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關勝平定了東平府,接到吳用信件就直奔濟州府而來。原來是盧俊義、林衝、吳用三人帶兵來到濟州府。濟州知府張叔夜閉城不出,無論如何叫戰都不理會,足足半月連麵都沒見過。濟州城城高溝深,梁山軍缺少攻城車,故而遲遲不能攻克。
話說這濟州知府張叔夜是大宋名臣張耆的曾孫,字嵇仲,出身官宦世家?。父母生他時,曾夢見張道陵天師,送一粉團玉琢的嬰孩到家,吩咐道:“此乃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神威蕩魔真君。吾於玉帝前哀求,請他下凡。”
長大後,八尺身材,貌若天神,博覽群書,深通兵法,猿臂善射。山東十三州府、八十一縣無不敬佩。故而朝廷派他坐鎮濟州,以往宋江都對他敬而遠之,從未犯境。
張叔夜有兩子長子張伯奮,使赤銅溜金大瓜錘。次子張仲熊,使厚背薄刃雁翎刀。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手下四員大將陶震霆、張應雷、辛從忠、鄧宗弼皆是虎將。爪牙楊騰蛟,金成英曾在梁山入夥,後仰慕張叔夜為人,投他去了。
張叔夜早在數年前就考慮梁山遲早來攻。幾年來一直高築牆,廣積糧,練士卒,精軍械。打造的濟州府如鐵桶一般密不透風。
吳用一麵令梁山打造攻城器械,一麵命士兵圍濟州府三麵壘起土牆,足以向城內射箭,隻留下南麵沒有圍住。又命令張清、董平向東取了任城、金鄉諸縣,將運河控製到手裏。
張叔夜在府衙內悠然自得。手下大將陶震霆是個火爆脾氣,屢次請戰。張叔夜就是不準。張仲熊又來報道:“那惡賊吳用把城牆都圍了起來,下定決心要跟我們一戰到底。不如衝出去跟他大戰一場,讓他知道我們的厲害,自然退去。”
張叔夜悠然道:“他巴不得你趕緊出去跟他決戰。如今之際,我們熬得住,他耗不起。他想戰,我偏不。等待時日,朝廷援兵到來,他自亂了陣腳。”
“他留下南麵是何用意?供我們突圍?這匹夫可恨。”辛從忠恨恨說道。
張叔夜笑了笑道:“濟州離梁山泊一步之遙,城中自然不少細作。你將城中百姓盡放出城去,不願走的,就當細作處理。沒有百姓,我這城守一年半載沒有問題,看誰耗費得起。”
辛從忠得了將令,將城中百姓一股腦趕出城,做出一副死磕的架勢。吳用、盧俊義、關勝等人也是看呆了。
翌日,盧俊義指揮大軍猛攻濟州城。城內張叔夜指揮得當,調配有方,找不到絲毫破綻。
吳用等人一籌莫展,有人報來城中書信。吳用取來速速展開,卻見張叔夜書信道:“素聞軍師神機妙算,仰慕已久,不曾相交。今日有幸,沙場對弈。甚是慰籍。
稽仲自當枕戈待旦,以備指教。已備好糧二十萬石,軍械箭孥無數。望軍師竭盡全力,以全鄙人請教之心。
接近仲夏,秋冬不遠,特奉上棉衣一件,以備嚴寒。”
此時正值盛夏,張叔夜特送來一件棉衣,以示堅守之心。眾人見狀,不禁啞然。
“既然,張叔夜不著急,那我們就好好陪她玩玩。”吳用笑道:“既然城中已無百姓,命士兵將城牆三周用土加高成高台。土堆上修垛樓,箭塔。隻留一萬人三麵圍住。剩餘士兵迴梁山修整,一旬一換。”
眾將領命,將所有將士分為四波。每波以林衝、關勝、唿延灼、盧俊義統領。輪換守衛高台,也不進攻,隻讓出、不上進。吳用自帶大軍迴梁山去了。
張叔夜見梁山不攻城反建城,也絲毫不慌。命楊騰蛟帶著書信趁夜從南麵殺出,去汴梁搬救兵去了。
吳用令張清、董平,攻下濟州諸縣。將濟州出來的百姓都安置到任城縣,仿照東平故事,在任城縣設置濟州議事廳,下井七月初一自己親自到任城縣同鄉紳、工匠、商賈、儒生商議政事。
消息傳到濟州府城,張叔夜看著梁山泊在東平府所做的革新,良久沉吟不語。辛從忠上前問道:“張公,這其中有何玄機?”
張叔夜捋捋長須道:“妙哉,妙哉。”
辛從忠一臉不解。
張叔夜又道:“以前光聽說吳用其人陰狠歹毒,卻不想他竟然如此會邀買人心。這策略,件件都是放權柄,收人心。如果梁山泊在濟州也如此行事,濟州危矣!”
辛從忠道:“張公不必長他人誌氣,我城中精兵六千,糧草器械足備。就是天神下凡也奈何不了。更何況楊都監已去東京求援,不日大兵壓境,將梁山泊碾作齏粉。”
張叔夜點頭道:“賊眾雖盛,隻不過是一時張狂。皇恩浩蕩,等聖上降下天兵,看他能囂張幾時?”
再說吳用安頓好梁山事宜,這日清早與花榮、柴進、王英、扈三娘換了便裝,安頓了一車珍奇特產,下了梁山直奔任城。
中午時分幾人有說有笑到了嘉祥鎮,鎮中早已被梁山軍控製,小頭目將吳用等人帶到一處大宅道:“軍師,這就是你讓尋找的前光祿卿王本的宅子。”
吳用點了點頭,讓花容前去敲門。片刻,出來個老頭,撇出頭道:“先生找誰?”
吳用道:“麻煩通稟一聲,梁山泊吳用求見。”
那老頭聽了,驚得差點跌坐地上,連忙道:“稍等片刻,”。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連門都沒有帶上。
王英嘟囔道:“這還通稟個甚?直接進入不就得了?”
吳用道:“如今我們不同往日,往日我們是山寇土匪,去別人家裏收取財物,拿了就走,自然沒了顧忌。
現在我們要坐地為莊,得罪了別人,暗箭難防。”
王英不服道:“軍師是太仁慈,你不知這等臭皮囊,你給他三分顏色,他還想開染房。不能客氣,客氣了就蹬鼻子上臉。”
扈三娘連忙捅咕王英道:“你少說兩句,軍師自有安排。”
王英頓時嬉皮笑臉道:“都聽娘子,娘子不讓說我就不說。”
扈三娘斜白了他一眼,他反倒好似吃了人參果渾身舒服。
這時通報的老頭哆哆嗦嗦的走了出來道:“我們家老爺說他生病了,不見客。”
吳用道:“你再通稟你們老爺,今天早上老爺還去洙河邊莊園賞花,現在怎就病了?吳用誠心拜訪,老爺如果不見,吳用就在門口一直等著。”
王英不耐煩插嘴道:“我說這老東西不識好歹,讓我進去剜了他心肝做湯來敗火。”
老頭聽了王英一唬,一溜煙跑了。過了片刻,一個身體矍鑠的老頭子帶著一幫子傭人走了出來。
老頭子明顯麵露不悅,但也無可奈何,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梁山泊早就將他盯在眼裏,連他早上去河邊賞花都一清二楚。
吳用見了上前搭理道:“梁山泊叨擾貴州,聽聞王老爺子朝廷耆老,德老望重,特來拜會。”
王本老爺子見吳用客客氣氣,也迴禮道:“老夫,無用散樗,如今在鄉間不過飯桶而。豈勞將軍大駕。”
吳用命人將禮品搬進院中道:“略備薄禮,不成敬意。”哪有人敢阻攔,隻由眾人將禮品搬入。
王本將吳用等人請入正堂,叫了茶水。各自主仆坐定。王本道:“不知將軍來此何意?”
吳用道:“梁山泊無奈占了濟州,並無侵占百姓之意。我梁山泊從不貪權,民政之事,都交於百姓共同商議。隻想讓老爺子出山主持。”
王本連擺手,他可不想跟土匪扯上關係。更何況他兒子王祥正是張叔夜的濟州通判。
王本搖著頭道:“吳頭領,我已經老了,不中用了,恐怕擔不了此重任。我看眾位也不是窮兇極惡之人,軍馬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還是想勸勸眾位,如今之際,還是想辦法速速招安為好。”
吳用聽了,做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道:“我們也正有此意,隻不過苦於沒人引薦。聽說王老先生在朝廷朋友眾多,就是想讓老爺子權且出山,幫忙引薦。”
王本聽了愣了片刻,心想著這豈不是一個大的功業擺在眼前,倘若事情能成,事業豈不是煥發第二春,少不了封侯拜相。但又怕被吳用誆了,也不言語。
吳用又道:“梁山好漢本就是忠義之輩,都是被奸臣小人陷害,迫不得已落草為寇。日日想,夜夜盼,朝廷早招安。
如今攻取州縣,原有官員如雲天彪都一幹任用,並無殺戮。隻為能讓朝廷重視,早行招安,以全眾人忠義之心。可惜張叔夜不懂我等良苦用心,負隅頑抗。以致陷入僵局。隻希望王老爺子能夠出山,聯絡朝廷,以救百姓於水火,成就眾將拳拳愛國之心。”
王本聽了,依舊默然不語。柴進又道:“我本是前朝世宗皇帝柴榮嫡親後人柴進,老爺子的祖上王溥還曾經是我祖的宰相呢!”
王本聽了柴進的話,才知道是周世宗後人,連忙起身作揖道:“不知是世宗的後人,失敬失敬。”
這種老儒心裏麵那君君臣臣的思想根深蒂固。祖上自北周王朝起家,自然對柴家有種心理上的認同。態度也謙卑了不少。
柴榮又道:“我家祖上為了江山社稷托位於太祖皇帝,賜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世代受皇家庇佑。
怎奈奸臣當道,小人橫心。高俅之侄高太尉,將我家莊園田產據為己有,將我丟進枯井險些喪命。若不是梁山兄弟出手相救,那還能活生生坐在這裏。
祖廟尤在,卻不能前去祭掃。每每夜深人靜,涕淚粘濕枕巾。我雖不才,也不曾懷叛逆之心。隻期盼掃清冤屈,訴衷腸與世宗靈前。”
柴進說到悲傷之處,忍不住掩麵擦淚。就連王本老頭也,也頗為傷感。
吳用起身就要下跪,王本連忙扶住。吳用道:“百姓安危,將士前途都係於老先生之手。”
王本一時不知如何應答。這時花容匆匆從外麵走了進來,往吳用耳邊就要說些什麽。
吳用斥責道:“王老先生並非外人,但說無妨。”
花榮道:“將士們在鎮裏收到百姓訴狀,那蔡京的門生喚做來保的,原是西門慶屬下管家,勾搭上蔡京,放了千戶按察使的職位,在此處欺男霸女、胡作非為,霸占了不少土地。將士們出於激憤,把那廝連同一並走狗一起剁了。”
王本聽了,吃了一驚,癱坐到椅子上。這來保也曾強取了王本的田地,後來因知道王本是官宦人家,才又歸還迴來。王本因對方是蔡京的門生,不敢招惹。如今直接被梁山好漢剁了,被嚇了一跳。
吳用道:“這種傷天害理之輩,殺就殺了,有什麽大驚小怪。告訴百姓,凡有這種惡霸,一律上報,按律處理。”
王本雖是個清官,但拿個豬肉手裏還沾三分葷腥,王權社會的官場上哪個敢說自己一清二白。即使自己清清白白,親戚朋友也要拉你下水。
王本強裝鎮定,雙手卻忍不住微微打顫。吳用見時機成熟,又拱手作揖道:“七月初一,梁山泊將在任城縣聚集鄉裏共商政事,王老爺子務必到場。”
王本聽了,隻是連連點頭道:“為了朝廷招安大計,為了保境安寧,老朽定然赴約。”
話說這濟州知府張叔夜是大宋名臣張耆的曾孫,字嵇仲,出身官宦世家?。父母生他時,曾夢見張道陵天師,送一粉團玉琢的嬰孩到家,吩咐道:“此乃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神威蕩魔真君。吾於玉帝前哀求,請他下凡。”
長大後,八尺身材,貌若天神,博覽群書,深通兵法,猿臂善射。山東十三州府、八十一縣無不敬佩。故而朝廷派他坐鎮濟州,以往宋江都對他敬而遠之,從未犯境。
張叔夜有兩子長子張伯奮,使赤銅溜金大瓜錘。次子張仲熊,使厚背薄刃雁翎刀。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手下四員大將陶震霆、張應雷、辛從忠、鄧宗弼皆是虎將。爪牙楊騰蛟,金成英曾在梁山入夥,後仰慕張叔夜為人,投他去了。
張叔夜早在數年前就考慮梁山遲早來攻。幾年來一直高築牆,廣積糧,練士卒,精軍械。打造的濟州府如鐵桶一般密不透風。
吳用一麵令梁山打造攻城器械,一麵命士兵圍濟州府三麵壘起土牆,足以向城內射箭,隻留下南麵沒有圍住。又命令張清、董平向東取了任城、金鄉諸縣,將運河控製到手裏。
張叔夜在府衙內悠然自得。手下大將陶震霆是個火爆脾氣,屢次請戰。張叔夜就是不準。張仲熊又來報道:“那惡賊吳用把城牆都圍了起來,下定決心要跟我們一戰到底。不如衝出去跟他大戰一場,讓他知道我們的厲害,自然退去。”
張叔夜悠然道:“他巴不得你趕緊出去跟他決戰。如今之際,我們熬得住,他耗不起。他想戰,我偏不。等待時日,朝廷援兵到來,他自亂了陣腳。”
“他留下南麵是何用意?供我們突圍?這匹夫可恨。”辛從忠恨恨說道。
張叔夜笑了笑道:“濟州離梁山泊一步之遙,城中自然不少細作。你將城中百姓盡放出城去,不願走的,就當細作處理。沒有百姓,我這城守一年半載沒有問題,看誰耗費得起。”
辛從忠得了將令,將城中百姓一股腦趕出城,做出一副死磕的架勢。吳用、盧俊義、關勝等人也是看呆了。
翌日,盧俊義指揮大軍猛攻濟州城。城內張叔夜指揮得當,調配有方,找不到絲毫破綻。
吳用等人一籌莫展,有人報來城中書信。吳用取來速速展開,卻見張叔夜書信道:“素聞軍師神機妙算,仰慕已久,不曾相交。今日有幸,沙場對弈。甚是慰籍。
稽仲自當枕戈待旦,以備指教。已備好糧二十萬石,軍械箭孥無數。望軍師竭盡全力,以全鄙人請教之心。
接近仲夏,秋冬不遠,特奉上棉衣一件,以備嚴寒。”
此時正值盛夏,張叔夜特送來一件棉衣,以示堅守之心。眾人見狀,不禁啞然。
“既然,張叔夜不著急,那我們就好好陪她玩玩。”吳用笑道:“既然城中已無百姓,命士兵將城牆三周用土加高成高台。土堆上修垛樓,箭塔。隻留一萬人三麵圍住。剩餘士兵迴梁山修整,一旬一換。”
眾將領命,將所有將士分為四波。每波以林衝、關勝、唿延灼、盧俊義統領。輪換守衛高台,也不進攻,隻讓出、不上進。吳用自帶大軍迴梁山去了。
張叔夜見梁山不攻城反建城,也絲毫不慌。命楊騰蛟帶著書信趁夜從南麵殺出,去汴梁搬救兵去了。
吳用令張清、董平,攻下濟州諸縣。將濟州出來的百姓都安置到任城縣,仿照東平故事,在任城縣設置濟州議事廳,下井七月初一自己親自到任城縣同鄉紳、工匠、商賈、儒生商議政事。
消息傳到濟州府城,張叔夜看著梁山泊在東平府所做的革新,良久沉吟不語。辛從忠上前問道:“張公,這其中有何玄機?”
張叔夜捋捋長須道:“妙哉,妙哉。”
辛從忠一臉不解。
張叔夜又道:“以前光聽說吳用其人陰狠歹毒,卻不想他竟然如此會邀買人心。這策略,件件都是放權柄,收人心。如果梁山泊在濟州也如此行事,濟州危矣!”
辛從忠道:“張公不必長他人誌氣,我城中精兵六千,糧草器械足備。就是天神下凡也奈何不了。更何況楊都監已去東京求援,不日大兵壓境,將梁山泊碾作齏粉。”
張叔夜點頭道:“賊眾雖盛,隻不過是一時張狂。皇恩浩蕩,等聖上降下天兵,看他能囂張幾時?”
再說吳用安頓好梁山事宜,這日清早與花榮、柴進、王英、扈三娘換了便裝,安頓了一車珍奇特產,下了梁山直奔任城。
中午時分幾人有說有笑到了嘉祥鎮,鎮中早已被梁山軍控製,小頭目將吳用等人帶到一處大宅道:“軍師,這就是你讓尋找的前光祿卿王本的宅子。”
吳用點了點頭,讓花容前去敲門。片刻,出來個老頭,撇出頭道:“先生找誰?”
吳用道:“麻煩通稟一聲,梁山泊吳用求見。”
那老頭聽了,驚得差點跌坐地上,連忙道:“稍等片刻,”。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連門都沒有帶上。
王英嘟囔道:“這還通稟個甚?直接進入不就得了?”
吳用道:“如今我們不同往日,往日我們是山寇土匪,去別人家裏收取財物,拿了就走,自然沒了顧忌。
現在我們要坐地為莊,得罪了別人,暗箭難防。”
王英不服道:“軍師是太仁慈,你不知這等臭皮囊,你給他三分顏色,他還想開染房。不能客氣,客氣了就蹬鼻子上臉。”
扈三娘連忙捅咕王英道:“你少說兩句,軍師自有安排。”
王英頓時嬉皮笑臉道:“都聽娘子,娘子不讓說我就不說。”
扈三娘斜白了他一眼,他反倒好似吃了人參果渾身舒服。
這時通報的老頭哆哆嗦嗦的走了出來道:“我們家老爺說他生病了,不見客。”
吳用道:“你再通稟你們老爺,今天早上老爺還去洙河邊莊園賞花,現在怎就病了?吳用誠心拜訪,老爺如果不見,吳用就在門口一直等著。”
王英不耐煩插嘴道:“我說這老東西不識好歹,讓我進去剜了他心肝做湯來敗火。”
老頭聽了王英一唬,一溜煙跑了。過了片刻,一個身體矍鑠的老頭子帶著一幫子傭人走了出來。
老頭子明顯麵露不悅,但也無可奈何,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梁山泊早就將他盯在眼裏,連他早上去河邊賞花都一清二楚。
吳用見了上前搭理道:“梁山泊叨擾貴州,聽聞王老爺子朝廷耆老,德老望重,特來拜會。”
王本老爺子見吳用客客氣氣,也迴禮道:“老夫,無用散樗,如今在鄉間不過飯桶而。豈勞將軍大駕。”
吳用命人將禮品搬進院中道:“略備薄禮,不成敬意。”哪有人敢阻攔,隻由眾人將禮品搬入。
王本將吳用等人請入正堂,叫了茶水。各自主仆坐定。王本道:“不知將軍來此何意?”
吳用道:“梁山泊無奈占了濟州,並無侵占百姓之意。我梁山泊從不貪權,民政之事,都交於百姓共同商議。隻想讓老爺子出山主持。”
王本連擺手,他可不想跟土匪扯上關係。更何況他兒子王祥正是張叔夜的濟州通判。
王本搖著頭道:“吳頭領,我已經老了,不中用了,恐怕擔不了此重任。我看眾位也不是窮兇極惡之人,軍馬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還是想勸勸眾位,如今之際,還是想辦法速速招安為好。”
吳用聽了,做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道:“我們也正有此意,隻不過苦於沒人引薦。聽說王老先生在朝廷朋友眾多,就是想讓老爺子權且出山,幫忙引薦。”
王本聽了愣了片刻,心想著這豈不是一個大的功業擺在眼前,倘若事情能成,事業豈不是煥發第二春,少不了封侯拜相。但又怕被吳用誆了,也不言語。
吳用又道:“梁山好漢本就是忠義之輩,都是被奸臣小人陷害,迫不得已落草為寇。日日想,夜夜盼,朝廷早招安。
如今攻取州縣,原有官員如雲天彪都一幹任用,並無殺戮。隻為能讓朝廷重視,早行招安,以全眾人忠義之心。可惜張叔夜不懂我等良苦用心,負隅頑抗。以致陷入僵局。隻希望王老爺子能夠出山,聯絡朝廷,以救百姓於水火,成就眾將拳拳愛國之心。”
王本聽了,依舊默然不語。柴進又道:“我本是前朝世宗皇帝柴榮嫡親後人柴進,老爺子的祖上王溥還曾經是我祖的宰相呢!”
王本聽了柴進的話,才知道是周世宗後人,連忙起身作揖道:“不知是世宗的後人,失敬失敬。”
這種老儒心裏麵那君君臣臣的思想根深蒂固。祖上自北周王朝起家,自然對柴家有種心理上的認同。態度也謙卑了不少。
柴榮又道:“我家祖上為了江山社稷托位於太祖皇帝,賜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世代受皇家庇佑。
怎奈奸臣當道,小人橫心。高俅之侄高太尉,將我家莊園田產據為己有,將我丟進枯井險些喪命。若不是梁山兄弟出手相救,那還能活生生坐在這裏。
祖廟尤在,卻不能前去祭掃。每每夜深人靜,涕淚粘濕枕巾。我雖不才,也不曾懷叛逆之心。隻期盼掃清冤屈,訴衷腸與世宗靈前。”
柴進說到悲傷之處,忍不住掩麵擦淚。就連王本老頭也,也頗為傷感。
吳用起身就要下跪,王本連忙扶住。吳用道:“百姓安危,將士前途都係於老先生之手。”
王本一時不知如何應答。這時花容匆匆從外麵走了進來,往吳用耳邊就要說些什麽。
吳用斥責道:“王老先生並非外人,但說無妨。”
花榮道:“將士們在鎮裏收到百姓訴狀,那蔡京的門生喚做來保的,原是西門慶屬下管家,勾搭上蔡京,放了千戶按察使的職位,在此處欺男霸女、胡作非為,霸占了不少土地。將士們出於激憤,把那廝連同一並走狗一起剁了。”
王本聽了,吃了一驚,癱坐到椅子上。這來保也曾強取了王本的田地,後來因知道王本是官宦人家,才又歸還迴來。王本因對方是蔡京的門生,不敢招惹。如今直接被梁山好漢剁了,被嚇了一跳。
吳用道:“這種傷天害理之輩,殺就殺了,有什麽大驚小怪。告訴百姓,凡有這種惡霸,一律上報,按律處理。”
王本雖是個清官,但拿個豬肉手裏還沾三分葷腥,王權社會的官場上哪個敢說自己一清二白。即使自己清清白白,親戚朋友也要拉你下水。
王本強裝鎮定,雙手卻忍不住微微打顫。吳用見時機成熟,又拱手作揖道:“七月初一,梁山泊將在任城縣聚集鄉裏共商政事,王老爺子務必到場。”
王本聽了,隻是連連點頭道:“為了朝廷招安大計,為了保境安寧,老朽定然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