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拍完《犯罪調查》,林年再次接到一部電影劇本,但是距離開始拍攝還有一段距離,出於對角色和電影的負責,林年拒絕了謝理給她安排的其他劇本,隻是偶爾外出拍攝一些廣告。
鑽研角色之餘,她也會去各平台搜索一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出演過的劇集或者角色名稱,果不其然在電影愛好者小組裏,她又搜到了一篇長文加精的帖子:“盤點近些年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華語電影”,啪!很快啊,她點了進去,找找有沒有《歸來》。
帖子比自己想象的長,作者從柏林電影節的起源講起。
“柏林電影節始於二戰之後,為了重塑柏林‘世界自由窗口’的形象而舉辦,目的主要是為了以電影帶動旅遊,進而影響經濟。1951年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正式舉辦。從其目的和時間上來看,可以知道柏林電影節應和了當時德國在二戰中的屬性以及戰後的反思,因此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對於電影的取舍多偏向於政治正確的反思題材電影。
“這和戛納和威尼斯都有些不一樣。戛納是更加青睞現實主義題材和具有藝術價值的影片,而威尼斯電影節更側重於對人性的探討和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因此很多實驗電影都迴選擇在威尼斯電影節發布。
“當然,這不是說三大電影節有多大本質上的差別。雖然說這三個電影節各有側重,但是本質上來說因為電影除了是關於光影的藝術,也是關於人的藝術,從這個角度而言,三大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十年前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的《小醜》難道不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影片嗎,雖然它描寫的是一個虛構的城市哥譚中的一個人物,但是電影所呈現的人物所遭遇的困境等等何嚐不是一種現實主義呢?而從其藝術性上來講,它難道不如戛納的金棕櫚大獎獲得者《寄生蟲》嗎?
“所以這裏不得不提一下,那便是三大電影節的參賽影片,或者所有的a類電影節的參賽影片都有一定的排他性,也就是你不能既要又要,同時報名參加不同的a類電影節。今年的柏林電影節率先開始,所以我們也主要是將目光先放在柏林電影節上。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柏林電影節的不同單元,再來看盤點一下往屆柏林電影節不同單元的華語影片(包括港澳台地區)。柏林電影節主要分為主競賽、遇見、短片競賽、全景、論壇、特別展映和新生代等幾個單元。華語電影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參加柏林電影節,曾多次斬獲金熊獎,例如……
“今天要聊的是這一屆大陸選送不同單元的影片,包括紀錄片,因為還沒有看到影片本身,隻好從釋放出來的海報、故事大綱等方麵簡單地聊一聊。首先從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歸來》說起吧,其實很多年前也有一部同名電影,但是此《歸來》非彼《歸來》。這部選送柏林電影節的長片更加聚焦於現實,其實選送戛納也未嚐不可,不過考慮到內容及其題材,確實柏林電影節更加合適。畢竟柏林電影節相比起其他兩個電影節,更注重商業和藝術的平衡,而且更強調政治正確。這部講述一名犯人再社會化的電影無疑很政治正確了。至於主角的演繹以及成片的質量如何,我們還很難判斷,畢竟導演是很新的人,雖然有一些短片曾入圍了一些國際電影節的短片單元,但是正兒八經的長片卻是很少,能找到的就是《紅·黃·藍》這部講述的是三個青年人迷惘的現實和黏糊的情感的片子。試毒一下這部片子,作為一部畢業長片是合格的,但是商業性弱了一些,更偏文藝一些。期待導演能的這部《歸來》有更大突破!”
時間的齒輪轉動,春節前,林斯和林年商量著帶父母一起去歐洲參加電影節。林斯的公司負責了《歸來》選送的公關工作,
“工作了這麽久,還是第一次和你出差呢,要不給咱爸媽也辦個旅遊簽,跟著一起去趟歐洲?”林斯不自覺感歎道。
林年對此自然是雙手雙腳讚成:“但是!你有把握說服他倆嗎?他們倆太頑固,都不聽我的!”
“包在我身上!”林斯攬過說服爸媽的任務,“你要講究策略,隻要先說服咱爸,咱媽就不會有意見。”
果然,不久林斯就過來跟林年說她已經說服了林有青和馮倩俐,他們打算將家中的工作委托給鄰居,跟兩姐妹一起前往歐洲。
“這麽多年,這還是我第一次來到你們租的這個房子,話說你倆都不在帝都買個房子啊?”臨行前,馮倩俐和林有青先來到帝都林斯和林年現在居住的小區。
其實兩人所住的小區還算高檔,租了對門的兩個公寓。倆人都不太差錢,而且考慮到林年的演員身份,還要封閉式管理,所以他們花高價租了一個管理嚴格、環境等各方麵都還不錯的一個小區。
小區裏麵沒有高樓,有的隻是二三層的別墅以及4層的公寓樓,每一層住兩戶人家。
“其實這個小區就挺不錯的,我就是懶得操心……而且可能還差一點錢。”林斯帶著馮倩俐、林有青夫妻倆在小區轉悠。
“你真想買啊?不早說,我可以借給你,我目前的存款還可以。”林年一聽林斯透露出的消息,果斷說道,“我也不搞投資,隻偶爾做一下公益,足夠支付你買一套房的,而且也不找你讓你還,怎麽樣?”
鑽研角色之餘,她也會去各平台搜索一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出演過的劇集或者角色名稱,果不其然在電影愛好者小組裏,她又搜到了一篇長文加精的帖子:“盤點近些年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華語電影”,啪!很快啊,她點了進去,找找有沒有《歸來》。
帖子比自己想象的長,作者從柏林電影節的起源講起。
“柏林電影節始於二戰之後,為了重塑柏林‘世界自由窗口’的形象而舉辦,目的主要是為了以電影帶動旅遊,進而影響經濟。1951年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正式舉辦。從其目的和時間上來看,可以知道柏林電影節應和了當時德國在二戰中的屬性以及戰後的反思,因此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對於電影的取舍多偏向於政治正確的反思題材電影。
“這和戛納和威尼斯都有些不一樣。戛納是更加青睞現實主義題材和具有藝術價值的影片,而威尼斯電影節更側重於對人性的探討和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因此很多實驗電影都迴選擇在威尼斯電影節發布。
“當然,這不是說三大電影節有多大本質上的差別。雖然說這三個電影節各有側重,但是本質上來說因為電影除了是關於光影的藝術,也是關於人的藝術,從這個角度而言,三大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十年前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的《小醜》難道不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影片嗎,雖然它描寫的是一個虛構的城市哥譚中的一個人物,但是電影所呈現的人物所遭遇的困境等等何嚐不是一種現實主義呢?而從其藝術性上來講,它難道不如戛納的金棕櫚大獎獲得者《寄生蟲》嗎?
“所以這裏不得不提一下,那便是三大電影節的參賽影片,或者所有的a類電影節的參賽影片都有一定的排他性,也就是你不能既要又要,同時報名參加不同的a類電影節。今年的柏林電影節率先開始,所以我們也主要是將目光先放在柏林電影節上。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柏林電影節的不同單元,再來看盤點一下往屆柏林電影節不同單元的華語影片(包括港澳台地區)。柏林電影節主要分為主競賽、遇見、短片競賽、全景、論壇、特別展映和新生代等幾個單元。華語電影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參加柏林電影節,曾多次斬獲金熊獎,例如……
“今天要聊的是這一屆大陸選送不同單元的影片,包括紀錄片,因為還沒有看到影片本身,隻好從釋放出來的海報、故事大綱等方麵簡單地聊一聊。首先從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歸來》說起吧,其實很多年前也有一部同名電影,但是此《歸來》非彼《歸來》。這部選送柏林電影節的長片更加聚焦於現實,其實選送戛納也未嚐不可,不過考慮到內容及其題材,確實柏林電影節更加合適。畢竟柏林電影節相比起其他兩個電影節,更注重商業和藝術的平衡,而且更強調政治正確。這部講述一名犯人再社會化的電影無疑很政治正確了。至於主角的演繹以及成片的質量如何,我們還很難判斷,畢竟導演是很新的人,雖然有一些短片曾入圍了一些國際電影節的短片單元,但是正兒八經的長片卻是很少,能找到的就是《紅·黃·藍》這部講述的是三個青年人迷惘的現實和黏糊的情感的片子。試毒一下這部片子,作為一部畢業長片是合格的,但是商業性弱了一些,更偏文藝一些。期待導演能的這部《歸來》有更大突破!”
時間的齒輪轉動,春節前,林斯和林年商量著帶父母一起去歐洲參加電影節。林斯的公司負責了《歸來》選送的公關工作,
“工作了這麽久,還是第一次和你出差呢,要不給咱爸媽也辦個旅遊簽,跟著一起去趟歐洲?”林斯不自覺感歎道。
林年對此自然是雙手雙腳讚成:“但是!你有把握說服他倆嗎?他們倆太頑固,都不聽我的!”
“包在我身上!”林斯攬過說服爸媽的任務,“你要講究策略,隻要先說服咱爸,咱媽就不會有意見。”
果然,不久林斯就過來跟林年說她已經說服了林有青和馮倩俐,他們打算將家中的工作委托給鄰居,跟兩姐妹一起前往歐洲。
“這麽多年,這還是我第一次來到你們租的這個房子,話說你倆都不在帝都買個房子啊?”臨行前,馮倩俐和林有青先來到帝都林斯和林年現在居住的小區。
其實兩人所住的小區還算高檔,租了對門的兩個公寓。倆人都不太差錢,而且考慮到林年的演員身份,還要封閉式管理,所以他們花高價租了一個管理嚴格、環境等各方麵都還不錯的一個小區。
小區裏麵沒有高樓,有的隻是二三層的別墅以及4層的公寓樓,每一層住兩戶人家。
“其實這個小區就挺不錯的,我就是懶得操心……而且可能還差一點錢。”林斯帶著馮倩俐、林有青夫妻倆在小區轉悠。
“你真想買啊?不早說,我可以借給你,我目前的存款還可以。”林年一聽林斯透露出的消息,果斷說道,“我也不搞投資,隻偶爾做一下公益,足夠支付你買一套房的,而且也不找你讓你還,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