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細微的聲音,楊帆在無盡黑暗中摸索前行。


    每次邁步,腳底都隻抬起寸許,在不發出拖拉摩擦聲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前行。


    之所以采用這種蹩腳的行走方式,其根本原因是為了躲避地麵突兀的異物。


    領教過蛙口苔的密集尖銳倒刺,楊帆再不敢貿然依扶岩壁牆體,隻好宛若一浮萍,再陰寒交迫的黑暗中遊蕩。


    邁出十餘步,楊帆站再聲音源頭前,驚詫萬分。


    原本他以為此地的建築布局,也如先前祭司殿般,暗藏玄機。


    但此刻雙手十指尖傳來冷冽感,卻是真切實地的證實人聲竟是從岩壁中透出。


    一堵牆?


    楊帆側身,右耳緊貼滲水岩縫,企圖將聲音聽得更仔細些。


    事與願違,無論他是否豎耳傾聽,人聲都始終若即若離,極不真實。


    岩層內難不成有風孔?


    恢複直立的他,腦筋飛轉,轉瞬間便推翻了腦海中,掠過的數條可能成立的念頭。


    在泰山巒峰深處,有一怪異巨石,名為聽風石。


    石形圓潤光滑、好似人工打磨一般。


    如果僅是如此,它也不過是塊被雨刷風蝕的尋常之物,絕不會被當地采石匠列入泰山九怪之中。


    這聽風石奇異之處就在於,貫穿石體的密集孔洞。


    繁多的孔洞相互貫通交錯,使得整塊巨石猶如蜂窩般。


    每當暴雨狂風的午夜,從聽風石的孔洞中,變會發出宛若囈語喃喃的凝噎聲。


    聲音也是如這般,縹緲不清,好不真切。


    正當楊帆沉思冥想時,周遭死寂的黑暗徒然如波浪般翻湧起來。


    當光線被遮擋,物體本身色澤無法反射光線時,便會被黑暗替代……


    泛泛的定義,總歸是牽強。


    這種無形無態的物體,楊帆本應無法觀察到它的變遷。


    卻他卻奇異地發現,波紋震蕩的黑暗浪潮,猶如被攪動的沸湯,向他擴散開來。


    恐懼隻湧上心頭,楊帆本能地連連後退,躲避詭異的漣漪。


    伴隨著震蕩漣漪範圍急速擴張,他周身的黑暗近乎凝實起來。


    登時,楊帆仿佛行走在厚重的積雪中,妄想挪動半步,都要費上極大工夫。


    壓迫感從退部,迅速遍及全身。愈發急促起伏的胸腔,表明著他此時的唿吸情狀。


    胸悶難當的楊帆,仿佛再臨被藍血巨蚺束縛的刹那,慘敗無血色的麵容頓時轉變為絳紫色。


    妖魔鬼怪、暗器機關,血蟲梟禽……猶是生死危機,它們也是擁有實體。即便是死,也算得上死有瞑目。


    如今這般情況,在莫大的壓迫從四麵八方襲來,徑直將楊帆提離地麵,仿佛被一直無形大手,任意擺弄。


    楊帆雙臂不住揮舞,卻始終碰不到任何擁有實體的物質,眼看就要命歸黃泉。


    就在此時,翻湧澎湃的黑暗中,徒然凝現一巨大漩渦。


    漩渦流轉間,翻湧的黑暗竟逐漸平息。


    楊帆周身壓迫倏地一輕,跌落會地麵。


    腳踏實地的感覺還未落實,漩渦中央猝然湧現出無數灰芒光點。內斂的光芒雖雜亂無章,卻不耀眼,轉瞬間便充溢於整個漩渦之中。


    借著漩渦的朦朧灰芒,楊帆這才這才看清自己到底身處何地。


    拱形半圓頂、絢彩斑斕琉璃頂、大刀闊斧的岩壁牆體,以及不過百步的石室空間。


    靜默旋轉的灰白漩渦,並非位於石室的中部位置,而是及其不協調的出現在角落岩壁的夾縫中。


    更為離奇的是楊帆就腳下的物體--一不足腳掌大小的方形石岩。


    岩體棱角分明,表麵打磨光滑無比,打眼看上去便知定時人工之物。


    注視著這方形石岩,楊帆呆愣片刻,旋即猶如看到鬼一般,猛地躍下石岩,神色驚恐不安。


    背部緊靠陰寒的岩壁的他,卻不能阻止脊背汩汩冷汗。


    從擺脫人坤的追擊後,楊帆雖未曾詳細記得走過的步數。但身處黑暗中,對於數字極為敏感的他,卻堅定走過的距離,絕對不是這間石室可容納的。


    強作鎮定,楊帆定睛迴望,赫然發現那原本光滑如鏡的石岩表麵,竟有一對腳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墓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盲並收藏墓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