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迴京改製
三國:開局係統送我稱霸四件套 作者:肆塵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謙來了,在聖旨到達後他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
來到州牧府後於謙立即去拜見劉協。
“臣,於謙,參見陛下。”
“你來的倒及時,朕準備這些日就要返迴長安了,出來也有些時日了。”
“陛下,臣在來襄陽的時候,皇後娘娘讓臣帶了書信。”
於謙說著,慢慢上前將一封書信遞了上來。
劉協迫不及待的打開了書信。
“死鬼,你還不迴來,瑞兒和囡囡都長乳牙了,這兩孩子也是日夜思念父皇……”
蔡文姬的信中都是對劉協的思念以及訴說孩子的情況,一雙兒女也都快一歲了。
這種長年在外的感覺讓他也有些厭煩。
“於謙,這次任命你為荊州刺史心裏別有包袱。”
於謙是一臉的壞笑。
“哪能啊陛下,臣在荊州刺史的任上必定有所作為,拳打袁術腳踢馬兒,擒了孫策讓他當太監。”
“草”
於謙是跟劉協學壞了,這個動不動就讓人當太監的毛病也不知道啥時候有的。
自從讓袁熙當了太監後,他也總有一種讓人當太監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你這習慣不好。”
“嘿嘿”於謙跟上了劉協的腳步道:“這不是跟皇上久了多少添了點陋習。
陛下莫怪。”
“不過你這陋習我喜歡……”
“嘿嘿”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一會把奉孝、子柔、異度都喊來,吃頓飯,這就打算返迴長安了。”
“陛下何事這麽匆忙?可是袁紹那邊有異動?”
劉協看向了外麵。
“不是,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說了你也不懂,你就替朕看好了荊州就行了。”
“嘿嘿,必須得。”
皇帝賜宴,宴會期間宣布返京,同時對荊州的文武進行了調整。
秦良玉和黃忠負責駐守江夏,防備孫策和袁術,統兵三萬,水軍都督蔡冒督南郡,張允、甘寧統兵三萬水軍協助江夏。
蜀中大將嚴顏統兵六萬駐守南郡,水軍副都督黃祖統兵兩萬協助。
於謙任荊州刺史,蒯良為副職。
又封了劉表的小兒子劉琮一個侯爵,同劉琦一起返京。
天子返京帶走了陷陣軍和背嵬軍,還有就是天子親軍虎賁軍。
同時下旨趙雲率兩萬騎兵一同返迴長安。
天子返京,荊州新任刺史於謙率荊州文武官員送行,隨行的車駕還有劉琦一家及黃承彥一家都在返京的行列裏麵。
許褚自從有了媳婦,一直在忙著照顧黃月英,二人也是感情升溫,你儂我儂。
劉協也懶得搭理他,落得個清淨。
當大軍行進道弘農的地界後,劉璋同趙雲、劉曄幾人迎駕。
劉協在弘農郡未做停留,將劉琦交給劉璋後率大軍繼續向長安而行。
長安城的朝廷也派出了探馬,探查皇帝的迴京進度,安排官員進行迎駕等。
當大軍來到距離長安三十裏的地方後停了下來,不再前進。
劉協的停下來搞的朝廷一頓慌張,連忙派出了官吏前來詢問。
“陛下。”
帳外,一行人已經走了進來,這幾人是許褚親自帶隊接迴來的蔡文姬等嬪妃們。
“文姬。”
劉協快速的走了幾步,迎了上去,侍女手中抱著皇長子劉瑞和長公主囡囡。
劉協上前握住了蔡文姬的手。
“快,快把成成和囡囡抱上來。”
幾個月未見,皇長子劉瑞已經長的很壯實,大眼睛噗噠噗噠的看著一旁的劉協。
他伸手去抱的時候,劉瑞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
劉協懸在半空的手尷尬的停留在空中。
蔡文姬見狀上前笑道:“這孩子。”她一邊說一邊抱住劉瑞,“你是許久未見,成成對你認生,都熟悉了就行了。”
劉瑞到了蔡文姬懷中,止住了啼哭,看著站在娘親旁邊的劉協,伸出了小手撓了撓他的衣服。
“朕的囡囡呢?”
“囡囡在來的路上就睡著了。”
這時,貂蟬抱著安安走了過來。
劉協上前去抱安安,小家夥歲數大了,對他印象比較深,伸手去抱的時候,安安立即摟住了他的脖子。
“父皇,父皇。”
一張小嘴立即親了上去。
“朕的安安。”
劉協此刻其樂融融,守衛在一旁的侍衛及宮女們此刻都輕笑一家人的歡樂。
幾位大臣都在等候皇帝的動作。
皇後已經接出了長安城,改製也是勢在必行了。
“你們先去休息,朕要去處理一下政事。”
蔡文姬和貂蟬都知道此行劉協必定會有動作。
後宮不得幹政她們也知道,隻有抱著自己的孩子向著裏麵走去。
一旁的許褚湊上來:“陛下,可是要執行?”
劉協點了點頭。
“讓人去城中傳旨”
“臣,領旨。”
劉協早就定製好了計劃,隻待接觸皇後等親人後就開始實施了。
當一道道聖旨飛馬而出。
營中也是戒備森嚴。
長安城中尚有新軍兩萬,各方士族也是有著許多的私兵。
當聖旨來到朝廷的時候,以太尉楊彪為首的老一派大臣跪地節旨。
楊彪的官職有所變動,不再接任太尉的,而是按照劉協所編排的官職改任了民部的尚書,並且封了伯爵的爵位。
不過他的兒子楊修卻是受封吏部侍郎的頭銜,入內閣理政。
也就是他的兒子管著他。
朝廷的一些老舊的官員都有一些職銜或者爵位。
劉協也並沒有一味的廢除後都把他們雪藏,而是給予了一些安慰和過度。
聖旨的最後一項就是新舊的官員出城迎駕。
聖旨由虎賁軍和陷陣軍護送而來,皇宮大內的全部士兵都換成了劉協的出征而來的親軍。
現場的官員們雖然有些抵觸,可是架不住劉協的強勢。
楊修在一旁扶起了他的父親。
“父親,準備出城迎駕吧。”
楊彪看了看在場的大臣,點頭道:“嗯,出城迎駕。”
改革很順利,沒有一絲的波瀾,所有的崗位和人員的調整過渡都非常的平穩。
長安城的百姓們繼續他們的生活。
士族們的利益觸碰的並不大,人人都是載歌載舞的迎接皇帝親征後迴程。
朝廷的改製來的突然,過渡的也是平穩。
不管是老舊派係,還是新接任的官員,都麵對了現實。
來到州牧府後於謙立即去拜見劉協。
“臣,於謙,參見陛下。”
“你來的倒及時,朕準備這些日就要返迴長安了,出來也有些時日了。”
“陛下,臣在來襄陽的時候,皇後娘娘讓臣帶了書信。”
於謙說著,慢慢上前將一封書信遞了上來。
劉協迫不及待的打開了書信。
“死鬼,你還不迴來,瑞兒和囡囡都長乳牙了,這兩孩子也是日夜思念父皇……”
蔡文姬的信中都是對劉協的思念以及訴說孩子的情況,一雙兒女也都快一歲了。
這種長年在外的感覺讓他也有些厭煩。
“於謙,這次任命你為荊州刺史心裏別有包袱。”
於謙是一臉的壞笑。
“哪能啊陛下,臣在荊州刺史的任上必定有所作為,拳打袁術腳踢馬兒,擒了孫策讓他當太監。”
“草”
於謙是跟劉協學壞了,這個動不動就讓人當太監的毛病也不知道啥時候有的。
自從讓袁熙當了太監後,他也總有一種讓人當太監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你這習慣不好。”
“嘿嘿”於謙跟上了劉協的腳步道:“這不是跟皇上久了多少添了點陋習。
陛下莫怪。”
“不過你這陋習我喜歡……”
“嘿嘿”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一會把奉孝、子柔、異度都喊來,吃頓飯,這就打算返迴長安了。”
“陛下何事這麽匆忙?可是袁紹那邊有異動?”
劉協看向了外麵。
“不是,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說了你也不懂,你就替朕看好了荊州就行了。”
“嘿嘿,必須得。”
皇帝賜宴,宴會期間宣布返京,同時對荊州的文武進行了調整。
秦良玉和黃忠負責駐守江夏,防備孫策和袁術,統兵三萬,水軍都督蔡冒督南郡,張允、甘寧統兵三萬水軍協助江夏。
蜀中大將嚴顏統兵六萬駐守南郡,水軍副都督黃祖統兵兩萬協助。
於謙任荊州刺史,蒯良為副職。
又封了劉表的小兒子劉琮一個侯爵,同劉琦一起返京。
天子返京帶走了陷陣軍和背嵬軍,還有就是天子親軍虎賁軍。
同時下旨趙雲率兩萬騎兵一同返迴長安。
天子返京,荊州新任刺史於謙率荊州文武官員送行,隨行的車駕還有劉琦一家及黃承彥一家都在返京的行列裏麵。
許褚自從有了媳婦,一直在忙著照顧黃月英,二人也是感情升溫,你儂我儂。
劉協也懶得搭理他,落得個清淨。
當大軍行進道弘農的地界後,劉璋同趙雲、劉曄幾人迎駕。
劉協在弘農郡未做停留,將劉琦交給劉璋後率大軍繼續向長安而行。
長安城的朝廷也派出了探馬,探查皇帝的迴京進度,安排官員進行迎駕等。
當大軍來到距離長安三十裏的地方後停了下來,不再前進。
劉協的停下來搞的朝廷一頓慌張,連忙派出了官吏前來詢問。
“陛下。”
帳外,一行人已經走了進來,這幾人是許褚親自帶隊接迴來的蔡文姬等嬪妃們。
“文姬。”
劉協快速的走了幾步,迎了上去,侍女手中抱著皇長子劉瑞和長公主囡囡。
劉協上前握住了蔡文姬的手。
“快,快把成成和囡囡抱上來。”
幾個月未見,皇長子劉瑞已經長的很壯實,大眼睛噗噠噗噠的看著一旁的劉協。
他伸手去抱的時候,劉瑞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
劉協懸在半空的手尷尬的停留在空中。
蔡文姬見狀上前笑道:“這孩子。”她一邊說一邊抱住劉瑞,“你是許久未見,成成對你認生,都熟悉了就行了。”
劉瑞到了蔡文姬懷中,止住了啼哭,看著站在娘親旁邊的劉協,伸出了小手撓了撓他的衣服。
“朕的囡囡呢?”
“囡囡在來的路上就睡著了。”
這時,貂蟬抱著安安走了過來。
劉協上前去抱安安,小家夥歲數大了,對他印象比較深,伸手去抱的時候,安安立即摟住了他的脖子。
“父皇,父皇。”
一張小嘴立即親了上去。
“朕的安安。”
劉協此刻其樂融融,守衛在一旁的侍衛及宮女們此刻都輕笑一家人的歡樂。
幾位大臣都在等候皇帝的動作。
皇後已經接出了長安城,改製也是勢在必行了。
“你們先去休息,朕要去處理一下政事。”
蔡文姬和貂蟬都知道此行劉協必定會有動作。
後宮不得幹政她們也知道,隻有抱著自己的孩子向著裏麵走去。
一旁的許褚湊上來:“陛下,可是要執行?”
劉協點了點頭。
“讓人去城中傳旨”
“臣,領旨。”
劉協早就定製好了計劃,隻待接觸皇後等親人後就開始實施了。
當一道道聖旨飛馬而出。
營中也是戒備森嚴。
長安城中尚有新軍兩萬,各方士族也是有著許多的私兵。
當聖旨來到朝廷的時候,以太尉楊彪為首的老一派大臣跪地節旨。
楊彪的官職有所變動,不再接任太尉的,而是按照劉協所編排的官職改任了民部的尚書,並且封了伯爵的爵位。
不過他的兒子楊修卻是受封吏部侍郎的頭銜,入內閣理政。
也就是他的兒子管著他。
朝廷的一些老舊的官員都有一些職銜或者爵位。
劉協也並沒有一味的廢除後都把他們雪藏,而是給予了一些安慰和過度。
聖旨的最後一項就是新舊的官員出城迎駕。
聖旨由虎賁軍和陷陣軍護送而來,皇宮大內的全部士兵都換成了劉協的出征而來的親軍。
現場的官員們雖然有些抵觸,可是架不住劉協的強勢。
楊修在一旁扶起了他的父親。
“父親,準備出城迎駕吧。”
楊彪看了看在場的大臣,點頭道:“嗯,出城迎駕。”
改革很順利,沒有一絲的波瀾,所有的崗位和人員的調整過渡都非常的平穩。
長安城的百姓們繼續他們的生活。
士族們的利益觸碰的並不大,人人都是載歌載舞的迎接皇帝親征後迴程。
朝廷的改製來的突然,過渡的也是平穩。
不管是老舊派係,還是新接任的官員,都麵對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