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來者不拒
庇護的罪婦成女帝後,竟瘋狂壓榨我 作者:首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了狄文誌這番委屈,蘇言也不由微微歎了口氣,苦笑道,“狄老先生,晚輩也清楚,現如今天下確實貪官眾多,腐朽之風盛行。”
“陛下也深知這種情況,所以才將我這個當朝二品侍郎,委派至江南做知府,賜與我禦賜金牌和尚方寶劍,讓我整頓江南官場的風氣。”
“但是蘇某初到豫章府,對本地的風土人情都不甚熟悉,尤其在初期起步階段,勢必舉步維艱。”
“而狄老先生在豫章府做了四任師爺,豫章府的錢糧賦稅、陸遞漕運,官民倉儲、刑獄學士,全都在你的胸腹之中。”
“蘇某懇請狄老先生再度出山,能助晚輩一臂之力。”
“晚輩願實現狄老先生多年來的夙願,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為豫章府的百姓做些實事。”
蘇言這番話,使得狄文誌深受感動,渾濁的眼眸之中流露出異樣的神采。
“既然如此,老夫鬥膽問蘇大人一句,眼下的當務之急是什麽?”
聽聞此話,蘇言心中一喜,急忙謙恭道:“正要向狄老先生請教!”
狄文誌略一思忖,正色道,“這些年來,潘家仰仗南州都督曲廣貴的權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本就致使民怨頗深。”
“自鄭知府病亡,潘文舉僭居知府之位,霸占府衙,胡作非為。”
“雖然隻有短短半個月光景,卻也對豫章府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傷害。”
“因為百姓們看不到希望,便紛紛拖家帶口逃離豫章府,寧願淪為無家可歸的流民,也不願今後在潘文舉的壓迫下受苦。”
“正因如此,現如今豫章府十室六空,尤其大量青壯男丁的外逃,導致田畝荒蕪,無人耕種。”
“眼下春播在即,蘇大人當務之急,應當是盡快將查抄潘家、處死潘文舉之事昭告整個江南,將百姓們悉數召迴。”
蘇言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讚同道,“狄老先生此言極是!”
“那就請狄老先生幫我寫一封告示,我即刻命人張貼江南六州,將流落在外的豫章府百姓統統召迴。”
“寫一封告示不算難事,老朽即刻就寫。”
狄文誌麵露難色道,“不過大人,僅憑一封告示,恐怕還不足以將百姓們盡數召迴。”
“因為豫章府的百姓,大多都受潘家壓迫多年,就算大人處死了潘文舉,百姓們也會懷疑會不會是為了扶持起下一個潘家而鋪路。”
“為了表明官府的誠意,是否應當給百姓們發放一些安家銀?”
蘇言點了點頭,淡笑道,“應該,當然應該!”
狄文誌試探性道,“那每戶返鄉的人家,發放一兩銀子?”
蘇言沉默不語,似是若有所思。
狄文誌說道,“蘇大人,雖然每戶一兩銀子不是個小數字,但老朽覺得這筆支出是值得的。”
“因為百姓們本就有房屋和田畝,得了銀兩後,大多都會用來購置農具、耕牛和穀種。”
“如此一來,今年收成的產量必然上漲,以長遠的角度看,官府的收益要遠遠大於這筆支出……”
蘇言擺了擺手,打斷了狄文誌的話,淡笑道,“狄老先生,你誤會了,我不是每戶一兩銀子太多。”
“而是我覺得,每戶隻給一兩銀子,有些太少了。”
“百姓們這些年來深受潘家荼毒,現如今本官上任,應當代替前任知府鄭泰然,予以他們一定的補償。”
“依我看來,流落在外的豫章府百姓,凡是能在春播之前返鄉,每戶按照人頭,發三兩銀子!”
聽聞此話,狄文誌頓時滿臉震驚,“蘇大人,你……你說的是真的?”
每戶一兩,和每人三兩,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一戶人家,就算往少了說,也有四五口人。
如果按五口人算的話,每個人頭三兩,便是十五兩。
更別提還有一些人家,上麵有老人,下麵兒女也有五六個。
若是真的按照每人三兩發放,絕對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當然。”
蘇言淡笑道,“狄老先生,你剛剛的話說的很對。”
“對於官府而言,銀子這種東西,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我相信,今日百姓們得了官府的銀兩,來日迴饋給官府的一定隻多不少!”
狄文誌麵露難色道,“可是……豫章府流落在外的百姓,至少有不下兩千戶。”
“如果真的按照每個人頭三兩銀子發放安家銀,恐怕共計要支出不下四五萬兩。”
“這麽大一筆開銷,大人要從哪裏去湊?”
蘇言咧嘴笑道,“狄老先生,咱們現在最不缺的,便是銀子。”
“從潘家抄沒的銀兩,還有一千多萬兩。”
“這些銀子我既不打算上交朝廷,也絕不會占為己有,而是要全部用在豫章府百姓的身上。”
狄文誌驚愕道,“蘇大人……此話當真?”
“當然。”
蘇言不假思索點了點頭,“這些銀兩,本就是潘家從豫章府百姓身上搜刮而來,我隻不過是將這些銀子奉還給百姓們而已。”
“本官一直信奉一句話,能用銀子買到的,都是便宜的。”
“如果隻花幾萬兩銀子,就能買迴離亂的民心,這筆買賣我必做無疑!”
聽了蘇言這番話,狄文誌也不由握緊拳頭,偌大年紀竟激動得熱血沸騰。
“沒想到老朽都已經快到進棺材的年紀,竟然還能遇上蘇大人這般賢明之主。”
“蘇大人有如此肝膽,老朽願燃盡最後的風燭殘年,竭智盡忠輔佐大人!”
……
這封告示張貼出去,瞬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凡豫章府百姓,能在春播之前返鄉,按照人頭發放三兩銀子。
即便是大災之年,官府也沒有過這麽大的賑濟力度。
流落在外的豫章府百姓,見到這封告示後,第一時間就立刻拖家帶口返迴豫章。
還有許多其他各州府無家無業的窮苦百姓,也都慕名來投。
對於任何府縣來說,百姓都是最重要的資源。
所以,蘇言自然是來者不拒,自掏腰包為他們修建住處,開荒分地,收為自己的百姓。
“陛下也深知這種情況,所以才將我這個當朝二品侍郎,委派至江南做知府,賜與我禦賜金牌和尚方寶劍,讓我整頓江南官場的風氣。”
“但是蘇某初到豫章府,對本地的風土人情都不甚熟悉,尤其在初期起步階段,勢必舉步維艱。”
“而狄老先生在豫章府做了四任師爺,豫章府的錢糧賦稅、陸遞漕運,官民倉儲、刑獄學士,全都在你的胸腹之中。”
“蘇某懇請狄老先生再度出山,能助晚輩一臂之力。”
“晚輩願實現狄老先生多年來的夙願,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為豫章府的百姓做些實事。”
蘇言這番話,使得狄文誌深受感動,渾濁的眼眸之中流露出異樣的神采。
“既然如此,老夫鬥膽問蘇大人一句,眼下的當務之急是什麽?”
聽聞此話,蘇言心中一喜,急忙謙恭道:“正要向狄老先生請教!”
狄文誌略一思忖,正色道,“這些年來,潘家仰仗南州都督曲廣貴的權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本就致使民怨頗深。”
“自鄭知府病亡,潘文舉僭居知府之位,霸占府衙,胡作非為。”
“雖然隻有短短半個月光景,卻也對豫章府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傷害。”
“因為百姓們看不到希望,便紛紛拖家帶口逃離豫章府,寧願淪為無家可歸的流民,也不願今後在潘文舉的壓迫下受苦。”
“正因如此,現如今豫章府十室六空,尤其大量青壯男丁的外逃,導致田畝荒蕪,無人耕種。”
“眼下春播在即,蘇大人當務之急,應當是盡快將查抄潘家、處死潘文舉之事昭告整個江南,將百姓們悉數召迴。”
蘇言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讚同道,“狄老先生此言極是!”
“那就請狄老先生幫我寫一封告示,我即刻命人張貼江南六州,將流落在外的豫章府百姓統統召迴。”
“寫一封告示不算難事,老朽即刻就寫。”
狄文誌麵露難色道,“不過大人,僅憑一封告示,恐怕還不足以將百姓們盡數召迴。”
“因為豫章府的百姓,大多都受潘家壓迫多年,就算大人處死了潘文舉,百姓們也會懷疑會不會是為了扶持起下一個潘家而鋪路。”
“為了表明官府的誠意,是否應當給百姓們發放一些安家銀?”
蘇言點了點頭,淡笑道,“應該,當然應該!”
狄文誌試探性道,“那每戶返鄉的人家,發放一兩銀子?”
蘇言沉默不語,似是若有所思。
狄文誌說道,“蘇大人,雖然每戶一兩銀子不是個小數字,但老朽覺得這筆支出是值得的。”
“因為百姓們本就有房屋和田畝,得了銀兩後,大多都會用來購置農具、耕牛和穀種。”
“如此一來,今年收成的產量必然上漲,以長遠的角度看,官府的收益要遠遠大於這筆支出……”
蘇言擺了擺手,打斷了狄文誌的話,淡笑道,“狄老先生,你誤會了,我不是每戶一兩銀子太多。”
“而是我覺得,每戶隻給一兩銀子,有些太少了。”
“百姓們這些年來深受潘家荼毒,現如今本官上任,應當代替前任知府鄭泰然,予以他們一定的補償。”
“依我看來,流落在外的豫章府百姓,凡是能在春播之前返鄉,每戶按照人頭,發三兩銀子!”
聽聞此話,狄文誌頓時滿臉震驚,“蘇大人,你……你說的是真的?”
每戶一兩,和每人三兩,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一戶人家,就算往少了說,也有四五口人。
如果按五口人算的話,每個人頭三兩,便是十五兩。
更別提還有一些人家,上麵有老人,下麵兒女也有五六個。
若是真的按照每人三兩發放,絕對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當然。”
蘇言淡笑道,“狄老先生,你剛剛的話說的很對。”
“對於官府而言,銀子這種東西,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我相信,今日百姓們得了官府的銀兩,來日迴饋給官府的一定隻多不少!”
狄文誌麵露難色道,“可是……豫章府流落在外的百姓,至少有不下兩千戶。”
“如果真的按照每個人頭三兩銀子發放安家銀,恐怕共計要支出不下四五萬兩。”
“這麽大一筆開銷,大人要從哪裏去湊?”
蘇言咧嘴笑道,“狄老先生,咱們現在最不缺的,便是銀子。”
“從潘家抄沒的銀兩,還有一千多萬兩。”
“這些銀子我既不打算上交朝廷,也絕不會占為己有,而是要全部用在豫章府百姓的身上。”
狄文誌驚愕道,“蘇大人……此話當真?”
“當然。”
蘇言不假思索點了點頭,“這些銀兩,本就是潘家從豫章府百姓身上搜刮而來,我隻不過是將這些銀子奉還給百姓們而已。”
“本官一直信奉一句話,能用銀子買到的,都是便宜的。”
“如果隻花幾萬兩銀子,就能買迴離亂的民心,這筆買賣我必做無疑!”
聽了蘇言這番話,狄文誌也不由握緊拳頭,偌大年紀竟激動得熱血沸騰。
“沒想到老朽都已經快到進棺材的年紀,竟然還能遇上蘇大人這般賢明之主。”
“蘇大人有如此肝膽,老朽願燃盡最後的風燭殘年,竭智盡忠輔佐大人!”
……
這封告示張貼出去,瞬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凡豫章府百姓,能在春播之前返鄉,按照人頭發放三兩銀子。
即便是大災之年,官府也沒有過這麽大的賑濟力度。
流落在外的豫章府百姓,見到這封告示後,第一時間就立刻拖家帶口返迴豫章。
還有許多其他各州府無家無業的窮苦百姓,也都慕名來投。
對於任何府縣來說,百姓都是最重要的資源。
所以,蘇言自然是來者不拒,自掏腰包為他們修建住處,開荒分地,收為自己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