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噗嗤一笑說,“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隻要做下來了就一定有痕跡,此等行徑,即便做得再隱蔽,又有什麽實際意義?”


    漢武帝劉徹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靈光,仿佛有所領悟:“原來還可以如此行事。”


    朱元璋則感慨萬分:“曆史啊,終究是勝利者筆下的產物。”


    【第六位-宋朝趙德昭】


    【趙德昭嚴格來說不是太子,趙匡胤打下江山後,沒有設立太子,但是趙德昭一直確實是按照太子來培養的,處理政務】


    【最後反而是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當上皇帝】


    【具體怎麽迴事?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視頻】


    宋朝


    趙光義一看到這裏,慌忙跪地謙稱:“臣弟才疏學淺,何德何能君臨天下?”


    他的言語中充滿了惶恐和不安,上麵的趙匡胤趕緊上前親自扶了起來,寬慰道,“天意如此。”


    兩個兄弟表現出一副和睦之意。


    旁邊,一位大臣虔誠跪地,稱讚道,“官家與晉王陛下這份兄弟情深、共商國事的情形,實乃我大宋之福啊!”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紛紛附和,兄弟二人亦是大喜過望。


    秦朝


    秦始皇一看到這裏,就知道了一個大概,又是一個皇帝爭奪戰。


    他在這片天幕下已屢見不鮮,被開國皇後控製的,外戚幹政的,甚至於殺太子的,今天又多了一個兄弟之爭的,也見怪不怪了。


    關於李世民,他的評價是非尋常之人,行非凡之事。


    再看看自己的傻兒子,秦始皇不禁一陣歎息。


    不行,朕還得練,秦始皇好像做出了什麽決定。


    扶蘇在陪著秦始皇看天幕,莫名其妙地看著秦始皇,心裏不知道為什麽一陣發涼。


    【趙德昭是趙匡胤的二子,宋朝開國時年僅九歲,趙匡胤心裏也不著急,逐漸讓其參與政事,一切很平穩,直到-公元976年】


    【那一天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退避左右,其他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有人遠處看見宮內燭影搖動,趙光義有離席避讓之狀,又聽見趙匡胤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


    【趙匡胤身亡以後,趙匡胤的皇後派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


    【沒想到王繼恩早就被趙光義收買了,王繼恩出宮直接通知趙光義,趙光義隨即入宮】


    【宋皇後一看是趙光義進宮,隻能向趙光義乞求“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趙光義哭著迴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明朝


    朱元璋陪著馬皇後,旁邊跪著朱標和朱棣。


    隻不過有些不同的是,朱棣在時不時地抖動,再一看,朱棣的屁股腫得老高。


    朱元璋若無其事地看著天幕說,“朕知道,這不就是史書上那個燭影什麽的。”


    朱棣忍不住說了一句“燭影斧聲”。


    朱元璋大怒,“要你多嘴,拉下去!”轉身問朱標,“問這是什麽?”


    一旁的馬皇後和朱標在愣中,朱棣被拉走了。


    朱標原本想追出去,但是現在朱元璋在問他,他小心翼翼地說,“這個不是燭影斧聲嗎?”


    朱元璋很開心地說,“標兒真聰明。”


    在場的其餘人一臉問號。


    【這時候趙德昭的位置就尷尬起來了,不管事情是怎麽樣的,趙光義為了安撫眾人,首先提出來了金匱之盟】


    【也就是趙匡胤死後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給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傳位給趙德昭,趙廷美是趙德昭的叔叔】


    【趙廷美,被封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在宋朝的時候這樣官位就是太子的象征】


    【趙德昭也接受了,這樣對他來說也有了個結果,按照金匱之盟,他也有了希望】


    漢朝


    漢武帝對左右說,“這後世的皇帝真敢想啊,當初漢祖開國時,分封諸王,諸王做大,後來爆發了戰亂,這都是教訓。沒有給稱皇權利就成了這樣,現在這樣傳,是嫌棄亂子不夠大嗎?”


    似乎是印證漢武帝的話,天幕繼續播著。


    【趙光義繼位後,消滅了北漢,然後卻在對遼戰爭中失敗,自己也不知所蹤】


    【有人謀議由趙德昭繼位,可是後來趙光義迴來了,這就沒有後續了】


    【趙光義迴京後,就開始處罰了,連之前的功勞也免了】


    【趙德昭說道:“當先行太原之賞,再行幽州失律之罰”】


    【宋太宗當時大怒,想起有人在找不到自己時曾有意立他為帝,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趙德昭被逼無以自明,退迴私舍之後拔劍自刎】


    【趙光義聽見此事非常驚悔,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癡兒何必這樣呢”】


    宋朝


    某個界麵,一處屍橫遍野的戰場,牛皋一身血汙,從角落裏艱難地走出,手中緊握的斧子上血跡斑斑。


    他抬頭凝視著天幕,憤怒地低語:“這皇帝老兒真是虛偽……”


    話未說完,一聲厲喝如驚雷般打斷了他。


    牛皋迴頭一看,是嶽飛。


    他知道嶽飛的性格,趕緊說:“大哥,俺還有事,先走了。”


    牛皋一路小跑地離開了。


    嶽飛站在那裏看著牛皋離去的背影,說:“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這話語中,似乎包含了深深的無奈與哀傷,也不知道他是在說自己,還是在說其他。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秦檜正向趙構匯報嶽飛的戰況。


    還沒有等秦檜說完,趙構就問:“還沒有查明天上的布是怎麽迴事嗎?”


    秦檜說:“官家,還沒有。”


    趙構沉默不語。


    秦檜接著說:“官家,那嶽飛呢?”


    趙構說:“下達命令,召迴。”


    秦檜嘴角一勾:“是,官家。”


    一場悲劇似乎即將重演?


    【曆史是這麽記載的,但事實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隻知道結果是,趙匡胤去世前的兩個兒子都不得善終,皇位傳到了趙光義一代】


    【這就給這件事情籠罩了一層陰謀的氣息】


    宋朝,一時間落針可聞。


    趙匡胤,這位從柴氏家族中崛起的政治巨擘,對於政治的陰謀與詭譎早已司空見慣。他總是難以避免地往最壞的方麵去揣測。


    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那顆疑忌的種子卻在不經意間生根發芽。


    但趙匡胤卻以其睿智打破了這片死寂,他堅定地說道:“朕看見未來的王朝是元朝,他們的統治者似乎是異族,這不過是他們企圖玷汙我們民族名譽的卑劣手段,我們不能輕信。”


    趙光義等人仿佛也被點醒,他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紛紛表示不會輕信這些謠言。


    隨後,他們匆匆離去,宮廷中再次恢複了平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遠的殷鴻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遠的殷鴻卓並收藏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