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地方多了一個媽是什麽感覺呢?那就是一日三餐總有人準點叫你吃飯,關鍵是做的還好吃,本來工作室是不管午飯的,畢竟請一個燒飯的阿姨也是錢,大家都是自己在附近的小飯館解決。
鄒繡梓來了以後,僅僅兩天時間就摸清了周邊的菜市場,找到了又便宜又好的肉鋪。
當鄒繡梓抱著保溫桶來給朱今瑤送飯的時候,順帶著給一起工作的小天和小薇等人也分了點。
“阿姨,您做的飯也太好吃了,葷素搭配得當,特有營養,我看阿瑤姐吃這麽豐富都沒胖。”
“就是沒胖,我更要補了,說明之前捐的血還沒補迴來,要是補迴來了,還能不胖乎點?”
“行啦,媽,你這一套歪理乍聽還挺像那麽迴事兒,我是本來就吃不胖,你看我氣血還是很好的,每天工作到很晚還不覺得累。”
“你這是仗著你年輕,等你過了30歲,你再說這話?”鄒繡梓對朱今瑤的反駁不以為然。“阿姨做飯好吃吧?這樣,明天就在你們隔壁間支個爐灶什麽的,午飯、晚飯我燒給你們吃,總是吃飯不規律,會把胃弄壞的。”
“那就太沾阿瑤姐的光了,謝謝阿姨。”
“什麽沾光,她的事業沒有你們也支撐不下去啊。”鄒繡梓誠懇地對朱今瑤手下的人說道。
給朱今瑤做了一個月飯,鄒繡梓也有些呆不住了,雖然這幾天她不是東跑跑、西轉轉,順帶給朱今瑤他們帶來了很多她的觀察和感受,給了她一些靈感,但還是有些想念自己的小山村了。在村子裏沒有機器響個不停的聲音,每天早上都是清新的空氣。
“阿瑤,我打算迴家了。”一開始,身邊多了一個什麽都要管一下的母親,朱今瑤還很抵觸,非常不適應。結果到後來,漸漸習慣了她每天都跟自己說兩句自己看到、聽到的小道消息,習慣了她的飯,乍聽到母親說要離開,還有些不舍。
“啊,這就走了?”盡管不舍,但還是不能攔著,畢竟家裏還有即將高考的弟弟和進入青春期的小妹妹,母親能在這邊呆一個月已經很不錯了。“什麽時候,我去給你買火車票。”
“後天吧,你們這兒果然是服裝基地,款式多還便宜,正好春裝上線了,買迴去就能穿。這兩天我再去逛逛市場,買上幾件好看的衣服。”
“我跟你一起。現在就去?”
“你這麽忙?”鄒繡梓也想朱今瑤陪著她一起挑,也出出主意。
“沒事兒,時間是擠出來的,陪你逛街的時間還是有的。”朱今瑤安撫了一下鄒繡梓,轉過身也給小天和小薇放了一天假,今年的秋冬裝訂貨會趕不上了。但沒有辦法,能救人比什麽都重要,而且他們的這個品牌剛起步,先專注於春秋裝比較好,等現金流更充足的時候,可以雇傭更多的設計師和員工,到時候再進入秋冬賽道。
“不過,一點秋冬裝也不做嗎?”
“咱們也是設計了五六款的,要是能做出樣衣不就可以參加了,先把名聲打出去,咱們的春秋裝不也隻有10套就敢出去打,結果不也挺好,要不試試?”
“我先陪我媽去買衣服,也算是做市場調研了,看看別人家的春裝都設計成啥樣了。要不你倆也去麵料行逛逛,就當放假了?可以著重看一下秋冬裝的麵料以及為明年春秋服裝的麵料。”朱今瑤自己都覺得這主意很餿,錢還沒掙著,資本家做派就出來了,“算了算了,說放假就是放假,你們想去哪裏就去哪裏!”
帶著鄒繡梓前往當地的服裝交易市場,本來是去挑選衣服的,結果真成了市場調研了。鄒母也多少懂點布料知識,不過是因為以前家裏窮,商業也不像現在這麽發達,所以基本款的衣服和鞋子都是買了布料自己做,也就過年前才會給家裏人買上幾件新衣服。
朱今瑤聽母親在一旁憶苦思甜,嘴裏迴應著:“這麽一想,我小時候的衣服的確都是你親自做的。說不定我現在走上設計的道路也是因為小時候總看到你做衣服有關係吧。”
“也是你有天賦,不然也幹不下去,而是跟巧雲似的一直呆在工廠裏生產衣服。”
這時朱今瑤看到一件春裝,剪裁很是獨特,隻是布料選得不太行。
“剛才那件衣服挺不錯的,我腦子裏已經自動開始拆解它的剪裁了,真是職業病。”
“這些衣服感覺怎麽樣?”
“我哪裏懂這些,但是我覺得好多衣服在我們那邊縣城應該會賣挺好,我這個年紀的都愛穿。你說好像的確沒有人設計我這個年紀的衣服是不?”
“有吧?”
“沒有,那些衣服一看就是根據小年輕的衣服款式改的,很多廓形做成大號的就不是很好看了。”
服裝市場很大,兩人邊逛邊聊著,
要是不是最後買的東西都有些拎不動,他們還真能再逛下去,尤其是鄒繡梓,體力比朱今瑤還好。
“你還說捐血沒影響你身體,這才逛了多大會兒就喊累了。”
“我這不是怕你累著麽,得,我也不喊了,誰先喊累誰就輸了。”母女倆逗著樂逛完了市場。
“媽,我剛才突然有個靈感,你們要不要搬到縣城去啊,等阿宇上大學走了,阿雲也快要高中了,我爸的工作也是在鎮上的工廠,那麽累,工廠環境還不好,我看這幾年他耳背的症狀又嚴重了。”
“那我們去縣城幹什麽去呀?”
“這幾年我和阿菡都不跟家裏要錢了,還掙了錢,我倆投資,你們在縣城開個服裝店賣服裝?你看我這這個行業,總能接觸到一線設計和產品,咱也不做那種客戶單一的精品服裝店,就做一站式購物商城模式。”
鄒繡梓這麽多年沒有什麽長期的工作,都是打一些季節性的短工,等孩子都上大學走了,自己確實也該想想要幹什麽。
自己還不到五十,身體也很好,還能再幹幾年,和丈夫朱茂材一起,倒是一個好營生,“那我迴去跟你爸商量一下,別說,我還真心動。”
“明天還想去哪裏逛逛不?來了之後,我是不是還沒帶你進城觀光過,一直跟我窩在這邊小鎮了。沒辦法,這邊都是鄉鎮企業,我們平時找加工廠必須離得近才好溝通,所以幹脆就把工作室選到了這裏。明天帶你去杭城看西子湖去。”
拍了好久內景,終於來到外景了,劇組提前跟景區管理人員申請了拍攝計劃,並由景區人員告知遊客,今日有劇組拍攝,如果到時候不想上鏡,可以繞開哪些區域。
早春的西子湖霧氣籠罩在水麵上,一陣暖風吹過,湖水泛起漣漪。
西子湖很大,總不可能讓演員們真的隨心所欲地閑逛,這樣成本太高,他們本身就隻會剪出幾分鍾的片段,因此全場都是用觀光車轉場。
“終於可以看看自然風光了,雖然不能好好逛逛,但坐觀光車也不錯。”林年站在湖邊,跟扮演劇中母親的王琳感歎道。
今日要拍攝的戲份並不隻是朱今瑤和鄒繡梓的戲份,還有之前帶高考完的朱晴波和中考完的朱澤宇來西子湖玩兒的場景。
每次轉場,林年就和王琳一起對台詞,倒不是林年自己主動提起,萬一前輩不願意,還顯得自己窮積極。
王琳是非常有經驗的老演員,讀劇本的過程中,她會糾正自己台詞中不太對的氣口,“不過這個都不是硬性的規定,每個演員有自己說話的節奏,這種節奏隻要能幫助你入戲,就好了。口齒清晰,表情到位,氣口就顯得沒有如此的重要。或者,你養成自己特色的說台詞的氣口也很好,這樣觀眾對你的辨識度會更高一些,雖然做演員的現在常常不看重台詞、語調等,但好聽的聲音和舒服的台詞還是很重要的。而且,演員也要學會根據不同的角色去修改自己的說話方式,語音語氣語調這些東西,這都是豐滿自己人物的方式。”
林年和田鈺宸、陳子軒兩個小演員聽著王琳的經驗之談,雖然陳子軒剛初中畢業,還不能很好理解王琳說的話,但是專業出身的林年和田鈺宸卻對她深感佩服。
這幾年中生代的女性演員大有出圈之勢,之前流行過叔圈,現在又來了姨圈,大家發現原來中生代也有那麽多好演員,盡管她們很多時候都接不到主角的劇本,卻是每一部劇都必不可少的角色。
和叔圈不同的事,女性身上除了增長的閱曆和不願意掩去的歲月的痕跡以外,她們身上多了親和,少了說教。林年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男的坐在自己麵前,大概就是那樣一副大馬金刀式的坐姿,一臉“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的高傲姿態。
無一例外,別看那些叔怎麽打造溫文爾雅、雲淡風輕的人設,在晚輩,尤其是女性晚輩麵前總是同樣一副姿態。
林年演的戲不多,但哪一部戲都有幾個叔圈人物扮演的配角,甚至《歲月》一劇中朱茂材的扮演者王維答下了戲就經常這樣對長時間在一起的朱澤宇和朱澤雲的扮演者指指點點。正發散著思維,就聽到旁邊有要求合影的聲音。
“你好,請問你是王琳麽?”
“我是,您好。”
“太好了,我媽媽特別喜歡你,我能不能跟你合張影?”
看到找“媽”的比找她的人還多,林年不禁心想“看來我且有得努力呢!”
鄒繡梓來了以後,僅僅兩天時間就摸清了周邊的菜市場,找到了又便宜又好的肉鋪。
當鄒繡梓抱著保溫桶來給朱今瑤送飯的時候,順帶著給一起工作的小天和小薇等人也分了點。
“阿姨,您做的飯也太好吃了,葷素搭配得當,特有營養,我看阿瑤姐吃這麽豐富都沒胖。”
“就是沒胖,我更要補了,說明之前捐的血還沒補迴來,要是補迴來了,還能不胖乎點?”
“行啦,媽,你這一套歪理乍聽還挺像那麽迴事兒,我是本來就吃不胖,你看我氣血還是很好的,每天工作到很晚還不覺得累。”
“你這是仗著你年輕,等你過了30歲,你再說這話?”鄒繡梓對朱今瑤的反駁不以為然。“阿姨做飯好吃吧?這樣,明天就在你們隔壁間支個爐灶什麽的,午飯、晚飯我燒給你們吃,總是吃飯不規律,會把胃弄壞的。”
“那就太沾阿瑤姐的光了,謝謝阿姨。”
“什麽沾光,她的事業沒有你們也支撐不下去啊。”鄒繡梓誠懇地對朱今瑤手下的人說道。
給朱今瑤做了一個月飯,鄒繡梓也有些呆不住了,雖然這幾天她不是東跑跑、西轉轉,順帶給朱今瑤他們帶來了很多她的觀察和感受,給了她一些靈感,但還是有些想念自己的小山村了。在村子裏沒有機器響個不停的聲音,每天早上都是清新的空氣。
“阿瑤,我打算迴家了。”一開始,身邊多了一個什麽都要管一下的母親,朱今瑤還很抵觸,非常不適應。結果到後來,漸漸習慣了她每天都跟自己說兩句自己看到、聽到的小道消息,習慣了她的飯,乍聽到母親說要離開,還有些不舍。
“啊,這就走了?”盡管不舍,但還是不能攔著,畢竟家裏還有即將高考的弟弟和進入青春期的小妹妹,母親能在這邊呆一個月已經很不錯了。“什麽時候,我去給你買火車票。”
“後天吧,你們這兒果然是服裝基地,款式多還便宜,正好春裝上線了,買迴去就能穿。這兩天我再去逛逛市場,買上幾件好看的衣服。”
“我跟你一起。現在就去?”
“你這麽忙?”鄒繡梓也想朱今瑤陪著她一起挑,也出出主意。
“沒事兒,時間是擠出來的,陪你逛街的時間還是有的。”朱今瑤安撫了一下鄒繡梓,轉過身也給小天和小薇放了一天假,今年的秋冬裝訂貨會趕不上了。但沒有辦法,能救人比什麽都重要,而且他們的這個品牌剛起步,先專注於春秋裝比較好,等現金流更充足的時候,可以雇傭更多的設計師和員工,到時候再進入秋冬賽道。
“不過,一點秋冬裝也不做嗎?”
“咱們也是設計了五六款的,要是能做出樣衣不就可以參加了,先把名聲打出去,咱們的春秋裝不也隻有10套就敢出去打,結果不也挺好,要不試試?”
“我先陪我媽去買衣服,也算是做市場調研了,看看別人家的春裝都設計成啥樣了。要不你倆也去麵料行逛逛,就當放假了?可以著重看一下秋冬裝的麵料以及為明年春秋服裝的麵料。”朱今瑤自己都覺得這主意很餿,錢還沒掙著,資本家做派就出來了,“算了算了,說放假就是放假,你們想去哪裏就去哪裏!”
帶著鄒繡梓前往當地的服裝交易市場,本來是去挑選衣服的,結果真成了市場調研了。鄒母也多少懂點布料知識,不過是因為以前家裏窮,商業也不像現在這麽發達,所以基本款的衣服和鞋子都是買了布料自己做,也就過年前才會給家裏人買上幾件新衣服。
朱今瑤聽母親在一旁憶苦思甜,嘴裏迴應著:“這麽一想,我小時候的衣服的確都是你親自做的。說不定我現在走上設計的道路也是因為小時候總看到你做衣服有關係吧。”
“也是你有天賦,不然也幹不下去,而是跟巧雲似的一直呆在工廠裏生產衣服。”
這時朱今瑤看到一件春裝,剪裁很是獨特,隻是布料選得不太行。
“剛才那件衣服挺不錯的,我腦子裏已經自動開始拆解它的剪裁了,真是職業病。”
“這些衣服感覺怎麽樣?”
“我哪裏懂這些,但是我覺得好多衣服在我們那邊縣城應該會賣挺好,我這個年紀的都愛穿。你說好像的確沒有人設計我這個年紀的衣服是不?”
“有吧?”
“沒有,那些衣服一看就是根據小年輕的衣服款式改的,很多廓形做成大號的就不是很好看了。”
服裝市場很大,兩人邊逛邊聊著,
要是不是最後買的東西都有些拎不動,他們還真能再逛下去,尤其是鄒繡梓,體力比朱今瑤還好。
“你還說捐血沒影響你身體,這才逛了多大會兒就喊累了。”
“我這不是怕你累著麽,得,我也不喊了,誰先喊累誰就輸了。”母女倆逗著樂逛完了市場。
“媽,我剛才突然有個靈感,你們要不要搬到縣城去啊,等阿宇上大學走了,阿雲也快要高中了,我爸的工作也是在鎮上的工廠,那麽累,工廠環境還不好,我看這幾年他耳背的症狀又嚴重了。”
“那我們去縣城幹什麽去呀?”
“這幾年我和阿菡都不跟家裏要錢了,還掙了錢,我倆投資,你們在縣城開個服裝店賣服裝?你看我這這個行業,總能接觸到一線設計和產品,咱也不做那種客戶單一的精品服裝店,就做一站式購物商城模式。”
鄒繡梓這麽多年沒有什麽長期的工作,都是打一些季節性的短工,等孩子都上大學走了,自己確實也該想想要幹什麽。
自己還不到五十,身體也很好,還能再幹幾年,和丈夫朱茂材一起,倒是一個好營生,“那我迴去跟你爸商量一下,別說,我還真心動。”
“明天還想去哪裏逛逛不?來了之後,我是不是還沒帶你進城觀光過,一直跟我窩在這邊小鎮了。沒辦法,這邊都是鄉鎮企業,我們平時找加工廠必須離得近才好溝通,所以幹脆就把工作室選到了這裏。明天帶你去杭城看西子湖去。”
拍了好久內景,終於來到外景了,劇組提前跟景區管理人員申請了拍攝計劃,並由景區人員告知遊客,今日有劇組拍攝,如果到時候不想上鏡,可以繞開哪些區域。
早春的西子湖霧氣籠罩在水麵上,一陣暖風吹過,湖水泛起漣漪。
西子湖很大,總不可能讓演員們真的隨心所欲地閑逛,這樣成本太高,他們本身就隻會剪出幾分鍾的片段,因此全場都是用觀光車轉場。
“終於可以看看自然風光了,雖然不能好好逛逛,但坐觀光車也不錯。”林年站在湖邊,跟扮演劇中母親的王琳感歎道。
今日要拍攝的戲份並不隻是朱今瑤和鄒繡梓的戲份,還有之前帶高考完的朱晴波和中考完的朱澤宇來西子湖玩兒的場景。
每次轉場,林年就和王琳一起對台詞,倒不是林年自己主動提起,萬一前輩不願意,還顯得自己窮積極。
王琳是非常有經驗的老演員,讀劇本的過程中,她會糾正自己台詞中不太對的氣口,“不過這個都不是硬性的規定,每個演員有自己說話的節奏,這種節奏隻要能幫助你入戲,就好了。口齒清晰,表情到位,氣口就顯得沒有如此的重要。或者,你養成自己特色的說台詞的氣口也很好,這樣觀眾對你的辨識度會更高一些,雖然做演員的現在常常不看重台詞、語調等,但好聽的聲音和舒服的台詞還是很重要的。而且,演員也要學會根據不同的角色去修改自己的說話方式,語音語氣語調這些東西,這都是豐滿自己人物的方式。”
林年和田鈺宸、陳子軒兩個小演員聽著王琳的經驗之談,雖然陳子軒剛初中畢業,還不能很好理解王琳說的話,但是專業出身的林年和田鈺宸卻對她深感佩服。
這幾年中生代的女性演員大有出圈之勢,之前流行過叔圈,現在又來了姨圈,大家發現原來中生代也有那麽多好演員,盡管她們很多時候都接不到主角的劇本,卻是每一部劇都必不可少的角色。
和叔圈不同的事,女性身上除了增長的閱曆和不願意掩去的歲月的痕跡以外,她們身上多了親和,少了說教。林年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男的坐在自己麵前,大概就是那樣一副大馬金刀式的坐姿,一臉“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的高傲姿態。
無一例外,別看那些叔怎麽打造溫文爾雅、雲淡風輕的人設,在晚輩,尤其是女性晚輩麵前總是同樣一副姿態。
林年演的戲不多,但哪一部戲都有幾個叔圈人物扮演的配角,甚至《歲月》一劇中朱茂材的扮演者王維答下了戲就經常這樣對長時間在一起的朱澤宇和朱澤雲的扮演者指指點點。正發散著思維,就聽到旁邊有要求合影的聲音。
“你好,請問你是王琳麽?”
“我是,您好。”
“太好了,我媽媽特別喜歡你,我能不能跟你合張影?”
看到找“媽”的比找她的人還多,林年不禁心想“看來我且有得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