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張飛顯威
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 作者:再造炎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江慌忙轉身,瞧見身後一名白臉壯漢,生得俊俏,嗓門卻驚人的大。
在其身後,旗幟林立,人馬喧囂。
劉備大部隊來了!
宋江霎時間明白劉備早已看穿他的計謀。
相比於害怕,他更多的是吃驚,劉備如何不知不覺中把軍隊運到此處的?
倘若部隊和他所知情報一樣駐紮在平原,他們斷不可能現在到達。
中軍的位置是他和吳用臨時挑選的,在到達前隻有他和吳用知道在哪。一路上他敦促諸將看管好自己手下的嘍囉,確保沒走掉一人,為何劉備等人還能找到他的位置。
劉備不屑:朕縱橫天下三十餘載,從幽州戰至益州,都不用陳慶之,我看一眼地圖都能猜到你在哪。
這就是統帥!
宋江來不及多想,抽出利劍,大喝道:“誰人敢去戰張飛?”
“戰二十迴合者,賞女人三名!”
“戰五十合者,賞黃金十兩!”
“得張飛首級者,坐梁山四當家之位!”
宋江一語掀起千層浪,眾人看張飛的眼神頓時由驚恐變為貪婪。
率先騎馬奔出的,乃是“沒遮攔”穆弘。
穆弘本是鎮上一霸,性格暴烈,魚肉鄉裏,曾下令,任何人到了鎮中,皆要先拜訪其人,否則便不許在鎮中生活。
張飛見出來一人,丈八蛇矛一揮,險些戳翻穆弘戰馬,生生讓其停到離張飛丈八遠的位置。
穆弘臉色通紅,張飛能捅到他,他的大刀可砍不到張飛。
張飛譏笑道:“小子啊,我使得這招,喚做‘趕豬槍’!”
趕豬槍,把你小爺當作豬看待?
穆弘來不及羞惱,張飛狂風暴雨般的攻擊便到來。
那柄蛇矛在他手中宛如天下間最機靈兇悍的蟒蛇,每一次攻擊都瞅準了穆弘的要害,攻擊之迅猛,看得梁山眾人眼花繚亂。
僅僅五合,穆弘手上便多了個血洞。
“快去救穆弘兄弟!”宋江心急如焚,大吼道。
單廷珪魏定國當即殺出,熟銅刀、黑杆槍直取張飛麵門:“狗官軍,受死!”
“來的好!”張飛不怒反喜,蛇矛舉過頭頂,奮力一轉,蕩開二人的武器,順便挑下穆弘的大刀。
浩瀚的氣力震得單廷珪和魏定國騎馬不穩。
待穩定身形時,穆弘早已被戳下馬。
穆弘是宋江心腹,絕無可能投降劉備,張飛殺了自然無事。
單廷珪和魏定國麵無人色,鼓不起絲毫勇氣直麵張飛,當即撥馬迴營。
張飛哪給他們機會,矛急似雨,各在二人肩上留下一血洞,生擒迴陣。
若是單廷珪和魏定國鼓足勇氣,合力戰張飛,堅持十餘合還不是問題。隻可惜,他們心知不知張飛對手,嚇破了膽,戰力驟降。
一個照麵的功夫,梁山損失三將!
梁山眾將你看我我看你,具不敢再上。
最屌的盧俊義在寨子裏,五虎將都被派了出去,李逵是個步軍將領,這麽篩選下來,中軍還真沒個能打的。
張飛見眾人不搭理自己,怒從心中,嗔目切齒道:“快來與我一戰!”
宋江昨夜一夜操勞,今日本就狀態不佳,如今聽到張飛的暴喝,隻感覺耳膜生疼,差點腿軟摔倒。
見梁山士氣大降,劉備雙股劍指天,大喝道:“衝鋒殺敵!”
兩千號人,令出而動,旌旗搖展,聲勢逼人。
宋江無法再指揮,吳用隻得站出來:“衝殺,衝殺!”
中軍足有五千人,單從人數方麵講,劉備不是他的對手。
但劉備軍勝在久經戰場,裝備精良,以一敵二不是問題。
五千人浩浩蕩蕩地壓上,劉備軍卻分成兩股,轉至梁山軍側翼,大肆屠殺。梁山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人仰馬翻。
吳用大駭,不知該如何是好。
危機關頭,還是朱武揮舞令旗,調動軍卒轉戰兩翼。
從二人身上大致可以看出謀士和儒將的區別。說是大致,是因為吳用可以稱作謀士,朱武是萬萬不配稱為儒將,差遠了。
謀士隻需出謀劃策,製定大致方針,他們或許對兵法了如指掌,可你讓他們臨陣指揮,那絕對是強人所難。
而儒將呢,大多不似謀士那般考慮全麵,但貴在熟悉軍陣,在戰場上能隨機應變。
梁山軍剛在側翼擺好陣,劉備立刻指揮士兵迴到原處匯集,再度發起衝殺。
朱武額頭直冒冷汗,劉備的指揮令他望而生畏。
劉備,到底是一員怎樣的宿將!
就連關羽部中的陳慶之都驚歎不已,心道:若是同樣指揮兩千人作戰,我不及他。
劉備:人多我指揮不來,因為日子苦沒那條件,沒嚐試過。可這人少了,往後數三十年都找不出比我能打的!
(呂布:大耳吹牛逼不打草稿?)
梁山兵敗如山倒!
張飛關羽徐寧諸將在中軍中大殺四方,鮮有敵手。
縱使李逵兩個板斧殺出死神風範,照樣挽救不了局麵。
宋江總算緩過神,定睛一看,麵前一尊紅臉虎將,直奔他而來。
“撤,快撤!”
“傳令全軍,迴阿陽縣!”
宋江當機立斷,下令全軍撤退。在他和朱武二人的合力指揮下,梁山軍且戰且退,圍剿趙雲的六路兵馬見了,齊齊鬆了口氣,有序退兵。
陳慶之眼睛微眯:“宋江有點本事,退兵井然有序,竟比作戰時的陣型都要整齊。”
“這個方向...莫非他是打算領兵迴阿陽縣,據城而守?”
“憑他這近萬人,守城不是問題。”
陳慶之眸中爆射出精光,拉住一旁護衛他的徐寧:“徐大哥,我有一計,可破宋江!”
“梁山被殺得大敗,士氣大降,軍中本就烏合之眾居多,戰敗必然怨聲載道。”
“倘若宋江擇偏僻小道行軍,道路艱難泥濘,嘍囉更無戰心,潰散便無法阻擋。因此他退軍,隻能走大道。”
“我知一條小徑,徐大哥隻消待本部兵馬隨我而來,便能提前狙擊梁山。”
“拖延片刻功夫,使君大軍趕到,梁山賊子便是甕中之鱉!”
在其身後,旗幟林立,人馬喧囂。
劉備大部隊來了!
宋江霎時間明白劉備早已看穿他的計謀。
相比於害怕,他更多的是吃驚,劉備如何不知不覺中把軍隊運到此處的?
倘若部隊和他所知情報一樣駐紮在平原,他們斷不可能現在到達。
中軍的位置是他和吳用臨時挑選的,在到達前隻有他和吳用知道在哪。一路上他敦促諸將看管好自己手下的嘍囉,確保沒走掉一人,為何劉備等人還能找到他的位置。
劉備不屑:朕縱橫天下三十餘載,從幽州戰至益州,都不用陳慶之,我看一眼地圖都能猜到你在哪。
這就是統帥!
宋江來不及多想,抽出利劍,大喝道:“誰人敢去戰張飛?”
“戰二十迴合者,賞女人三名!”
“戰五十合者,賞黃金十兩!”
“得張飛首級者,坐梁山四當家之位!”
宋江一語掀起千層浪,眾人看張飛的眼神頓時由驚恐變為貪婪。
率先騎馬奔出的,乃是“沒遮攔”穆弘。
穆弘本是鎮上一霸,性格暴烈,魚肉鄉裏,曾下令,任何人到了鎮中,皆要先拜訪其人,否則便不許在鎮中生活。
張飛見出來一人,丈八蛇矛一揮,險些戳翻穆弘戰馬,生生讓其停到離張飛丈八遠的位置。
穆弘臉色通紅,張飛能捅到他,他的大刀可砍不到張飛。
張飛譏笑道:“小子啊,我使得這招,喚做‘趕豬槍’!”
趕豬槍,把你小爺當作豬看待?
穆弘來不及羞惱,張飛狂風暴雨般的攻擊便到來。
那柄蛇矛在他手中宛如天下間最機靈兇悍的蟒蛇,每一次攻擊都瞅準了穆弘的要害,攻擊之迅猛,看得梁山眾人眼花繚亂。
僅僅五合,穆弘手上便多了個血洞。
“快去救穆弘兄弟!”宋江心急如焚,大吼道。
單廷珪魏定國當即殺出,熟銅刀、黑杆槍直取張飛麵門:“狗官軍,受死!”
“來的好!”張飛不怒反喜,蛇矛舉過頭頂,奮力一轉,蕩開二人的武器,順便挑下穆弘的大刀。
浩瀚的氣力震得單廷珪和魏定國騎馬不穩。
待穩定身形時,穆弘早已被戳下馬。
穆弘是宋江心腹,絕無可能投降劉備,張飛殺了自然無事。
單廷珪和魏定國麵無人色,鼓不起絲毫勇氣直麵張飛,當即撥馬迴營。
張飛哪給他們機會,矛急似雨,各在二人肩上留下一血洞,生擒迴陣。
若是單廷珪和魏定國鼓足勇氣,合力戰張飛,堅持十餘合還不是問題。隻可惜,他們心知不知張飛對手,嚇破了膽,戰力驟降。
一個照麵的功夫,梁山損失三將!
梁山眾將你看我我看你,具不敢再上。
最屌的盧俊義在寨子裏,五虎將都被派了出去,李逵是個步軍將領,這麽篩選下來,中軍還真沒個能打的。
張飛見眾人不搭理自己,怒從心中,嗔目切齒道:“快來與我一戰!”
宋江昨夜一夜操勞,今日本就狀態不佳,如今聽到張飛的暴喝,隻感覺耳膜生疼,差點腿軟摔倒。
見梁山士氣大降,劉備雙股劍指天,大喝道:“衝鋒殺敵!”
兩千號人,令出而動,旌旗搖展,聲勢逼人。
宋江無法再指揮,吳用隻得站出來:“衝殺,衝殺!”
中軍足有五千人,單從人數方麵講,劉備不是他的對手。
但劉備軍勝在久經戰場,裝備精良,以一敵二不是問題。
五千人浩浩蕩蕩地壓上,劉備軍卻分成兩股,轉至梁山軍側翼,大肆屠殺。梁山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人仰馬翻。
吳用大駭,不知該如何是好。
危機關頭,還是朱武揮舞令旗,調動軍卒轉戰兩翼。
從二人身上大致可以看出謀士和儒將的區別。說是大致,是因為吳用可以稱作謀士,朱武是萬萬不配稱為儒將,差遠了。
謀士隻需出謀劃策,製定大致方針,他們或許對兵法了如指掌,可你讓他們臨陣指揮,那絕對是強人所難。
而儒將呢,大多不似謀士那般考慮全麵,但貴在熟悉軍陣,在戰場上能隨機應變。
梁山軍剛在側翼擺好陣,劉備立刻指揮士兵迴到原處匯集,再度發起衝殺。
朱武額頭直冒冷汗,劉備的指揮令他望而生畏。
劉備,到底是一員怎樣的宿將!
就連關羽部中的陳慶之都驚歎不已,心道:若是同樣指揮兩千人作戰,我不及他。
劉備:人多我指揮不來,因為日子苦沒那條件,沒嚐試過。可這人少了,往後數三十年都找不出比我能打的!
(呂布:大耳吹牛逼不打草稿?)
梁山兵敗如山倒!
張飛關羽徐寧諸將在中軍中大殺四方,鮮有敵手。
縱使李逵兩個板斧殺出死神風範,照樣挽救不了局麵。
宋江總算緩過神,定睛一看,麵前一尊紅臉虎將,直奔他而來。
“撤,快撤!”
“傳令全軍,迴阿陽縣!”
宋江當機立斷,下令全軍撤退。在他和朱武二人的合力指揮下,梁山軍且戰且退,圍剿趙雲的六路兵馬見了,齊齊鬆了口氣,有序退兵。
陳慶之眼睛微眯:“宋江有點本事,退兵井然有序,竟比作戰時的陣型都要整齊。”
“這個方向...莫非他是打算領兵迴阿陽縣,據城而守?”
“憑他這近萬人,守城不是問題。”
陳慶之眸中爆射出精光,拉住一旁護衛他的徐寧:“徐大哥,我有一計,可破宋江!”
“梁山被殺得大敗,士氣大降,軍中本就烏合之眾居多,戰敗必然怨聲載道。”
“倘若宋江擇偏僻小道行軍,道路艱難泥濘,嘍囉更無戰心,潰散便無法阻擋。因此他退軍,隻能走大道。”
“我知一條小徑,徐大哥隻消待本部兵馬隨我而來,便能提前狙擊梁山。”
“拖延片刻功夫,使君大軍趕到,梁山賊子便是甕中之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