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軒將平陽山穀封禁之後,截斷了十一皇子兵甲與銅幣的來源,致使與十一皇子關係密切的北疆十幾座邊城,紛紛出現危機,甚至隱隱顯露出軍心不穩的跡象。


    他們深知,此時唯有戰事爆發,才能促使朝廷增加對北疆的軍餉軍需款項的及時撥付,從而平息這潛在的危機,同時也能讓他們建立軍功,謀取一個光明的未來。


    作為邊關守將,十一皇子等人對北夷的情況了如指掌。


    從政策層麵來講,北夷各族之所以不敢大規模挑起衝突,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南朝針對北夷的通商政策極為優厚,在北疆邊城均開設了通商口岸,能夠有效解決北夷地區物資匱乏的問題。


    其二,北夷缺乏金屬礦藏,不具備兵器甲胄的製作技術,因此麵對南朝的重甲騎兵,乃至裝備齊全的步兵,其殺傷力頗為有限。


    然而,由於北夷沒有固定的糧食產區,亦無豐富的礦產,全境甚至沒有成規模的城市。所以這些物資都依賴大量的牲畜進行交換,而牲畜的生長周期漫長,成本極高,


    總的來說,直接搶掠來得更為快捷。 故而,北夷各族,尤其是實力強勁的胡羌諸部,無時無刻不想著南下中原,搶占資源富饒的平原地區。無奈實力所限,隻得暫且隱忍。


    所以,隻要為他們創造機會,北疆戰事便會瞬間燃起。


    從戰術角度而言,作為遊牧民族,胡羌人擅長馬上戰術,揮舞短刀,近身搏殺,注重的便是速度,猶如閃電般迅速衝鋒陷陣,憑借精湛的馬術技巧,無論是麵對騎兵還是步兵,都能進行有效的殺戮和掠奪。


    而且由於是小規模作戰,來得迅猛,去得疾馳,有時遇到百姓和商隊,順便打劫一番。待到南朝反應過來,這群人早已逃至大漠深處。


    在前朝,北夷曾以不足五千人的騎兵,迅速穿插,突襲邊關小城,深入關內三百餘裏,一路燒殺搶掠,而後返迴關外。這場閃電偷襲之戰,成為兩國之間最為經典的戰例。


    為此,南朝的兵家為抵禦北夷騎兵製定了應對之策,諸如絆馬索、紮馬刺、巴豆糧草等等。曆經大小戰役數百次,方才將北夷各族驅逐至關外,形成如今大好的和平局麵。


    但是,即便如此,在過去的數十年裏,看似和平的時期,雙方依舊小衝突不斷,互有勝負。


    然而,如今局勢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北羌這個遊牧民族竟然擁有了重甲騎兵!


    在近期,胡羌騎兵與他們的重甲騎兵相互配合。他們先派遣普通騎兵前去騷擾,引得南朝邊關守軍出城迎戰,待引至草原十幾裏時,再派出重甲騎兵對陣。


    麵對同樣配備重甲與長兵器的北夷鐵騎,南朝邊軍失去了原本的優勢,因此,近期損失慘重,幾乎毫無勝績。


    不過,北夷似乎並未真正大開殺戒,而隻是借此戰磨合戰術,同時順便繳獲這些士兵的戰甲和兵器,然後將人放迴。


    這讓十一皇子和諸位守將驚愕萬分,這胡羌的重甲騎兵的兵甲竟然與他在平陽山穀製造的如出一轍。十一皇子心中暗想,這平陽山穀定然出了問題,此事若被鬧大,別談建功立業,恐怕會背上通敵叛國的死罪,於是,他趕忙寫信讓十皇子盡快從平陽山穀撤離。


    而在尚未想明白如何應對之時,北疆全線封鎖關隘,閉門不出。這一舉動阻斷了北方商路,邊關頓時陷入一片蕭條。


    要說胡羌為何能夠發展得如此迅速。這就得提及胡羌部如今的胡羌汗,此人當真堪稱天選之才。


    胡羌汗的父親是一位商人,同時也是他們家族的族長。 他們家族早年也是以遊牧為生,後來因一場部落爭鬥,所有的牲畜皆被劫掠,他們被迫離開草原,逃至南朝邊境,依靠與南朝做些小買賣維持生計。


    曆經兩代人的積累,終於在南朝邊境的邊城站穩腳跟,也成為胡羌中少有的以經商為主的族群。 而這恰好迎來了兩國難得的和平時期,他們家族由此逐漸壯大,具備了競爭草原霸主的實力。


    此時,南朝經曆了皇後薨逝、新後冊立,四位嫡皇子爭嫡的混亂局麵。 後來四皇子慶王前往北疆就藩,這給當時的胡羌汗帶來了機遇。慶王初來乍到,當時的胡羌汗也剛接手成為族長,尚未成為胡羌諸部的大汗。


    此時,胡羌汗給慶王送上一份厚禮,五十匹上等戰馬,另有十車頂級皮草。鑒於兩國處於和平共處狀態,胡羌一個商業大族給新來的慶王送禮,倒也尚屬正常。


    隻是他們二人在慶王府交談許久,相處甚歡。無人知曉他們究竟談了些什麽。 自那時起,在慶王的北疆邊境,胡羌汗的勢力日益壯大。


    在前些年,北夷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雪災,在草原、大漠深處的北夷各族,胡羌各部損失慘重,牲畜死傷不計其數,而胡羌汗的部族卻得以在北疆邊城安然度過,並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接濟了眾多前來投靠的部落牧民和部眾。這使得胡羌汗從一個大家族一躍成為新的部落權貴。


    那一年,慶王開放了一個邊城,允許一部分經常來南朝經商的胡羌人入關暫居。也就在那一年,久未啟用的軍需營遭到劫掠,大批兵甲和士兵被搶出關外,而等到慶王派人救援時,軍需營早已被洗劫一空。其中就有兩塊北疆令牌與這些輜重和士兵一同消失。


    慶王向朝廷呈遞奏折,請求盡快更新令牌,然而這份奏折,卻如同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從那時起,胡羌汗擁有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重甲騎兵,憑借這支騎兵,胡羌汗開啟了征服其他諸部的征程。而胡羌汗還將自己的親侄女送至南朝參加選秀,並成為當時五皇子的皇子妃,即如今的清王妃。 胡羌汗有了南朝兩位皇子的助力,並且在短短一年時間裏,憑借商業和兵力的雙重實力,壟斷了對所有胡羌諸部的掌控,具備了一統北夷的實力。


    隨著慶王邊疆的和平,也帶動了整個北疆的和平。但也正是這和平局勢,讓十一皇子和邊城守將們焦急不已。和平的時局,不僅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就連這些士兵整日無所事事也變得不安分起來。再者,在這和平時期,還要供養如此眾多的士兵,這在當朝文官們眼中早有微詞,紛紛提議裁軍撤編,將一些不必要的守軍和並非急需的部門進行縮編或裁撤。


    在這種大背景下,慶王的軍需營,十一皇子這邊的軍需製造所,率先成為了犧牲品,將校退役也逐年成為常態。


    所以,當他的下屬告知平陽縣礦產私采成風的時候,他立刻有了計劃,便寫信與十哥,二人聯手拿下了平陽山穀的經營權。有了製造兵甲和銅幣的能力,也正是憑借兵甲和銅幣,十一皇子籠絡了北疆除了慶王之外的所有邊城守將與軍士之心。


    和平時期,蘇家迅速崛起,這也為這些退役將校提供了一個好去處。作為南朝最大的商賈蘇家與胡羌最大的商賈胡羌汗家族,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重要的商業夥伴。


    出於對合作夥伴的感謝,也是基於蘇家對南朝朝局的分析,蘇家向胡羌汗提供了一個關鍵信息。那便是慶王期望穩定,十一皇子渴望戰爭。慶王的穩定是其守邊的功績,十一皇子則希望通過戰爭獲取功績!


    這兩位皇子不同的想法,給了胡羌汗不同的選擇。當胡羌汗的第一支五百人的重甲騎兵征服整個草原大漠之時,胡羌汗那不安分的野心也自然而然地膨脹起來。


    而十一皇子的想法,為胡羌汗提供了以戰代練的契機。當蘇家告知胡羌汗在平陽山穀存有十一皇子的兵甲製造所時,胡羌汗劫掠慶王的軍需營後,便直奔平陽縣穀。那一次一次性運迴了近二百套兵甲。而且北疆令牌果真好用,一路關隘,通行無阻。


    然而,正當他們打算進行第二次運輸時,平陽山穀出事了。這使得胡羌汗既定的計劃因重甲騎兵組建的事宜擱淺。


    於是,便策劃上演了一場陸雲軒襲殺案,而在這場襲殺案中,南朝的某些勢力配合得“功不可沒”。為了這場襲殺,胡羌汗利用替身身著喜服,訓練了一個月的金雕,果然一擊即中,隻可惜,隻是令陸雲軒重傷,未能致命。


    對於蘇家而言,此次平陽山穀被封,也讓他們在北疆的生意大受影響,而那山穀內的鑄幣倉庫裏還有大量未來得及運走的銅幣,令蘇然和蘇天心心念念。


    但當時山穀由陵城水師看守,始終未能找到機會。 蘇家對此事對陸雲軒又愛又恨,沒有陸雲軒就沒有蘇家的如今,可也正是陸雲軒,斷了蘇家一條重要的財路。


    然而,突然有一天,聽聞朝廷下旨,解封了平陽山穀,交由平陽縣管理。據說這是陸雲軒的建議,蘇家又對陸雲軒心懷感念之情。


    於是,就在平陽山穀換防之際,一隊人馬悄然潛入山穀,連夜將銅幣運走,隻是倉促之間,仍剩下少許。


    平陽縣接管平陽山穀不久之後,這些銅幣都被運至雲逸山莊的山洞庫房。


    同時,沒過多久,胡羌汗也得知皇上下令解封平陽山穀,於是迅速派出軍需小隊,前去解運這批輜重。


    但未曾料到,這竟是一個陷阱。 他們發現同時被禦史台和京城禁衛跟蹤,正無計可施之時,從京城狙殺陸雲軒未成功的兀赤再度施展連環計,設計誣陷陸雲軒,並且兵分兩路,分別從兩路分批運往胡羌。


    西路走五皇子的封地,北路走的是慶王的封地。這兩個皇子都與胡羌汗關係匪淺,想必不會出什麽問題。


    誰曾想,禁衛副統領莊飛羽對西路緊追不舍,胡羌領隊無奈之下隻好殺死軍需營的士兵,造成截殺輜重隊的假象,也是為了滅口當年截掠軍需營的真相。胡羌人押著大車,迅速出離邊境,進入胡羌境內。


    正當他們以為安然無恙之時,沒想到莊飛羽如此英勇,竟然率領禁衛殺出關外,一場死戰,胡羌全軍覆沒,而禁衛軍僅剩下十幾人,最後押著軍需車返迴關中。


    而前往北路的禦史台的李閻良更是毫不畏懼慶王的威嚴,一路緊緊跟隨,最後經過一場激戰,胡羌人全力死戰,最終全部戰死。


    經此一役讓胡羌汗心有餘悸,再次深刻認識到要想與南朝抗衡,必須擁有強大的重甲騎兵。


    然而,此時他們與南朝的聯係僅剩下蘇家這一條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塵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忌禪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忌禪師並收藏曆塵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