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寒風裹挾著黃沙,刮得營帳外的旌旗獵獵作響。漠南草原上,逐漸崛起的準噶爾汗王國,仿佛一頭貪婪的狼,張開血盆大口,威脅著清政府對蒙古的掌控。
此時,蕭長瑜正在察哈爾部的主帳中與部族首領阿木爾對坐。他身著玄色便服,神情冷峻,手邊攤開的是一幅詳細繪製的漠南地形圖,幾條標注紅線勾勒出準噶爾部族活動的範圍。
“蕭將軍,眼下準噶爾汗王國屢次試探邊境,還暗中挑唆一些蒙古部族反叛,朝廷若不早日出手,隻怕漠南局勢會更加糜爛。”阿木爾指著地圖,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
蕭長瑜沉吟片刻,指尖輕敲桌麵,目光如刀般銳利:“阿木爾首領所言甚是,但眼下僅憑漠南蒙古諸部的力量,恐難以抵擋準噶爾的鐵騎。更何況……”他目光一轉,冷冷說道,“漠南諸部,內部尚有隱患,未曾清除。”
阿木爾臉色微變,忙低聲問道:“將軍此話何意?”
蕭長瑜微微一笑,淡然道:“據探子迴報,科爾沁部的巴圖爾台吉近日曾與準噶爾使者暗中接觸,其餘諸部中也有零星首領搖擺不定。若不盡早整肅,恐成內患。”
阿木爾聞言,神情愈發凝重:“巴圖爾此人一向心高氣傲,若真與準噶爾勾連,確是禍患無窮。蕭將軍打算如何處置?”
蕭長瑜眸色微沉,語氣冰冷:“凡叛逆者,當斬!”
這一句話擲地有聲,震得帳中眾人心頭一顫。
隨即,蕭長瑜下令召集察哈爾部、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以及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的代表,於察哈爾部駐地召開秘密會議,商議聯合抵禦準噶爾的對策。
三日後,蒙古諸部的代表陸續抵達,臨時搭建的主帳內座無虛席,各部的旗幟懸掛四周,氣氛卻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蕭長瑜端坐主位,神情冷峻。他掃視眾人,開口便是直截了當:“諸位,眼下準噶爾汗王國的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團結一致,漠南蒙古隻怕難逃戰火之災。”
科爾沁部代表烏蘭起身拱手道:“將軍所言極是,但若朝廷遲遲不派大軍支援,光憑咱們這些部族,又能堅持多久?”
蕭長瑜目光微冷,沉聲說道:“朝廷大軍正在調動,預計兩月內抵達漠北邊境。在此之前,我會全力調配漠南諸部的兵力,製定防禦計劃。隻要齊心協力,兩月內穩住局勢,便能迎來轉機。”
此時,喀爾喀部的代表額爾敦站起身來,冷笑一聲:“齊心協力?可巴圖爾台吉近日的舉動,怕是讓人難以信任吧?”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嘩然。
巴圖爾台吉並未親自出席會議,但他的親信代表卻憤然起身反駁:“額爾敦此言未免太過武斷!我家台吉對朝廷忠心耿耿,怎會與準噶爾勾結?”
“是否忠心,且待查實後再論。”蕭長瑜冷冷打斷雙方爭執。他目光如電,掃過眾人:“無論是誰,隻要敢與叛敵為伍,便是朝廷的死敵,絕不寬恕!”
一句話震懾全場,帳內一片寂靜。
散會後,蕭長瑜將額爾敦和阿木爾留在帳中,詳細布置了對準噶爾可能進犯的防禦計劃,同時命人暗中監視巴圖爾台吉的一舉一動,以防他裏應外合。
阿木爾皺眉問道:“將軍,若真查實巴圖爾台吉叛變之事,咱們該如何處置?”
蕭長瑜神情冷峻,語氣篤定:“若他敢叛,便即刻處置,以儆效尤!”
額爾敦點頭道:“將軍果斷,咱們喀爾喀部必定全力支持。”
夜深人靜時,蕭長瑜獨自坐在營帳中,手中把玩著一枚刻有“定北”二字的令牌,這是康熙帝親賜的兵符,象征著他此行的使命與責任。他望著案上的地圖,眉頭緊鎖。
北疆的局勢愈發複雜,不僅有準噶爾的威脅,還有程家、楊家在東北部的蠢蠢欲動,更有白蓮教的煽動,使得民間動蕩不安。
他長歎一聲,低聲喃喃:“亂世用重典,情義容不得半分。”
就在此時,帳外傳來親兵的稟報:“將軍,京城急報!”
蕭長瑜接過信件,迅速拆開。信中提及程家、楊家已秘密聯絡白蓮教,一旦北疆戰事稍有不利,他們便會聯合反清勢力起兵叛亂。此外,顧明書與李默寧的恩怨竟成了江湖中人議論的焦點,甚至牽扯到了朝廷派係之爭。
蕭長瑜看罷,眉頭緊皺。他將信件放入火盆中燒毀,心中卻愈發沉重。
他低聲自語:“漠南蒙古諸部尚未安定,東北又有內亂之兆,偏偏此時朝廷內外皆不穩。看來,我得加快步伐了。”
蕭長瑜隨即傳令,將漠南的防禦部署再度調整,並派出信使,向康熙帝請示增援事宜。同時,他決定親自前往科爾沁部,探查巴圖爾台吉的真實意圖。
次日清晨,蕭長瑜啟程前往科爾沁部。他身披鐵甲,縱馬疾馳,眼神堅毅而冷峻。
漠南的風愈發刺骨,但他的心卻更為冰冷。他深知,眼下所麵臨的每一步,都關乎大清的安危。而他,甘願成為那柄利劍,斬斷一切威脅。
“無論敵在何處,亦無論情為何物,我都隻能一往無前。”蕭長瑜低聲說道。
又一日,營帳外,風沙卷起,夜色如墨,孤星點點,映得草原更顯蒼茫遼闊。
蕭長瑜立於帳中,燈火微晃,映得他那一襲青袍泛著沉靜的光。他的手中捏著那封從京城傳來的密信,字跡清晰,卻如針刺,句句逼入他的心底。
“李默寧此番受傷,竟仍護著顧明書?”他輕聲低喃,語氣裏有幾分難掩的冷諷,但更多的是無法言說的酸澀與惆悵。
營帳門簾一掀,魏啟走了進來,低聲喚道:“將軍,外頭風寒,您該歇息了。”
蕭長瑜抬眼望向魏啟,沉默片刻後道:“你說,世間之情,是否真有一種是永不計較得失的?”
魏啟一怔,顯然未料到他會問出這般話,稍作遲疑後,才道:“將軍,情之一字,原本便難以測度。但屬下以為,世人皆有執念,若無所得,豈能無怨?”
蕭長瑜苦笑一聲,抬頭望向帳頂,目光如困獸般沉寂:“可李默寧,似乎打破了這世間的常理。你看,他挨了那一刀,不但不怨,還護著顧明書。”
“屬下愚鈍,實在想不通。”魏啟低頭迴應。
“他不怨,因為他心甘情願。”蕭長瑜低語,聲音裏透著自嘲,“隻是我,竟也甘願。”
魏啟欲言又止,終是沒有開口。他見慣了蕭長瑜冷靜果斷的模樣,卻從未見他這般苦澀無助。
蕭長瑜忽然轉身,將手中的密信置於燭火上,靜靜看著火焰吞噬紙張,直至化為灰燼。他的神色平靜,語氣卻掩不住幾分哀傷:“魏啟,你可曾聽過《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魏啟一愣,點頭道:“宋人辛棄疾所作,末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正是寫盡相思之苦。”
蕭長瑜微微頷首,緩緩吟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魏啟聽罷,不由沉默。片刻後,他輕聲問道:“將軍,此詞寄情於何人?”
蕭長瑜苦笑搖頭:“寄情?我有何情可寄?那‘燈火闌珊處’,不過是我一場虛妄罷了。”
他走到案前,提筆寫下幾行字,放在魏啟手中:“此事不可對任何人提起。至於程家、楊家,與漠南蒙古諸部的聯絡,你須全權負責,不得有誤。”
魏啟接過命令,躬身應諾:“屬下明白,必不負將軍所托。”
蕭長瑜揮了揮手,示意魏啟退下。
魏啟離開後,蕭長瑜獨坐帳中,眉間凝聚著濃濃的疲憊。他望向燭光,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身影——顧明書。他的嘴角浮現一抹淺笑,那笑裏卻盡是無奈與自嘲。
“顧明書,你看,他為你挨了刀,而我……”蕭長瑜喃喃低語,忽然頓住。他長歎一聲,不願再想。
他起身走出營帳,夜風唿嘯,寒意刺骨。草原遼闊,星河漫天,卻無一處可安放他的心。
就在此時,身後傳來一聲喚:“將軍。”
蕭長瑜迴頭,見是李庭匆匆而來,神色間有幾分凝重:“將軍,準噶爾部有異動,咱們須盡快部署。”
蕭長瑜點頭,神情恢複如常:“傳令下去,立刻召集諸部首領,我要與他們詳議此事。”
言畢,他轉身大步走迴營帳,眼中的柔情早已被冷峻取代。
這一夜,蕭長瑜未再提及顧明書,也未再提及李默寧。他全身心投入北疆的防務,心底的情感卻被深深壓下。
窗外,孤星漸隱,黎明將至。蕭長瑜望著東方初露的曙光,心中默念:“顧明書,你終究不屬於我。可我願為你,守住這片江山,也守住……我的初心。”
此時,蕭長瑜正在察哈爾部的主帳中與部族首領阿木爾對坐。他身著玄色便服,神情冷峻,手邊攤開的是一幅詳細繪製的漠南地形圖,幾條標注紅線勾勒出準噶爾部族活動的範圍。
“蕭將軍,眼下準噶爾汗王國屢次試探邊境,還暗中挑唆一些蒙古部族反叛,朝廷若不早日出手,隻怕漠南局勢會更加糜爛。”阿木爾指著地圖,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
蕭長瑜沉吟片刻,指尖輕敲桌麵,目光如刀般銳利:“阿木爾首領所言甚是,但眼下僅憑漠南蒙古諸部的力量,恐難以抵擋準噶爾的鐵騎。更何況……”他目光一轉,冷冷說道,“漠南諸部,內部尚有隱患,未曾清除。”
阿木爾臉色微變,忙低聲問道:“將軍此話何意?”
蕭長瑜微微一笑,淡然道:“據探子迴報,科爾沁部的巴圖爾台吉近日曾與準噶爾使者暗中接觸,其餘諸部中也有零星首領搖擺不定。若不盡早整肅,恐成內患。”
阿木爾聞言,神情愈發凝重:“巴圖爾此人一向心高氣傲,若真與準噶爾勾連,確是禍患無窮。蕭將軍打算如何處置?”
蕭長瑜眸色微沉,語氣冰冷:“凡叛逆者,當斬!”
這一句話擲地有聲,震得帳中眾人心頭一顫。
隨即,蕭長瑜下令召集察哈爾部、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以及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的代表,於察哈爾部駐地召開秘密會議,商議聯合抵禦準噶爾的對策。
三日後,蒙古諸部的代表陸續抵達,臨時搭建的主帳內座無虛席,各部的旗幟懸掛四周,氣氛卻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蕭長瑜端坐主位,神情冷峻。他掃視眾人,開口便是直截了當:“諸位,眼下準噶爾汗王國的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團結一致,漠南蒙古隻怕難逃戰火之災。”
科爾沁部代表烏蘭起身拱手道:“將軍所言極是,但若朝廷遲遲不派大軍支援,光憑咱們這些部族,又能堅持多久?”
蕭長瑜目光微冷,沉聲說道:“朝廷大軍正在調動,預計兩月內抵達漠北邊境。在此之前,我會全力調配漠南諸部的兵力,製定防禦計劃。隻要齊心協力,兩月內穩住局勢,便能迎來轉機。”
此時,喀爾喀部的代表額爾敦站起身來,冷笑一聲:“齊心協力?可巴圖爾台吉近日的舉動,怕是讓人難以信任吧?”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嘩然。
巴圖爾台吉並未親自出席會議,但他的親信代表卻憤然起身反駁:“額爾敦此言未免太過武斷!我家台吉對朝廷忠心耿耿,怎會與準噶爾勾結?”
“是否忠心,且待查實後再論。”蕭長瑜冷冷打斷雙方爭執。他目光如電,掃過眾人:“無論是誰,隻要敢與叛敵為伍,便是朝廷的死敵,絕不寬恕!”
一句話震懾全場,帳內一片寂靜。
散會後,蕭長瑜將額爾敦和阿木爾留在帳中,詳細布置了對準噶爾可能進犯的防禦計劃,同時命人暗中監視巴圖爾台吉的一舉一動,以防他裏應外合。
阿木爾皺眉問道:“將軍,若真查實巴圖爾台吉叛變之事,咱們該如何處置?”
蕭長瑜神情冷峻,語氣篤定:“若他敢叛,便即刻處置,以儆效尤!”
額爾敦點頭道:“將軍果斷,咱們喀爾喀部必定全力支持。”
夜深人靜時,蕭長瑜獨自坐在營帳中,手中把玩著一枚刻有“定北”二字的令牌,這是康熙帝親賜的兵符,象征著他此行的使命與責任。他望著案上的地圖,眉頭緊鎖。
北疆的局勢愈發複雜,不僅有準噶爾的威脅,還有程家、楊家在東北部的蠢蠢欲動,更有白蓮教的煽動,使得民間動蕩不安。
他長歎一聲,低聲喃喃:“亂世用重典,情義容不得半分。”
就在此時,帳外傳來親兵的稟報:“將軍,京城急報!”
蕭長瑜接過信件,迅速拆開。信中提及程家、楊家已秘密聯絡白蓮教,一旦北疆戰事稍有不利,他們便會聯合反清勢力起兵叛亂。此外,顧明書與李默寧的恩怨竟成了江湖中人議論的焦點,甚至牽扯到了朝廷派係之爭。
蕭長瑜看罷,眉頭緊皺。他將信件放入火盆中燒毀,心中卻愈發沉重。
他低聲自語:“漠南蒙古諸部尚未安定,東北又有內亂之兆,偏偏此時朝廷內外皆不穩。看來,我得加快步伐了。”
蕭長瑜隨即傳令,將漠南的防禦部署再度調整,並派出信使,向康熙帝請示增援事宜。同時,他決定親自前往科爾沁部,探查巴圖爾台吉的真實意圖。
次日清晨,蕭長瑜啟程前往科爾沁部。他身披鐵甲,縱馬疾馳,眼神堅毅而冷峻。
漠南的風愈發刺骨,但他的心卻更為冰冷。他深知,眼下所麵臨的每一步,都關乎大清的安危。而他,甘願成為那柄利劍,斬斷一切威脅。
“無論敵在何處,亦無論情為何物,我都隻能一往無前。”蕭長瑜低聲說道。
又一日,營帳外,風沙卷起,夜色如墨,孤星點點,映得草原更顯蒼茫遼闊。
蕭長瑜立於帳中,燈火微晃,映得他那一襲青袍泛著沉靜的光。他的手中捏著那封從京城傳來的密信,字跡清晰,卻如針刺,句句逼入他的心底。
“李默寧此番受傷,竟仍護著顧明書?”他輕聲低喃,語氣裏有幾分難掩的冷諷,但更多的是無法言說的酸澀與惆悵。
營帳門簾一掀,魏啟走了進來,低聲喚道:“將軍,外頭風寒,您該歇息了。”
蕭長瑜抬眼望向魏啟,沉默片刻後道:“你說,世間之情,是否真有一種是永不計較得失的?”
魏啟一怔,顯然未料到他會問出這般話,稍作遲疑後,才道:“將軍,情之一字,原本便難以測度。但屬下以為,世人皆有執念,若無所得,豈能無怨?”
蕭長瑜苦笑一聲,抬頭望向帳頂,目光如困獸般沉寂:“可李默寧,似乎打破了這世間的常理。你看,他挨了那一刀,不但不怨,還護著顧明書。”
“屬下愚鈍,實在想不通。”魏啟低頭迴應。
“他不怨,因為他心甘情願。”蕭長瑜低語,聲音裏透著自嘲,“隻是我,竟也甘願。”
魏啟欲言又止,終是沒有開口。他見慣了蕭長瑜冷靜果斷的模樣,卻從未見他這般苦澀無助。
蕭長瑜忽然轉身,將手中的密信置於燭火上,靜靜看著火焰吞噬紙張,直至化為灰燼。他的神色平靜,語氣卻掩不住幾分哀傷:“魏啟,你可曾聽過《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魏啟一愣,點頭道:“宋人辛棄疾所作,末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正是寫盡相思之苦。”
蕭長瑜微微頷首,緩緩吟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魏啟聽罷,不由沉默。片刻後,他輕聲問道:“將軍,此詞寄情於何人?”
蕭長瑜苦笑搖頭:“寄情?我有何情可寄?那‘燈火闌珊處’,不過是我一場虛妄罷了。”
他走到案前,提筆寫下幾行字,放在魏啟手中:“此事不可對任何人提起。至於程家、楊家,與漠南蒙古諸部的聯絡,你須全權負責,不得有誤。”
魏啟接過命令,躬身應諾:“屬下明白,必不負將軍所托。”
蕭長瑜揮了揮手,示意魏啟退下。
魏啟離開後,蕭長瑜獨坐帳中,眉間凝聚著濃濃的疲憊。他望向燭光,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身影——顧明書。他的嘴角浮現一抹淺笑,那笑裏卻盡是無奈與自嘲。
“顧明書,你看,他為你挨了刀,而我……”蕭長瑜喃喃低語,忽然頓住。他長歎一聲,不願再想。
他起身走出營帳,夜風唿嘯,寒意刺骨。草原遼闊,星河漫天,卻無一處可安放他的心。
就在此時,身後傳來一聲喚:“將軍。”
蕭長瑜迴頭,見是李庭匆匆而來,神色間有幾分凝重:“將軍,準噶爾部有異動,咱們須盡快部署。”
蕭長瑜點頭,神情恢複如常:“傳令下去,立刻召集諸部首領,我要與他們詳議此事。”
言畢,他轉身大步走迴營帳,眼中的柔情早已被冷峻取代。
這一夜,蕭長瑜未再提及顧明書,也未再提及李默寧。他全身心投入北疆的防務,心底的情感卻被深深壓下。
窗外,孤星漸隱,黎明將至。蕭長瑜望著東方初露的曙光,心中默念:“顧明書,你終究不屬於我。可我願為你,守住這片江山,也守住……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