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劉田密會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 作者:再造炎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玄德!”急不可耐的田楷早早便在城門口等待劉備,遙望其身影自遠處出現,興奮揮手道。
“田青州。”劉備騎到近處,微笑答複。
劉備返迴的時間乃是深夜,田楷舉火把迎接,著實著急。
越是無謀匹夫,遇到問題越是著急。
前世田楷便是如此,導致劉備前期建立的優勢瓦解,最終落入下風。
劉備隨田楷入府,主客坐便。
田楷的打扮比劉備上次拜訪其時莊重許多,府中的舞女樂師不見蹤影,庭院裏擺出了十八種兵器,不落一塵。
“玄德聽我講。公孫威此行目的不簡單啊。他到了平原國才派人告知我他要來,一路上閑庭漫步,造訪各個縣城,偏偏不到平原來,也不迴我信,急煞我也。”
“這幾日我整頓平原吏治,抓了數名作奸犯科者,又嚴加看管軍務,勒令各縣嚴肅軍紀...理應是做好了準備。可我左思右想,總覺得哪裏不妥當,是故把玄德喚迴詢問。”
劉備會心一笑,他對人心的把握不可謂不強,早已料到田楷會是這副反應,用出提前編好的話術:“的確有不妥當之處。這不妥當之處,便是您尚未做好經略冀州的準備!”
田楷一懵:“你說公孫威想讓青州兵經略冀州?怎會!公孫威熟讀兵法智勇雙全,一路巡視心知青州凋敝糧草缺乏,提不出讓咱們經略冀州的要求。糧草供應不上,古之韓信再生,也隻能憋屈在平原。”
“公孫威想借此理由撤換我,我是不認的!”
劉備心道田楷目光狹隘,不懂公孫瓚的軍略布局,腦裏隻有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打冀州,等著讓袁紹打幽州嗎?
劉備舉起酒杯:“田青州勿憂。公孫威此行不是來撤您,反而是來送您一場富貴。”
田楷更懵了。領導視察,你事先卻沒得到消息,聯係領導他也不迴話,明顯是領導不滿意想撤換你嘛。
劉備臉上始終不見喜怒哀樂,雙眸深沉似水,語速平淡好似什麽事都沒發生。這副平靜的樣子更讓田楷心慌。
“玄德,快快別賣關子。你告訴我該如何破局,我新得一絕世良駒,喚名照夜玉獅子,馬上送入你府中。”
劉備輕笑穩定田楷心神,答道:“青州且聽我道來。薊候坐鎮幽州,既要防範遼東高歡,又要警戒劉虞劉知遠父子,壓力山大,他與柴榮動彈不得。”
“袁紹四世三公,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顏良文醜有萬人敵之姿,楊業鄧羌亦是經世良將,薊侯勢必多加提防。因此,渤海須有一名得力大將駐守,公孫威熟悉局勢,斷然不會離開渤海。”
“薊候剩下諸將,論能力首推田青州,兼之您長久坐鎮青州,薊候如何會撤換您呢?”
劉備小小一個馬屁,把田楷拍的心花怒放。
之前讓田楷心急的平淡,此刻變成了沉穩的象征,田楷不由信了三分。
這便是劉備語言的藝術。論洞悉人心,至少在三國,他算得上第一流。
田楷追問道:“既然不撤換我,公孫威此舉何意啊?”
劉備拱手答道:“幽州方麵無法繼續擴大戰果,袁紹被並州纏身無暇東顧,正是田青州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公孫威這次前來,應是要敦促您不要坐失良機。”
田楷久經沙場,對戰事極為敏感,馬上聯想到可能的情況:“所以他是在考察我青州情況,好安排任務?”
“正是如此。”劉備點頭:“田青州可加緊操練兵馬,向公孫威展示軍隊戰力,贏取信任!至於糧草問題,備料想公孫冀州會提供幫助。”
田楷連連點頭,稱讚道:“玄德真是大才,我若能保住位置,便表你為別駕從事。”
劉備笑顏如花,連道多謝田青州厚愛。
別駕從事?
劉備的野心可不止於此,他想要的是主掌整個青州,自己做青州刺史。
不過這暫時還不能告訴田楷,田楷才是公孫瓚的親信,公孫瓚心思縝密,不會輕易將青州交給劉備。
劉備還需仰仗田楷才好接手青州。
曹老板現在都隻是一個東郡太守,劉備與其平起平坐,可見公孫瓚待他很是不薄。
而劉備的表現也一直不錯,在青州發揮著頂梁柱的作用。
不過前世劉備在公孫瓚多次戰敗後對其徹底失望,轉投陶謙門下。無論怎麽說,這都是劉備對公孫瓚不忠的證明。
但若非局勢使然,劉備也不想背叛自己的師兄。今世若有機會,劉備還想拉昔日好友公孫瓚一把。
劉備到底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就又上升到了對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的討論。
筆者要說的是,如果讀者想如苛責聖人一般評價劉備的仁義,那麽毫無疑問他是假仁假義,他是梟雄。
縱觀東漢局勢發展,曹劉孫三家都做過二五仔的事情。
曹操現在當的東郡太守是袁紹表奏的,背靠袁紹才在兗州站穩腳跟,日後不照樣背叛打起官渡之戰?
孫策投靠袁術,借袁術兵馬才能攻略下江東。
有人說,孫策明明是帶著孫堅的舊部。孫堅舊部早讓袁術吞了,現在是袁術的兵馬。
換個角度講,袁術不還給孫策他爹的舊部,他能打下江東?何況孫堅原本就是袁術的臣子。
袁術稱帝後,孫策馬上與袁術決裂,割據江東。
並非同行多了,劉備就可以被洗白。我的意思是,古往今來,隻有婦人之仁難以成事。
三國有真君子劉虞,他在幽州振臂一唿拉出十萬人反抗公孫瓚,不比劉備荊州十萬百姓相隨影響力差。
可結果證明,真仁義成不了事,君子那一套在亂世吃不開!
仁義也有相對的說法,和劉虞比,劉備比不了。
和曹操孫策之流比,劉備的確稱得上仁義。
三家中隻有劉備不曾有過屠城記錄。
黃權投靠曹操,劉備不僅不責怪他,還贍養他的妻兒。你換曹孫試試?
曹孫都變相地向世家讓步,瘋狂剝削百姓時,劉備建立的蜀漢始終堅持蜀科,公平公正,因此與本地世家矛盾嚴重,以至於影響政權穩固。
諸葛亮討伐南蠻,南蠻人心服口服,組建無當飛軍時“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試問在異族問題上,孫權對山越人,曹操對匈奴人,哪個比得上蜀漢?
劉備有假仁假義的行為,做過一些不符合道義的事情,尤其以搶奪劉璋的益州令人不齒。
但他符合道義的事同樣做的很多。從底層百姓的角度講,劉備才是混亂年代中的一道曙光。
“田青州。”劉備騎到近處,微笑答複。
劉備返迴的時間乃是深夜,田楷舉火把迎接,著實著急。
越是無謀匹夫,遇到問題越是著急。
前世田楷便是如此,導致劉備前期建立的優勢瓦解,最終落入下風。
劉備隨田楷入府,主客坐便。
田楷的打扮比劉備上次拜訪其時莊重許多,府中的舞女樂師不見蹤影,庭院裏擺出了十八種兵器,不落一塵。
“玄德聽我講。公孫威此行目的不簡單啊。他到了平原國才派人告知我他要來,一路上閑庭漫步,造訪各個縣城,偏偏不到平原來,也不迴我信,急煞我也。”
“這幾日我整頓平原吏治,抓了數名作奸犯科者,又嚴加看管軍務,勒令各縣嚴肅軍紀...理應是做好了準備。可我左思右想,總覺得哪裏不妥當,是故把玄德喚迴詢問。”
劉備會心一笑,他對人心的把握不可謂不強,早已料到田楷會是這副反應,用出提前編好的話術:“的確有不妥當之處。這不妥當之處,便是您尚未做好經略冀州的準備!”
田楷一懵:“你說公孫威想讓青州兵經略冀州?怎會!公孫威熟讀兵法智勇雙全,一路巡視心知青州凋敝糧草缺乏,提不出讓咱們經略冀州的要求。糧草供應不上,古之韓信再生,也隻能憋屈在平原。”
“公孫威想借此理由撤換我,我是不認的!”
劉備心道田楷目光狹隘,不懂公孫瓚的軍略布局,腦裏隻有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打冀州,等著讓袁紹打幽州嗎?
劉備舉起酒杯:“田青州勿憂。公孫威此行不是來撤您,反而是來送您一場富貴。”
田楷更懵了。領導視察,你事先卻沒得到消息,聯係領導他也不迴話,明顯是領導不滿意想撤換你嘛。
劉備臉上始終不見喜怒哀樂,雙眸深沉似水,語速平淡好似什麽事都沒發生。這副平靜的樣子更讓田楷心慌。
“玄德,快快別賣關子。你告訴我該如何破局,我新得一絕世良駒,喚名照夜玉獅子,馬上送入你府中。”
劉備輕笑穩定田楷心神,答道:“青州且聽我道來。薊候坐鎮幽州,既要防範遼東高歡,又要警戒劉虞劉知遠父子,壓力山大,他與柴榮動彈不得。”
“袁紹四世三公,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顏良文醜有萬人敵之姿,楊業鄧羌亦是經世良將,薊侯勢必多加提防。因此,渤海須有一名得力大將駐守,公孫威熟悉局勢,斷然不會離開渤海。”
“薊候剩下諸將,論能力首推田青州,兼之您長久坐鎮青州,薊候如何會撤換您呢?”
劉備小小一個馬屁,把田楷拍的心花怒放。
之前讓田楷心急的平淡,此刻變成了沉穩的象征,田楷不由信了三分。
這便是劉備語言的藝術。論洞悉人心,至少在三國,他算得上第一流。
田楷追問道:“既然不撤換我,公孫威此舉何意啊?”
劉備拱手答道:“幽州方麵無法繼續擴大戰果,袁紹被並州纏身無暇東顧,正是田青州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公孫威這次前來,應是要敦促您不要坐失良機。”
田楷久經沙場,對戰事極為敏感,馬上聯想到可能的情況:“所以他是在考察我青州情況,好安排任務?”
“正是如此。”劉備點頭:“田青州可加緊操練兵馬,向公孫威展示軍隊戰力,贏取信任!至於糧草問題,備料想公孫冀州會提供幫助。”
田楷連連點頭,稱讚道:“玄德真是大才,我若能保住位置,便表你為別駕從事。”
劉備笑顏如花,連道多謝田青州厚愛。
別駕從事?
劉備的野心可不止於此,他想要的是主掌整個青州,自己做青州刺史。
不過這暫時還不能告訴田楷,田楷才是公孫瓚的親信,公孫瓚心思縝密,不會輕易將青州交給劉備。
劉備還需仰仗田楷才好接手青州。
曹老板現在都隻是一個東郡太守,劉備與其平起平坐,可見公孫瓚待他很是不薄。
而劉備的表現也一直不錯,在青州發揮著頂梁柱的作用。
不過前世劉備在公孫瓚多次戰敗後對其徹底失望,轉投陶謙門下。無論怎麽說,這都是劉備對公孫瓚不忠的證明。
但若非局勢使然,劉備也不想背叛自己的師兄。今世若有機會,劉備還想拉昔日好友公孫瓚一把。
劉備到底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就又上升到了對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的討論。
筆者要說的是,如果讀者想如苛責聖人一般評價劉備的仁義,那麽毫無疑問他是假仁假義,他是梟雄。
縱觀東漢局勢發展,曹劉孫三家都做過二五仔的事情。
曹操現在當的東郡太守是袁紹表奏的,背靠袁紹才在兗州站穩腳跟,日後不照樣背叛打起官渡之戰?
孫策投靠袁術,借袁術兵馬才能攻略下江東。
有人說,孫策明明是帶著孫堅的舊部。孫堅舊部早讓袁術吞了,現在是袁術的兵馬。
換個角度講,袁術不還給孫策他爹的舊部,他能打下江東?何況孫堅原本就是袁術的臣子。
袁術稱帝後,孫策馬上與袁術決裂,割據江東。
並非同行多了,劉備就可以被洗白。我的意思是,古往今來,隻有婦人之仁難以成事。
三國有真君子劉虞,他在幽州振臂一唿拉出十萬人反抗公孫瓚,不比劉備荊州十萬百姓相隨影響力差。
可結果證明,真仁義成不了事,君子那一套在亂世吃不開!
仁義也有相對的說法,和劉虞比,劉備比不了。
和曹操孫策之流比,劉備的確稱得上仁義。
三家中隻有劉備不曾有過屠城記錄。
黃權投靠曹操,劉備不僅不責怪他,還贍養他的妻兒。你換曹孫試試?
曹孫都變相地向世家讓步,瘋狂剝削百姓時,劉備建立的蜀漢始終堅持蜀科,公平公正,因此與本地世家矛盾嚴重,以至於影響政權穩固。
諸葛亮討伐南蠻,南蠻人心服口服,組建無當飛軍時“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試問在異族問題上,孫權對山越人,曹操對匈奴人,哪個比得上蜀漢?
劉備有假仁假義的行為,做過一些不符合道義的事情,尤其以搶奪劉璋的益州令人不齒。
但他符合道義的事同樣做的很多。從底層百姓的角度講,劉備才是混亂年代中的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