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京城處處火光衝天,仿佛陷入了一片火海。四處皆是奔逃的人群,他們要麽躲避著官兵的追捕,要麽逃離大火的炙烤。
五更過後,天色微微泛白,那些已經燒過的地方反倒成了相對安全之所。無數劫後餘生的人們紛紛朝著這邊聚攏。已成焦土的殘垣斷壁之間,橫七豎八地躺著尚未燃盡的木梁,有的還在冒著縷縷白煙。
死裏逃生的人們,臉上滿是恐懼與茫然。今夜的瘋狂究竟因何而起?又為何會演變成如今這般慘狀?大家似乎都在苦苦追尋答案。鬧事本是因為感到不公,企圖借此獲取更多,可如今的結果卻是一無所有,無家可歸。
京城之中有兩條河流經過,陸雲軒、何守道和九皇子正指揮著官兵衙役疏導人群,為救火開辟便利通道。而且,還有眾多京城百姓自發地與官兵一起,從河中打水,然後依次傳遞至火場,參與救火。如此一來,救火行動變得高效有序,火勢逐漸得到遏製。
這一夜,已抓捕了上千人,分別關押在兵部、吏部、京兆府等各個衙門的牢房之中。
人群之中,當人們看到昨夜被他們追打喊殺的陸雲軒正在現場指揮救火時,臉上皆流露出驚訝與疑惑之色。
陸雲軒招手讓親衛過來,輕聲說道:“快去戶部找孫謙和趙允知兩位大人,讓他們組織人手盡快搭建粥棚。務必在辰時,讓這些百姓能吃上熱粥。”
而後,他走到九皇子麵前說道:“九殿下,如今京城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修複起來需要不少時日,而這些百姓急需即刻安置。還煩請您安排城外的南北大營將士,在城外搭建臨時住所,然後引導這些百姓先到城外暫居。”
九皇子迴應道:“陸大人考慮得甚是及時周全,我這就安排人手去準備。”
陸雲軒接著說道:“切記要嚴密防範火災,如果在臨時居所再發生火災,那可真是一場滅頂之災啊。”
九皇子一聽,心中猛地一驚,望著眼前的熊熊火場,著實不敢想象那可怕的場景。
他即刻傳令城外兩營將士迅速搭建臨時居所,並將水引入居住區域,以防萬一。
他們二人與何守道一同,精心製訂出臨時居所關於飲食、排泄等諸多方麵的詳細細則。如此浩大的工程,任何一件細微之事都可能引發災難,尤其是遵循“大災之後必有疫情”的古訓。
最終決定,戶部、工部、太醫院、京兆府、禁衛署等共同負責災後重建。凡青壯年,都留在城裏參與城內的修建工作。由太醫院組建防疫署,將所有大夫、藥鋪全部臨時統一征調,在太醫院禦醫的帶領下,對病人進行統一收治;而城內的所有生活物資全部由戶部和京兆府聯合統一征調發放,務必確保安然度過眼前的艱難困境。
經過三人緊張而忙碌的討論,終於在辰時完成了本朝第一部《災時臨時應急預案》,並派人火速送進宮中,交由皇上審閱批複。 未及半個時辰,宮中便傳來迴複,上麵寫著“甚好,速辦!”
這臨時擬定的法案,未曾想竟成為了日後曆史上一直延續的國家法案。隻要遇到災時,無論是洪澇災害、旱災還是疫情,國家都會啟動這個法案,對社會資源進行統一征調,避免市場上有人趁機哄抬物價,讓百姓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辰時剛過,戶部的粥棚裏就飄出了早飯的香氣。流離失所的百姓紛紛湧向粥棚,排隊領取粥食。京城內那些未受損失的達官顯貴、商賈巨富、各大商號,也都紛紛效仿,慷慨地拿出物資賑濟災民。
這一刻,京城上下無比齊心,充滿溫馨。早飯過後,陸雲軒站在街邊二層的天台之上,向百姓高聲說道:“各位父老鄉親,我是陸雲軒,也就是你們昨夜一直喊打喊殺的所謂‘國賊’。在此,我先向大家致歉,是我未能履行好職責,讓大家受到蠱惑,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
但是,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再受人蒙蔽。 我將竭盡全力,與九皇子殿下、何守道大人以及朝中其他各部大人一起,為接下來災情的平穩渡過提供生活保障。
而這場災難背後的真相,我們也定會追查到底,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積極踴躍地提供線索,我承諾,隻要線索屬實,我戶部必定重重有賞。
下麵有請何守道大人,為大家講解人員疏導的相關事宜。請大家聽從安排,有序分流。配合我們盡快完成京城的修複工作,讓大家早日迴家。”
何守道走上前來,開始逐條宣讀《災時臨時應急預案》。隨後,由各個負責人進行登記造冊。
僅僅用了半日的時間,近二十萬老弱婦孺便被分流出京城,三十萬精壯男子由京兆府分派到各個街區,配合專業的工匠修複房屋。
所有的大夫、藥鋪以及各商行的生活物資也都一一登記造冊,由戶部和太醫院統一調配。
午時剛過,京城便恢複了秩序。
皇宮在本朝首次召開未時朝會。京城之中三公九卿、六部四品以上官員以及皇親國戚盡數參與。
本次朝會的重大議題便是剛剛通過並執行的《災時臨時應急預案》,皇上的主旨是,這個統一征調不僅針對民間百姓,對官員同樣有效,因此在國難之時,小家必須服從大局。
隻聽皇上說道:“眾位愛卿,如今外有北夷南侵,北疆形勢危急;而國內又有人趁機興風作浪,值此國家危亡之際,希望眾位愛卿能夠以大局為重,捐錢捐糧,共渡難關。否則,國家若亡,北夷鐵騎必將把我們的人財一並屠戮,最終落得亡國亡家、屍骨無存的下場,更何況錢糧這些身外之物。”
殿內,黑壓壓的群臣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卻無人率先表態。
這時,有幾位臣子,衣物髒亂不堪,匍匐在地,哭訴道:“啟奏陛下,我等家宅昨夜先是被刁民洗劫一空,隨後又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如今一家老小無家可歸,還望陛下憐憫我等,先為我們安排一處住所,我等叩謝聖恩。”
皇上看著殿下跪著的幾位大臣,心中不禁生出憐憫之情。向何守道問道:“何大人,目前京城可有空閑宅院以供這幾位大人暫時棲身?”
何守道迴答道:“迴稟陛下,目前城內的空宅已經盡數安排給受災的民工,用於參與京城的修建工作,已無空餘房舍。”
九皇子說道:“在宮城北側有兩所廢棄的院落,隻因之前有過鬧鬼的傳聞,所以多年無人居住,院內恐怕也是雜草叢生。不知各位大人是否願意暫時屈就?如果願意,我可以組織禁衛和工匠先將此處修繕一番,待官宅修建完成之後再另行搬迴?”
這幾位大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盡管心中不太情願,但確實別無選擇。好在大家相互作伴,也能壯壯膽子。於是說道:“那就辛苦九殿下了,我等願聽從九殿下的安排。”
七皇子見九皇子搶了風頭,便說道:“父皇,兒臣願意出資五千兩,前往崔州購買糧食,以保障京城的糧食供應。”
皇上聽罷,說道:“七皇兒有心了,為眾臣做出了表率,還有哪位大人願意捐資捐糧?”
在七皇子的帶動下,殿上所有人都開始表態,或多或少地進行捐贈。隻是有了七皇子的五千兩作為標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將捐贈數額控製在五千兩以下,以免搶了七皇子的風頭。
這時隻見榮恪郡王站出來說道:“我也沒什麽好牽掛的,願拿出家財十萬兩,賑濟災情。既然七皇子負責糧食了,那我這十萬兩便用於購買房舍修葺的物資。畢竟京城的修建才是重中之重。”
七皇子一聽,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心中暗自憤恨:這皇叔也太不給麵子了,風頭一下子被他搶了去。
七皇子剛要上前,再度捐銀。不料這時,楚宰輔說道:“老臣也願捐資十萬兩用於京城的修建,並且在今早已經派人去寧王處募集銀糧和工匠,不日便會抵達京城。”
這時戶部趙允知出奏:“啟奏陛下,陸大人已經會同戶部與工部等人,測算出本次京城修建所需銀兩大約為五千萬兩,還需要大量的磚石和木料。各位大人如果家中有閑置的,也可以盡量捐贈。”
工部孫尚書也出班奏道:“趙大人所言極是,現在急需大量磚石、木料,我工部已經派人在京城之外的山區勘察適合建造采石場和磚瓦窯的地點。從原料、工匠到錢糧,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還望各位大人從這些方麵多多考慮。”
這二人將捐資的範圍擴大了,也給了眾臣更多表現的機會,不再受七皇子五千兩的限製。
五皇子說道:“本王跟拙荊學了些飼養牲畜的本事,這些年多養了些牛騾,本王願意捐出二百輛牛車,二百輛騾車,供工部馱運物資之用。”
二皇子說道:“本王沒什麽特別的本事,就負責京城兩條街的修建吧。”
眾人聽罷,皆為驚歎,兩條街的修建那可是巨大的花費,二皇子竟然能夠一口包攬。
這讓七皇子愈發坐立不安,他開了個頭,卻弄得有些灰頭土臉。他心中暗想,如果今天不能挽迴顏麵,今後在群臣之中,怕是要落下一個小氣的名聲。 他等到眾人都說完,才說道:“二哥和五哥皆是大手筆,我也不能甘居人後。除了保障這期間的糧食供應外,我也負責一條街的修建所需。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這場災難很快就會過去,京城也必定仍是宇內第一繁華之都。”
陸雲軒並未表態捐資,他深知自己無法與這些王公大臣相比,說道:“啟奏陛下,眾位大人踴躍捐資,令微臣深感慚愧。在下家境貧寒,無甚家資,隻能盡些微薄之力,還望陛下和眾位大人莫要嘲笑。”
皇上聽罷,說道:“陸愛卿此言差矣,你掌管著我朝的財政大權和中央銀莊,一個主意或許就能帶來幾百上千萬兩的進項,這比任何捐資都更為重要。聽說此次官幣兌換,又能為我朝增加一千多萬兩的收入?這可真是神來之筆啊!”
眾臣一聽,皆是一驚。剛才的熱情頓時冷卻了許多。
楚宰輔似乎聽出了些端倪,卻並未言語。
這時榮恪郡王站出來,笑著說道:“諸位大人莫要取笑我這女婿,他除了陛下賞賜的宅院還算氣派,真是有些家徒四壁,窮得不成樣子。如今他們家的日常用度還是靠我這個老丈人接濟,要不然恐怕我那尚未出生的外孫,連件像樣的衣服被褥都還沒有準備。” 榮恪郡王邊說,邊向各位大臣拱手作揖。
眾人聽罷郡王的一番話,也陪著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子緩和了許多。
皇上這時,也說道:“我朝禦史中丞,戶部尚書怎麽可能連上像樣的繈褓都拿不出來,這繈褓就由我這個外公出了。”
眾臣一聽皇上這話,這才猛得想起,原來陸雲軒與當今聖上的親戚關係是那麽近!不禁令剛才的失態後悔不已。心中開始盤算,待到陸雲軒兒子出生之時,又該如何準備什麽禮品。
這次朝會進行得非常順利,京城修建所需的一應物資也差不多集資齊全。當然,散朝之後,戶部免不了還要在社會名流商賈之中再募集一番。
而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黎州太守帶領一千餘騎兵,守護著兩輛馬車向京城急馳而來。
五更過後,天色微微泛白,那些已經燒過的地方反倒成了相對安全之所。無數劫後餘生的人們紛紛朝著這邊聚攏。已成焦土的殘垣斷壁之間,橫七豎八地躺著尚未燃盡的木梁,有的還在冒著縷縷白煙。
死裏逃生的人們,臉上滿是恐懼與茫然。今夜的瘋狂究竟因何而起?又為何會演變成如今這般慘狀?大家似乎都在苦苦追尋答案。鬧事本是因為感到不公,企圖借此獲取更多,可如今的結果卻是一無所有,無家可歸。
京城之中有兩條河流經過,陸雲軒、何守道和九皇子正指揮著官兵衙役疏導人群,為救火開辟便利通道。而且,還有眾多京城百姓自發地與官兵一起,從河中打水,然後依次傳遞至火場,參與救火。如此一來,救火行動變得高效有序,火勢逐漸得到遏製。
這一夜,已抓捕了上千人,分別關押在兵部、吏部、京兆府等各個衙門的牢房之中。
人群之中,當人們看到昨夜被他們追打喊殺的陸雲軒正在現場指揮救火時,臉上皆流露出驚訝與疑惑之色。
陸雲軒招手讓親衛過來,輕聲說道:“快去戶部找孫謙和趙允知兩位大人,讓他們組織人手盡快搭建粥棚。務必在辰時,讓這些百姓能吃上熱粥。”
而後,他走到九皇子麵前說道:“九殿下,如今京城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修複起來需要不少時日,而這些百姓急需即刻安置。還煩請您安排城外的南北大營將士,在城外搭建臨時住所,然後引導這些百姓先到城外暫居。”
九皇子迴應道:“陸大人考慮得甚是及時周全,我這就安排人手去準備。”
陸雲軒接著說道:“切記要嚴密防範火災,如果在臨時居所再發生火災,那可真是一場滅頂之災啊。”
九皇子一聽,心中猛地一驚,望著眼前的熊熊火場,著實不敢想象那可怕的場景。
他即刻傳令城外兩營將士迅速搭建臨時居所,並將水引入居住區域,以防萬一。
他們二人與何守道一同,精心製訂出臨時居所關於飲食、排泄等諸多方麵的詳細細則。如此浩大的工程,任何一件細微之事都可能引發災難,尤其是遵循“大災之後必有疫情”的古訓。
最終決定,戶部、工部、太醫院、京兆府、禁衛署等共同負責災後重建。凡青壯年,都留在城裏參與城內的修建工作。由太醫院組建防疫署,將所有大夫、藥鋪全部臨時統一征調,在太醫院禦醫的帶領下,對病人進行統一收治;而城內的所有生活物資全部由戶部和京兆府聯合統一征調發放,務必確保安然度過眼前的艱難困境。
經過三人緊張而忙碌的討論,終於在辰時完成了本朝第一部《災時臨時應急預案》,並派人火速送進宮中,交由皇上審閱批複。 未及半個時辰,宮中便傳來迴複,上麵寫著“甚好,速辦!”
這臨時擬定的法案,未曾想竟成為了日後曆史上一直延續的國家法案。隻要遇到災時,無論是洪澇災害、旱災還是疫情,國家都會啟動這個法案,對社會資源進行統一征調,避免市場上有人趁機哄抬物價,讓百姓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辰時剛過,戶部的粥棚裏就飄出了早飯的香氣。流離失所的百姓紛紛湧向粥棚,排隊領取粥食。京城內那些未受損失的達官顯貴、商賈巨富、各大商號,也都紛紛效仿,慷慨地拿出物資賑濟災民。
這一刻,京城上下無比齊心,充滿溫馨。早飯過後,陸雲軒站在街邊二層的天台之上,向百姓高聲說道:“各位父老鄉親,我是陸雲軒,也就是你們昨夜一直喊打喊殺的所謂‘國賊’。在此,我先向大家致歉,是我未能履行好職責,讓大家受到蠱惑,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
但是,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再受人蒙蔽。 我將竭盡全力,與九皇子殿下、何守道大人以及朝中其他各部大人一起,為接下來災情的平穩渡過提供生活保障。
而這場災難背後的真相,我們也定會追查到底,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積極踴躍地提供線索,我承諾,隻要線索屬實,我戶部必定重重有賞。
下麵有請何守道大人,為大家講解人員疏導的相關事宜。請大家聽從安排,有序分流。配合我們盡快完成京城的修複工作,讓大家早日迴家。”
何守道走上前來,開始逐條宣讀《災時臨時應急預案》。隨後,由各個負責人進行登記造冊。
僅僅用了半日的時間,近二十萬老弱婦孺便被分流出京城,三十萬精壯男子由京兆府分派到各個街區,配合專業的工匠修複房屋。
所有的大夫、藥鋪以及各商行的生活物資也都一一登記造冊,由戶部和太醫院統一調配。
午時剛過,京城便恢複了秩序。
皇宮在本朝首次召開未時朝會。京城之中三公九卿、六部四品以上官員以及皇親國戚盡數參與。
本次朝會的重大議題便是剛剛通過並執行的《災時臨時應急預案》,皇上的主旨是,這個統一征調不僅針對民間百姓,對官員同樣有效,因此在國難之時,小家必須服從大局。
隻聽皇上說道:“眾位愛卿,如今外有北夷南侵,北疆形勢危急;而國內又有人趁機興風作浪,值此國家危亡之際,希望眾位愛卿能夠以大局為重,捐錢捐糧,共渡難關。否則,國家若亡,北夷鐵騎必將把我們的人財一並屠戮,最終落得亡國亡家、屍骨無存的下場,更何況錢糧這些身外之物。”
殿內,黑壓壓的群臣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但卻無人率先表態。
這時,有幾位臣子,衣物髒亂不堪,匍匐在地,哭訴道:“啟奏陛下,我等家宅昨夜先是被刁民洗劫一空,隨後又被大火燒得一幹二淨,如今一家老小無家可歸,還望陛下憐憫我等,先為我們安排一處住所,我等叩謝聖恩。”
皇上看著殿下跪著的幾位大臣,心中不禁生出憐憫之情。向何守道問道:“何大人,目前京城可有空閑宅院以供這幾位大人暫時棲身?”
何守道迴答道:“迴稟陛下,目前城內的空宅已經盡數安排給受災的民工,用於參與京城的修建工作,已無空餘房舍。”
九皇子說道:“在宮城北側有兩所廢棄的院落,隻因之前有過鬧鬼的傳聞,所以多年無人居住,院內恐怕也是雜草叢生。不知各位大人是否願意暫時屈就?如果願意,我可以組織禁衛和工匠先將此處修繕一番,待官宅修建完成之後再另行搬迴?”
這幾位大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盡管心中不太情願,但確實別無選擇。好在大家相互作伴,也能壯壯膽子。於是說道:“那就辛苦九殿下了,我等願聽從九殿下的安排。”
七皇子見九皇子搶了風頭,便說道:“父皇,兒臣願意出資五千兩,前往崔州購買糧食,以保障京城的糧食供應。”
皇上聽罷,說道:“七皇兒有心了,為眾臣做出了表率,還有哪位大人願意捐資捐糧?”
在七皇子的帶動下,殿上所有人都開始表態,或多或少地進行捐贈。隻是有了七皇子的五千兩作為標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將捐贈數額控製在五千兩以下,以免搶了七皇子的風頭。
這時隻見榮恪郡王站出來說道:“我也沒什麽好牽掛的,願拿出家財十萬兩,賑濟災情。既然七皇子負責糧食了,那我這十萬兩便用於購買房舍修葺的物資。畢竟京城的修建才是重中之重。”
七皇子一聽,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心中暗自憤恨:這皇叔也太不給麵子了,風頭一下子被他搶了去。
七皇子剛要上前,再度捐銀。不料這時,楚宰輔說道:“老臣也願捐資十萬兩用於京城的修建,並且在今早已經派人去寧王處募集銀糧和工匠,不日便會抵達京城。”
這時戶部趙允知出奏:“啟奏陛下,陸大人已經會同戶部與工部等人,測算出本次京城修建所需銀兩大約為五千萬兩,還需要大量的磚石和木料。各位大人如果家中有閑置的,也可以盡量捐贈。”
工部孫尚書也出班奏道:“趙大人所言極是,現在急需大量磚石、木料,我工部已經派人在京城之外的山區勘察適合建造采石場和磚瓦窯的地點。從原料、工匠到錢糧,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還望各位大人從這些方麵多多考慮。”
這二人將捐資的範圍擴大了,也給了眾臣更多表現的機會,不再受七皇子五千兩的限製。
五皇子說道:“本王跟拙荊學了些飼養牲畜的本事,這些年多養了些牛騾,本王願意捐出二百輛牛車,二百輛騾車,供工部馱運物資之用。”
二皇子說道:“本王沒什麽特別的本事,就負責京城兩條街的修建吧。”
眾人聽罷,皆為驚歎,兩條街的修建那可是巨大的花費,二皇子竟然能夠一口包攬。
這讓七皇子愈發坐立不安,他開了個頭,卻弄得有些灰頭土臉。他心中暗想,如果今天不能挽迴顏麵,今後在群臣之中,怕是要落下一個小氣的名聲。 他等到眾人都說完,才說道:“二哥和五哥皆是大手筆,我也不能甘居人後。除了保障這期間的糧食供應外,我也負責一條街的修建所需。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這場災難很快就會過去,京城也必定仍是宇內第一繁華之都。”
陸雲軒並未表態捐資,他深知自己無法與這些王公大臣相比,說道:“啟奏陛下,眾位大人踴躍捐資,令微臣深感慚愧。在下家境貧寒,無甚家資,隻能盡些微薄之力,還望陛下和眾位大人莫要嘲笑。”
皇上聽罷,說道:“陸愛卿此言差矣,你掌管著我朝的財政大權和中央銀莊,一個主意或許就能帶來幾百上千萬兩的進項,這比任何捐資都更為重要。聽說此次官幣兌換,又能為我朝增加一千多萬兩的收入?這可真是神來之筆啊!”
眾臣一聽,皆是一驚。剛才的熱情頓時冷卻了許多。
楚宰輔似乎聽出了些端倪,卻並未言語。
這時榮恪郡王站出來,笑著說道:“諸位大人莫要取笑我這女婿,他除了陛下賞賜的宅院還算氣派,真是有些家徒四壁,窮得不成樣子。如今他們家的日常用度還是靠我這個老丈人接濟,要不然恐怕我那尚未出生的外孫,連件像樣的衣服被褥都還沒有準備。” 榮恪郡王邊說,邊向各位大臣拱手作揖。
眾人聽罷郡王的一番話,也陪著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子緩和了許多。
皇上這時,也說道:“我朝禦史中丞,戶部尚書怎麽可能連上像樣的繈褓都拿不出來,這繈褓就由我這個外公出了。”
眾臣一聽皇上這話,這才猛得想起,原來陸雲軒與當今聖上的親戚關係是那麽近!不禁令剛才的失態後悔不已。心中開始盤算,待到陸雲軒兒子出生之時,又該如何準備什麽禮品。
這次朝會進行得非常順利,京城修建所需的一應物資也差不多集資齊全。當然,散朝之後,戶部免不了還要在社會名流商賈之中再募集一番。
而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黎州太守帶領一千餘騎兵,守護著兩輛馬車向京城急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