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入住小院無望,幸虧提前準備,諸葛口才了得
熟讀曆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 作者:愛吃學習機的小霸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瞬之間,那原本還尚有幾分光亮的天空,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巨手迅速地拉扯上了一塊厚重無比的黑色幕布。這如墨般濃稠的夜色,仿若洶湧澎湃的潮水,自天邊的盡頭處,以一種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奔騰唿嘯而來。它先是如輕紗般,絲絲縷縷地滲透進每一寸空間,隨後便如決堤的洪流,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廣袤無垠的整個世界嚴嚴實實地包裹其中,不留一絲縫隙,使得世間萬物皆被浸沒在這深不見底的幽暗中,仿佛一切都被按下了靜止鍵,唯有那無盡的靜謐與神秘在肆意蔓延。
成宗澤一行人,在那座透著古樸氣息的院子外麵,已然默默佇立了整整一個漫長的下午。這期間,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他們的心尖上緩緩踱步,煎熬著眾人的耐心。輕柔的微風,宛如一位悄然降臨凡間的精靈,帶著若有若無、絲絲縷縷的涼意,如同細膩的綢緞輕輕滑過肌膚一般,溫柔地拂過他們的身軀。這微風所到之處,周圍的草木像是被喚醒的舞者,紛紛搖曳起身姿,發出沙沙的聲響。那聲音,時高時低,時急時緩,恰似一群曆經滄桑的老者,用那沙啞而低沉的嗓音,在幽幽地訴說著這世間的變幻莫測、命運的難以捉摸,以及隱藏在人們心底深處那絲絲縷縷的惶恐與不安,仿佛在警示著人們,在這亂世之中,危險與未知隨時可能如影隨形。
這家住戶的男主人,身著一襲洗得有些發白且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裳,那衣裳的布料粗糙厚實,雖曆經了無數次的風吹日曬與磨損,卻依舊頑強地包裹著主人的身軀,仿佛在無聲訴說著主人生活的質樸與艱辛。他腰間醒目地別著一把獵刀,刀鞘上的皮質已略顯斑駁,隱隱露出內裏的紋理,刀柄處因長期摩挲而光滑無比,刀刃也在歲月的砥礪中失去了曾經的鋒芒,帶著些許陳舊與滄桑的氣息。此時,他的手中穩穩地提著兩隻野兔,那野兔的耳朵無力地耷拉著,毛色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呈現出一種黯淡的光澤,隨著主人的步伐微微晃動。
他邁著沉穩而矯健的大步,從那茂密幽深、神秘莫測的山林方向緩緩走來。山林間的小路崎嶇不平,布滿了碎石與落葉,可他的腳步卻未曾有絲毫的遲疑與慌亂,每一步都像是與這片山林達成了某種默契,堅實而有力。他常年在這片山林中穿梭往來,以打獵為生,山林中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壑都如同他的老友一般熟悉。晨曦微露時,他便踏入山林,追尋獵物的蹤跡;夕陽西下之際,才帶著收獲的獵物,拖著疲憊卻又滿足的身軀踏上歸家之路。
歲月悠悠,如潺潺溪流悄然逝去,山林的凜冽寒風、炎炎烈日、淅淅瀝雨和皚皚白雪,都在他臉上無情地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他的額頭布滿了猶如溝壑般的皺紋,那是他在思考狩獵路線、應對山林危險時留下的印記;臉頰被山風吹得粗糙幹裂,透著一種古銅色的堅毅;雙眼深陷,卻炯炯有神,猶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長期與大自然的博弈以及這亂世的動蕩不安,讓他自然而然地養成了極為謹慎小心的性子,猶如一隻時刻保持警覺的獵豹,在危險四伏的環境中守護著自己的領地與家人。
盡管成宗澤一行人刻意與小院拉開了一段距離,他們安靜地站在那裏,盡量不發出任何聲響,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可男主人那如鷹隼般敏銳犀利的目光還是在不經意間瞬間捕捉到了他們的身影。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隻是淡淡地、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成宗澤他們所在的方向,然而,就在那短暫的瞬間,他的眼神之中已然透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警惕與戒備,仿若一道無形的屏障瞬間在他與陌生人之間豎起。隨後,他便毅然轉身,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那座寧靜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小院之中,身後隻留下一片被他腳步驚擾起的微微塵土。
女人纖細的身影一直佇立在小院之中,她微微踮起腳尖,眼神中滿是期盼與牽掛,目不轉睛地朝著丈夫歸來的方向望去。那目光仿佛能夠穿越層層山林,直達丈夫所在之處。終於,在夕陽的餘暉中,她看到了那個熟悉而又令她安心的身影漸漸靠近。刹那間,女人原本略顯憂慮的麵容上,如同春日裏綻放的花朵一般,立刻綻放出極為欣喜的笑容,那笑容中飽含著對丈夫深深的愛意與牽掛後的釋然。
她匆忙邁動腳步,腳下的泥土被她踩得微微作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伸出那雙因常年操持家務而略顯粗糙卻十分溫暖的手,穩穩地將丈夫手中的野兔接了過來。那野兔的皮毛尚帶著山林間的清新氣息,仿佛還留存著在草叢中穿梭、在樹洞邊隱匿時的記憶,混雜著泥土的芬芳,一同被女人捧在手中。
女人轉身,腳步輕快得如同一隻靈動的飛燕,快步走向廚房。廚房中,爐灶靜靜地佇立在角落,旁邊擺放著各類炊具,雖然簡陋,卻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而此時,兩個孩子就像兩隻歡快的小鹿,他們那清脆的笑聲早已在小院中迴蕩開來。他們滿心歡喜地蹦蹦跳跳著跑到父親身邊,小手如同靈動的藤蔓,一人緊緊拉著父親的一隻手,仰起紅撲撲的小臉,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一個孩子興奮地講述著自己如何在院子裏發現了一隻奇異的小昆蟲,它有著五彩斑斕的翅膀,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另一個孩子則迫不及待地分享著和鄰家小夥伴玩的新遊戲,言語間滿是激動與快樂。父親微微彎腰,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模樣,臉上原本因打獵歸來的疲憊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溫柔而寵溺的笑意,那笑意如同一縷陽光,灑落在整個小院之中,讓這個小小的世界充滿了溫馨與幸福。
女人身姿婀娜地穿梭在略顯局促卻井井有條的廚房之中,她的動作嫻熟而流暢,仿佛一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者,每一個姿態都充滿了韻律與節奏。她先將野兔放置在案板之上,那案板的木質紋理因歲月的侵蝕而略顯粗糙,卻承載了無數次家庭美食的誕生。女人纖細的手指靈活地操作著,她仔細地檢查野兔的每一處皮毛,確保沒有殘留的雜質後,才拿起水瓢,從旁邊的水缸中舀出清澈的水,緩緩地澆淋在野兔身上。水流順著野兔的身體滑落,帶走了一路的風塵與草屑,她反複衝洗,直至野兔的皮毛幹淨順滑,泛著微微的水光。
隨後,她手法利落地將野兔分解成大小均勻的塊狀,那把懸掛在廚房牆壁上的菜刀在她手中上下飛舞,寒光閃爍間,野兔已被處理妥當。緊接著,她把切好的野兔塊依次放入鍋內,鍋中的金屬材質在野兔入鍋的瞬間發出輕微的碰撞聲。女人轉身走向擺放調料的架子,架子上的陶罐與瓷瓶整齊地排列著,她從中挑選出鹽巴、花椒、八角、蔥薑蒜等各種調料,一一撒入鍋中,每一種調料的用量都恰到好處,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精密的實驗。最後,她提起水桶,往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水麵緩緩上升,剛好沒過野兔塊。
一切準備就緒後,女人從爐灶旁拿起火鐮與火石,她輕輕敲擊,火星四濺,瞬間點燃了爐灶中的幹柴。火焰像是被喚醒的精靈,起初隻是星星點點地閃爍,而後迅速蔓延開來,在鍋底歡快地跳躍著,橘紅色的火光映照在女人的臉上,勾勒出她溫柔而堅毅的輪廓。隨著火勢的升騰,鍋中的水漸漸開始沸騰,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野兔的肉在熱水與調料的雙重作用下,慢慢釋放出自身的鮮美。不一會兒,鍋中便傳來了燉煮野兔的滋滋聲,那聲音像是野兔在鍋中輕聲低吟,訴說著自己即將成為美味佳肴的命運。與此同時,一股濃鬱而誘人的香氣也緩緩地彌漫開來,先是充盈了整個廚房,而後透過門窗的縫隙,飄散到小院之中。
女人將爐灶的火勢稍微調小,確保野兔能夠燉煮得均勻入味後,便輕輕整理了一下自己略顯淩亂的發絲,然後走到廚房門口,抬起手輕輕拍了拍身上沾染的灰塵,那灰塵如同調皮的小精靈,在她的拍打下紛紛揚揚地飄落。她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院中,此時夕陽的餘暉已經將小院染成了一片金黃,微風輕輕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女人抬起手,纖細的手指指向成宗澤一行人所在的方向,她微微歪著頭,對著自己的丈夫輕聲說道:“那些人在你還未迴來的時候就過來詢問了,言辭懇切地希望能在咱們這小院裏過夜一宿。我想著這事兒也不是我能輕易做主的,就跟他們說等你迴來再做決定。他們倒也通情達理,挺守規矩的,就在那兒靜靜地等了一個下午了,連一點聲響都沒有發出。你看,你要不要走過去看看那些人到底是怎麽迴事呀?畢竟這亂世之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他們等了這麽久,似乎也不像是壞人。” 女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與疑惑,她的聲音輕柔而溫婉,如同涓涓細流,在這寧靜的小院中流淌。
丈夫站在原地,靜靜地聽完妻子的一番言語,他那飽經風霜的麵容上,眉頭微微皺起,猶如平靜的湖麵泛起層層漣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凝重與深思,顯然是在內心深處權衡著這件事情的利弊。在這亂世之中,生存本就不易,任何一個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對於陌生人的到來,他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
思索片刻後,丈夫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像是被砂紙打磨過一般,帶著歲月的滄桑感:“這如今可是個亂世啊,你我都清楚,外麵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景象。百姓流離失所,盜賊橫行無忌,各方勢力你爭我奪,人心險惡,難以揣測。咱們好不容易有了這麽一個安寧的小窩,雖然簡陋,但至少能讓咱們一家人勉強糊口,平平安安地過日子。與陌生人接觸,無疑是在給自己和家人招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誰能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心懷不軌之人,萬一他們是逃兵、盜賊,或者是被其他勢力追殺的人,咱們收留了他們,豈不是引火燒身?到時候,不僅咱們自己性命堪憂,還會連累了咱們的孩子。”
說著,丈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小院的門前。那扇門是用幾塊破舊的木板拚湊而成的,門軸因為年久失修,在開啟和關閉時都會發出 “嘎吱嘎吱” 的刺耳聲響,仿佛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痛苦地呻吟。門上的鎖已經有些生鏽,鐵鏈也略顯斑駁,但依然牢固地守護著小院的安全。丈夫伸出他那粗糙而有力的手,緊緊地握住門鎖,用力一推,將那扇門合上,隨後從腰間取下鑰匙,插入鎖孔,“哢嚓” 一聲,門被緊緊地鎖了起來。這清脆的鎖門聲在這寂靜的傍晚顯得格外突兀,打破了原本小院中的寧靜氛圍,也像是在向成宗澤一行人宣告著主人家的態度。那聲音在空曠的院子裏迴蕩著,久久不散,仿佛是一種無聲的警告,讓成宗澤等人清楚地知道,他們今晚無法在此處借宿了。
這一切細微的舉動與言語交流,皆毫無遺漏地被成宗澤敏銳的目光盡收眼底。他微微仰頭,望向那已然被黑暗完全籠罩的天空,無奈地輕歎了一口氣,這歎息聲中飽含著對當前處境的些許失落與對未來行程的一絲憂慮。隨後,他緩緩轉身,麵向身後那一群與他緊密相連、命運相依的親人和夥伴。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父母嚴小青和成大帥的身上,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皺紋,那是為家庭操勞、為子女憂心的痕跡。成宗澤的眼神裏滿是敬重與關切,他深知父母一路跟隨自己,曆經風雨,吃了不少苦頭。接著,他看向自己那五個如花似玉、性格各異的媳婦。林幺幺,身姿婀娜,眼神靈動,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葉芊芊,麵容溫婉,氣質恬靜,如同一朵盛開在幽穀中的幽蘭;林青青,性格直爽,活力四溢,恰似那夏日裏熱烈綻放的向日葵;柳如夢,身姿曼妙,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如夢似幻的迷離,仿佛從畫中走出的仙子;白初雪,肌膚勝雪,冷豔高貴,給人一種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清冷之感。她們站在那裏,或微微低頭,或目光堅定地望著成宗澤,彼此間的情誼與信任在這默默的對視中流轉。
四哥成思翰,身形魁梧,麵容剛毅,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與果敢,那是在無數次曆練中鑄就的。徒弟高健則身姿挺拔,精神抖擻,一臉專注地等待著成宗澤的指示,他對師傅充滿了敬仰與依賴。
成宗澤語氣平和而又堅定地說道:“今晚看樣子我們是要在這野外過夜了,這周遭的環境雖說有些簡陋,但你們都不必為此而憂心忡忡。隻要有我成宗澤在,我以我的名譽起誓,斷然不會讓大家遭受寒冷與饑餓的侵襲。咱們暫且先在這野外將就一晚吧,雖然條件艱苦了些,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等明天天一亮,高健啊,你就辛苦一趟,去周邊仔細探尋一番,找一個可以讓我們安穩入宿的地方。咱們如今人多勢眾,初到這徐州城,人生地不熟的,還是要秉持低調行事的原則才好。這客棧魚龍混雜,人來人往,我們若貿然前去,太過引人注目,說不定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招來有心人的覬覦,所以這客棧是斷不能去的。”
高健聽聞師傅的叮囑,立刻挺直了腰杆,神色莊重而嚴肅,鄭重點了點頭,他那明亮的眼眸中閃爍著堅定與決心,表示自己已然清晰地知曉了師傅的安排,定會全力以赴,不負所托。
隨後,成宗澤鎮定自若,絲毫不顯慌亂地將手緩緩探入儲物箱囊之中。那儲物箱囊看似毫不起眼,然而內部卻仿若一個神奇的寶庫,被他精心整理得井井有條。他在其中輕巧地翻找了幾下,便順利地拿出了野外入營所需的帳篷。這些帳篷皆是他在現代之時,憑借著自己遠超常人的遠見卓識與周全考慮而購置的。想當初在現代社會籌備物資之際,他便已預想到可能會遭遇如今這般需要在野外宿營的狀況,故而在采購之時可謂是煞費苦心,將各種野外生存的裝備都準備得一應俱全,大到帳篷、睡袋、炊具,小到火柴、針線、藥品,無一遺漏。
此次出行,他所攜帶的這三頂帳篷恰好能夠滿足當下眾人的住宿需求,並且可以進行極為合理的分配。他細致地安排道,父母二人年事已高,需得有一個相對安靜舒適的休憩之所,便安排他們單獨住一頂帳篷;四哥成思翰與徒弟高健皆是身強體壯的男子漢,他們住在一起,既能相互照應,又能在夜間輪流值守,護衛大家的安全,因而共住一頂帳篷;而他自己則與五個媳婦同住一頂帳篷,如此既能給予媳婦們足夠的保護與陪伴,也可在這特殊的環境下讓一家人的情感更為緊密地凝聚在一起。
成大帥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兒子這般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一切事務,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微微轉過頭,對著自己的老婆嚴小青,眼神中滿是欣慰與自豪地說道:“你看咱兒子,如今真的是長大了。想當年他還是個在我們身邊撒嬌玩耍的孩童,事事都需我們操心打點,可如今,他卻能在這樣複雜艱難的處境下,冷靜地思考,周全地安排,將所有人的需求都考慮在內,把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這般的有擔當、有能力,以後我們可就真的不用再像從前那樣為他憂心忡忡了。他已然能夠獨當一麵,成為我們所有人堅實的依靠。” 言罷,成大帥的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花,那是喜悅與感動交織的光芒,他深深地為兒子的成長與蛻變而感到驕傲。嚴小青亦是微微點頭,目光中同樣飽含著對兒子的讚許與對未來的期許,一家人在這略顯艱苦的野外環境中,卻因著彼此間的親情與信任,而感受到了絲絲溫暖與安心。
而在另一邊,劉備率領著一眾追隨者,一路風餐露宿,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路途之中輾轉奔波,身心俱疲卻始終未曾放棄心中那一絲希望的曙光。終於,他們成功抵達了江夏。
此時的江夏城中,仿若被一層濃厚的陰霾所籠罩,氣氛凝重得令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壓抑之感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之中。大街小巷裏,百姓們行色匆匆,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低聲的議論聲此起彼伏,皆在擔憂著曹操大軍即將到來的厄運。劉備深刻地知曉,曹操那如虎狼般的大軍已然壓境,其兵力之強盛、軍備之精良,猶如洶湧澎湃的洪水,一旦決堤,必將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而來。而當下的局勢,恰似懸於發絲之上的利劍,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會全盤皆輸,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劉備毫不猶豫地迅速召集孔明與劉琦,三人匆忙相聚於一處隱蔽的密室之中。密室之內,光線昏暗,僅有幾縷微弱的燭光在風中搖曳不定,仿佛隨時都可能熄滅,就如同他們此刻岌岌可危的命運一般。劉備、孔明與劉琦三人麵色凝重,眉頭緊緊鎖在一起,形成了深深的溝壑。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極度的憂慮與焦急,在這狹小而寂靜的空間裏,苦苦地思索著應對曹操的良策。時間一分一秒地悄然流逝,密室中唯有他們沉重的唿吸聲和偶爾的踱步聲交織迴蕩。然而,曹操的軍事謀略與強大實力猶如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橫亙在他們麵前,令他們雖絞盡腦汁,卻一時難以尋覓到那能夠扭轉乾坤、確保江夏乃至整個局勢得以保全的萬全之法。每一個設想在提出之後,都因種種弊端與風險而被無奈否決,希望與絕望在他們心間交替更迭,使得這密室中的氛圍愈發沉悶壓抑,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更為激烈的生死較量。
在這劍拔弩張、危機四伏的緊張氛圍裏,眾人正沉浸於對曹操大軍壓境的深深憂慮之中,苦苦思索應對之策。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如雷鳴般打破了寂靜,由遠及近,直至在營帳外戛然而止。緊接著,一名探馬神色慌張、氣喘籲籲地衝進營帳,單膝跪地,抱拳急報:“主公,江東魯肅前來為劉表吊喪,現已快至城中!”
諸葛亮原本正神情專注地凝視著地圖,手指在山川河流間比劃思索,聽聞此消息,微微一怔,那深邃的眼眸中瞬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不過,他旋即恢複了鎮定,嘴角輕輕上揚,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那笑容裏仿佛藏著無盡的玄機與洞察世事的睿智。他微微側身,靠近劉備,壓低聲音,卻又字字清晰地輕聲說道:“主公,此吊喪之舉,依亮之見,恐為虛張聲勢。江東魯肅此來,真正的意圖怕是探聽我軍軍情,以便為孫權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倘若魯肅問及曹軍動靜,主公隻需佯裝不知,切不可透露半分虛實,萬不可讓其窺探到我軍的底牌。”
劉備聽聞諸葛亮之言,心中豁然開朗,猶如撥雲見日一般。他深知諸葛亮智謀超群,對天下局勢的判斷精準無誤,其遠見卓識更是常人所不及。當下,劉備毫不猶豫地點頭稱是,眼神中滿是對諸葛亮的信任與欽佩。他暗自思忖,幸得孔明在側,猶如暗夜中的明燈,總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指明方向,化解危機。有此等賢能之士輔佐,或許真能在這亂世之中尋得一線生機,與曹操、孫權等強敵周旋到底。
魯肅在眾人的簇擁與引領下,緩緩踏入江夏城中。隻見城內百姓雖心懷忐忑,但秩序尚算井然,街邊屋舍錯落有致,隻是彌漫著一股大戰將至的緊張氣息。魯肅目不斜視,徑直朝著劉備等人所在之處行進,他身姿挺拔,步伐沉穩,一襲儒衫隨風而動,盡顯江東才俊的風範。
終於,魯肅與劉備、劉琦等人會麵。彼此依禮相見,相互拱手作揖,言辭之間盡是些久仰客套之語。寒暄的氛圍看似融洽,實則暗流湧動,每個人心中都在思量著對方的來意與盤算。一番虛與委蛇過後,魯肅心中那按捺已久的好奇與身負的使命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一般,再也難以抑製。他微微抬眼,目光中帶著一絲急切與探究,徑直向劉備問道曹軍虛實:“劉皇叔,如今曹操大軍壓境,其勢洶洶,天下震動。吾等江東亦甚為關切,不知皇叔可知曹軍究竟兵力幾何,軍備怎樣,又有何戰略部署?”
劉備神色平靜,猶如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波瀾不驚。他身姿端正地站在那裏,不慌不忙地說道:“魯子敬啊,若要知曉曹軍詳情,吾恐難以詳盡道來。你隻需一問吾之軍師孔明,他智計超群,對天下局勢洞察入微,曹軍的一舉一動皆難逃他的法眼,便可知曉。” 言罷,劉備那深邃的目光有意無意地投向諸葛亮所在之處,眼神中似有深意,仿佛在暗示著諸葛亮即將麵臨的一場唇槍舌戰,同時也傳遞出對諸葛亮的絕對信任與倚重。
魯肅心領神會,他深知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的關鍵地位與卓越智謀,當下毫不猶豫,當即轉身,腳步輕快而又不失恭敬地走向諸葛亮。他微微欠身,雙手抱拳,恭敬地問道:“諸葛先生,那曹操向來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如今其大軍如洶湧潮水般壓境,大有一舉吞並天下之勢。先生智謀過人,聞名遐邇,不知對此嚴峻局勢有何高見?吾等皆洗耳恭聽,翹首以盼先生的錦囊妙計。”
諸葛亮羽扇輕搖,那羽扇緩緩地在他胸前劃過一道道優雅的弧線,似有千鈞之力,又似閑庭信步。他神色從容淡定,仿若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深邃的眼眸中透著無盡的智慧與沉穩。隻見他微微昂首,緩緩說道:“曹操的種種計謀與手段,亮雖不才,卻已洞察於心,明察秋毫。然當下我軍曆經奔波,人馬疲憊,且兵力、糧草等資源皆相對匱乏,力量尚顯不足。在此時貿然與曹操那虎狼之師正麵交鋒,無疑是以卵擊石,難以取勝,實非明智之舉,故而隻能暫避其鋒芒,徐圖良策。”
魯肅聽聞,眼珠一轉,心中瞬間有了計較。他趁機進言說道:“諸葛先生所言極是。但先生可曾想過,我家孫將軍虎踞江東,已曆三世,根基穩固。江東之地兵精糧足,地域遼闊,沃野千裏,且有長江天險作為天然屏障,實力著實不容小覷。如今曹操之患,乃天下之患,非獨劉皇叔一方之難。為何不去與孫將軍聯絡,攜手並肩,共商抗曹大計呢?如此一來,合兩家之力,或可與曹操一較高下,保得一方安寧,成就一番大業。”
劉備在一旁靜靜聽著魯肅的話語,臉上假意麵露難色,眉頭緊皺,連連擺手。他故作深沉地長歎一聲,說道:“子敬啊,非是吾不願與孫將軍合作,實乃我軍如今自身難保,且諸多事宜皆仰仗孔明先生謀劃。他若離去,吾如失臂膀,恐難以支撐這艱難局麵。再者,江東與我軍之間,雖有共同之敵,但亦存在諸多差異與隔閡,合作之事,談何容易,還是莫要再提了吧。” 魯肅見狀,趕忙再三相請,言辭越發懇切,言辭間滿是對天下局勢的憂慮與對合作前景的期待。他從兩家的利害關係說起,旁征博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力勸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江東。劉備這才裝作經過一番艱難思索與內心掙紮後,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下來。
魯肅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且周全地安排諸葛亮在城中一處安靜的館舍之中暫且等候。那館舍雖不奢華,卻也整潔素雅,四周綠樹環繞,隱隱傳來幾聲鳥鳴,為這緊張的局勢添了幾分寧靜的假象。安排妥當後,魯肅便馬不停蹄地向著孫權所在的府邸疾馳而去。
孫權此刻正於府中的書房內,獨自靜坐在雕花的書桌前,手中緊握著曹操派人送來的一封勸降信。他的麵色凝重如霜,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神色,反複思量著信中的一字一句。那信中的言辭或威逼,或利誘,句句都如重錘一般敲擊在孫權的心頭。見魯肅匆匆趕來,孫權微微抬起頭,將手中的信遞與他看,聲音低沉地說道:“子敬,你且看看這曹操的來信。”
魯肅趕忙接過信,目光急切地在信箋上匆匆瀏覽一遍,隻見他眉頭緊皺,形成深深的川字紋,憂慮之情溢於言表。他抬起頭,直視著孫權,問道:“主公,如今曹操來勢洶洶,其誌不小,這信中的勸降之意已然昭然若揭。主公,此事關乎江東的生死存亡,您打算如何應對呢?”
孫權微微搖頭,臉上滿是無奈與糾結,長歎一聲道:“此事關係太過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我還尚未能下定決心。這江東的百姓、土地、將士,皆係於我一身,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複啊。”
此時,張昭等一班文臣武將聽聞曹操來信之事,紛紛趕來進言。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皆勸孫權投降曹操,認為如此方能保得江東安寧,百姓免遭戰火塗炭。有的說文武之道,降者為智,順應大勢方為良策;有的說曹操兵強馬壯,難以抵擋,莫要以卵擊石。孫權聽著眾人的勸諫,隻是低頭不語,心中卻如洶湧的大海一般,波濤起伏,思緒萬千。他深知這些臣子各有其考慮,但投降之事,豈是如此輕易便能抉擇?
過了片刻,孫權緩緩起身,腳步沉重地默默走向後堂。魯肅見狀,心中擔憂,急忙緊跟其後。後堂之中,靜謐無聲,隻有他們二人的腳步聲在空曠的迴廊中迴響。孫權行至後堂一處無人的角落,停下了腳步,轉身緊緊拉著魯肅的手,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待,那眼神仿佛在說,子敬啊,此刻唯有你能懂我,能為我指明方向。他問道:“子敬,你我相知多年,你認為我應當如何是好?我江東的未來究竟在何方?”
魯肅神色凝重,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地說道:“主公,此事需從長計議。我等臣子,若投降曹操,雖失了些氣節,但憑借自身的才能與謀略,或許日後總還能在曹操麾下謀得個州官郡守之位,得以保全自身與家族。然主公您乃江東之主,身份尊貴無比,是這江東的脊梁與靈魂。曹操野心勃勃,又怎會輕易安置於您?一旦投降,主公必將失去一切權力與自由,淪為曹操的傀儡,隻能任其隨意擺布,如此江東的百年基業亦將毀於一旦。”
孫權聽聞此言,猶如一道光照進了心中那迷茫的黑暗,心中豁然開朗,點頭道:“子敬之言,正合我意。隻是曹操如今勢力實在太過龐大,兵多將廣,糧草充足,我江東雖有長江天險,可兵力與軍備相較之下,恐難以與之抗衡,這實是令人憂慮不已啊。”
魯肅沉思片刻,腦海中靈光一閃,說道:“主公莫憂。諸葛亮如今正在江夏城中,此人智謀超群,有經天緯地之才,對曹操的虛實定然知曉甚詳。主公若問於他,或許能從他那裏得破敵之策,為我江東尋得一線生機。”
孫權略作思索,心中權衡利弊,覺得此計可行,便讓魯肅次日帶諸葛亮前來相見。他望著魯肅離去的背影,眼神中重新燃起一絲希望的火焰,默默祈禱著諸葛亮真能帶來轉機,拯救江東於水火之中。
次日清晨,天邊才剛剛泛起一抹魚肚白,魯肅便已早早起身,簡單整理了一下衣冠,便匆匆朝著諸葛亮所在的館舍快步走去。此時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偶爾有幾個早起的小販正在準備著一天的營生,整個江夏城在晨霧的籠罩下還帶著幾分朦朧與靜謐。
魯肅來到館舍前,輕輕叩響了門扉。不多時,門緩緩打開,諸葛亮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一襲白衣勝雪,羽扇綸巾,風度翩翩,仿若仙人臨世。魯肅趕忙上前,恭敬地行禮後說道:“諸葛先生,今日魯肅特來邀請先生前往我家主公的幕府,主公對先生的才學與見解早有耳聞,十分期待與先生會麵,共商抗曹大計。”
諸葛亮微微拱手還禮,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就在即將出發之際,魯肅想起昨日與孫權的交談,心中不免有些擔憂,於是他神色凝重地再三叮囑道:“諸葛先生,您也知曉當下的局勢,我家主公雖有抗曹之心,然曹操勢力龐大,其兵多將廣亦是不爭的事實。見了我們主公,還請先生千萬不可直言曹操的兵力強盛,以免主公心生畏懼,從而動搖了這好不容易才凝聚起來的抗曹決心啊。此事關乎江東與劉皇叔兩方的生死存亡,還望先生慎言。”
諸葛亮微微點頭,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神色自若地說道:“子敬放心,我自是明白其中利害。我諸葛一生行事,向來不會莽撞,定會依據當時情形,隨機應變,相機行事。我定會以合適的言辭與謀略,既讓主公明晰局勢,又能鼓舞其鬥誌,共同探尋出一條可行的抗曹之路,你無需過多憂慮。” 言罷,他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那姿態仿佛世間諸事皆在其掌控之中。
兩人並肩同行,一路無話,不多時便一同來到了孫權那威嚴莊重的幕府。剛踏入幕府大門,但見堂內張昭等一班文武大臣二十餘人早已齊聚於此。眾人皆身著峨冠博帶,服飾精美華麗,麵料上乘,繡工精致,每一針每一線都彰顯著江東的富足與威嚴。他們個個整衣端坐,儀態端莊肅穆,身姿挺拔如鬆,眼神中透著威嚴與自信,仿佛他們便是這江東的中流砥柱,主宰著此地的一切命運。
張昭坐在前排顯眼位置,他目光敏銳,見諸葛亮穩步前來,心中暗自思忖。張昭久聞諸葛亮之名,亦知曉劉備對其極為倚重,如今見他前來,料想諸葛亮此來定是懷揣著為劉備遊說孫權聯合抗曹的目的。張昭自恃才高,又在江東頗具威望,身為孫權手下第一謀士,豈容他人輕易在這江東幕府中施展遊說之術。於是,他決意先發製人,欲用犀利言辭難難諸葛亮,以挫其銳氣,使其知難而退,莫要妄圖動搖江東既定的決策。
張昭率先開口,他微微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挑釁,說道:“當初劉豫州三顧茅廬,可謂是誠心誠意,不辭辛勞地邀請先生出山相助。彼時,先生豪情滿懷,意氣風發,便誇下海口,聲稱要奪取荊州。可如今,荊州卻落入曹操之手,不知先生對此作何解釋?這難道便是先生所謂的雄才大略嗎?” 言罷,他嘴角微微上揚,似在等待著諸葛亮的窘迫與難堪。
諸葛亮心中明鏡似的,他深知張昭在江東的地位與影響力,亦明白若不先在這言語交鋒上勝過他,恐難以順利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於是,諸葛亮不慌不忙,神色鎮定自若,他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我觀那荊州之地,若僅從軍事謀略與地勢分析,以我之見,若要奪取,實乃易如反掌。隻是劉豫州乃仁義之主,心懷天下蒼生,秉持著忠孝仁義之道,怎會忍心搶奪同宗之基業?此等不仁不義之事,劉豫州決然不會為之。他所求者,乃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並非那蠅頭小利的土地城池。”
張昭微微冷笑,心中不以為然,又緊接著說道:“聽聞先生常自比管仲、樂毅,此二人皆為古時賢能之士,功績卓著,名垂青史。然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可縱橫天下,威名遠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一得先生相助,卻為何一敗再敗,落得個無地容身的下場?如此看來,先生真比得上管仲、樂毅嗎?莫不是徒有虛名,隻會紙上談兵吧?” 說罷,他目光緊緊盯著諸葛亮,試圖從其臉上找到一絲慌亂。
諸葛亮聞言,仰天大笑,那笑聲爽朗豪邁,如洪鍾大呂,迴蕩在整個幕府之中,引得眾人皆為之側目。笑罷,諸葛亮從容說道:“張昭先生且聽我言。劉豫州當日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等寥寥數人,所據之地不過新野小城,地域狹小,糧少人稀,處境艱難困苦,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然博望坡一戰,先生可曾知曉其中詳情?劉豫州依我之計,於博望坡巧妙設下埋伏,利用地形與天氣之利,一場大火燒得夏侯惇、曹仁等曹軍將領心驚膽戰,曹軍狼狽逃竄,丟盔棄甲。我想那管仲、樂毅用兵,亦不過如此精妙絕倫的布局與謀略。再者,劉豫州敗於曹操,實乃無奈之舉。隻因劉豫州不忍舍棄追隨他的百姓,這些百姓皆對劉豫州忠心耿耿,劉豫州又怎會棄他們於不顧?他甘心與百姓同生共死,此乃大仁大義之舉。寡不敵眾,勝敗本就是兵家常事。昔日漢高祖劉邦,數度敗於項羽之手,屢戰屢敗,然垓下一戰,卻能成功逆襲,成就帝業,開創大漢四百年江山。此皆因劉邦能屈能伸,善用賢才,把握時機,審時度勢。難道能因一時之敗,便否定韓信的智謀嗎?而某些人,隻會坐而論道,高談闊論,在這幕府之中看似無人可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一旦臨敵應變,卻百無一能,毫無建樹。此等浮誇之徒,不過是虛譽欺人,徒留笑柄,誠為天下人所恥笑耳!”
諸葛亮這一席話,說得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有理有據,如同一把利刃,直刺張昭的要害。張昭聽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一時竟無言以對,他心中雖有不甘,卻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言辭之犀利,謀略之高遠。無奈之下,隻得默默低下頭去,陷入了沉思,原本那囂張的氣焰也被諸葛亮這一番話徹底打壓了下去。
座上氣氛正凝重間,忽然有一人按捺不住心中的質疑,高聲說道:“今曹公屯兵百萬,那營帳綿延不絕,似能遮蔽半邊天際,將列千員,皆是能征善戰之輩,其勢如洶湧潮水,平吞江夏,仿若探囊取物,指日可待。先生您對此又有何見解?莫不是還如之前那般盲目樂觀?” 諸葛亮聞聲,微微抬眼,目光如炬,瞬間鎖定說話之人乃是虞翻。隻見虞翻昂首挺胸,滿臉不屑,似在等著看諸葛亮如何應對這棘手難題。
諸葛亮遂不緊不慢地輕搖羽扇,神色鎮定,氣定神閑地說道:“曹操雖號稱收袁紹、劉表之眾,看似兵力雄厚,然此皆為烏合之眾。袁紹之軍,內部矛盾重重,一盤散沙;劉表之部,新主初立,軍心未穩。曹操雖將其收納,卻未能在短時間內使其融為一體,形成強大戰力。故而雖有百萬之數,亦不過是虛有其表,不足為懼!”
虞翻聞聽此言,不禁冷笑出聲,那笑聲中滿是嘲諷:“哼!劉豫州軍敗於當陽,當陽一役,其軍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百姓離散,慘狀令人不忍直視。計窮於夏口,如今區區求救於人,卻還口出狂言,稱不懼曹操,此真乃大言欺人也!先生難道妄圖以這等不實之詞蒙蔽我等不成?”
諸葛亮麵色一正,義正言辭地說道:“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心懷百姓,不忍舍棄,行軍速度自然受限。而曹操百萬殘暴之眾,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劉豫州又怎會以這區區數千之眾與曹操正麵抗衡?此乃不智之舉。退守夏口,實乃以待時機之舉。如今江東兵精糧足,物阜民豐,又有長江天險可依,此天險猶如一道天然屏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江東本應是抗曹的中流砥柱,是拯救天下蒼生的希望之光。然卻有人不思報國,不念百姓疾苦,竟勸其主公屈膝投降,此等行徑,實乃懦弱之舉,不顧天下人恥笑。相比之下,劉豫州雖身處困境,卻始終堅守信念,毫不畏懼曹操,此等氣魄與決心,猶如巍峨高山,堅定不移,實非尋常之人可比。”
虞翻聽了諸葛亮這番話,心中雖有不服,然諸葛亮之言句句在理,如利箭般直刺人心,一時也難以找到反駁的理由。他嘴唇微張,欲言又止,隻得默默無言,滿臉漲紅地坐迴原位,眼神中仍帶著一絲不甘與倔強。
成宗澤一行人,在那座透著古樸氣息的院子外麵,已然默默佇立了整整一個漫長的下午。這期間,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他們的心尖上緩緩踱步,煎熬著眾人的耐心。輕柔的微風,宛如一位悄然降臨凡間的精靈,帶著若有若無、絲絲縷縷的涼意,如同細膩的綢緞輕輕滑過肌膚一般,溫柔地拂過他們的身軀。這微風所到之處,周圍的草木像是被喚醒的舞者,紛紛搖曳起身姿,發出沙沙的聲響。那聲音,時高時低,時急時緩,恰似一群曆經滄桑的老者,用那沙啞而低沉的嗓音,在幽幽地訴說著這世間的變幻莫測、命運的難以捉摸,以及隱藏在人們心底深處那絲絲縷縷的惶恐與不安,仿佛在警示著人們,在這亂世之中,危險與未知隨時可能如影隨形。
這家住戶的男主人,身著一襲洗得有些發白且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裳,那衣裳的布料粗糙厚實,雖曆經了無數次的風吹日曬與磨損,卻依舊頑強地包裹著主人的身軀,仿佛在無聲訴說著主人生活的質樸與艱辛。他腰間醒目地別著一把獵刀,刀鞘上的皮質已略顯斑駁,隱隱露出內裏的紋理,刀柄處因長期摩挲而光滑無比,刀刃也在歲月的砥礪中失去了曾經的鋒芒,帶著些許陳舊與滄桑的氣息。此時,他的手中穩穩地提著兩隻野兔,那野兔的耳朵無力地耷拉著,毛色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呈現出一種黯淡的光澤,隨著主人的步伐微微晃動。
他邁著沉穩而矯健的大步,從那茂密幽深、神秘莫測的山林方向緩緩走來。山林間的小路崎嶇不平,布滿了碎石與落葉,可他的腳步卻未曾有絲毫的遲疑與慌亂,每一步都像是與這片山林達成了某種默契,堅實而有力。他常年在這片山林中穿梭往來,以打獵為生,山林中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壑都如同他的老友一般熟悉。晨曦微露時,他便踏入山林,追尋獵物的蹤跡;夕陽西下之際,才帶著收獲的獵物,拖著疲憊卻又滿足的身軀踏上歸家之路。
歲月悠悠,如潺潺溪流悄然逝去,山林的凜冽寒風、炎炎烈日、淅淅瀝雨和皚皚白雪,都在他臉上無情地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他的額頭布滿了猶如溝壑般的皺紋,那是他在思考狩獵路線、應對山林危險時留下的印記;臉頰被山風吹得粗糙幹裂,透著一種古銅色的堅毅;雙眼深陷,卻炯炯有神,猶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長期與大自然的博弈以及這亂世的動蕩不安,讓他自然而然地養成了極為謹慎小心的性子,猶如一隻時刻保持警覺的獵豹,在危險四伏的環境中守護著自己的領地與家人。
盡管成宗澤一行人刻意與小院拉開了一段距離,他們安靜地站在那裏,盡量不發出任何聲響,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可男主人那如鷹隼般敏銳犀利的目光還是在不經意間瞬間捕捉到了他們的身影。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隻是淡淡地、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成宗澤他們所在的方向,然而,就在那短暫的瞬間,他的眼神之中已然透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警惕與戒備,仿若一道無形的屏障瞬間在他與陌生人之間豎起。隨後,他便毅然轉身,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那座寧靜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小院之中,身後隻留下一片被他腳步驚擾起的微微塵土。
女人纖細的身影一直佇立在小院之中,她微微踮起腳尖,眼神中滿是期盼與牽掛,目不轉睛地朝著丈夫歸來的方向望去。那目光仿佛能夠穿越層層山林,直達丈夫所在之處。終於,在夕陽的餘暉中,她看到了那個熟悉而又令她安心的身影漸漸靠近。刹那間,女人原本略顯憂慮的麵容上,如同春日裏綻放的花朵一般,立刻綻放出極為欣喜的笑容,那笑容中飽含著對丈夫深深的愛意與牽掛後的釋然。
她匆忙邁動腳步,腳下的泥土被她踩得微微作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伸出那雙因常年操持家務而略顯粗糙卻十分溫暖的手,穩穩地將丈夫手中的野兔接了過來。那野兔的皮毛尚帶著山林間的清新氣息,仿佛還留存著在草叢中穿梭、在樹洞邊隱匿時的記憶,混雜著泥土的芬芳,一同被女人捧在手中。
女人轉身,腳步輕快得如同一隻靈動的飛燕,快步走向廚房。廚房中,爐灶靜靜地佇立在角落,旁邊擺放著各類炊具,雖然簡陋,卻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而此時,兩個孩子就像兩隻歡快的小鹿,他們那清脆的笑聲早已在小院中迴蕩開來。他們滿心歡喜地蹦蹦跳跳著跑到父親身邊,小手如同靈動的藤蔓,一人緊緊拉著父親的一隻手,仰起紅撲撲的小臉,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一個孩子興奮地講述著自己如何在院子裏發現了一隻奇異的小昆蟲,它有著五彩斑斕的翅膀,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另一個孩子則迫不及待地分享著和鄰家小夥伴玩的新遊戲,言語間滿是激動與快樂。父親微微彎腰,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模樣,臉上原本因打獵歸來的疲憊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溫柔而寵溺的笑意,那笑意如同一縷陽光,灑落在整個小院之中,讓這個小小的世界充滿了溫馨與幸福。
女人身姿婀娜地穿梭在略顯局促卻井井有條的廚房之中,她的動作嫻熟而流暢,仿佛一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者,每一個姿態都充滿了韻律與節奏。她先將野兔放置在案板之上,那案板的木質紋理因歲月的侵蝕而略顯粗糙,卻承載了無數次家庭美食的誕生。女人纖細的手指靈活地操作著,她仔細地檢查野兔的每一處皮毛,確保沒有殘留的雜質後,才拿起水瓢,從旁邊的水缸中舀出清澈的水,緩緩地澆淋在野兔身上。水流順著野兔的身體滑落,帶走了一路的風塵與草屑,她反複衝洗,直至野兔的皮毛幹淨順滑,泛著微微的水光。
隨後,她手法利落地將野兔分解成大小均勻的塊狀,那把懸掛在廚房牆壁上的菜刀在她手中上下飛舞,寒光閃爍間,野兔已被處理妥當。緊接著,她把切好的野兔塊依次放入鍋內,鍋中的金屬材質在野兔入鍋的瞬間發出輕微的碰撞聲。女人轉身走向擺放調料的架子,架子上的陶罐與瓷瓶整齊地排列著,她從中挑選出鹽巴、花椒、八角、蔥薑蒜等各種調料,一一撒入鍋中,每一種調料的用量都恰到好處,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精密的實驗。最後,她提起水桶,往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水麵緩緩上升,剛好沒過野兔塊。
一切準備就緒後,女人從爐灶旁拿起火鐮與火石,她輕輕敲擊,火星四濺,瞬間點燃了爐灶中的幹柴。火焰像是被喚醒的精靈,起初隻是星星點點地閃爍,而後迅速蔓延開來,在鍋底歡快地跳躍著,橘紅色的火光映照在女人的臉上,勾勒出她溫柔而堅毅的輪廓。隨著火勢的升騰,鍋中的水漸漸開始沸騰,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野兔的肉在熱水與調料的雙重作用下,慢慢釋放出自身的鮮美。不一會兒,鍋中便傳來了燉煮野兔的滋滋聲,那聲音像是野兔在鍋中輕聲低吟,訴說著自己即將成為美味佳肴的命運。與此同時,一股濃鬱而誘人的香氣也緩緩地彌漫開來,先是充盈了整個廚房,而後透過門窗的縫隙,飄散到小院之中。
女人將爐灶的火勢稍微調小,確保野兔能夠燉煮得均勻入味後,便輕輕整理了一下自己略顯淩亂的發絲,然後走到廚房門口,抬起手輕輕拍了拍身上沾染的灰塵,那灰塵如同調皮的小精靈,在她的拍打下紛紛揚揚地飄落。她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院中,此時夕陽的餘暉已經將小院染成了一片金黃,微風輕輕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女人抬起手,纖細的手指指向成宗澤一行人所在的方向,她微微歪著頭,對著自己的丈夫輕聲說道:“那些人在你還未迴來的時候就過來詢問了,言辭懇切地希望能在咱們這小院裏過夜一宿。我想著這事兒也不是我能輕易做主的,就跟他們說等你迴來再做決定。他們倒也通情達理,挺守規矩的,就在那兒靜靜地等了一個下午了,連一點聲響都沒有發出。你看,你要不要走過去看看那些人到底是怎麽迴事呀?畢竟這亂世之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他們等了這麽久,似乎也不像是壞人。” 女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好奇與疑惑,她的聲音輕柔而溫婉,如同涓涓細流,在這寧靜的小院中流淌。
丈夫站在原地,靜靜地聽完妻子的一番言語,他那飽經風霜的麵容上,眉頭微微皺起,猶如平靜的湖麵泛起層層漣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凝重與深思,顯然是在內心深處權衡著這件事情的利弊。在這亂世之中,生存本就不易,任何一個小小的意外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對於陌生人的到來,他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
思索片刻後,丈夫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像是被砂紙打磨過一般,帶著歲月的滄桑感:“這如今可是個亂世啊,你我都清楚,外麵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景象。百姓流離失所,盜賊橫行無忌,各方勢力你爭我奪,人心險惡,難以揣測。咱們好不容易有了這麽一個安寧的小窩,雖然簡陋,但至少能讓咱們一家人勉強糊口,平平安安地過日子。與陌生人接觸,無疑是在給自己和家人招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誰能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心懷不軌之人,萬一他們是逃兵、盜賊,或者是被其他勢力追殺的人,咱們收留了他們,豈不是引火燒身?到時候,不僅咱們自己性命堪憂,還會連累了咱們的孩子。”
說著,丈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小院的門前。那扇門是用幾塊破舊的木板拚湊而成的,門軸因為年久失修,在開啟和關閉時都會發出 “嘎吱嘎吱” 的刺耳聲響,仿佛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痛苦地呻吟。門上的鎖已經有些生鏽,鐵鏈也略顯斑駁,但依然牢固地守護著小院的安全。丈夫伸出他那粗糙而有力的手,緊緊地握住門鎖,用力一推,將那扇門合上,隨後從腰間取下鑰匙,插入鎖孔,“哢嚓” 一聲,門被緊緊地鎖了起來。這清脆的鎖門聲在這寂靜的傍晚顯得格外突兀,打破了原本小院中的寧靜氛圍,也像是在向成宗澤一行人宣告著主人家的態度。那聲音在空曠的院子裏迴蕩著,久久不散,仿佛是一種無聲的警告,讓成宗澤等人清楚地知道,他們今晚無法在此處借宿了。
這一切細微的舉動與言語交流,皆毫無遺漏地被成宗澤敏銳的目光盡收眼底。他微微仰頭,望向那已然被黑暗完全籠罩的天空,無奈地輕歎了一口氣,這歎息聲中飽含著對當前處境的些許失落與對未來行程的一絲憂慮。隨後,他緩緩轉身,麵向身後那一群與他緊密相連、命運相依的親人和夥伴。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父母嚴小青和成大帥的身上,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皺紋,那是為家庭操勞、為子女憂心的痕跡。成宗澤的眼神裏滿是敬重與關切,他深知父母一路跟隨自己,曆經風雨,吃了不少苦頭。接著,他看向自己那五個如花似玉、性格各異的媳婦。林幺幺,身姿婀娜,眼神靈動,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葉芊芊,麵容溫婉,氣質恬靜,如同一朵盛開在幽穀中的幽蘭;林青青,性格直爽,活力四溢,恰似那夏日裏熱烈綻放的向日葵;柳如夢,身姿曼妙,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如夢似幻的迷離,仿佛從畫中走出的仙子;白初雪,肌膚勝雪,冷豔高貴,給人一種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清冷之感。她們站在那裏,或微微低頭,或目光堅定地望著成宗澤,彼此間的情誼與信任在這默默的對視中流轉。
四哥成思翰,身形魁梧,麵容剛毅,眼神中透著一股堅毅與果敢,那是在無數次曆練中鑄就的。徒弟高健則身姿挺拔,精神抖擻,一臉專注地等待著成宗澤的指示,他對師傅充滿了敬仰與依賴。
成宗澤語氣平和而又堅定地說道:“今晚看樣子我們是要在這野外過夜了,這周遭的環境雖說有些簡陋,但你們都不必為此而憂心忡忡。隻要有我成宗澤在,我以我的名譽起誓,斷然不會讓大家遭受寒冷與饑餓的侵襲。咱們暫且先在這野外將就一晚吧,雖然條件艱苦了些,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等明天天一亮,高健啊,你就辛苦一趟,去周邊仔細探尋一番,找一個可以讓我們安穩入宿的地方。咱們如今人多勢眾,初到這徐州城,人生地不熟的,還是要秉持低調行事的原則才好。這客棧魚龍混雜,人來人往,我們若貿然前去,太過引人注目,說不定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招來有心人的覬覦,所以這客棧是斷不能去的。”
高健聽聞師傅的叮囑,立刻挺直了腰杆,神色莊重而嚴肅,鄭重點了點頭,他那明亮的眼眸中閃爍著堅定與決心,表示自己已然清晰地知曉了師傅的安排,定會全力以赴,不負所托。
隨後,成宗澤鎮定自若,絲毫不顯慌亂地將手緩緩探入儲物箱囊之中。那儲物箱囊看似毫不起眼,然而內部卻仿若一個神奇的寶庫,被他精心整理得井井有條。他在其中輕巧地翻找了幾下,便順利地拿出了野外入營所需的帳篷。這些帳篷皆是他在現代之時,憑借著自己遠超常人的遠見卓識與周全考慮而購置的。想當初在現代社會籌備物資之際,他便已預想到可能會遭遇如今這般需要在野外宿營的狀況,故而在采購之時可謂是煞費苦心,將各種野外生存的裝備都準備得一應俱全,大到帳篷、睡袋、炊具,小到火柴、針線、藥品,無一遺漏。
此次出行,他所攜帶的這三頂帳篷恰好能夠滿足當下眾人的住宿需求,並且可以進行極為合理的分配。他細致地安排道,父母二人年事已高,需得有一個相對安靜舒適的休憩之所,便安排他們單獨住一頂帳篷;四哥成思翰與徒弟高健皆是身強體壯的男子漢,他們住在一起,既能相互照應,又能在夜間輪流值守,護衛大家的安全,因而共住一頂帳篷;而他自己則與五個媳婦同住一頂帳篷,如此既能給予媳婦們足夠的保護與陪伴,也可在這特殊的環境下讓一家人的情感更為緊密地凝聚在一起。
成大帥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兒子這般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一切事務,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微微轉過頭,對著自己的老婆嚴小青,眼神中滿是欣慰與自豪地說道:“你看咱兒子,如今真的是長大了。想當年他還是個在我們身邊撒嬌玩耍的孩童,事事都需我們操心打點,可如今,他卻能在這樣複雜艱難的處境下,冷靜地思考,周全地安排,將所有人的需求都考慮在內,把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這般的有擔當、有能力,以後我們可就真的不用再像從前那樣為他憂心忡忡了。他已然能夠獨當一麵,成為我們所有人堅實的依靠。” 言罷,成大帥的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花,那是喜悅與感動交織的光芒,他深深地為兒子的成長與蛻變而感到驕傲。嚴小青亦是微微點頭,目光中同樣飽含著對兒子的讚許與對未來的期許,一家人在這略顯艱苦的野外環境中,卻因著彼此間的親情與信任,而感受到了絲絲溫暖與安心。
而在另一邊,劉備率領著一眾追隨者,一路風餐露宿,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路途之中輾轉奔波,身心俱疲卻始終未曾放棄心中那一絲希望的曙光。終於,他們成功抵達了江夏。
此時的江夏城中,仿若被一層濃厚的陰霾所籠罩,氣氛凝重得令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壓抑之感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之中。大街小巷裏,百姓們行色匆匆,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低聲的議論聲此起彼伏,皆在擔憂著曹操大軍即將到來的厄運。劉備深刻地知曉,曹操那如虎狼般的大軍已然壓境,其兵力之強盛、軍備之精良,猶如洶湧澎湃的洪水,一旦決堤,必將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而來。而當下的局勢,恰似懸於發絲之上的利劍,危如累卵,稍有不慎,便會全盤皆輸,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劉備毫不猶豫地迅速召集孔明與劉琦,三人匆忙相聚於一處隱蔽的密室之中。密室之內,光線昏暗,僅有幾縷微弱的燭光在風中搖曳不定,仿佛隨時都可能熄滅,就如同他們此刻岌岌可危的命運一般。劉備、孔明與劉琦三人麵色凝重,眉頭緊緊鎖在一起,形成了深深的溝壑。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極度的憂慮與焦急,在這狹小而寂靜的空間裏,苦苦地思索著應對曹操的良策。時間一分一秒地悄然流逝,密室中唯有他們沉重的唿吸聲和偶爾的踱步聲交織迴蕩。然而,曹操的軍事謀略與強大實力猶如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橫亙在他們麵前,令他們雖絞盡腦汁,卻一時難以尋覓到那能夠扭轉乾坤、確保江夏乃至整個局勢得以保全的萬全之法。每一個設想在提出之後,都因種種弊端與風險而被無奈否決,希望與絕望在他們心間交替更迭,使得這密室中的氛圍愈發沉悶壓抑,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更為激烈的生死較量。
在這劍拔弩張、危機四伏的緊張氛圍裏,眾人正沉浸於對曹操大軍壓境的深深憂慮之中,苦苦思索應對之策。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如雷鳴般打破了寂靜,由遠及近,直至在營帳外戛然而止。緊接著,一名探馬神色慌張、氣喘籲籲地衝進營帳,單膝跪地,抱拳急報:“主公,江東魯肅前來為劉表吊喪,現已快至城中!”
諸葛亮原本正神情專注地凝視著地圖,手指在山川河流間比劃思索,聽聞此消息,微微一怔,那深邃的眼眸中瞬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不過,他旋即恢複了鎮定,嘴角輕輕上揚,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那笑容裏仿佛藏著無盡的玄機與洞察世事的睿智。他微微側身,靠近劉備,壓低聲音,卻又字字清晰地輕聲說道:“主公,此吊喪之舉,依亮之見,恐為虛張聲勢。江東魯肅此來,真正的意圖怕是探聽我軍軍情,以便為孫權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倘若魯肅問及曹軍動靜,主公隻需佯裝不知,切不可透露半分虛實,萬不可讓其窺探到我軍的底牌。”
劉備聽聞諸葛亮之言,心中豁然開朗,猶如撥雲見日一般。他深知諸葛亮智謀超群,對天下局勢的判斷精準無誤,其遠見卓識更是常人所不及。當下,劉備毫不猶豫地點頭稱是,眼神中滿是對諸葛亮的信任與欽佩。他暗自思忖,幸得孔明在側,猶如暗夜中的明燈,總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指明方向,化解危機。有此等賢能之士輔佐,或許真能在這亂世之中尋得一線生機,與曹操、孫權等強敵周旋到底。
魯肅在眾人的簇擁與引領下,緩緩踏入江夏城中。隻見城內百姓雖心懷忐忑,但秩序尚算井然,街邊屋舍錯落有致,隻是彌漫著一股大戰將至的緊張氣息。魯肅目不斜視,徑直朝著劉備等人所在之處行進,他身姿挺拔,步伐沉穩,一襲儒衫隨風而動,盡顯江東才俊的風範。
終於,魯肅與劉備、劉琦等人會麵。彼此依禮相見,相互拱手作揖,言辭之間盡是些久仰客套之語。寒暄的氛圍看似融洽,實則暗流湧動,每個人心中都在思量著對方的來意與盤算。一番虛與委蛇過後,魯肅心中那按捺已久的好奇與身負的使命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一般,再也難以抑製。他微微抬眼,目光中帶著一絲急切與探究,徑直向劉備問道曹軍虛實:“劉皇叔,如今曹操大軍壓境,其勢洶洶,天下震動。吾等江東亦甚為關切,不知皇叔可知曹軍究竟兵力幾何,軍備怎樣,又有何戰略部署?”
劉備神色平靜,猶如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水,波瀾不驚。他身姿端正地站在那裏,不慌不忙地說道:“魯子敬啊,若要知曉曹軍詳情,吾恐難以詳盡道來。你隻需一問吾之軍師孔明,他智計超群,對天下局勢洞察入微,曹軍的一舉一動皆難逃他的法眼,便可知曉。” 言罷,劉備那深邃的目光有意無意地投向諸葛亮所在之處,眼神中似有深意,仿佛在暗示著諸葛亮即將麵臨的一場唇槍舌戰,同時也傳遞出對諸葛亮的絕對信任與倚重。
魯肅心領神會,他深知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的關鍵地位與卓越智謀,當下毫不猶豫,當即轉身,腳步輕快而又不失恭敬地走向諸葛亮。他微微欠身,雙手抱拳,恭敬地問道:“諸葛先生,那曹操向來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如今其大軍如洶湧潮水般壓境,大有一舉吞並天下之勢。先生智謀過人,聞名遐邇,不知對此嚴峻局勢有何高見?吾等皆洗耳恭聽,翹首以盼先生的錦囊妙計。”
諸葛亮羽扇輕搖,那羽扇緩緩地在他胸前劃過一道道優雅的弧線,似有千鈞之力,又似閑庭信步。他神色從容淡定,仿若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深邃的眼眸中透著無盡的智慧與沉穩。隻見他微微昂首,緩緩說道:“曹操的種種計謀與手段,亮雖不才,卻已洞察於心,明察秋毫。然當下我軍曆經奔波,人馬疲憊,且兵力、糧草等資源皆相對匱乏,力量尚顯不足。在此時貿然與曹操那虎狼之師正麵交鋒,無疑是以卵擊石,難以取勝,實非明智之舉,故而隻能暫避其鋒芒,徐圖良策。”
魯肅聽聞,眼珠一轉,心中瞬間有了計較。他趁機進言說道:“諸葛先生所言極是。但先生可曾想過,我家孫將軍虎踞江東,已曆三世,根基穩固。江東之地兵精糧足,地域遼闊,沃野千裏,且有長江天險作為天然屏障,實力著實不容小覷。如今曹操之患,乃天下之患,非獨劉皇叔一方之難。為何不去與孫將軍聯絡,攜手並肩,共商抗曹大計呢?如此一來,合兩家之力,或可與曹操一較高下,保得一方安寧,成就一番大業。”
劉備在一旁靜靜聽著魯肅的話語,臉上假意麵露難色,眉頭緊皺,連連擺手。他故作深沉地長歎一聲,說道:“子敬啊,非是吾不願與孫將軍合作,實乃我軍如今自身難保,且諸多事宜皆仰仗孔明先生謀劃。他若離去,吾如失臂膀,恐難以支撐這艱難局麵。再者,江東與我軍之間,雖有共同之敵,但亦存在諸多差異與隔閡,合作之事,談何容易,還是莫要再提了吧。” 魯肅見狀,趕忙再三相請,言辭越發懇切,言辭間滿是對天下局勢的憂慮與對合作前景的期待。他從兩家的利害關係說起,旁征博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力勸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江東。劉備這才裝作經過一番艱難思索與內心掙紮後,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下來。
魯肅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且周全地安排諸葛亮在城中一處安靜的館舍之中暫且等候。那館舍雖不奢華,卻也整潔素雅,四周綠樹環繞,隱隱傳來幾聲鳥鳴,為這緊張的局勢添了幾分寧靜的假象。安排妥當後,魯肅便馬不停蹄地向著孫權所在的府邸疾馳而去。
孫權此刻正於府中的書房內,獨自靜坐在雕花的書桌前,手中緊握著曹操派人送來的一封勸降信。他的麵色凝重如霜,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神色,反複思量著信中的一字一句。那信中的言辭或威逼,或利誘,句句都如重錘一般敲擊在孫權的心頭。見魯肅匆匆趕來,孫權微微抬起頭,將手中的信遞與他看,聲音低沉地說道:“子敬,你且看看這曹操的來信。”
魯肅趕忙接過信,目光急切地在信箋上匆匆瀏覽一遍,隻見他眉頭緊皺,形成深深的川字紋,憂慮之情溢於言表。他抬起頭,直視著孫權,問道:“主公,如今曹操來勢洶洶,其誌不小,這信中的勸降之意已然昭然若揭。主公,此事關乎江東的生死存亡,您打算如何應對呢?”
孫權微微搖頭,臉上滿是無奈與糾結,長歎一聲道:“此事關係太過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我還尚未能下定決心。這江東的百姓、土地、將士,皆係於我一身,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複啊。”
此時,張昭等一班文臣武將聽聞曹操來信之事,紛紛趕來進言。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皆勸孫權投降曹操,認為如此方能保得江東安寧,百姓免遭戰火塗炭。有的說文武之道,降者為智,順應大勢方為良策;有的說曹操兵強馬壯,難以抵擋,莫要以卵擊石。孫權聽著眾人的勸諫,隻是低頭不語,心中卻如洶湧的大海一般,波濤起伏,思緒萬千。他深知這些臣子各有其考慮,但投降之事,豈是如此輕易便能抉擇?
過了片刻,孫權緩緩起身,腳步沉重地默默走向後堂。魯肅見狀,心中擔憂,急忙緊跟其後。後堂之中,靜謐無聲,隻有他們二人的腳步聲在空曠的迴廊中迴響。孫權行至後堂一處無人的角落,停下了腳步,轉身緊緊拉著魯肅的手,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待,那眼神仿佛在說,子敬啊,此刻唯有你能懂我,能為我指明方向。他問道:“子敬,你我相知多年,你認為我應當如何是好?我江東的未來究竟在何方?”
魯肅神色凝重,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地說道:“主公,此事需從長計議。我等臣子,若投降曹操,雖失了些氣節,但憑借自身的才能與謀略,或許日後總還能在曹操麾下謀得個州官郡守之位,得以保全自身與家族。然主公您乃江東之主,身份尊貴無比,是這江東的脊梁與靈魂。曹操野心勃勃,又怎會輕易安置於您?一旦投降,主公必將失去一切權力與自由,淪為曹操的傀儡,隻能任其隨意擺布,如此江東的百年基業亦將毀於一旦。”
孫權聽聞此言,猶如一道光照進了心中那迷茫的黑暗,心中豁然開朗,點頭道:“子敬之言,正合我意。隻是曹操如今勢力實在太過龐大,兵多將廣,糧草充足,我江東雖有長江天險,可兵力與軍備相較之下,恐難以與之抗衡,這實是令人憂慮不已啊。”
魯肅沉思片刻,腦海中靈光一閃,說道:“主公莫憂。諸葛亮如今正在江夏城中,此人智謀超群,有經天緯地之才,對曹操的虛實定然知曉甚詳。主公若問於他,或許能從他那裏得破敵之策,為我江東尋得一線生機。”
孫權略作思索,心中權衡利弊,覺得此計可行,便讓魯肅次日帶諸葛亮前來相見。他望著魯肅離去的背影,眼神中重新燃起一絲希望的火焰,默默祈禱著諸葛亮真能帶來轉機,拯救江東於水火之中。
次日清晨,天邊才剛剛泛起一抹魚肚白,魯肅便已早早起身,簡單整理了一下衣冠,便匆匆朝著諸葛亮所在的館舍快步走去。此時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偶爾有幾個早起的小販正在準備著一天的營生,整個江夏城在晨霧的籠罩下還帶著幾分朦朧與靜謐。
魯肅來到館舍前,輕輕叩響了門扉。不多時,門緩緩打開,諸葛亮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一襲白衣勝雪,羽扇綸巾,風度翩翩,仿若仙人臨世。魯肅趕忙上前,恭敬地行禮後說道:“諸葛先生,今日魯肅特來邀請先生前往我家主公的幕府,主公對先生的才學與見解早有耳聞,十分期待與先生會麵,共商抗曹大計。”
諸葛亮微微拱手還禮,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就在即將出發之際,魯肅想起昨日與孫權的交談,心中不免有些擔憂,於是他神色凝重地再三叮囑道:“諸葛先生,您也知曉當下的局勢,我家主公雖有抗曹之心,然曹操勢力龐大,其兵多將廣亦是不爭的事實。見了我們主公,還請先生千萬不可直言曹操的兵力強盛,以免主公心生畏懼,從而動搖了這好不容易才凝聚起來的抗曹決心啊。此事關乎江東與劉皇叔兩方的生死存亡,還望先生慎言。”
諸葛亮微微點頭,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神色自若地說道:“子敬放心,我自是明白其中利害。我諸葛一生行事,向來不會莽撞,定會依據當時情形,隨機應變,相機行事。我定會以合適的言辭與謀略,既讓主公明晰局勢,又能鼓舞其鬥誌,共同探尋出一條可行的抗曹之路,你無需過多憂慮。” 言罷,他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那姿態仿佛世間諸事皆在其掌控之中。
兩人並肩同行,一路無話,不多時便一同來到了孫權那威嚴莊重的幕府。剛踏入幕府大門,但見堂內張昭等一班文武大臣二十餘人早已齊聚於此。眾人皆身著峨冠博帶,服飾精美華麗,麵料上乘,繡工精致,每一針每一線都彰顯著江東的富足與威嚴。他們個個整衣端坐,儀態端莊肅穆,身姿挺拔如鬆,眼神中透著威嚴與自信,仿佛他們便是這江東的中流砥柱,主宰著此地的一切命運。
張昭坐在前排顯眼位置,他目光敏銳,見諸葛亮穩步前來,心中暗自思忖。張昭久聞諸葛亮之名,亦知曉劉備對其極為倚重,如今見他前來,料想諸葛亮此來定是懷揣著為劉備遊說孫權聯合抗曹的目的。張昭自恃才高,又在江東頗具威望,身為孫權手下第一謀士,豈容他人輕易在這江東幕府中施展遊說之術。於是,他決意先發製人,欲用犀利言辭難難諸葛亮,以挫其銳氣,使其知難而退,莫要妄圖動搖江東既定的決策。
張昭率先開口,他微微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挑釁,說道:“當初劉豫州三顧茅廬,可謂是誠心誠意,不辭辛勞地邀請先生出山相助。彼時,先生豪情滿懷,意氣風發,便誇下海口,聲稱要奪取荊州。可如今,荊州卻落入曹操之手,不知先生對此作何解釋?這難道便是先生所謂的雄才大略嗎?” 言罷,他嘴角微微上揚,似在等待著諸葛亮的窘迫與難堪。
諸葛亮心中明鏡似的,他深知張昭在江東的地位與影響力,亦明白若不先在這言語交鋒上勝過他,恐難以順利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於是,諸葛亮不慌不忙,神色鎮定自若,他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我觀那荊州之地,若僅從軍事謀略與地勢分析,以我之見,若要奪取,實乃易如反掌。隻是劉豫州乃仁義之主,心懷天下蒼生,秉持著忠孝仁義之道,怎會忍心搶奪同宗之基業?此等不仁不義之事,劉豫州決然不會為之。他所求者,乃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並非那蠅頭小利的土地城池。”
張昭微微冷笑,心中不以為然,又緊接著說道:“聽聞先生常自比管仲、樂毅,此二人皆為古時賢能之士,功績卓著,名垂青史。然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可縱橫天下,威名遠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一得先生相助,卻為何一敗再敗,落得個無地容身的下場?如此看來,先生真比得上管仲、樂毅嗎?莫不是徒有虛名,隻會紙上談兵吧?” 說罷,他目光緊緊盯著諸葛亮,試圖從其臉上找到一絲慌亂。
諸葛亮聞言,仰天大笑,那笑聲爽朗豪邁,如洪鍾大呂,迴蕩在整個幕府之中,引得眾人皆為之側目。笑罷,諸葛亮從容說道:“張昭先生且聽我言。劉豫州當日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等寥寥數人,所據之地不過新野小城,地域狹小,糧少人稀,處境艱難困苦,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然博望坡一戰,先生可曾知曉其中詳情?劉豫州依我之計,於博望坡巧妙設下埋伏,利用地形與天氣之利,一場大火燒得夏侯惇、曹仁等曹軍將領心驚膽戰,曹軍狼狽逃竄,丟盔棄甲。我想那管仲、樂毅用兵,亦不過如此精妙絕倫的布局與謀略。再者,劉豫州敗於曹操,實乃無奈之舉。隻因劉豫州不忍舍棄追隨他的百姓,這些百姓皆對劉豫州忠心耿耿,劉豫州又怎會棄他們於不顧?他甘心與百姓同生共死,此乃大仁大義之舉。寡不敵眾,勝敗本就是兵家常事。昔日漢高祖劉邦,數度敗於項羽之手,屢戰屢敗,然垓下一戰,卻能成功逆襲,成就帝業,開創大漢四百年江山。此皆因劉邦能屈能伸,善用賢才,把握時機,審時度勢。難道能因一時之敗,便否定韓信的智謀嗎?而某些人,隻會坐而論道,高談闊論,在這幕府之中看似無人可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一旦臨敵應變,卻百無一能,毫無建樹。此等浮誇之徒,不過是虛譽欺人,徒留笑柄,誠為天下人所恥笑耳!”
諸葛亮這一席話,說得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有理有據,如同一把利刃,直刺張昭的要害。張昭聽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一時竟無言以對,他心中雖有不甘,卻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言辭之犀利,謀略之高遠。無奈之下,隻得默默低下頭去,陷入了沉思,原本那囂張的氣焰也被諸葛亮這一番話徹底打壓了下去。
座上氣氛正凝重間,忽然有一人按捺不住心中的質疑,高聲說道:“今曹公屯兵百萬,那營帳綿延不絕,似能遮蔽半邊天際,將列千員,皆是能征善戰之輩,其勢如洶湧潮水,平吞江夏,仿若探囊取物,指日可待。先生您對此又有何見解?莫不是還如之前那般盲目樂觀?” 諸葛亮聞聲,微微抬眼,目光如炬,瞬間鎖定說話之人乃是虞翻。隻見虞翻昂首挺胸,滿臉不屑,似在等著看諸葛亮如何應對這棘手難題。
諸葛亮遂不緊不慢地輕搖羽扇,神色鎮定,氣定神閑地說道:“曹操雖號稱收袁紹、劉表之眾,看似兵力雄厚,然此皆為烏合之眾。袁紹之軍,內部矛盾重重,一盤散沙;劉表之部,新主初立,軍心未穩。曹操雖將其收納,卻未能在短時間內使其融為一體,形成強大戰力。故而雖有百萬之數,亦不過是虛有其表,不足為懼!”
虞翻聞聽此言,不禁冷笑出聲,那笑聲中滿是嘲諷:“哼!劉豫州軍敗於當陽,當陽一役,其軍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百姓離散,慘狀令人不忍直視。計窮於夏口,如今區區求救於人,卻還口出狂言,稱不懼曹操,此真乃大言欺人也!先生難道妄圖以這等不實之詞蒙蔽我等不成?”
諸葛亮麵色一正,義正言辭地說道:“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心懷百姓,不忍舍棄,行軍速度自然受限。而曹操百萬殘暴之眾,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劉豫州又怎會以這區區數千之眾與曹操正麵抗衡?此乃不智之舉。退守夏口,實乃以待時機之舉。如今江東兵精糧足,物阜民豐,又有長江天險可依,此天險猶如一道天然屏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江東本應是抗曹的中流砥柱,是拯救天下蒼生的希望之光。然卻有人不思報國,不念百姓疾苦,竟勸其主公屈膝投降,此等行徑,實乃懦弱之舉,不顧天下人恥笑。相比之下,劉豫州雖身處困境,卻始終堅守信念,毫不畏懼曹操,此等氣魄與決心,猶如巍峨高山,堅定不移,實非尋常之人可比。”
虞翻聽了諸葛亮這番話,心中雖有不服,然諸葛亮之言句句在理,如利箭般直刺人心,一時也難以找到反駁的理由。他嘴唇微張,欲言又止,隻得默默無言,滿臉漲紅地坐迴原位,眼神中仍帶著一絲不甘與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