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幾天,一凡跟梁麗雅散步迴到梁麗雅家,梁麗雅要一凡陪同她去父母家參加她的一個堂兄的婚禮。
她說,擔心父母家裏的人問起她的婚姻,讓一凡假裝她的男人。
一凡說:“聽過假裝男朋友的,可沒聽說假裝男人的。”
梁麗雅說:“情況特殊,原來不是跟前夫快要辦婚禮了嗎?老家的人不知道,總以為我早已結婚了。家裏規矩又是這樣,嫁出去的女兒必須成雙成對來祝賀。”
一凡說:“還有這種規矩?第一次聽說,你不是忽悠我吧?”
梁麗雅看勸不太動一凡,生氣地說:“你就說個準話,去,還是不去?”
一凡說:“好好好,去去去,到時別被你媽上眼藥就行。我可受不了她老人家的白眼。”
梁麗雅說:“這個,你放心,我會跟爸媽通氣的,這樣他們也有麵子。”
梁麗雅父母家是三角鎮的,堂兄的婚禮也在家裏舉辦,婚禮現場很是熱鬧。
一凡跟梁麗雅趕到她父母家時,看到她的母親在忙前忙後,看到梁麗雅帶著一凡也沒說什麽。
老家歌舞升平,一派熱鬧的喜慶氣氛,家門口寬大的空坪上舞起麒麟舞。
梁麗雅說,這是老家的風俗。
麒麟在中國古代相傳是一種形態象鹿,而又有角的動物。是民間傳說中的神獸,是太平、吉祥的象征。
在民間有“麒麟送子”的傳說,春聯中也有“麟趾呈祥”。由於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趨吉避兇的吉祥神物,以前無論是祭祀祖宗,還是喬遷新居,或生小孩,娶媳婦等,都要舞麒麟來慶賀。
所以在古代,民間藝人多有將其傳說中的模樣,紮製成道具,以舞動作表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特色的民間動物舞蹈。
隻見每隊大約20人左右,隨著嗩呐、鑼鼓樂聲翩翩起舞,麒麟搖頭擺尾,舐毛搔耳,上山、下山、出洞、采青、翻滾,很像一凡家中舞龍舞獅很是壯觀。
一凡特別注意到麒麟的“丁字步”,它總是有一隻前蹄抬著的,覺得這舞很是特別。
接著就是拳術表演,先由年紀最小的開始,依次表演;接著雙打表演;最後是器械表演,器具有關刀、雙刀、耙、藤遮、短棍、長棍、槍等,也是先單人表演再到雙人對打。
周圍觀看人很多,有矮小點的站在凳子上觀看,有的小孩騎在父親背上的,氣氛相當熱烈。
最後就是醒獅舞的表演,據說舞獅和舞麒麟武術活動源遠流長,在清朝初期已傳入三角。
舞獅,多以南獅為主。主要表達刻畫獅子的驍勇性格,多以大幅度的跳躍、跌樸、登高、翻滾過跳投、上高台、踩砂煲、采青等,舞獅子很講究腿功,要“四平八馬”。獅鼓的敲擊多為五星或七星。
舞獅多在喜慶節日時用來助興。
一開場,醒獅先是三進三退的拜見禮,表現活靈活現,前麵有頭“大頭佛”在頭引獅、戲獅,再就是舞文獅,采地青和盆青,結束時也繞場致謝。
聽說這裏還有一種像是唱山歌一樣的鹹水歌,這場婚禮沒有表演。
據資料記載:鹹水歌的歌名傳說不一,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珠江三角洲大片的海積平原被稱為鹹水田,並稱為大沙田。
鹹水歌的演唱內容較為廣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乃至青年男女愛慕之情,無不入曲。
無論是湧邊艇上,基頭田尾,隻要有人唱了開頭,即使正在田間勞作也總有人接上腔對唱,歌友們一唱一答十分熱鬧。
在表現形式上有獨唱、對唱,很少有群唱的表演形式,唱法大致分為長句鹹水歌和短句鹹水歌。
鹹水歌的歌詞都是即興的,演唱者即興而作,稱之為“爆肚”。
看完這些表演,大家坐在一起閑聊,梁麗雅跟她老家人介紹了一凡,一凡聽不太懂白話,也不知她們聊了些什麽,但一凡特別注意了一個人,表麵上特別傻的那種,不停地幫著麗雅堂兄家做著事,大家與跟他說上一兩句話,對他也特別地尊重,一凡想起村的根石,根石不跟一凡一個姓,比一凡大幾歲,從山上廟裏下到村裏後,經常在一起玩,每逢大家有什麽紅白喜事他都會去主動幫忙,從不計報酬,村裏人也特別敬重他,隻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孩會跟他打打鬧鬧,但他從來不會欺負小孩,看見有哪個小孩跌倒,他都會上前扶起來。
一凡問梁麗雅他是什麽人?
梁麗雅說,那是村裏不精不傻的人,但人心地十分善良,大家都很尊敬他,她說她應叫老伯公了。
一凡突然想到一種叫法:守村人。
守村人就是那種,說好一起大了去闖世界的,你卻待我如五六歲的少年,每次迴來,總喜歡從口袋裏抓幾把從家裏偷來的花生、瓜子,從身上抽出幾根黃瓜,暗暗遞給自己的孩提同伴。
據說每個村子都有個傻子,這樣的人叫做守村人,因為替村子擋了災所以變成這樣。
守村人又叫鎮靈人,有些地方叫地仙,此類人一般多為前世大兇之人,死前醒悟,自願來世三魂去一,七魄去二,鎮守一方,以報前世孽債,受今世苦難,享來世齊天之福,他們大多都五弊三缺。
五弊即“鰥、寡、孤、獨、殘。”,三缺即“缺錢、命、權”。
所以“守村人”一般壽命都不長,而且命中注定孤獨終老,備受世人嘲弄。
在農村裏待過的人都知道,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兩個看上去有點傻傻的這樣的人。
他們由於腦袋不好使,一天到晚無所事事,村頭逛村尾,為人老實不傷人,這樣的人在村裏一般都被稱之為“守村人”。
聽老人說是上天派下來幫助村民的,也有說是土地爺轉世,因為要守住秘密,上天隻能給他們不健全的智商。
守村人五弊三缺傻傻的,他們心地善良、無欲無求、樂於助人、享來世福。?
守村人最厲害的三個特征並不涉及超能力,而是基於他們在農村之中的角色和特性,他們具有廣泛的知識與信息?,在外人看來有些傻或瘋癲,但他們對於村中的大小事務卻了如指掌。
他們知道村裏發生的各種事情,無論是家長裏短還是重要事件,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
另外就是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村裏紅白喜事等場合會主動去幫忙,不計較個人得失,隻要給口吃的就行。
他們樂於助人,無私奉獻,不求迴報,這種精神在農村裏備受尊敬和讚譽。
再則,盡管在村裏他們不會被當作正常人看待,但他們在村中卻有著獨特的社交地位,他們與村民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聯係和互動方式,既保持了距離又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
迴到梁麗雅家,她特別高興,看著一凡沉思的樣子,坐在一凡腿上問一凡怎麽啦?
一凡說,沒什麽,在想一件事,就是你的老伯公,那個不精不傻的那個。
梁麗雅問一凡:“你想他幹啥?”
一凡說:“作為一名道醫,有沒有一種什麽藥、什麽符咒可以治愈那樣的一批人,他們作為同道中人,為何要來到人間受這樣的苦,這樣的罪,最後還不能好好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盡管那是天道輪迴的事。”
梁麗雅說:“一凡,你太善良了。”
說後把一凡的頭抱在了她的胸前。
一凡心靈在叩問:“根石,你在家裏還好嗎?”
她說,擔心父母家裏的人問起她的婚姻,讓一凡假裝她的男人。
一凡說:“聽過假裝男朋友的,可沒聽說假裝男人的。”
梁麗雅說:“情況特殊,原來不是跟前夫快要辦婚禮了嗎?老家的人不知道,總以為我早已結婚了。家裏規矩又是這樣,嫁出去的女兒必須成雙成對來祝賀。”
一凡說:“還有這種規矩?第一次聽說,你不是忽悠我吧?”
梁麗雅看勸不太動一凡,生氣地說:“你就說個準話,去,還是不去?”
一凡說:“好好好,去去去,到時別被你媽上眼藥就行。我可受不了她老人家的白眼。”
梁麗雅說:“這個,你放心,我會跟爸媽通氣的,這樣他們也有麵子。”
梁麗雅父母家是三角鎮的,堂兄的婚禮也在家裏舉辦,婚禮現場很是熱鬧。
一凡跟梁麗雅趕到她父母家時,看到她的母親在忙前忙後,看到梁麗雅帶著一凡也沒說什麽。
老家歌舞升平,一派熱鬧的喜慶氣氛,家門口寬大的空坪上舞起麒麟舞。
梁麗雅說,這是老家的風俗。
麒麟在中國古代相傳是一種形態象鹿,而又有角的動物。是民間傳說中的神獸,是太平、吉祥的象征。
在民間有“麒麟送子”的傳說,春聯中也有“麟趾呈祥”。由於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趨吉避兇的吉祥神物,以前無論是祭祀祖宗,還是喬遷新居,或生小孩,娶媳婦等,都要舞麒麟來慶賀。
所以在古代,民間藝人多有將其傳說中的模樣,紮製成道具,以舞動作表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特色的民間動物舞蹈。
隻見每隊大約20人左右,隨著嗩呐、鑼鼓樂聲翩翩起舞,麒麟搖頭擺尾,舐毛搔耳,上山、下山、出洞、采青、翻滾,很像一凡家中舞龍舞獅很是壯觀。
一凡特別注意到麒麟的“丁字步”,它總是有一隻前蹄抬著的,覺得這舞很是特別。
接著就是拳術表演,先由年紀最小的開始,依次表演;接著雙打表演;最後是器械表演,器具有關刀、雙刀、耙、藤遮、短棍、長棍、槍等,也是先單人表演再到雙人對打。
周圍觀看人很多,有矮小點的站在凳子上觀看,有的小孩騎在父親背上的,氣氛相當熱烈。
最後就是醒獅舞的表演,據說舞獅和舞麒麟武術活動源遠流長,在清朝初期已傳入三角。
舞獅,多以南獅為主。主要表達刻畫獅子的驍勇性格,多以大幅度的跳躍、跌樸、登高、翻滾過跳投、上高台、踩砂煲、采青等,舞獅子很講究腿功,要“四平八馬”。獅鼓的敲擊多為五星或七星。
舞獅多在喜慶節日時用來助興。
一開場,醒獅先是三進三退的拜見禮,表現活靈活現,前麵有頭“大頭佛”在頭引獅、戲獅,再就是舞文獅,采地青和盆青,結束時也繞場致謝。
聽說這裏還有一種像是唱山歌一樣的鹹水歌,這場婚禮沒有表演。
據資料記載:鹹水歌的歌名傳說不一,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珠江三角洲大片的海積平原被稱為鹹水田,並稱為大沙田。
鹹水歌的演唱內容較為廣泛,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乃至青年男女愛慕之情,無不入曲。
無論是湧邊艇上,基頭田尾,隻要有人唱了開頭,即使正在田間勞作也總有人接上腔對唱,歌友們一唱一答十分熱鬧。
在表現形式上有獨唱、對唱,很少有群唱的表演形式,唱法大致分為長句鹹水歌和短句鹹水歌。
鹹水歌的歌詞都是即興的,演唱者即興而作,稱之為“爆肚”。
看完這些表演,大家坐在一起閑聊,梁麗雅跟她老家人介紹了一凡,一凡聽不太懂白話,也不知她們聊了些什麽,但一凡特別注意了一個人,表麵上特別傻的那種,不停地幫著麗雅堂兄家做著事,大家與跟他說上一兩句話,對他也特別地尊重,一凡想起村的根石,根石不跟一凡一個姓,比一凡大幾歲,從山上廟裏下到村裏後,經常在一起玩,每逢大家有什麽紅白喜事他都會去主動幫忙,從不計報酬,村裏人也特別敬重他,隻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孩會跟他打打鬧鬧,但他從來不會欺負小孩,看見有哪個小孩跌倒,他都會上前扶起來。
一凡問梁麗雅他是什麽人?
梁麗雅說,那是村裏不精不傻的人,但人心地十分善良,大家都很尊敬他,她說她應叫老伯公了。
一凡突然想到一種叫法:守村人。
守村人就是那種,說好一起大了去闖世界的,你卻待我如五六歲的少年,每次迴來,總喜歡從口袋裏抓幾把從家裏偷來的花生、瓜子,從身上抽出幾根黃瓜,暗暗遞給自己的孩提同伴。
據說每個村子都有個傻子,這樣的人叫做守村人,因為替村子擋了災所以變成這樣。
守村人又叫鎮靈人,有些地方叫地仙,此類人一般多為前世大兇之人,死前醒悟,自願來世三魂去一,七魄去二,鎮守一方,以報前世孽債,受今世苦難,享來世齊天之福,他們大多都五弊三缺。
五弊即“鰥、寡、孤、獨、殘。”,三缺即“缺錢、命、權”。
所以“守村人”一般壽命都不長,而且命中注定孤獨終老,備受世人嘲弄。
在農村裏待過的人都知道,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兩個看上去有點傻傻的這樣的人。
他們由於腦袋不好使,一天到晚無所事事,村頭逛村尾,為人老實不傷人,這樣的人在村裏一般都被稱之為“守村人”。
聽老人說是上天派下來幫助村民的,也有說是土地爺轉世,因為要守住秘密,上天隻能給他們不健全的智商。
守村人五弊三缺傻傻的,他們心地善良、無欲無求、樂於助人、享來世福。?
守村人最厲害的三個特征並不涉及超能力,而是基於他們在農村之中的角色和特性,他們具有廣泛的知識與信息?,在外人看來有些傻或瘋癲,但他們對於村中的大小事務卻了如指掌。
他們知道村裏發生的各種事情,無論是家長裏短還是重要事件,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
另外就是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村裏紅白喜事等場合會主動去幫忙,不計較個人得失,隻要給口吃的就行。
他們樂於助人,無私奉獻,不求迴報,這種精神在農村裏備受尊敬和讚譽。
再則,盡管在村裏他們不會被當作正常人看待,但他們在村中卻有著獨特的社交地位,他們與村民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聯係和互動方式,既保持了距離又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
迴到梁麗雅家,她特別高興,看著一凡沉思的樣子,坐在一凡腿上問一凡怎麽啦?
一凡說,沒什麽,在想一件事,就是你的老伯公,那個不精不傻的那個。
梁麗雅問一凡:“你想他幹啥?”
一凡說:“作為一名道醫,有沒有一種什麽藥、什麽符咒可以治愈那樣的一批人,他們作為同道中人,為何要來到人間受這樣的苦,這樣的罪,最後還不能好好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盡管那是天道輪迴的事。”
梁麗雅說:“一凡,你太善良了。”
說後把一凡的頭抱在了她的胸前。
一凡心靈在叩問:“根石,你在家裏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