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帝的爪牙
駕崩老皇:我靠吐血續命反仙 作者:書紮水泥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靈啟則沒有停下腳步,直接越過了他找了一個適合看風景的位置坐下,這才向身後之人開口說道:
“起來吧,吾現在已不再是皇帝了,日後別再稱吾為陛下......”
老皇靈啟緩緩地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以如今的地位,覺得似乎不當皇帝也不錯。
然而,閣主聞聽此言後,卻是出人意料地反駁起來:
“迴陛下……天下之【影爪】唯有您這唯一的皇帝,絕無第二主人!”
靈啟微微一怔,看著眼前這位忠心耿耿的閣主,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影爪乃是他當年親手創立,旨在收集情報、執行暗殺等機密任務的秘密組織。
而這些成員們,自始至終都隻效忠於他一人。
因為對於影爪來說,他們存在的意義便是為靈啟皇帝一人服務。
倘若有朝一日自己離世,那麽這個組織或許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當然,除非靈啟願意將手中的權力轉交給他人,否則影爪永遠隻會聽從他一人的命令。
不過,這個組織除了嫡長太子靈龍知曉外,靈啟從未向其他任何人透露過半點風聲。
隻是令人惋惜的是,太子靈龍自幼便體弱多病,最終還是早早離開了人世。
這不僅讓身為父親的皇帝靈啟悲痛欲絕,更是成為了間接導致他性情大變、喜怒無常的原因之一。
其實要不是負責傳話的大臣被國師殘害了,靈啟也不至於需要親自來這裏,而國師連同被殘害的聯絡人甚至都不知道影爪的存在。
感慨片刻,老皇靈啟喝了一口茶這才開口詢問道:
“血首在哪?”
“啟稟陛下,大帥他此刻不在帝都城,至於他去哪裏,臣並不知道,陛下是否要召大帥迴來!”
“不必了,此次前來,吾乃是要詳查一下全國各地軍隊大將軍的相關情報。限你在一炷香之內,將所有三品及以上級別的將軍資料統統整理好呈於吾前!”
“遵命,陛下!”
宋安輸深知此事關係重大,絲毫不敢耽擱,當即匆匆轉身離去,著手安排相關事宜。
不得不說,其辦事效率極高。
沒過多久,便有十幾本厚厚的卷宗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了靈啟麵前。
這些卷宗裏詳細記載著王朝諸位領兵大將軍的情況。
從他們日常的行蹤、接見之人,到收受的賄賂和賞賜,乃至是否存有謀逆之心等等,無一不被詳盡記錄。
靈啟目光如炬,首先伸手拿起了那本有關北境三十萬邊軍的情報。
他輕輕翻開書頁,逐頁細閱起來。
隻見其中關於大將軍善央的部分,竟是出奇的幹淨,並未發現任何他與朝臣往來過於密切的蛛絲馬跡。
有的也隻是因為糧草問題,對各地州府發布通牒,要求其按比例送來糧草。
而為了補充大軍糧食問題,北境邊軍開始頻繁對多個妖族領地發動攻擊,要求他們納貢獸肉,否則它們這些部落巢穴必將遭受屠戮。
對於北境邊軍統帥善央的行為,靈啟倒是稍稍鬆了一口氣,隻要北境邊軍不亂,仍在恪盡職守,那這個天下再亂也亂不到哪去。
為了解決北境邊軍長期麵臨的糧草短缺難題,這正是靈啟執意要求黑旗軍統帥贏仲接手管理靈原九州的關鍵所在。
畢竟隻有確保恢複對北境邊軍的物資補給,才能夠讓那些堅守邊疆、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毫無後顧之憂地戍守國門。
而隻要他這個老皇帝依舊牢牢把控著黑旗軍與北境邊軍,那麽就算其他軍團出現叛亂等不穩定因素也無需過度擔憂。
緊接著,靈啟仔細翻閱了有關黑旗軍以及其餘各支軍團的詳細資料。
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他發現總體而言,邊軍方麵並未暴露出嚴重問題。
原因所在,除了北境邊軍之外,其他的邊軍都可以從距離較近的州府獲得必要的食物供應以維持日常所需。
而朝廷則肩負起為邊軍補充軍餉及裝備的重要責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軍餉匱乏的緊急狀況,邊軍主將有權自主決定對外動兵,但事後必須如實向朝廷匯報具體行動情況及其緣由。
正因為有這樣相對靈活且合理的製度安排作為保障,當前大多軍團的局勢尚算平穩安定。
不過其中也有個別例外存在——比如關軍內部似乎正在經曆某種程度的動蕩不安,呈現出左右搖擺不定的態勢。
據影爪的情報顯示,他們已經開始暗中與各地藩王有所接觸,其真實意圖令人難以捉摸。
相比之下,府軍的情況則顯得較為簡單直接:府軍士兵們通常都會嚴格遵從所屬節度使下達的命令行事。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由於節度使之間往往因世代交好或者通過姻親關係緊密相連,這種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很可能會對他們各自的立場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當今王朝所管轄的三十六州當中,已經有多達十五個州選擇投靠至藩王旗下,並全力為他提供助力。
這些州皆靠近藩王的封地範圍,而且無一例外皆是位於邊境地帶的州府。
由於地緣相近以及長期以來的緊密聯係,它們與潘王之間的關係可謂親密無間,因此出現這樣的局麵倒也不足為奇。
然而,在眾多關軍勢力之中,唯有那足足十萬之眾的幽州軍令靈啟心生警惕,認為其可能構成潛在的威脅。
原因無他,隻因這支軍隊原先的大將軍乃是風青海。
此人戰功赫赫、威名遠揚,深受部下愛戴。隻可惜,一道突如其來的聖旨將他召迴了帝都,最終慘遭迫害致死。
令人遺憾的是,當年國師不僅殘忍地殺害了風青海,還奪走了象征著他大將軍身份的帥印。
緊接著,便迅速任命了新的統帥——林代充,接替風青海統領幽州軍。
之後,國師更是心狠手辣地對風氏一族展開了清除。
最終,風家在京城的全部二十四口人無一幸免,全都慘死在了陰暗潮濕的牢獄之中。
盡管風家已遭滅門之災,但身處幽州軍大營的風青海兒子——風尚,竟僥幸逃脫。
如今,這位風家僅存的血脈成為了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
畢竟,在幽州軍的大營裏,許多將領曾是風青海的舊日部屬。
他們感念當年大將軍的知遇之恩和悉心提攜,自然而然地願意擁護風尚作為新一任領袖。
“起來吧,吾現在已不再是皇帝了,日後別再稱吾為陛下......”
老皇靈啟緩緩地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以如今的地位,覺得似乎不當皇帝也不錯。
然而,閣主聞聽此言後,卻是出人意料地反駁起來:
“迴陛下……天下之【影爪】唯有您這唯一的皇帝,絕無第二主人!”
靈啟微微一怔,看著眼前這位忠心耿耿的閣主,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影爪乃是他當年親手創立,旨在收集情報、執行暗殺等機密任務的秘密組織。
而這些成員們,自始至終都隻效忠於他一人。
因為對於影爪來說,他們存在的意義便是為靈啟皇帝一人服務。
倘若有朝一日自己離世,那麽這個組織或許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當然,除非靈啟願意將手中的權力轉交給他人,否則影爪永遠隻會聽從他一人的命令。
不過,這個組織除了嫡長太子靈龍知曉外,靈啟從未向其他任何人透露過半點風聲。
隻是令人惋惜的是,太子靈龍自幼便體弱多病,最終還是早早離開了人世。
這不僅讓身為父親的皇帝靈啟悲痛欲絕,更是成為了間接導致他性情大變、喜怒無常的原因之一。
其實要不是負責傳話的大臣被國師殘害了,靈啟也不至於需要親自來這裏,而國師連同被殘害的聯絡人甚至都不知道影爪的存在。
感慨片刻,老皇靈啟喝了一口茶這才開口詢問道:
“血首在哪?”
“啟稟陛下,大帥他此刻不在帝都城,至於他去哪裏,臣並不知道,陛下是否要召大帥迴來!”
“不必了,此次前來,吾乃是要詳查一下全國各地軍隊大將軍的相關情報。限你在一炷香之內,將所有三品及以上級別的將軍資料統統整理好呈於吾前!”
“遵命,陛下!”
宋安輸深知此事關係重大,絲毫不敢耽擱,當即匆匆轉身離去,著手安排相關事宜。
不得不說,其辦事效率極高。
沒過多久,便有十幾本厚厚的卷宗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了靈啟麵前。
這些卷宗裏詳細記載著王朝諸位領兵大將軍的情況。
從他們日常的行蹤、接見之人,到收受的賄賂和賞賜,乃至是否存有謀逆之心等等,無一不被詳盡記錄。
靈啟目光如炬,首先伸手拿起了那本有關北境三十萬邊軍的情報。
他輕輕翻開書頁,逐頁細閱起來。
隻見其中關於大將軍善央的部分,竟是出奇的幹淨,並未發現任何他與朝臣往來過於密切的蛛絲馬跡。
有的也隻是因為糧草問題,對各地州府發布通牒,要求其按比例送來糧草。
而為了補充大軍糧食問題,北境邊軍開始頻繁對多個妖族領地發動攻擊,要求他們納貢獸肉,否則它們這些部落巢穴必將遭受屠戮。
對於北境邊軍統帥善央的行為,靈啟倒是稍稍鬆了一口氣,隻要北境邊軍不亂,仍在恪盡職守,那這個天下再亂也亂不到哪去。
為了解決北境邊軍長期麵臨的糧草短缺難題,這正是靈啟執意要求黑旗軍統帥贏仲接手管理靈原九州的關鍵所在。
畢竟隻有確保恢複對北境邊軍的物資補給,才能夠讓那些堅守邊疆、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毫無後顧之憂地戍守國門。
而隻要他這個老皇帝依舊牢牢把控著黑旗軍與北境邊軍,那麽就算其他軍團出現叛亂等不穩定因素也無需過度擔憂。
緊接著,靈啟仔細翻閱了有關黑旗軍以及其餘各支軍團的詳細資料。
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他發現總體而言,邊軍方麵並未暴露出嚴重問題。
原因所在,除了北境邊軍之外,其他的邊軍都可以從距離較近的州府獲得必要的食物供應以維持日常所需。
而朝廷則肩負起為邊軍補充軍餉及裝備的重要責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軍餉匱乏的緊急狀況,邊軍主將有權自主決定對外動兵,但事後必須如實向朝廷匯報具體行動情況及其緣由。
正因為有這樣相對靈活且合理的製度安排作為保障,當前大多軍團的局勢尚算平穩安定。
不過其中也有個別例外存在——比如關軍內部似乎正在經曆某種程度的動蕩不安,呈現出左右搖擺不定的態勢。
據影爪的情報顯示,他們已經開始暗中與各地藩王有所接觸,其真實意圖令人難以捉摸。
相比之下,府軍的情況則顯得較為簡單直接:府軍士兵們通常都會嚴格遵從所屬節度使下達的命令行事。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由於節度使之間往往因世代交好或者通過姻親關係緊密相連,這種錯綜複雜的人際網絡很可能會對他們各自的立場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當今王朝所管轄的三十六州當中,已經有多達十五個州選擇投靠至藩王旗下,並全力為他提供助力。
這些州皆靠近藩王的封地範圍,而且無一例外皆是位於邊境地帶的州府。
由於地緣相近以及長期以來的緊密聯係,它們與潘王之間的關係可謂親密無間,因此出現這樣的局麵倒也不足為奇。
然而,在眾多關軍勢力之中,唯有那足足十萬之眾的幽州軍令靈啟心生警惕,認為其可能構成潛在的威脅。
原因無他,隻因這支軍隊原先的大將軍乃是風青海。
此人戰功赫赫、威名遠揚,深受部下愛戴。隻可惜,一道突如其來的聖旨將他召迴了帝都,最終慘遭迫害致死。
令人遺憾的是,當年國師不僅殘忍地殺害了風青海,還奪走了象征著他大將軍身份的帥印。
緊接著,便迅速任命了新的統帥——林代充,接替風青海統領幽州軍。
之後,國師更是心狠手辣地對風氏一族展開了清除。
最終,風家在京城的全部二十四口人無一幸免,全都慘死在了陰暗潮濕的牢獄之中。
盡管風家已遭滅門之災,但身處幽州軍大營的風青海兒子——風尚,竟僥幸逃脫。
如今,這位風家僅存的血脈成為了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
畢竟,在幽州軍的大營裏,許多將領曾是風青海的舊日部屬。
他們感念當年大將軍的知遇之恩和悉心提攜,自然而然地願意擁護風尚作為新一任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