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急促的削藩開始了
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 作者:錦夜微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漢傳奇時空
劉邦看著直播間上放出的靖難爆發前的明朝局勢圖,不由得感慨道:“真是個泱泱大國,沒想到連南方蠻土,都被這明朝開發的如此成熟。”
蕭何這時疑惑道:“燕代苦寒之地,不想這朱棣居然能以一城而取天下,真不知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良也開口道:“這朱棣與朝廷的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日後能成功看來與主播所說,朱允炆的‘作死’有關係!”
朱元璋時空
朱元璋看著青鳥列出來的數據,和朱允炆即位時的情況,眉頭緊鎖,心裏也在打鼓:“這樣的情況下,老四這個兔崽子如何敢起兵,如何能成功?”
朱元璋緩緩看向朱標,朱標搖頭無奈道:“看來是允炆這孩子,做了什麽事情,將剛開始的優勢全部斷送了。”
······
【朱允炆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拿著一手好牌開局,但最後卻打得稀爛。咱們就來說說他是怎麽把優勢給“作”掉的。
首先,朱允炆繼位後,他身邊有三位心腹謀臣: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和翰林院侍講方孝孺。這三位,都是他的智囊團。
朱允炆一改朱元璋重武輕文的傾向,優待文士,提高文官品級,這是他的一大政策轉變。同時,他還“銳意複古”,想要實行井田製,對官名、宮名、殿名等仿《周禮》頻繁更改,這些舉措在文人看來,是符合他們想法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顯得毫無用處。
這也就是為什麽朱允炆失敗後,名聲還這麽好,因為在文人眼中,他簡直就是一位聖主。但問題是,朝廷的位置就那麽多,你把位置都給了文人,那些武官勳貴怎麽辦呢?
朱允炆手下不是沒有大將,除了耿炳文、郭英等人外,還有一批新生代優秀將領,如瞿能、平安、盛庸等,相比靖難集團中的燕府將領,建文麾下可謂名將雲集。但這些將領雖然有較高的軍事素養,軍中資曆稍低且不能服眾。
朱允炆要麽棄之不用,要麽他們勢窮降燕,少數堅定保嫡且戰功卓著者也因統帥失律而戰死。
在軍事上,朱允炆打仗都聽黃子澄和齊泰的,導致軍事上節節敗退,武將人心開始倒向燕王。隨著南京方麵將領的不斷投降,燕方將領越打越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個是朱允炆作死的第一個問題,你可以改革,但專業的事情為啥不讓專業的人來做呢?】
······
朱元璋時空
朱元璋聽到青鳥講到朱允炆居然以儒生之言來安排軍隊,那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大怒道:“紙上談兵之輩,怎麽能將行軍打仗之事托付給他們。”
朱標見狀,趕忙拍了拍朱元璋的背,生怕老父親一下子氣昏過去。
湘王朱柏輕輕蹙眉,疑惑地問道:“‘井田製’不是夫子講的,千年之前周朝的製度嗎?這大侄子怎麽還用這麽老的製度。”
朱元璋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好了,咱們繼續看下去吧,看看朱允炆還能搞出什麽新花樣。”
······
【接下來,我們要講到靖難之役的直接導火索,削藩。
朱元璋在晚年,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畢竟曆史上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朱元璋曾問過朱允炆關於削藩的看法,朱允炆的迴答是這樣的:“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聽後,覺得朱允炆仁厚,所以下定決心傳位給他。但朱允炆實際操作起來,卻和他哄爺爺時截然不同。
朱允炆登基後,還沒過爺爺的喪期,就和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商量削藩之事。
齊泰認為應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但黃子澄反對,認為應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建文帝支持黃子澄,遂先後廢除五位親王。
說到朱允炆,他做事真是雷厲風行。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為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
建文元年四月,朝廷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
兩個月後,明廷削岷王朱楩,廢為庶人,徙漳州。
而其中湘王朱柏的遭遇,可以說是讓朱棣下定決心起兵,也是靖難之役中,諸王坐山觀虎鬥的重要原因。
朱柏遭人指控有意圖謀反等罪名,建文帝降旨命朱柏入京師訊問。朝中大臣決定派遣軍隊偽裝成商隊,直到抵達荊州後,準備逮捕朱柏的兵士出其不意的包圍了朱柏的府邸。
朱柏聞訊既驚且怒,仰天歎道:“唉!我觀前代大臣,遇到昏暴之朝而下獄,往往多自盡而亡。身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我既不能探望病情,亦不能參與葬禮,抱憾沉痛,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麽樂趣呢!今日又將受辱於奴仆之輩嗎?我豈能如此苟且求生!”
朱柏說罷痛哭不止,在與家人飲酒訣別後,朱柏隨即親手放火焚其宮室妃妾,並穿戴好親王的衣冠,手執弓箭騎著白馬躍入火中自盡,闔宮皆從朱柏而死。
朱柏之死,可以說是將藩王與朝廷的矛盾掀開了最後一層窗戶紙,藩王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眾藩之首。
而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博弈亦逐漸激化。
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可以說是他“作死”的第二個問題,急促而激烈,沒有任何鋪墊的削藩,一下子把拱衛朝廷的宗室藩王,推到了朝廷的對立麵。】
······
朱元璋等人看到朱允炆的削藩手法,確實感到震驚。
劉伯溫,這位一向以多謀著稱的智者,也不禁驚訝道:“削藩可以這樣削嗎?”
削藩是共識,但削藩的方式卻大有講究。
朱元璋自己也傻眼了,他喃喃自語:“咱晚年的時候,居然選了個如此無知的小兒嗎?”
殿中的諸王看到湘王朱柏身騎白馬,衝入火場自焚的畫麵,無不動容。
他們紛紛跑到馬皇後身邊哭訴,指責朱允炆太殘忍,如此對待自己的叔叔。
朱標看著哭成一團的弟弟們,也是歎氣道:“此子為何如此涼薄啊?”
劉邦看著直播間上放出的靖難爆發前的明朝局勢圖,不由得感慨道:“真是個泱泱大國,沒想到連南方蠻土,都被這明朝開發的如此成熟。”
蕭何這時疑惑道:“燕代苦寒之地,不想這朱棣居然能以一城而取天下,真不知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良也開口道:“這朱棣與朝廷的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日後能成功看來與主播所說,朱允炆的‘作死’有關係!”
朱元璋時空
朱元璋看著青鳥列出來的數據,和朱允炆即位時的情況,眉頭緊鎖,心裏也在打鼓:“這樣的情況下,老四這個兔崽子如何敢起兵,如何能成功?”
朱元璋緩緩看向朱標,朱標搖頭無奈道:“看來是允炆這孩子,做了什麽事情,將剛開始的優勢全部斷送了。”
······
【朱允炆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拿著一手好牌開局,但最後卻打得稀爛。咱們就來說說他是怎麽把優勢給“作”掉的。
首先,朱允炆繼位後,他身邊有三位心腹謀臣: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和翰林院侍講方孝孺。這三位,都是他的智囊團。
朱允炆一改朱元璋重武輕文的傾向,優待文士,提高文官品級,這是他的一大政策轉變。同時,他還“銳意複古”,想要實行井田製,對官名、宮名、殿名等仿《周禮》頻繁更改,這些舉措在文人看來,是符合他們想法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顯得毫無用處。
這也就是為什麽朱允炆失敗後,名聲還這麽好,因為在文人眼中,他簡直就是一位聖主。但問題是,朝廷的位置就那麽多,你把位置都給了文人,那些武官勳貴怎麽辦呢?
朱允炆手下不是沒有大將,除了耿炳文、郭英等人外,還有一批新生代優秀將領,如瞿能、平安、盛庸等,相比靖難集團中的燕府將領,建文麾下可謂名將雲集。但這些將領雖然有較高的軍事素養,軍中資曆稍低且不能服眾。
朱允炆要麽棄之不用,要麽他們勢窮降燕,少數堅定保嫡且戰功卓著者也因統帥失律而戰死。
在軍事上,朱允炆打仗都聽黃子澄和齊泰的,導致軍事上節節敗退,武將人心開始倒向燕王。隨著南京方麵將領的不斷投降,燕方將領越打越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個是朱允炆作死的第一個問題,你可以改革,但專業的事情為啥不讓專業的人來做呢?】
······
朱元璋時空
朱元璋聽到青鳥講到朱允炆居然以儒生之言來安排軍隊,那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大怒道:“紙上談兵之輩,怎麽能將行軍打仗之事托付給他們。”
朱標見狀,趕忙拍了拍朱元璋的背,生怕老父親一下子氣昏過去。
湘王朱柏輕輕蹙眉,疑惑地問道:“‘井田製’不是夫子講的,千年之前周朝的製度嗎?這大侄子怎麽還用這麽老的製度。”
朱元璋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好了,咱們繼續看下去吧,看看朱允炆還能搞出什麽新花樣。”
······
【接下來,我們要講到靖難之役的直接導火索,削藩。
朱元璋在晚年,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畢竟曆史上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朱元璋曾問過朱允炆關於削藩的看法,朱允炆的迴答是這樣的:“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聽後,覺得朱允炆仁厚,所以下定決心傳位給他。但朱允炆實際操作起來,卻和他哄爺爺時截然不同。
朱允炆登基後,還沒過爺爺的喪期,就和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商量削藩之事。
齊泰認為應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但黃子澄反對,認為應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建文帝支持黃子澄,遂先後廢除五位親王。
說到朱允炆,他做事真是雷厲風行。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為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
建文元年四月,朝廷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
兩個月後,明廷削岷王朱楩,廢為庶人,徙漳州。
而其中湘王朱柏的遭遇,可以說是讓朱棣下定決心起兵,也是靖難之役中,諸王坐山觀虎鬥的重要原因。
朱柏遭人指控有意圖謀反等罪名,建文帝降旨命朱柏入京師訊問。朝中大臣決定派遣軍隊偽裝成商隊,直到抵達荊州後,準備逮捕朱柏的兵士出其不意的包圍了朱柏的府邸。
朱柏聞訊既驚且怒,仰天歎道:“唉!我觀前代大臣,遇到昏暴之朝而下獄,往往多自盡而亡。身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我既不能探望病情,亦不能參與葬禮,抱憾沉痛,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麽樂趣呢!今日又將受辱於奴仆之輩嗎?我豈能如此苟且求生!”
朱柏說罷痛哭不止,在與家人飲酒訣別後,朱柏隨即親手放火焚其宮室妃妾,並穿戴好親王的衣冠,手執弓箭騎著白馬躍入火中自盡,闔宮皆從朱柏而死。
朱柏之死,可以說是將藩王與朝廷的矛盾掀開了最後一層窗戶紙,藩王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眾藩之首。
而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博弈亦逐漸激化。
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可以說是他“作死”的第二個問題,急促而激烈,沒有任何鋪墊的削藩,一下子把拱衛朝廷的宗室藩王,推到了朝廷的對立麵。】
······
朱元璋等人看到朱允炆的削藩手法,確實感到震驚。
劉伯溫,這位一向以多謀著稱的智者,也不禁驚訝道:“削藩可以這樣削嗎?”
削藩是共識,但削藩的方式卻大有講究。
朱元璋自己也傻眼了,他喃喃自語:“咱晚年的時候,居然選了個如此無知的小兒嗎?”
殿中的諸王看到湘王朱柏身騎白馬,衝入火場自焚的畫麵,無不動容。
他們紛紛跑到馬皇後身邊哭訴,指責朱允炆太殘忍,如此對待自己的叔叔。
朱標看著哭成一團的弟弟們,也是歎氣道:“此子為何如此涼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