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擰出水來。巨大的青銅鼎,宛如沉默的衛士,冷峻地矗立在大殿兩側,鼎中升騰而起的青煙,好似被囚困的幽靈,在壓抑的空氣中無力地飄蕩,卻怎麽也驅散不了這令人幾近窒息的沉悶。陽光艱難地透過厚重的窗欞,灑下幾縷黯淡的光線,在冰冷的玉石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更添幾分陰森之感。
嬴政神色莊重,身姿筆挺得如同蒼鬆,傲然屹立在大殿的正中央。他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接觸,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命運的鍾聲敲響。雙手交疊,穩穩地置於身前,那姿勢莊重而肅穆,宛如在向天地神靈虔誠祈願。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得仿若寒夜中永不偏移的北極星,直直地凝視著莊襄王,眼中滿是懇切與期待,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礙,直達莊襄王的內心深處。
“父王,” 嬴政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洪鍾鳴響,在空曠的大殿內不斷迴蕩,餘音久久不散。“兒臣與阿離、淩霜、蒙房情投意合,她們每個人都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善良且聰慧。阿離性情溫柔,心懷悲憫,恰似春日暖陽,所到之處,皆能驅散人心底的陰霾;淩霜武藝高強,果敢堅毅,在戰場上就像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刃,寒光閃爍,能為秦國斬破一切阻礙;蒙房醫術精湛,懷有一顆仁心仁術,宛如黑暗中的明燈,照亮每一個被病痛折磨的靈魂。她們皆是兒臣心中太子妃和妃嬪的絕佳人選。懇請父王成全,讓兒臣能與她們攜手相伴,共同為秦國的未來拚搏,為秦國的霸業傾盡心力。” 嬴政說罷,微微低下頭,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悄然滲出,那是緊張與期待交織的見證,他深知,此刻自己與阿離等人的命運,全係於莊襄王的一念之間。
莊襄王斜靠在奢華至極的王座上,右手不自覺地輕輕撫著下巴,神色凝重得仿若承載著整個秦國的興衰榮辱。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兒子深切的疼愛,那是血濃於水、與生俱來的親情,如同一團溫暖的爐火,在心底緩緩燃燒;又有對秦國未來的深遠考量,身為一國之君,這份責任與擔當,恰似一塊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心頭。他微微皺眉,眉頭緊鎖成一個深深的 “川” 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恰似在黑暗中徘徊的旅人,迷失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王座扶手,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聲響,那聲音仿佛是他內心糾結掙紮的外在映射,每一下敲擊,都像是在權衡著天下蒼生的福祉與宮廷權謀的利弊。
“嬴政,” 莊襄王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仿若古老的洪鍾被歲月侵蝕,帶著厚重的滄桑感。“選妃之事,絕非小事,它關乎秦國朝堂的穩定,更關乎秦國未來的走向。本王不能僅憑你的一番言辭,便草率做出決定。” 莊襄王微微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仿佛透過宮殿的牆壁,看到了秦國未來的宏偉藍圖,又似乎隱隱察覺到隱藏在其中的重重危機與挑戰。
這時,李斯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向前一步,身姿筆挺得猶如一棵蒼鬆,拱手行禮,姿態優雅而莊重。“大王,臣以為太子所言極是。阿離、淩霜、蒙房三位姑娘,各有其過人之處。而臣深思熟慮後認為,太子妃的第一人選,當屬蒙房。” 李斯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莊襄王,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恰似夜空中熠熠生輝的星辰,奪目而耀眼。
莊襄王微微挑眉,眼中露出一絲好奇,饒有興致地看向李斯,問道:“哦?李先生為何如此認為?願聞其詳。”
李斯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而清晰,仿若一陣清爽的微風,在大殿內徐徐散開,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大王,蒙房雖未曾研習兵法,但其兄長蒙恬自幼便在濃厚的軍事氛圍中熏陶成長,日夜刻苦修煉武藝,潛心研讀諸多兵書,已然成為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如今秦國正處於擴張的關鍵時期,對外戰事頻繁,蒙恬在戰場上展現出的謀略與指揮能力,無疑能成為太子最為堅實的後盾。蒙房與蒙恬兄妹情深,若蒙房成為太子妃,蒙恬必定會更加盡心竭力地輔佐太子,為秦國的霸業衝鋒陷陣,在所不辭。而且,蒙氏一族在秦國根基深厚,勢力龐大,蒙房成為太子妃,可進一步鞏固太子在朝堂上的地位,成功拉攏蒙氏一族的支持,使秦國朝堂更加穩固,堅如磐石。” 李斯一邊說,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著,仿佛在勾勒著一幅秦國未來繁榮昌盛的宏偉藍圖,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自信與豪情。
嬴政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讚賞,他看向李斯,心中暗自感激。李斯的這番話,不僅精準地點明了蒙房的優勢,更為他的選妃之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嬴政深知,李斯的智慧與謀略,在這場激烈的爭鬥中,無疑是他最為重要的助力。
話音剛落,陽泉君就從群臣中怒氣衝衝地站了出來,他滿臉漲得通紅,猶如熟透了的番茄,雙手緊緊握拳,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微微顫抖著,好似即將噴發的火山,隨時可能爆發。他向前跨出一大步,那一步邁得又重又急,震得地麵都微微一顫,大聲吼道:“荒謬!簡直荒謬至極!蒙房雖出身武將世家,可她畢竟是個女子,能有什麽大能耐?不過是閨閣中的柔弱女子罷了。況且,蒙氏一族勢力龐大,若蒙房成為太子妃,豈不是會讓蒙氏一族的權勢更加膨脹?這對秦國的朝堂穩定,無疑是巨大的威脅!依我看,華陽芷才是最合適的太子妃人選!她出身尊貴,自幼接受皇室的培養,知書達理,端莊賢淑,才配得上太子的身份!” 陽泉君一邊說,一邊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唾沫橫飛,臉上的肥肉隨著他的動作一顫一顫的,盡顯氣急敗壞之態,活像一個跳梁小醜,在這莊嚴肅穆的朝堂上,顯得格格不入。
李斯聞言,神色不變,不緊不慢地向前踏出一步,拱手對著莊襄王說道:“大王,陽泉君所言差矣。選太子妃,當以對秦國未來的助力為首要考量。華陽芷雖出身尊貴,然其並無突出功績,亦未見其對秦國朝堂或戰事有何獨到見解與貢獻。反觀蒙房,其醫術在軍中多次發揮關鍵作用,拯救無數將士生命,穩固秦國的軍事力量。且蒙氏一族忠心耿耿,蒙房成為太子妃,可使蒙氏一族更緊密地輔佐太子,為秦國開疆拓土貢獻力量。若僅以出身論,而忽視對秦國發展的實際作用,恐怕不利於秦國未來的霸業。” 李斯條理清晰,言辭間盡顯從容與智慧,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直擊陽泉君言論的要害。
王賁一聽,立刻挺身而出,他雙手抱胸,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得如同巍峨的山峰,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勢,毫不畏懼地直視陽泉君,大聲反駁道:“陽泉君,你這話說得可就大錯特錯了!蒙房醫術精湛,多次深入軍中救治傷員,憑借著自己的妙手迴春,挽迴了無數將士的生命,這等功績,豈是你能輕易忽視的?她雖為女子,卻有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其胸襟與抱負,絲毫不輸男子。至於蒙氏一族,他們對秦國忠心耿耿,為秦國的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是秦國當之無愧的功臣。蒙房成為太子妃,隻會讓蒙氏一族更加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怎麽會威脅到朝堂穩定?反倒是某些人,自己沒什麽本事,就隻會在這裏無端猜忌,惡意詆毀,阻礙秦國的發展,實在是居心叵測!” 王賁越說越激動,額頭上青筋暴起,猶如一條條憤怒的小蛇,在皮膚下若隱若現,眼中閃爍著憤怒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將陽泉君的荒謬言論灼燒殆盡。他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氣勢上完全壓製住了陽泉君,讓陽泉君在這正義的聲討中顯得愈發渺小,好似一隻微不足道的螻蟻。
陽泉君被王賁的話氣得渾身發抖,他伸出顫抖的手指,指著王賁,聲音尖銳地吼道:“你…… 你這是強詞奪理!你不過是蒙氏一族的同黨,當然會為他們說話。你別忘了,當年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降卒被坑殺,趙國與秦國的仇恨不共戴天。阿離身為趙國人,誰能保證她不是心懷叵測?說不定她就是趙國派來的奸細,潛伏在秦國,想要破壞秦國的安穩!” 陽泉君一邊說,一邊用眼角餘光偷偷觀察莊襄王的表情,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一絲認同,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也好讓自己的無理取鬧顯得不那麽蒼白無力,可他的眼神中卻難掩慌亂與心虛。
王賁冷笑一聲,那笑聲充滿了不屑與嘲諷,仿若一陣寒風,能將陽泉君的謊言與汙蔑統統吹散。他向前跨出一步,與陽泉君針鋒相對,大聲說道:“陽泉君,你可別再信口雌黃了!阿離與趙國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她的父母被趙王無辜誅殺,她自己也飽受折磨,在趙國的日子裏,她所遭受的苦難,豈是你能想象的?這樣的她,怎麽可能是趙國的奸細?倒是你,總是用一些毫無根據的猜測來汙蔑他人,惡意中傷,你到底是何居心?是嫉妒太子的英明抉擇,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王賁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屑,他看著陽泉君,仿佛在看一個滑稽可笑的跳梁小醜,在這莊嚴肅穆的朝堂上,上演著一場鬧劇,令人不齒。
莊襄王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在嬴政、李斯、王賁和陽泉君之間來迴遊走,仿佛在權衡著各方的利弊。他的手指再次輕輕敲擊著王座扶手,發出有節奏的聲響,那聲音仿佛是他內心思考的旋律,每一下敲擊,都像是在對秦國的未來進行著艱難的抉擇。
“李先生所言,雖有道理,” 莊襄王緩緩說道,“但選妃之事,還需從長計議。阿離來自趙國,她的身份背景,仍需進一步查證,以免為秦國帶來隱患。淩霜雖武藝高強,但她的性格過於直率,在這波譎雲詭的後宮之中,恐難以周旋,應對自如。” 莊襄王微微皺眉,眼中透露出一絲擔憂,他深知後宮爭鬥的殘酷,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引發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影響秦國的未來走向,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掌舵,稍有不慎,便會船毀人亡。
嬴政心中一緊,他連忙說道:“父王,阿離雖出身趙國,但她對趙國皇室恨之入骨,絕不可能成為秦國的隱患。她的善良與真誠,兒臣最為清楚。至於淩霜,她性格直率,心地善良,內心毫無城府,兒臣相信,她定能在後宮之中與眾人和睦相處,以她的正直與勇敢,定能為後宮帶來一股清正之風。” 嬴政的聲音急切而誠懇,他希望莊襄王能看到阿離和淩霜的優點,成全他的心願,讓他能與心愛的女子相伴,共同為秦國的未來奮鬥,那眼神中滿是期盼,猶如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旅人。
李斯也再次拱手說道:“大王,太子所言不虛。阿離的身世,臣已派人詳細調查,她確實與趙國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阿離心思細膩,溫柔體貼,能在生活上給予太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太子為秦國的未來日夜操勞之時,阿離的陪伴與支持,無疑是太子最為溫暖的慰藉。淩霜性格直率,卻也正直勇敢,她的存在,可讓後宮之中少一些陰謀詭計,多一份清正之風。在這充滿權謀與爭鬥的宮廷之中,淩霜的正直,將如同一股清泉,滌蕩一切汙濁。” 李斯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試圖說服莊襄王,讓他相信嬴政的選擇是正確的,是符合秦國未來利益的,每一個字都仿佛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莊襄王微微頷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動搖,顯然,嬴政和李斯的話,已經對他產生了影響。他看著嬴政,心中暗自思忖,嬴政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或許,他應該尊重兒子的意願,相信他的眼光。
“此事,本王再考慮考慮。” 莊襄王緩緩說道,“退朝吧。” 莊襄王說罷,緩緩站起身來,轉身走向後殿。他的背影略顯疲憊,仿佛承載著整個秦國的重擔,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緩慢,那背影中,既有對秦國未來的擔憂,也有對兒子的期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背負著使命與希望。
嬴政神色莊重,身姿筆挺得如同蒼鬆,傲然屹立在大殿的正中央。他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接觸,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命運的鍾聲敲響。雙手交疊,穩穩地置於身前,那姿勢莊重而肅穆,宛如在向天地神靈虔誠祈願。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得仿若寒夜中永不偏移的北極星,直直地凝視著莊襄王,眼中滿是懇切與期待,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礙,直達莊襄王的內心深處。
“父王,” 嬴政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洪鍾鳴響,在空曠的大殿內不斷迴蕩,餘音久久不散。“兒臣與阿離、淩霜、蒙房情投意合,她們每個人都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善良且聰慧。阿離性情溫柔,心懷悲憫,恰似春日暖陽,所到之處,皆能驅散人心底的陰霾;淩霜武藝高強,果敢堅毅,在戰場上就像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刃,寒光閃爍,能為秦國斬破一切阻礙;蒙房醫術精湛,懷有一顆仁心仁術,宛如黑暗中的明燈,照亮每一個被病痛折磨的靈魂。她們皆是兒臣心中太子妃和妃嬪的絕佳人選。懇請父王成全,讓兒臣能與她們攜手相伴,共同為秦國的未來拚搏,為秦國的霸業傾盡心力。” 嬴政說罷,微微低下頭,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悄然滲出,那是緊張與期待交織的見證,他深知,此刻自己與阿離等人的命運,全係於莊襄王的一念之間。
莊襄王斜靠在奢華至極的王座上,右手不自覺地輕輕撫著下巴,神色凝重得仿若承載著整個秦國的興衰榮辱。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兒子深切的疼愛,那是血濃於水、與生俱來的親情,如同一團溫暖的爐火,在心底緩緩燃燒;又有對秦國未來的深遠考量,身為一國之君,這份責任與擔當,恰似一塊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心頭。他微微皺眉,眉頭緊鎖成一個深深的 “川” 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恰似在黑暗中徘徊的旅人,迷失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王座扶手,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聲響,那聲音仿佛是他內心糾結掙紮的外在映射,每一下敲擊,都像是在權衡著天下蒼生的福祉與宮廷權謀的利弊。
“嬴政,” 莊襄王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仿若古老的洪鍾被歲月侵蝕,帶著厚重的滄桑感。“選妃之事,絕非小事,它關乎秦國朝堂的穩定,更關乎秦國未來的走向。本王不能僅憑你的一番言辭,便草率做出決定。” 莊襄王微微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仿佛透過宮殿的牆壁,看到了秦國未來的宏偉藍圖,又似乎隱隱察覺到隱藏在其中的重重危機與挑戰。
這時,李斯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向前一步,身姿筆挺得猶如一棵蒼鬆,拱手行禮,姿態優雅而莊重。“大王,臣以為太子所言極是。阿離、淩霜、蒙房三位姑娘,各有其過人之處。而臣深思熟慮後認為,太子妃的第一人選,當屬蒙房。” 李斯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莊襄王,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恰似夜空中熠熠生輝的星辰,奪目而耀眼。
莊襄王微微挑眉,眼中露出一絲好奇,饒有興致地看向李斯,問道:“哦?李先生為何如此認為?願聞其詳。”
李斯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而清晰,仿若一陣清爽的微風,在大殿內徐徐散開,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大王,蒙房雖未曾研習兵法,但其兄長蒙恬自幼便在濃厚的軍事氛圍中熏陶成長,日夜刻苦修煉武藝,潛心研讀諸多兵書,已然成為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如今秦國正處於擴張的關鍵時期,對外戰事頻繁,蒙恬在戰場上展現出的謀略與指揮能力,無疑能成為太子最為堅實的後盾。蒙房與蒙恬兄妹情深,若蒙房成為太子妃,蒙恬必定會更加盡心竭力地輔佐太子,為秦國的霸業衝鋒陷陣,在所不辭。而且,蒙氏一族在秦國根基深厚,勢力龐大,蒙房成為太子妃,可進一步鞏固太子在朝堂上的地位,成功拉攏蒙氏一族的支持,使秦國朝堂更加穩固,堅如磐石。” 李斯一邊說,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著,仿佛在勾勒著一幅秦國未來繁榮昌盛的宏偉藍圖,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自信與豪情。
嬴政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讚賞,他看向李斯,心中暗自感激。李斯的這番話,不僅精準地點明了蒙房的優勢,更為他的選妃之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嬴政深知,李斯的智慧與謀略,在這場激烈的爭鬥中,無疑是他最為重要的助力。
話音剛落,陽泉君就從群臣中怒氣衝衝地站了出來,他滿臉漲得通紅,猶如熟透了的番茄,雙手緊緊握拳,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微微顫抖著,好似即將噴發的火山,隨時可能爆發。他向前跨出一大步,那一步邁得又重又急,震得地麵都微微一顫,大聲吼道:“荒謬!簡直荒謬至極!蒙房雖出身武將世家,可她畢竟是個女子,能有什麽大能耐?不過是閨閣中的柔弱女子罷了。況且,蒙氏一族勢力龐大,若蒙房成為太子妃,豈不是會讓蒙氏一族的權勢更加膨脹?這對秦國的朝堂穩定,無疑是巨大的威脅!依我看,華陽芷才是最合適的太子妃人選!她出身尊貴,自幼接受皇室的培養,知書達理,端莊賢淑,才配得上太子的身份!” 陽泉君一邊說,一邊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唾沫橫飛,臉上的肥肉隨著他的動作一顫一顫的,盡顯氣急敗壞之態,活像一個跳梁小醜,在這莊嚴肅穆的朝堂上,顯得格格不入。
李斯聞言,神色不變,不緊不慢地向前踏出一步,拱手對著莊襄王說道:“大王,陽泉君所言差矣。選太子妃,當以對秦國未來的助力為首要考量。華陽芷雖出身尊貴,然其並無突出功績,亦未見其對秦國朝堂或戰事有何獨到見解與貢獻。反觀蒙房,其醫術在軍中多次發揮關鍵作用,拯救無數將士生命,穩固秦國的軍事力量。且蒙氏一族忠心耿耿,蒙房成為太子妃,可使蒙氏一族更緊密地輔佐太子,為秦國開疆拓土貢獻力量。若僅以出身論,而忽視對秦國發展的實際作用,恐怕不利於秦國未來的霸業。” 李斯條理清晰,言辭間盡顯從容與智慧,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直擊陽泉君言論的要害。
王賁一聽,立刻挺身而出,他雙手抱胸,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得如同巍峨的山峰,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勢,毫不畏懼地直視陽泉君,大聲反駁道:“陽泉君,你這話說得可就大錯特錯了!蒙房醫術精湛,多次深入軍中救治傷員,憑借著自己的妙手迴春,挽迴了無數將士的生命,這等功績,豈是你能輕易忽視的?她雖為女子,卻有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其胸襟與抱負,絲毫不輸男子。至於蒙氏一族,他們對秦國忠心耿耿,為秦國的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是秦國當之無愧的功臣。蒙房成為太子妃,隻會讓蒙氏一族更加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怎麽會威脅到朝堂穩定?反倒是某些人,自己沒什麽本事,就隻會在這裏無端猜忌,惡意詆毀,阻礙秦國的發展,實在是居心叵測!” 王賁越說越激動,額頭上青筋暴起,猶如一條條憤怒的小蛇,在皮膚下若隱若現,眼中閃爍著憤怒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將陽泉君的荒謬言論灼燒殆盡。他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氣勢上完全壓製住了陽泉君,讓陽泉君在這正義的聲討中顯得愈發渺小,好似一隻微不足道的螻蟻。
陽泉君被王賁的話氣得渾身發抖,他伸出顫抖的手指,指著王賁,聲音尖銳地吼道:“你…… 你這是強詞奪理!你不過是蒙氏一族的同黨,當然會為他們說話。你別忘了,當年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降卒被坑殺,趙國與秦國的仇恨不共戴天。阿離身為趙國人,誰能保證她不是心懷叵測?說不定她就是趙國派來的奸細,潛伏在秦國,想要破壞秦國的安穩!” 陽泉君一邊說,一邊用眼角餘光偷偷觀察莊襄王的表情,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一絲認同,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也好讓自己的無理取鬧顯得不那麽蒼白無力,可他的眼神中卻難掩慌亂與心虛。
王賁冷笑一聲,那笑聲充滿了不屑與嘲諷,仿若一陣寒風,能將陽泉君的謊言與汙蔑統統吹散。他向前跨出一步,與陽泉君針鋒相對,大聲說道:“陽泉君,你可別再信口雌黃了!阿離與趙國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她的父母被趙王無辜誅殺,她自己也飽受折磨,在趙國的日子裏,她所遭受的苦難,豈是你能想象的?這樣的她,怎麽可能是趙國的奸細?倒是你,總是用一些毫無根據的猜測來汙蔑他人,惡意中傷,你到底是何居心?是嫉妒太子的英明抉擇,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王賁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屑,他看著陽泉君,仿佛在看一個滑稽可笑的跳梁小醜,在這莊嚴肅穆的朝堂上,上演著一場鬧劇,令人不齒。
莊襄王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在嬴政、李斯、王賁和陽泉君之間來迴遊走,仿佛在權衡著各方的利弊。他的手指再次輕輕敲擊著王座扶手,發出有節奏的聲響,那聲音仿佛是他內心思考的旋律,每一下敲擊,都像是在對秦國的未來進行著艱難的抉擇。
“李先生所言,雖有道理,” 莊襄王緩緩說道,“但選妃之事,還需從長計議。阿離來自趙國,她的身份背景,仍需進一步查證,以免為秦國帶來隱患。淩霜雖武藝高強,但她的性格過於直率,在這波譎雲詭的後宮之中,恐難以周旋,應對自如。” 莊襄王微微皺眉,眼中透露出一絲擔憂,他深知後宮爭鬥的殘酷,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引發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影響秦國的未來走向,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掌舵,稍有不慎,便會船毀人亡。
嬴政心中一緊,他連忙說道:“父王,阿離雖出身趙國,但她對趙國皇室恨之入骨,絕不可能成為秦國的隱患。她的善良與真誠,兒臣最為清楚。至於淩霜,她性格直率,心地善良,內心毫無城府,兒臣相信,她定能在後宮之中與眾人和睦相處,以她的正直與勇敢,定能為後宮帶來一股清正之風。” 嬴政的聲音急切而誠懇,他希望莊襄王能看到阿離和淩霜的優點,成全他的心願,讓他能與心愛的女子相伴,共同為秦國的未來奮鬥,那眼神中滿是期盼,猶如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旅人。
李斯也再次拱手說道:“大王,太子所言不虛。阿離的身世,臣已派人詳細調查,她確實與趙國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阿離心思細膩,溫柔體貼,能在生活上給予太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太子為秦國的未來日夜操勞之時,阿離的陪伴與支持,無疑是太子最為溫暖的慰藉。淩霜性格直率,卻也正直勇敢,她的存在,可讓後宮之中少一些陰謀詭計,多一份清正之風。在這充滿權謀與爭鬥的宮廷之中,淩霜的正直,將如同一股清泉,滌蕩一切汙濁。” 李斯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試圖說服莊襄王,讓他相信嬴政的選擇是正確的,是符合秦國未來利益的,每一個字都仿佛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莊襄王微微頷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動搖,顯然,嬴政和李斯的話,已經對他產生了影響。他看著嬴政,心中暗自思忖,嬴政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或許,他應該尊重兒子的意願,相信他的眼光。
“此事,本王再考慮考慮。” 莊襄王緩緩說道,“退朝吧。” 莊襄王說罷,緩緩站起身來,轉身走向後殿。他的背影略顯疲憊,仿佛承載著整個秦國的重擔,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緩慢,那背影中,既有對秦國未來的擔憂,也有對兒子的期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背負著使命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