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沈念如常到衙。
翰林院別廳的官員和胥吏見到他,已經開始躲著走了。
生怕受到牽連。
此乃官場常態,沈念並不在意。
沒多久。
一名書吏來到檢討廳,將沈念帶往了前廳。
沈念剛走到前廳門口。
便看到首輔張居正和次輔呂調陽端坐在正前方,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馬自強坐於一側。
沈念快步上前,拱手道:“翰林院檢討沈念,參見張閣老、呂閣老、馬學士!”
張居正輕捋長須,道:“近前答話。”
“是!”
當即,沈念朝前走了數步,距離三人不過丈餘。
“沈檢討,你上奏言,講學自成一家,或有益於陛下課業,可否在我們麵前論述一番你的講學之術?”張居正開門見山地說道。
沈念抬頭道:“迴閣老,若隻論術,下官恐怕道不出其中精髓,能否尋來數名學子,讓下官當場示範,最好是內書堂的學子,下官對他們較為熟悉,效果會更好。”
“另外,下官希望三位能坐在學堂後方,以免造成學子恐慌。”
“還有,三位最好能堅持旁聽一刻鍾以上,不然恐難以聽出下官講學的獨特之處。”
所謂講學。
有講者,有學者,方是講學,方能展現其中的細節妙義。
這一講,關乎沈念仕途。
他自然要提一提要求,保障自己能夠完美發揮。
“沈念,放肆!”馬自強瞪眼看向沈念,“閣老讓你講便講,不準亂提要求!”
“下官再次懇請閣老許可!”沈念重重拱手。
張居正看向沈念,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沈念這種“做事之初,便臻上乘”的態度,在官員中甚為稀缺。
他非常滿意。
“隨你意,直接去內書堂吧!”張居正站起身來。
……
小半個時辰後。
內書堂。
近二百名小宦官整整齊齊地坐著。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坐在最後方。
剛才,已有太監告知這些小宦官,今日上課,不許迴頭看向後方。
與此同時。
沈念收到一張紙條,上寫著四個字:《報任安書》。
《報任安書》乃是司馬遷的一封書信。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便是:“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司馬遷的遭遇與這段內容,極易引發宦官共鳴,故而這封信,便成了內書堂的入門課。
這裏的小宦官們,大多都能熟背這封書信。
張居正命沈念講這封信,顯然是為了考驗他。
能將這封小宦官們耳熟能詳的書信講好,更能彰顯實力。
“唿!”
沈念長唿一口氣。
這一講,關乎他的命運前程,他自然要拿出十二分的力氣。
沈念環顧下方,高聲道:“今日,本教習為大家講太史公的《報任安書》,介於大家對此文已有所了解,我們便來拆解此文中最經典的一段: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傳說,當年周文王被拘禁在牖裏時,以蓍草占卜,曆經七年,推演出了《周易》,大家可知七年有多長,人在獄中,度日如年……”
……
“最可憐的,還要數孫子孫臏,遭受刖刑、黥刑後,失去雙足,以殘軀統領千軍萬馬……”
……
“試想,當我們遭遇此等絕境時,應如何做,是成為衣架飯囊、行屍走骨,在怨天尤人中,草草過一生,還是立一番大誌,行別人之不行?”
……
沈念走到小宦官們中間,肢體動作、麵部表情,甚是豐富。
漸漸進入了他最舒服的講課節奏。
他最擅長燃起學子情緒,令後者與所講內容共情。
而此文內容,甚易觸發情緒。
不多時,很多小宦官的眼睛都泛紅了。
他們感歎自己還不夠努力,感歎自己不該抱怨出身,感歎自己也應立下偉大的誌向……
而此刻。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也沉浸在沈念的講學世界。
不多時。
三人便明白,小皇帝為何道出那句“講學,當如是乎”了。
沈念講學,若讓別人複述。
大概率會讓人覺得平平無奇,因為沈念的語言算不上出彩。
獨到之處無外乎就是肢體動作、麵部表情豐富,外加很賣力氣。
輸出的內容、見識,在他們眼裏,最多算得上中等偏上。
唯有親自聽過。
方能知沈念講學,在細節處充滿了技術。
語調、語速、表情、動作,對學子的反問,對師生關係的把控,都是恰到好處。
這些優勢綜合在一起,使得沈念講學甚有吸引力。
有點像街頭茶館的說書人,但又非純粹講故事;有點像戲台上表演的藝人,但又不是為有噱頭而擠眉弄眼。
此等技巧,非一朝一夕能夠學會。
小皇帝聽慣了日講官們的黃鍾大呂,突然遇到沈念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說,自然會被深深吸引。
沈念越講越興奮。
他本人也沉浸在了這篇文章之中,將後麵坐著的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全忘了。
……
約半個時辰後,沈念長唿一口氣,高聲道:“課畢!”
這一刻,沈念的後背已經濕透。
他這種講學方式,不僅費腦,而且極為消耗體力。
“沈教習辛苦了!”
小宦官們齊齊向沈念行禮,然後在門口一名太監的揮手下,迅速離開了講堂。
眨眼間。
屋內就剩下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沈念四人。
張居正緩緩站起身來,輕捋長須,看向沈念,笑著道:“實有益於陛下課業也!”
說罷,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便離開了。
沈念連忙拱手。
有張居正這句話,他這道坎算是邁過去了。
……
午後。
馬自強大步走進檢討廳,眾檢討連忙起身拱手。
馬自強看向沈念,笑著說道:“沈檢討,經內閣詳查,眾科官對你的彈劾,皆不成立,你無罪。”
“那個俞大恩,貪婪無度,已犯眾怒,老夫今日便將其逐出翰林院!”
“另外,老夫再宣布一件事情。”
“經張閣老批準,特許翰林檢討沈念,輪值侍立禦前,記錄君上起居,另外,內書堂教習之職,依舊繼續。”
聽到此話,其他檢討都傻眼了。
此乃天大的美差!
這意味著沈念在小皇帝參與經筵日講、常朝大閱、郊祀耕獵等事務時,都有機會侍君左右了。
眨眼間。
沈念不但化險為夷,且一下子成為了整個檢討廳最易升遷之人。
當然,目前的沈念仍沒有為小皇帝講學講史的資格。
一方麵是他官職較低。
另一方麵是張居正不願完全慣著小皇帝,妥協一次,日後恐怕要次次妥協。
當下的小皇帝,距離親政還早著呢!
張居正破格令一個從七品檢討兼記起居注,有對沈念講學之術的認可,也有為給小皇帝留一個台階,讓其低頭認錯。
“沈檢討,繼續努力!”
馬自強拍了拍沈念的肩膀,笑著離開了。
一旁。
王祖嫡、趙用賢、劉克正、劉楚先四人,看向沈念,眼神裏滿是羨慕。
有了此差遣,沈念可謂是前途無量。
就在這時。
一名負責翰林院茶炭冰塊等雜務的胥吏快步走了進來。
“翰林院新到了幾餅新茶,諸位檢討大人快嚐嚐,待快喝完了,小的再來送!”
說罷,他躬身拱手,快步離去了。
這就是沈念兼修起居注,為檢討廳帶來的改變。
往昔,莫說是茶餅。
他們喝的高碎,都要自己掏錢去買。
這就是當下的大明官場。
人情冷暖,除看胸前補子,便是仕途前景。
翰林院別廳的官員和胥吏見到他,已經開始躲著走了。
生怕受到牽連。
此乃官場常態,沈念並不在意。
沒多久。
一名書吏來到檢討廳,將沈念帶往了前廳。
沈念剛走到前廳門口。
便看到首輔張居正和次輔呂調陽端坐在正前方,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馬自強坐於一側。
沈念快步上前,拱手道:“翰林院檢討沈念,參見張閣老、呂閣老、馬學士!”
張居正輕捋長須,道:“近前答話。”
“是!”
當即,沈念朝前走了數步,距離三人不過丈餘。
“沈檢討,你上奏言,講學自成一家,或有益於陛下課業,可否在我們麵前論述一番你的講學之術?”張居正開門見山地說道。
沈念抬頭道:“迴閣老,若隻論術,下官恐怕道不出其中精髓,能否尋來數名學子,讓下官當場示範,最好是內書堂的學子,下官對他們較為熟悉,效果會更好。”
“另外,下官希望三位能坐在學堂後方,以免造成學子恐慌。”
“還有,三位最好能堅持旁聽一刻鍾以上,不然恐難以聽出下官講學的獨特之處。”
所謂講學。
有講者,有學者,方是講學,方能展現其中的細節妙義。
這一講,關乎沈念仕途。
他自然要提一提要求,保障自己能夠完美發揮。
“沈念,放肆!”馬自強瞪眼看向沈念,“閣老讓你講便講,不準亂提要求!”
“下官再次懇請閣老許可!”沈念重重拱手。
張居正看向沈念,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沈念這種“做事之初,便臻上乘”的態度,在官員中甚為稀缺。
他非常滿意。
“隨你意,直接去內書堂吧!”張居正站起身來。
……
小半個時辰後。
內書堂。
近二百名小宦官整整齊齊地坐著。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坐在最後方。
剛才,已有太監告知這些小宦官,今日上課,不許迴頭看向後方。
與此同時。
沈念收到一張紙條,上寫著四個字:《報任安書》。
《報任安書》乃是司馬遷的一封書信。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便是:“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司馬遷的遭遇與這段內容,極易引發宦官共鳴,故而這封信,便成了內書堂的入門課。
這裏的小宦官們,大多都能熟背這封書信。
張居正命沈念講這封信,顯然是為了考驗他。
能將這封小宦官們耳熟能詳的書信講好,更能彰顯實力。
“唿!”
沈念長唿一口氣。
這一講,關乎他的命運前程,他自然要拿出十二分的力氣。
沈念環顧下方,高聲道:“今日,本教習為大家講太史公的《報任安書》,介於大家對此文已有所了解,我們便來拆解此文中最經典的一段: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傳說,當年周文王被拘禁在牖裏時,以蓍草占卜,曆經七年,推演出了《周易》,大家可知七年有多長,人在獄中,度日如年……”
……
“最可憐的,還要數孫子孫臏,遭受刖刑、黥刑後,失去雙足,以殘軀統領千軍萬馬……”
……
“試想,當我們遭遇此等絕境時,應如何做,是成為衣架飯囊、行屍走骨,在怨天尤人中,草草過一生,還是立一番大誌,行別人之不行?”
……
沈念走到小宦官們中間,肢體動作、麵部表情,甚是豐富。
漸漸進入了他最舒服的講課節奏。
他最擅長燃起學子情緒,令後者與所講內容共情。
而此文內容,甚易觸發情緒。
不多時,很多小宦官的眼睛都泛紅了。
他們感歎自己還不夠努力,感歎自己不該抱怨出身,感歎自己也應立下偉大的誌向……
而此刻。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也沉浸在沈念的講學世界。
不多時。
三人便明白,小皇帝為何道出那句“講學,當如是乎”了。
沈念講學,若讓別人複述。
大概率會讓人覺得平平無奇,因為沈念的語言算不上出彩。
獨到之處無外乎就是肢體動作、麵部表情豐富,外加很賣力氣。
輸出的內容、見識,在他們眼裏,最多算得上中等偏上。
唯有親自聽過。
方能知沈念講學,在細節處充滿了技術。
語調、語速、表情、動作,對學子的反問,對師生關係的把控,都是恰到好處。
這些優勢綜合在一起,使得沈念講學甚有吸引力。
有點像街頭茶館的說書人,但又非純粹講故事;有點像戲台上表演的藝人,但又不是為有噱頭而擠眉弄眼。
此等技巧,非一朝一夕能夠學會。
小皇帝聽慣了日講官們的黃鍾大呂,突然遇到沈念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說,自然會被深深吸引。
沈念越講越興奮。
他本人也沉浸在了這篇文章之中,將後麵坐著的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全忘了。
……
約半個時辰後,沈念長唿一口氣,高聲道:“課畢!”
這一刻,沈念的後背已經濕透。
他這種講學方式,不僅費腦,而且極為消耗體力。
“沈教習辛苦了!”
小宦官們齊齊向沈念行禮,然後在門口一名太監的揮手下,迅速離開了講堂。
眨眼間。
屋內就剩下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沈念四人。
張居正緩緩站起身來,輕捋長須,看向沈念,笑著道:“實有益於陛下課業也!”
說罷,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便離開了。
沈念連忙拱手。
有張居正這句話,他這道坎算是邁過去了。
……
午後。
馬自強大步走進檢討廳,眾檢討連忙起身拱手。
馬自強看向沈念,笑著說道:“沈檢討,經內閣詳查,眾科官對你的彈劾,皆不成立,你無罪。”
“那個俞大恩,貪婪無度,已犯眾怒,老夫今日便將其逐出翰林院!”
“另外,老夫再宣布一件事情。”
“經張閣老批準,特許翰林檢討沈念,輪值侍立禦前,記錄君上起居,另外,內書堂教習之職,依舊繼續。”
聽到此話,其他檢討都傻眼了。
此乃天大的美差!
這意味著沈念在小皇帝參與經筵日講、常朝大閱、郊祀耕獵等事務時,都有機會侍君左右了。
眨眼間。
沈念不但化險為夷,且一下子成為了整個檢討廳最易升遷之人。
當然,目前的沈念仍沒有為小皇帝講學講史的資格。
一方麵是他官職較低。
另一方麵是張居正不願完全慣著小皇帝,妥協一次,日後恐怕要次次妥協。
當下的小皇帝,距離親政還早著呢!
張居正破格令一個從七品檢討兼記起居注,有對沈念講學之術的認可,也有為給小皇帝留一個台階,讓其低頭認錯。
“沈檢討,繼續努力!”
馬自強拍了拍沈念的肩膀,笑著離開了。
一旁。
王祖嫡、趙用賢、劉克正、劉楚先四人,看向沈念,眼神裏滿是羨慕。
有了此差遣,沈念可謂是前途無量。
就在這時。
一名負責翰林院茶炭冰塊等雜務的胥吏快步走了進來。
“翰林院新到了幾餅新茶,諸位檢討大人快嚐嚐,待快喝完了,小的再來送!”
說罷,他躬身拱手,快步離去了。
這就是沈念兼修起居注,為檢討廳帶來的改變。
往昔,莫說是茶餅。
他們喝的高碎,都要自己掏錢去買。
這就是當下的大明官場。
人情冷暖,除看胸前補子,便是仕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