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拒絕李世民
大唐:小地主家的敗家兒子 作者:小草比樹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給朕閉嘴!”
李世民黑著臉,大聲喝道。
“你們當這裏是什麽?是酒樓茶肆,還是勾欄場所?”
“你看看你們一個個,還有一點當朝大臣的樣子嗎?”
殿內一下安靜了下來,一部分文臣,更是羞愧的低下了頭。
剛剛他們也不知道怎麽迴事,就好像是氣氛都烘托到那裏了,不自覺的也跟著起哄。
隨著李世民的怒喝,他們才猛然驚醒過來。
自己等人,乃是讀聖賢書的文人。
平時可都是張口禮義廉恥,閉口仁義道德的去教訓他人。
此刻怎能可以當眾,討論起了那等醃臢之事?
呸!
就算是要討論,也要迴到府中,在自家後院,隻有自己和愛妾的時候,在慢慢研究才對。
尉遲敬德也隨著李世民的怒喝,順勢鬆開了程咬金的手。
同時,心裏暗自鬆了一口氣。
這要是被程咬金當眾說了出來,那他就真的社死當場了。
“哎,都是年輕惹的禍啊!”尉遲敬德心中哀歎。
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又偏偏天天都是在軍營之中,無處發泄。
現在成為國公,有錢有閑了,結果年紀上來了。
特別是這兩年,尉遲敬德總是看著不可說的那東西,然後空掉淚。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程咬金一眼。
程咬金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把自己的頭深深的埋下去。
平時在朝堂上,他和尉遲敬德耍寶,李世民最多嗬斥兩句。
不過,程咬金心裏跟明鏡似的,那是因為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
可今天這事,他要是真說出來了,不僅僅是有損朝廷的威嚴。
更是會讓尉遲敬德,從此以後名聲盡毀。
尉遲敬德說是玄武門事件的頭號功臣,也毫不為過。
李元吉密謀要殺掉李世民,是尉遲敬德察覺後,同長孫無忌一起向李世民稟告。
後麵尉遲敬德又和侯君集一起,勸說李世民先下手為強。
在起事的過程中,李世民差點被李元吉幹掉,還是尉遲敬德救了他。
最後,又是尉遲敬德找到在海池遊船的李淵,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
也因此,尉遲敬德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不可謂不重。
大殿之中安靜了好一會,李世民這才看向趙銘。
“趙小子,工部上報,新型的煉鐵方法所產生鐵,品質比之以前更好。”
“你像朕仔細講述一下,若是所產生鐵,都如同昨日送到工部的品質,一年能夠生產多少斤?”
趙銘也收迴了八卦之心,向李世民行禮道:“迴陛下,若是生鐵的話,隻要鐵礦和石炭保證供應充足。”
“保守估計,一年產量不會少於七千萬斤!”
嗡……
盡管之前段綸,就已經當眾上奏過了。
可再次從趙銘口中說出,依舊引得群臣又一次的低聲討論。
七千萬斤,這可比之前一年兩百多萬斤,足足翻了三十五倍!
李世民已經盡可能的壓抑住自己的情緒,作為帝王,是需要不喜形於色。
可李世民依舊還是激動的確認道:“趙小子,你確定嗎?”
趙銘淡定的點頭,“陛下,這還是臣的保守估計。”
“現在試產的生鐵,燃料用的還是木炭個,若是改用石炭煉製的焦炭,產量還能夠進一步的提升。”
“好、好、好。”
李世民一連說了三聲好。
要是之前,以王珪為首的世家官員,早就跳出來了。
可現在卻是一個個安靜無比。
倒不是他們放棄針對趙銘,而是此刻,他們都在想的是,如何應對這一局麵。
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煉鐵工坊,如今朝廷生鐵產量一下猛增這麽多。
可想而知,接下來他們自己的生鐵生意,將會收到極大的衝擊。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王珪和韋挺他們,此刻都在想的是,下朝後立刻向家族匯報此事。
一定要想辦法,得到新的冶煉技術。
之前鄭乾意給出針對趙銘的事情,也得先暫停下來。
至少,在得到冶煉技術之前。
畢竟,若是沒有辦法從朝廷這麵,得到冶煉技術,趙銘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趙銘完全不知道,因為自己提高大唐冶煉技術,會使得世家決定,暫時放棄針對自己。
不過,就算是知道,趙銘也不會在意。
即便世家不針對他,趙銘也會按照原來的計劃。
對崔家、鄭家、王家還有韋家,狙擊他們的財路。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看向段綸。
“段愛卿,石炭何時能夠開采運到鐵坊?”
“迴陛下,臣今日早朝前,已經同韓尚書溝通此事。”
石炭開采,這事歸民部金部司管轄。
金部司,不僅僅掌天下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也管理者京師東西兩市,以及宮市的交易。
此外,各地開礦、鑄錢和貿易的政令,也尤其掌管。
李世民當即看向民部尚書韓仲良,“韓愛卿,此事從速處理,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把石炭開采出來,運到鐵坊。”
“迴陛下,臣已命金部司郎中和員外郎,親自趕赴同官,現場督促開采事宜。”
韓仲良連忙迴答道。
李世民頷首,對韓仲良如此迅速配合,感到滿意。
隨後,李世民又詢問了趙銘,鐵坊之中的一些事項。
趙銘也都一一匯報了一遍。
等到趙銘迴答完,房玄齡站出來,奏道:“稟陛下,如今鐵坊也已開始試產,且有擴大了規模。”
“臣以為需要增加相關人員才是,切不可因此出了岔子。”
王珪一聽,當即眼珠子一轉,附和道:“稟陛下,臣也認為該當如此。”
這個時候,不少大臣也都迴過味來。
“臣附議!”
“臣附議!”
……
增加人員,可不是說增加工人,那是工部應該考慮的事情。
他們附議,那是因為房玄齡所說的增加人員,意味著鐵坊之中將會多出不少職位出來。
雖然那些職位,隻是鐵坊的管理崗位。
出了鐵坊,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利,但是卻是有著品階在。
這種崗位正好可以給自家後輩爭取,當做是後輩進入官場的一個敲門磚。
王珪和韋挺他們,則是想要得更多。
除了為後輩謀得官職,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進入鐵坊,方便獲得冶煉技術。
李世民對此自然不會拒絕,當下開口道:“趙銘聽封!”
“朕封汝為鐵坊管事,統管鐵坊諸般事務,一應人事調配亦由汝定奪。然朕亦寄予厚望,望汝能使鐵坊大興,鐵產愈盛。”
“陛下,管事我可做不來!”趙銘想也不想的就拒絕道。
“你做不來?這鐵坊管事,朕認為你最為合適。”
李世民說完,看向其他大臣,“眾卿認為如何?”
房玄齡他們當即笑著附和,都說管事一職非趙銘莫屬。
“陛下,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啊,這管事你讓別人做行不行?”
李世民黑著臉,大聲喝道。
“你們當這裏是什麽?是酒樓茶肆,還是勾欄場所?”
“你看看你們一個個,還有一點當朝大臣的樣子嗎?”
殿內一下安靜了下來,一部分文臣,更是羞愧的低下了頭。
剛剛他們也不知道怎麽迴事,就好像是氣氛都烘托到那裏了,不自覺的也跟著起哄。
隨著李世民的怒喝,他們才猛然驚醒過來。
自己等人,乃是讀聖賢書的文人。
平時可都是張口禮義廉恥,閉口仁義道德的去教訓他人。
此刻怎能可以當眾,討論起了那等醃臢之事?
呸!
就算是要討論,也要迴到府中,在自家後院,隻有自己和愛妾的時候,在慢慢研究才對。
尉遲敬德也隨著李世民的怒喝,順勢鬆開了程咬金的手。
同時,心裏暗自鬆了一口氣。
這要是被程咬金當眾說了出來,那他就真的社死當場了。
“哎,都是年輕惹的禍啊!”尉遲敬德心中哀歎。
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又偏偏天天都是在軍營之中,無處發泄。
現在成為國公,有錢有閑了,結果年紀上來了。
特別是這兩年,尉遲敬德總是看著不可說的那東西,然後空掉淚。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程咬金一眼。
程咬金感受到李世民的目光,把自己的頭深深的埋下去。
平時在朝堂上,他和尉遲敬德耍寶,李世民最多嗬斥兩句。
不過,程咬金心裏跟明鏡似的,那是因為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
可今天這事,他要是真說出來了,不僅僅是有損朝廷的威嚴。
更是會讓尉遲敬德,從此以後名聲盡毀。
尉遲敬德說是玄武門事件的頭號功臣,也毫不為過。
李元吉密謀要殺掉李世民,是尉遲敬德察覺後,同長孫無忌一起向李世民稟告。
後麵尉遲敬德又和侯君集一起,勸說李世民先下手為強。
在起事的過程中,李世民差點被李元吉幹掉,還是尉遲敬德救了他。
最後,又是尉遲敬德找到在海池遊船的李淵,逼迫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
也因此,尉遲敬德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不可謂不重。
大殿之中安靜了好一會,李世民這才看向趙銘。
“趙小子,工部上報,新型的煉鐵方法所產生鐵,品質比之以前更好。”
“你像朕仔細講述一下,若是所產生鐵,都如同昨日送到工部的品質,一年能夠生產多少斤?”
趙銘也收迴了八卦之心,向李世民行禮道:“迴陛下,若是生鐵的話,隻要鐵礦和石炭保證供應充足。”
“保守估計,一年產量不會少於七千萬斤!”
嗡……
盡管之前段綸,就已經當眾上奏過了。
可再次從趙銘口中說出,依舊引得群臣又一次的低聲討論。
七千萬斤,這可比之前一年兩百多萬斤,足足翻了三十五倍!
李世民已經盡可能的壓抑住自己的情緒,作為帝王,是需要不喜形於色。
可李世民依舊還是激動的確認道:“趙小子,你確定嗎?”
趙銘淡定的點頭,“陛下,這還是臣的保守估計。”
“現在試產的生鐵,燃料用的還是木炭個,若是改用石炭煉製的焦炭,產量還能夠進一步的提升。”
“好、好、好。”
李世民一連說了三聲好。
要是之前,以王珪為首的世家官員,早就跳出來了。
可現在卻是一個個安靜無比。
倒不是他們放棄針對趙銘,而是此刻,他們都在想的是,如何應對這一局麵。
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煉鐵工坊,如今朝廷生鐵產量一下猛增這麽多。
可想而知,接下來他們自己的生鐵生意,將會收到極大的衝擊。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王珪和韋挺他們,此刻都在想的是,下朝後立刻向家族匯報此事。
一定要想辦法,得到新的冶煉技術。
之前鄭乾意給出針對趙銘的事情,也得先暫停下來。
至少,在得到冶煉技術之前。
畢竟,若是沒有辦法從朝廷這麵,得到冶煉技術,趙銘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趙銘完全不知道,因為自己提高大唐冶煉技術,會使得世家決定,暫時放棄針對自己。
不過,就算是知道,趙銘也不會在意。
即便世家不針對他,趙銘也會按照原來的計劃。
對崔家、鄭家、王家還有韋家,狙擊他們的財路。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看向段綸。
“段愛卿,石炭何時能夠開采運到鐵坊?”
“迴陛下,臣今日早朝前,已經同韓尚書溝通此事。”
石炭開采,這事歸民部金部司管轄。
金部司,不僅僅掌天下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也管理者京師東西兩市,以及宮市的交易。
此外,各地開礦、鑄錢和貿易的政令,也尤其掌管。
李世民當即看向民部尚書韓仲良,“韓愛卿,此事從速處理,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把石炭開采出來,運到鐵坊。”
“迴陛下,臣已命金部司郎中和員外郎,親自趕赴同官,現場督促開采事宜。”
韓仲良連忙迴答道。
李世民頷首,對韓仲良如此迅速配合,感到滿意。
隨後,李世民又詢問了趙銘,鐵坊之中的一些事項。
趙銘也都一一匯報了一遍。
等到趙銘迴答完,房玄齡站出來,奏道:“稟陛下,如今鐵坊也已開始試產,且有擴大了規模。”
“臣以為需要增加相關人員才是,切不可因此出了岔子。”
王珪一聽,當即眼珠子一轉,附和道:“稟陛下,臣也認為該當如此。”
這個時候,不少大臣也都迴過味來。
“臣附議!”
“臣附議!”
……
增加人員,可不是說增加工人,那是工部應該考慮的事情。
他們附議,那是因為房玄齡所說的增加人員,意味著鐵坊之中將會多出不少職位出來。
雖然那些職位,隻是鐵坊的管理崗位。
出了鐵坊,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利,但是卻是有著品階在。
這種崗位正好可以給自家後輩爭取,當做是後輩進入官場的一個敲門磚。
王珪和韋挺他們,則是想要得更多。
除了為後輩謀得官職,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進入鐵坊,方便獲得冶煉技術。
李世民對此自然不會拒絕,當下開口道:“趙銘聽封!”
“朕封汝為鐵坊管事,統管鐵坊諸般事務,一應人事調配亦由汝定奪。然朕亦寄予厚望,望汝能使鐵坊大興,鐵產愈盛。”
“陛下,管事我可做不來!”趙銘想也不想的就拒絕道。
“你做不來?這鐵坊管事,朕認為你最為合適。”
李世民說完,看向其他大臣,“眾卿認為如何?”
房玄齡他們當即笑著附和,都說管事一職非趙銘莫屬。
“陛下,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啊,這管事你讓別人做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