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清冷無上國師&天煞孤星女官(24)
快穿叫你攻略,你怎麽就想著報國 作者:卿卿瓊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看的更加是頭腦清明,因為她不隻會提出問題,還會給出建議,讓皇帝十分的欣賞。
姬鳳君跪地,沉聲道:“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徹查此事,嚴懲貪官,以平民憤,解百姓之困。”
她擲地有聲,看的皇帝直唿可惜,這麽好的人,怎麽對太子沒感覺呢?
隨即,她的聲音又響起,把皇帝飄遠的思緒給拉了迴來。
“同時,江湖中出現一股名為千殺門的勢力,在旱災期間殺害官員,其中不乏好官,背後恐有陰謀,還望陛下警惕。”
皇帝神色一凜:“竟有此事?你務必多加留意,查清這千殺門背後的主謀。”
姬鳳君立刻道:“臣遵旨。”
皇帝點頭,當即召集心腹下令,要求刑部尚書、吏部侍郎、兵部尚書、戶部侍郎等多個部門聯合展開徹查。
在行動後務必將所有涉事官員一網打盡,絕不容情,不可姑息。
一時間,朝堂之上風聲鶴唳,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貪官汙吏們,頓時人人自危,仿佛驚弓之鳥一般。
最終,在皇帝的強硬手段之下,這些不法官員紛紛落馬,朝堂的風氣也因此為之一肅,恰似暴風雨過後的天空,終於稍稍恢複了些許清明。
但即便如此,百姓所麵臨的饑荒問題,卻依舊如同一塊沉甸甸的巨石,無情地壓在眾人的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
田間幹裂,一道道裂痕仿佛大地絕望的傷口,莊稼顆粒無收,一片荒蕪。
百姓們望著這片毫無生機的土地,眼中滿是深深的絕望與無助。
姬鳳君心急如焚,整日整夜輾轉反側,絞盡腦汁地思索著解決之策。
【你的空間裏不全是好東西嗎?要什麽樣的良種沒有?】
小丸子的提議,宛如黑暗中突然閃現的一絲曙光。
它從空間裏拿出了玉米、土豆、南瓜、紅薯等高產糧種,讓姬鳳君終於想起了自己幾年前的布局。
雲遊子是宣安十五年去往的邊疆,如今也有兩年了,想來在那裏應該穩定下來了。
她立刻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往邊疆。
幾日後,雲遊子的迴信到了,信中詳細描述了試種南瓜獲得成功的案例。
姬鳳君拿著信,以及從邊疆運迴來的糧種,趕忙進宮麵聖。
“陛下,您請看,這是邊疆雲遊子寄來的信。” 姬鳳君將信呈上,“雲遊子在邊疆試種南瓜,成效顯著。”
她招了招手,幾個小太監就將一個箱子抬了進來。
“這裏頭就是邊疆種出來的南瓜、以及各種新的高產糧種。”
她從裏頭拿出一個南瓜,分量不輕,介紹道:“這是幾年前,臣去一處地宮中得到的糧種種出來的。”
“因著是在南方發現的,臣給它取名為南瓜。”
“南瓜產量極高,且對土地要求不高,即便在貧瘠之地也能生長良好。”
“如今邊疆百姓已依靠南瓜緩解了饑荒之苦。”
她挑挑揀揀,又從箱子裏拿出一個玉米,道:“這是玉米,畝產可達千斤。”
她掰開葉子,裏頭黃燦燦的顆粒就暴露出來了,還有一股清香的味道飄散出來。
皇帝訝異的睜大了雙眼,道:“真的畝產千斤?”
姬鳳君將懷裏的信遞給皇帝,道:“陛下自己看吧!”
皇帝接過信,仔細閱讀後,仍有些猶豫:“這…… 雖有成效,但全國推廣,恐怕還需謹慎。”
“陛下,這寫信之人,是雲遊子,逍遙子的大徒弟雲遊子!”
皇帝這才意識到什麽,道:“雲遊子去了邊疆?”
姬鳳君道:“當年臣因著日日學規矩,煩悶不已,便決定開個布莊鬆泛鬆泛。”
皇帝的嘴角抽了抽,誰家好人家靠做生意鬆快的?這姬侍郎真是特立獨行啊!
她像是陷入什麽迴憶中一般,迴想起當年與雲遊子的初見。
“臣的娘親,手裏有不少的好方子,都是關於好料子的。”
“因此當年,臣的布莊一開起來,生意就十分好,那日臣去盤賬,就聽到外頭有爭執。”
“原是五公主與雲遊子……也是因此,臣與五公主、雲遊子算是不打不相識。”
皇帝滿臉的詫異,隨即有些傷感,道:“五公主的事,不必說。”
原來姬鳳君與雲遊子竟是早就相識,他抬抬手,示意姬鳳君接著講下去。
姬鳳君點點頭,接著道:“起初臣並不知道她就是雲遊子,隻是在閨中曾聽聞逍遙道人玄法精妙,可通鬼神。”
“因此,臣對於玄法也頗感興趣,正巧臣經常去的茶館要舉辦玄法競賽,臣便好奇去觀戰了。”
“不想居然在那裏再次見到了雲遊子,也是在那些玄門中人的口中得知,雲遊子是逍遙道人的大徒弟。”
皇帝連連點頭,不由得感歎道:“雲遊子那姑娘,最是向往自由,與逍遙是一路人。”
姬鳳君滿臉欣喜,道:“陛下也認識雲遊子?”
皇帝仿佛陷入了迴憶,隨即笑了笑,道:“那姑娘是個好的,隻是和逍遙一樣,都遵循自己的道。”
見他不願多說,姬鳳君便也不追問,隻道:“後來,臣偶然間得遇玄門大能,得到了這些種子,便交給了雲遊子。”
“一是雲遊子周遊眾國,最是了解民生地勢,二是,雲遊子也想為陛下做點什麽。”
皇帝連連點頭,似乎對雲遊子有他自己的認知。
“隻是她找不到法子與陛下報信,隻好托了臣來給她當這個中間人。”
皇帝見她緊張,笑著道:“好了,朕豈會不知雲遊子的心意,從前她就是如此性格,真是……”
看皇帝接受了自己的解釋,姬鳳君趕忙道:“陛下,如今百姓苦不堪言,急需良策解困。”
“這些糧種在邊疆既能成功,在其他地方想必也可行。”
“邊疆處所產的糧食,短時間之內還能養的起受災的難民。”
“與此同時,不妨先在周邊地區小規模試種,若效果良好,再全國推廣也不遲。”
皇帝思索片刻,點頭道:“也罷,就依你所言,先試種看看。”
“至於邊疆送來的糧食,按照受災程度,優先提供給最嚴重的地區。”
姬鳳君立刻道:“陛下聖明。”
姬鳳君跪地,沉聲道:“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徹查此事,嚴懲貪官,以平民憤,解百姓之困。”
她擲地有聲,看的皇帝直唿可惜,這麽好的人,怎麽對太子沒感覺呢?
隨即,她的聲音又響起,把皇帝飄遠的思緒給拉了迴來。
“同時,江湖中出現一股名為千殺門的勢力,在旱災期間殺害官員,其中不乏好官,背後恐有陰謀,還望陛下警惕。”
皇帝神色一凜:“竟有此事?你務必多加留意,查清這千殺門背後的主謀。”
姬鳳君立刻道:“臣遵旨。”
皇帝點頭,當即召集心腹下令,要求刑部尚書、吏部侍郎、兵部尚書、戶部侍郎等多個部門聯合展開徹查。
在行動後務必將所有涉事官員一網打盡,絕不容情,不可姑息。
一時間,朝堂之上風聲鶴唳,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貪官汙吏們,頓時人人自危,仿佛驚弓之鳥一般。
最終,在皇帝的強硬手段之下,這些不法官員紛紛落馬,朝堂的風氣也因此為之一肅,恰似暴風雨過後的天空,終於稍稍恢複了些許清明。
但即便如此,百姓所麵臨的饑荒問題,卻依舊如同一塊沉甸甸的巨石,無情地壓在眾人的心頭,讓人喘不過氣來。
田間幹裂,一道道裂痕仿佛大地絕望的傷口,莊稼顆粒無收,一片荒蕪。
百姓們望著這片毫無生機的土地,眼中滿是深深的絕望與無助。
姬鳳君心急如焚,整日整夜輾轉反側,絞盡腦汁地思索著解決之策。
【你的空間裏不全是好東西嗎?要什麽樣的良種沒有?】
小丸子的提議,宛如黑暗中突然閃現的一絲曙光。
它從空間裏拿出了玉米、土豆、南瓜、紅薯等高產糧種,讓姬鳳君終於想起了自己幾年前的布局。
雲遊子是宣安十五年去往的邊疆,如今也有兩年了,想來在那裏應該穩定下來了。
她立刻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往邊疆。
幾日後,雲遊子的迴信到了,信中詳細描述了試種南瓜獲得成功的案例。
姬鳳君拿著信,以及從邊疆運迴來的糧種,趕忙進宮麵聖。
“陛下,您請看,這是邊疆雲遊子寄來的信。” 姬鳳君將信呈上,“雲遊子在邊疆試種南瓜,成效顯著。”
她招了招手,幾個小太監就將一個箱子抬了進來。
“這裏頭就是邊疆種出來的南瓜、以及各種新的高產糧種。”
她從裏頭拿出一個南瓜,分量不輕,介紹道:“這是幾年前,臣去一處地宮中得到的糧種種出來的。”
“因著是在南方發現的,臣給它取名為南瓜。”
“南瓜產量極高,且對土地要求不高,即便在貧瘠之地也能生長良好。”
“如今邊疆百姓已依靠南瓜緩解了饑荒之苦。”
她挑挑揀揀,又從箱子裏拿出一個玉米,道:“這是玉米,畝產可達千斤。”
她掰開葉子,裏頭黃燦燦的顆粒就暴露出來了,還有一股清香的味道飄散出來。
皇帝訝異的睜大了雙眼,道:“真的畝產千斤?”
姬鳳君將懷裏的信遞給皇帝,道:“陛下自己看吧!”
皇帝接過信,仔細閱讀後,仍有些猶豫:“這…… 雖有成效,但全國推廣,恐怕還需謹慎。”
“陛下,這寫信之人,是雲遊子,逍遙子的大徒弟雲遊子!”
皇帝這才意識到什麽,道:“雲遊子去了邊疆?”
姬鳳君道:“當年臣因著日日學規矩,煩悶不已,便決定開個布莊鬆泛鬆泛。”
皇帝的嘴角抽了抽,誰家好人家靠做生意鬆快的?這姬侍郎真是特立獨行啊!
她像是陷入什麽迴憶中一般,迴想起當年與雲遊子的初見。
“臣的娘親,手裏有不少的好方子,都是關於好料子的。”
“因此當年,臣的布莊一開起來,生意就十分好,那日臣去盤賬,就聽到外頭有爭執。”
“原是五公主與雲遊子……也是因此,臣與五公主、雲遊子算是不打不相識。”
皇帝滿臉的詫異,隨即有些傷感,道:“五公主的事,不必說。”
原來姬鳳君與雲遊子竟是早就相識,他抬抬手,示意姬鳳君接著講下去。
姬鳳君點點頭,接著道:“起初臣並不知道她就是雲遊子,隻是在閨中曾聽聞逍遙道人玄法精妙,可通鬼神。”
“因此,臣對於玄法也頗感興趣,正巧臣經常去的茶館要舉辦玄法競賽,臣便好奇去觀戰了。”
“不想居然在那裏再次見到了雲遊子,也是在那些玄門中人的口中得知,雲遊子是逍遙道人的大徒弟。”
皇帝連連點頭,不由得感歎道:“雲遊子那姑娘,最是向往自由,與逍遙是一路人。”
姬鳳君滿臉欣喜,道:“陛下也認識雲遊子?”
皇帝仿佛陷入了迴憶,隨即笑了笑,道:“那姑娘是個好的,隻是和逍遙一樣,都遵循自己的道。”
見他不願多說,姬鳳君便也不追問,隻道:“後來,臣偶然間得遇玄門大能,得到了這些種子,便交給了雲遊子。”
“一是雲遊子周遊眾國,最是了解民生地勢,二是,雲遊子也想為陛下做點什麽。”
皇帝連連點頭,似乎對雲遊子有他自己的認知。
“隻是她找不到法子與陛下報信,隻好托了臣來給她當這個中間人。”
皇帝見她緊張,笑著道:“好了,朕豈會不知雲遊子的心意,從前她就是如此性格,真是……”
看皇帝接受了自己的解釋,姬鳳君趕忙道:“陛下,如今百姓苦不堪言,急需良策解困。”
“這些糧種在邊疆既能成功,在其他地方想必也可行。”
“邊疆處所產的糧食,短時間之內還能養的起受災的難民。”
“與此同時,不妨先在周邊地區小規模試種,若效果良好,再全國推廣也不遲。”
皇帝思索片刻,點頭道:“也罷,就依你所言,先試種看看。”
“至於邊疆送來的糧食,按照受災程度,優先提供給最嚴重的地區。”
姬鳳君立刻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