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羌王庭,胡羌諸部以及北夷諸族正在此地會盟。
胡羌汗道:“諸位,我等久居北方這苦寒之地千餘載,飽嚐遷徙流離之苦厄。而南朝漢人坐擁萬裏無垠的平原,廣袤肥沃的良田,繁華興盛的城池。
我北方諸族也曾揮刀南下,縱橫中原三百餘裏,那是何等的英雄豪邁,氣吞山河。諸位皆是草原的矯健雄鷹,沙漠的兇猛胡狼,自當胸懷天下之誌。如今曆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我們北方諸族,人丁興旺,兵強馬壯。
反觀當下之南朝,諸子爭嫡,相互攻訐爭鬥。又深陷貨幣之困局,國內民心浮動不穩,邊關軍心思變。此等亂局,正是我等北方眾族一舉拿下中原的絕佳契機。諸位是否願隨我一同南下,飲馬黃河,於中原廣袤大地放牧?”
“願唯胡羌汗馬首是瞻,南下中原,飲馬黃河!”眾人齊聲高唿。
胡羌汗見眾人意誌高昂,遂站起身來,舉起馬奶酒,敬向眾人:“諸位草原的英雄豪傑,我敬大家!”
眾人亦舉起碗,齊聲道:“敬天可汗!”
胡羌汗將酒一飲而盡,而後將碗狠狠砸在地上,說道:“今日我與諸位在此立誓,我胡羌汗定與諸位同心協力,並肩進退,若有二心之人,如同此碗。餘部當合力殺之!”
眾人紛紛效仿胡羌汗,一飲而盡,摔碎酒碗,隨後紛紛立誓。
胡羌汗道:“我胡羌共出兵二十萬。爾等每部出兵二萬,統兵四十萬。三日後,分別南攻邊城,使南朝諸城無法相互增援。我則親率精銳十萬抵禦慶王三十萬大軍,迫使慶王無法分兵馳援。
而諸位諸部,任誰一部攻下邊城,切勿急於南下,而是繞道其他邊城,與友部裏應外合,依次攻破所有邊城。我等在邊城駐軍,囤積糧草物資,構建第一道防線,作為進退中原的屏障,爾等可否遵守此約定?”
“天可汗天縱之才,戰法卓越!我等皆聽其號令!”眾位首領紛紛表示讚同。
“諸位,為保此次南下順利推進,亦為防範有二心者,請諸位各派一子來我帳下,作為傳令官,負責各部令行禁止,行動執行的報備與傳送。”胡羌汗狼眼四顧,眾人皆不敢有異議,紛紛表示應允。
本次南下的謀劃,胡羌汗籌謀已久,雖說他的重甲騎兵尚未達到預期規模,然而就目前所收集的情報來看,已然到了全力一擊的關鍵時刻。倘若等到南朝將所有內憂外患逐一化解,再想尋覓戰機,不知還要等待多少年。
況且北夷諸族,曆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人口眾多。北方草原的資源有限,難以容納如此龐大的人口和牲畜。要麽南下中原,與南朝爭奪地盤,要麽北夷內部必將發生內亂,互相搶占草原,自相殘殺。唯有削弱內部力量,方能形成與南朝抗衡的實力。
所以,這場戰爭遲早都會爆發,而他作為上一場北夷部落爭鬥的落敗者,與南朝接觸數十載,自信對南朝已然了如指掌。 所以,此戰不打則已,一打定要打出個三七分賬,務必拿下南朝黃河以北的土地和城池。至少邊關的十幾座城池必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此刻,淩雲鏢局的一支護衛隊,約二百餘人,正在護送南朝商隊深入北夷諸部,用布匹、草藥、鹽巴、家具以及各類食物與諸部交換皮草、駿馬、肥羊或金銀。
這本是一場尋常的行商之旅,按照往常情形,北夷部落大多在邊城以北五十至一百公裏範圍內,聚落而居。一是為方便前往邊城進行貿易,二是這些遊牧民族也在仿效南朝開始修築城池,過上定居生活。
隻是當下北夷的城池規模尚小,比起邊城,猶如南朝的村落一般。即便如此,這在北夷諸族的發展史上,已然是本質性的飛躍。因為這些小城,也逐漸成為北夷的邊城,有著拱衛邊塞的作用。
戰爭時期,這些散落成一線的小城,戰馬奔馳隻需一兩個時辰。若相互迴援,威力巨大。深入到這些小城之間,無異於被包餃子,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商隊發現,臨近邊城的小城池,牧民都在向北遷徙。此時已至初秋,本應是陸續南遷之時,所以此等舉動極為反常。為防突發變故,護衛隊的鏢師紛紛換上玄鐵戰甲,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冷冽光芒。
護衛隊結成戰陣隊形,將上百輛大車圍在中間,緩緩前行。而大車在草原上壓出深深的車轍印跡。 已至午後酉時,商隊抵達超過百公裏的北夷小城,而大多從南邊小城遷徙過來的牧民也大多在此歇腳。
商隊一到,這些牧民迅速圍攏過來,交易熱鬧非凡,直至兩個時辰後的亥時,人群才漸漸散去。 按照慣例,護衛隊與商隊在此過夜,稍作休憩,至四更天再返程南歸。然而當護衛隊剛將商隊車馬集結安頓好之後,卻驚覺,這些完成交易的牧民,竟然根本不停宿,而是連夜徑直北遷。 整個小城瞬間空空蕩蕩,僅留下他們,連同商人總計約千餘人。
“不妙!北夷定然發生了大事,或者即將有大事發生!北遷邊民,恐怕有戰事將至,莫非是要南下侵犯中原?!”領隊周大寶,曾在北疆多年,擔任過斥候校尉,對此種情形敏感度極高。
他即刻叫來一個小隊長梁詠,說道:“即刻率領一個小隊迴邊城報信,並讓小隊沿著邊城,分別向各城報信。若遭遇北夷兵,切勿交手,隻管報信。倘若來不及,就點燃狼煙。”
梁詠聽罷,深知此事緊急,於是率領他的小隊約二十人左右,直奔南朝邊城而去。正當他們即將抵達距南朝北城最近的北夷小城之時,忽然感覺遠處傳來地動山搖之聲,似有萬千馬匹朝這邊疾馳而來。 梁詠他們久在邊關,對這種聲音再熟悉不過。
於是喊道:“快跑,莫要與他們碰麵。”於是這二十匹快馬順著大隊人馬的方向急速奔走。他們必須在這大隊人馬到來之前,繞過前鋒,方能抵達邊城,否則就會被包夾在這小城以北,再也無法返迴。
五更時分,天已微亮。後麵的聲音也漸漸平息。當他們抵近仔細探查,才發現竟然有幾萬北夷兵散布在這些小城之中。而且人馬皆不下鞍,刀不離鞘,隨時準備衝鋒。
來不及了,梁詠趕忙分別派人前往其餘邊城報信。於是兩人一組,分別向其他邊城奔去。而梁詠則帶五個人,迂迴到邊境線的一個小山凹,在那裏,有他們預先留下的狼煙堆,以備緊急時刻傳遞信號。
梁詠點燃狼煙,便帶著人往山凹中奔去。 而在邊城城門,早已等候著眾多北夷的商人以及來北夷經商的南朝商人,都盼著城門一開便可進入邊城。 正在這時,在城門樓了望台的士兵看到遠處有一處狼煙升起,立刻大聲唿喊:“不要開城門,有敵情。”
然而為時已晚,城門已經半開,城外的人立刻一擁而上,將城門擠開,後麵的人也都順著人流往裏擠。而了望台的士兵又看到遠處飛塵四起,萬馬奔騰朝邊城疾馳而來,立刻吹響號角。 邊城的守軍聽到號角,知曉戰事發生,迅速向城門集結,有的登上城樓,準備迎敵。
此刻,在城門附近,已然殺成一片,無論是商人還是士兵,都被北夷偽裝成商人的士兵幾乎殺盡。邊城大門已然洞開,隨時都有可能被大軍攻入。
隻見這時,一個小將率領一群人拍馬趕到,一柄長槍連連刺倒幾個胡羌人,而緊隨他之後的一隊士兵也個個英勇異常,沒過多久,城門便被重新奪迴。
這小將命人重新將城門上栓,派人在門後死守。 自己則登上城牆,觀察敵情。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與禁衛副統領莊飛羽一同來北疆送軍餉的十二皇子。
前幾日北疆軍餉之事剛剛結束。但是這十二皇子尚未離開邊關,因其對邊關充滿好奇,便打算在邊城停留幾日,體驗一番。 所以,十二皇子每日都會帶著禁衛在邊城巡視,有時也會出城狩獵。
昨天下午他帶著禁衛進入草原時就發現情況有些異常,因為許多原本在邊城做生意的北夷人正在向草原遷徙。 他便親自詢問,這是要去往何處?那牧民答道:“正常的遷徙,每年都會如此。”
但是他迴去之後向十一皇子提及此事,十一皇子立刻心生疑慮,說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先做好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於是,便有了今日清晨的這一幕。
隨著狼煙的升起,這邊城的狼煙也四處燃起。十一皇子與莊飛羽也披掛整齊,帶人前來。三人登上城樓,隻見眼前一片開闊,幾萬北夷士卒,就在城下一箭之地。
率軍之將正是胡羌猛將兀赤,隻見兀赤搭弓射箭,隻聽一聲弦響,一支製作精良的重羽箭,攜著一封帛書便釘在了城門樓的柱子上。
十一皇子拔下箭來,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道:“南朝大皇帝陛下:臣胡羌汗謹拜,聽聞上朝諸子爭嫡,已生內亂,而又有奸佞小人,操縱偽幣,危害財政,令民不聊生,軍心不穩。臣為上朝之臣,願保上朝朝局穩定,民生安定,今率諸部五十萬,南下中原,為君鏟除奸佞,還百姓朗朗清平。胡羌汗”
十一皇子命人拿來紙筆,在帛書上寫道:“爾等之忠誠,我定向父皇請命,如今我朝諸皇子兄弟和睦一家,百姓富足安定,不勞爾等掛心。還是安心在北境放牧,各不相犯。” 寫罷,也拿起硬弓,將帛書射迴。
箭落之處,正在兀赤馬的前頭,著實讓馬一驚,差一點將兀赤掀翻下馬。 一個士兵連忙將信從地上拾起,呈給兀赤。
兀赤看罷,冷笑一聲,大聲說道:“南朝之亂,始於此賊,此賊不死,南朝難安。殺此賊,平南朝,安百姓。” 說罷,一揮手,隻見高處一旗手揮動旗幟,隻見一百多架的投石車,碩大的石塊飛向邊城。
北夷南侵之戰正式打響。
胡羌汗道:“諸位,我等久居北方這苦寒之地千餘載,飽嚐遷徙流離之苦厄。而南朝漢人坐擁萬裏無垠的平原,廣袤肥沃的良田,繁華興盛的城池。
我北方諸族也曾揮刀南下,縱橫中原三百餘裏,那是何等的英雄豪邁,氣吞山河。諸位皆是草原的矯健雄鷹,沙漠的兇猛胡狼,自當胸懷天下之誌。如今曆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我們北方諸族,人丁興旺,兵強馬壯。
反觀當下之南朝,諸子爭嫡,相互攻訐爭鬥。又深陷貨幣之困局,國內民心浮動不穩,邊關軍心思變。此等亂局,正是我等北方眾族一舉拿下中原的絕佳契機。諸位是否願隨我一同南下,飲馬黃河,於中原廣袤大地放牧?”
“願唯胡羌汗馬首是瞻,南下中原,飲馬黃河!”眾人齊聲高唿。
胡羌汗見眾人意誌高昂,遂站起身來,舉起馬奶酒,敬向眾人:“諸位草原的英雄豪傑,我敬大家!”
眾人亦舉起碗,齊聲道:“敬天可汗!”
胡羌汗將酒一飲而盡,而後將碗狠狠砸在地上,說道:“今日我與諸位在此立誓,我胡羌汗定與諸位同心協力,並肩進退,若有二心之人,如同此碗。餘部當合力殺之!”
眾人紛紛效仿胡羌汗,一飲而盡,摔碎酒碗,隨後紛紛立誓。
胡羌汗道:“我胡羌共出兵二十萬。爾等每部出兵二萬,統兵四十萬。三日後,分別南攻邊城,使南朝諸城無法相互增援。我則親率精銳十萬抵禦慶王三十萬大軍,迫使慶王無法分兵馳援。
而諸位諸部,任誰一部攻下邊城,切勿急於南下,而是繞道其他邊城,與友部裏應外合,依次攻破所有邊城。我等在邊城駐軍,囤積糧草物資,構建第一道防線,作為進退中原的屏障,爾等可否遵守此約定?”
“天可汗天縱之才,戰法卓越!我等皆聽其號令!”眾位首領紛紛表示讚同。
“諸位,為保此次南下順利推進,亦為防範有二心者,請諸位各派一子來我帳下,作為傳令官,負責各部令行禁止,行動執行的報備與傳送。”胡羌汗狼眼四顧,眾人皆不敢有異議,紛紛表示應允。
本次南下的謀劃,胡羌汗籌謀已久,雖說他的重甲騎兵尚未達到預期規模,然而就目前所收集的情報來看,已然到了全力一擊的關鍵時刻。倘若等到南朝將所有內憂外患逐一化解,再想尋覓戰機,不知還要等待多少年。
況且北夷諸族,曆經近百年的休養生息,人口眾多。北方草原的資源有限,難以容納如此龐大的人口和牲畜。要麽南下中原,與南朝爭奪地盤,要麽北夷內部必將發生內亂,互相搶占草原,自相殘殺。唯有削弱內部力量,方能形成與南朝抗衡的實力。
所以,這場戰爭遲早都會爆發,而他作為上一場北夷部落爭鬥的落敗者,與南朝接觸數十載,自信對南朝已然了如指掌。 所以,此戰不打則已,一打定要打出個三七分賬,務必拿下南朝黃河以北的土地和城池。至少邊關的十幾座城池必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此刻,淩雲鏢局的一支護衛隊,約二百餘人,正在護送南朝商隊深入北夷諸部,用布匹、草藥、鹽巴、家具以及各類食物與諸部交換皮草、駿馬、肥羊或金銀。
這本是一場尋常的行商之旅,按照往常情形,北夷部落大多在邊城以北五十至一百公裏範圍內,聚落而居。一是為方便前往邊城進行貿易,二是這些遊牧民族也在仿效南朝開始修築城池,過上定居生活。
隻是當下北夷的城池規模尚小,比起邊城,猶如南朝的村落一般。即便如此,這在北夷諸族的發展史上,已然是本質性的飛躍。因為這些小城,也逐漸成為北夷的邊城,有著拱衛邊塞的作用。
戰爭時期,這些散落成一線的小城,戰馬奔馳隻需一兩個時辰。若相互迴援,威力巨大。深入到這些小城之間,無異於被包餃子,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商隊發現,臨近邊城的小城池,牧民都在向北遷徙。此時已至初秋,本應是陸續南遷之時,所以此等舉動極為反常。為防突發變故,護衛隊的鏢師紛紛換上玄鐵戰甲,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冷冽光芒。
護衛隊結成戰陣隊形,將上百輛大車圍在中間,緩緩前行。而大車在草原上壓出深深的車轍印跡。 已至午後酉時,商隊抵達超過百公裏的北夷小城,而大多從南邊小城遷徙過來的牧民也大多在此歇腳。
商隊一到,這些牧民迅速圍攏過來,交易熱鬧非凡,直至兩個時辰後的亥時,人群才漸漸散去。 按照慣例,護衛隊與商隊在此過夜,稍作休憩,至四更天再返程南歸。然而當護衛隊剛將商隊車馬集結安頓好之後,卻驚覺,這些完成交易的牧民,竟然根本不停宿,而是連夜徑直北遷。 整個小城瞬間空空蕩蕩,僅留下他們,連同商人總計約千餘人。
“不妙!北夷定然發生了大事,或者即將有大事發生!北遷邊民,恐怕有戰事將至,莫非是要南下侵犯中原?!”領隊周大寶,曾在北疆多年,擔任過斥候校尉,對此種情形敏感度極高。
他即刻叫來一個小隊長梁詠,說道:“即刻率領一個小隊迴邊城報信,並讓小隊沿著邊城,分別向各城報信。若遭遇北夷兵,切勿交手,隻管報信。倘若來不及,就點燃狼煙。”
梁詠聽罷,深知此事緊急,於是率領他的小隊約二十人左右,直奔南朝邊城而去。正當他們即將抵達距南朝北城最近的北夷小城之時,忽然感覺遠處傳來地動山搖之聲,似有萬千馬匹朝這邊疾馳而來。 梁詠他們久在邊關,對這種聲音再熟悉不過。
於是喊道:“快跑,莫要與他們碰麵。”於是這二十匹快馬順著大隊人馬的方向急速奔走。他們必須在這大隊人馬到來之前,繞過前鋒,方能抵達邊城,否則就會被包夾在這小城以北,再也無法返迴。
五更時分,天已微亮。後麵的聲音也漸漸平息。當他們抵近仔細探查,才發現竟然有幾萬北夷兵散布在這些小城之中。而且人馬皆不下鞍,刀不離鞘,隨時準備衝鋒。
來不及了,梁詠趕忙分別派人前往其餘邊城報信。於是兩人一組,分別向其他邊城奔去。而梁詠則帶五個人,迂迴到邊境線的一個小山凹,在那裏,有他們預先留下的狼煙堆,以備緊急時刻傳遞信號。
梁詠點燃狼煙,便帶著人往山凹中奔去。 而在邊城城門,早已等候著眾多北夷的商人以及來北夷經商的南朝商人,都盼著城門一開便可進入邊城。 正在這時,在城門樓了望台的士兵看到遠處有一處狼煙升起,立刻大聲唿喊:“不要開城門,有敵情。”
然而為時已晚,城門已經半開,城外的人立刻一擁而上,將城門擠開,後麵的人也都順著人流往裏擠。而了望台的士兵又看到遠處飛塵四起,萬馬奔騰朝邊城疾馳而來,立刻吹響號角。 邊城的守軍聽到號角,知曉戰事發生,迅速向城門集結,有的登上城樓,準備迎敵。
此刻,在城門附近,已然殺成一片,無論是商人還是士兵,都被北夷偽裝成商人的士兵幾乎殺盡。邊城大門已然洞開,隨時都有可能被大軍攻入。
隻見這時,一個小將率領一群人拍馬趕到,一柄長槍連連刺倒幾個胡羌人,而緊隨他之後的一隊士兵也個個英勇異常,沒過多久,城門便被重新奪迴。
這小將命人重新將城門上栓,派人在門後死守。 自己則登上城牆,觀察敵情。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與禁衛副統領莊飛羽一同來北疆送軍餉的十二皇子。
前幾日北疆軍餉之事剛剛結束。但是這十二皇子尚未離開邊關,因其對邊關充滿好奇,便打算在邊城停留幾日,體驗一番。 所以,十二皇子每日都會帶著禁衛在邊城巡視,有時也會出城狩獵。
昨天下午他帶著禁衛進入草原時就發現情況有些異常,因為許多原本在邊城做生意的北夷人正在向草原遷徙。 他便親自詢問,這是要去往何處?那牧民答道:“正常的遷徙,每年都會如此。”
但是他迴去之後向十一皇子提及此事,十一皇子立刻心生疑慮,說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先做好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於是,便有了今日清晨的這一幕。
隨著狼煙的升起,這邊城的狼煙也四處燃起。十一皇子與莊飛羽也披掛整齊,帶人前來。三人登上城樓,隻見眼前一片開闊,幾萬北夷士卒,就在城下一箭之地。
率軍之將正是胡羌猛將兀赤,隻見兀赤搭弓射箭,隻聽一聲弦響,一支製作精良的重羽箭,攜著一封帛書便釘在了城門樓的柱子上。
十一皇子拔下箭來,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道:“南朝大皇帝陛下:臣胡羌汗謹拜,聽聞上朝諸子爭嫡,已生內亂,而又有奸佞小人,操縱偽幣,危害財政,令民不聊生,軍心不穩。臣為上朝之臣,願保上朝朝局穩定,民生安定,今率諸部五十萬,南下中原,為君鏟除奸佞,還百姓朗朗清平。胡羌汗”
十一皇子命人拿來紙筆,在帛書上寫道:“爾等之忠誠,我定向父皇請命,如今我朝諸皇子兄弟和睦一家,百姓富足安定,不勞爾等掛心。還是安心在北境放牧,各不相犯。” 寫罷,也拿起硬弓,將帛書射迴。
箭落之處,正在兀赤馬的前頭,著實讓馬一驚,差一點將兀赤掀翻下馬。 一個士兵連忙將信從地上拾起,呈給兀赤。
兀赤看罷,冷笑一聲,大聲說道:“南朝之亂,始於此賊,此賊不死,南朝難安。殺此賊,平南朝,安百姓。” 說罷,一揮手,隻見高處一旗手揮動旗幟,隻見一百多架的投石車,碩大的石塊飛向邊城。
北夷南侵之戰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