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謎團揭開
大唐:小地主家的敗家兒子 作者:小草比樹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這個時候,開口問道:“各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依舊是長孫無忌最先開口。
“陛下,臣以為不可答應對方的條件。”
“咱們已經擬定了針對突厥的策略,隻要按計劃實施,突厥內部一樣會亂。”
“嗯!”李世民輕嗯了一聲,不再多說。
不過,他的這一聲“嗯”,已經足夠表明他的態度了。
李世民也內心同樣不想答應蕭皇後的條件。
讓楊政道迴大唐,這算怎麽迴事?
要知道,朝中還有不少的大臣,他們都是前隋的臣子。
即便是皇室,論起來何嚐不是前隋的臣子?
把李政道弄迴來,怎麽安置他就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而且,李世民在內心深處,還有更多的顧慮。
朝中那些前隋的老臣,還有一部分直到現在,依舊心存幻想。
其中不少大臣,聚集在了漢王李恪身邊。
李恪,生母乃是楊妃,也就是隋煬帝女兒。
就因為李恪有著隋煬帝的血脈,不少前隋的大臣,就希望李恪加入儲君的爭奪。
為了掐滅這些前隋老臣的心思,就在今年,李世民改封李恪為蜀王,並且表示隻等李恪年滿十六,就必須去封地。
即便是如此,不少前隋老臣依舊不死心,認為還有機會。
畢竟,李恪今年才九歲,還有幾年的時間。
李恪還隻是楊廣的外孫,都讓這些老臣如此,要是楊政道呢?
房玄齡明白李世民在擔心什麽,當即說道:“陛下,臣與齊國公想法一樣。”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一致認為不能答應蕭皇後的條件。
李世民糾結道:“可若是有了蕭皇後的相助,到時候出兵突厥,我大唐就能減少更多的損失。”
李世民把自己的糾結的點說了出來。
他之所以猶豫,正是考慮到,若是蕭皇後能夠成功挑撥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讓他們兩翻臉。
那樣的話,說不定大唐都不用出兵,就能夠把東突厥死死壓住。
至於把東突厥,收歸到大唐,這個想法,李世民暫時還不敢想。
突厥的強大,李世民很清楚。
大唐從立國到現在,一直都被突厥所威脅,甚至當初李淵更是向突厥表示臣服。
李世民剛剛登基,又憋屈的簽訂了渭水盟約。
說是盟約,實際上和李淵當初臣服突厥,沒有什麽不同。
李世民現在的目標,也就停留在打敗突厥,要是能夠讓突厥稱臣納貢那就更好。
至於更高的理想,他暫時沒有想過,也不敢想。
大唐現在實際上就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曆史上那個被稱為盛世的貞觀朝,是貞觀十一年之後的事情。
“陛下,其實也不用泰國憂慮。”唐儉一臉輕鬆的說道。
“唐愛卿何出此言?”李世民目光帶著期待,看向唐儉。
唐儉笑眯眯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須,“陛下,除了蕭皇後的信件,來到大唐的可還有著使臣團啊!”
“愛卿快快道來。”李世民連忙說道。
唐儉這個時候提到使臣團,肯定不是無的放矢。
唐儉也不繞彎子,立刻說道:“陛下,這次出使大唐的使團,乃是奉頡利可汗的命令。”
“他們之所以直到長安城外,才表露身份,原因就處在突利可汗的身上。”
長孫無忌麵色一動,連忙問道:“莒國公,難道說突利可汗和頡利可汗,兩人已經互生猜忌?”
其他人一聽,頓時眼睛一亮。
對啊!若不是如此,明明是出使大唐,怎麽還搞得偷偷摸摸?
唐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莒國公,你這是何意啊?”程咬金問道,“你點頭又搖頭,把俺老程都給搞糊塗了。”
其他人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既然程咬金搶先詢問,他們也就安靜的等待,聽唐儉會怎麽說。
“嗬嗬,齊國公剛剛的猜測,對也不對。”
“唐愛卿,你就不要賣關子了,直接說吧。”李世民忍不住催促。
唐儉對李世民拱了拱手,繼續往下說。
“各位可能忘記了一人,她就是義成公主。”
“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兩人,鬧到如今局麵,其實背後是義成公主和蕭皇後,她們二人對楊政道的安排,產生了不同意見所起。”
唐儉繼續把事情的起因,娓娓道來。
義成公主,前隋楊堅的侄女。
隋文帝楊堅,為了鞏固與東突厥的關係,從而讓義成公主和親。
這位義成公主,在突厥的地位很特殊。
義成公主當初和親,嫁給了啟民可汗,後來啟民可汗去世,按照突厥的收繼婚習俗,嫁給了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
後來,啟民可汗去世之後,義成公主嫁給了頡利可汗。
楊政道和蕭皇後,能夠去突厥,正是因為義成公主。
義成公主對於前隋的滅亡,想法上和蕭皇後完全不同。
蕭皇後並沒有想著什麽光複大隋,而是隻想要孫兒楊政道,能夠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
義成公主的想法則完全相反,一直給楊政道灌輸的都是李唐就是一群亂臣賊子。
因為這些,蕭皇後主動向突利可汗靠近。
一開始,蕭皇後隻是害怕義成公主對自己不利,畢竟,這是在突厥的地盤上。
義成公主現在是頡利可汗的女人,蕭皇後自然就向突利可汗尋求庇護。
就在前不久,頡利可汗受到義成公主的蠱惑,向突利可汗討要蕭皇後和楊政道。
蕭皇後沒有辦法,隻能想著帶著孫兒楊政道,逃離突厥。
剛好這個時候,突厥因為旱災,極度缺少糧食,決定派使團出使大唐,討要糧食。
原本使團是需要從突利可汗和頡利可汗,各自派人來組成使團。
可是頡利可汗被義成公主一同蠱惑,決定自己悄悄組成使團,提前來長安要糧。
這也就是為何突厥使團,直到來到長安城外,才把使團儀仗亮出來。
為的就是不讓突利察覺。
隻可惜,頡利可汗與義成公主都沒有想到,他們使團裏麵的成員,會有蕭皇後的人。
唐儉把整個前因後果,仔細講完,眾人才算是解了心中疑惑。
不過,突厥使團能夠悄無聲息到來長安城外這事,所有人都不會就此接過。
使團能夠悄無聲息到來,那麽大軍呢?
那些提供方便的人,不管是官員還是什麽其他人,一個都不能放過!
李世民把查處內鬼的事情強行壓下,然後問道:“好了,現在大家說說想法。”
依舊是長孫無忌最先開口。
“陛下,聽了莒國公說完前因後果,臣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輔機你直接說。”李世民立即說道。
長孫無忌笑眯眯的說道:“咱們長安西市裏麵,可是有不少突厥的商人。”
“若是今天莒國公所說的這些,其中一部分,比如蕭皇後讓人帶來信件這事,不小心泄露出去 ,又恰好讓那些突厥商人聽到的話……”
長孫無忌這麽一說,眾人立即明白他是什麽打算。
果然是老陰比!
眾人心中同時冒出一樣的想法。
依舊是長孫無忌最先開口。
“陛下,臣以為不可答應對方的條件。”
“咱們已經擬定了針對突厥的策略,隻要按計劃實施,突厥內部一樣會亂。”
“嗯!”李世民輕嗯了一聲,不再多說。
不過,他的這一聲“嗯”,已經足夠表明他的態度了。
李世民也內心同樣不想答應蕭皇後的條件。
讓楊政道迴大唐,這算怎麽迴事?
要知道,朝中還有不少的大臣,他們都是前隋的臣子。
即便是皇室,論起來何嚐不是前隋的臣子?
把李政道弄迴來,怎麽安置他就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而且,李世民在內心深處,還有更多的顧慮。
朝中那些前隋的老臣,還有一部分直到現在,依舊心存幻想。
其中不少大臣,聚集在了漢王李恪身邊。
李恪,生母乃是楊妃,也就是隋煬帝女兒。
就因為李恪有著隋煬帝的血脈,不少前隋的大臣,就希望李恪加入儲君的爭奪。
為了掐滅這些前隋老臣的心思,就在今年,李世民改封李恪為蜀王,並且表示隻等李恪年滿十六,就必須去封地。
即便是如此,不少前隋老臣依舊不死心,認為還有機會。
畢竟,李恪今年才九歲,還有幾年的時間。
李恪還隻是楊廣的外孫,都讓這些老臣如此,要是楊政道呢?
房玄齡明白李世民在擔心什麽,當即說道:“陛下,臣與齊國公想法一樣。”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一致認為不能答應蕭皇後的條件。
李世民糾結道:“可若是有了蕭皇後的相助,到時候出兵突厥,我大唐就能減少更多的損失。”
李世民把自己的糾結的點說了出來。
他之所以猶豫,正是考慮到,若是蕭皇後能夠成功挑撥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讓他們兩翻臉。
那樣的話,說不定大唐都不用出兵,就能夠把東突厥死死壓住。
至於把東突厥,收歸到大唐,這個想法,李世民暫時還不敢想。
突厥的強大,李世民很清楚。
大唐從立國到現在,一直都被突厥所威脅,甚至當初李淵更是向突厥表示臣服。
李世民剛剛登基,又憋屈的簽訂了渭水盟約。
說是盟約,實際上和李淵當初臣服突厥,沒有什麽不同。
李世民現在的目標,也就停留在打敗突厥,要是能夠讓突厥稱臣納貢那就更好。
至於更高的理想,他暫時沒有想過,也不敢想。
大唐現在實際上就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曆史上那個被稱為盛世的貞觀朝,是貞觀十一年之後的事情。
“陛下,其實也不用泰國憂慮。”唐儉一臉輕鬆的說道。
“唐愛卿何出此言?”李世民目光帶著期待,看向唐儉。
唐儉笑眯眯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須,“陛下,除了蕭皇後的信件,來到大唐的可還有著使臣團啊!”
“愛卿快快道來。”李世民連忙說道。
唐儉這個時候提到使臣團,肯定不是無的放矢。
唐儉也不繞彎子,立刻說道:“陛下,這次出使大唐的使團,乃是奉頡利可汗的命令。”
“他們之所以直到長安城外,才表露身份,原因就處在突利可汗的身上。”
長孫無忌麵色一動,連忙問道:“莒國公,難道說突利可汗和頡利可汗,兩人已經互生猜忌?”
其他人一聽,頓時眼睛一亮。
對啊!若不是如此,明明是出使大唐,怎麽還搞得偷偷摸摸?
唐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莒國公,你這是何意啊?”程咬金問道,“你點頭又搖頭,把俺老程都給搞糊塗了。”
其他人也沒有好到哪裏去,既然程咬金搶先詢問,他們也就安靜的等待,聽唐儉會怎麽說。
“嗬嗬,齊國公剛剛的猜測,對也不對。”
“唐愛卿,你就不要賣關子了,直接說吧。”李世民忍不住催促。
唐儉對李世民拱了拱手,繼續往下說。
“各位可能忘記了一人,她就是義成公主。”
“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兩人,鬧到如今局麵,其實背後是義成公主和蕭皇後,她們二人對楊政道的安排,產生了不同意見所起。”
唐儉繼續把事情的起因,娓娓道來。
義成公主,前隋楊堅的侄女。
隋文帝楊堅,為了鞏固與東突厥的關係,從而讓義成公主和親。
這位義成公主,在突厥的地位很特殊。
義成公主當初和親,嫁給了啟民可汗,後來啟民可汗去世,按照突厥的收繼婚習俗,嫁給了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
後來,啟民可汗去世之後,義成公主嫁給了頡利可汗。
楊政道和蕭皇後,能夠去突厥,正是因為義成公主。
義成公主對於前隋的滅亡,想法上和蕭皇後完全不同。
蕭皇後並沒有想著什麽光複大隋,而是隻想要孫兒楊政道,能夠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
義成公主的想法則完全相反,一直給楊政道灌輸的都是李唐就是一群亂臣賊子。
因為這些,蕭皇後主動向突利可汗靠近。
一開始,蕭皇後隻是害怕義成公主對自己不利,畢竟,這是在突厥的地盤上。
義成公主現在是頡利可汗的女人,蕭皇後自然就向突利可汗尋求庇護。
就在前不久,頡利可汗受到義成公主的蠱惑,向突利可汗討要蕭皇後和楊政道。
蕭皇後沒有辦法,隻能想著帶著孫兒楊政道,逃離突厥。
剛好這個時候,突厥因為旱災,極度缺少糧食,決定派使團出使大唐,討要糧食。
原本使團是需要從突利可汗和頡利可汗,各自派人來組成使團。
可是頡利可汗被義成公主一同蠱惑,決定自己悄悄組成使團,提前來長安要糧。
這也就是為何突厥使團,直到來到長安城外,才把使團儀仗亮出來。
為的就是不讓突利察覺。
隻可惜,頡利可汗與義成公主都沒有想到,他們使團裏麵的成員,會有蕭皇後的人。
唐儉把整個前因後果,仔細講完,眾人才算是解了心中疑惑。
不過,突厥使團能夠悄無聲息到來長安城外這事,所有人都不會就此接過。
使團能夠悄無聲息到來,那麽大軍呢?
那些提供方便的人,不管是官員還是什麽其他人,一個都不能放過!
李世民把查處內鬼的事情強行壓下,然後問道:“好了,現在大家說說想法。”
依舊是長孫無忌最先開口。
“陛下,聽了莒國公說完前因後果,臣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輔機你直接說。”李世民立即說道。
長孫無忌笑眯眯的說道:“咱們長安西市裏麵,可是有不少突厥的商人。”
“若是今天莒國公所說的這些,其中一部分,比如蕭皇後讓人帶來信件這事,不小心泄露出去 ,又恰好讓那些突厥商人聽到的話……”
長孫無忌這麽一說,眾人立即明白他是什麽打算。
果然是老陰比!
眾人心中同時冒出一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