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殿上
趙匡胤看著下方的臣子,問道:“朕命你們準備的北伐之事如何了?”
話音剛落,一名樞密院的大臣便站出來恭敬地說道:“官家,晉王率領的幾十萬大軍已全部準備就緒,隻待陛下一聲令下,即可出征!”
聽到這個消息,趙匡胤微微抬起頭,目光中閃爍著疑惑。
喃喃自語道:“晉王……為何是晉王領軍?”
那名大臣瞪大了眼睛,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
而趙匡胤卻死死地盯著他,讓他如坐針氈。
然而,趙匡胤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於是他轉頭看向一旁的晉王,希望能從他那裏得到解釋。
但此時的晉王卻一直低著頭,仿佛這件事與他無關一般。
趙匡胤心中有些不悅,心想這晉王竟然如此無禮,但又不好發作,隻能將目光移開。
他掃視了一眼周圍的其他臣子,最終落在了趙普身上。
趙普見趙匡胤看向自己,知道躲不過了。
隻好無奈地拱手說道:“官家,此事乃是您親自批複的。”
趙匡胤聽後,臉色微微一紅,腦海中漸漸浮現出當日的情景。
原來,那日他沒有仔細閱讀奏折,便隨手批注了,沒想到竟是讓晉王領軍。
【天幕中,這次破天荒地沒有顯示出標題,而是直接出現了一個畫麵】
【這個畫麵比較遠,隻能勉強看出是一個男人騎著一輛車,後麵還緊跟著一大群騎兵】
【隨著鏡頭慢慢拉近,更多的細節逐漸浮現出來】
【原來,駕車的男子駕駛的並不是馬,而是一頭驢,而且這輛驢車顯得非常簡陋】
【再仔細一看,追趕的那些騎兵似乎是少數民族的人,他們身著獨特的服飾,手持武器,氣勢洶洶地追逐著前麵的驢車】
宋朝大殿
“晉王,你要去嗎?”趙匡胤突然問道。
“皇兄放心,臣弟自然竭盡所能!”趙光義連忙應道。
此刻的趙光義心中卻是思緒萬千。
他的腦海裏,不斷迴響起自己的幕僚對他說過的話:“想要登上皇位,必須要有足夠的軍功。”
這個念頭如同火焰一般在他心底燃燒著,讓他愈發堅定了要去出征的決心。
就在這時,趙匡胤突然指著天幕說道:“竭盡所能打敗嗎?”
眾人皆是一愣,紛紛轉頭看向天幕。由於天幕一開始並沒有發出聲音,所以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而此時,當他們看向天幕後,一個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就在這時,天幕上終於顯示出了字幕】
【是不是有些人覺得有些眼熟】
【沒錯,那個駕車的人正是後世被稱為宋太宗的趙光義】
【而那些追擊他的人,則是遼國的騎兵】
秦朝
秦始皇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說道:“這居然是個皇帝?”
底下的大臣們麵麵相覷,沒有人敢貿然開口。
這些天,秦始皇在天幕裏見識過了各種各樣奇葩的皇帝,已經算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遇到這樣的皇帝,還是讓他感到有些淩亂。
“真是毫無下限啊!”秦始皇忍不住感歎道。
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麽,問道:“這遼國又是哪裏的?給朕滅了它!”
底下的李斯趕忙迴答道:“陛下,臣這就去查,不過……”。
他小心翼翼地看著秦始皇的臉色,繼續說道:“這大概率和東洋一樣,查不到啊。”
秦始皇皺了皺眉,說道:“無妨。”
李斯連忙應道:“是。”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答案就在我們今天的標題——高粱河之戰】
【976年,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繼位,成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趙光義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決心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才能】
【979年五月,北宋軍隊成功地消滅了北漢政權,使得宋、遼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雙方開始直接對峙】
【對於趙光義來說,這還遠遠不夠。他準備來一把大的,柴榮、趙匡胤算什麽,朕的目標可是名垂千古】
【於是,趙光義決定趁破北漢之威,率軍北上進攻遼國占領的幽雲十六州】
【然而,由於剛剛攻破太原城,宋軍將士們還未得到賞賜,許多士兵不願意繼續作戰,但又不敢直言反對】
【趙光義並未在意這些問題,堅信自己能夠帶領宋軍取得勝利】
【事實上,遼國早就對宋軍的行動有所防備,並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但趙光義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曾經打敗過遼國一次,這次也一定能夠再次獲勝】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趙光義親自率領大軍從鎮州出發】
明朝
來了,來了,還是來了!
朱元璋心中長歎一聲,嘴上說道:“也不知道那趙匡胤知道這事,會不會氣活過來?”
“標兒。”朱元璋看向朱標。
“兒臣在。”朱標連忙應道。
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標兒啊,記住,皇帝出征固然有時候能鼓舞士氣,但若是失敗了,那就會和趙光義一樣了。”
“兒臣謹記。”朱標點頭道。
這時,朱標突然指著天幕說:“父皇,你看……”。
“什麽?”
朱元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原來是一條彈幕。
朱標一字一句地念道:“朕期望能看到朱祁鎮的經曆。——乾隆。”
“什麽?”眾人對視了幾眼,都有些疑惑。
【一路上,宋軍進展較為順利,先後攻克了一些城池】
【最終,他們抵達了幽州城下。此時的趙光義信心滿滿,認為自己即將實現奪取幽雲十六州的目標】
宋朝,大殿內
趙匡胤看著眼前的景象,皺起眉頭說道:“朕不知為何,總覺得這場戰爭像是此次晉王出兵的預演一般……”
聽到這句話,趙光義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蒼白,他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
過了片刻,才結結巴巴地開口道:“皇兄,這……”。
趙匡胤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沉聲道:“晉王不必著急,先好好看下去再說。”
然而,此時的趙光義心中早已焦躁不安。
他隻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抓住了一個機會,卻又一次被那可惡的天幕給生生奪走了!
趙匡胤看著下方的臣子,問道:“朕命你們準備的北伐之事如何了?”
話音剛落,一名樞密院的大臣便站出來恭敬地說道:“官家,晉王率領的幾十萬大軍已全部準備就緒,隻待陛下一聲令下,即可出征!”
聽到這個消息,趙匡胤微微抬起頭,目光中閃爍著疑惑。
喃喃自語道:“晉王……為何是晉王領軍?”
那名大臣瞪大了眼睛,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
而趙匡胤卻死死地盯著他,讓他如坐針氈。
然而,趙匡胤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於是他轉頭看向一旁的晉王,希望能從他那裏得到解釋。
但此時的晉王卻一直低著頭,仿佛這件事與他無關一般。
趙匡胤心中有些不悅,心想這晉王竟然如此無禮,但又不好發作,隻能將目光移開。
他掃視了一眼周圍的其他臣子,最終落在了趙普身上。
趙普見趙匡胤看向自己,知道躲不過了。
隻好無奈地拱手說道:“官家,此事乃是您親自批複的。”
趙匡胤聽後,臉色微微一紅,腦海中漸漸浮現出當日的情景。
原來,那日他沒有仔細閱讀奏折,便隨手批注了,沒想到竟是讓晉王領軍。
【天幕中,這次破天荒地沒有顯示出標題,而是直接出現了一個畫麵】
【這個畫麵比較遠,隻能勉強看出是一個男人騎著一輛車,後麵還緊跟著一大群騎兵】
【隨著鏡頭慢慢拉近,更多的細節逐漸浮現出來】
【原來,駕車的男子駕駛的並不是馬,而是一頭驢,而且這輛驢車顯得非常簡陋】
【再仔細一看,追趕的那些騎兵似乎是少數民族的人,他們身著獨特的服飾,手持武器,氣勢洶洶地追逐著前麵的驢車】
宋朝大殿
“晉王,你要去嗎?”趙匡胤突然問道。
“皇兄放心,臣弟自然竭盡所能!”趙光義連忙應道。
此刻的趙光義心中卻是思緒萬千。
他的腦海裏,不斷迴響起自己的幕僚對他說過的話:“想要登上皇位,必須要有足夠的軍功。”
這個念頭如同火焰一般在他心底燃燒著,讓他愈發堅定了要去出征的決心。
就在這時,趙匡胤突然指著天幕說道:“竭盡所能打敗嗎?”
眾人皆是一愣,紛紛轉頭看向天幕。由於天幕一開始並沒有發出聲音,所以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而此時,當他們看向天幕後,一個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就在這時,天幕上終於顯示出了字幕】
【是不是有些人覺得有些眼熟】
【沒錯,那個駕車的人正是後世被稱為宋太宗的趙光義】
【而那些追擊他的人,則是遼國的騎兵】
秦朝
秦始皇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說道:“這居然是個皇帝?”
底下的大臣們麵麵相覷,沒有人敢貿然開口。
這些天,秦始皇在天幕裏見識過了各種各樣奇葩的皇帝,已經算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遇到這樣的皇帝,還是讓他感到有些淩亂。
“真是毫無下限啊!”秦始皇忍不住感歎道。
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麽,問道:“這遼國又是哪裏的?給朕滅了它!”
底下的李斯趕忙迴答道:“陛下,臣這就去查,不過……”。
他小心翼翼地看著秦始皇的臉色,繼續說道:“這大概率和東洋一樣,查不到啊。”
秦始皇皺了皺眉,說道:“無妨。”
李斯連忙應道:“是。”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答案就在我們今天的標題——高粱河之戰】
【976年,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繼位,成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趙光義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決心要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才能】
【979年五月,北宋軍隊成功地消滅了北漢政權,使得宋、遼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雙方開始直接對峙】
【對於趙光義來說,這還遠遠不夠。他準備來一把大的,柴榮、趙匡胤算什麽,朕的目標可是名垂千古】
【於是,趙光義決定趁破北漢之威,率軍北上進攻遼國占領的幽雲十六州】
【然而,由於剛剛攻破太原城,宋軍將士們還未得到賞賜,許多士兵不願意繼續作戰,但又不敢直言反對】
【趙光義並未在意這些問題,堅信自己能夠帶領宋軍取得勝利】
【事實上,遼國早就對宋軍的行動有所防備,並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但趙光義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曾經打敗過遼國一次,這次也一定能夠再次獲勝】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趙光義親自率領大軍從鎮州出發】
明朝
來了,來了,還是來了!
朱元璋心中長歎一聲,嘴上說道:“也不知道那趙匡胤知道這事,會不會氣活過來?”
“標兒。”朱元璋看向朱標。
“兒臣在。”朱標連忙應道。
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標兒啊,記住,皇帝出征固然有時候能鼓舞士氣,但若是失敗了,那就會和趙光義一樣了。”
“兒臣謹記。”朱標點頭道。
這時,朱標突然指著天幕說:“父皇,你看……”。
“什麽?”
朱元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原來是一條彈幕。
朱標一字一句地念道:“朕期望能看到朱祁鎮的經曆。——乾隆。”
“什麽?”眾人對視了幾眼,都有些疑惑。
【一路上,宋軍進展較為順利,先後攻克了一些城池】
【最終,他們抵達了幽州城下。此時的趙光義信心滿滿,認為自己即將實現奪取幽雲十六州的目標】
宋朝,大殿內
趙匡胤看著眼前的景象,皺起眉頭說道:“朕不知為何,總覺得這場戰爭像是此次晉王出兵的預演一般……”
聽到這句話,趙光義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蒼白,他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
過了片刻,才結結巴巴地開口道:“皇兄,這……”。
趙匡胤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沉聲道:“晉王不必著急,先好好看下去再說。”
然而,此時的趙光義心中早已焦躁不安。
他隻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抓住了一個機會,卻又一次被那可惡的天幕給生生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