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後,節目正在播出第一期的,作為全女綜,一開始並沒有吸引太多人看,那些之前吵著嚷著希望看到全女版的《四時農》的觀眾並沒有點開節目看。
#審判一下,直播樓 by錦標賽金牌選手蹲在墳前逗鬼笑
1:昨天先導片我已經率先審判了一下全女版的《四時農》,今天中午12點,正式的第一期馬上播出,建一個直播樓[吸煙][吸煙][吸煙]
2:看了二十分鍾了還沒有什麽爆點……分組,又見分組
3:也要學男生版搬肥料麽?
4:為什麽不自己搬,還要老板娘和老板卸貨?就因為是女生嗎?還有為什麽條件這麽好,我好像看到洗衣機了是不是?
5:隔壁來的,大家對女孩子要求太高了吧?
6:這是在說什麽話,我們女孩子哪裏弱了?不過,生理條件我是承認的。
7:樓上是不是黑子,我也去審判了一下,先拉了進度條,明明大家也都有搭把手啊,兩三個人搬一袋,不如老板和老板娘力氣大罷了,我覺得可以理解啊。藝人本來就是體力活幹得少。你真的相信女藝人會擼鐵嗎?
8:硬要挑的話,我還覺得女生們起床早呢,好幾個人好像天沒亮就醒了,吃完早飯也才8點,這還是自己做飯的情況。
…… 漸漸地更多的人湧進來,有上一季的忠實粉絲批判女生版,就有抱著娛樂心態的觀眾維護起來,還有幾個粉絲全程在誇讚自己的偶像的顏值,甚至端端一期節目就有人磕起cp來了。
#糊咖開會啦~
1:不過是高質量糊咖,這些小姐姐都好漂亮,對不起,男凝一下,都是膚白貌美大長腿,美麗姐姐妹妹誰不愛。
2:鄉村的土氣掩蓋不了小姐姐們的洋氣~
3:我平時就喜歡聽破船樂隊的歌,一直以為她們隻會去音樂節呢,沒想到主唱會來參加節目,強烈安利破船樂隊哦,而且是滾圈兒少有的全女樂隊,i女的來呀~
4:短短一小時,我已經磕到三隊,我發現毛苑一直跟著林年欸,林年看著一臉高冷範兒,沒想到是裏麵最靠譜的,而且兩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的緣分,磕到了磕到了。
5:不要太好磕……咱們的小糊綜出息了,播出一期就有產出了,放一張微博太太的大手[圖片]
6:話說,現在播出的是不是兩個月前的節目,她們種的西紅柿和辣椒上市了麽?
7:終於有人關心一下我們的產出了tat感動,但是她們好像沒有像上一季的生菜那樣走超市路線,而是跟著村裏的銷售渠道走量的。 8:那我去哪裏買可能買到她們種的西紅柿和辣椒[期待]
9:我已經期待看到她們對這些農作物的管理了,你們看最後節目組的延遲拍攝了麽,種子發芽,根係生長的瞬間實在是太治愈了,小時候看《植物王國》就非常喜歡那些慢鏡頭。
節目播出第一期後,林年躺在宿舍的床上刷手機,忍不住熬起夜來,看到大家提到種子發芽的治愈,她感同身受。
當時她們幫著一起把營養土配比好鋪在大棚的土床上,按照10x10的規格畫好格子,就等著第二天開始處理種子了。
林年因為忙著給西紅柿和辣椒施肥,並沒有參與到種子的處理上,但是看到種子從露出白點到白點一點點長長,還是非常欣喜的,讓人不禁感歎生命的力量。
未來那麽多個西葫蘆或者黃瓜就是從這麽一顆小小種子中生長出來的,這是多麽神奇的事情。林年捏著自己的胳膊心裏想。
是的,雖然她平時積極鍛煉,也常去健身房練練力量,但是沒想到一天農活幹下來,和健身的累完全是兩種,第二天更是體會到不同於健身的肌肉酸痛伴隨著刺痛。
林年勉強坐起來, 背仿佛已經不是自己的了,腳觸地的瞬間,底部傳來酸痛,從腳背到大腿根兒,就沒有一個地方是不酸痛的。
她不禁想到自己勸不愛活動的母親去有意識的鍛煉對她來說確實是一個挺“何不食肉糜”的事兒,身體的勞累後還是要做好充分休息,盡管體育鍛煉和身體勞累不同,前者當然對身體有益,但是身體也會發出信號,休息更為重要。
毛苑也醒來,還沒睜開就因為翻身先慘叫出來,“我後悔來了……好tm累啊……”
“注意用詞。”林年坐在床邊活動著自己的胳膊、肩膀。
“沒事兒,還沒有帶麥,攝像機離那麽遠聽不到,你怎麽樣?”
“一樣,過兩天就好了。我現在後悔為什麽昨天迴來沒有立刻把衣服扔進洗衣機,結果就是現在我一點不想動彈。咱們爭取今天一口氣幹完吧,不然我非常懷疑咱們明天是不是還有心氣幹活。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吃過早飯,林年再一次開著三輪車,車上裝著拉著的水桶、肥料和其他工具率先來到了田裏。顧藍尹和林沛嵐也跟著來了。
“我們一起幫忙還快點,反正這兩天就是等著種子發芽,我們暫時沒別的事情做。”
“你們不學習一下後麵幼苗養護之類的知識麽?”
“我們人多嘛,她們學習了迴頭告訴我們也行,你們這也太累了。”
多了兩個人幫忙,速度就是不一樣,因為當初買了四台噴霧器,正好六個人輪換著來,輪不到的兩個人就用手裏的2l噴壺。
中午的時間段由於秋老虎發威無法作業,幾人迴家休息過後,終於在天色擦黑的時候搞定了施肥的工作。
“你們明天是不是要開始播種了?西葫蘆苗和黃瓜苗可別搞混了呀。”晚上吃飯的時候,林年問譚婉她們。
“對,到時候來幫忙麽?”
“來呀,西紅柿的第一輪施肥已經結束。你看我肩膀這裏,全是被噴霧器的肩帶勒的。”林年忍不住跟譚婉展示了一下通過辛苦勞作換來的“肩章”。
“天哪,你們好辛苦,其他人都這樣麽?”
“差不多吧,麗麗的皮膚更敏感,含藥水的噴霧器背在她身上,好像都有些過敏起疹子了,後來就隻能拿著小噴壺戴著手套幹。”
“她一直沒說啊?”
“要強呀,要不是去洗澡的時候被我不小心看到,我都不知道。我讓她找節目組去拿藥膏,她都不要,堅持要去田裏跟我們一起幹活兒。終於弄好了,我才催她讓節目組帶她去醫院皮膚科看看,至少得去鎮上的醫院看看。”
“怪不得她沒跟著你們迴來,吃飯的時候才出現,我一會兒去看她一下。”
飯後,幾人終於可以徹底地休息了,就連平時傾向於看兩眼小說的林年斜靠在枕頭上直往下出溜,上下眼皮直打架,林年這才不甘心地放下手機,縮進被窩,房間裏的攝像機都忘記關了。
晚上11點的時候,譚婉看到林年房間裏的燈還亮著,過來找她說話,結果敲了門沒人應,開門一看她和毛苑都睡得正香,順手把房間的燈滅掉了。
“我們昨天晚上是不是忘關燈了?”第二天,林年在餐廳見到譚婉,隱約覺得自己昨晚似乎忘記關燈,忍不住開口問道。
“對呀,我幫你們滅得,這下真看出你們累了,幾點睡的?”
“不確定,九點多?”
“差不多,我比她睡得還快,我平時晚上可愛刷短視頻了,越看越精神,昨天直接連打開手機得欲望都沒有了。”毛苑在旁邊接話。
“上來就幹確實比較累,像我們這種從‘簡單’開始,有個過渡適應期就會好很多。”
等待西葫蘆和黃瓜苗長到可以定植的時候,十個人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西紅柿和辣椒的身上。她們剛來的時候,西紅柿已經陸續坐果了。
經過兩周多的精心伺候,又是噴施肥料,又是打尖掐頂,又是灌溉的,第一批花結出的果實肉眼可見地膨大起來。
“我看到有西紅柿變紅啦!”又過了一周多,某天早上,林年和馮博麗一起去查看西紅柿的生長狀況,馮博麗激動地喊著另一塊地裏地林年。
“好欸,我這邊也有西紅柿變粉了。”林年也迴應道,“爭取過兩天吃到我們自己種出的西紅柿。” “嚴格來說不算咱自己種的……”
“那也算,不然不白伺候這大半個月了?”
在等待西葫蘆和黃瓜長到可以定植的程度前,第一批西紅柿率先開始徹底變紅,問過了當地的村民,確定了已經可以開始采摘了,他們還帶她們去了批量收農戶種的西紅柿的地方。
“第一批果子不多,咱們趕在定植前趕緊采摘完,爭取無縫銜接吧,不然到時候分開幹活還是慢。”
“今晚咱們來個全西紅柿宴怎麽樣?”程卓婷特別喜歡吃西紅柿炒蛋,惹不住開口提議道。
“必須的,這是我們的第一批勞動果實,順便可以摘點辣椒,看能不能做個什麽辣的炒菜之類的,辣椒雖然還沒完全變紅,但也是可以吃的了。”
“我可以做糖拌西紅柿。”任宛舉手說,“這是我會做的最簡單的一道菜了。”
“我炒西紅柿炒蛋。”顧藍尹說道。
“那我貢獻一個西紅柿蛋花湯?”林年也積極響應 。
“我還可以做個茄汁大蝦。”顧藍尹繼續貢獻自己的菜譜。
“好期待今天的晚飯啊。”陸姳手裏不停,一邊感歎著。十個人幹了一天就把第一批西紅柿采摘完了,節目組全程跟拍,看到她們的人多效率還行就沒提出幫忙,不過還是從他們這裏得到了一筐西紅柿享受勝利的果實。
“微信到賬4218元。”
十個人仿佛沒見過世麵一般圍著中間商,看他指揮雇傭的工人將一筐筐還未徹底熟透略微有些硬的西紅柿被抬到貨車上,傾入車廂。
“這樣就可以了嗎?”
“這兩筐采摘得過熟了,不適合長途運輸,下次你們要按照這一筐的西紅柿的硬度來采摘,七八成熟就行。”
“好的。那我們先走了,過幾天采摘了新一批的再給你送過來。”
“4000多塊錢是多還是少啊?”
林年開著電動三輪車載著五個人一起迴家,其他人騎著電瓶車墜在後麵,車上的程卓婷忍不住問道。
“不知道啊,不是說西紅柿的采摘期有一個多月麽,咱們現在隻是采摘的第一波,不知道距離下一波采摘是多久,如果一周才一次,每周都能賺2000多塊錢的話,一個月不就是4次?那就是8000多塊錢,對吧?”
“賬是這麽算沒錯啦,但是西紅柿的批發價是不是也會變,今天的西紅柿多少錢收的?”
“1.1”
“那就是3800多斤,還怪多的。”任宛掏出手機點開計算器,計算了一下。
“剛剛在路上聽到你們算賬呢?”林年把車停在院子的棚子下,摘下棒球帽,捋了捋淩亂的發梢。
車上的人等她把車停穩,紛紛跳下車來,騎電動車的也陸陸續續駛進大門,“林年,你把三輪車往裏推推,我停這裏就關不上大門了。”陸姳喊道。
來到客廳,林年提議大家把賬算算,這樣對之後的安排和收入也有個預想。
“田姐,你們當初租地的話,總的價格是多少,包括西紅柿和辣椒?主人家應該是把他們種子和前期管理的費用都算在了裏麵吧?”
“地租的成本按照一年兩季,一季600元租的,這樣一畝地就是1200,但是如果到拍攝期間正好還可以種植作物的話,之後退租給他們家的話,會同樣把種子費、管理費、人工費用轉給我們。大棚的話,因為他們的大棚是可以長期使用的,所以隻是在土地租金的基礎上加了200元的使用費用,每個大棚850元。”
“好的,謝謝田姐。”陸姳在賬本上記下數字。“那就是4畝地4800元,大棚先不算。”
“我們之前買肥料和器具的價格是多少錢來著?”譚婉問道。
“我查一下微信支付記錄……一共是550,老板抹零了。”
“但是噴霧器這些成本要全算在西紅柿裏嗎?辣椒還有後麵西葫蘆、黃瓜都要使用,它屬於耐用消耗品吧?”
“那就把這些東西單獨列出來……不對,付錢的時候是一起付的,沒有明細,那就以後的計算利潤的時候,不算這些東西了。還有藥物的成本,前期管理主要算在了租金裏,膨果期也打了幾次藥防治病蟲害,一共是2320元。所以算下來兩畝番茄的成本在:2400+550+2320=5270元。”
“這次的收入是4218, 如果之後還可以采摘3到4次,考慮到西紅柿價格的波動,今天那個老板說1.1是高價了,往年都是0.6-1.5之間波動,咱先按照最低價格算,畢竟後續其他農戶的西紅柿也開始上市了……今天采收的這些一共是3814斤,按照3800斤,0.6元算就是2280元,那就是後麵這一茬西紅柿采摘期結束,咱們還能再收入至少6840元,加上這次一共是多?如果按照1.5算就是每次5700元,一共多?”林年也掏出手機計算價格。
“所以按照總收入多算的話,才賺這麽點嗎?按最高價算賺得也不是很多欸。”林沛嵐不由得發出感歎,“農產品市場價這麽不穩定的嗎?我記得帝都超市的西紅柿將近3塊一斤,我還嫌貴,結果農民到手才這麽點錢?”
“咱們成本是往高了算的,後續這些成本抹除的話,還能多賺一點。不過,是的,農民就是賺得少,菜農其實已經是相對好一些的了,畢竟蔬菜比糧食的價格高而且成長周期短。”
節目播出後,跟林沛嵐發出同樣感歎的不少,豆瓣小組裏一個飄紅的精華帖寫著:“西紅柿價格大調查!”
1:我先說我們家的,我家就是魯省當地的,西紅柿零售價就在1.8\/斤,考慮到我們這裏也有種植的,運輸費用也比較低,所以價格偏低。
2:我在上海,不同的西紅柿價格不同,但基本上都在2.4\/斤往上。
隨著討論的人變多,更多人關注到農民的收入上,微博上甚至出現了熱搜詞條,被節目觀眾看到,轉迴小組。
“陸姳,你有沒有單獨給西葫蘆和黃瓜記賬呀?我也想看看到時候我們可以賣多少錢,毛利潤有多少。”
“哦,之前隻是按照內容和日期記得賬,那我重新做個表格,然後分類管理吧,然後我把各自得表格分別發給各小組的小財務?”
“好的。”聊過天,譚婉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呀,竟然7點了?咱們算了這麽長時間呢?你們沒人喊餓呀?”
“看我手裏是啥……”任宛舉著手裏的零食給譚婉看。
“給我分一點。”林年和譚婉異口同聲把手伸過去,一邊接過零食,一邊問:“晚上誰做飯?”
“能不能叫外賣啊……”
“村裏也沒人有人送啊……”
“我記得出村500米那裏不是附近的小中心麽,那裏有個飯店就可以點菜吃。”
“節目組會不會不允許啊?”
“不然就吃麵吧,我來煮,咱們用倆鍋一起應該比較快。然後林年幫我切蔥花,搞調料。”
“那我們幹脆去大棚加會兒班得了,我看到一些西葫蘆和黃瓜已經可以定植了。”
“啊……這麽卷的麽,好想躺平啊……”最常喊累的任宛過不然再一次嚷嚷起來。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其實不是女人的鍋,而在於人本身作為一個群體性動物同時也作為個體必然在和另一個個體產生關聯的同時也產生矛盾。
一個宿舍四個人就會產生無數的生活習慣上的磨合問題,更何況是在一個綜藝節目裏,十個人不隻是生活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因為個人脾性,很多小矛盾則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說任宛吧,人不錯,但是力氣小,幹活兒慢,人一多就總是磨洋工,很多人想說,但是畢竟在拍節目,總不希望把矛盾鬧大。
崔靈靈和任宛參加過同一個節目,對她的脾性了解更多,隻好找了個節目組排不到的地方,捂上麥,明裏暗裏提醒了幾句。
然而任宛卻說:“放心吧,我這是打造的人設,隻是嘴上說說,但是你看我幹活還是很積極響應的,不是麽。而且,我看到別人幹活,可是可勁兒地開誇了的,我覺得提供情緒價值也很重要。”
然而話是這麽說的,節目外的觀眾可不這樣認為,早就因為她總是嚷著“卷呐,躺平呐”,喊累啊,幹活慢的問題吵起來了。
#[聊天室]小組作業好怕遇到這種人啊……
1:幹活不會幹,喊累第一名
2:我真的無語,我們有好幾次小組作業,每次都有人別人也分配任務,她就開始推三阻四。
3:別提了,公司這種人更多,我都想換組了。
4:友情提示樓上,換組也不一定管用,不要問我怎麽知道的,@樓上上,這可不是女生的鍋,我遇到的男同事更茶……
5:播出到今天一共才幹了多少活兒?施肥她不在林年組,後來也沒去幫忙,弄種子也隻是沾了兩下手,播種子別人弄完了三行了,她還在第一行,最後還是程卓婷幹完她那一塊床土過去幫她種完的;摘西紅柿是大家一起摘的,但是別人都摘完兩趟到頭了,她才摘到中間,人家毛苑跟她摘得同一壟超出她那麽多,結果她叫人家等等她……,現在又這樣,我真的無語。
6:不理解,這是想黑紅麽?打造人設也不能是這樣吧?
任宛的團隊也在關注播出的情況,經紀人緊急聯係了《四時農》的製作團隊,輾轉找到了製片人的電話。
“喂,楊姐,最近的輿論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我注意到大家好像對任宛的評價不是很高,我想問問剪輯內容我們有多大的商議空間?”
自從節目製作播出以來,製片人和導演已經接到了不少電話,有經紀人,也有品牌方找上門來的。
“你目前看到的這些內容已經是我們盡量減少剪輯她的話後的結果,如果再剪輯的話,當初簽約的時候預定的占播出時長的百分比就沒法保證了哦。”
“會減少多少?”
“我們一小時的節目,當初任宛簽的合同是保證單人鏡頭至少有10分鍾的時長,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她所在小組的工作占當期節目的主要部分,時長會有所增加,會有20分鍾以上,這樣的話之後播出的時長就會有所減少,這都是當初說好的。按照現在這種情況,如果減少不利於她的鏡頭,那她每集甚至會少於10分鍾,而且重要的是,她有時候和別人一起出鏡,這種我們很難控製。”
“按照現在的進度,播出到今天這一天勞作中間還有幾期?”
“有4期呢。”
“那這樣,這四期的話,我們這邊承擔任宛的時長縮水的後果,麻煩你們降低一下負麵評論的可能。我這邊也會提醒任宛的。”
“行,那我們的合同我讓法務那邊更新一下條款。”
“楊姐,這一期怎麽剪?”導演看到楊袁雪拿著手機走進剪輯室。
“素材你們都看完了?”
“看完了,已經粗剪除了一稿,你要不要看看?”
“目前誰比較突出?”
“還是那幾個人,譚婉、陸姳、林念、然後是顧藍尹、馮博麗。”
“任宛呢?”
“一如既往。”
“剛才是她經紀人打電話過來,覺得我們的剪輯有損她個人形象,讓我們這邊可以控製一下時長……你覺得可以相應地把時長加到誰身上?”
“那就譚婉和顧藍尹?”
“再加一個林年吧。”楊袁雪快進著看了片段,“我知道譚婉和顧藍尹都是我們製作公司簽約的藝人,加載他倆身上無可厚非,但林年確實表現也很好。她是不是就和我們這個節目簽了一年的合約?”
“好像是吧,這個你是不是得找一下公司的經紀商務部門了解,我隻管拍攝。”
“我挺看好她的,希望她能撐得起喂給她的資源,不要讓我失望。如果讓我滿意,我甚至可以幫她把經紀約轉到我們公司旗下專門的經紀公司。”
“那她可走運了呀。”導演不置可否,繼續看剪輯工作,
#審判一下,直播樓 by錦標賽金牌選手蹲在墳前逗鬼笑
1:昨天先導片我已經率先審判了一下全女版的《四時農》,今天中午12點,正式的第一期馬上播出,建一個直播樓[吸煙][吸煙][吸煙]
2:看了二十分鍾了還沒有什麽爆點……分組,又見分組
3:也要學男生版搬肥料麽?
4:為什麽不自己搬,還要老板娘和老板卸貨?就因為是女生嗎?還有為什麽條件這麽好,我好像看到洗衣機了是不是?
5:隔壁來的,大家對女孩子要求太高了吧?
6:這是在說什麽話,我們女孩子哪裏弱了?不過,生理條件我是承認的。
7:樓上是不是黑子,我也去審判了一下,先拉了進度條,明明大家也都有搭把手啊,兩三個人搬一袋,不如老板和老板娘力氣大罷了,我覺得可以理解啊。藝人本來就是體力活幹得少。你真的相信女藝人會擼鐵嗎?
8:硬要挑的話,我還覺得女生們起床早呢,好幾個人好像天沒亮就醒了,吃完早飯也才8點,這還是自己做飯的情況。
…… 漸漸地更多的人湧進來,有上一季的忠實粉絲批判女生版,就有抱著娛樂心態的觀眾維護起來,還有幾個粉絲全程在誇讚自己的偶像的顏值,甚至端端一期節目就有人磕起cp來了。
#糊咖開會啦~
1:不過是高質量糊咖,這些小姐姐都好漂亮,對不起,男凝一下,都是膚白貌美大長腿,美麗姐姐妹妹誰不愛。
2:鄉村的土氣掩蓋不了小姐姐們的洋氣~
3:我平時就喜歡聽破船樂隊的歌,一直以為她們隻會去音樂節呢,沒想到主唱會來參加節目,強烈安利破船樂隊哦,而且是滾圈兒少有的全女樂隊,i女的來呀~
4:短短一小時,我已經磕到三隊,我發現毛苑一直跟著林年欸,林年看著一臉高冷範兒,沒想到是裏麵最靠譜的,而且兩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的緣分,磕到了磕到了。
5:不要太好磕……咱們的小糊綜出息了,播出一期就有產出了,放一張微博太太的大手[圖片]
6:話說,現在播出的是不是兩個月前的節目,她們種的西紅柿和辣椒上市了麽?
7:終於有人關心一下我們的產出了tat感動,但是她們好像沒有像上一季的生菜那樣走超市路線,而是跟著村裏的銷售渠道走量的。 8:那我去哪裏買可能買到她們種的西紅柿和辣椒[期待]
9:我已經期待看到她們對這些農作物的管理了,你們看最後節目組的延遲拍攝了麽,種子發芽,根係生長的瞬間實在是太治愈了,小時候看《植物王國》就非常喜歡那些慢鏡頭。
節目播出第一期後,林年躺在宿舍的床上刷手機,忍不住熬起夜來,看到大家提到種子發芽的治愈,她感同身受。
當時她們幫著一起把營養土配比好鋪在大棚的土床上,按照10x10的規格畫好格子,就等著第二天開始處理種子了。
林年因為忙著給西紅柿和辣椒施肥,並沒有參與到種子的處理上,但是看到種子從露出白點到白點一點點長長,還是非常欣喜的,讓人不禁感歎生命的力量。
未來那麽多個西葫蘆或者黃瓜就是從這麽一顆小小種子中生長出來的,這是多麽神奇的事情。林年捏著自己的胳膊心裏想。
是的,雖然她平時積極鍛煉,也常去健身房練練力量,但是沒想到一天農活幹下來,和健身的累完全是兩種,第二天更是體會到不同於健身的肌肉酸痛伴隨著刺痛。
林年勉強坐起來, 背仿佛已經不是自己的了,腳觸地的瞬間,底部傳來酸痛,從腳背到大腿根兒,就沒有一個地方是不酸痛的。
她不禁想到自己勸不愛活動的母親去有意識的鍛煉對她來說確實是一個挺“何不食肉糜”的事兒,身體的勞累後還是要做好充分休息,盡管體育鍛煉和身體勞累不同,前者當然對身體有益,但是身體也會發出信號,休息更為重要。
毛苑也醒來,還沒睜開就因為翻身先慘叫出來,“我後悔來了……好tm累啊……”
“注意用詞。”林年坐在床邊活動著自己的胳膊、肩膀。
“沒事兒,還沒有帶麥,攝像機離那麽遠聽不到,你怎麽樣?”
“一樣,過兩天就好了。我現在後悔為什麽昨天迴來沒有立刻把衣服扔進洗衣機,結果就是現在我一點不想動彈。咱們爭取今天一口氣幹完吧,不然我非常懷疑咱們明天是不是還有心氣幹活。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吃過早飯,林年再一次開著三輪車,車上裝著拉著的水桶、肥料和其他工具率先來到了田裏。顧藍尹和林沛嵐也跟著來了。
“我們一起幫忙還快點,反正這兩天就是等著種子發芽,我們暫時沒別的事情做。”
“你們不學習一下後麵幼苗養護之類的知識麽?”
“我們人多嘛,她們學習了迴頭告訴我們也行,你們這也太累了。”
多了兩個人幫忙,速度就是不一樣,因為當初買了四台噴霧器,正好六個人輪換著來,輪不到的兩個人就用手裏的2l噴壺。
中午的時間段由於秋老虎發威無法作業,幾人迴家休息過後,終於在天色擦黑的時候搞定了施肥的工作。
“你們明天是不是要開始播種了?西葫蘆苗和黃瓜苗可別搞混了呀。”晚上吃飯的時候,林年問譚婉她們。
“對,到時候來幫忙麽?”
“來呀,西紅柿的第一輪施肥已經結束。你看我肩膀這裏,全是被噴霧器的肩帶勒的。”林年忍不住跟譚婉展示了一下通過辛苦勞作換來的“肩章”。
“天哪,你們好辛苦,其他人都這樣麽?”
“差不多吧,麗麗的皮膚更敏感,含藥水的噴霧器背在她身上,好像都有些過敏起疹子了,後來就隻能拿著小噴壺戴著手套幹。”
“她一直沒說啊?”
“要強呀,要不是去洗澡的時候被我不小心看到,我都不知道。我讓她找節目組去拿藥膏,她都不要,堅持要去田裏跟我們一起幹活兒。終於弄好了,我才催她讓節目組帶她去醫院皮膚科看看,至少得去鎮上的醫院看看。”
“怪不得她沒跟著你們迴來,吃飯的時候才出現,我一會兒去看她一下。”
飯後,幾人終於可以徹底地休息了,就連平時傾向於看兩眼小說的林年斜靠在枕頭上直往下出溜,上下眼皮直打架,林年這才不甘心地放下手機,縮進被窩,房間裏的攝像機都忘記關了。
晚上11點的時候,譚婉看到林年房間裏的燈還亮著,過來找她說話,結果敲了門沒人應,開門一看她和毛苑都睡得正香,順手把房間的燈滅掉了。
“我們昨天晚上是不是忘關燈了?”第二天,林年在餐廳見到譚婉,隱約覺得自己昨晚似乎忘記關燈,忍不住開口問道。
“對呀,我幫你們滅得,這下真看出你們累了,幾點睡的?”
“不確定,九點多?”
“差不多,我比她睡得還快,我平時晚上可愛刷短視頻了,越看越精神,昨天直接連打開手機得欲望都沒有了。”毛苑在旁邊接話。
“上來就幹確實比較累,像我們這種從‘簡單’開始,有個過渡適應期就會好很多。”
等待西葫蘆和黃瓜苗長到可以定植的時候,十個人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西紅柿和辣椒的身上。她們剛來的時候,西紅柿已經陸續坐果了。
經過兩周多的精心伺候,又是噴施肥料,又是打尖掐頂,又是灌溉的,第一批花結出的果實肉眼可見地膨大起來。
“我看到有西紅柿變紅啦!”又過了一周多,某天早上,林年和馮博麗一起去查看西紅柿的生長狀況,馮博麗激動地喊著另一塊地裏地林年。
“好欸,我這邊也有西紅柿變粉了。”林年也迴應道,“爭取過兩天吃到我們自己種出的西紅柿。” “嚴格來說不算咱自己種的……”
“那也算,不然不白伺候這大半個月了?”
在等待西葫蘆和黃瓜長到可以定植的程度前,第一批西紅柿率先開始徹底變紅,問過了當地的村民,確定了已經可以開始采摘了,他們還帶她們去了批量收農戶種的西紅柿的地方。
“第一批果子不多,咱們趕在定植前趕緊采摘完,爭取無縫銜接吧,不然到時候分開幹活還是慢。”
“今晚咱們來個全西紅柿宴怎麽樣?”程卓婷特別喜歡吃西紅柿炒蛋,惹不住開口提議道。
“必須的,這是我們的第一批勞動果實,順便可以摘點辣椒,看能不能做個什麽辣的炒菜之類的,辣椒雖然還沒完全變紅,但也是可以吃的了。”
“我可以做糖拌西紅柿。”任宛舉手說,“這是我會做的最簡單的一道菜了。”
“我炒西紅柿炒蛋。”顧藍尹說道。
“那我貢獻一個西紅柿蛋花湯?”林年也積極響應 。
“我還可以做個茄汁大蝦。”顧藍尹繼續貢獻自己的菜譜。
“好期待今天的晚飯啊。”陸姳手裏不停,一邊感歎著。十個人幹了一天就把第一批西紅柿采摘完了,節目組全程跟拍,看到她們的人多效率還行就沒提出幫忙,不過還是從他們這裏得到了一筐西紅柿享受勝利的果實。
“微信到賬4218元。”
十個人仿佛沒見過世麵一般圍著中間商,看他指揮雇傭的工人將一筐筐還未徹底熟透略微有些硬的西紅柿被抬到貨車上,傾入車廂。
“這樣就可以了嗎?”
“這兩筐采摘得過熟了,不適合長途運輸,下次你們要按照這一筐的西紅柿的硬度來采摘,七八成熟就行。”
“好的。那我們先走了,過幾天采摘了新一批的再給你送過來。”
“4000多塊錢是多還是少啊?”
林年開著電動三輪車載著五個人一起迴家,其他人騎著電瓶車墜在後麵,車上的程卓婷忍不住問道。
“不知道啊,不是說西紅柿的采摘期有一個多月麽,咱們現在隻是采摘的第一波,不知道距離下一波采摘是多久,如果一周才一次,每周都能賺2000多塊錢的話,一個月不就是4次?那就是8000多塊錢,對吧?”
“賬是這麽算沒錯啦,但是西紅柿的批發價是不是也會變,今天的西紅柿多少錢收的?”
“1.1”
“那就是3800多斤,還怪多的。”任宛掏出手機點開計算器,計算了一下。
“剛剛在路上聽到你們算賬呢?”林年把車停在院子的棚子下,摘下棒球帽,捋了捋淩亂的發梢。
車上的人等她把車停穩,紛紛跳下車來,騎電動車的也陸陸續續駛進大門,“林年,你把三輪車往裏推推,我停這裏就關不上大門了。”陸姳喊道。
來到客廳,林年提議大家把賬算算,這樣對之後的安排和收入也有個預想。
“田姐,你們當初租地的話,總的價格是多少,包括西紅柿和辣椒?主人家應該是把他們種子和前期管理的費用都算在了裏麵吧?”
“地租的成本按照一年兩季,一季600元租的,這樣一畝地就是1200,但是如果到拍攝期間正好還可以種植作物的話,之後退租給他們家的話,會同樣把種子費、管理費、人工費用轉給我們。大棚的話,因為他們的大棚是可以長期使用的,所以隻是在土地租金的基礎上加了200元的使用費用,每個大棚850元。”
“好的,謝謝田姐。”陸姳在賬本上記下數字。“那就是4畝地4800元,大棚先不算。”
“我們之前買肥料和器具的價格是多少錢來著?”譚婉問道。
“我查一下微信支付記錄……一共是550,老板抹零了。”
“但是噴霧器這些成本要全算在西紅柿裏嗎?辣椒還有後麵西葫蘆、黃瓜都要使用,它屬於耐用消耗品吧?”
“那就把這些東西單獨列出來……不對,付錢的時候是一起付的,沒有明細,那就以後的計算利潤的時候,不算這些東西了。還有藥物的成本,前期管理主要算在了租金裏,膨果期也打了幾次藥防治病蟲害,一共是2320元。所以算下來兩畝番茄的成本在:2400+550+2320=5270元。”
“這次的收入是4218, 如果之後還可以采摘3到4次,考慮到西紅柿價格的波動,今天那個老板說1.1是高價了,往年都是0.6-1.5之間波動,咱先按照最低價格算,畢竟後續其他農戶的西紅柿也開始上市了……今天采收的這些一共是3814斤,按照3800斤,0.6元算就是2280元,那就是後麵這一茬西紅柿采摘期結束,咱們還能再收入至少6840元,加上這次一共是多?如果按照1.5算就是每次5700元,一共多?”林年也掏出手機計算價格。
“所以按照總收入多算的話,才賺這麽點嗎?按最高價算賺得也不是很多欸。”林沛嵐不由得發出感歎,“農產品市場價這麽不穩定的嗎?我記得帝都超市的西紅柿將近3塊一斤,我還嫌貴,結果農民到手才這麽點錢?”
“咱們成本是往高了算的,後續這些成本抹除的話,還能多賺一點。不過,是的,農民就是賺得少,菜農其實已經是相對好一些的了,畢竟蔬菜比糧食的價格高而且成長周期短。”
節目播出後,跟林沛嵐發出同樣感歎的不少,豆瓣小組裏一個飄紅的精華帖寫著:“西紅柿價格大調查!”
1:我先說我們家的,我家就是魯省當地的,西紅柿零售價就在1.8\/斤,考慮到我們這裏也有種植的,運輸費用也比較低,所以價格偏低。
2:我在上海,不同的西紅柿價格不同,但基本上都在2.4\/斤往上。
隨著討論的人變多,更多人關注到農民的收入上,微博上甚至出現了熱搜詞條,被節目觀眾看到,轉迴小組。
“陸姳,你有沒有單獨給西葫蘆和黃瓜記賬呀?我也想看看到時候我們可以賣多少錢,毛利潤有多少。”
“哦,之前隻是按照內容和日期記得賬,那我重新做個表格,然後分類管理吧,然後我把各自得表格分別發給各小組的小財務?”
“好的。”聊過天,譚婉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呀,竟然7點了?咱們算了這麽長時間呢?你們沒人喊餓呀?”
“看我手裏是啥……”任宛舉著手裏的零食給譚婉看。
“給我分一點。”林年和譚婉異口同聲把手伸過去,一邊接過零食,一邊問:“晚上誰做飯?”
“能不能叫外賣啊……”
“村裏也沒人有人送啊……”
“我記得出村500米那裏不是附近的小中心麽,那裏有個飯店就可以點菜吃。”
“節目組會不會不允許啊?”
“不然就吃麵吧,我來煮,咱們用倆鍋一起應該比較快。然後林年幫我切蔥花,搞調料。”
“那我們幹脆去大棚加會兒班得了,我看到一些西葫蘆和黃瓜已經可以定植了。”
“啊……這麽卷的麽,好想躺平啊……”最常喊累的任宛過不然再一次嚷嚷起來。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其實不是女人的鍋,而在於人本身作為一個群體性動物同時也作為個體必然在和另一個個體產生關聯的同時也產生矛盾。
一個宿舍四個人就會產生無數的生活習慣上的磨合問題,更何況是在一個綜藝節目裏,十個人不隻是生活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因為個人脾性,很多小矛盾則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說任宛吧,人不錯,但是力氣小,幹活兒慢,人一多就總是磨洋工,很多人想說,但是畢竟在拍節目,總不希望把矛盾鬧大。
崔靈靈和任宛參加過同一個節目,對她的脾性了解更多,隻好找了個節目組排不到的地方,捂上麥,明裏暗裏提醒了幾句。
然而任宛卻說:“放心吧,我這是打造的人設,隻是嘴上說說,但是你看我幹活還是很積極響應的,不是麽。而且,我看到別人幹活,可是可勁兒地開誇了的,我覺得提供情緒價值也很重要。”
然而話是這麽說的,節目外的觀眾可不這樣認為,早就因為她總是嚷著“卷呐,躺平呐”,喊累啊,幹活慢的問題吵起來了。
#[聊天室]小組作業好怕遇到這種人啊……
1:幹活不會幹,喊累第一名
2:我真的無語,我們有好幾次小組作業,每次都有人別人也分配任務,她就開始推三阻四。
3:別提了,公司這種人更多,我都想換組了。
4:友情提示樓上,換組也不一定管用,不要問我怎麽知道的,@樓上上,這可不是女生的鍋,我遇到的男同事更茶……
5:播出到今天一共才幹了多少活兒?施肥她不在林年組,後來也沒去幫忙,弄種子也隻是沾了兩下手,播種子別人弄完了三行了,她還在第一行,最後還是程卓婷幹完她那一塊床土過去幫她種完的;摘西紅柿是大家一起摘的,但是別人都摘完兩趟到頭了,她才摘到中間,人家毛苑跟她摘得同一壟超出她那麽多,結果她叫人家等等她……,現在又這樣,我真的無語。
6:不理解,這是想黑紅麽?打造人設也不能是這樣吧?
任宛的團隊也在關注播出的情況,經紀人緊急聯係了《四時農》的製作團隊,輾轉找到了製片人的電話。
“喂,楊姐,最近的輿論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我注意到大家好像對任宛的評價不是很高,我想問問剪輯內容我們有多大的商議空間?”
自從節目製作播出以來,製片人和導演已經接到了不少電話,有經紀人,也有品牌方找上門來的。
“你目前看到的這些內容已經是我們盡量減少剪輯她的話後的結果,如果再剪輯的話,當初簽約的時候預定的占播出時長的百分比就沒法保證了哦。”
“會減少多少?”
“我們一小時的節目,當初任宛簽的合同是保證單人鏡頭至少有10分鍾的時長,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她所在小組的工作占當期節目的主要部分,時長會有所增加,會有20分鍾以上,這樣的話之後播出的時長就會有所減少,這都是當初說好的。按照現在這種情況,如果減少不利於她的鏡頭,那她每集甚至會少於10分鍾,而且重要的是,她有時候和別人一起出鏡,這種我們很難控製。”
“按照現在的進度,播出到今天這一天勞作中間還有幾期?”
“有4期呢。”
“那這樣,這四期的話,我們這邊承擔任宛的時長縮水的後果,麻煩你們降低一下負麵評論的可能。我這邊也會提醒任宛的。”
“行,那我們的合同我讓法務那邊更新一下條款。”
“楊姐,這一期怎麽剪?”導演看到楊袁雪拿著手機走進剪輯室。
“素材你們都看完了?”
“看完了,已經粗剪除了一稿,你要不要看看?”
“目前誰比較突出?”
“還是那幾個人,譚婉、陸姳、林念、然後是顧藍尹、馮博麗。”
“任宛呢?”
“一如既往。”
“剛才是她經紀人打電話過來,覺得我們的剪輯有損她個人形象,讓我們這邊可以控製一下時長……你覺得可以相應地把時長加到誰身上?”
“那就譚婉和顧藍尹?”
“再加一個林年吧。”楊袁雪快進著看了片段,“我知道譚婉和顧藍尹都是我們製作公司簽約的藝人,加載他倆身上無可厚非,但林年確實表現也很好。她是不是就和我們這個節目簽了一年的合約?”
“好像是吧,這個你是不是得找一下公司的經紀商務部門了解,我隻管拍攝。”
“我挺看好她的,希望她能撐得起喂給她的資源,不要讓我失望。如果讓我滿意,我甚至可以幫她把經紀約轉到我們公司旗下專門的經紀公司。”
“那她可走運了呀。”導演不置可否,繼續看剪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