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會,重點討論三件大事。 第一件,六位大臣停職之事,如何合理分擔其相應職權,以免影響政務正常運轉;第二件,關於瓊筵閣與豐匯銀莊踩踏案的相關事宜;第三件,則是超度法會的安排。
對於六位大臣停職後職權分擔的問題,在討論兩位尚書與兩位侍郎的職責時,基本沒有太大異議。畢竟隻是暫時替職,並非正式補缺,所以尚書之職暫由侍郎頂替,侍郎之務則由尚書暫行辦理。
然而,輪到禁軍統領一職時,滿朝大臣皆自感無力擔當此重任,故而皆閉口不言。 此時,李光燦又如昨日在禦書房中那般,陳述了推薦九皇子的理由。眾官員心裏都清楚,像這種重大人事的舉薦,通常都是事先商議好的。於是,李光燦話音剛落,眾官紛紛附議。
很快,今日朝會的第一道聖旨頒布:著九皇子暫代禁軍統領一職,負責京城防務,務必恪盡職守,確保京城安防無虞。聖旨頒布,便由當值太監去九皇子府頒旨去了。
在探討瓊筵閣與豐匯銀莊踩踏案時,由於主審官和副審官已然確定,今日主要討論是否給予官員們自首的時機,以及對於自首的官員是否給予寬大處理。因這一政策關係眾多官員的前程,包括朝堂上的許多官員,所以大家一致同意,給出一定期限讓官員自首,並且設定了可以不追究罪責的前提條件。
緊接著,第二道聖旨下達:就瓊筵閣一案,限所涉官員於半月內到京兆府坦陳自首,凡自首且所涉罪責不重者,可從輕發落;逾期者,一經查處嚴懲不怠。
關於超度法會一事,事先未曾向大臣們通報,所以今日討論時,大臣們因對華妃一案仍心有餘悸,皆不敢輕易發聲。
這時,陸雲軒將昨日在禦書房的陳述於朝堂上再次詳述。
經過昨晚一夜的傳播與議論,眾人皆知這位如今的三品官員,很快便有可能成為宰輔,甚至地位超越宰輔。因此,待陸雲軒言罷,眾官紛紛附議。
於是,第三道聖旨頒布:依陸雲軒與慧覺大師所議,三日後舉行超度法會,封街三日,相關事宜由陸雲軒全權負責。
正當眾人都以為今日廷議即將結束之時,七皇子與十皇子卻出列請奏。
隻聽七皇子說道:“啟奏父皇,兒臣有事請奏。兒臣以為陸大人年紀雖輕,但才幹超群,屢次創造奇跡,為我朝眾官所共睹。其才華與品行皆堪稱眾人師表。我與十弟對陸大人心懷敬仰已久,今陸大人迴京,我與十弟願執弟子之禮,跟隨陸大人學習治國安邦之道。懇請父皇恩準!”
十皇子也出列說道:“啟奏父皇,七皇兄所言,亦為我心中所想。陸大人乃本朝開國至今都極為少見的年輕俊傑,今日能有如此成就,必有非凡的才學。能拜其為師,必定對國家社稷大有裨益。”
陸雲軒心下一驚,暗想:昨日的話,我隻當是客套,未料今日竟在朝堂之上提起。於是趕忙出列,說道:“啟奏陛下,七皇子與十皇子對臣的讚許實在過譽。皇子之師,必具淵博學識,有宰輔之能;臣自覺學術不精,且資曆尚淺,著實擔不起如此重任。還望陛下與二位皇子審慎擇選良師,切勿因臣而誤國。”
皇上聽聞,此事已然超出今日朝議範疇,而二位皇子所言,確係自己所說之意,但今日若應允,日後恐對陸雲軒不利,畢竟二子相爭,作為老師一旦有所偏頗,必然釀成大禍。
想到此處,說道: “二位皇子有如此積極上進之心,渴盼拜求名師之念,朕甚感欣慰。念及陸愛卿身負重任,無暇分心他顧。所以即便朕同意你們所請,陸愛卿也隻能徒有師名,而無授業之實。
因此,朕準你二人隨陸愛卿一同參與辦理瓊筵閣一案,不過隻是旁觀學習,不得幹預。若有疑問可詢問,但不可提建議。從實際事務中學習,遠比從書本中來得更為切實,二位皇子可願接受?”
二位皇子聽罷,雖與自己心中所想差距頗大,但此刻也隻好如此,日後再作打算。說道:“兒臣謝父皇,準我二人跟陸大人隨侍學習,定然努力揣摩,不負父皇期望。”
於是,今下第四道聖旨:準七皇子與十皇子所請,隨陸雲軒辦理瓊筵閣一案。然,此案牽涉甚廣,為防權勢幹涉,特予陸雲軒“遇官大一級,獨斷專行”之權。望陸雲軒莫負朕之信任,務必將此案妥善審結。七皇子與十皇子僅許旁觀學習,不得幹預。
這聖旨一經頒布,滿朝皆驚,駭然不已。“遇官大一級,獨斷專行”之權,倘若昨日夜裏還隻是傳言,而今以聖旨的形式下達,那便是千真萬確,這必將載入國史。有史以來,能得如此榮寵者,恐怕古往今來僅此一人。
故而,眾臣心中皆不免暗自盤算。若說此前結交陸雲軒,尚無人指摘為巴結權貴,可如今陸雲軒雖仍為三品官階,實則已位極人臣。此刻再去攀交,已然為時晚矣,恐被詬病為攀附權貴、結黨營私。
然而,陸雲軒心中也是萬般的不願接受,但也隻得接旨。今日這四道聖旨,一道下予九皇子,三道皆與他陸雲軒相關。陸雲軒深知,今日之所以如此安排,是皇上於朝堂為自己立威,以幫他清除查案之阻礙,但是同時,皇上這麽做,也將他推至眾臣之對立麵。隻怕今後在朝堂之上,自己將陷入孤立之境。
有了這道聖旨,此刻的陸雲軒即便與楚宰輔平起平坐,或許也不為過。但陸雲軒明白,楚宰輔有三皇子撐腰,那三皇子與四皇子的六十萬大軍猶如半壁江山,又豈是他陸雲軒一道聖旨的加持所能比擬的。
且臨出京之時,楚宰輔提及他迴京後,會奏請皇上,促成他與楚宰輔之小女成婚之事,也因瓊筵閣一案的爆發以及豐匯銀莊踩踏事件所導致的官員停職而暫且擱置。
下朝之後,陸雲軒換了便裝。他正思量著是否要前往蘇家一趟,可轉念一想,以當下的形勢和自身的身份,不論去往何處,似乎都不太妥當。如此情形之下,當初想要迎娶蘇小婉之事,如今看來,也唯有暫時擱置。
這京讓他一時間沒了主意,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想到手頭尚有諸多事務亟待處理,索性還是迴府衙辦公去了。他摒退隨員,想獨自一人走走,散散心。
今日天氣尚有些溫熱,陸雲軒卻感覺一股寒意自背後悄然湧起,與之相伴的還有一種深深的孤獨之感。這種感覺與他當初升任禦史中丞時頗為相似,隻是此刻更多了幾分徹骨的寒意。
陸雲軒不禁長歎道:“果然高處不勝寒!”
正當陸雲軒感歎之時,隻見對麵走來一人。此人乃是一道人打扮,身著一襲灰色道袍,頭戴紫陽巾,腳蹬雲履,手持一根桃木拐杖,拐杖上掛著一個幡,幡上寫著“洞察天機,指點迷津”。
這道人來到近前,目光炯炯地看著陸雲軒良久,捋了捋胡須,說道:“看這位施主麵相,命格貴不可言,封侯拜相,位極人臣不在話下。隻可惜,天高雲闊,不勝其寒。施主切記,福禍相依,月圓則虧,水滿則溢。日後行事,當謹小慎微,莫被權欲迷了心竅,否則盛極而衰,恐有大禍臨頭。此乃貧道贈給施主的讖語,望施主好自為之。”說完便飄然而去。
陸雲軒聽罷,不禁啞然失笑:“說道,仙人果然可以洞察人心,我正不勝寒,仙人就送給我一件披風。陸某感激不盡!”
罷了,直去府衙,不提。
對於六位大臣停職後職權分擔的問題,在討論兩位尚書與兩位侍郎的職責時,基本沒有太大異議。畢竟隻是暫時替職,並非正式補缺,所以尚書之職暫由侍郎頂替,侍郎之務則由尚書暫行辦理。
然而,輪到禁軍統領一職時,滿朝大臣皆自感無力擔當此重任,故而皆閉口不言。 此時,李光燦又如昨日在禦書房中那般,陳述了推薦九皇子的理由。眾官員心裏都清楚,像這種重大人事的舉薦,通常都是事先商議好的。於是,李光燦話音剛落,眾官紛紛附議。
很快,今日朝會的第一道聖旨頒布:著九皇子暫代禁軍統領一職,負責京城防務,務必恪盡職守,確保京城安防無虞。聖旨頒布,便由當值太監去九皇子府頒旨去了。
在探討瓊筵閣與豐匯銀莊踩踏案時,由於主審官和副審官已然確定,今日主要討論是否給予官員們自首的時機,以及對於自首的官員是否給予寬大處理。因這一政策關係眾多官員的前程,包括朝堂上的許多官員,所以大家一致同意,給出一定期限讓官員自首,並且設定了可以不追究罪責的前提條件。
緊接著,第二道聖旨下達:就瓊筵閣一案,限所涉官員於半月內到京兆府坦陳自首,凡自首且所涉罪責不重者,可從輕發落;逾期者,一經查處嚴懲不怠。
關於超度法會一事,事先未曾向大臣們通報,所以今日討論時,大臣們因對華妃一案仍心有餘悸,皆不敢輕易發聲。
這時,陸雲軒將昨日在禦書房的陳述於朝堂上再次詳述。
經過昨晚一夜的傳播與議論,眾人皆知這位如今的三品官員,很快便有可能成為宰輔,甚至地位超越宰輔。因此,待陸雲軒言罷,眾官紛紛附議。
於是,第三道聖旨頒布:依陸雲軒與慧覺大師所議,三日後舉行超度法會,封街三日,相關事宜由陸雲軒全權負責。
正當眾人都以為今日廷議即將結束之時,七皇子與十皇子卻出列請奏。
隻聽七皇子說道:“啟奏父皇,兒臣有事請奏。兒臣以為陸大人年紀雖輕,但才幹超群,屢次創造奇跡,為我朝眾官所共睹。其才華與品行皆堪稱眾人師表。我與十弟對陸大人心懷敬仰已久,今陸大人迴京,我與十弟願執弟子之禮,跟隨陸大人學習治國安邦之道。懇請父皇恩準!”
十皇子也出列說道:“啟奏父皇,七皇兄所言,亦為我心中所想。陸大人乃本朝開國至今都極為少見的年輕俊傑,今日能有如此成就,必有非凡的才學。能拜其為師,必定對國家社稷大有裨益。”
陸雲軒心下一驚,暗想:昨日的話,我隻當是客套,未料今日竟在朝堂之上提起。於是趕忙出列,說道:“啟奏陛下,七皇子與十皇子對臣的讚許實在過譽。皇子之師,必具淵博學識,有宰輔之能;臣自覺學術不精,且資曆尚淺,著實擔不起如此重任。還望陛下與二位皇子審慎擇選良師,切勿因臣而誤國。”
皇上聽聞,此事已然超出今日朝議範疇,而二位皇子所言,確係自己所說之意,但今日若應允,日後恐對陸雲軒不利,畢竟二子相爭,作為老師一旦有所偏頗,必然釀成大禍。
想到此處,說道: “二位皇子有如此積極上進之心,渴盼拜求名師之念,朕甚感欣慰。念及陸愛卿身負重任,無暇分心他顧。所以即便朕同意你們所請,陸愛卿也隻能徒有師名,而無授業之實。
因此,朕準你二人隨陸愛卿一同參與辦理瓊筵閣一案,不過隻是旁觀學習,不得幹預。若有疑問可詢問,但不可提建議。從實際事務中學習,遠比從書本中來得更為切實,二位皇子可願接受?”
二位皇子聽罷,雖與自己心中所想差距頗大,但此刻也隻好如此,日後再作打算。說道:“兒臣謝父皇,準我二人跟陸大人隨侍學習,定然努力揣摩,不負父皇期望。”
於是,今下第四道聖旨:準七皇子與十皇子所請,隨陸雲軒辦理瓊筵閣一案。然,此案牽涉甚廣,為防權勢幹涉,特予陸雲軒“遇官大一級,獨斷專行”之權。望陸雲軒莫負朕之信任,務必將此案妥善審結。七皇子與十皇子僅許旁觀學習,不得幹預。
這聖旨一經頒布,滿朝皆驚,駭然不已。“遇官大一級,獨斷專行”之權,倘若昨日夜裏還隻是傳言,而今以聖旨的形式下達,那便是千真萬確,這必將載入國史。有史以來,能得如此榮寵者,恐怕古往今來僅此一人。
故而,眾臣心中皆不免暗自盤算。若說此前結交陸雲軒,尚無人指摘為巴結權貴,可如今陸雲軒雖仍為三品官階,實則已位極人臣。此刻再去攀交,已然為時晚矣,恐被詬病為攀附權貴、結黨營私。
然而,陸雲軒心中也是萬般的不願接受,但也隻得接旨。今日這四道聖旨,一道下予九皇子,三道皆與他陸雲軒相關。陸雲軒深知,今日之所以如此安排,是皇上於朝堂為自己立威,以幫他清除查案之阻礙,但是同時,皇上這麽做,也將他推至眾臣之對立麵。隻怕今後在朝堂之上,自己將陷入孤立之境。
有了這道聖旨,此刻的陸雲軒即便與楚宰輔平起平坐,或許也不為過。但陸雲軒明白,楚宰輔有三皇子撐腰,那三皇子與四皇子的六十萬大軍猶如半壁江山,又豈是他陸雲軒一道聖旨的加持所能比擬的。
且臨出京之時,楚宰輔提及他迴京後,會奏請皇上,促成他與楚宰輔之小女成婚之事,也因瓊筵閣一案的爆發以及豐匯銀莊踩踏事件所導致的官員停職而暫且擱置。
下朝之後,陸雲軒換了便裝。他正思量著是否要前往蘇家一趟,可轉念一想,以當下的形勢和自身的身份,不論去往何處,似乎都不太妥當。如此情形之下,當初想要迎娶蘇小婉之事,如今看來,也唯有暫時擱置。
這京讓他一時間沒了主意,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想到手頭尚有諸多事務亟待處理,索性還是迴府衙辦公去了。他摒退隨員,想獨自一人走走,散散心。
今日天氣尚有些溫熱,陸雲軒卻感覺一股寒意自背後悄然湧起,與之相伴的還有一種深深的孤獨之感。這種感覺與他當初升任禦史中丞時頗為相似,隻是此刻更多了幾分徹骨的寒意。
陸雲軒不禁長歎道:“果然高處不勝寒!”
正當陸雲軒感歎之時,隻見對麵走來一人。此人乃是一道人打扮,身著一襲灰色道袍,頭戴紫陽巾,腳蹬雲履,手持一根桃木拐杖,拐杖上掛著一個幡,幡上寫著“洞察天機,指點迷津”。
這道人來到近前,目光炯炯地看著陸雲軒良久,捋了捋胡須,說道:“看這位施主麵相,命格貴不可言,封侯拜相,位極人臣不在話下。隻可惜,天高雲闊,不勝其寒。施主切記,福禍相依,月圓則虧,水滿則溢。日後行事,當謹小慎微,莫被權欲迷了心竅,否則盛極而衰,恐有大禍臨頭。此乃貧道贈給施主的讖語,望施主好自為之。”說完便飄然而去。
陸雲軒聽罷,不禁啞然失笑:“說道,仙人果然可以洞察人心,我正不勝寒,仙人就送給我一件披風。陸某感激不盡!”
罷了,直去府衙,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