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官兒重迴汴梁城,將蔡京、高俅等人一並收押。各路勤王兵馬駐紮四周,加上原先汴梁守軍足足有四五十萬。
孫傅私下對趙官兒道:“梁山兵馬如今有二十萬之眾,分布京城四周,若是一味縱容,恐怕又是一場大禍。
自太祖太宗開國以來,我朝素來重文輕武,以避免武將跋扈。聖上不能不察。”
趙官兒深以為慮,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定王趙桓進宮問安,對趙官兒道:“父皇,如今京城百姓開口駙馬,閉口駙馬。如今大宋都不知是姓趙還是姓吳。
吳用還是江南反王方臘的駙馬。兒臣以為,吳用險於蔡京。梁山眾將,多有忠義之人,不如分而治之,以為上策。”
趙官兒找種師道、侯蒙、徐和等人商議。
種師道進言道:“臣觀吳用其人,忠義為本。梁山眾將,龍蟠虎踞。若能重用,國家之福。”
侯蒙道:“雖然如此,也不可不防。自古武將坐大都會威脅皇權。吳用雖無不臣之心,難保他屬下眾將不會心生異誌。必須想個法子,妥善安置。”
眾人退去。汪伯彥留在最後,又對趙官兒道:“聖上,臣觀吳用眾將對聖上毫無敬意。又有大功,不好節製。臣以為,必須將他們分割使用,方保無虞。”
趙官兒道:“愛卿可有主意?”
汪伯彥道:“江南方臘,乃是吳用羽翼。素來不臣。如今王稟大軍已經攻下蘇州,立杭州近在咫尺。隻因朝廷召令才停止進剿。
不如趁方臘疏於防備之際,讓王稟、折可存、韓世忠、楊溫直取杭州。先除其羽翼。吳用若是埋怨,就全推在王稟身上,料他不敢有什麽異議。吳用一向以重情重義示人,等到那個時候,就與他討價還價,不怕他不就範。”
趙官兒聽了大喜,與汪伯彥徹夜詳談,引為知己。
第二日早朝,趙官兒重整朝綱,以孫傅、司馬樸為同平章事,汪伯彥、侯蒙為參知政事,共同秉政。以李綱、陳宗善、宿元景為殿帥府、步兵司、馬軍司太尉。以翟興為樞密使,翟進為樞密副使。徐和為禦史中丞,唐恪為給事中。因種師道心向梁山泊,故而隻給了太傅虛職。讓他重迴關中,抵禦西夏。
隻有梁山眾將,賞賜許多財物,並無授予官職。永慶公主入宮道:“父皇,此次鏟除蔡京。駙馬與梁山眾將居功至偉。父皇為何厚此薄彼。莫非是聽了奸臣讒言。”
趙官兒道:“梁山泊功大,朕還沒有想出具體官職。且讓他們稍安勿躁。朕自然會給他們滿意的封賞。”
吳用知道趙官兒有防備之心,也不逼迫。隻命唿延慶、李朗、蔣敬悉心經營山東。從登州直到興仁府十幾個州郡都在梁山泊手中。凡是朝廷任命官員,一律不予承認。朝廷也無可奈何。
梁山眾好漢進入東京汴梁,不許置辦府宅,全部安排在蔡京、高俅宅中。改為梁山會館。猶如一家,好不熱鬧。
豹子頭林衝恨高俅入骨,必欲殺之而後快。眾將聯名上書,趙官兒隻得同意,將高俅、王甫、李彥淩遲於西市菜市口。百姓彈冠相慶,東京城猶如過年一般。
吳用在梁山泊中設計工部司,以蔣敬為工部使,淩統為工部副使。並聘請範百萬為顧問使。招納全國工匠,研製各種工藝技術。並開辦工廠,所生產商品不僅在大宋銷售,還派船出海,銷往海外。
無業無田百姓紛紛前往梁山泊,從事手工業。各地商賈也爭先恐後在梁山泊周邊開辦配套工坊。梁山泊眾將雖無官職,卻忙得如火如荼。
這日吳用正與盧俊義、林衝等人在梁山會館內商討山東政事,突然金芝公主挺著大肚子急匆匆跑了進來。
吳用連忙扶著,問道:“金芝你有什麽事情,不能等我迴去再說。這樣跑來跑去,動了胎氣怎麽辦?”
金芝哭道:“哥哥,快救救我爹。”
吳用連忙問道:“父王出了何事?”
金芝道:“剛剛時遷兄弟迴來說,朝廷大軍突襲了杭州城。一眾文武死傷慘重,爹爹與哥哥被韓世忠俘虜,不日將押赴京城問斬。”
吳用聽了大驚。此時時遷也跟了進來道:“哥哥,事情確切。隻有石寶、鄧元覺、李逵護著吳王家眷躲到武夷山中。眾州縣都落入官軍之手。”
林衝道:“我們救皇帝於水火之中。想不到他恩將仇報,給我們來了個釜底抽薪。”
吳用安慰金芝公主道:“金芝,你放心。有我在,嶽丈不會有事。你先迴去休息,我自有主張。”
吳用好一陣好言相勸才將金芝公主送迴房中。永慶公主此時也得到消息而來,滿眼的愧疚。氣得撲簌簌流下淚來道:“都怪我父皇,如今利用完你了,反倒開始不認賬。不僅不給你們官職,還偷襲你們後方。”
吳用又抱著永慶公主道:“什麽叫你們我們。隻有我們跟他們。我們如今是一家人。怎麽能怪你,你不要自責。”
永慶公主道:“我們現在就進宮去見父皇。”
吳用兩人不敢耽擱,馬不停蹄來到皇宮。趙官兒命召入文德殿。殿內趙官兒正與汪伯彥、藍從熙、孫傅、司馬樸、侯蒙等人謀劃如何分解梁山大軍。
永慶公主一見麵就迫不及待的質問道:“父皇,梁山泊既然已經招安,為何還要進攻江南?”
藍從熙道:“公主差矣,既然接受招安,方臘為何還在江南稱王道寡。這可是謀逆重罪。”
永慶公主道:“駙馬已經派兄弟南下,勸方臘去除王號。一切都要有個過程。此去江南幾千裏,難道能飛過去?”
汪伯彥道:“公主確實是誤會了聖上。聖上寬宏大量,豈能出爾反爾。
隻是江南經略使王稟見江南軍有異動。擔心他們出爾反爾,軍情緊急,私自做了決定。經略使在前線有便宜之權。聖上實在不知。”
公主道:“那如今知道了。就將方臘等人放了,補任官員。這樣就能都為大宋出力。”
汪伯彥道:“公主又錯了,兵者危事。此次出兵杭州。官軍損失巨大,行營都指揮使劉延慶、兵馬都統製折可求也戰死沙場。如果就這樣放了,如何向將士們交代?
自古成王敗寇,他縱橫江南數載,豈不知這個道理。當初要招安他,他舉棋不定。如今成了階下囚就要身首就戮。
若是還能得到朝廷寬宥,那哪些心懷不軌的人豈不是得到鼓勵?剩下山士奇、王慶之流豈不是要繼續負隅頑抗?成了得個江山,輸了也可以封侯拜將。
朝廷正需要,殺一批反賊以正國法。否則這天下豈不是要亂了套。都起來稱王道寡。我大宋社稷,還如何延續。”
公主道:“父皇,你明明知道方臘是駙馬的嶽丈還要如此。你就是要給駙馬下馬威。當初你躺在行轅哭哭淒淒是誰出馬救了你?
女兒為了大宋社稷,甘願聯姻。你就不能為女兒的處境想想?女人以後如何再見金芝公主?如何再見梁山泊眾將領。”
趙官兒聽了,一臉尷尬的左顧右盼。藍從熙道:“公主殿下,你貴為大宋名正言順的公主?如何能給別人做平妻。方金芝鄉野草寇出生。若不是聖上垂憐,本應該一同問斬。
吳駙馬隻能有一個嶽父,就是當今聖上。方臘一介草寇,豈能與聖上相提並論。”
公主大怒道:“藍從熙,本公主記得你是蔡京的親宦,原本是個沒有種的閹狗,蔡京將你提拔為禦史。你如何不死?我跟你說話了嗎?你一直嘰嘰喳喳。”
趙官兒道:“金奴,你休要胡言亂語。就事論事,不要人身攻擊。”
公主厲聲道:“我不叫金奴,我叫奴金。父皇,你非要逼死女兒不可?”
趙官兒聽了一愣,難道自己女兒太多,將永慶公主名字給忘了?延慶公主叫趙福金,那永慶公主叫趙奴金似乎也沒有什麽奇怪。
汪伯彥道:“公主殿下,自古女子不能幹政。你難道不知道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事情?”
永慶公主道:“需要聯姻的時候就用到女子。如今用不著了,就是女子不能幹政。父皇,你比曹阿瞞還狠毒。”
趙官兒死豬不怕開水燙,隻是裝傻充愣。讓汪伯彥跟藍從熙打頭陣。
永慶公主氣得發毛。怒道:“父皇,你連蔡京都能饒恕,卻不能饒恕方臘。”
原來趙官兒並沒有殺蔡京,第一是趙官兒實在喜歡蔡京的書畫。第二是因為謀逆期間蔡京的兒子多成為駙馬,蔡京兒子蔡絛尚壽慶公主,蔡修尚康慶公主,庶長孫蔡複遠尚榮慶公主。
藍從熙道:“蔡京是壽慶公主與康慶公主的公爹。如何能相提並論。”
吳用見趙奴金說再多也沒有益處,便將她拉到身後,對趙官兒道:“聖上如何才能放過方臘?方臘與聖上都是吳用至情。吳用不能見死不救。就像吳用會誓死保護聖上一樣,誓死保護方臘。”
趙官兒等人聽了,都不言語。
吳用道:“聖上,臣也算有大功於江山社稷。臣願意舍棄一切封賞,解甲歸田。換取江東眾人性命。聖上可否考慮考慮。”
趙官兒聽了,心中大喜,差點笑了出來。
侯蒙道:“吳駙馬能想到這層實屬不易。聖上不是要有意解你兵權。隻是梁山之勢太盛。正所謂物極必反,希望駙馬可以理解。”
吳用笑道:“無妨,臣隻是想給眾兄弟謀一個好的出路。如今巨奸已除,臣也能放心歸隱。
隻是臣在山東做了很多規劃,並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大宋能夠長治久安。希望聖上能夠延續下去。”
藍從熙道:“仁宗、神宗朝多有變革,最終都是弊大於利。變法雖是好意,處理不好卻能誤國誤民。”
侯蒙道:“藍禦史差矣,吳駙馬在山東所做改革,都有成效,百姓交口稱讚。如果能按時按量繳納賦稅,又有何不可?”
汪伯彥道:“山東各地州府都設置議事廳,不認朝廷派駐的知府。豈不是成了獨立王國。”
吳用道:“雖然山東不需要派駐知府,但是兵權仍舊掌握在朝廷手中。沒有兵馬,什麽都是空談。
議事廳隻管行政,不管刑獄。刑獄統一由山東路刑獄使負責。可以有效防止濫用職權。再設立山東路監察使,監督各州有無違逆,以保萬無一失。
臣舉薦裴宣主管山東刑獄、監察。此人長期在陳身邊。對臣的想法一清二楚。
所有議事郎,都是由百姓選出。規定任期,並不具有世襲性質。反而能調動士紳商賈建設家鄉的積極性。”
孫傅道:“聖上,臣觀吳駙馬之計甚妙。朝廷反而少了許多事務,有百利而無一害。”
趙官兒本就喜歡新奇的玩意。本人就特別讚成王安石變法,還支持蔡京做出很多變革。聽到這麽多新奇的道道,欣然道:“那就暫且推行,以觀後效。另外朕給你再撥一塊土地,讓你肆意發揮。”
吳用聽了,不禁有些感動。本以為趙官兒是個十月的昏君,卻沒想到卻如此開明,隻是被奸臣蒙蔽。第一次真心下跪磕頭道:“臣替山東百姓謝謝聖上恩典。絕對不辜負聖上厚望。”
吳用說完,轉身揚長而去。
永慶公主趙奴金卻不甘心,對趙官兒道:“爹爹,是誰給你想出如此歹毒的計策。真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趙官兒道:“奴金,你說的是什麽話。駙馬雄才大略,朕以後必當重用。”
吳用二人退出皇宮,剛迴到梁山會館便接到朝廷聖旨。
特封吳用為崞縣公,盧俊義為定襄縣公、關勝為寧武縣公、陳麗卿為雁門侯、方傑為五台侯、李俊為靜樂侯,魯智深為護國禪師、武鬆為護國頭陀。其餘眾將皆為輕車都尉。
盧俊義、林衝、關勝、孫立、方傑、魯智深、嶽飛、陳麗卿升鎮國大將軍。唿延灼、武鬆、李俊、張順、劉廣、史進、唐斌、李應、李朗、楊再興、李逵、花容、阮小七、雲龍升冠軍大將軍。朱武、扈三娘、王英、扈成、穆弘、劉唐、阮小五、馬麟、苟英等升為歸德大將軍皆駐京師,歸三司指揮。
蔡福蔡慶為大理寺押獄,裴宣出任山東刑獄使,蔣欽任山東轉用使,唿延慶任山東經略使,童威為平海軍指揮使。解珍、解寶為太行山地軍兵馬統製。
楊春為登州兵馬都監,陳達為登州兵馬統製。燕順為萊州兵馬都監,楊林為萊州兵馬統製。龔旺為青州兵馬都監,丁得孫為青州兵馬統製。呂芳為梁山兵馬都監,郭盛為梁山兵馬統製。歐鵬為兗州兵馬都監、穆春為兗州兵馬統製。鄒潤為沂州兵馬都監、鄒淵為沂州兵馬統製。張橫為運河水軍指揮使、阮小五為副使。
新辟梁山府,包括原濟州、東平二府,以駙馬吳用為梁山知府,雲天彪為梁山府兵馬都監。成為梁山變法試行區。
盧俊義兵馬分張清、董平、楊誌、索超、石秀、楊雄、宣讚、樊瑞八軍劃歸汴梁禁軍,
關勝兵馬分為徐寧、皇甫雄、耿恭、秦明四軍歸河北經略使宗澤,
陳麗卿兵馬分為真大義、風會、唐猛三軍歸西府經略使種師道,
魯智深兵馬分為李忠、南宮長齡、鄧之綱三軍歸淮南防禦使徐京指揮,
嶽飛兵馬分為王貴、鍾相、楊幺、牛皋、徐慶、五軍劃歸王稟江南經略府,
方傑山東兵馬分為方百花、龐萬春、朱仝、黃信、阮小二五軍由唿延慶山東經略府指揮。
山東各地州縣並入朝廷管轄,所屬兵馬皆分散各州,由樞密院統一調配。
梁山好漢除了戴宗的探息營被吳用隱匿了下來以及武功低劣不堪重用隨同吳用前往梁山府眾人之外。其餘都在名單之上。
眾兄弟看了聖旨,一個個沉默不語。好是好,就是兄弟們就要分別,不勝難過。
吳用勸解道:“兄弟們,如今奸臣已經除掉,我等如果繼續抱團,不聽朝廷號令,我等就成了奸臣。
孫傅、司馬樸、侯蒙、徐和都是忠貞大臣,料定會保我們周全。眾位隻需恪盡職守,等待機會,我們遲早又會一起征討。
以後想兄弟們了就到汴梁梁山會館或者去梁山泊找我。梁山會館就交給宋清打理。”
宋清聽了,連忙領命道:“眾兄弟放心,梁山會館就是我們梁山人的家。我一定會打理的井井有條。”
當夜梁山會館大擺筵席。知道吳用即將離開汴梁。中樞大臣張叔夜、侯蒙、徐和、司馬樸、孫傅、陳過庭等人,以及相與眾將李綱、龐毅、徐京、李從吉、唿延紹、梁橫、哈蘭生等人紛紛前來。
高朋滿座,蓬蓽生輝。
孫傅私下對趙官兒道:“梁山兵馬如今有二十萬之眾,分布京城四周,若是一味縱容,恐怕又是一場大禍。
自太祖太宗開國以來,我朝素來重文輕武,以避免武將跋扈。聖上不能不察。”
趙官兒深以為慮,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定王趙桓進宮問安,對趙官兒道:“父皇,如今京城百姓開口駙馬,閉口駙馬。如今大宋都不知是姓趙還是姓吳。
吳用還是江南反王方臘的駙馬。兒臣以為,吳用險於蔡京。梁山眾將,多有忠義之人,不如分而治之,以為上策。”
趙官兒找種師道、侯蒙、徐和等人商議。
種師道進言道:“臣觀吳用其人,忠義為本。梁山眾將,龍蟠虎踞。若能重用,國家之福。”
侯蒙道:“雖然如此,也不可不防。自古武將坐大都會威脅皇權。吳用雖無不臣之心,難保他屬下眾將不會心生異誌。必須想個法子,妥善安置。”
眾人退去。汪伯彥留在最後,又對趙官兒道:“聖上,臣觀吳用眾將對聖上毫無敬意。又有大功,不好節製。臣以為,必須將他們分割使用,方保無虞。”
趙官兒道:“愛卿可有主意?”
汪伯彥道:“江南方臘,乃是吳用羽翼。素來不臣。如今王稟大軍已經攻下蘇州,立杭州近在咫尺。隻因朝廷召令才停止進剿。
不如趁方臘疏於防備之際,讓王稟、折可存、韓世忠、楊溫直取杭州。先除其羽翼。吳用若是埋怨,就全推在王稟身上,料他不敢有什麽異議。吳用一向以重情重義示人,等到那個時候,就與他討價還價,不怕他不就範。”
趙官兒聽了大喜,與汪伯彥徹夜詳談,引為知己。
第二日早朝,趙官兒重整朝綱,以孫傅、司馬樸為同平章事,汪伯彥、侯蒙為參知政事,共同秉政。以李綱、陳宗善、宿元景為殿帥府、步兵司、馬軍司太尉。以翟興為樞密使,翟進為樞密副使。徐和為禦史中丞,唐恪為給事中。因種師道心向梁山泊,故而隻給了太傅虛職。讓他重迴關中,抵禦西夏。
隻有梁山眾將,賞賜許多財物,並無授予官職。永慶公主入宮道:“父皇,此次鏟除蔡京。駙馬與梁山眾將居功至偉。父皇為何厚此薄彼。莫非是聽了奸臣讒言。”
趙官兒道:“梁山泊功大,朕還沒有想出具體官職。且讓他們稍安勿躁。朕自然會給他們滿意的封賞。”
吳用知道趙官兒有防備之心,也不逼迫。隻命唿延慶、李朗、蔣敬悉心經營山東。從登州直到興仁府十幾個州郡都在梁山泊手中。凡是朝廷任命官員,一律不予承認。朝廷也無可奈何。
梁山眾好漢進入東京汴梁,不許置辦府宅,全部安排在蔡京、高俅宅中。改為梁山會館。猶如一家,好不熱鬧。
豹子頭林衝恨高俅入骨,必欲殺之而後快。眾將聯名上書,趙官兒隻得同意,將高俅、王甫、李彥淩遲於西市菜市口。百姓彈冠相慶,東京城猶如過年一般。
吳用在梁山泊中設計工部司,以蔣敬為工部使,淩統為工部副使。並聘請範百萬為顧問使。招納全國工匠,研製各種工藝技術。並開辦工廠,所生產商品不僅在大宋銷售,還派船出海,銷往海外。
無業無田百姓紛紛前往梁山泊,從事手工業。各地商賈也爭先恐後在梁山泊周邊開辦配套工坊。梁山泊眾將雖無官職,卻忙得如火如荼。
這日吳用正與盧俊義、林衝等人在梁山會館內商討山東政事,突然金芝公主挺著大肚子急匆匆跑了進來。
吳用連忙扶著,問道:“金芝你有什麽事情,不能等我迴去再說。這樣跑來跑去,動了胎氣怎麽辦?”
金芝哭道:“哥哥,快救救我爹。”
吳用連忙問道:“父王出了何事?”
金芝道:“剛剛時遷兄弟迴來說,朝廷大軍突襲了杭州城。一眾文武死傷慘重,爹爹與哥哥被韓世忠俘虜,不日將押赴京城問斬。”
吳用聽了大驚。此時時遷也跟了進來道:“哥哥,事情確切。隻有石寶、鄧元覺、李逵護著吳王家眷躲到武夷山中。眾州縣都落入官軍之手。”
林衝道:“我們救皇帝於水火之中。想不到他恩將仇報,給我們來了個釜底抽薪。”
吳用安慰金芝公主道:“金芝,你放心。有我在,嶽丈不會有事。你先迴去休息,我自有主張。”
吳用好一陣好言相勸才將金芝公主送迴房中。永慶公主此時也得到消息而來,滿眼的愧疚。氣得撲簌簌流下淚來道:“都怪我父皇,如今利用完你了,反倒開始不認賬。不僅不給你們官職,還偷襲你們後方。”
吳用又抱著永慶公主道:“什麽叫你們我們。隻有我們跟他們。我們如今是一家人。怎麽能怪你,你不要自責。”
永慶公主道:“我們現在就進宮去見父皇。”
吳用兩人不敢耽擱,馬不停蹄來到皇宮。趙官兒命召入文德殿。殿內趙官兒正與汪伯彥、藍從熙、孫傅、司馬樸、侯蒙等人謀劃如何分解梁山大軍。
永慶公主一見麵就迫不及待的質問道:“父皇,梁山泊既然已經招安,為何還要進攻江南?”
藍從熙道:“公主差矣,既然接受招安,方臘為何還在江南稱王道寡。這可是謀逆重罪。”
永慶公主道:“駙馬已經派兄弟南下,勸方臘去除王號。一切都要有個過程。此去江南幾千裏,難道能飛過去?”
汪伯彥道:“公主確實是誤會了聖上。聖上寬宏大量,豈能出爾反爾。
隻是江南經略使王稟見江南軍有異動。擔心他們出爾反爾,軍情緊急,私自做了決定。經略使在前線有便宜之權。聖上實在不知。”
公主道:“那如今知道了。就將方臘等人放了,補任官員。這樣就能都為大宋出力。”
汪伯彥道:“公主又錯了,兵者危事。此次出兵杭州。官軍損失巨大,行營都指揮使劉延慶、兵馬都統製折可求也戰死沙場。如果就這樣放了,如何向將士們交代?
自古成王敗寇,他縱橫江南數載,豈不知這個道理。當初要招安他,他舉棋不定。如今成了階下囚就要身首就戮。
若是還能得到朝廷寬宥,那哪些心懷不軌的人豈不是得到鼓勵?剩下山士奇、王慶之流豈不是要繼續負隅頑抗?成了得個江山,輸了也可以封侯拜將。
朝廷正需要,殺一批反賊以正國法。否則這天下豈不是要亂了套。都起來稱王道寡。我大宋社稷,還如何延續。”
公主道:“父皇,你明明知道方臘是駙馬的嶽丈還要如此。你就是要給駙馬下馬威。當初你躺在行轅哭哭淒淒是誰出馬救了你?
女兒為了大宋社稷,甘願聯姻。你就不能為女兒的處境想想?女人以後如何再見金芝公主?如何再見梁山泊眾將領。”
趙官兒聽了,一臉尷尬的左顧右盼。藍從熙道:“公主殿下,你貴為大宋名正言順的公主?如何能給別人做平妻。方金芝鄉野草寇出生。若不是聖上垂憐,本應該一同問斬。
吳駙馬隻能有一個嶽父,就是當今聖上。方臘一介草寇,豈能與聖上相提並論。”
公主大怒道:“藍從熙,本公主記得你是蔡京的親宦,原本是個沒有種的閹狗,蔡京將你提拔為禦史。你如何不死?我跟你說話了嗎?你一直嘰嘰喳喳。”
趙官兒道:“金奴,你休要胡言亂語。就事論事,不要人身攻擊。”
公主厲聲道:“我不叫金奴,我叫奴金。父皇,你非要逼死女兒不可?”
趙官兒聽了一愣,難道自己女兒太多,將永慶公主名字給忘了?延慶公主叫趙福金,那永慶公主叫趙奴金似乎也沒有什麽奇怪。
汪伯彥道:“公主殿下,自古女子不能幹政。你難道不知道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事情?”
永慶公主道:“需要聯姻的時候就用到女子。如今用不著了,就是女子不能幹政。父皇,你比曹阿瞞還狠毒。”
趙官兒死豬不怕開水燙,隻是裝傻充愣。讓汪伯彥跟藍從熙打頭陣。
永慶公主氣得發毛。怒道:“父皇,你連蔡京都能饒恕,卻不能饒恕方臘。”
原來趙官兒並沒有殺蔡京,第一是趙官兒實在喜歡蔡京的書畫。第二是因為謀逆期間蔡京的兒子多成為駙馬,蔡京兒子蔡絛尚壽慶公主,蔡修尚康慶公主,庶長孫蔡複遠尚榮慶公主。
藍從熙道:“蔡京是壽慶公主與康慶公主的公爹。如何能相提並論。”
吳用見趙奴金說再多也沒有益處,便將她拉到身後,對趙官兒道:“聖上如何才能放過方臘?方臘與聖上都是吳用至情。吳用不能見死不救。就像吳用會誓死保護聖上一樣,誓死保護方臘。”
趙官兒等人聽了,都不言語。
吳用道:“聖上,臣也算有大功於江山社稷。臣願意舍棄一切封賞,解甲歸田。換取江東眾人性命。聖上可否考慮考慮。”
趙官兒聽了,心中大喜,差點笑了出來。
侯蒙道:“吳駙馬能想到這層實屬不易。聖上不是要有意解你兵權。隻是梁山之勢太盛。正所謂物極必反,希望駙馬可以理解。”
吳用笑道:“無妨,臣隻是想給眾兄弟謀一個好的出路。如今巨奸已除,臣也能放心歸隱。
隻是臣在山東做了很多規劃,並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大宋能夠長治久安。希望聖上能夠延續下去。”
藍從熙道:“仁宗、神宗朝多有變革,最終都是弊大於利。變法雖是好意,處理不好卻能誤國誤民。”
侯蒙道:“藍禦史差矣,吳駙馬在山東所做改革,都有成效,百姓交口稱讚。如果能按時按量繳納賦稅,又有何不可?”
汪伯彥道:“山東各地州府都設置議事廳,不認朝廷派駐的知府。豈不是成了獨立王國。”
吳用道:“雖然山東不需要派駐知府,但是兵權仍舊掌握在朝廷手中。沒有兵馬,什麽都是空談。
議事廳隻管行政,不管刑獄。刑獄統一由山東路刑獄使負責。可以有效防止濫用職權。再設立山東路監察使,監督各州有無違逆,以保萬無一失。
臣舉薦裴宣主管山東刑獄、監察。此人長期在陳身邊。對臣的想法一清二楚。
所有議事郎,都是由百姓選出。規定任期,並不具有世襲性質。反而能調動士紳商賈建設家鄉的積極性。”
孫傅道:“聖上,臣觀吳駙馬之計甚妙。朝廷反而少了許多事務,有百利而無一害。”
趙官兒本就喜歡新奇的玩意。本人就特別讚成王安石變法,還支持蔡京做出很多變革。聽到這麽多新奇的道道,欣然道:“那就暫且推行,以觀後效。另外朕給你再撥一塊土地,讓你肆意發揮。”
吳用聽了,不禁有些感動。本以為趙官兒是個十月的昏君,卻沒想到卻如此開明,隻是被奸臣蒙蔽。第一次真心下跪磕頭道:“臣替山東百姓謝謝聖上恩典。絕對不辜負聖上厚望。”
吳用說完,轉身揚長而去。
永慶公主趙奴金卻不甘心,對趙官兒道:“爹爹,是誰給你想出如此歹毒的計策。真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趙官兒道:“奴金,你說的是什麽話。駙馬雄才大略,朕以後必當重用。”
吳用二人退出皇宮,剛迴到梁山會館便接到朝廷聖旨。
特封吳用為崞縣公,盧俊義為定襄縣公、關勝為寧武縣公、陳麗卿為雁門侯、方傑為五台侯、李俊為靜樂侯,魯智深為護國禪師、武鬆為護國頭陀。其餘眾將皆為輕車都尉。
盧俊義、林衝、關勝、孫立、方傑、魯智深、嶽飛、陳麗卿升鎮國大將軍。唿延灼、武鬆、李俊、張順、劉廣、史進、唐斌、李應、李朗、楊再興、李逵、花容、阮小七、雲龍升冠軍大將軍。朱武、扈三娘、王英、扈成、穆弘、劉唐、阮小五、馬麟、苟英等升為歸德大將軍皆駐京師,歸三司指揮。
蔡福蔡慶為大理寺押獄,裴宣出任山東刑獄使,蔣欽任山東轉用使,唿延慶任山東經略使,童威為平海軍指揮使。解珍、解寶為太行山地軍兵馬統製。
楊春為登州兵馬都監,陳達為登州兵馬統製。燕順為萊州兵馬都監,楊林為萊州兵馬統製。龔旺為青州兵馬都監,丁得孫為青州兵馬統製。呂芳為梁山兵馬都監,郭盛為梁山兵馬統製。歐鵬為兗州兵馬都監、穆春為兗州兵馬統製。鄒潤為沂州兵馬都監、鄒淵為沂州兵馬統製。張橫為運河水軍指揮使、阮小五為副使。
新辟梁山府,包括原濟州、東平二府,以駙馬吳用為梁山知府,雲天彪為梁山府兵馬都監。成為梁山變法試行區。
盧俊義兵馬分張清、董平、楊誌、索超、石秀、楊雄、宣讚、樊瑞八軍劃歸汴梁禁軍,
關勝兵馬分為徐寧、皇甫雄、耿恭、秦明四軍歸河北經略使宗澤,
陳麗卿兵馬分為真大義、風會、唐猛三軍歸西府經略使種師道,
魯智深兵馬分為李忠、南宮長齡、鄧之綱三軍歸淮南防禦使徐京指揮,
嶽飛兵馬分為王貴、鍾相、楊幺、牛皋、徐慶、五軍劃歸王稟江南經略府,
方傑山東兵馬分為方百花、龐萬春、朱仝、黃信、阮小二五軍由唿延慶山東經略府指揮。
山東各地州縣並入朝廷管轄,所屬兵馬皆分散各州,由樞密院統一調配。
梁山好漢除了戴宗的探息營被吳用隱匿了下來以及武功低劣不堪重用隨同吳用前往梁山府眾人之外。其餘都在名單之上。
眾兄弟看了聖旨,一個個沉默不語。好是好,就是兄弟們就要分別,不勝難過。
吳用勸解道:“兄弟們,如今奸臣已經除掉,我等如果繼續抱團,不聽朝廷號令,我等就成了奸臣。
孫傅、司馬樸、侯蒙、徐和都是忠貞大臣,料定會保我們周全。眾位隻需恪盡職守,等待機會,我們遲早又會一起征討。
以後想兄弟們了就到汴梁梁山會館或者去梁山泊找我。梁山會館就交給宋清打理。”
宋清聽了,連忙領命道:“眾兄弟放心,梁山會館就是我們梁山人的家。我一定會打理的井井有條。”
當夜梁山會館大擺筵席。知道吳用即將離開汴梁。中樞大臣張叔夜、侯蒙、徐和、司馬樸、孫傅、陳過庭等人,以及相與眾將李綱、龐毅、徐京、李從吉、唿延紹、梁橫、哈蘭生等人紛紛前來。
高朋滿座,蓬蓽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