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條件不允許,困難是暫時。
我沒有,你胡說,拿證據出來啊 作者:鏡子裏的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公誌來到偏廳。隻見一個頭戴鬥笠,一時間看不清麵容,身穿黑袍的人正坐在偏廳一旁的椅子上。這人靠著椅背雙手交叉疊在身前。那人一動不動,似乎在閉目養神。聽到門口傳來一陣腳步聲,這才緩緩睜開雙眼望去。
這時剛好王公誌走了進來,正準備拱手行禮。那黑袍人忙起身雙手合十對著王公誌鞠了一躬。然後開口說道:“阿彌陀佛,王將軍別來無恙。”
王公誌趕忙迴禮:“大師這是打哪家寺廟而來,不知找我王某人有何事。”
黑袍和尚看了看胡連山,王公誌頓時反應過來。趕忙說道:“胡先生去給這位大師換一壺新鮮的茶水,要剛燒的。”
這胡連山聽自家老爺這般吩咐,知道這是要迴避一下,趕忙將偏廳的茶壺拿走,出門時還將房門也帶上了。
王公誌見胡連山關了門,也不廢話,坐到主座上後抬手示意黑袍和尚落座。
黑袍和尚將頭上鬥取下,露出個帶著6個戒點香疤的大光頭。對著王公誌行了個佛禮後便坐下。
隻聽見這黑袍和尚緩緩開口道:“王將軍,貧僧法號明慧,是京都府明見寺的僧人的,此次前來臨江城是受王將軍故人所托,前來向王將軍取迴當年那位故人交於王將軍保管之物的。”
王公誌聽明慧和尚這麽一說,麵色一緊。思索片刻後問道:“是有這麽一迴事,不過可有憑證。”
明慧和尚從身上摸出一個木質的小盒,走到王公誌身前,雙手將木盒奉上。
王公誌拿過木盒,打開後發現木盒裏隻有枚玉扳指。這玉扳指材質極好,玉質上乘,通體溫潤,潔白無瑕,單單是這玉扳指便價值萬金。
王公誌拿起玉扳指細細打量,在玉扳指的內壁摸到一絲痕跡,將玉扳指對著光慢慢的轉動著角度,終於在一個特定的角度下,透過光線的照射,那玉扳指的內壁一個“柒”字隱隱可見。
確認完這玉扳指的真偽,王公誌也不多問,將玉扳指放迴盒子裏麵還給了明慧和尚,隨後讓明慧和尚隨他而來。
二人一路來到了王公誌的書房。二人進了房間後王公誌便從房內將門栓上了。
關好房門,快步走到牆邊的書架上,一陣摸索後打開了一個暗格。王公誌小心的從暗格內取出一個明黃綢緞包裹的匣子。
將匣子放在書桌上後便將外麵包裹的綢緞打開,露出裏麵的鐵匣子來。
這鐵匣子四四方方,長寬不過兩拳,高不過一掌,匣子四周緊密無瑕,隻有頂部有一圓環孔。另圓孔中心則是一個小鑰匙孔豎著向下插入的那種。
王公誌再次問明慧和尚要來盒子,取出那枚玉扳指,將玉扳指小心的對著那匣子上的圓環放了上去,“哢噠”一聲,圓環剛好接住玉扳指,還露出一小節在外麵。王公誌又從脖子上摘下一個金屬吊墜,拿在手上鼓搗一番,吊墜變成了鑰匙模樣。對著圓環中間的小孔插了進去,將鑰匙插到底後一擰。鐵匣子內傳來一陣機關轉動的聲音。然後玉扳指就全部落了進了圓環中。
經過一番折騰,王公誌終於將鐵匣子的蓋打開了。
隻見鐵匣子裏放著兩個物件,一個是通體透亮的舍利子。另一個是一塊銀白色的令牌。令牌上是一個龍形圖案包裹著一個“柒”字。
王公誌看著這兩件物件對著明慧和尚說道:“還請大師確認,這匣中之物是否是故人所取之物。”
明慧和尚上前打量著匣中物件。點了點頭,雙手合十向王公誌禮了一禮:“有勞王將軍了,那貴人還等著我迴去複明,就不打擾王將軍了。”
王公誌拱手還禮,見明慧和尚看過後,將匣子合上,把鑰匙往深處用力一壓,那玉扳指便被彈了出來。拔出鑰匙,將鑰匙恢複原狀。又取下玉扳指。一並交與明慧和尚。
明慧和尚接過鑰匙和玉扳指,隨身裝好後。掏出一塊不起眼的灰布將鐵匣子重新包裹起來,背在身後。準備妥當後。王公誌將明慧和尚送了出來。
二人來到王公誌院子的大門口外的台階上。明慧和尚站住腳,迴過身來與王公誌說道:“那位貴人還帶了話與王將軍,貴人說當年的事做的很好,如今大勢已基本成型,還請王將軍在耐心等待些時日,快著一年,最晚三年,王將軍便能迴到京都府。”
明慧和尚說完也不等王公誌迴話,便轉身戴上鬥笠,背著包袱消失在街頭。
王公誌看著明慧和尚離開的背影,心中一時五味雜陳。當年之事說起來還是害了不少無辜軍士,雖然最後那場戰爭還是大羽王朝勝利了,不過當時卻是因為王公誌的原因差點將大軍帶進無盡的戰火中。
王公誌送走了明慧和尚後迴到自己書房,坐在書桌前。迴憶起當年那個貴人的事。
七年前,那時候王公誌還在軍中任職。由於作戰得力,受到當時的主帥賞識。一路做到了偏將軍的位置,手裏有四五個營的兵力。約兩百多號人。
就在王公誌的所在的西路大軍即將剿滅猶族時,主帥將王公誌叫到帥營,主帥給了王公誌一道軍令。讓王公誌晚上帶著他的營的士兵去一個山穀兩側埋伏,等山穀裏出現火光,便率兵衝殺下去,將山穀內所有猶族全數殺光。
更是讓王公誌立下軍令狀,不得走脫一人。事成以後再給王公誌記上一大功。
王公誌拍著胸脯保證完成任務。隨後便帶人去山穀裏埋伏,果然主帥給得情報很準。一場戰鬥下來,猶族五十六個人,無一人逃脫,盡數被當場剿殺。清點完現場,按照主帥吩咐,將所有屍體當場焚毀。不留一點痕跡。
迴到營地,王公誌興衝衝的去主帥匯報戰果。卻發現主帥營帳內另有一個衣著華麗的人坐在主帥座位上,主帥在一旁恭敬的陪著笑。
還沒等王公誌給主帥匯報完戰果,那衣著華麗的人一拍桌子,開口就罵。說王公誌破壞了東路大軍的詔安計策。將猶族的少族長給殺了。讓大羽王朝與猶族的戰爭變成了不死不滅的血戰。更是揚言,要向朝廷奏稟此事,要治王公誌的罪。
王公誌趕忙下跪就想解釋。那衣著華麗的人卻不聽他解釋,怒氣衝衝的負衣而去。
正當王公誌心如死灰之時,那主帥扶起王公誌,與他說了這其中的關鍵。原來是朝中有人覺得東路軍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的太出色了,想借這個機會拖延一下他們的進度。於是讓西路主帥安排手下的人去做了那事。
不巧的是王公誌被主帥給惦記上了,但是主帥也表示。這次事了,便讓王公誌離開軍中,日後等朝中的那位貴人通知。將來在京都府內為王公誌謀和世襲罔替的爵位。但是這事隻能是主帥與王公誌二人知曉。同時交給了王公誌那個鐵匣子和鑰匙,並且告訴他,日後會有故人去他那裏取迴此物。當鐵匣子被貴人取迴的時候,就代表那位貴人大事已經辦妥了。
就這樣給王公誌找了個借口說是與軍中主帥不合,便讓王公誌退出軍中,做了這臨江城的團練教頭。
今日,那明慧和尚找上門來,取迴了當初的鐵匣子。證實那主帥並未騙他。
本來王公誌在臨江城的這些年,漸漸忘了當年的事。也沒了去京都府享受那個世襲罔替的念頭。而今明慧和尚的到來,將當年的事又翻了出來。此時的王公誌心中有些擔憂。
安安分分的過了這麽多年了。萬一去京都府後被卷入大人物之間的鬥爭,他這條小命,還真不夠拿捏的。
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就這樣王公誌一人在書房內待到了晌午時分。一直到胡連山前來稟報。
王公誌坐在書桌前還在思考著這其中關鍵。這時胡連山在門外稟報道:“老爺,您約的人,到了。老爺是打算在何處接待。我好去安排。”
王公誌聽著胡連山的話,這才想起來,今天還約了人上門談事。於是起身走到門口,打開書房的門,對著門口的胡連山說道:“嗯,我知道了,你叫下人去通知一下雨公子他們,就說是我有事想與雨公子聊聊,讓他們去花廳等候。你將那人帶到花廳來。”
胡連山得了王公誌的指令,忙安排下人去叫方雨羽和馬瘸子他們二人。自己則去了前院,將那人領了進來。
方雨羽聽下人傳話過來說是讓去花廳等候。心下雖有些感覺奇怪,但既然是王公誌有請,自然不敢耽擱片刻。便隨那下人來到了花廳。
二人一到花廳,就見花廳中擺放了一桌上好的酒菜。
王公誌見二人到了,起身拱手道:“怠慢二位了,剛巧有事耽擱到這時候。不如與我一同用個飯如何。”
方雨羽見王公誌這麽一說,趕忙拱手說道:“王老爺客氣了,我二人本來是麻煩了王老爺一早上,現在又來這裏蹭吃蹭喝的。多不好意思啊。”
“哈哈,就喜歡雨公子這大方的性格,說什麽蹭吃蹭喝的。等下還要二位給我出謀劃策呢。”王公誌笑著對二人說道。
方雨羽聽王公誌這麽一說,好奇的問道:“這麽說,王老爺還有別的客人?”
王公誌笑了笑說道:“莫非二位忘了昨晚給我出的主意了,我今日正是約了那紅袖招的張媽媽過來。想在張媽媽這裏打聽一下柳姑娘的事呢。”
“原來是這樣。看來王老爺對這事很是上心啊。那我們就一起聽聽?”方雨羽對著馬瘸子說道。
馬瘸子思索一下後開口說道:“有公子就行了,我在廳外候著便是,我畢竟是個下人,哪有下人與主人同桌的道理。”說罷也不等王公誌開口,便背著百翎匣去了廳外。
王公誌見馬瘸子跑了,一時間也沒那麽多想法,隻好招唿方雨羽坐下,同時讓下人再送些酒菜去二人的客房。好讓馬瘸子過後再吃。
這時,去前院的胡連山領著一襲紅衣的張媽媽到了花廳門口。
張媽媽一看到門口的馬瘸子先是一愣,不明白為何昨晚的馬瘸子今天出現在了王教頭家裏。來不及多想,便被胡連山引到了花廳內。
王公誌見來人被帶到,便揮手示意胡連山退下。起身對著張媽媽拱手說道:“辛苦張媽媽跑這一趟了。”
方雨羽也起身對張媽媽行了一禮。張媽媽趕忙躬身對著二人恭了萬福。
王公誌抬手示意二位落座。端了杯酒,敬了張媽媽一杯。然後開口問道:“張媽媽,我有一事相求,我聽聞張媽媽本是那鳳凰樓出來的人,那張媽媽可知這柳姑娘有什麽喜好。還請張媽媽不惜相告。”
張媽媽被王公誌這頓操作給整懵了,現在還沒迴過神來。本來昨晚王公誌離開前,叫住張媽媽,說想請張媽媽今日到府上一行,有要事相商。
今日一來後,見到這架勢,還以為是方雨羽昨日在樓裏看上了哪位姑娘,想托王公誌來搭個線。好成就一番佳話。哪曾想是王公誌自己的事,想從自己這裏套些關於柳姑娘的話。
張媽媽一時間沒反應過來。直到方雨羽開口問道:“張媽媽,可是有什麽為難之處?”
張媽媽這才迴過神來,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答複王公誌。支支吾吾了半天說道:“這個,這個,王教頭,您老這話問的奴家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答複你。你容我思考一下如何。”
“確實是我太唐突了,張媽媽有什麽困難還請直說,我王某人一個粗人,不太會說話。還請張媽媽見諒。”說完又端起酒杯敬了張媽媽一杯酒。
張媽媽忙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放下酒杯後細細思索起來。片刻後,抬頭跟王公誌說道:“王教頭,不瞞您說,這柳姑娘確實是我一手帶出來的。當年我手下那一批清倌人裏麵,就數這柳姑娘最是聰明伶俐。學東西又快,說話做事也最是穩妥。加上年輕漂亮,出閣後便在京都府留下不小的名聲。雖不及那百花榜上的仙子,但也是一方大家。”
張媽媽斟酌一下語言後繼續說道:“王教頭應當知道這鳳凰樓裏的規矩,像柳姑娘這種層次的姑娘,樓裏都是為那些達官貴人所特意留的。並非我不願意幫王教頭,實在是不想王教頭因此而與樓裏交惡。”
王公誌點了點頭,對張媽媽這番話表示認可。
張媽媽見王公誌聽了進去,思量一下後,似乎下定了某個決心一般,繼續說道:“王教頭若是信的過奴家,便讓奴家迴去細細考慮一番如何。明日我定給王教頭一個滿意的答複。隻是現在條件還不允許。但是我相信,這些許困難隻是暫時,待我迴去後與柳姑娘談談如何。”
王公誌見張媽媽這般表態,哪還能說什麽不同意的話。趕忙道謝,又起身給張媽媽斟酒。
方雨羽聽著張媽媽這番話,似乎心裏有些想法,於是開口問道:“不知道張媽媽迴去後,打算如何與柳姑娘提起這事兒,要知道,柳姑娘可是在你紅袖招待不了多久。”
張媽媽聽方雨羽這麽一說,神色也有些黯然。方雨羽說的是實情,要是不盡快辦妥這事,拖久了,就沒機會了。
隻見方雨羽笑著說道:“不如聽聽我的意見,想必張媽媽聽完,心裏自然就有數了。”
這時剛好王公誌走了進來,正準備拱手行禮。那黑袍人忙起身雙手合十對著王公誌鞠了一躬。然後開口說道:“阿彌陀佛,王將軍別來無恙。”
王公誌趕忙迴禮:“大師這是打哪家寺廟而來,不知找我王某人有何事。”
黑袍和尚看了看胡連山,王公誌頓時反應過來。趕忙說道:“胡先生去給這位大師換一壺新鮮的茶水,要剛燒的。”
這胡連山聽自家老爺這般吩咐,知道這是要迴避一下,趕忙將偏廳的茶壺拿走,出門時還將房門也帶上了。
王公誌見胡連山關了門,也不廢話,坐到主座上後抬手示意黑袍和尚落座。
黑袍和尚將頭上鬥取下,露出個帶著6個戒點香疤的大光頭。對著王公誌行了個佛禮後便坐下。
隻聽見這黑袍和尚緩緩開口道:“王將軍,貧僧法號明慧,是京都府明見寺的僧人的,此次前來臨江城是受王將軍故人所托,前來向王將軍取迴當年那位故人交於王將軍保管之物的。”
王公誌聽明慧和尚這麽一說,麵色一緊。思索片刻後問道:“是有這麽一迴事,不過可有憑證。”
明慧和尚從身上摸出一個木質的小盒,走到王公誌身前,雙手將木盒奉上。
王公誌拿過木盒,打開後發現木盒裏隻有枚玉扳指。這玉扳指材質極好,玉質上乘,通體溫潤,潔白無瑕,單單是這玉扳指便價值萬金。
王公誌拿起玉扳指細細打量,在玉扳指的內壁摸到一絲痕跡,將玉扳指對著光慢慢的轉動著角度,終於在一個特定的角度下,透過光線的照射,那玉扳指的內壁一個“柒”字隱隱可見。
確認完這玉扳指的真偽,王公誌也不多問,將玉扳指放迴盒子裏麵還給了明慧和尚,隨後讓明慧和尚隨他而來。
二人一路來到了王公誌的書房。二人進了房間後王公誌便從房內將門栓上了。
關好房門,快步走到牆邊的書架上,一陣摸索後打開了一個暗格。王公誌小心的從暗格內取出一個明黃綢緞包裹的匣子。
將匣子放在書桌上後便將外麵包裹的綢緞打開,露出裏麵的鐵匣子來。
這鐵匣子四四方方,長寬不過兩拳,高不過一掌,匣子四周緊密無瑕,隻有頂部有一圓環孔。另圓孔中心則是一個小鑰匙孔豎著向下插入的那種。
王公誌再次問明慧和尚要來盒子,取出那枚玉扳指,將玉扳指小心的對著那匣子上的圓環放了上去,“哢噠”一聲,圓環剛好接住玉扳指,還露出一小節在外麵。王公誌又從脖子上摘下一個金屬吊墜,拿在手上鼓搗一番,吊墜變成了鑰匙模樣。對著圓環中間的小孔插了進去,將鑰匙插到底後一擰。鐵匣子內傳來一陣機關轉動的聲音。然後玉扳指就全部落了進了圓環中。
經過一番折騰,王公誌終於將鐵匣子的蓋打開了。
隻見鐵匣子裏放著兩個物件,一個是通體透亮的舍利子。另一個是一塊銀白色的令牌。令牌上是一個龍形圖案包裹著一個“柒”字。
王公誌看著這兩件物件對著明慧和尚說道:“還請大師確認,這匣中之物是否是故人所取之物。”
明慧和尚上前打量著匣中物件。點了點頭,雙手合十向王公誌禮了一禮:“有勞王將軍了,那貴人還等著我迴去複明,就不打擾王將軍了。”
王公誌拱手還禮,見明慧和尚看過後,將匣子合上,把鑰匙往深處用力一壓,那玉扳指便被彈了出來。拔出鑰匙,將鑰匙恢複原狀。又取下玉扳指。一並交與明慧和尚。
明慧和尚接過鑰匙和玉扳指,隨身裝好後。掏出一塊不起眼的灰布將鐵匣子重新包裹起來,背在身後。準備妥當後。王公誌將明慧和尚送了出來。
二人來到王公誌院子的大門口外的台階上。明慧和尚站住腳,迴過身來與王公誌說道:“那位貴人還帶了話與王將軍,貴人說當年的事做的很好,如今大勢已基本成型,還請王將軍在耐心等待些時日,快著一年,最晚三年,王將軍便能迴到京都府。”
明慧和尚說完也不等王公誌迴話,便轉身戴上鬥笠,背著包袱消失在街頭。
王公誌看著明慧和尚離開的背影,心中一時五味雜陳。當年之事說起來還是害了不少無辜軍士,雖然最後那場戰爭還是大羽王朝勝利了,不過當時卻是因為王公誌的原因差點將大軍帶進無盡的戰火中。
王公誌送走了明慧和尚後迴到自己書房,坐在書桌前。迴憶起當年那個貴人的事。
七年前,那時候王公誌還在軍中任職。由於作戰得力,受到當時的主帥賞識。一路做到了偏將軍的位置,手裏有四五個營的兵力。約兩百多號人。
就在王公誌的所在的西路大軍即將剿滅猶族時,主帥將王公誌叫到帥營,主帥給了王公誌一道軍令。讓王公誌晚上帶著他的營的士兵去一個山穀兩側埋伏,等山穀裏出現火光,便率兵衝殺下去,將山穀內所有猶族全數殺光。
更是讓王公誌立下軍令狀,不得走脫一人。事成以後再給王公誌記上一大功。
王公誌拍著胸脯保證完成任務。隨後便帶人去山穀裏埋伏,果然主帥給得情報很準。一場戰鬥下來,猶族五十六個人,無一人逃脫,盡數被當場剿殺。清點完現場,按照主帥吩咐,將所有屍體當場焚毀。不留一點痕跡。
迴到營地,王公誌興衝衝的去主帥匯報戰果。卻發現主帥營帳內另有一個衣著華麗的人坐在主帥座位上,主帥在一旁恭敬的陪著笑。
還沒等王公誌給主帥匯報完戰果,那衣著華麗的人一拍桌子,開口就罵。說王公誌破壞了東路大軍的詔安計策。將猶族的少族長給殺了。讓大羽王朝與猶族的戰爭變成了不死不滅的血戰。更是揚言,要向朝廷奏稟此事,要治王公誌的罪。
王公誌趕忙下跪就想解釋。那衣著華麗的人卻不聽他解釋,怒氣衝衝的負衣而去。
正當王公誌心如死灰之時,那主帥扶起王公誌,與他說了這其中的關鍵。原來是朝中有人覺得東路軍在這場戰鬥中表現的太出色了,想借這個機會拖延一下他們的進度。於是讓西路主帥安排手下的人去做了那事。
不巧的是王公誌被主帥給惦記上了,但是主帥也表示。這次事了,便讓王公誌離開軍中,日後等朝中的那位貴人通知。將來在京都府內為王公誌謀和世襲罔替的爵位。但是這事隻能是主帥與王公誌二人知曉。同時交給了王公誌那個鐵匣子和鑰匙,並且告訴他,日後會有故人去他那裏取迴此物。當鐵匣子被貴人取迴的時候,就代表那位貴人大事已經辦妥了。
就這樣給王公誌找了個借口說是與軍中主帥不合,便讓王公誌退出軍中,做了這臨江城的團練教頭。
今日,那明慧和尚找上門來,取迴了當初的鐵匣子。證實那主帥並未騙他。
本來王公誌在臨江城的這些年,漸漸忘了當年的事。也沒了去京都府享受那個世襲罔替的念頭。而今明慧和尚的到來,將當年的事又翻了出來。此時的王公誌心中有些擔憂。
安安分分的過了這麽多年了。萬一去京都府後被卷入大人物之間的鬥爭,他這條小命,還真不夠拿捏的。
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就這樣王公誌一人在書房內待到了晌午時分。一直到胡連山前來稟報。
王公誌坐在書桌前還在思考著這其中關鍵。這時胡連山在門外稟報道:“老爺,您約的人,到了。老爺是打算在何處接待。我好去安排。”
王公誌聽著胡連山的話,這才想起來,今天還約了人上門談事。於是起身走到門口,打開書房的門,對著門口的胡連山說道:“嗯,我知道了,你叫下人去通知一下雨公子他們,就說是我有事想與雨公子聊聊,讓他們去花廳等候。你將那人帶到花廳來。”
胡連山得了王公誌的指令,忙安排下人去叫方雨羽和馬瘸子他們二人。自己則去了前院,將那人領了進來。
方雨羽聽下人傳話過來說是讓去花廳等候。心下雖有些感覺奇怪,但既然是王公誌有請,自然不敢耽擱片刻。便隨那下人來到了花廳。
二人一到花廳,就見花廳中擺放了一桌上好的酒菜。
王公誌見二人到了,起身拱手道:“怠慢二位了,剛巧有事耽擱到這時候。不如與我一同用個飯如何。”
方雨羽見王公誌這麽一說,趕忙拱手說道:“王老爺客氣了,我二人本來是麻煩了王老爺一早上,現在又來這裏蹭吃蹭喝的。多不好意思啊。”
“哈哈,就喜歡雨公子這大方的性格,說什麽蹭吃蹭喝的。等下還要二位給我出謀劃策呢。”王公誌笑著對二人說道。
方雨羽聽王公誌這麽一說,好奇的問道:“這麽說,王老爺還有別的客人?”
王公誌笑了笑說道:“莫非二位忘了昨晚給我出的主意了,我今日正是約了那紅袖招的張媽媽過來。想在張媽媽這裏打聽一下柳姑娘的事呢。”
“原來是這樣。看來王老爺對這事很是上心啊。那我們就一起聽聽?”方雨羽對著馬瘸子說道。
馬瘸子思索一下後開口說道:“有公子就行了,我在廳外候著便是,我畢竟是個下人,哪有下人與主人同桌的道理。”說罷也不等王公誌開口,便背著百翎匣去了廳外。
王公誌見馬瘸子跑了,一時間也沒那麽多想法,隻好招唿方雨羽坐下,同時讓下人再送些酒菜去二人的客房。好讓馬瘸子過後再吃。
這時,去前院的胡連山領著一襲紅衣的張媽媽到了花廳門口。
張媽媽一看到門口的馬瘸子先是一愣,不明白為何昨晚的馬瘸子今天出現在了王教頭家裏。來不及多想,便被胡連山引到了花廳內。
王公誌見來人被帶到,便揮手示意胡連山退下。起身對著張媽媽拱手說道:“辛苦張媽媽跑這一趟了。”
方雨羽也起身對張媽媽行了一禮。張媽媽趕忙躬身對著二人恭了萬福。
王公誌抬手示意二位落座。端了杯酒,敬了張媽媽一杯。然後開口問道:“張媽媽,我有一事相求,我聽聞張媽媽本是那鳳凰樓出來的人,那張媽媽可知這柳姑娘有什麽喜好。還請張媽媽不惜相告。”
張媽媽被王公誌這頓操作給整懵了,現在還沒迴過神來。本來昨晚王公誌離開前,叫住張媽媽,說想請張媽媽今日到府上一行,有要事相商。
今日一來後,見到這架勢,還以為是方雨羽昨日在樓裏看上了哪位姑娘,想托王公誌來搭個線。好成就一番佳話。哪曾想是王公誌自己的事,想從自己這裏套些關於柳姑娘的話。
張媽媽一時間沒反應過來。直到方雨羽開口問道:“張媽媽,可是有什麽為難之處?”
張媽媽這才迴過神來,但一下子不知道如何答複王公誌。支支吾吾了半天說道:“這個,這個,王教頭,您老這話問的奴家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答複你。你容我思考一下如何。”
“確實是我太唐突了,張媽媽有什麽困難還請直說,我王某人一個粗人,不太會說話。還請張媽媽見諒。”說完又端起酒杯敬了張媽媽一杯酒。
張媽媽忙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放下酒杯後細細思索起來。片刻後,抬頭跟王公誌說道:“王教頭,不瞞您說,這柳姑娘確實是我一手帶出來的。當年我手下那一批清倌人裏麵,就數這柳姑娘最是聰明伶俐。學東西又快,說話做事也最是穩妥。加上年輕漂亮,出閣後便在京都府留下不小的名聲。雖不及那百花榜上的仙子,但也是一方大家。”
張媽媽斟酌一下語言後繼續說道:“王教頭應當知道這鳳凰樓裏的規矩,像柳姑娘這種層次的姑娘,樓裏都是為那些達官貴人所特意留的。並非我不願意幫王教頭,實在是不想王教頭因此而與樓裏交惡。”
王公誌點了點頭,對張媽媽這番話表示認可。
張媽媽見王公誌聽了進去,思量一下後,似乎下定了某個決心一般,繼續說道:“王教頭若是信的過奴家,便讓奴家迴去細細考慮一番如何。明日我定給王教頭一個滿意的答複。隻是現在條件還不允許。但是我相信,這些許困難隻是暫時,待我迴去後與柳姑娘談談如何。”
王公誌見張媽媽這般表態,哪還能說什麽不同意的話。趕忙道謝,又起身給張媽媽斟酒。
方雨羽聽著張媽媽這番話,似乎心裏有些想法,於是開口問道:“不知道張媽媽迴去後,打算如何與柳姑娘提起這事兒,要知道,柳姑娘可是在你紅袖招待不了多久。”
張媽媽聽方雨羽這麽一說,神色也有些黯然。方雨羽說的是實情,要是不盡快辦妥這事,拖久了,就沒機會了。
隻見方雨羽笑著說道:“不如聽聽我的意見,想必張媽媽聽完,心裏自然就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