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85:招降王韶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 作者:再造炎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議追到此處、沒有看過第三章之後看本書設定的讀者大大們迴去補一下,明確本書設定】
時間流逝飛快,轉眼間已到十二月份。
十二月的冀州正是寒冬凜冽的時節。風似冰刀般唿嘯而過,割人臉龐;大地覆著厚霜,枯草在風中顫抖。天空常是鉛灰色,日光淡薄,難驅寒意。
劉備站在帳外,張嘴哈出一陣白氣:“天氣如此寒冷,將士們怕是受不住咯。”
大冬天的,現代人穿著羽絨服都冷,別說古代,更別說行軍打仗的士卒了。
先前俘獲潘美的棉衣,隻夠保證戰士們不被凍死,至於暖和啥的,原來就不是戰士們所奢望的。
倘若戰事順利,士兵們多有斬獲,那說不定還能堅持下去。
可惜,圍城月餘,任憑劉備與公孫威如何挑釁,袁尚就是不出城,打定主意要當縮頭烏龜。
期間劉備與公孫威可謂是絞盡腦汁,想出的計策包括但不限於:
圍點打援。派出大軍繞至河間後方,作勢要打袁紹派來的援軍,讓圍城士卒顯出空虛之象,以此誘惑袁紹突圍。結果是對方不為所動,那援軍也根本不知道在哪。
所以袁尚口中的援軍隻不過是穩定軍心的計策。
攻堅。於樂成周邊大規模建造攻城利器。以劉備與公孫威的兵力,輔助以攻城利器,打下樂成並非不可能。劉備與公孫威覺得隻要不是一個傻子就不會坐看二人建好設施,必定會設計搗亂。
事實是,袁尚真坐看二人修好了。當然,修好也派不上用處,二人珍惜手中兵力,不會消耗在樂成上。
正是算準了二人心思,袁尚穩坐釣魚台。
這種情況下,士兵們必然怨聲載道,士氣不斷下滑。
唯一的“好消息”是,袁尚龜縮樂成一個月,徹底打消了公孫威對內部是否有臥底的懷疑。
大軍圍城月餘,情況萬分緊急,公孫威覺得假如自己成功策反了敵軍高層將領,絕不會到現在也不用出來。
反正將他放到袁尚的位置,在潘美兵敗後他就會立刻要求對方行動,裏應外合先搞定自己再說。
但袁尚什麽動作也沒有。
公孫威數日前還自嘲地跟魏仁浦說:“看來是我多慮了。”
劉備吃過苦寒行軍的苦,不願再折磨自己手下的士卒,加之要應對孔融的攻勢,業已生成退兵之心。
寇封點頭:“臨近年關,戰事不順,將士們歸心似箭,已不願再待在河間。”
劉備搖頭歎息:“可惜河間大好平原地形,正適合耕種,又要白白送於袁紹。”
劉備撤軍後,僅剩公孫威獨木難支,河間各縣又無險可守,最終還是要迴到袁紹手中。
劉備軍隊如此,公孫威又何嚐不是呢?
在互通書信後,劉備與公孫威同時選擇撤軍。
在離開河間前,劉備要了結一樁事:勸降王韶。
劉備愛惜王韶才幹,起了愛才之心,欲將他收入麾下。可王韶為人頗有氣節,自被俘那一刻起,便抱定必死決心。劉備數次勸降,皆無功而返。
劉備深知強扭的瓜不甜,但又實在惜才,便命人尋來了王韶的母親。
要說他哪來的這麽個主意,還得感謝趙構。
這趙構自知迴到袁尚軍中隻有一死,索性一門心思撲在討好劉備上,苦思冥想提出這麽一招。
當皇帝,尤其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那段時間的皇帝,趙構真不夠格。但不可否認他智商不錯,懂生財之道,做個狗頭軍師勉強在行。
老人家被接入營帳,白發蒼蒼卻步履沉穩,目光堅毅。她看著被縛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痛惜,隨即恢複鎮定。
劉備親自上前,恭敬說道:“老夫人,令郎乃當世豪傑,我劉備求賢若渴,不忍見他明珠蒙塵,望您能勸勸他。”說罷,命人解開王韶束縛,退至一旁。
營帳內,燭火搖曳,母子相對。
王韶“撲通”一聲跪地,泣聲道:“母親,孩兒不孝,累及您受苦,然兒既為將士,食君之祿,戰死沙場乃分內之事,怎能降敵,辱沒家門。”
老夫人輕輕扶起兒子,目光深邃,緩緩開口:“吾兒,為娘知曉你重氣節,可你想想,你之所學、所練,所為的究竟是什麽。功名,個人之氣節,或是天下黎民?劉青州有仁德之名,青州百姓擁戴其人,你為他效力,是拯救天下百姓,舍小義而為大義,不算墮落家門。”
王韶麵露猶豫,老夫人見狀,繼續說道:“你若一死了之,不過是成全了那愚忠之名。為娘怎能眼睜睜看你舍棄這濟世良機。你熟讀兵略,若能跟隨劉青州,掃平亂世,還百姓安寧,那才是真正的大忠大義。”
王韶低頭沉思,腦海中浮現出往昔戰場上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又想到劉備平日裏在他麵前展現的愛兵如子的諸多作為,心中那根頑固的弦漸漸鬆動。
良久,他抬起頭,眼中已沒了先前的決絕,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決然與希望交織的神采,“母親,孩兒明白了,孩兒願降,自此追隨劉青州,蕩平亂世!”
老夫人欣慰點頭,王韶轉身,向劉備抱拳單膝跪地:“承蒙主公不棄,王韶願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劉備大喜,趕忙上前扶起,大笑道:“吾不喜勝袁尚,隻喜得王子純效力。”
王韶向劉備投誠後,首先將情報告與劉備:“主公昔日命趙構試探我,言安祿山為臥底,韶當時使詐,欲蒙混主公,實際上,公孫威軍中間諜,正是安祿山。”
一石激起千層浪,劉備止住笑,急忙跨出營寨,厲聲喊道:“快喊子龍諸將來,隨我馳援公孫冀州!”
以劉備得到的情報,安祿山一個月之前就被委任率領公孫威帳下全部騎兵。劉備之前有意觀察其人,見其雖手握重兵也沒搞什麽小動作,逐漸對他放下防備,卻沒料到那狗賊這麽能藏,一直到劉備決定撤兵都沒有動作。
現在劉備走了,一個月的時間也足夠安祿山徹底控製公孫威帳下騎兵,劉備簡直不敢想象接下來,或者說已經發生了什麽。
時間流逝飛快,轉眼間已到十二月份。
十二月的冀州正是寒冬凜冽的時節。風似冰刀般唿嘯而過,割人臉龐;大地覆著厚霜,枯草在風中顫抖。天空常是鉛灰色,日光淡薄,難驅寒意。
劉備站在帳外,張嘴哈出一陣白氣:“天氣如此寒冷,將士們怕是受不住咯。”
大冬天的,現代人穿著羽絨服都冷,別說古代,更別說行軍打仗的士卒了。
先前俘獲潘美的棉衣,隻夠保證戰士們不被凍死,至於暖和啥的,原來就不是戰士們所奢望的。
倘若戰事順利,士兵們多有斬獲,那說不定還能堅持下去。
可惜,圍城月餘,任憑劉備與公孫威如何挑釁,袁尚就是不出城,打定主意要當縮頭烏龜。
期間劉備與公孫威可謂是絞盡腦汁,想出的計策包括但不限於:
圍點打援。派出大軍繞至河間後方,作勢要打袁紹派來的援軍,讓圍城士卒顯出空虛之象,以此誘惑袁紹突圍。結果是對方不為所動,那援軍也根本不知道在哪。
所以袁尚口中的援軍隻不過是穩定軍心的計策。
攻堅。於樂成周邊大規模建造攻城利器。以劉備與公孫威的兵力,輔助以攻城利器,打下樂成並非不可能。劉備與公孫威覺得隻要不是一個傻子就不會坐看二人建好設施,必定會設計搗亂。
事實是,袁尚真坐看二人修好了。當然,修好也派不上用處,二人珍惜手中兵力,不會消耗在樂成上。
正是算準了二人心思,袁尚穩坐釣魚台。
這種情況下,士兵們必然怨聲載道,士氣不斷下滑。
唯一的“好消息”是,袁尚龜縮樂成一個月,徹底打消了公孫威對內部是否有臥底的懷疑。
大軍圍城月餘,情況萬分緊急,公孫威覺得假如自己成功策反了敵軍高層將領,絕不會到現在也不用出來。
反正將他放到袁尚的位置,在潘美兵敗後他就會立刻要求對方行動,裏應外合先搞定自己再說。
但袁尚什麽動作也沒有。
公孫威數日前還自嘲地跟魏仁浦說:“看來是我多慮了。”
劉備吃過苦寒行軍的苦,不願再折磨自己手下的士卒,加之要應對孔融的攻勢,業已生成退兵之心。
寇封點頭:“臨近年關,戰事不順,將士們歸心似箭,已不願再待在河間。”
劉備搖頭歎息:“可惜河間大好平原地形,正適合耕種,又要白白送於袁紹。”
劉備撤軍後,僅剩公孫威獨木難支,河間各縣又無險可守,最終還是要迴到袁紹手中。
劉備軍隊如此,公孫威又何嚐不是呢?
在互通書信後,劉備與公孫威同時選擇撤軍。
在離開河間前,劉備要了結一樁事:勸降王韶。
劉備愛惜王韶才幹,起了愛才之心,欲將他收入麾下。可王韶為人頗有氣節,自被俘那一刻起,便抱定必死決心。劉備數次勸降,皆無功而返。
劉備深知強扭的瓜不甜,但又實在惜才,便命人尋來了王韶的母親。
要說他哪來的這麽個主意,還得感謝趙構。
這趙構自知迴到袁尚軍中隻有一死,索性一門心思撲在討好劉備上,苦思冥想提出這麽一招。
當皇帝,尤其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那段時間的皇帝,趙構真不夠格。但不可否認他智商不錯,懂生財之道,做個狗頭軍師勉強在行。
老人家被接入營帳,白發蒼蒼卻步履沉穩,目光堅毅。她看著被縛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痛惜,隨即恢複鎮定。
劉備親自上前,恭敬說道:“老夫人,令郎乃當世豪傑,我劉備求賢若渴,不忍見他明珠蒙塵,望您能勸勸他。”說罷,命人解開王韶束縛,退至一旁。
營帳內,燭火搖曳,母子相對。
王韶“撲通”一聲跪地,泣聲道:“母親,孩兒不孝,累及您受苦,然兒既為將士,食君之祿,戰死沙場乃分內之事,怎能降敵,辱沒家門。”
老夫人輕輕扶起兒子,目光深邃,緩緩開口:“吾兒,為娘知曉你重氣節,可你想想,你之所學、所練,所為的究竟是什麽。功名,個人之氣節,或是天下黎民?劉青州有仁德之名,青州百姓擁戴其人,你為他效力,是拯救天下百姓,舍小義而為大義,不算墮落家門。”
王韶麵露猶豫,老夫人見狀,繼續說道:“你若一死了之,不過是成全了那愚忠之名。為娘怎能眼睜睜看你舍棄這濟世良機。你熟讀兵略,若能跟隨劉青州,掃平亂世,還百姓安寧,那才是真正的大忠大義。”
王韶低頭沉思,腦海中浮現出往昔戰場上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又想到劉備平日裏在他麵前展現的愛兵如子的諸多作為,心中那根頑固的弦漸漸鬆動。
良久,他抬起頭,眼中已沒了先前的決絕,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決然與希望交織的神采,“母親,孩兒明白了,孩兒願降,自此追隨劉青州,蕩平亂世!”
老夫人欣慰點頭,王韶轉身,向劉備抱拳單膝跪地:“承蒙主公不棄,王韶願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劉備大喜,趕忙上前扶起,大笑道:“吾不喜勝袁尚,隻喜得王子純效力。”
王韶向劉備投誠後,首先將情報告與劉備:“主公昔日命趙構試探我,言安祿山為臥底,韶當時使詐,欲蒙混主公,實際上,公孫威軍中間諜,正是安祿山。”
一石激起千層浪,劉備止住笑,急忙跨出營寨,厲聲喊道:“快喊子龍諸將來,隨我馳援公孫冀州!”
以劉備得到的情報,安祿山一個月之前就被委任率領公孫威帳下全部騎兵。劉備之前有意觀察其人,見其雖手握重兵也沒搞什麽小動作,逐漸對他放下防備,卻沒料到那狗賊這麽能藏,一直到劉備決定撤兵都沒有動作。
現在劉備走了,一個月的時間也足夠安祿山徹底控製公孫威帳下騎兵,劉備簡直不敢想象接下來,或者說已經發生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