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隱居的涼亭中,顧明書端坐一隅,桌上象棋局勢未決,夏日暖風輕拂,周遭鳥鳴陣陣。但此刻,他的心早已飛離此處。
徐秋林落下一子,抬頭見顧明書凝神出神,手中的棋子懸停半空,遲遲不下。他微微一笑,輕聲問道:“明書,怎的這般心不在焉?難不成此局讓你犯了難?”
顧明書一怔,迴過神來,忙搖頭道:“秋林,非也。隻是近來連日幽居,心中難免有些煩悶。”
徐秋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憐惜。他輕聲歎道:“也是我疏忽了。你身處墨隱居有一段時日了,難免生出倦怠之意。今夏初至,風光正好,不如今日我們出門走走,到寒山寺小住一日,散散心。”
顧明書麵露遲疑:“此時局勢未明,萬一外頭有埋伏,豈非給人可趁之機?”
徐秋林朗聲一笑,安慰道:“明書,你放心便是。我已派得力護衛暗中相隨,保你安然無恙。這寒山寺香火鼎盛,乃清淨之地,不會惹人懷疑。”
顧明書見狀,方才點頭:“如此,也好。”
郊外的風光果然不同於京中繁華喧囂。寒山寺建於山巔,四周蒼鬆翠柏環繞,清幽寧靜。三人乘坐馬車一路顛簸總算到達了寒山寺。
馬車來到山腳,拾階而上。山間涼風陣陣,夾雜著草木清香,顧明書許久未出門,這般山水風光令他心情稍緩。
徐秋林走在前方,時不時迴頭笑道:“明書,你看,這寒山寺每至夏日,鬆風陣陣,正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昔日我與長瑜哥哥常來此小住,聽鬆濤,飲清茶,倒也自在。”
顧明書微微一怔,聽到“長瑜”二字,心中一陣酸澀。他低聲道:“他也來過這裏?”
徐秋林點頭:“自然。他從小性情剛毅,卻也愛這般幽靜之地。寒山寺的住持還是他的故交,每次來此,他總會在後院清修幾日。”
顧錦玉在一旁笑道:“秋林,既是如此,你這次可要帶我們去後院看看。”
徐秋林爽朗應聲:“當然。隻是你們得先隨我進前殿禮佛,方可去後院。”
顧明書低眉淺笑,心中卻隱隱泛起漣漪。這裏似乎到處都留有蕭長瑜的影子,讓他既溫暖又惆悵。
在邊疆,蕭長瑜正坐在一頂簡陋的帳篷內批閱軍報。突聽哨聲響起,緊接著一名暗衛疾步入內,雙手呈上一封信:“將軍,京城李統領派人送來的急信。”
蕭長瑜心中一震,飛快接過信封。他拆開細閱,寥寥幾行字躍入眼簾:
> “將軍,顧明書已安然無恙,現暫居徐秋林郊外墨隱居。我已派人暗中護衛,請將軍放心。”
他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絲微笑。他長籲一口氣,自語道:“他無事便好。”
帳中副將魏啟見狀,調侃道:“將軍,這信可是讓您神色大變,莫不是家中有什麽喜事?”
蕭長瑜收斂笑意,將信箋折好收入懷中,淡淡道:“不過是京中小事。你去安排,明日隨我前往營外巡查。”
魏啟見蕭長瑜語氣平淡,不敢多問,拱手退出。
待帳內安靜下來,蕭長瑜方才緩緩起身,走到營帳外。邊疆烈日如火,遠處群山巍峨,仿佛望不見盡頭。他低聲自語:“秋林……竟是你救了他。這次我欠你一份人情。”
寒山寺後院中,徐秋林帶著顧明書與顧錦玉沿著小徑散步。涼亭內,茶香四溢,遠處鍾聲悠揚。
顧明書輕抿一口茶,忽然問道:“秋林,這段時日以來,你處處為我周全,我該如何報答你?”
徐秋林放下茶盞,輕聲笑道:“明書,何必言謝?你我既為朋友,護你便是我該做的事。而且長瑜哥哥知道你無事,也會開心的。”
顧明書聽到“長瑜”二字,手中的茶盞微微一顫。他低聲道:“他……還好嗎?”
徐秋林望著顧明書,想了想,緩緩道:“邊疆事務繁忙,但他素來堅毅,想必無礙。他不在京中這段日子,你倒也可稍稍放鬆,不必憂心。”
顧明書點點頭,抬頭望向遠方蒼翠山林,心中感慨萬千。他低聲喃喃:“但願如此。”
徐秋林暗自歎息,不再多言。
是夜,寒山寺外涼風習習,月色如水。顧明書獨坐窗前,手中握著一枚玉佩。這是他與蕭長瑜初見時,對方贈予他的信物。他指尖輕輕撫過玉佩上的紋路,眼中似有一絲想念之情。
遠在邊疆的蕭長瑜,站在營帳外的高坡上,望著夜空中的明月。他的心早已飛向京城,飛向那座他牽掛不已的墨隱居。他握緊懷中的信箋,低聲道:“明書,等我。”
夜風拂過,仿佛將兩地的思念一絲絲牽引,交織在同一片月光下。
寒山寺內一夜安靜,顧明書卻輾轉反側,始終無法入眠。他心中似有千頭萬緒,理不清楚。蕭長瑜的身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那份隱秘的情感如藤蔓般纏繞,讓他既苦澀又甘甜。
而另一邊,邊疆的營帳中,蕭長瑜也未曾合眼。對於顧明書的安危,他固然放心了些,但內心仍有些許隱憂:為何偏偏是徐秋林救下了他?兩人又如何交集甚深?他雖信任徐秋林,卻無法忽視心中隱隱的酸楚。
翌日清晨,蕭長瑜剛結束營中事務,便有暗衛匆匆趕來,雙手奉上一封密函:“將軍,京中急報。”
蕭長瑜展開信紙,眉頭迅速蹙起。信中所述,乃是程家與楊家餘黨近期暗中試圖恢複勢力的跡象。他們秘密召集舊部,還打算聯絡朝中一些對蕭家不滿的官員,似有針對蕭長瑜之意。
他冷笑一聲,手指輕敲桌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倒是急不可耐了。”
副將魏啟進帳,見蕭長瑜神色冷峻,忙問道:“將軍,可是京中又有動靜?”
蕭長瑜沉聲道:“程楊兩家餘孽不死,竟妄想東山再起。魏啟,命人密切監視京中局勢,同時傳信給秋林,讓他提高警惕,務必保護好顧明書。”
魏啟拱手領命:“末將遵命。”
“什麽,顧明書?看來將軍還是被那個戲子勾了魂兒去,難道他真的不顧蕭家的名譽嗎?兩個大男人何必要如此作踐自己?哎……”魏啟無奈的歎氣,隻好領命去辦。
寒山寺後院,徐秋林正與顧明書、顧錦玉閑談,卻忽聽遠處傳來一聲異響。他臉色驟變,立即示意護衛分散警戒:“有人靠近!錦玉,明書,你們隨我進屋!”
顧明書心中一緊,卻冷靜地點頭。他低聲道:“秋林,是衝我來的吧?”
徐秋林目光一冷:“無妨,有我在,誰也傷不了你。”
護衛迅速圍起防線,但對方顯然訓練有素,潛伏得極為隱秘。片刻後,隻見幾個黑衣人猛然破窗而入,刀光閃爍間直逼顧明書而來。
“護住他!”徐秋林厲喝一聲,拔劍迎上。他身手不凡,劍法幹淨利落,幾招之間已逼退兩人。護衛們也紛紛迎敵,場麵瞬間混亂。
顧錦玉驚恐地護在顧明書身側,顫聲道:“明書,我們該怎麽辦?”
顧明書強自鎮定,拉住她的手低聲道:“不要怕姐姐,秋林不會讓我們有事的。我來護你。”
然而,那些黑衣人顯然目標明確,步步緊逼,直指顧明書而來。眼看局勢危急,一聲尖銳的口哨聲突然響起,隨即一隊精銳護衛從山林間衝出,與黑衣人展開激戰。
“是暗樁!”徐秋林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揮劍擊退最後一名黑衣人,冷聲道:“抓住活口!”
一場惡鬥過後,黑衣人盡數被擒,徐秋林冷冷盯著為首之人,問道:“誰派你們來的?”
那人冷笑一聲:“殺手隻認金主,不問來路。”
徐秋林臉色一沉,轉身命令手下:“押迴去審問,不管用什麽手段,我要知道背後是誰!”
過了幾日,蕭長瑜剛結束軍中會議,便有暗衛呈上新的密報。信中詳細描述了寒山寺遇襲一事,以及徐秋林如何力挽狂瀾保護顧明書。
蕭長瑜看罷,眼中寒光乍現。他冷冷道:“果然是衝他來的……程楊兩家竟膽大至此!”
副將魏啟試探問道:“將軍,需派兵迴京護衛嗎?”
蕭長瑜沉思片刻,搖頭道:“不急。他們如今不過是困獸猶鬥,既然秋林已穩住局勢,我暫不迴京。命人盯緊他們,一旦有新的動作,立即報我。”
魏啟點頭應是,卻忍不住問道:“將軍對那顧公子……似乎格外上心?”
蕭長瑜冷冷看了他一眼,語氣不容置疑:“他是我的人。”
魏啟被那一眼震得後背發涼,忙躬身退下,不敢再多言。
邊疆軍營內,蕭長瑜凝視夜空,心中默念:“明書,再等我些時日,待我平定邊疆事務,必迴京護你周全。”
徐秋林落下一子,抬頭見顧明書凝神出神,手中的棋子懸停半空,遲遲不下。他微微一笑,輕聲問道:“明書,怎的這般心不在焉?難不成此局讓你犯了難?”
顧明書一怔,迴過神來,忙搖頭道:“秋林,非也。隻是近來連日幽居,心中難免有些煩悶。”
徐秋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憐惜。他輕聲歎道:“也是我疏忽了。你身處墨隱居有一段時日了,難免生出倦怠之意。今夏初至,風光正好,不如今日我們出門走走,到寒山寺小住一日,散散心。”
顧明書麵露遲疑:“此時局勢未明,萬一外頭有埋伏,豈非給人可趁之機?”
徐秋林朗聲一笑,安慰道:“明書,你放心便是。我已派得力護衛暗中相隨,保你安然無恙。這寒山寺香火鼎盛,乃清淨之地,不會惹人懷疑。”
顧明書見狀,方才點頭:“如此,也好。”
郊外的風光果然不同於京中繁華喧囂。寒山寺建於山巔,四周蒼鬆翠柏環繞,清幽寧靜。三人乘坐馬車一路顛簸總算到達了寒山寺。
馬車來到山腳,拾階而上。山間涼風陣陣,夾雜著草木清香,顧明書許久未出門,這般山水風光令他心情稍緩。
徐秋林走在前方,時不時迴頭笑道:“明書,你看,這寒山寺每至夏日,鬆風陣陣,正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昔日我與長瑜哥哥常來此小住,聽鬆濤,飲清茶,倒也自在。”
顧明書微微一怔,聽到“長瑜”二字,心中一陣酸澀。他低聲道:“他也來過這裏?”
徐秋林點頭:“自然。他從小性情剛毅,卻也愛這般幽靜之地。寒山寺的住持還是他的故交,每次來此,他總會在後院清修幾日。”
顧錦玉在一旁笑道:“秋林,既是如此,你這次可要帶我們去後院看看。”
徐秋林爽朗應聲:“當然。隻是你們得先隨我進前殿禮佛,方可去後院。”
顧明書低眉淺笑,心中卻隱隱泛起漣漪。這裏似乎到處都留有蕭長瑜的影子,讓他既溫暖又惆悵。
在邊疆,蕭長瑜正坐在一頂簡陋的帳篷內批閱軍報。突聽哨聲響起,緊接著一名暗衛疾步入內,雙手呈上一封信:“將軍,京城李統領派人送來的急信。”
蕭長瑜心中一震,飛快接過信封。他拆開細閱,寥寥幾行字躍入眼簾:
> “將軍,顧明書已安然無恙,現暫居徐秋林郊外墨隱居。我已派人暗中護衛,請將軍放心。”
他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絲微笑。他長籲一口氣,自語道:“他無事便好。”
帳中副將魏啟見狀,調侃道:“將軍,這信可是讓您神色大變,莫不是家中有什麽喜事?”
蕭長瑜收斂笑意,將信箋折好收入懷中,淡淡道:“不過是京中小事。你去安排,明日隨我前往營外巡查。”
魏啟見蕭長瑜語氣平淡,不敢多問,拱手退出。
待帳內安靜下來,蕭長瑜方才緩緩起身,走到營帳外。邊疆烈日如火,遠處群山巍峨,仿佛望不見盡頭。他低聲自語:“秋林……竟是你救了他。這次我欠你一份人情。”
寒山寺後院中,徐秋林帶著顧明書與顧錦玉沿著小徑散步。涼亭內,茶香四溢,遠處鍾聲悠揚。
顧明書輕抿一口茶,忽然問道:“秋林,這段時日以來,你處處為我周全,我該如何報答你?”
徐秋林放下茶盞,輕聲笑道:“明書,何必言謝?你我既為朋友,護你便是我該做的事。而且長瑜哥哥知道你無事,也會開心的。”
顧明書聽到“長瑜”二字,手中的茶盞微微一顫。他低聲道:“他……還好嗎?”
徐秋林望著顧明書,想了想,緩緩道:“邊疆事務繁忙,但他素來堅毅,想必無礙。他不在京中這段日子,你倒也可稍稍放鬆,不必憂心。”
顧明書點點頭,抬頭望向遠方蒼翠山林,心中感慨萬千。他低聲喃喃:“但願如此。”
徐秋林暗自歎息,不再多言。
是夜,寒山寺外涼風習習,月色如水。顧明書獨坐窗前,手中握著一枚玉佩。這是他與蕭長瑜初見時,對方贈予他的信物。他指尖輕輕撫過玉佩上的紋路,眼中似有一絲想念之情。
遠在邊疆的蕭長瑜,站在營帳外的高坡上,望著夜空中的明月。他的心早已飛向京城,飛向那座他牽掛不已的墨隱居。他握緊懷中的信箋,低聲道:“明書,等我。”
夜風拂過,仿佛將兩地的思念一絲絲牽引,交織在同一片月光下。
寒山寺內一夜安靜,顧明書卻輾轉反側,始終無法入眠。他心中似有千頭萬緒,理不清楚。蕭長瑜的身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那份隱秘的情感如藤蔓般纏繞,讓他既苦澀又甘甜。
而另一邊,邊疆的營帳中,蕭長瑜也未曾合眼。對於顧明書的安危,他固然放心了些,但內心仍有些許隱憂:為何偏偏是徐秋林救下了他?兩人又如何交集甚深?他雖信任徐秋林,卻無法忽視心中隱隱的酸楚。
翌日清晨,蕭長瑜剛結束營中事務,便有暗衛匆匆趕來,雙手奉上一封密函:“將軍,京中急報。”
蕭長瑜展開信紙,眉頭迅速蹙起。信中所述,乃是程家與楊家餘黨近期暗中試圖恢複勢力的跡象。他們秘密召集舊部,還打算聯絡朝中一些對蕭家不滿的官員,似有針對蕭長瑜之意。
他冷笑一聲,手指輕敲桌麵:“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倒是急不可耐了。”
副將魏啟進帳,見蕭長瑜神色冷峻,忙問道:“將軍,可是京中又有動靜?”
蕭長瑜沉聲道:“程楊兩家餘孽不死,竟妄想東山再起。魏啟,命人密切監視京中局勢,同時傳信給秋林,讓他提高警惕,務必保護好顧明書。”
魏啟拱手領命:“末將遵命。”
“什麽,顧明書?看來將軍還是被那個戲子勾了魂兒去,難道他真的不顧蕭家的名譽嗎?兩個大男人何必要如此作踐自己?哎……”魏啟無奈的歎氣,隻好領命去辦。
寒山寺後院,徐秋林正與顧明書、顧錦玉閑談,卻忽聽遠處傳來一聲異響。他臉色驟變,立即示意護衛分散警戒:“有人靠近!錦玉,明書,你們隨我進屋!”
顧明書心中一緊,卻冷靜地點頭。他低聲道:“秋林,是衝我來的吧?”
徐秋林目光一冷:“無妨,有我在,誰也傷不了你。”
護衛迅速圍起防線,但對方顯然訓練有素,潛伏得極為隱秘。片刻後,隻見幾個黑衣人猛然破窗而入,刀光閃爍間直逼顧明書而來。
“護住他!”徐秋林厲喝一聲,拔劍迎上。他身手不凡,劍法幹淨利落,幾招之間已逼退兩人。護衛們也紛紛迎敵,場麵瞬間混亂。
顧錦玉驚恐地護在顧明書身側,顫聲道:“明書,我們該怎麽辦?”
顧明書強自鎮定,拉住她的手低聲道:“不要怕姐姐,秋林不會讓我們有事的。我來護你。”
然而,那些黑衣人顯然目標明確,步步緊逼,直指顧明書而來。眼看局勢危急,一聲尖銳的口哨聲突然響起,隨即一隊精銳護衛從山林間衝出,與黑衣人展開激戰。
“是暗樁!”徐秋林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揮劍擊退最後一名黑衣人,冷聲道:“抓住活口!”
一場惡鬥過後,黑衣人盡數被擒,徐秋林冷冷盯著為首之人,問道:“誰派你們來的?”
那人冷笑一聲:“殺手隻認金主,不問來路。”
徐秋林臉色一沉,轉身命令手下:“押迴去審問,不管用什麽手段,我要知道背後是誰!”
過了幾日,蕭長瑜剛結束軍中會議,便有暗衛呈上新的密報。信中詳細描述了寒山寺遇襲一事,以及徐秋林如何力挽狂瀾保護顧明書。
蕭長瑜看罷,眼中寒光乍現。他冷冷道:“果然是衝他來的……程楊兩家竟膽大至此!”
副將魏啟試探問道:“將軍,需派兵迴京護衛嗎?”
蕭長瑜沉思片刻,搖頭道:“不急。他們如今不過是困獸猶鬥,既然秋林已穩住局勢,我暫不迴京。命人盯緊他們,一旦有新的動作,立即報我。”
魏啟點頭應是,卻忍不住問道:“將軍對那顧公子……似乎格外上心?”
蕭長瑜冷冷看了他一眼,語氣不容置疑:“他是我的人。”
魏啟被那一眼震得後背發涼,忙躬身退下,不敢再多言。
邊疆軍營內,蕭長瑜凝視夜空,心中默念:“明書,再等我些時日,待我平定邊疆事務,必迴京護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