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時空


    劉邦的目光與呂雉交匯,兩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絲深意。


    呂雉的聲音柔和卻堅定:“陛下,銅匭製雖在後世被奸人所利用,但如今我大漢國勢初定,百廢待興,若能借此製度,收集忠良之士的諫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蕭何撫須沉思,隨即開口:“陛下,直播中青鳥所言甚是,銅匭製被小人利用,乃是地痞流氓之輩,以此報複正直官員。臣以為,對於無端告密者,若查無實據,當施以懲戒,以儆效尤。”


    劉邦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決斷的光芒,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朕記得,往昔百姓蒙冤,無處伸張,最終隻得鋌而走險,引發動亂。若能有此製度,為百姓開辟一條申冤之路,也是維護社稷安寧的良策。”


    呂雉眼中閃過一抹讚賞,她輕輕點頭,補充道:“陛下所言極是,銅匭製既能集思廣益,又能為百姓解憂,實乃一舉兩得。”


    ······


    唐太宗時空


    李世民的眉頭緊鎖,臉色隨著青鳥口中狄仁傑的官職逐漸變得陰沉。


    當聽到青鳥戲稱狄仁傑為“常務副皇帝”時,他的怒火終於按捺不住,猛地站起身來,身影在大殿中投下一片陰影。


    “荒唐!”李世民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帶著帝王的威嚴和不容置疑的質疑,“武曌竟如此行事,對自己的骨肉不信任,卻將如此重任托付給狄仁傑,難道……”


    房玄齡等人也是一臉困惑,他們的目光緊緊盯著直播上那一長串的名號,試圖從中尋找答案。這些名號如同一條條線索,串聯起狄仁傑的權勢和地位,卻也讓他們感到迷惑不解。


    ······


    武則天時空


    大殿之上,氣氛緊張,眾人的目光如同利箭一般,齊刷刷地射向了狄仁傑。當青鳥提及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期的地位時,那些李氏皇親還未來得及開口,武三思便搶先一步,大步流星地走到大殿中央。


    武三思的臉上帶著一絲急切,他向著武則天深深一拜,聲音洪亮而急促:“陛下,狄仁傑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連青鳥主播都如此評價,這等大逆不道之事,豈能坐視不理?”


    隨著武三思的話語,那些依附於他的官員們也紛紛出列,爭先恐後地指責狄仁傑,仿佛狄仁傑已經犯下了滔天大罪,篡奪了皇位。


    李顯見此情形,正欲挺身而出為狄仁傑辯解,卻被狄仁傑那深邃而冷靜的目光所製止。狄仁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從容不迫,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武則天的臉色陰沉,她的聲音中帶著帝王的憤怒和不容置疑的權威:“你們這是在指責狄懷英謀反,還是在逼迫朕退位?”


    就在這時,狄仁傑緩緩站起身,他的聲音平靜而有力,穿透了大殿中的喧囂:“陛下,請息怒。關於臣的問題,相信青鳥主播很快就會揭曉真相。”


    ······


    【當然啦,這一連串的官職那純粹是現代影視劇裏瞎搞出來的誇張,曆史上的狄仁傑可遠遠沒到常務副皇帝那種嚇人的程度。


    不過呢,現代影視劇挑演員的時候,那可真是逗死個人。


    大夥瞅瞅這圖片,下麵這《神探狄仁傑》的扮演者跟《大明風華》裏太子朱高熾的扮演者,不能說相似,隻能說一模一樣。


    而且在這兩部劇裏頭,狄仁傑和朱高熾的地位,都被網友打趣說是常務副皇帝,這可太有意思啦!


    當然,咱們說笑歸說笑,可既然說到狄仁傑了,青鳥我可得好好跟您嘮嘮這位大名鼎鼎的名相。


    狄仁傑是並州太原那旮旯的人,跟武曌勉強能算老鄉,說不定這就是他倆的緣分呐。


    他在唐高宗儀鳳年間,一下子就高升成了大理寺丞。


    史書上明明白白寫著,他在一年的時間裏,把堆積如山的案件都給判得明明白白,牽涉到一萬七千號人,愣是沒有一個人喊冤叫屈,後來又跑去當侍禦史啦。


    這大概就是影視劇創作的源頭,畢竟狄仁傑如今在大夥心裏那可是妥妥的華夏第一神探!


    那狄仁傑被誣告這檔子事兒到底咋迴事呢?


    公元 692 年正月,那個可惡的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唿啦啦就把他們給抓進大牢裏去了。


    當時的律法有個奇葩規定,一被審問就承認謀反的能保住一條小命。


    狄仁傑這家夥,當場就認了罪,還麻溜地寫了份口供。


    來俊臣拿到這份口供,就把狄仁傑他們關起來,隻等著哪天拉出去砍頭,壓根就不再防備著。


    狄仁傑跟獄吏借了筆墨,從被子上撕了塊布,把自己的冤情一股腦寫上去,塞在棉衣裏頭,求著送迴家裏。


    負責看守的王德壽這傻大個居然沒起疑心,讓人給送到狄仁傑兒子狄光遠手裏。狄光遠拿著這布書就找武曌喊冤去了。


    武曌看完這布書,決定親自來管管狄仁傑謀反這案子。


    她把狄仁傑叫來,問他為啥承認謀反。狄仁傑苦著臉說:“我要是不承認造反,早就在那些酷刑裏頭歸西嘍。”


    武曌又問那《謝死表》是咋迴事,狄仁傑腦袋搖得像撥浪鼓,直說根本沒寫過。


    武曌讓人把《謝死表》拿出來,這才發現是偽造的,就饒了狄仁傑等大臣的小命,全都貶到地方上當官去了。


    大夥看到這兒,可能心裏琢磨著,朝臣之間掐架那是常有的事兒,這也沒啥大不了!


    但是,大夥可別忘了一個關鍵,公元 691 年,狄仁傑已經加授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當上宰相啦。


    當朝宰相居然因為酷吏的誣告就蹲了大牢,還得用這種辦法來伸冤,那底層的官員和老百姓還能有好?


    所以說呀,武曌執政以後,雖說一改唐高宗那時候不接受進諫的做派,可她又太依賴那些酷吏來維護自己的統治,結果沒頭沒腦地打擊了臣民的心呐。


    這也能算是武曌做事的一個毛病,她辦事太偏激,容易被別人忽悠,再者作為一個女性統治者,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不信任。


    但好歹她還信得過狄仁傑。


    公元 697 年,狄仁傑又當上宰相啦,擔任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還被加授銀青光祿大夫。


    公元 700 年,狄仁傑兩腿一蹬走了,為這事兒,武曌幹脆停朝三天。


    武曌可敬重狄仁傑了,老是尊稱他為國老,從來都不直接喊他名字,對他想退休的請求一直都不答應。


    她不讓狄仁傑行跪拜的禮,還說:“每次看到您下跪,朕這身子骨都覺得疼。”


    另外,武曌還免了狄仁傑晚上在宮裏值班的活兒,並且警告官員們:“要是沒啥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別去打擾狄公!”


    狄仁傑死了以後,武曌哭得那叫一個慘,喊著:“朝堂空啦!”


    打這以後,朝廷但凡有大事定不下來,武曌就會想起狄仁傑,歎氣說:“老天爺為啥這麽早就把我的國老給帶走啦!”


    可以說,武曌和狄仁傑也算是君臣之間相互知心啦。


    好啦,講完武曌的銅匭製度和狄仁傑,接下來就得講講武曌的無差別攻擊,這一波操作可以說,把唐高祖的後裔還有唐太宗除了李治這一脈之外,全都給送到閻王爺那兒去嘍!】


    ······


    ”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夜微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夜微涼並收藏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