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五行旗紅巾軍
暢遊諸天萬界始於武當 作者:金塔紀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無忌聽到那幾人的話語後,身體不由自主地轉動過去,目光緩緩投向了不遠處的小昭與黛綺絲。就在這一瞬間,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黛綺絲臉龐之上如流星般一閃即逝的喜色。刹那間,他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重錘狠狠地敲擊了一下。此刻,一種深深的恐懼如同潮水一般湧上心頭,他無比擔憂黛綺絲會毫不猶豫地開口應下那幾個人的請求,如此一來,小昭恐怕就要跟隨他們一同離去了。
正當張無忌滿心憂慮之時,王一帆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了他的身旁。隻見王一帆輕輕地抬起手來,拍了拍張無忌的肩膀,並向他投來了一個充滿自信的眼神,似乎在告訴他:“放心吧,一切有我!”與此同時,王一帆看似不經意地運起內力,雙腳交替踩踏地麵,每一次落腳之處都會留下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仿佛要將這片土地都撕裂開來。
黛綺絲自然也注意到了王一帆腳下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深坑,心中頓時明悟過來——眼前這位男子顯然並不希望自己迴到波斯明教。緊接著,她的視線迅速轉移到了站在一旁的張無忌身上,瞬間便洞悉了其中的緣由。原來,張無忌因心係小昭而不便直接對自己開口阻攔,但好在還有王一帆能夠挺身而出。想到此處,黛綺絲微微眯起雙眸,略作思索之後輕聲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我一時之間還未曾想好,容我再仔細斟酌一番。”其實,她心底早已暗自盤算好了主意——待到夜晚降臨,她定要與愛女小昭好生哭訴一場,想盡辦法說服小昭前往波斯明教擔任聖女一職。這樣一來,自己便無需親自出麵迴應王一帆所提出的問題了。主打著我沒說,我女兒都答應了我能怎麽辦。
輝月使滿臉堆笑地說道:“您慢慢考慮便是,咱們並不著急。我們會一直在這船上候著,等您們考慮好了,隻需知會一聲,我便派人前來接引諸位。”言罷,她便攜同那些負傷的教眾,小心翼翼地抬起已然身負重傷、奄奄一息的流雲使與妙風使,緩緩轉身朝著那艘宏偉的樓船行去。
待他們登上樓船之後,身影逐漸消失在了視線之中。而王一帆則靜靜地站在島上的房間裏,目光透過窗戶,恰好瞧見黛綺絲正牽著小昭的小手,一同向著自己的閨房走去。他不禁微微皺眉,陷入了短暫的沉思。少頃,他似乎恍然大悟一般,心中暗自思忖道:“看來這位紫衫龍王黛綺絲是打算采用迂迴戰術,以求達成目的啊。”
與此同時,在黛綺絲的房間之內,氣氛顯得有些凝重。隻見黛綺絲緊緊拉住小昭的柔荑,輕聲言道:“小昭,娘親有一事相求於你,不知可否應允?”
小昭心頭猛地一顫,眼眶瞬間濕潤起來,晶瑩的淚珠不受控製地順著臉頰滾落而下。其實,早在黛綺絲牽起她手走進房門的那一刻,聰慧過人的小昭便已在心中猜出了大概。此刻,當親耳聽到母親這番話語時,她內心深處的情感終於如決堤之水般洶湧而出,再難抑製住奔湧的淚水。
“娘求求你了!在此處,我已然毫無眷戀之意。如今,我唯一的心願便是能夠重返那個伴我成長的故鄉。”黛綺絲哀求著小昭。
小昭猛地一下站了起來,她那嬌柔的身軀微微顫抖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聲音帶著明顯的哽咽,直直地望向黛綺絲問道:“娘,您可曾有那麽一刻為女兒考慮過嗎?您可知道我的心思和想法?您是否了解我心中所喜所愛之人與事呢?您一心想要迴到屬於您的故鄉,卻要讓我割舍掉自己的故鄉,遠離那些我深深喜愛著的人與事物啊!”
麵對小昭這突如其來的反問,黛綺絲整個人都愣住了,仿佛石化在了原地一般。一直以來,小昭都是那個對自己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的乖巧女兒,她從未想到過小昭竟會如此直接而激烈地質問自己。一時間,黛綺絲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迴應。
就在黛綺絲還沒有迴過神來的時候,小昭已經像一隻受驚的小鹿般,飛快地奪門而出,邊跑邊放聲大哭著。眾人看到這一幕,皆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這時,隻聽得“啪”的一聲脆響,原來是王一帆毫不留情地一巴掌拍在了張無忌的頭上,並迅速喝斥道:“你還愣在這裏幹什麽?趕緊去追呀!”
張無忌被這一拍一吼給驚醒過來,他二話不說,立刻拔腿就朝著小昭離去的方向追了出去。
這邊廂,王一帆看著張無忌遠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轉頭對著宋青書等三人有條不紊地吩咐道:“青書、伯溫,你們兩個快去收拾行李包裹,明天咱們就得啟程返迴中原了。”說罷,他又將目光投向周芷若,溫和地笑道:“芷若啊,你就去廚房準備今晚的晚飯吧。”
“師父!待我們迴到中原之後,您便帶著青書師弟和芷若師妹返迴武當山吧。而徒兒則會帶領伯溫以及無忌等人迴歸明教。待到成功清除帝星前方的所有阻礙之時,徒兒定會詢問無忌他是否真心想要擔任這所謂的教主之位。” 王一帆說完這番話後,緩緩轉過身來,目光直直地望向謝遜,接著開口道:“獅王前輩,對於您往昔所經曆的種種,還有那些恩恩怨怨,徒兒不想過多過問。但徒兒深知,您乃是我五哥的結拜兄長,更是無忌的義父。那麽,如果我希望您從今往後留在武當山,安安穩穩地做個平凡之人,不知您意下如何呢?”
隻見謝遜重重地歎了口氣,感慨萬分地說道:“唉......想當年,老夫的確犯下了諸多過錯啊。如今若能當個普普通通的人,倒也未嚐不可。隻不過,那成昆惡賊尚未伏誅,我與他之間有著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呐!隻要能夠手刃此獠報仇雪恨,無論讓老夫去做何事,老夫都在所不惜!”說罷,謝遜那雙原本黯淡無光的眼眸之中突然閃過一絲凜冽的殺意。
“仇一定要親自報嗎?我覺得以無忌的身手和智慧,完全可以替你報仇雪恨啊!這樣一來,你也能少些風險與麻煩。”
隻見謝遜緩緩低下頭去,沉默不語。他那一頭淩亂的金發微微晃動著,似乎在透露著內心的糾結與掙紮。他究竟在思考些什麽呢?也許是在權衡親自報仇所帶來的快感與可能麵臨的危險;又或許是在思量是否應該相信他人來為自己完成這樁心願……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獅王慢慢考慮,此事不急在一時。”
當夕陽漸漸西沉,餘暉如金粉般灑落在大地上時,張無忌帶著小昭迴到了住處。還未等邁進門檻,張無忌便迫不及待地對著屋內正在吃飯的王一帆喊道:“小師叔,我們商量好了,明天就啟程返迴中原!”
聽到這話,王一帆停下手中的動作,微笑著指向桌邊的幾個空位說道:“快進來吧,無忌、小昭姑娘,先坐下吃晚飯。你們的行囊我已經吩咐青書他們收拾妥當了。不過小昭姑娘今晚將自己的物品整理妥當,咱們明兒個一大早就出發。”說罷,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眾人趕緊吃飯。
翌日,眾人來到海邊,輝月使早已等候多時。
“請問你們考慮的如何了?”
紫衫龍王黛綺絲沉默不語,望向王一帆。
王一帆看著望向自己的黛綺絲,沒好氣的說:“自己怎麽想的就說,不用看我。小昭姑娘不會跟你去的,你是去是留全憑自己決定。我不會橫加阻攔,你大可放心!”
黛綺絲聞言一喜“我願迴波斯明教總壇,小昭是娘對不起,以後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張無忌抱拳行禮“小昭以後有我照顧,一定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的。”
小昭向黛綺絲跪下連磕三個頭“娘,女兒不孝以後不能侍奉你左右。”
……
王一帆看差不多了,對著輝月使喊道:“不介意送我們迴中原吧!”
輝月使一臉豬膽色,心裏罵道:“我能說介意嗎?”嘴上卻很誠實“不介意,能送你們迴中原是我們的榮幸。”
兩天以後,王一帆幾人被送到中原,輝月使就立馬吩咐樓船調轉方向離開了。眾人兵分兩路:一路由清明老道、楊悅欣帶著宋青書、周芷若和小昭一起迴武當山。
另一路王一帆帶著劉伯溫和張無忌於金毛獅王謝遜一起趕往明教。到達明教後,王一帆讓劉伯溫直接去找朱元璋,他和張無忌去光明頂大殿。
明教大殿內,眾人看到迴來金毛獅王謝遜紛紛上前打招唿。
張無忌臉色陰沉看著場中的明教高層“鷹野王何在!”
鷹野王看著有點陌生的外甥,連忙上前“屬下在!”
“我且問你,大都城內你帶隊都做了什麽?”
鷹野王立馬意識到自己當夜在大都城內幹的那些事,被自己這個教主外甥知道了。“城中製造混亂,為教主帶領五行旗救人撤退分散蒙古人兵力。”
張無忌厲聲質問:“那你都幹什麽?燒殺搶掠無辜百姓!楊逍你既然下令都繞過我這個教主,當初為什麽要讓我做這個教主?”
大殿內鴉雀無聲,大家都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兩人麵色如常坐著,已知道全部事情的白眉鷹王殷天正和剛迴到明教的金毛獅王謝遜。
隻見張無忌霍然站起身來,他那高大的身軀挺得筆直,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他目光堅定地環視著殿內眾人,朗聲道:“既然如此,我現在便辭去這教主之位。諸位可重新推舉出一位能讓大家都心悅誠服的教主!”話音未落,他手臂一揮,隻聽得一陣破空之聲響起,六道寒光如流星般疾射而出,“咄咄咄”六聲悶響過後,六枚聖火令已然深深地釘在了牆壁之上。張無忌看也不再看一眼,毅然決然地頭也不迴地大步走出了大殿。
範遙見狀,急忙快步上前查看。當他看清那嵌入牆中的物件時,不禁失聲驚唿起來:“聖火令!竟然是失蹤已久的聖火令!沒想到教主竟將它們尋迴了。”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驚喜和訝異。
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眾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在這時,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殷天正緩緩站起了身。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臉上雖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雙目依然炯炯有神。他微微歎了口氣,說道:“老夫如今已年事漸高,實在是力不從心了。隻想去過些安穩、閑適的日子。所以,這護教法王之位,老夫今日也一並辭去了。諸位,咱們後會有期!”言罷,他亦是步履蹣跚地走出了大殿。
而另一邊,始終沉默不語的謝遜,此刻也默默地站起身來。他一言不發,隻是用那雙失明卻依舊深邃的眼睛掃視了一下四周,然後便邁著沉重的步伐,徑直朝著殿門走去。隨著他的離去,殿內隻剩下一群不知所措的人,原本團結一致的明教眾人,此時又陷入了一片混亂與迷茫之中,宛如當初那般如同一盤散沙。
此刻,大殿之內,五行旗的總旗官與紅巾軍的頭領並肩而行,一同踏出了這莊嚴肅穆的殿門。
“韓兄啊,對於當前局勢,不知你作何看法呀?”其中一人開口問道。
被稱作韓兄之人略微沉吟片刻後迴答道:“依我之見,誠如劉先生所言那般。若要徹底推翻那殘暴不仁的元廷,恢複咱大漢昔日的榮光,僅依靠那些身居高位的權貴們怕是難以成事。如今帝星已然顯現於你五行旗之中,不知徐兄可曾尋得此人?”
那位徐姓總旗官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緩緩說道:“實不相瞞,經我多番查探,發現那銳金旗的小旗官朱元璋便是我們苦苦尋覓的帝星所在。而且,我已經同五行旗的諸位主旗官商議妥當,待返迴之後便立即脫離明教,率部與你紅巾軍合兵一處,共舉義旗!”
聞聽此言,韓兄不禁喜形於色,連忙應道:“如此甚好!事不宜遲,咱們這就前往五行旗營地,詳細商討一下兩軍合並之事。”
然而就在這時,徐兄卻突然麵露狐疑之色,似笑非笑地調侃起來:“我說老韓呐,你該不會是打著吞並我五行旗的算盤吧?”
韓兄聞言先是一愣,隨即便哈哈大笑起來,拍著徐兄的肩膀說道:“徐兄莫要開玩笑啦!咱們齊心協力前去擁戴帝星,共同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做個名垂青史的從龍之臣豈不快哉?又何必相互猜忌呢?”
話音未落,兩人相視一笑,而後大步流星地朝著五行旗營地走去,一路上談笑風生,仿佛看到了未來光明璀璨的前景正鋪展在他們腳下。
正當張無忌滿心憂慮之時,王一帆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了他的身旁。隻見王一帆輕輕地抬起手來,拍了拍張無忌的肩膀,並向他投來了一個充滿自信的眼神,似乎在告訴他:“放心吧,一切有我!”與此同時,王一帆看似不經意地運起內力,雙腳交替踩踏地麵,每一次落腳之處都會留下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仿佛要將這片土地都撕裂開來。
黛綺絲自然也注意到了王一帆腳下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深坑,心中頓時明悟過來——眼前這位男子顯然並不希望自己迴到波斯明教。緊接著,她的視線迅速轉移到了站在一旁的張無忌身上,瞬間便洞悉了其中的緣由。原來,張無忌因心係小昭而不便直接對自己開口阻攔,但好在還有王一帆能夠挺身而出。想到此處,黛綺絲微微眯起雙眸,略作思索之後輕聲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我一時之間還未曾想好,容我再仔細斟酌一番。”其實,她心底早已暗自盤算好了主意——待到夜晚降臨,她定要與愛女小昭好生哭訴一場,想盡辦法說服小昭前往波斯明教擔任聖女一職。這樣一來,自己便無需親自出麵迴應王一帆所提出的問題了。主打著我沒說,我女兒都答應了我能怎麽辦。
輝月使滿臉堆笑地說道:“您慢慢考慮便是,咱們並不著急。我們會一直在這船上候著,等您們考慮好了,隻需知會一聲,我便派人前來接引諸位。”言罷,她便攜同那些負傷的教眾,小心翼翼地抬起已然身負重傷、奄奄一息的流雲使與妙風使,緩緩轉身朝著那艘宏偉的樓船行去。
待他們登上樓船之後,身影逐漸消失在了視線之中。而王一帆則靜靜地站在島上的房間裏,目光透過窗戶,恰好瞧見黛綺絲正牽著小昭的小手,一同向著自己的閨房走去。他不禁微微皺眉,陷入了短暫的沉思。少頃,他似乎恍然大悟一般,心中暗自思忖道:“看來這位紫衫龍王黛綺絲是打算采用迂迴戰術,以求達成目的啊。”
與此同時,在黛綺絲的房間之內,氣氛顯得有些凝重。隻見黛綺絲緊緊拉住小昭的柔荑,輕聲言道:“小昭,娘親有一事相求於你,不知可否應允?”
小昭心頭猛地一顫,眼眶瞬間濕潤起來,晶瑩的淚珠不受控製地順著臉頰滾落而下。其實,早在黛綺絲牽起她手走進房門的那一刻,聰慧過人的小昭便已在心中猜出了大概。此刻,當親耳聽到母親這番話語時,她內心深處的情感終於如決堤之水般洶湧而出,再難抑製住奔湧的淚水。
“娘求求你了!在此處,我已然毫無眷戀之意。如今,我唯一的心願便是能夠重返那個伴我成長的故鄉。”黛綺絲哀求著小昭。
小昭猛地一下站了起來,她那嬌柔的身軀微微顫抖著,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聲音帶著明顯的哽咽,直直地望向黛綺絲問道:“娘,您可曾有那麽一刻為女兒考慮過嗎?您可知道我的心思和想法?您是否了解我心中所喜所愛之人與事呢?您一心想要迴到屬於您的故鄉,卻要讓我割舍掉自己的故鄉,遠離那些我深深喜愛著的人與事物啊!”
麵對小昭這突如其來的反問,黛綺絲整個人都愣住了,仿佛石化在了原地一般。一直以來,小昭都是那個對自己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的乖巧女兒,她從未想到過小昭竟會如此直接而激烈地質問自己。一時間,黛綺絲的腦海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迴應。
就在黛綺絲還沒有迴過神來的時候,小昭已經像一隻受驚的小鹿般,飛快地奪門而出,邊跑邊放聲大哭著。眾人看到這一幕,皆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這時,隻聽得“啪”的一聲脆響,原來是王一帆毫不留情地一巴掌拍在了張無忌的頭上,並迅速喝斥道:“你還愣在這裏幹什麽?趕緊去追呀!”
張無忌被這一拍一吼給驚醒過來,他二話不說,立刻拔腿就朝著小昭離去的方向追了出去。
這邊廂,王一帆看著張無忌遠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轉頭對著宋青書等三人有條不紊地吩咐道:“青書、伯溫,你們兩個快去收拾行李包裹,明天咱們就得啟程返迴中原了。”說罷,他又將目光投向周芷若,溫和地笑道:“芷若啊,你就去廚房準備今晚的晚飯吧。”
“師父!待我們迴到中原之後,您便帶著青書師弟和芷若師妹返迴武當山吧。而徒兒則會帶領伯溫以及無忌等人迴歸明教。待到成功清除帝星前方的所有阻礙之時,徒兒定會詢問無忌他是否真心想要擔任這所謂的教主之位。” 王一帆說完這番話後,緩緩轉過身來,目光直直地望向謝遜,接著開口道:“獅王前輩,對於您往昔所經曆的種種,還有那些恩恩怨怨,徒兒不想過多過問。但徒兒深知,您乃是我五哥的結拜兄長,更是無忌的義父。那麽,如果我希望您從今往後留在武當山,安安穩穩地做個平凡之人,不知您意下如何呢?”
隻見謝遜重重地歎了口氣,感慨萬分地說道:“唉......想當年,老夫的確犯下了諸多過錯啊。如今若能當個普普通通的人,倒也未嚐不可。隻不過,那成昆惡賊尚未伏誅,我與他之間有著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呐!隻要能夠手刃此獠報仇雪恨,無論讓老夫去做何事,老夫都在所不惜!”說罷,謝遜那雙原本黯淡無光的眼眸之中突然閃過一絲凜冽的殺意。
“仇一定要親自報嗎?我覺得以無忌的身手和智慧,完全可以替你報仇雪恨啊!這樣一來,你也能少些風險與麻煩。”
隻見謝遜緩緩低下頭去,沉默不語。他那一頭淩亂的金發微微晃動著,似乎在透露著內心的糾結與掙紮。他究竟在思考些什麽呢?也許是在權衡親自報仇所帶來的快感與可能麵臨的危險;又或許是在思量是否應該相信他人來為自己完成這樁心願……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獅王慢慢考慮,此事不急在一時。”
當夕陽漸漸西沉,餘暉如金粉般灑落在大地上時,張無忌帶著小昭迴到了住處。還未等邁進門檻,張無忌便迫不及待地對著屋內正在吃飯的王一帆喊道:“小師叔,我們商量好了,明天就啟程返迴中原!”
聽到這話,王一帆停下手中的動作,微笑著指向桌邊的幾個空位說道:“快進來吧,無忌、小昭姑娘,先坐下吃晚飯。你們的行囊我已經吩咐青書他們收拾妥當了。不過小昭姑娘今晚將自己的物品整理妥當,咱們明兒個一大早就出發。”說罷,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眾人趕緊吃飯。
翌日,眾人來到海邊,輝月使早已等候多時。
“請問你們考慮的如何了?”
紫衫龍王黛綺絲沉默不語,望向王一帆。
王一帆看著望向自己的黛綺絲,沒好氣的說:“自己怎麽想的就說,不用看我。小昭姑娘不會跟你去的,你是去是留全憑自己決定。我不會橫加阻攔,你大可放心!”
黛綺絲聞言一喜“我願迴波斯明教總壇,小昭是娘對不起,以後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張無忌抱拳行禮“小昭以後有我照顧,一定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的。”
小昭向黛綺絲跪下連磕三個頭“娘,女兒不孝以後不能侍奉你左右。”
……
王一帆看差不多了,對著輝月使喊道:“不介意送我們迴中原吧!”
輝月使一臉豬膽色,心裏罵道:“我能說介意嗎?”嘴上卻很誠實“不介意,能送你們迴中原是我們的榮幸。”
兩天以後,王一帆幾人被送到中原,輝月使就立馬吩咐樓船調轉方向離開了。眾人兵分兩路:一路由清明老道、楊悅欣帶著宋青書、周芷若和小昭一起迴武當山。
另一路王一帆帶著劉伯溫和張無忌於金毛獅王謝遜一起趕往明教。到達明教後,王一帆讓劉伯溫直接去找朱元璋,他和張無忌去光明頂大殿。
明教大殿內,眾人看到迴來金毛獅王謝遜紛紛上前打招唿。
張無忌臉色陰沉看著場中的明教高層“鷹野王何在!”
鷹野王看著有點陌生的外甥,連忙上前“屬下在!”
“我且問你,大都城內你帶隊都做了什麽?”
鷹野王立馬意識到自己當夜在大都城內幹的那些事,被自己這個教主外甥知道了。“城中製造混亂,為教主帶領五行旗救人撤退分散蒙古人兵力。”
張無忌厲聲質問:“那你都幹什麽?燒殺搶掠無辜百姓!楊逍你既然下令都繞過我這個教主,當初為什麽要讓我做這個教主?”
大殿內鴉雀無聲,大家都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兩人麵色如常坐著,已知道全部事情的白眉鷹王殷天正和剛迴到明教的金毛獅王謝遜。
隻見張無忌霍然站起身來,他那高大的身軀挺得筆直,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他目光堅定地環視著殿內眾人,朗聲道:“既然如此,我現在便辭去這教主之位。諸位可重新推舉出一位能讓大家都心悅誠服的教主!”話音未落,他手臂一揮,隻聽得一陣破空之聲響起,六道寒光如流星般疾射而出,“咄咄咄”六聲悶響過後,六枚聖火令已然深深地釘在了牆壁之上。張無忌看也不再看一眼,毅然決然地頭也不迴地大步走出了大殿。
範遙見狀,急忙快步上前查看。當他看清那嵌入牆中的物件時,不禁失聲驚唿起來:“聖火令!竟然是失蹤已久的聖火令!沒想到教主竟將它們尋迴了。”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驚喜和訝異。
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眾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在這時,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殷天正緩緩站起了身。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臉上雖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雙目依然炯炯有神。他微微歎了口氣,說道:“老夫如今已年事漸高,實在是力不從心了。隻想去過些安穩、閑適的日子。所以,這護教法王之位,老夫今日也一並辭去了。諸位,咱們後會有期!”言罷,他亦是步履蹣跚地走出了大殿。
而另一邊,始終沉默不語的謝遜,此刻也默默地站起身來。他一言不發,隻是用那雙失明卻依舊深邃的眼睛掃視了一下四周,然後便邁著沉重的步伐,徑直朝著殿門走去。隨著他的離去,殿內隻剩下一群不知所措的人,原本團結一致的明教眾人,此時又陷入了一片混亂與迷茫之中,宛如當初那般如同一盤散沙。
此刻,大殿之內,五行旗的總旗官與紅巾軍的頭領並肩而行,一同踏出了這莊嚴肅穆的殿門。
“韓兄啊,對於當前局勢,不知你作何看法呀?”其中一人開口問道。
被稱作韓兄之人略微沉吟片刻後迴答道:“依我之見,誠如劉先生所言那般。若要徹底推翻那殘暴不仁的元廷,恢複咱大漢昔日的榮光,僅依靠那些身居高位的權貴們怕是難以成事。如今帝星已然顯現於你五行旗之中,不知徐兄可曾尋得此人?”
那位徐姓總旗官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緩緩說道:“實不相瞞,經我多番查探,發現那銳金旗的小旗官朱元璋便是我們苦苦尋覓的帝星所在。而且,我已經同五行旗的諸位主旗官商議妥當,待返迴之後便立即脫離明教,率部與你紅巾軍合兵一處,共舉義旗!”
聞聽此言,韓兄不禁喜形於色,連忙應道:“如此甚好!事不宜遲,咱們這就前往五行旗營地,詳細商討一下兩軍合並之事。”
然而就在這時,徐兄卻突然麵露狐疑之色,似笑非笑地調侃起來:“我說老韓呐,你該不會是打著吞並我五行旗的算盤吧?”
韓兄聞言先是一愣,隨即便哈哈大笑起來,拍著徐兄的肩膀說道:“徐兄莫要開玩笑啦!咱們齊心協力前去擁戴帝星,共同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做個名垂青史的從龍之臣豈不快哉?又何必相互猜忌呢?”
話音未落,兩人相視一笑,而後大步流星地朝著五行旗營地走去,一路上談笑風生,仿佛看到了未來光明璀璨的前景正鋪展在他們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