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問策(二)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作者:橙心辰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如這賣糧一般,如果從商的人多,導致農事減產的話,商人們便會重新花費財力來推動農事的恢複以博取利潤,因而兄長大可不必擔憂重商會對農事造成影響。”
“原來如此!”
黎承乾恍然大悟,林蕭所說的內容是他以往在古書上都看不到的東西,這一次也算是開了眼界。
“不過,雖然重商,但是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放縱商人!”
“我們可以改善商人的經商環境,提高商人的地位,但是對於商人的稅卻不能少,也就是重商重稅的政策。”
“如今商人的稅還是太少了一些,才是十稅一!”
“那林弟認為這商稅應該征收多少?”
“至少要五稅一!”
“嘶~”
黎承乾倒吸一口冷氣。
因為林蕭說的這個稅率實在是太高了。
“兄長覺得這個稅很高?”
黎承乾點頭。
“是太高了一些!”
“但是商人賺的也多呀!更何況高稅的情況下也能讓一些人從商之前三思而後行。”
“不過雖然是重稅,但是縣衙也要為商人提供一個好的營商環境,就比如這稅,雖然是重稅,但是縣衙隻能征收這麽一次,要不然再加上其他的稅的話,那麽商人可就不會來藍田縣了!”
“我明白了,沒有想到這商業上麵居然還有這麽多的東西,受教了!”
黎承乾向著林蕭拱手一謝。
林蕭連忙扶起黎承乾道。
“兄長客氣了!”
他可承受不起黎承乾這個縣令這一禮,要是日後黎承乾找自己麻煩不就有了借口嘛。
防人之心不可無!
“接下來,便是民強,也就是強民!”
林蕭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先是喝了一口水深吸了一口氣道。
“兄長,接下來的強民是更為重要的知識。”
“嗯嗯!賢弟請講!”
黎承乾對於林蕭的稱唿也是在聽完林蕭關於縣富的言論之後有了轉變,同時整個人也是整了整自己的坐姿,想要聽到林蕭接下來的言論。
林蕭則是等著黎承乾整理好自己的坐姿後才問道。
“民乃是一個國家治理的基礎,如果將朝堂比做船的話,那麽民就是水,順流而行,二者相輔相成,逆流而行的話,船不僅行進困難,甚至有可能會翻船。”
林蕭的這番臣舟民水的言論頓時讓黎承乾深思了起來,這些新奇的觀點他從未接觸過,不過他是一個能夠很快接受和學習新奇事物的人,因此很快便接受了林蕭的這番言論,而且還問道。
“臣是舟,民是水,那君呢?”
黎承乾問完之後,一直盯著林蕭看,眼神之中充滿了好奇之情。
林蕭好得也是後世的三好學生,不假思索的說道。
“陛下便是這舟的舵手,掌控著船前進的方向!”
黎承乾聞言也是認同的點頭。
“那民如何強?強在哪些方麵呢?”
“民強主要強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強在腦子,另一個便是強在身體上。”
“我先說一下身體上的強,身體上的強,便是要充實百姓們的口袋,也就是讓他們手裏有錢,有錢之後,便可以繼續帶動藍田縣的商業發展,促進錢財的流轉,而強腦子,便是縣衙對百姓進行教育,教他們識字懂禮!”
黎承乾聽到對百姓進行教育的時候很是吃驚,等到林蕭說完之後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賢弟,聖人有言:民可使為之,不可使知之。教授平民百姓知識乃是大忌呀!”
林蕭在聽完黎承乾的疑惑之後,直接露出了一副你果然如此的表情。
見到林蕭這副表情,黎承乾狐疑的問道。
“莫非賢弟有其他的見解?”
“有一些!我記得聖人說的明明就是:民可,使為之;不可,使知之。”
聽完林蕭的解釋,黎承乾腦袋之中仿佛如五雷轟頂一般——驚麻了!
“這,這,這還能這般解釋嘛!”
可以說這段話這樣斷,林蕭是目前的第一人。
“兄長,我看你是真的誤解了聖人的意思,要是不給百姓們進行教育的話,聖人為何又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及‘有教無類’之類的話語,更何況聖人的弟子可以說是來自各行各業的,隻要誠心拜聖人為師的,聖人無一不教。”
黎承乾想了想,發現還真的如林蕭所說那般,同時也越來越感覺林蕭的斷句才是真正的聖人的意思。
“受教了!”
黎承乾向林蕭行了一禮。
哎呀!防了半天還是沒有防住他給我行禮!
趕快行迴來!
林蕭也是緊接著向著黎承乾行了一禮道。
“嚴重了,我們都是相互學習而已,人生路漫漫唯學而已!”
“好!好一個人生路漫漫唯學而已!”
“那如何教育百姓呢?”
黎承乾先是稱讚然後又追問道。
“縣衙開辦免費的學堂供百姓子弟學習,同時讓百姓們了解縣衙的大事小事,這樣的話,縣衙做什麽才能得到百姓們的理解和支持,隻有培育出他們的自我意識,尤其是愛國的意識,當國家麵臨災難的時候才能主動為國而戰,而不是去摧毀國家的根基,縱觀曆史,那一次的起義,都是百姓們被欺騙了,沒有自己的認知。”
“如此看來教育百姓的確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隻是這件事情怕是會動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沒錯,教育就是來動搖世家大族的利益,隻有讓更多的平民子弟進入到朝堂之中,朝堂才不會僵化。”
“這件事情朝廷也在做,我朝雖然有科舉取士,但是取的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讀書難呀!縣衙怕是沒有這個財力來支持免費的教育吧!”
黎承乾想了想如今空空蕩蕩的庫房,頓時頭大如鬥。
“所以需要重商重稅呀!光靠收取百姓們的稅怎麽能夠呀,百姓種那點兒地也是辛苦,還收成不了多少,就這樣還要被縣衙收走大部分。”
黎承乾恍然大悟,頓時明白了縣富民強背後深意。
“我明白了!多謝賢弟解惑!今日所說,為兄受益頗多!”
“原來如此!”
黎承乾恍然大悟,林蕭所說的內容是他以往在古書上都看不到的東西,這一次也算是開了眼界。
“不過,雖然重商,但是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放縱商人!”
“我們可以改善商人的經商環境,提高商人的地位,但是對於商人的稅卻不能少,也就是重商重稅的政策。”
“如今商人的稅還是太少了一些,才是十稅一!”
“那林弟認為這商稅應該征收多少?”
“至少要五稅一!”
“嘶~”
黎承乾倒吸一口冷氣。
因為林蕭說的這個稅率實在是太高了。
“兄長覺得這個稅很高?”
黎承乾點頭。
“是太高了一些!”
“但是商人賺的也多呀!更何況高稅的情況下也能讓一些人從商之前三思而後行。”
“不過雖然是重稅,但是縣衙也要為商人提供一個好的營商環境,就比如這稅,雖然是重稅,但是縣衙隻能征收這麽一次,要不然再加上其他的稅的話,那麽商人可就不會來藍田縣了!”
“我明白了,沒有想到這商業上麵居然還有這麽多的東西,受教了!”
黎承乾向著林蕭拱手一謝。
林蕭連忙扶起黎承乾道。
“兄長客氣了!”
他可承受不起黎承乾這個縣令這一禮,要是日後黎承乾找自己麻煩不就有了借口嘛。
防人之心不可無!
“接下來,便是民強,也就是強民!”
林蕭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先是喝了一口水深吸了一口氣道。
“兄長,接下來的強民是更為重要的知識。”
“嗯嗯!賢弟請講!”
黎承乾對於林蕭的稱唿也是在聽完林蕭關於縣富的言論之後有了轉變,同時整個人也是整了整自己的坐姿,想要聽到林蕭接下來的言論。
林蕭則是等著黎承乾整理好自己的坐姿後才問道。
“民乃是一個國家治理的基礎,如果將朝堂比做船的話,那麽民就是水,順流而行,二者相輔相成,逆流而行的話,船不僅行進困難,甚至有可能會翻船。”
林蕭的這番臣舟民水的言論頓時讓黎承乾深思了起來,這些新奇的觀點他從未接觸過,不過他是一個能夠很快接受和學習新奇事物的人,因此很快便接受了林蕭的這番言論,而且還問道。
“臣是舟,民是水,那君呢?”
黎承乾問完之後,一直盯著林蕭看,眼神之中充滿了好奇之情。
林蕭好得也是後世的三好學生,不假思索的說道。
“陛下便是這舟的舵手,掌控著船前進的方向!”
黎承乾聞言也是認同的點頭。
“那民如何強?強在哪些方麵呢?”
“民強主要強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強在腦子,另一個便是強在身體上。”
“我先說一下身體上的強,身體上的強,便是要充實百姓們的口袋,也就是讓他們手裏有錢,有錢之後,便可以繼續帶動藍田縣的商業發展,促進錢財的流轉,而強腦子,便是縣衙對百姓進行教育,教他們識字懂禮!”
黎承乾聽到對百姓進行教育的時候很是吃驚,等到林蕭說完之後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賢弟,聖人有言:民可使為之,不可使知之。教授平民百姓知識乃是大忌呀!”
林蕭在聽完黎承乾的疑惑之後,直接露出了一副你果然如此的表情。
見到林蕭這副表情,黎承乾狐疑的問道。
“莫非賢弟有其他的見解?”
“有一些!我記得聖人說的明明就是:民可,使為之;不可,使知之。”
聽完林蕭的解釋,黎承乾腦袋之中仿佛如五雷轟頂一般——驚麻了!
“這,這,這還能這般解釋嘛!”
可以說這段話這樣斷,林蕭是目前的第一人。
“兄長,我看你是真的誤解了聖人的意思,要是不給百姓們進行教育的話,聖人為何又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及‘有教無類’之類的話語,更何況聖人的弟子可以說是來自各行各業的,隻要誠心拜聖人為師的,聖人無一不教。”
黎承乾想了想,發現還真的如林蕭所說那般,同時也越來越感覺林蕭的斷句才是真正的聖人的意思。
“受教了!”
黎承乾向林蕭行了一禮。
哎呀!防了半天還是沒有防住他給我行禮!
趕快行迴來!
林蕭也是緊接著向著黎承乾行了一禮道。
“嚴重了,我們都是相互學習而已,人生路漫漫唯學而已!”
“好!好一個人生路漫漫唯學而已!”
“那如何教育百姓呢?”
黎承乾先是稱讚然後又追問道。
“縣衙開辦免費的學堂供百姓子弟學習,同時讓百姓們了解縣衙的大事小事,這樣的話,縣衙做什麽才能得到百姓們的理解和支持,隻有培育出他們的自我意識,尤其是愛國的意識,當國家麵臨災難的時候才能主動為國而戰,而不是去摧毀國家的根基,縱觀曆史,那一次的起義,都是百姓們被欺騙了,沒有自己的認知。”
“如此看來教育百姓的確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隻是這件事情怕是會動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沒錯,教育就是來動搖世家大族的利益,隻有讓更多的平民子弟進入到朝堂之中,朝堂才不會僵化。”
“這件事情朝廷也在做,我朝雖然有科舉取士,但是取的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讀書難呀!縣衙怕是沒有這個財力來支持免費的教育吧!”
黎承乾想了想如今空空蕩蕩的庫房,頓時頭大如鬥。
“所以需要重商重稅呀!光靠收取百姓們的稅怎麽能夠呀,百姓種那點兒地也是辛苦,還收成不了多少,就這樣還要被縣衙收走大部分。”
黎承乾恍然大悟,頓時明白了縣富民強背後深意。
“我明白了!多謝賢弟解惑!今日所說,為兄受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