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典禮簡單辦,身份換一換。
我沒有,你胡說,拿證據出來啊 作者:鏡子裏的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秋後的三清山,早上的天氣有些微涼。前麵大殿內隱隱有道士在做早課。再遠些的廣場上,一個老道士帶著幾個年輕些的道士在練道家的《八部金剛功》。
方雨羽獨自在房間打坐修煉了一會兒,就聽見門外張元欽的聲音傳來。
“羽兒,時間差不多了,典禮要準備的東西都安排妥了。走吧,咱們去前麵吧,莫讓他們久等了。”
方雨羽推開房門對著張元欽作揖行禮道:“師父早,弟子已經準備妥當了,隨時可以出發。”
方雨羽穿著昨天張定雲送過來的青灰色道袍。那青灰色道袍的領口是黃色邊,兩側各一個八卦,黃色代表是定字輩,八卦代表是張元欽門下代表掌教一脈。元丹門下的就是一個小鼎代表藥王殿,元武門下就是玄武像代表真武殿,元真門下就是兩柄小錘代表靈官殿。對應的是各自的主殿象征。
頭上梳著道髻。別著一個木簪子。腳下一雙黑麵白底的布鞋,一塵不染。儼然一個年輕修士的模樣。配上方雨羽那星眉劍目,棱角分明的麵容。簡直就是一個少年仙君一樣的人物。
方雨羽跟著張元欽來到太極廣場前。這時候廣場上放著一張案台,上麵蓋著黃布。案台上擺著糕點水果做貢品。案台中央放著一個紫銅香爐。上麵插著三炷香,那香有拇指粗細。三縷青煙正徐徐飄向青天。
許多小道士穿著清一色的青灰色道袍在廣場上來迴忙碌著。
張元真身穿紅色法衣,指揮著眾人,將一應器物擺放到指定位置。元丹和元武也穿上了紅色法衣,攙扶著一位身穿黃色法衣的老道士,從三清殿往太極廣場上走。來人正是真武七子的師父,真武觀掌教。張道安。張大天師。
一身紫色法衣的張元欽見張道安前來。趕忙上前行禮。
“師尊,弟子今日就將方師弟之子方雨羽正式收歸門下。為真武觀第二代定字輩道士。還請師父準許。”
“準。”張道安今日精神許多。道了一聲準。便在兩位弟子的攙扶下,坐到了廣場臨時搭建的典禮台的正中央。
張元真見眾人各自就位,看了看天色,便朗聲道:“吉時已到,真武觀第二代弟子張元欽,收徒典禮。啟。”
幾名清字輩的道士開始奏起了聲樂。在張元真的主持下,一切按照傳承下來的儀式。雖然參加的都是真武觀的道士。但是一應流程俱全。
告天地,拜三清,敬神明。授法衣,傳道碟。戴冠帽。焚黃表,通鬼神,賜道號。
方雨羽跪在案台前,身披青色法衣,戴玄色八卦道冠,低著頭,雙手平攤伸出。一襲紅色法衣的張元真將一枚小小的銅印和一柄拂塵放到方雨羽手裏。
方雨羽接過東西,又對著案台前的張元欽叩首三拜。
收好銅印,將拂塵一甩,搭在自己手臂上。在張元欽的指引下,來到張道安跟前。撩起法衣下擺跪了下去,對著眼前的黃色法衣的大天師叩拜了三下。跪直身子接過一旁張元真端過來的裝有道碟和筆墨的小案台。放到跟前,再取筆沾墨,在道碟上寫下“方定羽”三個字。然後將道碟平鋪開。雙手將小案台高高舉起。正好舉到張道安跟前。
張道安看著眼前低頭跪著一動不動的方雨羽,心裏感到無比高興。顫顫巍巍的從身上摸出一方銅印,蘸了蘸印泥,對著寫有“方定羽”三個字的道碟按了下去。
隻感覺手上的案幾一沉,然後那力道便消失了。道碟上一個印著“北極真武”的印章圖案就出現在了道碟上。張元欽緊跟著也掏出了自己的小銅印,對著道碟師承位置上印了下去。“真武元欽”四個古樸的大字就留在的道碟上。
“禮成。”張元真一聲高唿。便與元丹元武一起,扶著張道安退下了。
張元欽看著眼前的方雨羽,留下一句,多與諸位弟子相互熟悉熟悉。便往後山小院走去了。
廣場上留下來的隻有同輩或晚輩了。眾人紛紛上前與方雨羽見禮。這個叫師叔,哪個叫師叔公。方雨羽年歲在同輩裏麵最小。自然成了晚輩們的師叔了。
見到這麽多,年歲比自己大許多的人叫自己師叔,或師叔公。方雨羽一時間覺得,貌似輩分太大也不是什麽好事。至少被人叫師叔的時候感覺自己挺老的。
不過方雨羽一直微笑著與眾人們打著招唿,並努力記著對方的道號。今後在這真武觀還有好些日子待呢。必須和大家盡快熟悉起來。
從今往後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道號定羽的小道士。有了這道身份,方雨羽日後在江湖上行走,就有了師門傳承。往後遇到事情,報上師門。憑借師門的威望就能震懾一些宵小。而在江湖留下名聲後也可以為師門增添一絲榮耀。
就這樣三清山真武觀,多了一個十七歲定字輩的師叔。
等眾人都退去後,方雨羽迴到自己房間。換下法衣,放好拂塵,隻穿了一身青灰色的道服。收拾好後,出了門。
張元欽已經在院門口等候多時了。見方雨羽收拾妥當,便領著方雨羽去前殿藏器閣。
兩人剛到藏器閣,門內一個坐在案幾前的一個中年道士便起身走到二人跟前行禮。
“見過四師公,見過羽師叔。”
“嗯,不必多禮。你去將劍字庫的丙申年收錄的那柄劍取來。”
“是,四師公。”說完,中年道士就去了樓上。不一會兒就抱著個長盒子下來了。
中年道士抱著長盒子,走到張元欽跟前。將盒子打開。把裏麵的劍展示給張元欽看。
“嗯,就是這個。你記一下,這柄劍,我要取走。”
說完張元欽,將盒子蓋上。拿過來抱在懷裏。
那中年道士迴到案幾前,掏出一本冊子,刷刷的幾筆,把內容寫好。然後拱手拿給張元欽過目。
張元欽瞧了一眼,取出隨身攜帶的小印,在簽字的地方蓋了個印。蓋完印了就領著方雨羽又迴到了後山的一片岩石空地上。
張元欽打開盒子,將裏麵的長劍拿在手上。棕色的木質劍鞘,三道青銅雲紋將劍鞘牢牢包裹住。
“將你那把短劍拿過來。”張元欽放下木盒子,對著方雨羽說道。
似乎想到了什麽,方雨羽趕忙將腰間的短劍取下,兩手恭敬的遞了過去。
隻見張元欽麵色凝重地輕拾起那把精致的短劍,隨後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長劍連同其厚重的劍鞘一同穩穩地插入堅硬的地麵之中。緊接著,他雙手緊緊握住短劍,右手更是牢牢抓住劍柄,開始緩緩地向外拔劍。隨著劍身逐漸脫離劍鞘,一道令人心悸的寒光驟然閃現而出。
而就在短劍完全出鞘的那一刹那間,原本靜止站立著的張元欽突然身形一轉。隻見他動作迅速如閃電一般,毫不猶豫地將短劍朝著自己的胸前猛力刺出。這一刺猶如疾風驟雨,帶著淩厲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決心。
緊接著,他又是一個敏捷的翻身,手中的短劍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後,竟然神奇地在他手中轉了足足半圈!原本握劍的姿勢也瞬間發生變化,由正手握劍變成了反手握劍。
至此之後,張元欽手持方雨羽的參差錯短劍開始左右翻飛起來。隻見他時而迅猛地向前刺去,仿佛要刺破虛空;時而又巧妙地向下紮去,好似能洞穿大地;時而輕柔地向上撩起,宛如要挑起星辰;時而沉穩地橫擋在前,似乎能夠抵禦千軍萬馬。一時間,劍光閃爍、寒芒四射,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他猛地一個俯身直刺,手中短劍如閃電般迅速穿過那長劍的劍萼。緊接著,他手臂猛然發力向上一挑,那長劍竟如同失去控製一般,直直地飛了起來。就在這一刹那,張元欽毫不猶豫地猛跺一腳,整個身子猶如離弦之箭一般,緊緊跟隨著劍挑飛的方向疾馳而去。
在空中,他的身姿矯健而靈活,仿佛一隻翱翔的雄鷹。待到接近飛起的長劍時,他伸出手掌,以極其精準的手法穩穩地抓住了劍柄。隨即,他一個漂亮的翻身動作,輕盈地落在地麵上。此時,他右手緊握短劍,左手則持著剛剛奪來的長劍,雙劍在手,威風凜凜。
這兩柄劍各有其用途,其中長劍看似威猛無比、威脅巨大,但實際上真正的殺招卻是藏於右手中的短劍。那長劍不過是用來迷惑敵人視線的佯攻手段罷了。一旦對手露出絲毫破綻,張元欽便能瞬間貼近對方身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動短劍發動致命一擊,從而快速製服敵人。
緊接著,張元欽開始展示這雙劍合並之後的驚人威力!他的步伐輕盈靈動,時而前進,如疾風驟雨般迅猛;時而後退,似閑雲野鶴般悠然自得。每一步都恰到好處,進退之間皆有章法可循。
在攻擊之時,他的劍法更是淩厲無比。雙劍舞動起來如同兩條蛟龍出海,相互唿應又各自為政。一劍主攻上路,直取敵人咽喉要害;另一劍則橫掃中路,將敵人的防禦徹底擊破;還有一劍斜刺下路,專攻敵人下盤破綻。如此三路齊發,讓對手防不勝防。
防守方麵同樣滴水不漏,雙劍交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劍網,無論是來自上方的重擊、中間的突襲還是下方的偷襲,都能被輕鬆化解。並且這劍網還能隨著敵人的攻勢隨時改變形態,或收縮成一團,抵禦強大衝擊;或舒展鋪開,以柔克剛。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套劍法還融入了虛招和實招的巧妙結合。有時看似氣勢洶洶的一擊卻是虛晃一槍,引得敵人全力應對後露出真正的殺招;有時看似綿軟無力的一招實則暗藏殺機,一旦敵人掉以輕心就會遭受致命打擊。
短短片刻功夫,張元欽已經施展出了整整二十四種變化招式。這些招式有的大開大合,霸氣十足;有的小巧玲瓏,刁鑽詭異。但無論哪一種,都是變化多端且靈活異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意變換組合,讓人根本摸不清套路。
演示完,張元欽收了真氣。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站立片刻後。將兩柄劍插迴劍鞘。拿著兩把劍一起放到方雨羽的懷裏。
“那日你不是問我這參差錯的長劍在哪嗎?這長劍一直就在真武觀。”張元欽指了指方雨羽懷裏的長劍繼續說道:“這參差錯本是前朝太傅張階之子張仁豐的佩劍。一長一短,兩柄劍。對應有一套劍法。一共十八招。但當時不知是和原因。江湖上這參差錯隻有了長劍,不見了短劍。所以觀裏也就隻收錄到了長劍。”
“師父,您是說這長劍就是那參差錯之一,與我身上這柄剛好一對?”
“是的,那日你問我時,我便打定了主意將這參差錯的長劍當做你拜入我門下的第一個禮物。”
“謝師父,師父你太好了。我當時已經打算將這劍就當做一柄普通的短劍來用了。”方雨羽興奮的抱著兩柄劍說道:“師父那方才您演示的就是這參差錯的劍招嗎。”
“沒錯,為師當時收錄的時候跟著有劍訣。迴到觀裏後仔細研究了一下,自己對著隨便找了一長一短兩柄劍就開始推演起來。根據劍招運行的走勢,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劍招進行了一些小的調整,便有了如今的二十四路劍招。一共四個象,乾坤離坎。每個象六個劍招。根據對應的像,有對應的用法,有攻伐,有遊走,有固守,有破擊。方才你都看到了。”
方雨羽迴憶起方才的劍招,那寒光四散的劍法。讓方雨羽十分心動。趕忙對著張元欽說道:“師父,我想學這個。可以嗎。”
“當然可以,我是你師父,隻要你想學,隻要我會,我都教你。但是先說好。我教東西一個一個的教,你想學的時候,必須學會了。我認為可以了,你才能跟我學下一個。絕對不能半途而廢。如何。”張元欽一臉認真的對著方雨羽說道。
“沒問題,師父說的我一定遵守,但是師父,我找其他師叔學東西,你不會幹涉我吧。”
“那倒不會,隻要你有時間,而師叔們願意教。我是沒意見的。行了,想學現在就開始。來拿著劍,先紮個馬步,為師來看看你的基本功。......”
就這樣方雨羽開始了正式的三清山修行之旅,這期間江湖上的事不斷的傳道真武觀。就連朝廷的消息也多了起來。方雨羽一邊修煉,一邊學習。日複一日。直到這天,三清山來了一個大人物。
方雨羽獨自在房間打坐修煉了一會兒,就聽見門外張元欽的聲音傳來。
“羽兒,時間差不多了,典禮要準備的東西都安排妥了。走吧,咱們去前麵吧,莫讓他們久等了。”
方雨羽推開房門對著張元欽作揖行禮道:“師父早,弟子已經準備妥當了,隨時可以出發。”
方雨羽穿著昨天張定雲送過來的青灰色道袍。那青灰色道袍的領口是黃色邊,兩側各一個八卦,黃色代表是定字輩,八卦代表是張元欽門下代表掌教一脈。元丹門下的就是一個小鼎代表藥王殿,元武門下就是玄武像代表真武殿,元真門下就是兩柄小錘代表靈官殿。對應的是各自的主殿象征。
頭上梳著道髻。別著一個木簪子。腳下一雙黑麵白底的布鞋,一塵不染。儼然一個年輕修士的模樣。配上方雨羽那星眉劍目,棱角分明的麵容。簡直就是一個少年仙君一樣的人物。
方雨羽跟著張元欽來到太極廣場前。這時候廣場上放著一張案台,上麵蓋著黃布。案台上擺著糕點水果做貢品。案台中央放著一個紫銅香爐。上麵插著三炷香,那香有拇指粗細。三縷青煙正徐徐飄向青天。
許多小道士穿著清一色的青灰色道袍在廣場上來迴忙碌著。
張元真身穿紅色法衣,指揮著眾人,將一應器物擺放到指定位置。元丹和元武也穿上了紅色法衣,攙扶著一位身穿黃色法衣的老道士,從三清殿往太極廣場上走。來人正是真武七子的師父,真武觀掌教。張道安。張大天師。
一身紫色法衣的張元欽見張道安前來。趕忙上前行禮。
“師尊,弟子今日就將方師弟之子方雨羽正式收歸門下。為真武觀第二代定字輩道士。還請師父準許。”
“準。”張道安今日精神許多。道了一聲準。便在兩位弟子的攙扶下,坐到了廣場臨時搭建的典禮台的正中央。
張元真見眾人各自就位,看了看天色,便朗聲道:“吉時已到,真武觀第二代弟子張元欽,收徒典禮。啟。”
幾名清字輩的道士開始奏起了聲樂。在張元真的主持下,一切按照傳承下來的儀式。雖然參加的都是真武觀的道士。但是一應流程俱全。
告天地,拜三清,敬神明。授法衣,傳道碟。戴冠帽。焚黃表,通鬼神,賜道號。
方雨羽跪在案台前,身披青色法衣,戴玄色八卦道冠,低著頭,雙手平攤伸出。一襲紅色法衣的張元真將一枚小小的銅印和一柄拂塵放到方雨羽手裏。
方雨羽接過東西,又對著案台前的張元欽叩首三拜。
收好銅印,將拂塵一甩,搭在自己手臂上。在張元欽的指引下,來到張道安跟前。撩起法衣下擺跪了下去,對著眼前的黃色法衣的大天師叩拜了三下。跪直身子接過一旁張元真端過來的裝有道碟和筆墨的小案台。放到跟前,再取筆沾墨,在道碟上寫下“方定羽”三個字。然後將道碟平鋪開。雙手將小案台高高舉起。正好舉到張道安跟前。
張道安看著眼前低頭跪著一動不動的方雨羽,心裏感到無比高興。顫顫巍巍的從身上摸出一方銅印,蘸了蘸印泥,對著寫有“方定羽”三個字的道碟按了下去。
隻感覺手上的案幾一沉,然後那力道便消失了。道碟上一個印著“北極真武”的印章圖案就出現在了道碟上。張元欽緊跟著也掏出了自己的小銅印,對著道碟師承位置上印了下去。“真武元欽”四個古樸的大字就留在的道碟上。
“禮成。”張元真一聲高唿。便與元丹元武一起,扶著張道安退下了。
張元欽看著眼前的方雨羽,留下一句,多與諸位弟子相互熟悉熟悉。便往後山小院走去了。
廣場上留下來的隻有同輩或晚輩了。眾人紛紛上前與方雨羽見禮。這個叫師叔,哪個叫師叔公。方雨羽年歲在同輩裏麵最小。自然成了晚輩們的師叔了。
見到這麽多,年歲比自己大許多的人叫自己師叔,或師叔公。方雨羽一時間覺得,貌似輩分太大也不是什麽好事。至少被人叫師叔的時候感覺自己挺老的。
不過方雨羽一直微笑著與眾人們打著招唿,並努力記著對方的道號。今後在這真武觀還有好些日子待呢。必須和大家盡快熟悉起來。
從今往後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道號定羽的小道士。有了這道身份,方雨羽日後在江湖上行走,就有了師門傳承。往後遇到事情,報上師門。憑借師門的威望就能震懾一些宵小。而在江湖留下名聲後也可以為師門增添一絲榮耀。
就這樣三清山真武觀,多了一個十七歲定字輩的師叔。
等眾人都退去後,方雨羽迴到自己房間。換下法衣,放好拂塵,隻穿了一身青灰色的道服。收拾好後,出了門。
張元欽已經在院門口等候多時了。見方雨羽收拾妥當,便領著方雨羽去前殿藏器閣。
兩人剛到藏器閣,門內一個坐在案幾前的一個中年道士便起身走到二人跟前行禮。
“見過四師公,見過羽師叔。”
“嗯,不必多禮。你去將劍字庫的丙申年收錄的那柄劍取來。”
“是,四師公。”說完,中年道士就去了樓上。不一會兒就抱著個長盒子下來了。
中年道士抱著長盒子,走到張元欽跟前。將盒子打開。把裏麵的劍展示給張元欽看。
“嗯,就是這個。你記一下,這柄劍,我要取走。”
說完張元欽,將盒子蓋上。拿過來抱在懷裏。
那中年道士迴到案幾前,掏出一本冊子,刷刷的幾筆,把內容寫好。然後拱手拿給張元欽過目。
張元欽瞧了一眼,取出隨身攜帶的小印,在簽字的地方蓋了個印。蓋完印了就領著方雨羽又迴到了後山的一片岩石空地上。
張元欽打開盒子,將裏麵的長劍拿在手上。棕色的木質劍鞘,三道青銅雲紋將劍鞘牢牢包裹住。
“將你那把短劍拿過來。”張元欽放下木盒子,對著方雨羽說道。
似乎想到了什麽,方雨羽趕忙將腰間的短劍取下,兩手恭敬的遞了過去。
隻見張元欽麵色凝重地輕拾起那把精致的短劍,隨後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長劍連同其厚重的劍鞘一同穩穩地插入堅硬的地麵之中。緊接著,他雙手緊緊握住短劍,右手更是牢牢抓住劍柄,開始緩緩地向外拔劍。隨著劍身逐漸脫離劍鞘,一道令人心悸的寒光驟然閃現而出。
而就在短劍完全出鞘的那一刹那間,原本靜止站立著的張元欽突然身形一轉。隻見他動作迅速如閃電一般,毫不猶豫地將短劍朝著自己的胸前猛力刺出。這一刺猶如疾風驟雨,帶著淩厲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決心。
緊接著,他又是一個敏捷的翻身,手中的短劍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後,竟然神奇地在他手中轉了足足半圈!原本握劍的姿勢也瞬間發生變化,由正手握劍變成了反手握劍。
至此之後,張元欽手持方雨羽的參差錯短劍開始左右翻飛起來。隻見他時而迅猛地向前刺去,仿佛要刺破虛空;時而又巧妙地向下紮去,好似能洞穿大地;時而輕柔地向上撩起,宛如要挑起星辰;時而沉穩地橫擋在前,似乎能夠抵禦千軍萬馬。一時間,劍光閃爍、寒芒四射,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他猛地一個俯身直刺,手中短劍如閃電般迅速穿過那長劍的劍萼。緊接著,他手臂猛然發力向上一挑,那長劍竟如同失去控製一般,直直地飛了起來。就在這一刹那,張元欽毫不猶豫地猛跺一腳,整個身子猶如離弦之箭一般,緊緊跟隨著劍挑飛的方向疾馳而去。
在空中,他的身姿矯健而靈活,仿佛一隻翱翔的雄鷹。待到接近飛起的長劍時,他伸出手掌,以極其精準的手法穩穩地抓住了劍柄。隨即,他一個漂亮的翻身動作,輕盈地落在地麵上。此時,他右手緊握短劍,左手則持著剛剛奪來的長劍,雙劍在手,威風凜凜。
這兩柄劍各有其用途,其中長劍看似威猛無比、威脅巨大,但實際上真正的殺招卻是藏於右手中的短劍。那長劍不過是用來迷惑敵人視線的佯攻手段罷了。一旦對手露出絲毫破綻,張元欽便能瞬間貼近對方身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動短劍發動致命一擊,從而快速製服敵人。
緊接著,張元欽開始展示這雙劍合並之後的驚人威力!他的步伐輕盈靈動,時而前進,如疾風驟雨般迅猛;時而後退,似閑雲野鶴般悠然自得。每一步都恰到好處,進退之間皆有章法可循。
在攻擊之時,他的劍法更是淩厲無比。雙劍舞動起來如同兩條蛟龍出海,相互唿應又各自為政。一劍主攻上路,直取敵人咽喉要害;另一劍則橫掃中路,將敵人的防禦徹底擊破;還有一劍斜刺下路,專攻敵人下盤破綻。如此三路齊發,讓對手防不勝防。
防守方麵同樣滴水不漏,雙劍交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劍網,無論是來自上方的重擊、中間的突襲還是下方的偷襲,都能被輕鬆化解。並且這劍網還能隨著敵人的攻勢隨時改變形態,或收縮成一團,抵禦強大衝擊;或舒展鋪開,以柔克剛。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套劍法還融入了虛招和實招的巧妙結合。有時看似氣勢洶洶的一擊卻是虛晃一槍,引得敵人全力應對後露出真正的殺招;有時看似綿軟無力的一招實則暗藏殺機,一旦敵人掉以輕心就會遭受致命打擊。
短短片刻功夫,張元欽已經施展出了整整二十四種變化招式。這些招式有的大開大合,霸氣十足;有的小巧玲瓏,刁鑽詭異。但無論哪一種,都是變化多端且靈活異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意變換組合,讓人根本摸不清套路。
演示完,張元欽收了真氣。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站立片刻後。將兩柄劍插迴劍鞘。拿著兩把劍一起放到方雨羽的懷裏。
“那日你不是問我這參差錯的長劍在哪嗎?這長劍一直就在真武觀。”張元欽指了指方雨羽懷裏的長劍繼續說道:“這參差錯本是前朝太傅張階之子張仁豐的佩劍。一長一短,兩柄劍。對應有一套劍法。一共十八招。但當時不知是和原因。江湖上這參差錯隻有了長劍,不見了短劍。所以觀裏也就隻收錄到了長劍。”
“師父,您是說這長劍就是那參差錯之一,與我身上這柄剛好一對?”
“是的,那日你問我時,我便打定了主意將這參差錯的長劍當做你拜入我門下的第一個禮物。”
“謝師父,師父你太好了。我當時已經打算將這劍就當做一柄普通的短劍來用了。”方雨羽興奮的抱著兩柄劍說道:“師父那方才您演示的就是這參差錯的劍招嗎。”
“沒錯,為師當時收錄的時候跟著有劍訣。迴到觀裏後仔細研究了一下,自己對著隨便找了一長一短兩柄劍就開始推演起來。根據劍招運行的走勢,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劍招進行了一些小的調整,便有了如今的二十四路劍招。一共四個象,乾坤離坎。每個象六個劍招。根據對應的像,有對應的用法,有攻伐,有遊走,有固守,有破擊。方才你都看到了。”
方雨羽迴憶起方才的劍招,那寒光四散的劍法。讓方雨羽十分心動。趕忙對著張元欽說道:“師父,我想學這個。可以嗎。”
“當然可以,我是你師父,隻要你想學,隻要我會,我都教你。但是先說好。我教東西一個一個的教,你想學的時候,必須學會了。我認為可以了,你才能跟我學下一個。絕對不能半途而廢。如何。”張元欽一臉認真的對著方雨羽說道。
“沒問題,師父說的我一定遵守,但是師父,我找其他師叔學東西,你不會幹涉我吧。”
“那倒不會,隻要你有時間,而師叔們願意教。我是沒意見的。行了,想學現在就開始。來拿著劍,先紮個馬步,為師來看看你的基本功。......”
就這樣方雨羽開始了正式的三清山修行之旅,這期間江湖上的事不斷的傳道真武觀。就連朝廷的消息也多了起來。方雨羽一邊修煉,一邊學習。日複一日。直到這天,三清山來了一個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