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郡,青蓮鎮。


    這是一個小鄉鎮,鎮子有一戶人家,家主姓李,因為與西域通商而賺取了很多的金錢財富,成為了青蓮鎮有名的暴發戶,帶著全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但現在的百姓都要分階級,朝廷命官自然最高貴,其次就是為朝廷提供糧草稅收的農民,再低一些的就是那些沒有土地可以種,但可以靠製作一些日用的工藝品來養活自己的工匠。


    可身份最為低微的,便是舍棄農民身份選擇經商獲取財富的商人,青蓮鎮李家便是如此。因為老百姓們都自給自足,對交易的需求比較低,商人的作用都很不起眼,所以李家不靠通商是賺不到大錢的。


    李家一共有十二個子女,這少年排行最末,小名就叫李十二。他的母親當年生下他的時候,他的父親看到天空中的啟明星一直閃爍不停,所以便給他起名叫李長庚。


    李長庚從小就能讀懂民間道教的許多典籍,還對從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諸子百家學說很感興趣,直到他十歲時,已經能夠明悟莊子的很多哲學道理。


    李長庚的父親時常會教導他的兄長們如何經商,但李長庚每次都會偷偷躲到一處沒人發現的角落裏,翻開他最喜歡鑽研的那些書本典籍,一頭紮在知識的海洋裏。


    有時候李長庚還會舞刀弄劍,為此他專門花了很多錢去集市上找到一名鐵匠為他打造了一把長劍。這把劍他視若珍寶,每當讀書累了,他就會拿起這把劍在院子外的草原上大展身手,好不快樂。


    時光荏苒,李長庚很快就長大了。父母逐漸老邁,家族的產業也被十一個子女依次繼承,李家仍舊蒸蒸日上。


    但李長庚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他決定離開家族,離開舒適圈,去親自看一看這個世界,親身體驗人間的美好。


    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總有一個念頭告訴自己,他一定要去考取功名,為國爭光。


    他帶著許多盤纏,拿著從小到大都陪伴自己的佩劍,穿著一身青白色長袍,騎著一匹棕色的駿馬,不顧家人的勸阻,就這樣離開了青蓮鎮,向著家鄉外的世界奔走而去。


    這小小的鄉鎮如何能束縛住他?他是雲,必須要飛到天空去一覽碧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須要奔到海洋中掀起大海的狂濤。


    騎馬行至兩座山下,李長庚看向山腳處的一塊大石,上麵被人刻下三個大字:天門山。


    兩山中間的懸崖峭壁之上,一簾瀑布傾瀉而下,落在山間的江流之中。停在岸邊,李長庚從馬背上滑落下來,他拿起掛在腰間的葫蘆,葫蘆裏已經被他灌滿了美酒。望著這山河景色,李長庚仰頭豪飲,腦中記憶緩緩浮現。


    不出意料,寄宿在李長庚身體中的靈魂正是張雲淩。


    “不知是這處秘境的規則,還是原本這幅身體的靈魂仍未消散,在他二十四歲之前,我隻能旁觀他的人生,卻無法掌控他的意識...如今這具身體終於能夠被我徹底掌握,我倒要看看究竟是怎麽一迴事。”


    張雲淩舔舐掉嘴角的酒水,拔出長劍將那匹棕色駿馬一劍斬殺,馬兒的哀嚎與嘶鳴聲絲毫不能引起他的同情。


    棕色的馬兒倒在了血泊中,血液流淌進天門山下的河流中,張雲淩內視著自己的身體,果然在這裏他的修為受到了嚴重的壓製,剛才那用來試探的一劍所展現的威力也弱了許多。


    “不知這裏是什麽地方,不過應該與道天大陸也有關聯,既然是九重天上隕落的仙人,想必在沒有成仙的時候,就一直在道天大陸上修行吧。”


    看著眼前湍流不息的江河,張雲淩將隱藏許久的儲物袋拿了出來,掛在了腰間。


    幸虧當年王婆送給他的這枚儲物袋很是破舊,上麵還打著一個補丁,這才被幼時的李長庚誤以為是什麽尋常的破袋子而忽略。


    況且凡人是無法使用儲物袋的,在李長庚看來這也就隻是一個布袋而已。但此時,在感受到張雲淩的神識之力聯係後,這儲物袋才真正的被喚醒,重新化作了修士的法寶。


    張雲淩左手一拍儲物袋,頓時從中飛出一座木舟,當然這舟船也是法寶,來自於全真道。


    張雲淩踏步來到木舟之上,催動靈力向前行駛而去,一路上沒有見到任何人,伴隨他的隻有嘩啦啦的水流聲和這萬丈高的巨大山峰。


    張雲淩坐在船頭,抬起右手中的酒葫蘆繼續喝起酒來,一邊喝著,他心中一邊萌生出新的計劃來。


    前世的張雲淩本來就已經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了朝廷命官,但卻因為成為修士而荒廢。


    正巧這李長庚從小就飽讀詩書,若是能夠借此機會重新迴到朝廷當一次官,也好彌補一下前世的遺憾。


    暫且不知這秘境將他拉進來到底有什麽目的,但既然機會擺在眼前,他也不著急解開疑惑,就先看看這一世能活出個什麽樣子來。


    聯想到張雲淩自己年少時也對詩詞有著很深的興趣,不免得讓他迴憶起許多在明朝之前的那些著名的詩人。


    思緒流轉,張雲淩原本對修行的執著也都擱置在了一旁,望著眼前的天門山,他有感而發,高聲長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乘著木舟順流而下,張雲淩馬上見到了一座鎮子,趁著四周沒人注意,他將木舟收迴儲物袋中,便向著距離江邊不遠處的一名農夫走去。


    這農夫肩上扛著一個竹簍,裏麵裝著滿滿當當的木柴,張雲淩走上前去將他攔住,一臉微笑的問道:


    “這位大哥,請問如今是什麽朝代?”


    那名扛著木柴的農夫沒有馬上迴答,而是先上下打量了一番張雲淩的衣著,隨後便不再理會,繼續向著鎮子的方向走去。


    張雲淩有些疑惑,沒有放棄,再次追了上去重新詢問:“大哥,你咋不聽人說話呐,我不耽誤你幹活,我隻是想知道今年是哪一年,什麽朝代。”


    那農夫這次選擇迴答,不過他卻是邊朝前繼續走著,邊開口說道:“你是讀書讀傻了吧,還跑來考上我了,要是想從我這裏騙點什麽,我勸你還是趕緊離開,我還忙著呢。”


    眼看這農夫不肯說,又看到他那辛勤工作的樣子,張雲淩索性直接從儲物袋中掏出十兩銀子,重新跑到農夫麵前,將銀子遞到他的麵前。


    農夫看到這書生又跑來騷擾他,原本還想發火,可在看到張雲淩手裏端著的十兩銀子,他頓時被驚的待在了原地,支支吾吾半天沒說出話來。


    要知道那時候他這種砍柴工連著給人砍兩個月的柴火,才能掙到一兩銀子。這書生出手就是十兩,對於他這種老百姓來說簡直是這輩子都見不到幾次的天大的財富。


    張雲淩沒有絲毫猶豫,將銀子直接塞到農夫手裏,成為修士後他對這些凡間的財物已經失去了興趣,什麽銀子金子的,在他眼裏遠不如一塊靈石寶貴。


    那農夫直接將背後的竹簍都扔了下去,手中緊緊握著張雲淩給他的十兩銀子,雙膝跪地納頭就拜,一邊磕頭一邊不停的說著:


    “小的有眼無珠,頂撞了大人,請您大人有大量饒了小的吧!您想問啥俺全都說!”


    看著農夫這副模樣,張雲淩也不禁有些同情起來,前世他父親張賀就是這樣的一個窮苦農民,也是為了給他湊錢讀書就這樣日複一日的勞作。


    張雲淩將農夫扶起,輕聲道:“沒事大哥,我不是什麽大人,我是真的想問問你,如今到底是什麽朝代,你好好說一說。”


    農夫被張雲淩親自扶起,受寵若驚之下連連點頭稱是,隨即開口道:“迴大人,現在是開元十三年。”


    張雲淩原本微笑的表情先是凝固了一瞬,隨後便仰天大笑起來,把那農夫搞得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開元十三年?哈哈哈哈哈哈!我猜的果然不錯,這裏正是大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道誅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威爾斯88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威爾斯886並收藏正道誅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