個新和麵盆才多少錢?你就搭了幾個釘就要我四塊錢了?”
“那你想怎麽著吧?盆我也修好了,您不能讓我白忙乎呀……”
““給你一塊錢,要不要?我囗袋裏就這一塊錢,多一分也沒有。”二奶奶掏了一塊錢丟在那個人麵前。
那個人沒法,把錢收起來裝進褲袋裏,推起舊自行車繼續吆喝起來:“修盆巴鍋嘍……”
在小西貝的小時候,從大城市來人在附近開了煤礦,村東的那塊地被占用建了職工宿舍。那宿舍離村子很近,不少村民提著熱水瓶到他們鍋爐房去提開水。
那一天小西貝也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去了鍋爐房。
小西貝第一次來,看到幾個南方人從食堂出來端著大搪瓷碗到鍋爐房接開水喝,他們說的話嘰哩呱啦的,小西貝一句也聽不懂,村裏人稱他們‘‘蠻子”。
小西貝小心翼翼地打開水龍頭,接了滿滿一瓶開水,放在旁邊地上等一路來的孩子打開水。這時候同村的一個胖姑姑用扁擔挑著兩隻大水桶正往這邊走。那幾個南方人一看到她都高興起來,站著說話不願離開。
過了幾分鍾那個胖姑姑把水桶放在水龍頭下邊的地上,打開熱水管接了不太滿一桶,關上水龍頭立刻把桶提到幾米之外,拿著一根粗棍快速攪拌起來。等到她一停下動作,那幾個南方人都用手裏的搪瓷碗去挖桶裏用開水燙過的玉米麵。胖姑姑也很慷慨,隨便他們挖。
小西貝不解地看著他們,問那個胖姑姑:“他們要玉米麵幹什麽?這不是你喂豬的嗎?”
胖姑姑嘿嘿一笑,對小西貝說:“他們都說好吃……”
“哈哈……這些蠻子,他們吃豬食!……”小西貝覺得真可笑。
一路來的孩子也笑著,大家一起往迴走,迴家的路上討論著萬一被開水燙到了腳應該怎麽處理。有的說要馬上把腳放到涼水裏,也有的說不能馬上沾涼水,還有的說應該馬上往燙傷的皮膚上抹醬油……
大家邊說邊笑一會就各人迴各人的家了,大家約好明天還一起去鍋爐房提開水。
小西貝又去的時候,看到村子東頭種藕的池塘邊上圍了好多人,村長正在和礦上的人吵架。小西貝擠到人群前麵想看個究竟。原來礦上擴建,想再占村裏的藕塘,可這藕塘是村裏的寶貝,每年產的藕能賣不少錢。村長梗著脖子喊:“你們占了東邊的地,現在又打藕塘的主意,不行!”礦上的領導皺著眉說:“我們會給補償的,比這藕塘一年的收成多多了。”村長卻不買賬,“這不是錢的事,這藕塘傳承多少年了,關乎村裏的風水呢!”周圍的村民也附和著。礦上領導無奈,說迴去再商量商量。等人群漸漸散去,小西貝也迴家去了。後天聽說他們改變計劃了,不占藕塘了。村民們都很高興,大家圍在一起閑聊,歡聲笑語迴蕩在村莊上空。
小西貝也放心了,又可以經常去村東欣賞美麗的荷花了。
在小西貝的記憶裏,每年夏天村東池塘裏都開滿粉紅的荷花,一個個綠色的大荷葉擎在帶刺的藕杆上,把水麵遮得嚴嚴實實。綠葉間的荷花形態各異,有的正在盛開,美麗的花瓣中間藏著一個小小的白嫩的蓮蓬;有的含苞待放,軟軟的鼓鼓的從綠葉的縫隙間露出來;有的剛冒出一個小花骨朵兒,上邊停著一隻金黃的蜻蜓;也有的已經要凋謝了,藕杆頂端隻剩下一兩個花瓣……
那裏是村裏孩子們的樂園。每天一大早大家不約而同地在這裏見麵,一起欣賞荷塘美景,一起做遊戲,如果正玩著下了雨,孩子們就會摘一個大大的荷葉戴在頭上。田先生對那片荷花池也很感興趣,他從縣城迴來也經常在池邊支起畫架作畫,孩子們常常圍在他身邊看。田先生為人和善,會經常給孩子們講外麵的趣事。他告訴小西貝,在其他地方,荷花池往往被保護得更好,因為人們發現荷花池不僅美觀,還能調節氣候。她跑去跟其他孩子說了這事。孩子們覺得有道理,都更加愛護荷花池。春天,村民們在荷花池周邊種了許多樹,越來越多的小鳥在樹上築巢繁衍後代,這裏也成了鳥兒們的天堂。那群可愛的孩子們還在池塘岸邊種下了自己喜愛的花花草草。從此,荷花池越發充滿生機,成為了村子裏更美的一道風景線,孩子們的歡笑也更多了。
很快到了芒種,金黃的麥穗把田野裝點得非常漂亮,村前池塘邊的蘆葦已長得很高,碧綠的葉子既清新又幹淨,村裏有好多孩子用蘆葦杆做成一種簡易的樂器,用嘴含著一端一吹就響。
那一天小西貝帶著皮蛋也到村前的池塘邊去玩。皮蛋見別的孩子吹得像喇叭似的,自己也弄了一根,竟然也吹響了。皮蛋開心地吹著自己做的樂器,高興得又蹦又跳。
突然,皮蛋摔了一跤,“哇”的一聲哭了。小西貝拉起他,不料皮蛋摔倒的時候嘴裏銜著一截蘆葦杆,正吹得起勁,那蘆葦杆的一頭直接撞疼了皮蛋的喉嚨。
小西貝趕快帶著皮蛋迴家告訴媽媽。田嫂讓皮蛋把嘴張大,發現有一根細蘆葦刺紮在了喉部,自己很難弄出來。田嫂馬上騎自行車帶著皮蛋去了縣城。
那時已是傍晚,田嫂出了村子不久天就黑了,可鄉下小診所不能做手術,隻好抓緊往縣城大醫院趕。
等到醫生用鑷子從皮蛋口中取下一支又細又長的蘆葦刺,田嫂才終於舒了一口氣。
第二天皮蛋就跟著田嫂迴來了。田嫂告訴孩子們,以後千萬要注意安全……
在小西貝家楊樹林子的旁邊,住著一個脾氣古怪的老奶奶。有一天田嫂讓小西貝拉著平板車帶著耙子去楊樹底下收些落葉用來當柴火燒鍋。小西貝到那裏不久,那個老奶奶就過來了,她每天會到樹蔭下乘涼。她看到小西貝正在忙著,挑撥似的說:“你是哪裏的小閨女?誰讓你收我家的樹葉子?”
小西貝慌忙解釋道,這些樹都是自己家種的,樹葉子也應該是自己家的。
可那老奶奶真不講理,非說是她家的,“我天天在這裏乘涼,不是我家的是誰家的?”
這時候又來了一個中年婦女,也跟著湊熱鬧:“看你倆誰能吵過誰,哈哈哈哈……”
小西貝不理她們,繼續幹自己的活。
那個老奶奶又說話了:“這小閨女肯定熬不過我,過幾年一出嫁就不是咱村的人了……”
“那肯定的,你老人家身體那麽好,能活一百歲……”
小西貝說不過她們,小臉漲得通紅。
後來田嫂再讓她去弄點落葉迴來燒鍋她再也不去了。
小西貝還記得那個時候經常有人到村裏叫賣小雞苗,用自行車馱著大筐,裏麵全是鮮活的小雞,可愛極了。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們圍上來用手一隻一隻地摸著小雞的肚子精挑細選。
小西貝非常喜歡小動物,每次都會圍上去看那些小雞。
那些買小雞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拉著家常,年紀大點的經驗多,會告訴年輕的村民:“別挑有精神的,翅膀硬的,越怠的越好,那樣的天數少,新鮮。”
馬上就有人迴應道:“是的是的,看起來身體硬棒的都是時間長的,都是賣剩下的,他天天帶著這些小雞到處跑著去賣,小雞在路上能不受寒嗎……”
小西貝越看越喜歡,迴家喊媽媽也賣一些小雞。
田嫂挑了二十隻,用小筐子端迴家,找了些紅顏料在每隻雞身上染了記號,然後用圈糧食的折子在院子裏圍成一個圈,把小雞全放裏邊。
小西貝給它們撒了些小米,又用刀剁碎一些青菜葉放在盤子裏供小雞吃。
到了周末田先生帶小茜兒和皮蛋又迴來了,還帶來了一個海鷗牌黑白照相機。
萍萍和穎穎來找小茜兒玩,她們圍著小雞開心得不得了。田先生這會兒沒事,拿出他心愛的照相機給他們拍了照片。
小西貝建議所有孩子合個影,田先生答應著,讓他們搬幾個小板凳坐在一起。皮蛋跑過來調皮地蹲在後麵,等到小西貝和小茜兒、萍萍、穎穎坐好,小皮蛋把頭向上猛一抬,出現在兩個女孩頭部的空隙裏。田先生用他那個老式的海鷗照相機,把孩子們這段美好友誼永久記錄了下來……
後來,田先生帶著皮蛋到田間地頭,又拍了一些溫馨的畫麵。還給小西貝小茜兒拍了姐妹倆的合影,還有單獨拍的。
小西貝的影集裏裝滿了黑白照片,石榴樹下拍的,摘櫻桃時的,荷花池邊拍的,蘆葦地裏拍的,還有給田爺爺田奶奶拍的,應有盡有。
田先生也十分疼愛他弟弟家的孩子,給小原原拍了許多各種動作的照片,坐著的,趴著的,光屁股的,還有哈哈笑著的……
小西貝也想學攝影,就和爸爸商量教教自己,田先生答應了,耐心地告訴小西貝怎麽調焦距,怎麽構圖,手上怎麽按全部教給了她。小西貝很聰明,一會就會拍攝了。
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裏,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
這個老爺爺來到村子就大聲吆喝:“炸爆米花嘍!炸爆米花嘍!第一鍋不要錢……”
孩子們一聽到那熟悉的吆喝聲,就會馬上從家裏用小簸箕端著玉米或大米到老爺爺這裏排隊。一個個小簸箕一個接著一個排成長龍,孩子們就守著自己的小簸箕在那裏等,他們唯恐誰一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小簸箕,弄灑了從家帶來的糧食,還要防止有人插隊,那是不符合他們的規矩的,絕對不允許。老爺爺一鍋一鍋地耐心加工著,他右手不停地搖動著圓圓的搖把,要讓容器內的玉米或大米受熱均勻,炸出來的爆米花才會個個又大又鼓,吃到嘴裏才會又脆又香。那個容器中間鼓鼓的,隨著老爺爺嫻熟而專業的動作快速順著一個方向轉動,空氣中飄蕩著爆米花的香味……
一個周末的傍晚,那個老爺爺又來了。小西貝從家帶了些玉米,也排隊炸了一鍋爆米花。
小西貝排隊時和村裏的孩子們聊得很開心。把滿滿一簸箕加工好的爆米花送到家裏,在衣服裏裝了滿滿兩口袋,又返迴來和自己的朋友們玩。
每當老爺爺算著時間差不多了就會戴上他那沾滿黑色鍋灰的棉手套,把那個爆米花專用容器從爐火上取下來,放在長長布袋子的近端,用腳用力一踩,隨著一聲巨響,好吃的爆米花就會炸到布袋子裏。這時它的主人就可以解開繩子,從布袋子另一頭把炸好的爆米花倒進自己的簸箕裏,高高興興地端著迴家去享用。
當小西貝又迴到老爺爺的加工現場,還有好幾個孩子沒排到自己,他們最前麵是一個年輕婦女,由於她家孩子年齡太小,不能獨自排隊,又想吃爆米花,她就自己帶了些玉米到這裏來了。
老爺爺炸完前麵那一鍋,就把她的玉米粒全倒進去,擰緊蓋子,放在爐火上搖了起來,還往爐火上又加了幾小塊黑炭。
小西貝站在長長布袋子的遠端,一邊和沒排到隊的孩子聊天一邊看老爺爺炸爆米花。過了一會,老爺爺把容器取了下來,準備用腳踩那個擰蓋子的地方。在場的所有人立刻全部用雙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隻聽“嘣”的一聲巨響,那聲音簡直震耳欲聾,潔白的爆米花像盛開的煙花從布袋子遠端噴出來,一瞬間又落在地上。
眾人都愣住了,年輕婦女更是滿臉驚愕,這一鍋爆米花算是廢了。大家紛紛看向老爺爺,老爺爺一臉疑惑地說道:“怪咧,以前從沒出過這事兒。”這時,那個年輕婦女走上前去,眼神直直地盯著小西貝,低聲道:“我就懷疑是你弄的。”小西貝一下子漲紅了臉,“你憑啥這麽說?”她冷哼一聲,“每次你來之後總會有點奇怪的事情發生,而且剛才隻有你一個人站在這裏,不是你還能是誰?”小西貝著急地辯解:“我真的沒碰那個大布袋,可能你剛才忘了係繩子了吧?”就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田奶奶正好路過,問發生了什麽事。那個年輕婦女把剛才發生的事告訴田奶奶,又指著小西貝對田奶奶說:“你這個孫女真氣人,害得我今天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浪費了玉米,你得好好管管她……”田奶奶給她說了很多好話,讓她不要生氣,又讓小西貝道歉。小西貝明明什麽也沒做肯定不會道歉。那個年輕婦女不依不饒又吵了起來,不肯善罷甘休。田奶奶隻好又對她說:“你家小孩那麽小,還在家等著你迴去呢,你先迴家照顧孩子,我這就迴去把我們家剛炸的爆米花端來給你送去……”那個年輕婦女這才轉身走了。大家又重新排起隊來,老爺爺繼續搖著手中的搖把,空氣中再次彌漫起爆米花香甜的味道。
後來小西貝告訴田奶奶,真的不是自己幹的壞事。田奶奶對小西貝說:“算了吧,鄉裏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沒必要那麽較真,低個頭認個錯算不了什麽……”
有一天,村裏來了個修補破盆破鍋的。他吆喝了幾聲,住小西貝家隔壁的二奶奶拎著一個大的土陶和麵盆從家裏出來了。二奶奶個子很矮,耳朵有點聾。也許是她家裏人聽到讓她出來補盆的。
二奶奶沒問價格,直接把土陶盆遞給那個男的:“你看看這個和麵盆能修好不?”那個人拿著盆仔細觀察了一下,說道:“沒問題,保管給你補得滴水不漏,你放心吧老大娘。”說著那個人就拿出幾隻大鋼釘把土陶盆的裂縫一一固定,又往上邊抹了點什麽東西,過了好大一會,終於補好了。他把盆交給二奶奶:“修好了老大娘,您盡管放心使用,保管和新盆一樣結實。”二奶奶接過盆裏外仔細看了一下,對那個人說:“手藝還行。多少錢?”那人伸出手做了個手勢,“收您四塊錢吧老大娘。”
二奶奶突然又把盆遞給那個修盆的人,以命令的語氣對他說:“把釘給我拆下來,我不修了。”
“我已經給你修好了呀,你這老人家真有意思,這怎麽拆?”那人沒想到她會這樣。
二奶奶又說“怎麽拆那是你的事,反正我不修了。”
那人解釋道:“那幾個釘不值錢,我就掙您一點工夫錢,您看我忙乎了這一大會子,修的盆您也滿意了,四塊錢不算多。”
二奶奶聽那人這樣說又對他說:“買一個新和麵盆才多少錢?你就搭了幾個釘就要我四塊錢了?”
“那你想怎麽著吧?盆我也修好了,您不能讓我白忙乎呀……”
““給你一塊錢,要不要?我囗袋裏就這一塊錢,多一分也沒有。”二奶奶掏了一塊錢丟在那個人麵前。
那個人沒法,把錢收起來裝進褲袋裏,推起舊自行車繼續吆喝起來:“修盆巴鍋嘍……”
在小西貝的小時候,從大城市來人在附近開了煤礦,村東的那塊地被占用建了職工宿舍。那宿舍離村子很近,不少村民提著熱水瓶到他們鍋爐房去提開水。
那一天小西貝也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去了鍋爐房。
小西貝第一次來,看到幾個南方人從食堂出來端著大搪瓷碗到鍋爐房接開水喝,他們說的話嘰哩呱啦的,小西貝一句也聽不懂,村裏人稱他們‘‘蠻子”。
小西貝小心翼翼地打開水龍頭,接了滿滿一瓶開水,放在旁邊地上等一路來的孩子打開水。這時候同村的一個胖姑姑用扁擔挑著兩隻大水桶正往這邊走。那幾個南方人一看到她都高興起來,站著說話不願離開。
過了幾分鍾那個胖姑姑把水桶放在水龍頭下邊的地上,打開熱水管接了不太滿一桶,關上水龍頭立刻把桶提到幾米之外,拿著一根粗棍快速攪拌起來。等到她一停下動作,那幾個南方人都用手裏的搪瓷碗去挖桶裏用開水燙過的玉米麵。胖姑姑也很慷慨,隨便他們挖。
小西貝不解地看著他們,問那個胖姑姑:“他們要玉米麵幹什麽?這不是你喂豬的嗎?”
胖姑姑嘿嘿一笑,對小西貝說:“他們都說好吃……”
“哈哈……這些蠻子,他們吃豬食!……”小西貝覺得真可笑。
一路來的孩子也笑著,大家一起往迴走,迴家的路上討論著萬一被開水燙到了腳應該怎麽處理。有的說要馬上把腳放到涼水裏,也有的說不能馬上沾涼水,還有的說應該馬上往燙傷的皮膚上抹醬油……
大家邊說邊笑一會就各人迴各人的家了,大家約好明天還一起去鍋爐房提開水。
小西貝又去的時候,看到村子東頭種藕的池塘邊上圍了好多人,村長正在和礦上的人吵架。小西貝擠到人群前麵想看個究竟。原來礦上擴建,想再占村裏的藕塘,可這藕塘是村裏的寶貝,每年產的藕能賣不少錢。村長梗著脖子喊:“你們占了東邊的地,現在又打藕塘的主意,不行!”礦上的領導皺著眉說:“我們會給補償的,比這藕塘一年的收成多多了。”村長卻不買賬,“這不是錢的事,這藕塘傳承多少年了,關乎村裏的風水呢!”周圍的村民也附和著。礦上領導無奈,說迴去再商量商量。等人群漸漸散去,小西貝也迴家去了。後天聽說他們改變計劃了,不占藕塘了。村民們都很高興,大家圍在一起閑聊,歡聲笑語迴蕩在村莊上空。
小西貝也放心了,又可以經常去村東欣賞美麗的荷花了。
在小西貝的記憶裏,每年夏天村東池塘裏都開滿粉紅的荷花,一個個綠色的大荷葉擎在帶刺的藕杆上,把水麵遮得嚴嚴實實。綠葉間的荷花形態各異,有的正在盛開,美麗的花瓣中間藏著一個小小的白嫩的蓮蓬;有的含苞待放,軟軟的鼓鼓的從綠葉的縫隙間露出來;有的剛冒出一個小花骨朵兒,上邊停著一隻金黃的蜻蜓;也有的已經要凋謝了,藕杆頂端隻剩下一兩個花瓣……
那裏是村裏孩子們的樂園。每天一大早大家不約而同地在這裏見麵,一起欣賞荷塘美景,一起做遊戲,如果正玩著下了雨,孩子們就會摘一個大大的荷葉戴在頭上。田先生對那片荷花池也很感興趣,他從縣城迴來也經常在池邊支起畫架作畫,孩子們常常圍在他身邊看。田先生為人和善,會經常給孩子們講外麵的趣事。他告訴小西貝,在其他地方,荷花池往往被保護得更好,因為人們發現荷花池不僅美觀,還能調節氣候。她跑去跟其他孩子說了這事。孩子們覺得有道理,都更加愛護荷花池。春天,村民們在荷花池周邊種了許多樹,越來越多的小鳥在樹上築巢繁衍後代,這裏也成了鳥兒們的天堂。那群可愛的孩子們還在池塘岸邊種下了自己喜愛的花花草草。從此,荷花池越發充滿生機,成為了村子裏更美的一道風景線,孩子們的歡笑也更多了。
很快到了芒種,金黃的麥穗把田野裝點得非常漂亮,村前池塘邊的蘆葦已長得很高,碧綠的葉子既清新又幹淨,村裏有好多孩子用蘆葦杆做成一種簡易的樂器,用嘴含著一端一吹就響。
那一天小西貝帶著皮蛋也到村前的池塘邊去玩。皮蛋見別的孩子吹得像喇叭似的,自己也弄了一根,竟然也吹響了。皮蛋開心地吹著自己做的樂器,高興得又蹦又跳。
突然,皮蛋摔了一跤,“哇”的一聲哭了。小西貝拉起他,不料皮蛋摔倒的時候嘴裏銜著一截蘆葦杆,正吹得起勁,那蘆葦杆的一頭直接撞疼了皮蛋的喉嚨。
小西貝趕快帶著皮蛋迴家告訴媽媽。田嫂讓皮蛋把嘴張大,發現有一根細蘆葦刺紮在了喉部,自己很難弄出來。田嫂馬上騎自行車帶著皮蛋去了縣城。
那時已是傍晚,田嫂出了村子不久天就黑了,可鄉下小診所不能做手術,隻好抓緊往縣城大醫院趕。
等到醫生用鑷子從皮蛋口中取下一支又細又長的蘆葦刺,田嫂才終於舒了一口氣。
第二天皮蛋就跟著田嫂迴來了。田嫂告訴孩子們,以後千萬要注意安全……
在小西貝家楊樹林子的旁邊,住著一個脾氣古怪的老奶奶。有一天田嫂讓小西貝拉著平板車帶著耙子去楊樹底下收些落葉用來當柴火燒鍋。小西貝到那裏不久,那個老奶奶就過來了,她每天會到樹蔭下乘涼。她看到小西貝正在忙著,挑撥似的說:“你是哪裏的小閨女?誰讓你收我家的樹葉子?”
小西貝慌忙解釋道,這些樹都是自己家種的,樹葉子也應該是自己家的。
可那老奶奶真不講理,非說是她家的,“我天天在這裏乘涼,不是我家的是誰家的?”
這時候又來了一個中年婦女,也跟著湊熱鬧:“看你倆誰能吵過誰,哈哈哈哈……”
小西貝不理她們,繼續幹自己的活。
那個老奶奶又說話了:“這小閨女肯定熬不過我,過幾年一出嫁就不是咱村的人了……”
“那肯定的,你老人家身體那麽好,能活一百歲……”
小西貝說不過她們,小臉漲得通紅。
後來田嫂再讓她去弄點落葉迴來燒鍋她再也不去了。
小西貝還記得那個時候經常有人到村裏叫賣小雞苗,用自行車馱著大筐,裏麵全是鮮活的小雞,可愛極了。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們圍上來用手一隻一隻地摸著小雞的肚子精挑細選。
小西貝非常喜歡小動物,每次都會圍上去看那些小雞。
那些買小雞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拉著家常,年紀大點的經驗多,會告訴年輕的村民:“別挑有精神的,翅膀硬的,越怠的越好,那樣的天數少,新鮮。”
馬上就有人迴應道:“是的是的,看起來身體硬棒的都是時間長的,都是賣剩下的,他天天帶著這些小雞到處跑著去賣,小雞在路上能不受寒嗎……”
小西貝越看越喜歡,迴家喊媽媽也賣一些小雞。
田嫂挑了二十隻,用小筐子端迴家,找了些紅顏料在每隻雞身上染了記號,然後用圈糧食的折子在院子裏圍成一個圈,把小雞全放裏邊。
小西貝給它們撒了些小米,又用刀剁碎一些青菜葉放在盤子裏供小雞吃。
到了周末田先生帶小茜兒和皮蛋又迴來了,還帶來了一個海鷗牌黑白照相機。
萍萍和穎穎來找小茜兒玩,她們圍著小雞開心得不得了。田先生這會兒沒事,拿出他心愛的照相機給他們拍了照片。
小西貝建議所有孩子合個影,田先生答應著,讓他們搬幾個小板凳坐在一起。皮蛋跑過來調皮地蹲在後麵,等到小西貝和小茜兒、萍萍、穎穎坐好,小皮蛋把頭向上猛一抬,出現在兩個女孩頭部的空隙裏。田先生用他那個老式的海鷗照相機,把孩子們這段美好友誼永久記錄了下來……
後來,田先生帶著皮蛋到田間地頭,又拍了一些溫馨的畫麵。還給小西貝小茜兒拍了姐妹倆的合影,還有單獨拍的。
小西貝的影集裏裝滿了黑白照片,石榴樹下拍的,摘櫻桃時的,荷花池邊拍的,蘆葦地裏拍的,還有給田爺爺田奶奶拍的,應有盡有。
田先生也十分疼愛他弟弟家的孩子,給小原原拍了許多各種動作的照片,坐著的,趴著的,光屁股的,還有哈哈笑著的……
小西貝也想學攝影,就和爸爸商量教教自己,田先生答應了,耐心地告訴小西貝怎麽調焦距,怎麽構圖,手上怎麽按全部教給了她。小西貝很聰明,一會就會拍攝了。
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裏,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