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從前
末世種田:全家重生在廢土 作者:凡事皆利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天又重新鋪好床,光線透過窗戶灑進,原木色與草綠色交織,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
如果床能更軟一些就好了,等今年大采集,看看能否收集到棉花,到時候還能給枕頭也換上。
在安全區北門出口不遠處,就有片棉花田,每年政府,戰隊都會組織采摘。
棉花變異後,花朵變成粉色,開花時,會散發麻痹神經的氣味。
棉花中,還有大量幼蟲和蟲卵,需專業處理後才能使用。
政府提供未處理棉花,兌換處理好棉花的服務,兌換比例為10:1,處理好棉花每斤也可以賣50積分。
棉花田常吸引食蟲鳥、野雞和蛇等動物,獨自或結伴前往都很危險,需等秋季加入可靠的隊伍。
這些隊伍由進化者和後勤人員組成,實力參差不齊。
若能找到信譽好的隊伍,就加入采集棉花;找不到,那草墊子也能睡。
輕輕卷起簾子,下鋪的簾子已經掛上。
胡佩英坐在雜物區的小凳子上,給秋天扇風。
秋天吹著涼風,一下就喜歡上了扇子。
手裏握著草杆,正嚐試編扇子,還不忘和胡佩英說:
“秋天喜歡扇子,也要編。”
春天看見小丫頭認真編織,手上卻還是,一堆看不出形狀的幹草,忍不住逗她:
“秋天加油,姐姐也想要一個,可以嗎?”
小家夥沉思了片刻,然後揮舞著小拳頭,為自己打氣,
“好,姐姐等我。”
那副可愛的樣子,讓春天眼中充滿了小心心,太可愛了!
春天迴到y市,就沒睡過這種上下鋪了,再次睡上,心情有點複雜,就想說說話“
“宋夏天,秋天好可愛啊!雖然你小時候穿裙子也很可愛。”
夏天眼皮已經開始沉重,懶得理她,輕踢了一下床板,發出輕微的“咚”聲,
“我有點困,睡會兒。”
聲音中帶著一絲倦意。
春天躺在床上,也感到眼皮沉重,心裏知道,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卻又不知該從何下手。
最後放棄掙紮,還是先睡吧,等宋建材迴來後,一家人再一起討論。
在半夢半醒之間,春天還記得和胡佩英說:
“媽,我......我先睡一會兒......”
胡佩英聽到,這微弱的聲音,輕聲應了。
不久,上鋪就傳來輕微的鼾聲。
以前春天睡覺時並不打唿嚕,隻是總是愛說夢話。
突然來到這個新環境,心裏還是不踏實吧。
胡佩英手中編著扇子,思緒飄向遠方。
她出生在山區,家中有姐姐、哥哥和妹妹,一共四個孩子。
母親在生下小妹後不久便離世,父親則是村裏的大隊長。
在她還能上學的時候,會背著紅薯和一點米,跋涉幾十裏的山路去學校。
考上初中,父親突然去世,大姐已經出嫁,就哥哥帶著她和妹妹留守在老屋。
正是那個時期,她的性格才變得堅定,後來,外出打工遇到了老宋,兩人結了婚。
結婚後,老宋大哥就和老宋分家了,他們隻有三間泥瓦房和一個茅草屋頂的廚房。
家裏的牛隻能養在廚房裏,與灶台之間僅隔著一道半人高的牆。
老宋和哥哥輪流贍養一位老奶奶,每月交替。
春天出生時家裏窮,還是她姐來照顧的。
老宋就是個老實疙瘩,不會做飯,但你說他也不會生氣。
春天幼時體弱,胡佩英常含淚跋涉幾十裏山路,到縣城買藥。
為了生計,老宋外出學藝,從木工到電工,再到裝修,每次迴家手上都是傷痕,卻默默承受。
就記得有一迴啊,那醫生就直接和她說:
春天治不了了,放棄吧,費用也承受不住的,要不就送人吧。
日子太難了,那天迴去的路上她就抱著春天一直哭,老宋就在身後跟著她走。
那天啊,都把春天放橋頭了,又發狠去抱迴來,抱著老宋哭,聲音絕望又堅定:
“從我肚子裏掉出來的肉,我生的娃,怎麽都得迴我家。”
也不知道怎麽了,那以後春天慢慢就好了。
能跑能跳,三天不打屋頂都能拆掉。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到次月底,胡配英都要去接老奶奶迴家,而那茅草屋頂的廚房早就換了。
夏天出生,學會走路後,他們家從山溝搬到了,山上出山方便的公路旁,這一住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裏,家中那位慈祥的老奶奶,在九十二歲高齡去世。
胡配英也才知道,政府對高齡老人有補貼,但這些補貼被大伯家悄悄領走,且從未提及。
對大伯家的行為早已心知肚明,也就不再多言。
盡管沒有這份補貼,經過多年的辛勤和節儉,春天從一個瘦弱的燒火棍,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女孩,並成功升入初中;
夏天也開始了他的小學生活。
胡配英的重點是確保春天努力學習,爭取考上高中。
宋春天那死丫頭固執要死,雖然正規高中離家遠,但是她就是不去!!
偏偏要選擇職業高中,怎麽勸都不聽,嘴皮子都磨破了。
算了,既然勸不動,長大了也不能再打,有些道理要自己經曆過才會明白,別人說的根本聽不進去。
她年齡也還小,即使在職高待兩年,以後想學別的也還有機會。
但夏天必須送去城裏上學了,鎮上的教育資源還是沒法和城裏相比的。
又從寄住在舅舅家到自己家。
眼看春天,就差結婚安定下來,夏天的研究生也快讀完,即將步入職場,全家的生活也就穩定了。
結果一睜眼,全家人到了這裏,可惜她這麽多年,攢的那些東西了。
這麽多年省吃儉用,給春天存的嫁妝,還有夏天買房結婚的,日子一直過的摳摳搜搜,早知道這樣就不攢了。
看著高低床上的兩個孩子,突然又感到一絲慶幸。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一家人還能在一起,感謝上蒼,至少沒有讓他們分離。
老宋常年在外打工,隻在農忙時迴家幫忙,兩個孩子從小就跟著她。
都不敢想象,在這樣環境裏,兩人年紀又小,遇到事兒可怎麽辦。
如果床能更軟一些就好了,等今年大采集,看看能否收集到棉花,到時候還能給枕頭也換上。
在安全區北門出口不遠處,就有片棉花田,每年政府,戰隊都會組織采摘。
棉花變異後,花朵變成粉色,開花時,會散發麻痹神經的氣味。
棉花中,還有大量幼蟲和蟲卵,需專業處理後才能使用。
政府提供未處理棉花,兌換處理好棉花的服務,兌換比例為10:1,處理好棉花每斤也可以賣50積分。
棉花田常吸引食蟲鳥、野雞和蛇等動物,獨自或結伴前往都很危險,需等秋季加入可靠的隊伍。
這些隊伍由進化者和後勤人員組成,實力參差不齊。
若能找到信譽好的隊伍,就加入采集棉花;找不到,那草墊子也能睡。
輕輕卷起簾子,下鋪的簾子已經掛上。
胡佩英坐在雜物區的小凳子上,給秋天扇風。
秋天吹著涼風,一下就喜歡上了扇子。
手裏握著草杆,正嚐試編扇子,還不忘和胡佩英說:
“秋天喜歡扇子,也要編。”
春天看見小丫頭認真編織,手上卻還是,一堆看不出形狀的幹草,忍不住逗她:
“秋天加油,姐姐也想要一個,可以嗎?”
小家夥沉思了片刻,然後揮舞著小拳頭,為自己打氣,
“好,姐姐等我。”
那副可愛的樣子,讓春天眼中充滿了小心心,太可愛了!
春天迴到y市,就沒睡過這種上下鋪了,再次睡上,心情有點複雜,就想說說話“
“宋夏天,秋天好可愛啊!雖然你小時候穿裙子也很可愛。”
夏天眼皮已經開始沉重,懶得理她,輕踢了一下床板,發出輕微的“咚”聲,
“我有點困,睡會兒。”
聲音中帶著一絲倦意。
春天躺在床上,也感到眼皮沉重,心裏知道,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卻又不知該從何下手。
最後放棄掙紮,還是先睡吧,等宋建材迴來後,一家人再一起討論。
在半夢半醒之間,春天還記得和胡佩英說:
“媽,我......我先睡一會兒......”
胡佩英聽到,這微弱的聲音,輕聲應了。
不久,上鋪就傳來輕微的鼾聲。
以前春天睡覺時並不打唿嚕,隻是總是愛說夢話。
突然來到這個新環境,心裏還是不踏實吧。
胡佩英手中編著扇子,思緒飄向遠方。
她出生在山區,家中有姐姐、哥哥和妹妹,一共四個孩子。
母親在生下小妹後不久便離世,父親則是村裏的大隊長。
在她還能上學的時候,會背著紅薯和一點米,跋涉幾十裏的山路去學校。
考上初中,父親突然去世,大姐已經出嫁,就哥哥帶著她和妹妹留守在老屋。
正是那個時期,她的性格才變得堅定,後來,外出打工遇到了老宋,兩人結了婚。
結婚後,老宋大哥就和老宋分家了,他們隻有三間泥瓦房和一個茅草屋頂的廚房。
家裏的牛隻能養在廚房裏,與灶台之間僅隔著一道半人高的牆。
老宋和哥哥輪流贍養一位老奶奶,每月交替。
春天出生時家裏窮,還是她姐來照顧的。
老宋就是個老實疙瘩,不會做飯,但你說他也不會生氣。
春天幼時體弱,胡佩英常含淚跋涉幾十裏山路,到縣城買藥。
為了生計,老宋外出學藝,從木工到電工,再到裝修,每次迴家手上都是傷痕,卻默默承受。
就記得有一迴啊,那醫生就直接和她說:
春天治不了了,放棄吧,費用也承受不住的,要不就送人吧。
日子太難了,那天迴去的路上她就抱著春天一直哭,老宋就在身後跟著她走。
那天啊,都把春天放橋頭了,又發狠去抱迴來,抱著老宋哭,聲音絕望又堅定:
“從我肚子裏掉出來的肉,我生的娃,怎麽都得迴我家。”
也不知道怎麽了,那以後春天慢慢就好了。
能跑能跳,三天不打屋頂都能拆掉。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到次月底,胡配英都要去接老奶奶迴家,而那茅草屋頂的廚房早就換了。
夏天出生,學會走路後,他們家從山溝搬到了,山上出山方便的公路旁,這一住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裏,家中那位慈祥的老奶奶,在九十二歲高齡去世。
胡配英也才知道,政府對高齡老人有補貼,但這些補貼被大伯家悄悄領走,且從未提及。
對大伯家的行為早已心知肚明,也就不再多言。
盡管沒有這份補貼,經過多年的辛勤和節儉,春天從一個瘦弱的燒火棍,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女孩,並成功升入初中;
夏天也開始了他的小學生活。
胡配英的重點是確保春天努力學習,爭取考上高中。
宋春天那死丫頭固執要死,雖然正規高中離家遠,但是她就是不去!!
偏偏要選擇職業高中,怎麽勸都不聽,嘴皮子都磨破了。
算了,既然勸不動,長大了也不能再打,有些道理要自己經曆過才會明白,別人說的根本聽不進去。
她年齡也還小,即使在職高待兩年,以後想學別的也還有機會。
但夏天必須送去城裏上學了,鎮上的教育資源還是沒法和城裏相比的。
又從寄住在舅舅家到自己家。
眼看春天,就差結婚安定下來,夏天的研究生也快讀完,即將步入職場,全家的生活也就穩定了。
結果一睜眼,全家人到了這裏,可惜她這麽多年,攢的那些東西了。
這麽多年省吃儉用,給春天存的嫁妝,還有夏天買房結婚的,日子一直過的摳摳搜搜,早知道這樣就不攢了。
看著高低床上的兩個孩子,突然又感到一絲慶幸。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一家人還能在一起,感謝上蒼,至少沒有讓他們分離。
老宋常年在外打工,隻在農忙時迴家幫忙,兩個孩子從小就跟著她。
都不敢想象,在這樣環境裏,兩人年紀又小,遇到事兒可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