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戴宗來到東京,將皇恩營子弟寫得書信一一送到他們府中。京城無數官宦徹夜不眠,無數誥命痛哭流涕。
戴宗將京城探息營頭目範天喜、鄭紹官二人叫到麵前道:“如今局勢困難,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正是我等大展身手的時候。”
戴宗隨即將一張紙遞給鄭紹官道:“將這張紙印一萬份,塞滿汴梁的大街小巷。”
鄭紹周拿起來讀了一遍:
論徐槐十大罪狀,
第一,越權指揮,作為經略府參軍,操縱權柄,目無上級。
第二,擅殺大臣,兇暴殘虐,殺害檢校少保郭藥師。
第三,圖謀不軌,軍中將士唿其萬歲。
第四,坐視不救,坐視高禪、韓宗仁部覆滅。
第五,勞命傷財,對付區區草寇,動用三十萬眾,從全國抽點兵馬。
第六,中飽私囊,每月耗費近百萬貫,國力為之一空。童謠稱:滅了梁山,肥了欽差。
第七,樹立朋黨,在軍中培植親信,賞罰不明。
第八,遷延不前,坐視梁山賊寇逃出水泊。隻為發戰爭財。
第九,無端殺戮,山東蕩寇軍阻擋數倍敵軍,主將卻被處斬。
第十,妄議朝政,常常抱怨朝廷賞罰不明,姧臣當道。
鄭紹周看完,把紙收了起來。
戴宗又道:“明日黃昏時分,將兄弟們聚集起來。在城內放火。不燒百姓,隻燒達官顯貴的府邸和各司衙門。”
鄭紹官兩人領命去了。戴宗睡了一夜,第二日先來到諫議大夫崔白府裏,進獻了很多金銀珠寶。又帶了五六名好手來到李師師在鎮安坊內小樓,坐在對麵青樓中一麵飲酒,一麵觀察。
約到黃昏時分,看見老媽子偷偷摸摸朝外麵瞧了一眼,然後合上了門窗。二樓的窗簾後麵隱約能看到侍衛的身影。
戴宗知道時機已到,對眾人道:“按原計劃行事,事成之後每人一百兩白銀,若是身故,每人一百兩黃金。”
幾人領命下了樓,偷偷摸到李師師樓下。正準備動手,被侍衛瞧見。
侍衛開窗大喊:“什麽人?幹什麽?”
幾人也不理會,在窗子上潑上火油就引起火來。侍衛提弓放箭,兩人應聲而倒。剩下幾人竄到另一邊,繼續放火。侍衛從窗台飛身跳下樓,正遇到戴宗,揮刀就砍。戴宗眼急,側身一躲砍中手臂,轉身就跑。
侍衛沒空追戴宗,衝進屋子去救聖上。趙官兒正在銷金帳裏溫存。冷不丁被喊聲嚇得一哆嗦。抬頭一看,外麵唿啦啦著起火來。
侍衛們唿啦啦湧進屋子。趙官兒顧不得穿衣服,也顧不得李師師,拔腿就跑進了地道。
卻說蔡太師在府內與高俅、童貫、楊戩幾人飲茶。
高俅道:“近期山東經略大破梁山賊寇,如今已經占住梁山泊。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蔡京頗為得意的捋了捋胡須道:“功勞蔡家不會一人獨享,也屬於在坐的各位。”
童貫道:“我聽說山東軍權還歸徐槐代理。如今大功即將告成,是不是該收收斂收斂。徐槐此人雖有些才學,但自命清高,有意思功成名就,恐怕對你我不利。”
楊戩道:“樞相說得有理,如今梁山賊軍已經被逼到金鄉一隅,該摘桃子的時候到了。可不能將功勞拱手讓人。”
蔡京默默點頭道:“童樞密老成持重,見識在我之上。放心,文弱書生,對政治一竅不通,翻不出什麽浪花。你我隻要略略用力他就翻不了身。”
四人正聊天之際,突然聽見說後院起火。四人慌忙走到院子,隻見火光衝天,下人們正慌慌張張滅火,狼狽不堪。
蔡京卻笑道:“著吧著吧,正預示著我蔡家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京城內四處火起,亂成一團。有些地痞氓流子,趁火打劫。哭喊聲、逃命聲、咒罵聲此起彼伏。
趙官兒受了驚嚇,又感染風寒,第二日早朝尚且流著鼻涕。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花公公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有禦史道:“自從蔡攸東征以來,京城禁軍三缺其二。治安狀況每況愈下。近日盜匪橫行,甚囂塵上。”
趙官兒深有體會道:“蔡愛卿不是已經克複梁山?那就調一些禁軍迴都,京城百姓的安全也很重要。”
諫議大夫崔日道:“臣參山東經略參軍徐槐,肆意妄為,目無法紀。沒有聖上之命就處死了檢校少保郭藥師。”
幾個大臣紛紛附議。
趙官兒聽了,愣了片刻道:“誰?郭藥師被處死了?哪個郭藥師?”
童貫出班道:“正是臣從遼朝帶迴來棄暗投明的民族功臣郭藥師。”
趙官兒怒道:“豈有此理,擅殺大臣。”
戶部尚書又奏:“臣也參徐槐負責山東經略一切錢糧,一月耗費近百萬貫,國力為之一空。”
宿元景出班道:“具臣所知,徐槐為官清廉,為官幾十載依舊租賃房屋居住。絕非貪財之人。
郭藥師遷延不前、貽誤軍機,以至於控鶴軍全軍覆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殺不足以肅軍紀。”
趙官兒道:“郭藥師敵國來投,正彰顯大宋國威。就這麽殺了,以後誰還敢來投大宋?朕意難平,下旨削職為民,永不敘用。”
禦史中丞藍從熙道:“山東連年戰禍,匪患橫生,越剿越多。如今南北東西運河受阻,國家財政凋敝。素聞梁山眾頭領有忠君愛國之心,一直有招安之意。如今被困一隅,不如實行招安。再加以利用,討伐方臘、王慶。以匪治匪。”
兩班大臣有幾人出班附議。
給事中唐恪亦道:“門下省亦收到各處奏章幾十封,聲言討賊之事勞民傷財,耗費巨大。梁山泊賊寇不同於其他賊寇,建議招安。”
高俅出班道:“梁山賊寇,累造大惡,攻打城池,阻斷運河,殺害官吏。乃是心腹大患,不能再行姑息,必早除之。”
趙官兒道:“唐愛卿去濟州走一趟,若他們真心投效,招安亦可。如果冥頑不靈,就如太尉所言。好了,都退下吧,朕乏了。”
趙官兒受了風寒,頭疼難忍,不願意再處理政事。迴後宮就臥病在床,花公公在旁伺候,無微不至。
趙官兒不時想起郭藥師之事,餘怒未消。郭藥師是自己的一張政治牌麵,自己還指望靠郭藥師的影響收複幽雲十六州之地,就這麽被殺了。忍不住自言自語道:“該死的徐槐,擅作主張,豈有此理。”
花公公正在旁幫趙官兒揉腿,聽到此話,低聲道:“老奴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官兒並不是什麽暴君,平日裏對宮人也很和善,所以花公公敢直接插皇帝的話。
趙官兒道:“但說無妨。”
花公公道:“我聽說徐槐在山東操作權柄,結黨營私,恣意妄為。還聽說……”
趙官兒見花公公說話卡頓,便又道:“有話直說。”
花公公接著說:“老奴還聽說,打了勝仗,全軍對著徐槐高唿萬歲。”
趙官兒不屑一笑,揉了揉腦袋道:“這誰跟你說的?不太可能,此人我了解,忠貞有餘,寧折不彎,迂腐不堪。”
原來徐槐文采斐然、精通書畫。這些愛好正好跟趙官兒契合。早在趙官兒還是端王的時候,就跟徐槐頗多來往。隻可惜徐槐隻愛做學問,不會阿諛,不愛做官,不喜政治,不會拉幫結派。不然如今太師之位就屬於徐槐,不屬於蔡京。
花公公道:“這人啊,會變。當初劉秀在家鄉種地的時候,手無縛雞之力,誌向恬淡。誰能想到他最後殺伐果斷,做了皇帝。老奴就是瞎說,聖上不要當真。”
趙官兒聽了,將信將疑道:“傳一道聖旨,將徐槐押送京師,三司會審。”
消息傳到宮外,高俅連忙來找蔡京道:“如果徐槐檻送京師審問,到時候公子的事情不就露餡了嗎?
殿帥府、樞密院的所有文書都有公子署名。到時候在聖上麵前如何說得清楚?”
蔡京嘿嘿一笑道:“這個好辦。”
戴宗將京城探息營頭目範天喜、鄭紹官二人叫到麵前道:“如今局勢困難,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正是我等大展身手的時候。”
戴宗隨即將一張紙遞給鄭紹官道:“將這張紙印一萬份,塞滿汴梁的大街小巷。”
鄭紹周拿起來讀了一遍:
論徐槐十大罪狀,
第一,越權指揮,作為經略府參軍,操縱權柄,目無上級。
第二,擅殺大臣,兇暴殘虐,殺害檢校少保郭藥師。
第三,圖謀不軌,軍中將士唿其萬歲。
第四,坐視不救,坐視高禪、韓宗仁部覆滅。
第五,勞命傷財,對付區區草寇,動用三十萬眾,從全國抽點兵馬。
第六,中飽私囊,每月耗費近百萬貫,國力為之一空。童謠稱:滅了梁山,肥了欽差。
第七,樹立朋黨,在軍中培植親信,賞罰不明。
第八,遷延不前,坐視梁山賊寇逃出水泊。隻為發戰爭財。
第九,無端殺戮,山東蕩寇軍阻擋數倍敵軍,主將卻被處斬。
第十,妄議朝政,常常抱怨朝廷賞罰不明,姧臣當道。
鄭紹周看完,把紙收了起來。
戴宗又道:“明日黃昏時分,將兄弟們聚集起來。在城內放火。不燒百姓,隻燒達官顯貴的府邸和各司衙門。”
鄭紹官兩人領命去了。戴宗睡了一夜,第二日先來到諫議大夫崔白府裏,進獻了很多金銀珠寶。又帶了五六名好手來到李師師在鎮安坊內小樓,坐在對麵青樓中一麵飲酒,一麵觀察。
約到黃昏時分,看見老媽子偷偷摸摸朝外麵瞧了一眼,然後合上了門窗。二樓的窗簾後麵隱約能看到侍衛的身影。
戴宗知道時機已到,對眾人道:“按原計劃行事,事成之後每人一百兩白銀,若是身故,每人一百兩黃金。”
幾人領命下了樓,偷偷摸到李師師樓下。正準備動手,被侍衛瞧見。
侍衛開窗大喊:“什麽人?幹什麽?”
幾人也不理會,在窗子上潑上火油就引起火來。侍衛提弓放箭,兩人應聲而倒。剩下幾人竄到另一邊,繼續放火。侍衛從窗台飛身跳下樓,正遇到戴宗,揮刀就砍。戴宗眼急,側身一躲砍中手臂,轉身就跑。
侍衛沒空追戴宗,衝進屋子去救聖上。趙官兒正在銷金帳裏溫存。冷不丁被喊聲嚇得一哆嗦。抬頭一看,外麵唿啦啦著起火來。
侍衛們唿啦啦湧進屋子。趙官兒顧不得穿衣服,也顧不得李師師,拔腿就跑進了地道。
卻說蔡太師在府內與高俅、童貫、楊戩幾人飲茶。
高俅道:“近期山東經略大破梁山賊寇,如今已經占住梁山泊。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蔡京頗為得意的捋了捋胡須道:“功勞蔡家不會一人獨享,也屬於在坐的各位。”
童貫道:“我聽說山東軍權還歸徐槐代理。如今大功即將告成,是不是該收收斂收斂。徐槐此人雖有些才學,但自命清高,有意思功成名就,恐怕對你我不利。”
楊戩道:“樞相說得有理,如今梁山賊軍已經被逼到金鄉一隅,該摘桃子的時候到了。可不能將功勞拱手讓人。”
蔡京默默點頭道:“童樞密老成持重,見識在我之上。放心,文弱書生,對政治一竅不通,翻不出什麽浪花。你我隻要略略用力他就翻不了身。”
四人正聊天之際,突然聽見說後院起火。四人慌忙走到院子,隻見火光衝天,下人們正慌慌張張滅火,狼狽不堪。
蔡京卻笑道:“著吧著吧,正預示著我蔡家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京城內四處火起,亂成一團。有些地痞氓流子,趁火打劫。哭喊聲、逃命聲、咒罵聲此起彼伏。
趙官兒受了驚嚇,又感染風寒,第二日早朝尚且流著鼻涕。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花公公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有禦史道:“自從蔡攸東征以來,京城禁軍三缺其二。治安狀況每況愈下。近日盜匪橫行,甚囂塵上。”
趙官兒深有體會道:“蔡愛卿不是已經克複梁山?那就調一些禁軍迴都,京城百姓的安全也很重要。”
諫議大夫崔日道:“臣參山東經略參軍徐槐,肆意妄為,目無法紀。沒有聖上之命就處死了檢校少保郭藥師。”
幾個大臣紛紛附議。
趙官兒聽了,愣了片刻道:“誰?郭藥師被處死了?哪個郭藥師?”
童貫出班道:“正是臣從遼朝帶迴來棄暗投明的民族功臣郭藥師。”
趙官兒怒道:“豈有此理,擅殺大臣。”
戶部尚書又奏:“臣也參徐槐負責山東經略一切錢糧,一月耗費近百萬貫,國力為之一空。”
宿元景出班道:“具臣所知,徐槐為官清廉,為官幾十載依舊租賃房屋居住。絕非貪財之人。
郭藥師遷延不前、貽誤軍機,以至於控鶴軍全軍覆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殺不足以肅軍紀。”
趙官兒道:“郭藥師敵國來投,正彰顯大宋國威。就這麽殺了,以後誰還敢來投大宋?朕意難平,下旨削職為民,永不敘用。”
禦史中丞藍從熙道:“山東連年戰禍,匪患橫生,越剿越多。如今南北東西運河受阻,國家財政凋敝。素聞梁山眾頭領有忠君愛國之心,一直有招安之意。如今被困一隅,不如實行招安。再加以利用,討伐方臘、王慶。以匪治匪。”
兩班大臣有幾人出班附議。
給事中唐恪亦道:“門下省亦收到各處奏章幾十封,聲言討賊之事勞民傷財,耗費巨大。梁山泊賊寇不同於其他賊寇,建議招安。”
高俅出班道:“梁山賊寇,累造大惡,攻打城池,阻斷運河,殺害官吏。乃是心腹大患,不能再行姑息,必早除之。”
趙官兒道:“唐愛卿去濟州走一趟,若他們真心投效,招安亦可。如果冥頑不靈,就如太尉所言。好了,都退下吧,朕乏了。”
趙官兒受了風寒,頭疼難忍,不願意再處理政事。迴後宮就臥病在床,花公公在旁伺候,無微不至。
趙官兒不時想起郭藥師之事,餘怒未消。郭藥師是自己的一張政治牌麵,自己還指望靠郭藥師的影響收複幽雲十六州之地,就這麽被殺了。忍不住自言自語道:“該死的徐槐,擅作主張,豈有此理。”
花公公正在旁幫趙官兒揉腿,聽到此話,低聲道:“老奴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官兒並不是什麽暴君,平日裏對宮人也很和善,所以花公公敢直接插皇帝的話。
趙官兒道:“但說無妨。”
花公公道:“我聽說徐槐在山東操作權柄,結黨營私,恣意妄為。還聽說……”
趙官兒見花公公說話卡頓,便又道:“有話直說。”
花公公接著說:“老奴還聽說,打了勝仗,全軍對著徐槐高唿萬歲。”
趙官兒不屑一笑,揉了揉腦袋道:“這誰跟你說的?不太可能,此人我了解,忠貞有餘,寧折不彎,迂腐不堪。”
原來徐槐文采斐然、精通書畫。這些愛好正好跟趙官兒契合。早在趙官兒還是端王的時候,就跟徐槐頗多來往。隻可惜徐槐隻愛做學問,不會阿諛,不愛做官,不喜政治,不會拉幫結派。不然如今太師之位就屬於徐槐,不屬於蔡京。
花公公道:“這人啊,會變。當初劉秀在家鄉種地的時候,手無縛雞之力,誌向恬淡。誰能想到他最後殺伐果斷,做了皇帝。老奴就是瞎說,聖上不要當真。”
趙官兒聽了,將信將疑道:“傳一道聖旨,將徐槐押送京師,三司會審。”
消息傳到宮外,高俅連忙來找蔡京道:“如果徐槐檻送京師審問,到時候公子的事情不就露餡了嗎?
殿帥府、樞密院的所有文書都有公子署名。到時候在聖上麵前如何說得清楚?”
蔡京嘿嘿一笑道:“這個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