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人家一起來,最倒黴的會是誰,就顯而易見了!


    唐朝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暗自提醒自己:“朕可是千古一帝,不能生氣,不能生氣。”


    可一想到這發生的一係列事情,現在自己哪還有臉稱千古一帝啊?


    都怪李治這小子,今晚,嗯,還是要好好教育他一下。


    與此同時,被軟禁在寢宮裏麵的李治打了個噴嚏。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獲得成功後,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順利繼承大統】


    【但是李顯還是很尊重武則天,經常去探望,其中一次去探望武則天時,武則天說道:“我從把你接迴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於你,而五賊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裏”】


    【李顯一聽,更加愧疚了,他跪地“拜謝死罪”】


    【武則天這一舉動,成功在李顯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母親這般慘樣,都是那五賊逼的,與他無關】


    秦朝


    秦始皇說:“扶蘇,你體會到了什麽?”


    扶蘇說:“父皇,兒臣想到了狡兔死,走狗烹。”


    秦始皇滿意地說:“一個連支持自己的人,都維護不了,這樣的皇帝能做時間長嗎?”


    扶蘇若有所思!


    武周


    武曌迴到了殿裏,在這裏,她的眼裏好像看到了未來的政變。


    後麵跟著的上官婉兒小心地說:“陛下,要不然我把他們……”?


    雖然沒有說完,但是大家都知道意思。


    武曌一笑:“婉兒,你也跟了朕不少年了,會不知道朕想什麽?朕的那個兒子是什麽性格,朕很清楚,隻不過……”


    這時候她的臉色變得銳利起來!


    “那個兒子還是要保護好,而且,什麽事情總有一個度。”


    上官婉兒臉色不變,說:“是,陛下。”


    【李顯登基後,站穩腳跟,便將五位大臣明升暗降】


    【所謂封王論功,不過是免去他們的宰相職務,還規定他們初一、十五上朝,其餘時間即可休息】


    【太平公主和張柬之擁護李顯,李顯稱帝後得到權貴支持】


    【武三思在政變中“中立”,又與李顯是親家,李顯登基後反而更受重用】


    【曾被武則天欺壓的李顯,登位後立韋氏為後,其娘家人依仗士族背景和外戚身份入朝為官】


    【而韋後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三思一黨與韋皇後外戚勢力以此結成“政治同盟”】


    【當時,朝中眾多大臣紛紛巴結韋皇後和武三思】


    唐朝


    李世民的臉色變得一陣黑,他們把這皇位當成什麽了?不行,朕等不及了。


    隨即向旁邊使了個眼色,退朝聲音一響,便迫不及待地跑了。


    【706年,武三思站穩腳跟後,按捺不住,以五王誣陷韋後為由,讓唐中宗下旨,將五王流放邊疆】


    【張柬之和崔玄暐在流放路上就一命嗚唿,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則被殘忍殺害】


    【後來唐睿宗繼位,這五人才得以平冤昭雪】


    唐朝,某界


    五位大臣適才成功發動了神龍政變,興奮之情尚未消散,便看見了自己的結局。


    他們相互對視,心中皆明了,李顯的這些年,通常都是韋氏當家。


    他們忠心於李唐,卻未曾預料到會是如此結局!


    此時,張柬之驀然言道:“安國相王尚在!”


    眾人再次對視一眼,隨後做出了決定。


    【同年,李顯也麵臨立儲問題。按傳統禮製,皇太子應是嫡出皇子中的長子】


    【李顯和韋皇後育有一子四女,嫡出皇子在武則天時期便已去世】


    【李顯最終選了 19 歲的李重俊為接班人】


    【但是太子李重俊的母親在後宮地位低下,娘家也無實力】


    【因此,李重俊這個太子,隻有年齡大這一優勢,在朝廷內外都缺乏支持的人】


    清朝


    乾隆說:“這些漢人,真是你唱完我登場,朕天朝的儲君製度他們還是學不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遠的殷鴻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遠的殷鴻卓並收藏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