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劉備見孔融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 作者:再造炎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融到達平原時,已是二月份。
在張飛的護衛下,他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率太史慈、戚繼光以及鄭玄等人到達平原。
一路上,孔融思緒萬千,對劉備的仗義相助滿懷感恩,也對這位漢室宗親的為人與誌向充滿好奇。
當孔融一行接近平原城時,遠遠便望見城門大開,劉備身著素袍,頭戴綸巾,在眾人簇擁下親自出城迎接。
他身後跟著孫康任愷滕宗諒等等世家人物。這些家族算不上頂流世家,哪能錯過這個巴結孔融的機會。
劉備麵帶微笑,目光中透著真誠與熱情,快步迎上前來。
信送出後,劉備便知道孔融馬上會到,為此心中偷笑了無數次。
但事實遠比他想象得美好,不僅孔融來了,鄭玄也來了!
同時來了兩位大儒!
強如袁紹目前也隻請來盧植做他的軍師。
鄭玄和盧植師出同門,劉備有鄭玄,不就相當於在士族影響力這方麵碰瓷袁紹了嗎?
當然這隻是樂觀的說法。袁家四世三公的積累哪是劉備借一個鄭玄可以匹敵的。
孔融急忙下馬,趨步向前,拱手深深一揖:“久聞劉青州大名,如雷貫耳。此次若非青州仗義相救,孔融已命喪黃泉,此恩此德,沒齒難忘。”
劉備雙手扶起孔融,笑著說道:“孔北海乃當世名士,德行高潔,天下敬仰。備聽聞公遇難,豈有坐視之理?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二人相視大笑,攜手入城。
進城後,隻見街道整潔,百姓安居樂業,孔融不禁暗自讚歎劉備治理有方。
來到府衙,劉備早已設下盛宴款待孔融。宴會上,絲竹之聲悠揚,“鐵叫子”樂和技術,讓孔融忍不住點頭叫好。
佳肴美酒羅列,劉備與孔融坐在主賓之位,相談甚歡。
劉備端起酒杯,敬向孔融:“孔公飽讀詩書,德才兼備,於亂世之中堅守北海,保一方百姓平安,實乃仁人誌士。備雖不才,矢誌匡扶漢室,拯救天下蒼生,對孔北海甚是仰慕。”
孔融起身迴敬,感慨道:“玄德公心懷天下,誌向高遠,令融欽佩不已。融攻玄德公在前,玄德公不計前嫌救我,融感激不盡。”
劉備聞言輕笑,問道:“孔北海素來不與他人爭鬥,想必是袁譚小兒挑撥離間,致使孔北海發兵。錯在袁譚,不在孔北海。”
劉備給孔融台階,孔融自然接下,說道:“哈哈哈,袁家不尊朝廷,實乃國之逆賊。我不能明辨是非,真是慚愧。”
孔融心想:沿路看來,百姓日子雖苦,卻不至於流離失所。青州大小豪強世家皆願為其效力,劉玄德仁義之名名不虛傳也。
想清這點,孔融繼續道:“如今漢室傾頹,奸臣當道,正需青州這般英雄豪傑挺身而出。”
劉備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當今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百姓苦不堪言。備自桃園結義以來,便立誌興複漢室,然備智術淺短,迄無所就。今幸得諸位將軍,還有宗諒等人相助,方保青州西部無虞。隻是北海東萊二郡百姓仍飽受蛾賊之苦,備著實可憐。”
“孔公若能相助,備如虎添翼,必可掃除蛾賊,還青州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孔融聞言說道:“承蒙玄德公厚愛,孔融願效犬馬之勞。此次假使沒有玄德公派遣張將軍及時救援,孔融早已身首異處。這份恩情,孔融定當以死相報。”
孔融心裏怎麽想不好說,但他寄人籬下,不同意也得同意。
劉備見時機成熟,緩緩說道:“孔公之才,舉世無雙。備欲表奏公為別駕從事,不知公意下如何?”
此前青州世家將別駕從事一職空出,正便宜了劉備。
孔融隻要點頭稱是,他的身份就正式轉變為劉備的臣子。
借著孔融的名聲,劉備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步入天下世家眼中。
青州世家是絕不會反對的,反對就是和天下名儒孔融過不去,誰這麽傻啊。
與其擔憂以後出錢討好袁譚,不如現在大力支持孔融,從孔融身上為自己的家族撈取利益。
反正北海已經丟了,孔融這北海相的位置名存實亡。不如給劉備做一個別駕從事。
孔融也不是特別高風亮節的人。曆史上被袁譚擊敗後,照樣做袁譚的別駕從事。
他起身,鄭重地向劉備行了一禮:“孔融願追隨玄德公,為興複漢室竭盡全力。”
劉備大喜,趕忙起身扶起孔融,說道:“得孔公相助,實乃備之萬幸,漢室之幸也!”
宴席上,看到孔融正式向劉備俯首稱臣,眾人的反應五花八門。
簡雍孫乾喜出望外。別的元從派分子可能不懂孔融稱臣意味著什麽,但他二人知道啊。
就單憑這件事的影響力,劉備在士林中的名望將迅速超越他的主公公孫瓚。
原史中劉備前期沒有智謀之士投靠的缺陷將會被迅速彌補,劉備都能想象到日後賢才匯聚的場麵。
這就好比是打遊戲,劉備之前沒有達到招募謀士的條件,所以他招募不到謀士。現在他達到了。
孔融就是那個條件。
任愷孫康二人麵色微妙,心想自己家族此前對劉備的投資還是太少,迴去要速速發動族人為劉備效力。
滕宗諒則麵帶喜色。在青州眾世家中,他是向劉備投資力度最大的,雖說是為了青州百姓而非他劉備,但客觀事實就是滕家出人出物最多。
日後劉備發達,他滕家所獲迴報也越多。
所以說,好人有好報。
那些真正為百姓著想的,曆史會迴報他們。
豪強派少有人夠資格參加這次宴會,但他們得到消息後紛紛向劉備報喜。
劉備越好他們越好。
至於孔融這位世家分子會不會侵占他們的利益,抱歉,他們意識不到。
相反,他們還會熱臉貼冷屁股地討好孔融,隻為求得族中子弟的晉升機會。
在張飛的護衛下,他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率太史慈、戚繼光以及鄭玄等人到達平原。
一路上,孔融思緒萬千,對劉備的仗義相助滿懷感恩,也對這位漢室宗親的為人與誌向充滿好奇。
當孔融一行接近平原城時,遠遠便望見城門大開,劉備身著素袍,頭戴綸巾,在眾人簇擁下親自出城迎接。
他身後跟著孫康任愷滕宗諒等等世家人物。這些家族算不上頂流世家,哪能錯過這個巴結孔融的機會。
劉備麵帶微笑,目光中透著真誠與熱情,快步迎上前來。
信送出後,劉備便知道孔融馬上會到,為此心中偷笑了無數次。
但事實遠比他想象得美好,不僅孔融來了,鄭玄也來了!
同時來了兩位大儒!
強如袁紹目前也隻請來盧植做他的軍師。
鄭玄和盧植師出同門,劉備有鄭玄,不就相當於在士族影響力這方麵碰瓷袁紹了嗎?
當然這隻是樂觀的說法。袁家四世三公的積累哪是劉備借一個鄭玄可以匹敵的。
孔融急忙下馬,趨步向前,拱手深深一揖:“久聞劉青州大名,如雷貫耳。此次若非青州仗義相救,孔融已命喪黃泉,此恩此德,沒齒難忘。”
劉備雙手扶起孔融,笑著說道:“孔北海乃當世名士,德行高潔,天下敬仰。備聽聞公遇難,豈有坐視之理?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二人相視大笑,攜手入城。
進城後,隻見街道整潔,百姓安居樂業,孔融不禁暗自讚歎劉備治理有方。
來到府衙,劉備早已設下盛宴款待孔融。宴會上,絲竹之聲悠揚,“鐵叫子”樂和技術,讓孔融忍不住點頭叫好。
佳肴美酒羅列,劉備與孔融坐在主賓之位,相談甚歡。
劉備端起酒杯,敬向孔融:“孔公飽讀詩書,德才兼備,於亂世之中堅守北海,保一方百姓平安,實乃仁人誌士。備雖不才,矢誌匡扶漢室,拯救天下蒼生,對孔北海甚是仰慕。”
孔融起身迴敬,感慨道:“玄德公心懷天下,誌向高遠,令融欽佩不已。融攻玄德公在前,玄德公不計前嫌救我,融感激不盡。”
劉備聞言輕笑,問道:“孔北海素來不與他人爭鬥,想必是袁譚小兒挑撥離間,致使孔北海發兵。錯在袁譚,不在孔北海。”
劉備給孔融台階,孔融自然接下,說道:“哈哈哈,袁家不尊朝廷,實乃國之逆賊。我不能明辨是非,真是慚愧。”
孔融心想:沿路看來,百姓日子雖苦,卻不至於流離失所。青州大小豪強世家皆願為其效力,劉玄德仁義之名名不虛傳也。
想清這點,孔融繼續道:“如今漢室傾頹,奸臣當道,正需青州這般英雄豪傑挺身而出。”
劉備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當今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百姓苦不堪言。備自桃園結義以來,便立誌興複漢室,然備智術淺短,迄無所就。今幸得諸位將軍,還有宗諒等人相助,方保青州西部無虞。隻是北海東萊二郡百姓仍飽受蛾賊之苦,備著實可憐。”
“孔公若能相助,備如虎添翼,必可掃除蛾賊,還青州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孔融聞言說道:“承蒙玄德公厚愛,孔融願效犬馬之勞。此次假使沒有玄德公派遣張將軍及時救援,孔融早已身首異處。這份恩情,孔融定當以死相報。”
孔融心裏怎麽想不好說,但他寄人籬下,不同意也得同意。
劉備見時機成熟,緩緩說道:“孔公之才,舉世無雙。備欲表奏公為別駕從事,不知公意下如何?”
此前青州世家將別駕從事一職空出,正便宜了劉備。
孔融隻要點頭稱是,他的身份就正式轉變為劉備的臣子。
借著孔融的名聲,劉備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步入天下世家眼中。
青州世家是絕不會反對的,反對就是和天下名儒孔融過不去,誰這麽傻啊。
與其擔憂以後出錢討好袁譚,不如現在大力支持孔融,從孔融身上為自己的家族撈取利益。
反正北海已經丟了,孔融這北海相的位置名存實亡。不如給劉備做一個別駕從事。
孔融也不是特別高風亮節的人。曆史上被袁譚擊敗後,照樣做袁譚的別駕從事。
他起身,鄭重地向劉備行了一禮:“孔融願追隨玄德公,為興複漢室竭盡全力。”
劉備大喜,趕忙起身扶起孔融,說道:“得孔公相助,實乃備之萬幸,漢室之幸也!”
宴席上,看到孔融正式向劉備俯首稱臣,眾人的反應五花八門。
簡雍孫乾喜出望外。別的元從派分子可能不懂孔融稱臣意味著什麽,但他二人知道啊。
就單憑這件事的影響力,劉備在士林中的名望將迅速超越他的主公公孫瓚。
原史中劉備前期沒有智謀之士投靠的缺陷將會被迅速彌補,劉備都能想象到日後賢才匯聚的場麵。
這就好比是打遊戲,劉備之前沒有達到招募謀士的條件,所以他招募不到謀士。現在他達到了。
孔融就是那個條件。
任愷孫康二人麵色微妙,心想自己家族此前對劉備的投資還是太少,迴去要速速發動族人為劉備效力。
滕宗諒則麵帶喜色。在青州眾世家中,他是向劉備投資力度最大的,雖說是為了青州百姓而非他劉備,但客觀事實就是滕家出人出物最多。
日後劉備發達,他滕家所獲迴報也越多。
所以說,好人有好報。
那些真正為百姓著想的,曆史會迴報他們。
豪強派少有人夠資格參加這次宴會,但他們得到消息後紛紛向劉備報喜。
劉備越好他們越好。
至於孔融這位世家分子會不會侵占他們的利益,抱歉,他們意識不到。
相反,他們還會熱臉貼冷屁股地討好孔融,隻為求得族中子弟的晉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