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梁山泊輕而易舉取了東平、濟州兩府。眾將時隔一年有餘,重迴梁山泊。重設晁天王、宋江靈位。將雷橫、單廷圭、魏定國、郝思文、鄧飛、彭汜、韓滔、關捷、梅展、真祥麟、任森等眾將靈位統統請入聚義廳。
並在聚義廳旁邊另開忠義堂,專設徐槐、陳希真靈位,供人祭拜。一切安排妥當,吳用將眾好漢聚集一堂道:“如今我們已經別無選擇,跟奸臣勢不兩立。此次進攻汴梁城,不成功便成仁。”
眾將都道:“誓死追隨!”
吳用發布將令,以關勝為主將,唿延灼、孫立、唐斌為副將,楊誌、索超、楊雄、石秀、穆弘、孫新、鄒潤帶兵三萬從陽穀縣北渡黃河,直取黎陽,防止河北兵馬南渡。
以陳麗卿為主將,劉廣、張順為副將,真大義、範成龍、唐猛、阮小二等帶兵三萬過應天府從京畿繞到鄭州,防止種師道從西府來援。
以林衝為先鋒,武鬆為副先鋒,秦明、花容、董平、張清、徐寧、李應、孫二娘等帶領輕騎三萬直插汴梁城。不做任何停留。
盧俊義、吳用、朱仝、劉唐、狄雷、王英、扈三娘、燕青、宣讚、燕順、鬱保四帶領六萬大軍沿途攻取濮州、廣濟軍、興仁府。
方傑、李俊、唿延慶、耿恭、李朗、樊瑞、黃信、呂方、郭勝、馬麟、丁得孫、龔旺、楊春、陳達、解珍解寶等人分駐各州,防禦張叔夜偷襲。
眾將安排已定,各自珍重分別。
話分兩頭,咱們再說說趙皇帝,名叫趙佶,從小就是個浪蕩子弟。因哲宗皇帝無子嗣,故而繼承大統。平生不愛處理政務,隻愛琴棋書畫、蹴鞠玩耍、珍奇珠寶、美女佳麗。
後宮有封號的嬪妃一百四十三人,無封號四百多人。這樣還在宮外養著李師師。這哥兒可是個身體倍兒棒的時間管理大師。
生有皇子三十二人、公主三十四人。在整個曆史上也算是高產高效。
政治上一律依賴六賊,聽之任之,信任有加。致使朝綱崩壞,政令不通。
唯有這兵馬司太尉宿元景乃是端王府舊人,善於察言觀色,又是皇帝嶽父,所以素來得到皇帝信任。
然而宿元景與高俅、楊戩等人卻不相同。雖然是皇帝近臣,但是憂心國家。頗得忠臣良將心儀。
其中將軍李綱便是其中之一,其人剛直,有才能。最重要是皇帝也喜歡這個人。宿元景曾屢次引薦到中樞之中。蔡京之流,屢次使出詭計,將李綱調離朝廷,外出平叛。
如今天下之事逐漸荼靡,宿元景也顧不得是否得罪六賊。屢次向皇帝直言,山東宋江已經近在咫尺,朝廷若不采取措施,必將釀成大禍。
高俅對蔡京道:“皇帝親信我們,全憑他不好處理政務,我們又各有所長,投其所好。他才將政務一律托福給我等。
若是皇帝留心政務,那我等的權柄豈不是要落空。到時候那些不長眼的就會,落井下石。我們豈不是要落入萬劫不複的地步。”
楊戩亦道:“隻有讓皇帝醉心玩樂,我們才能說一不二。宿元景那老東西,我老是活膩歪了。因為都是皇帝身邊老人,才對他客客氣氣,他卻蹬鼻子上臉,給臉不要臉。”
蔡京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
第二日早朝,宿元景又道:“啟稟聖上,各方大臣紛紛上書,希望能夠嚴懲奸臣。整肅朝綱,任用忠良,蕩滅匪患。”
宿元景話音未落。高俅便道:“宿太尉,你所言奸臣指的是誰?能不能把話說清楚。”
宿元景本就是懦弱之人,此時竟緊張到無法開口。給事中唐恪道:“誰蠱惑聖上,誰就是奸臣?”
楊戩道:“你就直說,我是不是奸臣?”
唐恪道:“你是不是奸臣,你自己心裏知道。”
高俅、楊戩等跪地道:“臣等一心一意為聖上辦差,不敢有半點差池。雖無大功,也不至於被說成奸臣。乞求聖上賜吾等死罪!”
蔡京顫顫巍巍走出班道:“皇上,人情便好書畫、玩樂、美人。高俅眾臣,也隻不過是滿足了聖上一點正常的小癖好。卻被汙為奸臣。
難道聖上就必須如古代聖賢所言,那樣克己複禮。整日操辦政務,不做絲毫娛樂。聖上也是人,連自己一點小喜好都不能擁有?”
趙官兒也道:“宿愛卿言過其實,如今大宋昌盛繁榮,老百姓安居樂業。朕有些自己的小愛好也不為過。”
宿元景低聲道:“聖上,梁山賊寇已經攻到東平,實力強盛。”
高俅道:“梁山好漢成如此尾大不掉之勢,還不是因為宿太尉一味姑息。若不是數次招安,讓他們逃脫,早已灰飛煙滅。
再說了,就一些烏合之眾,何懼之有,殿帥府正在整備兵馬,不日既要出征。掃平賊寇,還宇內清平。”
唐恪大喊道:“聖上,海內烽煙四起,北方女真虎視眈眈。玩物喪誌,如若繼續沉迷玩樂,社稷不存,宗廟不保,國之不國。”
蔡京怒道:“唐恪,你危言聳聽,妖言惑眾。豈不是將聖上比作昏君?你意欲何為?聖上,臣請斬唐恪!”
趙官兒聽了,皺眉道:“唐愛卿敢於直諫,也是忠臣。朕確實該留心政務了。”
蔡京見狀,跪倒在地道:“聖上既然認為臣等不忠,請斬臣等以謝天下。”
蔡京話音剛落,朝堂上唿啦啦跪下一半人。都哭哭啼啼道:“請斬臣等以謝天下。”
趙官兒見狀道:“卿等也是為朕排憂解難,滿足朕的喜好。朕斬了你們豈不是說明朕也罪孽深重。諸位愛卿請起。”
眾奸臣起來,兀自哭哭啼啼,整個朝堂如死了人出殯一般。
蔡京有道:“陛下,臣年老體衰。如今也該退位讓賢了。請陛下允許臣致仕迴鄉養老。”
趙官兒道:“朕的書畫還要太師指導。太師豈能離去。”
高俅道:“宿太尉與臣等有嫌隙。若留在朝中,擔心黨爭再起,反而耽誤了朝政。請聖上允許臣等致仕養老。”
趙官兒哪裏離得開這些奸臣,離開了他們自己的生活,豈不是像白開水一樣枯燥無味。
趙官兒連忙道:“那倒不用,朕正好有一件事情要交代宿太尉去辦。又到了一年一度泰山祈福的時候。宿太尉迴去準備這次泰山祈福吧。順便將唐愛卿帶上,熟悉熟悉流程。”
宿元景、唐恪無奈,隻能磕頭謝恩。
並在聚義廳旁邊另開忠義堂,專設徐槐、陳希真靈位,供人祭拜。一切安排妥當,吳用將眾好漢聚集一堂道:“如今我們已經別無選擇,跟奸臣勢不兩立。此次進攻汴梁城,不成功便成仁。”
眾將都道:“誓死追隨!”
吳用發布將令,以關勝為主將,唿延灼、孫立、唐斌為副將,楊誌、索超、楊雄、石秀、穆弘、孫新、鄒潤帶兵三萬從陽穀縣北渡黃河,直取黎陽,防止河北兵馬南渡。
以陳麗卿為主將,劉廣、張順為副將,真大義、範成龍、唐猛、阮小二等帶兵三萬過應天府從京畿繞到鄭州,防止種師道從西府來援。
以林衝為先鋒,武鬆為副先鋒,秦明、花容、董平、張清、徐寧、李應、孫二娘等帶領輕騎三萬直插汴梁城。不做任何停留。
盧俊義、吳用、朱仝、劉唐、狄雷、王英、扈三娘、燕青、宣讚、燕順、鬱保四帶領六萬大軍沿途攻取濮州、廣濟軍、興仁府。
方傑、李俊、唿延慶、耿恭、李朗、樊瑞、黃信、呂方、郭勝、馬麟、丁得孫、龔旺、楊春、陳達、解珍解寶等人分駐各州,防禦張叔夜偷襲。
眾將安排已定,各自珍重分別。
話分兩頭,咱們再說說趙皇帝,名叫趙佶,從小就是個浪蕩子弟。因哲宗皇帝無子嗣,故而繼承大統。平生不愛處理政務,隻愛琴棋書畫、蹴鞠玩耍、珍奇珠寶、美女佳麗。
後宮有封號的嬪妃一百四十三人,無封號四百多人。這樣還在宮外養著李師師。這哥兒可是個身體倍兒棒的時間管理大師。
生有皇子三十二人、公主三十四人。在整個曆史上也算是高產高效。
政治上一律依賴六賊,聽之任之,信任有加。致使朝綱崩壞,政令不通。
唯有這兵馬司太尉宿元景乃是端王府舊人,善於察言觀色,又是皇帝嶽父,所以素來得到皇帝信任。
然而宿元景與高俅、楊戩等人卻不相同。雖然是皇帝近臣,但是憂心國家。頗得忠臣良將心儀。
其中將軍李綱便是其中之一,其人剛直,有才能。最重要是皇帝也喜歡這個人。宿元景曾屢次引薦到中樞之中。蔡京之流,屢次使出詭計,將李綱調離朝廷,外出平叛。
如今天下之事逐漸荼靡,宿元景也顧不得是否得罪六賊。屢次向皇帝直言,山東宋江已經近在咫尺,朝廷若不采取措施,必將釀成大禍。
高俅對蔡京道:“皇帝親信我們,全憑他不好處理政務,我們又各有所長,投其所好。他才將政務一律托福給我等。
若是皇帝留心政務,那我等的權柄豈不是要落空。到時候那些不長眼的就會,落井下石。我們豈不是要落入萬劫不複的地步。”
楊戩亦道:“隻有讓皇帝醉心玩樂,我們才能說一不二。宿元景那老東西,我老是活膩歪了。因為都是皇帝身邊老人,才對他客客氣氣,他卻蹬鼻子上臉,給臉不要臉。”
蔡京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
第二日早朝,宿元景又道:“啟稟聖上,各方大臣紛紛上書,希望能夠嚴懲奸臣。整肅朝綱,任用忠良,蕩滅匪患。”
宿元景話音未落。高俅便道:“宿太尉,你所言奸臣指的是誰?能不能把話說清楚。”
宿元景本就是懦弱之人,此時竟緊張到無法開口。給事中唐恪道:“誰蠱惑聖上,誰就是奸臣?”
楊戩道:“你就直說,我是不是奸臣?”
唐恪道:“你是不是奸臣,你自己心裏知道。”
高俅、楊戩等跪地道:“臣等一心一意為聖上辦差,不敢有半點差池。雖無大功,也不至於被說成奸臣。乞求聖上賜吾等死罪!”
蔡京顫顫巍巍走出班道:“皇上,人情便好書畫、玩樂、美人。高俅眾臣,也隻不過是滿足了聖上一點正常的小癖好。卻被汙為奸臣。
難道聖上就必須如古代聖賢所言,那樣克己複禮。整日操辦政務,不做絲毫娛樂。聖上也是人,連自己一點小喜好都不能擁有?”
趙官兒也道:“宿愛卿言過其實,如今大宋昌盛繁榮,老百姓安居樂業。朕有些自己的小愛好也不為過。”
宿元景低聲道:“聖上,梁山賊寇已經攻到東平,實力強盛。”
高俅道:“梁山好漢成如此尾大不掉之勢,還不是因為宿太尉一味姑息。若不是數次招安,讓他們逃脫,早已灰飛煙滅。
再說了,就一些烏合之眾,何懼之有,殿帥府正在整備兵馬,不日既要出征。掃平賊寇,還宇內清平。”
唐恪大喊道:“聖上,海內烽煙四起,北方女真虎視眈眈。玩物喪誌,如若繼續沉迷玩樂,社稷不存,宗廟不保,國之不國。”
蔡京怒道:“唐恪,你危言聳聽,妖言惑眾。豈不是將聖上比作昏君?你意欲何為?聖上,臣請斬唐恪!”
趙官兒聽了,皺眉道:“唐愛卿敢於直諫,也是忠臣。朕確實該留心政務了。”
蔡京見狀,跪倒在地道:“聖上既然認為臣等不忠,請斬臣等以謝天下。”
蔡京話音剛落,朝堂上唿啦啦跪下一半人。都哭哭啼啼道:“請斬臣等以謝天下。”
趙官兒見狀道:“卿等也是為朕排憂解難,滿足朕的喜好。朕斬了你們豈不是說明朕也罪孽深重。諸位愛卿請起。”
眾奸臣起來,兀自哭哭啼啼,整個朝堂如死了人出殯一般。
蔡京有道:“陛下,臣年老體衰。如今也該退位讓賢了。請陛下允許臣致仕迴鄉養老。”
趙官兒道:“朕的書畫還要太師指導。太師豈能離去。”
高俅道:“宿太尉與臣等有嫌隙。若留在朝中,擔心黨爭再起,反而耽誤了朝政。請聖上允許臣等致仕養老。”
趙官兒哪裏離得開這些奸臣,離開了他們自己的生活,豈不是像白開水一樣枯燥無味。
趙官兒連忙道:“那倒不用,朕正好有一件事情要交代宿太尉去辦。又到了一年一度泰山祈福的時候。宿太尉迴去準備這次泰山祈福吧。順便將唐愛卿帶上,熟悉熟悉流程。”
宿元景、唐恪無奈,隻能磕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