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向南一百裏處,十幾人正策馬狂奔。其中有兩匹快馬的背上分別綁著一人。一匹馬背上綁著的是已然殉國的十一皇子,他的戰甲依舊在身,滿臉的血跡尚未來得及擦拭。另一匹馬背上綁著的是身受重傷的莊飛羽,由於馬背的顛簸,他不時地口吐鮮血。即便如此,這一行人依舊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
忽然,梁詠揮手示意,讓眾人停下。他跳下馬,趴在地上,耳朵緊貼地麵傾聽了片刻。隨後站起身來,說道:“後麵有追兵,不下千餘騎,我們趕快離開官道,抄小路趕往京城。”
這時,他看了看莊飛羽,發現地上有一攤血跡,又迴頭瞧了瞧,身後不遠處也有幾滴血跡。他不禁暗自叫苦,這血跡無疑給追兵留下了追蹤的線索。但轉念一想,不如將計就計,讓血跡將追兵引開。
他走到十二皇子麵前說道:“十二殿下,您如今體力已恢複得差不多了,現在由您帶領眾人趕迴京城,我來引開追兵。從前麵岔路向西,不到百裏,就會到達黎州,那裏是京城到慶王封地的重要隘口,有三萬守軍,過了黎州便能安全。”說罷,拍了拍莊飛羽的馬背,那馬便聽話地向前飛奔而去,轉眼間便消失在視野之中。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梁詠抽出佩刀,在自己的左臂上狠狠劃了一刀,頓時鮮血如注。梁詠用戰袍包紮住傷口,讓血液滲出,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地。隨後,梁詠策馬沿著官道疾馳而去。
而在梁詠身後不足十裏的地方,兩千飛騎在一名副將的率領下正沿著官道飛奔而來。
突然,這名副將猛地勒住馬韁,停了下來。他下馬蹲在地上,開始仔細尋找著什麽,自言自語道:“按照之前的血跡判斷,我們與他們最多相距五十裏,就算他們跑得再快,此時也應該快要追上了。怎麽現在竟然失去了線索?”
他命令幾名士兵向前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線索。幾名士兵領命而去。過了一會兒,士兵們便迴來複命。 其中一名士兵說道:“稟報將軍,前麵大約一裏地之內,發現五處血跡。似乎是傷者的傷口崩裂,出血比之前更多,血跡也更為新鮮。”
副將聽罷,連忙示意士兵帶路,他要親自查看一番。這副將說道:“大家加把勁,這行人中有人重傷,看這血跡的顏色,他們離我們應該不足十裏,追上之後能活捉最好,不行就直接斬殺。絕不能放走一人。”
眾人皆領命。隻見兩千騎兵緊跟在這副將身後,快速向前奔去。梁詠此時的左臂由於失血過多,漸漸失去了知覺。騎馬也開始有些失去平衡,速度也逐漸慢了下來。
他估算著時間,這會兒十二皇子他們應該已經走出五十裏開外,隻要再堅持一個時辰,他們就能抵達黎州了。就在這時,他感覺到追兵已經離自己不遠。他知道自己的血沒有白流。於是咬了咬牙,將左臂的傷口緊緊勒住。然後離開官道,向東南方向疾馳。
而他身後的追兵也緊追不舍,一名斥候策馬來到副將身邊說道:“將軍,我們發現前麵有一人,身受重傷,地上的血跡正是從他身上流下來的,是否要繼續追捕?”
“什麽?隻有一人?我們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了。”副將說道。他從懷裏掏出地圖,看了看,說道:“沿官道向南最近的城池在一百五十裏開外,而向西最近的有城池有一百裏。但是此刻已不能再去追擊,否則孤軍深入,極有可能被截斷退路。”
就在這時,後麵有人來報:“將軍,兀赤將軍讓屬下來通報,慶王已率二十萬大軍向西而來,不出半日便會抵達。兀赤將軍要您速速迴營。”這副將聽罷,便令後隊變前隊,撤迴營地而去。
慶王這邊,正率領大軍向東行進。正在行進間,一名斥候校尉飛騎而來。到得慶王麵前,說道:“參見慶王殿下,北疆東線已經全線失守,三十萬北夷大軍,正在集結。正準備向我們這邊進攻。
十一殿下已經殉國,十二殿下被禁軍副統領莊飛羽將軍救走,目前去向不明。按照我們的速度,不到半日,便能與兀赤的大軍交鋒。”
慶王聽罷,頓時悲從心來,雖說諸位皇子之間,明爭暗鬥從未停歇,但自己的親弟弟戰死沙場,那難以割舍的親情還是讓他悲痛不已。
他下令讓大軍停下。將大軍兵分五路,就近進入幾座屯兵城堡,加緊修築工事,形成犄角之勢,彼此相互防衛,以防敵軍來襲。
部署完畢,叫來心腹親衛,說道:“你們速速迴城,將所有俘兵用繩索和鐵鏈緊緊捆綁,全都趕到校場。然後找來幾個會寫信的俘兵,讓他們給兀赤寫信。告訴他,胡羌汗已經戰死,六萬俘兵,已經成為案板上的魚肉,若不罷兵,便將這六萬戰俘全部燒死。”親衛領命而去。
兀赤這邊,三十萬大軍已然集結完畢。這一次,他們也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不再僅僅局限於搶奪財物,而是開始重視搶占地盤。此次按照胡羌汗的部署,也已經完成了對這些邊城的駐軍防守。
這時,一名斥候來報:“迴稟將軍,胡羌汗已經被慶王擊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慶王正率二十萬大軍向東而來,目前距離我們不足半日路程。”
兀赤一聽胡羌汗已死,十萬大軍煙消雲散。不禁心中一陣膽寒,但是他清楚,事已至此,已無退路。如今半個北疆邊城已經落入自己人之手,殲滅南朝守軍近十萬人,還打死了一位皇子。按照南朝當今皇上的脾氣,必定會傾盡全國之力,攻打北夷,搞不好會像前朝一樣,對北夷展開一場滅族之戰。
這時,他下令將所有北夷各族首領,胡羌各部落首領召集到營帳中,說道:“各位首領,我們的胡羌汗已經迴歸長生天,他的英靈在天上會為我們指引方向。如今我們已經攻占南朝半數邊城,這是與南朝平分中原的絕佳時機。我們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擁有了與南朝平分中原的實力。還望大家齊心協力,不要因為胡羌汗的離去而影響我們南下的大業。”
眾位首領聽聞胡羌汗已死,心中不免有所動搖。即便兀赤說得慷慨激昂,眾人依舊沉默不語。
兀赤見狀,不免有些惱怒,怒喝道:“你們這群懦夫,草原上被嚇破膽的羔羊。你們難道忘了一百年前,我們差點被中原人滅族的慘狀嗎?如今,我們占據了南朝十幾座邊城,殲滅了十幾萬守軍,殺死了他們的皇子,你們以為,現在休戰求和就能平息南朝皇帝的怒火嗎?別忘了,這位皇帝當年也曾駐守北疆,是一名殺戮成性的武將!你們若是不想再次被滅族,從南朝人手中奪迴我們祖先在黃河邊的草原,現在就必須齊心協力,與慶王決一死戰!”
這些首領迴想起那滅族的慘劇,心中的怯懦頓時化作了戰意,紛紛說道:“兀赤將軍所言極是,如今胡羌汗已死,請兀赤將軍繼承大汗之位,我們將誓死追隨大汗,與南朝平分中原!”
兀赤見狀,說道:“胡羌汗的十萬大軍已經覆滅,我們也失去了合圍慶王的絕佳時機,如今為求穩妥,我們需要暫時與南朝形成對峙之勢。而各位也必須返迴各自部族,再次招募兵馬,務必與南朝形成絕對優勢,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勝算。給大家一個月的時間,請各位各自迴去,每個部落至少再招募一萬部眾,而且越多越好。屆時,我們將以至少五十萬兵馬對陣慶王的二十萬大軍,一定可以碾壓之勢橫掃北疆全線。”
各部族首領,皆領命而去。 於是,在北疆一線。慶王的十五萬大軍與兀赤率領的三十萬大軍相隔不到五十裏,形成對峙的局麵。
而在北方縱深近百裏的一座小城裏,淩雲鏢局護送的商隊還在堅守。領隊周大寶已經派出兩撥小隊前去前線打探消息。
此時,這兩撥小隊也已陸續歸來。 周大寶此刻正在一座房子裏,聽他們匯報情況。
“周首領,如今整個北疆東線已經全部被北夷攻陷,十一皇子也戰死沙場。慶王殲滅了胡羌汗的十萬大軍,並斬殺了胡羌汗,如今正率領二十萬大軍與兀赤的三十萬大軍相隔五十裏對峙,目前雙方都按兵不動。”
周大寶曾經也是率軍作戰的將校,對戰場的局勢極為熟悉。說道:“暫時的平靜隻是為了最終的決戰。我等本是駐守邊關的將士,隻因和平時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才無奈離開部隊,成為一名鏢師護衛,如今機遇來臨,大家是否願意隨我一同上戰場殺敵,再立功勳!”
眾人聽罷,皆欣喜不已,曾經皆是熱血男兒,自然不願輕易放過這個大好機會。隻是卻不知該如何行動。
周大寶說道:“我們長年護送商隊在草原沙漠做生意,對這三百裏之內的情況了如指掌,哪裏有城池,哪裏有草原綠洲,都清清楚楚。而且我們的裝備不比重甲騎兵差,都可以以一當三,以一當五。所以,即便麵對幾百上千人的敵軍,我們這二百人的護衛隊也未必會輸。況且,我們並非以正麵交鋒殺敵為主,而是要破壞他們的補給。對他們的後方進行突襲。隻要他們的後方補給跟不上,前方也就不攻自破了。”
眾人皆是久經沙場,一聽便明白了周大寶的意圖。於是紛紛表示讚同。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商家該如何安置?
周大寶來到屋外,將這些商家召集起來,說道:“諸位,如今北夷南侵,侵占我邊城,傷害我守軍,殺害我皇子,作為南朝百姓,理當報效國家。如今我等欲為國效力,不知諸位有何打算?”
眾商家道:“周首領所言甚是,隻是我等皆為商人,身無長技,亦非習武出身,恐怕無法追隨首領上陣殺敵。”
周大寶道:“無妨,商賈之家報效國家並非無用武之地。諸位可在此暫時歇息,以諸位的才智和財富,經營這座城池並非難事,或許還能成為南朝在北方的一座有力內應。 我與眾兄弟在北方草原沙漠征戰,也少不了迴來補給,屆時還望諸位提供便利。”
眾商賈聽他說到這裏,也隻好收斂心神,做好在此長期堅守的打算。這些商賈大約有二百多人,加上隨從護衛,差不多有七八百人。
而這座小城規模不大,相當於中原的一個較大的村寨,而且城中有水源,周邊有草原,隻要稍加整頓,也能夠暫時抵禦北夷的進攻。
大家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周大寶便組織商隊所有的護衛一起,組成守城力量,一同加固防禦工事。
如此不過數日,一座堅固的小城便修繕完成,因為此刻大家都翹首南望中原,所以這座小城被命名為“南望城”。
商賈之中也按照實力和威望選出了城主,大家各自在城中劃分自己的地盤,做起了長遠的規劃。
誰能想到,這座南望小城在今後的百年間,與南朝中原相互唿應,在曆史的長河中,演繹了無數精彩的篇章。
所有事情準備妥當,周大寶便率領護衛隊,離城而去。
忽然,梁詠揮手示意,讓眾人停下。他跳下馬,趴在地上,耳朵緊貼地麵傾聽了片刻。隨後站起身來,說道:“後麵有追兵,不下千餘騎,我們趕快離開官道,抄小路趕往京城。”
這時,他看了看莊飛羽,發現地上有一攤血跡,又迴頭瞧了瞧,身後不遠處也有幾滴血跡。他不禁暗自叫苦,這血跡無疑給追兵留下了追蹤的線索。但轉念一想,不如將計就計,讓血跡將追兵引開。
他走到十二皇子麵前說道:“十二殿下,您如今體力已恢複得差不多了,現在由您帶領眾人趕迴京城,我來引開追兵。從前麵岔路向西,不到百裏,就會到達黎州,那裏是京城到慶王封地的重要隘口,有三萬守軍,過了黎州便能安全。”說罷,拍了拍莊飛羽的馬背,那馬便聽話地向前飛奔而去,轉眼間便消失在視野之中。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梁詠抽出佩刀,在自己的左臂上狠狠劃了一刀,頓時鮮血如注。梁詠用戰袍包紮住傷口,讓血液滲出,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地。隨後,梁詠策馬沿著官道疾馳而去。
而在梁詠身後不足十裏的地方,兩千飛騎在一名副將的率領下正沿著官道飛奔而來。
突然,這名副將猛地勒住馬韁,停了下來。他下馬蹲在地上,開始仔細尋找著什麽,自言自語道:“按照之前的血跡判斷,我們與他們最多相距五十裏,就算他們跑得再快,此時也應該快要追上了。怎麽現在竟然失去了線索?”
他命令幾名士兵向前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線索。幾名士兵領命而去。過了一會兒,士兵們便迴來複命。 其中一名士兵說道:“稟報將軍,前麵大約一裏地之內,發現五處血跡。似乎是傷者的傷口崩裂,出血比之前更多,血跡也更為新鮮。”
副將聽罷,連忙示意士兵帶路,他要親自查看一番。這副將說道:“大家加把勁,這行人中有人重傷,看這血跡的顏色,他們離我們應該不足十裏,追上之後能活捉最好,不行就直接斬殺。絕不能放走一人。”
眾人皆領命。隻見兩千騎兵緊跟在這副將身後,快速向前奔去。梁詠此時的左臂由於失血過多,漸漸失去了知覺。騎馬也開始有些失去平衡,速度也逐漸慢了下來。
他估算著時間,這會兒十二皇子他們應該已經走出五十裏開外,隻要再堅持一個時辰,他們就能抵達黎州了。就在這時,他感覺到追兵已經離自己不遠。他知道自己的血沒有白流。於是咬了咬牙,將左臂的傷口緊緊勒住。然後離開官道,向東南方向疾馳。
而他身後的追兵也緊追不舍,一名斥候策馬來到副將身邊說道:“將軍,我們發現前麵有一人,身受重傷,地上的血跡正是從他身上流下來的,是否要繼續追捕?”
“什麽?隻有一人?我們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了。”副將說道。他從懷裏掏出地圖,看了看,說道:“沿官道向南最近的城池在一百五十裏開外,而向西最近的有城池有一百裏。但是此刻已不能再去追擊,否則孤軍深入,極有可能被截斷退路。”
就在這時,後麵有人來報:“將軍,兀赤將軍讓屬下來通報,慶王已率二十萬大軍向西而來,不出半日便會抵達。兀赤將軍要您速速迴營。”這副將聽罷,便令後隊變前隊,撤迴營地而去。
慶王這邊,正率領大軍向東行進。正在行進間,一名斥候校尉飛騎而來。到得慶王麵前,說道:“參見慶王殿下,北疆東線已經全線失守,三十萬北夷大軍,正在集結。正準備向我們這邊進攻。
十一殿下已經殉國,十二殿下被禁軍副統領莊飛羽將軍救走,目前去向不明。按照我們的速度,不到半日,便能與兀赤的大軍交鋒。”
慶王聽罷,頓時悲從心來,雖說諸位皇子之間,明爭暗鬥從未停歇,但自己的親弟弟戰死沙場,那難以割舍的親情還是讓他悲痛不已。
他下令讓大軍停下。將大軍兵分五路,就近進入幾座屯兵城堡,加緊修築工事,形成犄角之勢,彼此相互防衛,以防敵軍來襲。
部署完畢,叫來心腹親衛,說道:“你們速速迴城,將所有俘兵用繩索和鐵鏈緊緊捆綁,全都趕到校場。然後找來幾個會寫信的俘兵,讓他們給兀赤寫信。告訴他,胡羌汗已經戰死,六萬俘兵,已經成為案板上的魚肉,若不罷兵,便將這六萬戰俘全部燒死。”親衛領命而去。
兀赤這邊,三十萬大軍已然集結完畢。這一次,他們也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不再僅僅局限於搶奪財物,而是開始重視搶占地盤。此次按照胡羌汗的部署,也已經完成了對這些邊城的駐軍防守。
這時,一名斥候來報:“迴稟將軍,胡羌汗已經被慶王擊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慶王正率二十萬大軍向東而來,目前距離我們不足半日路程。”
兀赤一聽胡羌汗已死,十萬大軍煙消雲散。不禁心中一陣膽寒,但是他清楚,事已至此,已無退路。如今半個北疆邊城已經落入自己人之手,殲滅南朝守軍近十萬人,還打死了一位皇子。按照南朝當今皇上的脾氣,必定會傾盡全國之力,攻打北夷,搞不好會像前朝一樣,對北夷展開一場滅族之戰。
這時,他下令將所有北夷各族首領,胡羌各部落首領召集到營帳中,說道:“各位首領,我們的胡羌汗已經迴歸長生天,他的英靈在天上會為我們指引方向。如今我們已經攻占南朝半數邊城,這是與南朝平分中原的絕佳時機。我們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擁有了與南朝平分中原的實力。還望大家齊心協力,不要因為胡羌汗的離去而影響我們南下的大業。”
眾位首領聽聞胡羌汗已死,心中不免有所動搖。即便兀赤說得慷慨激昂,眾人依舊沉默不語。
兀赤見狀,不免有些惱怒,怒喝道:“你們這群懦夫,草原上被嚇破膽的羔羊。你們難道忘了一百年前,我們差點被中原人滅族的慘狀嗎?如今,我們占據了南朝十幾座邊城,殲滅了十幾萬守軍,殺死了他們的皇子,你們以為,現在休戰求和就能平息南朝皇帝的怒火嗎?別忘了,這位皇帝當年也曾駐守北疆,是一名殺戮成性的武將!你們若是不想再次被滅族,從南朝人手中奪迴我們祖先在黃河邊的草原,現在就必須齊心協力,與慶王決一死戰!”
這些首領迴想起那滅族的慘劇,心中的怯懦頓時化作了戰意,紛紛說道:“兀赤將軍所言極是,如今胡羌汗已死,請兀赤將軍繼承大汗之位,我們將誓死追隨大汗,與南朝平分中原!”
兀赤見狀,說道:“胡羌汗的十萬大軍已經覆滅,我們也失去了合圍慶王的絕佳時機,如今為求穩妥,我們需要暫時與南朝形成對峙之勢。而各位也必須返迴各自部族,再次招募兵馬,務必與南朝形成絕對優勢,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勝算。給大家一個月的時間,請各位各自迴去,每個部落至少再招募一萬部眾,而且越多越好。屆時,我們將以至少五十萬兵馬對陣慶王的二十萬大軍,一定可以碾壓之勢橫掃北疆全線。”
各部族首領,皆領命而去。 於是,在北疆一線。慶王的十五萬大軍與兀赤率領的三十萬大軍相隔不到五十裏,形成對峙的局麵。
而在北方縱深近百裏的一座小城裏,淩雲鏢局護送的商隊還在堅守。領隊周大寶已經派出兩撥小隊前去前線打探消息。
此時,這兩撥小隊也已陸續歸來。 周大寶此刻正在一座房子裏,聽他們匯報情況。
“周首領,如今整個北疆東線已經全部被北夷攻陷,十一皇子也戰死沙場。慶王殲滅了胡羌汗的十萬大軍,並斬殺了胡羌汗,如今正率領二十萬大軍與兀赤的三十萬大軍相隔五十裏對峙,目前雙方都按兵不動。”
周大寶曾經也是率軍作戰的將校,對戰場的局勢極為熟悉。說道:“暫時的平靜隻是為了最終的決戰。我等本是駐守邊關的將士,隻因和平時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才無奈離開部隊,成為一名鏢師護衛,如今機遇來臨,大家是否願意隨我一同上戰場殺敵,再立功勳!”
眾人聽罷,皆欣喜不已,曾經皆是熱血男兒,自然不願輕易放過這個大好機會。隻是卻不知該如何行動。
周大寶說道:“我們長年護送商隊在草原沙漠做生意,對這三百裏之內的情況了如指掌,哪裏有城池,哪裏有草原綠洲,都清清楚楚。而且我們的裝備不比重甲騎兵差,都可以以一當三,以一當五。所以,即便麵對幾百上千人的敵軍,我們這二百人的護衛隊也未必會輸。況且,我們並非以正麵交鋒殺敵為主,而是要破壞他們的補給。對他們的後方進行突襲。隻要他們的後方補給跟不上,前方也就不攻自破了。”
眾人皆是久經沙場,一聽便明白了周大寶的意圖。於是紛紛表示讚同。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商家該如何安置?
周大寶來到屋外,將這些商家召集起來,說道:“諸位,如今北夷南侵,侵占我邊城,傷害我守軍,殺害我皇子,作為南朝百姓,理當報效國家。如今我等欲為國效力,不知諸位有何打算?”
眾商家道:“周首領所言甚是,隻是我等皆為商人,身無長技,亦非習武出身,恐怕無法追隨首領上陣殺敵。”
周大寶道:“無妨,商賈之家報效國家並非無用武之地。諸位可在此暫時歇息,以諸位的才智和財富,經營這座城池並非難事,或許還能成為南朝在北方的一座有力內應。 我與眾兄弟在北方草原沙漠征戰,也少不了迴來補給,屆時還望諸位提供便利。”
眾商賈聽他說到這裏,也隻好收斂心神,做好在此長期堅守的打算。這些商賈大約有二百多人,加上隨從護衛,差不多有七八百人。
而這座小城規模不大,相當於中原的一個較大的村寨,而且城中有水源,周邊有草原,隻要稍加整頓,也能夠暫時抵禦北夷的進攻。
大家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周大寶便組織商隊所有的護衛一起,組成守城力量,一同加固防禦工事。
如此不過數日,一座堅固的小城便修繕完成,因為此刻大家都翹首南望中原,所以這座小城被命名為“南望城”。
商賈之中也按照實力和威望選出了城主,大家各自在城中劃分自己的地盤,做起了長遠的規劃。
誰能想到,這座南望小城在今後的百年間,與南朝中原相互唿應,在曆史的長河中,演繹了無數精彩的篇章。
所有事情準備妥當,周大寶便率領護衛隊,離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