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還蒙蒙亮的時候,林年就醒來了,她和毛苑以及崔靈靈被分到了一個房間,另外兩個人還沒醒。


    昨天從阿姨家連吃帶拿,順來了一些饅頭,因為減碳,饅頭幾乎遠離了林年的日常生活,不過考慮到未來的日子將是考驗體力的時候,她還是將帶來的饅頭放入籠屜,熱一下。


    然後騎著從村書記那裏借來的電瓶車去村頭的早餐鋪子買了五份豆漿和五份豆腐腦,再逐一叫醒其他人。


    “林年,你怎麽起這麽早?”譚婉做起來,滿臉呆滯。


    “要咖啡嗎?”


    “竟然有咖啡喝麽?”程卓婷也醒了,詫異道。


    “嗯,不過隻是速溶的,迴頭我可以買個咖啡機,到時候一早醒來就有熱美式喝,美滋滋。”


    “太好了,我早上急需咖啡續命,以及去水腫,你看我這眼睛,能拍攝才怪了……咖啡的錢可以算在我身上。”譚婉說。


    “快起來吧,早飯也都準備好了,隻是不知道你們吃不吃鹹豆腐腦,這裏隻有鹹的。”


    第一天上午,她們暫時不用幹活,跟著節目組從村裏請的種地專家,一起考察了她們未來半年即將要管理的蔬菜地和大棚。


    節目組花了大力氣才找到願意將自己承包和種植的大片蔬菜地租給節目組的,簽下了半年田地使用權。


    目前正是秋冬季,正是大棚開始啟用的時候,節目組在農村人均管理的大棚數量的基礎上進行了刪減,一共承包了10個大棚,以及6畝露地蔬菜田。


    “原來番茄是長在這上麵的,竟然能爬這麽高嗎?”不知誰從旁邊發出驚歎聲,大家互相看了看對方,眼裏透露出看到新鮮事物的驚奇。大家從來沒關注過自己吃的蔬菜是怎麽長出來,又是怎麽跑到自己餐桌上的,這麽一想,不禁對專家的介紹聽得更仔細了。


    “首先要說明一下,我們這個地方的番茄一年中可以種兩茬,春番茄和秋番茄,一般以春播番茄為主。現在的季節是秋天,自然是秋番茄,那你們知道秋番茄從什麽時候就要開始準備了嗎?”


    專家看了一圈,結果隻看到一雙雙無知的眼神。


    “番茄的成長期一般在110-170天,天氣炎熱的話,從幼苗期到成熟期都會縮短,但是天氣冷下來,這個時間就會加長。首先,種子種下去以後,一般一星期左右的時間可以發芽出苗,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開始移栽了,實際上,這表示育苗階段才正式開始。


    “幼苗高度達到15公分以後就可以移栽了。現在為了控製出苗率,我們都是在溫室育苗,然後移栽到田裏。那移栽的時候選苗的標準是什麽?大家猜一猜?”種地專家很有耐心地問道。


    “得強壯吧,這樣才栽得成功?”最活潑的毛苑大膽開口。


    “哦?你說得很對,可是怎麽評價什麽樣的植株是強壯的啊?”


    “啊……”這倒把毛苑難為住了,隻好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首先,莖稈的粗細是一個評價標準,粗壯一些最好,其次,葉片要油綠發黑。”


    這種“發黑”的描述一直困擾著林年,因為她小時候就聽林母評價別人田地裏的玉米苗“長得真黑!”而在她看來,明明是綠的,怎麽“發黑”了?後來才知道,她說的“發黑”其實是指的葉片顏色呈現深綠色,而營養不良的葉片一般會“發黃”,也就是會呈現淺綠色。


    念頭一閃而過,林年跟近旁的人說:“就是深綠色。”


    果然就見那倆人恍然大悟。


    專家繼續說:“其次,我們也可以看根係,現在育苗基本上溫室水培育苗,器皿都是透明的。根據根係發達程度,比如毛細根比較多的就是根係比較發達的,移栽後總有根係可以順利跟土地建立聯係,對吧。至於其他的知識,什麽定植間距啊,行距啦,等明年四五月份你們親自定植的時候再跟你們講吧。咱們還是迴到眼前的這些番茄上來。”


    “你們看,這些番茄已經開始坐果了,基本上從第一花序坐果到全部果實采收完為結果期,這時候也是需要養分、水分最多的時候,因此非常重要,你們可以上心了,不然我們看著心疼。”專家叮嚀道,“你們別嫌我話多,雖然你們已經付租金給主人家了,但是我們作為老農民,總是看不得種的作物被糟蹋。”


    “嗯,伯伯放心!”譚婉第一個點頭答應。


    專家帶著節目組和十個人圍著她們的田和大棚轉了一圈,一邊給她們科普種植知識,一邊提醒他們近期以及之後要做的工作。


    迴到自家小院兒,已經臨近中午了,跟節目組求了盒飯,跑去昨天借被子的人家又借來幾個馬紮和椅子,十個人一邊吃飯一邊討論分工和分組。


    “林年,你是不是剛才記了筆記錄了音?”


    “是的。”


    “具體怎麽幹活兒一會兒再說,咱們把分組先分一下?因為蔬菜是分了露天田地和大棚的,分組的話,明確了職責,效率會高很多。後麵如果大家想要換工作內容的話,我們可以跟上學時候一個月換一次位置一樣,也定期進行隊員交換,你們覺得呢?”譚婉自從知道自己是年齡最大的人員後,自覺擔任起隊長的角色。


    “我去管番茄吧?”林年主動舉手表示自己對番茄種植的好奇。


    “我要抱著林年的大腿,不知道為啥,感覺她非常靠譜,而且,番茄是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毛苑堅定地和林年捆綁在一起。


    “這樣就是兩個人,我覺得還需要一個或者倆,因為除了這四畝地的番茄,還有兩畝地的辣椒需要管理。這樣的話,我們四個是不是就可以專門管理露天的田地,然後最後采摘期的時候大家一起搞。”


    “這樣番茄和辣椒任務還挺重的,那我也跟你們去番茄辣椒組吧。”陸姳亦主動請纓。


    “我也來。”馮博麗舉了舉手,咽下嘴裏的飯菜說道。


    “行,那剩下的人就跟我一組,一會兒商量一下咱們六個人怎麽管這十個大棚。節目組真的高看我們,給我們承包了6個大棚。”


    “我剛才想了一下,因為咱們項目挺多,分組也多,如果直接開‘大會’那肯定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不清楚,不如各小組根據自己選的蔬菜先確認接下來的工作,然後再一起開會,每個組派一個人將本小組內的工作分享出來,如果需要其他組的幫助也在這裏提出,這樣我們開會效率也會提高。”顧藍尹看了看大家,提議道。


    “我同意,今天因為我們都兩眼一抹黑,所以就還是開大會,後麵都是開小會以後聚集起來作匯報,你們覺得呢?”譚婉讚同道,看到大家沒有異議,才繼續組織語言。


    “那還是林年她們組先說吧,我們的一會兒還得再商量繼續分組的事兒。”


    “因為最近番茄和辣椒都處於膨果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肥料追施,及時打頂,這樣養分就不會用於植株往高了長,而是供往果子。至於肥料的配比,剛才轉接伯伯跟我們說了,我迴頭把錄音重新聽一下整理一遍。對了,咱們的經費是跟節目組申請,還是他們一次性撥給我們一些,我們自己根據得到的錢決定怎麽花呀?以及我早上買早飯的錢是我出的,沒有要報銷的意思,我想說,咱們是不是得有個財務?”


    “這是必須的,但是誰都沒學過這一塊吧?”大家紛紛搖頭。


    “至於錢這一塊……”


    這時小田作為主要的執行導演,戴著口罩出現在鏡頭裏,“這個我們導演組已經商量過了,當你們意識到財務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過來跟你們更新一下節目組的打算。


    “那我們一直不說,你們呢就眼睜睜看著我們花自己的錢?”任宛快人快語,頂了一下節目組。


    “原則上是這樣的。言歸正傳,目前你們是有10萬塊的項目經費,這些錢包括了你們的花費、機器、種子、日常開支等費用。後麵番茄和辣椒成熟采摘後,應該會有第一桶金進來,那時候你們所有人的所有開支也都要從這裏麵出。如果掙錢了,那肯定是最好的情況,如果不掙錢的話,隻能以賒賬的方式從節目組借錢。”


    “那這些蔬菜采摘後的銷售渠道是我們聯絡還是你們負責?”


    “目前這裏的銷售渠道,你們可以自己去趕集售賣,可以走當地的物流集散,我們是不幫你們的。如果後續有商超看到聯係我們的話,那就是走的上一季的通道。”說完,小田就退了出去,絲毫不管她們是否還有問題。


    “趕集售賣的話,先不說散戶有多少人買,這裏遍地是蔬菜的情況下,想想銷售就不會理想,如果走村裏的集散物流的話,量大對應的利潤就低,很受當季的市場價格影響。我們到時候再看吧。還是先說財務的事兒。”林年根據自己知道的情況簡單地分享了一下看法。


    “我想的是,每一個項目有一個總組長,一個財務,然後十個人有一個大財務,負責總體財務事項,跟節目組的溝通,對外的采買經費的分發,你們覺得呢?”


    大家很快討論出四個財務小組長,分別是陸姳、林沛嵐、崔靈靈、程卓婷,其中陸姳還負責總的財務。


    陸姳看著小田給她轉的10萬塊錢瞬間覺得亞曆山大起來。


    “行吧,既然我負責財務,那現在每個小財務報一下你們微信支付的餘額,我這裏統計一下,然後先給你們轉2000?”


    “可。”


    譚婉等陸姳張羅完財務的事兒,才繼續組織大家繼續討論。


    “目前大棚還在閑置,我們需要討論一下大棚裏需要種植什麽。”譚婉繼續說道。


    “我們可以去周邊村民的大棚裏看看他們都種什麽了,這樣好管理,經驗不足的時候也可以跟老鄉學習,最後成品采摘了也可以跟他們走同樣的銷售渠道,你們覺得呢?”顧藍尹說道。


    “那我們去哪裏問啊?”


    “那個,我們四個就不跟你們去了,你們最後決定種啥可以商量好了之後告訴我們一聲,我們現在要根據上午專家伯伯說的去購買肥料之類的了。”林年打斷了譚婉說話。


    “好,你們就留在這裏繼續商量,商量好了,直接去買就是了。”說完和其餘五個人前往昨晚上蹭飯吃的那個阿姨家。


    “說起來,這裏的房子確實是一模一樣欸,真的能分得清嗎?”程卓婷不自覺嘀咕了一句,在她的南方老家,兩戶人家之間隔得頗遠,房屋形製也是各式各樣。


    幾人看著相似的大門,同樣高度和樣式的房子,犯了難,不確定昨晚去的是誰家了。


    一直走到頭,都沒確定好,而且她們注意到幾乎每家大門上都插著門閂:“看起來,不管是哪一家,都沒有人,說不定已經下地了吧?”


    “那怎麽辦?”


    “隻好去田裏找人問去了,正好看看其他人家都種了什麽,不過去地裏前,咱先迴去拿個筆和本子。”


    六個人跟著三個攝像和其他一些工作人員,在任何地方都顯得頗為壯觀。


    一進門,林年就看到了迴來的她們,“這麽快?”


    “沒找到人,我們迴來拿個筆和本子直接去田地裏找人去問。”顧藍尹迴道,“你們呢?”


    “我們剛才整理了一下未來一周的任務,要施肥、修枝、澆水等,事情還挺多的。”林年說道。


    “行,加油,我們先走了。”


    林年重新聽了剛才的錄音,記錄下專家推薦的購買化肥、農藥、器具的店鋪,“走吧,咱也去附近的農技站買東西。”


    “老板娘,你好,我們想要給西紅柿噴施肥料的話,一般用什麽工具呀?我們還需要一些西紅柿膨果期需要的肥料,磷酸二氫鉀。”


    老板娘帶著她們到農業器具區,“我們農村人都是用這種。”


    林年看著麵前的噴霧器,“這是……怎麽說……可以裝多少水,一桶裝滿可以噴多少?”


    “前麵的噴片是可以控製一次性噴灑量的,如果你用的孔隙比較大的噴片,那麽肯定一次噴出的水量就大,大噴片一桶水15l可以噴1畝左右,小噴片雖然能多噴一些,但不會多太多,也是1畝多點。”


    老板娘看到四個年輕的小姑娘過來跟她問種地的事兒,很是稀奇,眼神不住地往他們身上瞟,“你們是做什麽的?”


    “我們是一個電視節目叫《四時農》,過來體驗種地的。”


    “種地?”老板娘滿眼寫著質疑和不解,“靠你們?”說著搖了搖頭,又繼續說:“就你們這細胳膊細腿兒的……”


    言外之意自然是不看好。


    麵對路人的質疑,林年也不好說什麽,就體力和經驗而言,她們確實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想問問,噴霧器有沒有小一點的,我們的力氣還是太小了。”


    “基本上都是15l的噴霧器,再小就是那種2l手持的,如果你們管理的田地比較大的話,那個效率會很慢。”老板娘也跟她們實話實說。


    “那看來我們隻能每次加少點水了。老板娘,我們家有4畝西紅柿,2畝辣椒,你看能不能根據這個量推薦一下肥料和用量啊?”


    “你們還管這麽多地?”老板娘一聽林年報出的田地數量,直接搖了搖頭,可見對她們的能力是非常不信任了,但是幾人又能說什麽呢?


    “請問您能給我們送貨嗎?”


    “可以,你們把錢付一下,我們一會兒就派人把你們要的肥料、噴霧器送過去。噴霧器要兩個是吧?”


    “咱要不多買幾個,她們管大棚的是不是還得需要啊,萬一我們到時候都需要的時候,2個就不太夠了?”林年看著陸姳,畢竟她是管賬的。


    “那就直接買五個吧,老板娘,能不能給我們點優惠啊?”


    “我們這已經是很優惠的價格了,不能再少了。”


    “零頭兒抹去嘛,我們要這裏待半年呢,而且還是鍾伯伯給我們推薦的你們家。”


    “那就把後邊這40多給你們抹去了.”老板娘猶豫了一下,還是答應了,“你們留個電話,一會兒貨送到了給你們打電話,是那個鍾公屯的?”


    “對。”


    林年開著電動三輪車穩當地停在院子裏,從車上拿下幾瓶農藥,這個就不需要老板娘送了。


    “你們也迴來了,問得咋樣?”林年看到一樓大堂裏坐著的幾個人,問道。


    顧藍尹看到林年手裏還提著蔬菜,“你們買菜了?早知道告訴你們一句了,你們去看看廚房……”


    “咦?你們哪裏來的這些菜?”毛苑未等顧藍尹話音落下便竄廚房,看到灶台上放著好幾樣蔬菜,每樣蔬菜看著都能炒不止一盤菜。


    “我們去地裏找昨晚上蹭飯吃的叔叔阿姨,中間經過的大棚我們都厚著臉皮進去‘考察’了一番,該說不說,林年,你們省的人都這樣熱心腸嘛?還給這麽多菜,少了都怕我們不夠吃!”


    “那是啊!”譚婉在旁邊接話道,“俺們魯省人就是實在!”


    林年聽譚婉在那裏“自賣自誇”,忍不住笑出聲,想到她們的“任務”,才繼續問道:“那你們都問到什麽了?”


    “嗯,下午聽了倆小時的農業經,雖都沒記住多少,但是也算有結果。我們決定大棚裏種西葫蘆和黃瓜,但是我們自己育苗的話,不知道來不來得及,就比較糾結……”


    這時,小田帶著節目組商量的結果過來,對她們說:“我們希望你們可以自己育苗,首先,黃瓜和西葫蘆育苗挺快,距離植株定植的最終時間段還有一周呢。所以,你們最好自己育苗時試。”


    “嗯,我們下午也了解到西葫蘆育苗很快的,室溫合適的話,兩三天就能發芽,然後長個兩三天估計就能定植了。”


    “自己培植的話,需要什麽?”


    “嗯,首先得配置營養床土。配方是園田土6份加腐熟圈肥4份,過篩後混合均勻……”


    “一份是多少呀?”林年聽著譚婉說得不清楚,追問道。


    “不太確定,好像可以直接跟店裏買,他們是一包一包的賣,一包是不是就是一份?然後還需要雞糞和複合肥,所有這些混合好,就可以開始播種了。”


    正說著話,林年的手機響了,“喂?”


    “我到村口了,你們住哪裏?”


    “我去接一下,稍等。”


    “我去接一下定的肥料和農用器具,你們繼續,正好老板娘來了,可以問問她你需要的種子、肥料什麽的。”


    老板娘還拉了老板過來,兩個人幫著她們把貨卸下。


    “老板,老板娘,你們店裏有西葫蘆和黃瓜種子嗎?我們還需要育苗床,不知道你們店裏有沒有,還有糞肥?”


    “你說的這些都有,需要多少呀?”


    “我們現在有10個大棚,目前打算黃瓜和西葫蘆各種5個大棚,大棚是80x8米的,你們看需要多少種子和肥料呢?”


    老板娘和老板稍微算了算,報了個數。


    “謝謝,那就按照你們說的這個數量準備,不知道你們可不可以繼續給我們送來啊,肥料能直接送地裏不?”


    “可以,你們的田在哪裏?”


    “就在進村的上,我帶你們過去。”


    忙活到天色越來越晚,林年和顧藍尹才去準備做飯,剩下的譚婉她們繼續整理接下來一周需要做的事情。


    “咱們來捋一捋。我們大棚組也分成兩隊,黃瓜隊和西葫蘆隊,可以嗎?”看到沒有人質疑,譚婉繼續說道。


    “那行,我這邊負責西葫蘆吧,我的想法是今天晚上我們加個班,把育苗床給弄好了。因為我查到種子需要放在陽光下曝曬幾小時,然後放在50-55c的水裏攪拌15分鍾。然後還要浸泡,再搓洗,再衝洗,反正步驟也挺繁瑣的。”


    “嗯,我剛才查到的黃瓜也是差不多的,幾乎是一模一樣了。”林沛嵐說道。


    “然後等著種子發芽的這一時候,我們可以先整理土地,我查到這兩樣蔬菜在定植前,土壤最好深翻一下,還要施足基肥,然後整出畦來。”


    “qi,什麽qi?”這就涉及到了很多人的盲區,任宛忍不住問出聲。


    “就是起壟,咱下午不是看到好多人大棚裏有過人的走道,也有植物生長的壟麽,就是要把土地這樣分好。”


    “懂了。你繼續。”


    “也沒別的了,希望咱們幾個人能夠完成得了,林年她們也要給西紅柿施肥呢,估計整田的時候幫不上忙了。”


    “至少我們該慶幸不是排水,我看上一季他們通溝,我都替他們難受。”


    “我聞到了什麽香味兒?”馮博麗被廚房飄來的飯香吸引,“稻米!你們今天還買米了?”馮博麗嗅著香味兒來到廚房。


    “嗯,咱們這些人裏好像吃米的多一些,所以我今天買了5公斤大米。”林年迴道,“五分鍾,馬上就能吃飯了!”


    “哇,剛才還沒覺得餓,聞到飯香就忍不住流口水了。”


    十個人的飯菜量不太好把握,桌上的蔬菜被吃得一幹二淨,考慮到大家都是女藝人,即使有人沒有吃飽,也沒說什麽。


    “今天是顧藍尹和林年一起做飯的,那就換倆人來洗碗?然後其他人跟我一起去弄苗床的事兒?”


    “可以,我和卓婷倆人洗碗吧?”馮博麗主動請纓,“我們洗完了就去幫你們。”


    “好,走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影視女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十七個月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十七個月亮並收藏重生之影視女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