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李澤嶽身後的黑子眨了眨眼睛,在他的目光裏,那人就如同一柄尚未出鞘的長刀。
足夠內斂,但劍氣四溢。
柳亂目光平靜,向前走了兩步,拱了拱手,語氣平緩:“下官柳亂,見過總督大人。”
他就這麽靜靜看著眼前這位自己剛剛上任的頂頭上司,沒有過於恭敬的態度,也沒有太過冷淡,隻有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李澤嶽看著眼前這古井無波的男子,一時有些失神。
關於柳亂這個名字,他是聽說過的。
前些年京城內震驚一時的胡家滅門案,慘絕人寰,全家二十餘口無一人生還。
朝廷震怒,一位兵部侍郎全家慘死,犯人是當年十三衙門清洗江湖時刀下的餘孽,殺這名胡侍郎,是為報當年他調兵助十三衙門威壓江湖之仇。
無論理由如何,這都是對朝廷威嚴的嚴重挑釁。
當時正是柳亂接手了這個案子,一匹駿馬,千裏緝兇,硬生生在大寧邊境的萬裏黃沙中把那九品升日的兇手打斷了雙腿,帶迴了京城。
“長刀風吟嘛。”李澤嶽迴過神來,咧嘴笑道:“柳捕頭的名號,我還是聽說過的。隻是沒想到如此年輕,第一次見麵著實有些不敢相信。”
“哈哈,您說他年輕吧,再過兩年也三十歲了。可要說他不年輕吧,二十八歲的九品升日境,誰見了不得說一句年輕豪傑?”張旭笑道:
“可若是跟總督您比,他可就差了遠了,下官可是親眼見過您一拳打死那羅漢之體的武僧的,這您可不能否認啊。”
李澤嶽嘴角扯了扯:“行了行了,別說這沒用的。”
沒聽見饕餮在吊墜裏都快笑爛了嗎?
柳亂打完招唿,就重新閉上了嘴巴,他本身就不是一個話多的人,更別說對眼前這剛剛見麵,還有些不熟悉的“總督大人”了。
但,他是話少,不是傻,剛剛張旭的提醒他也聽明白了。
“人家殿下是一個能一拳打死九品武僧的。你是天才,人家更是天才,你擱這擺什麽高手臉呢。”
張旭想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柳亂忍不住笑了笑,可他的性格就是這樣,實在是不能對一個陌生人太過熱情,人家還是個皇子。
可能是職業原因吧,他總覺得那些勳貴們,沒什麽好東西。
至於眼前這個沒什麽架子,正和張旭嘻嘻哈哈著的二殿下,柳亂覺得還得通過自己的眼睛慢慢觀察一下。
柳亂就是這樣一個喜歡較真的人。
“陛下要怎麽處理那群和尚?”
李澤嶽順手撈了一個椅子坐下後,自然地盤起了二郎腿,從張旭的桌子上端起了盤點心放在自己身邊,吃了起來。
他發誓,這完全是無意識的行為。
張旭眼睛瞥見這一幕,不動聲色,迴答起來李澤嶽的問題:
“陛下對這件事的旨意按理說今日是該下來了,可今天宮裏隻送來了您要來負責咱們衙門的消息,並沒有說起相國寺的事。”
李澤嶽略一沉吟,道:“我看看他們的口供。”
一直站在屋裏的劉洋連忙上前,把那一摞文書遞給了李澤嶽。
李澤嶽接過口供,細細地翻閱了起來。
上麵寫的東西和他了解的差不多,小僧們大多不知情,知道此事的多是相國寺的大和尚及他們的幾位大弟子。
通過口供可知,相國寺每年都會將大部分香火錢和京城內的信息派人送到太覺教裏。
這種行為已經秘密進行了二十年,這二十年裏,太覺教也在持續對相國寺進行滲透,有幾個年輕弟子甚至在他們師傅不知道的情況下,也秘密成了太覺教的教眾,成為監督慧能方丈的工具。
“這太覺教,當真是有些東西啊。”
放下文書,李澤嶽揉了揉太陽穴,有些苦惱道。
“殿下,您是想對太覺教下手?”
張旭細細琢磨著,他自是知道李澤嶽的封號的,可那蜀地卻又是太覺教的老巢,這對眼前的蜀王殿下來說,屬實是有些尷尬。
可……眼前的這位殿下,到底想不想鏟除太覺教,去蜀地就藩,這還是一迴事呢。
要知道,就藩之後,可是就徹底失了名正言順繼承那把椅子的機會了。
張旭還想繼續向更大逆不道的地方思考,比如就藩後起兵勤王,清君側?
“太覺教是我朝內部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有機會的話,定是要將其鏟除。”李澤嶽略一沉吟,接著道:
“相國寺這件事情,你們覺得有沒有可以操作的空間?”
“這件事?”
聞言,張旭一下皺起了眉頭,問道:“殿下是想通過慧能大師,引蛇出洞?”
提到正事張旭還是很靠譜的,瞬間就把握到了李澤嶽的意圖。
柳亂也迴過神來,深深看了眼李澤嶽。
“沒錯,我認為相國寺此事,正是一個削弱太覺教力量的好機會。”
李澤嶽手指磕了磕桌麵,頷首道。
張旭眉頭越皺越緊:“殿下認為,此事該從何下手?”
“慧能大師的口供上,隻是承認了自己是太覺教的內應,卻並沒有說明幫助太覺教的動機是什麽。
但想起太覺教主董平前朝皇子的身份,再聯係上相國寺在前周供奉的地位,我們都不難猜出來,這位慧能大師,屬實是前周的大忠臣。”
李澤嶽站起身來,看著張旭和柳亂,認真說道:“這一點很重要,董平想要複國,推翻大寧,再造大周,人心是必不可少的。
而若是我們將慧能大師和他董平的關係通過某種方式宣告天下,人人都會得知他慧能是為前周鞠躬盡瘁的忠實臣子。這個時候,我們再向外放出要處刑相國寺這一批太覺教反賊的消息。
你說,那位董教主……是救還是不救呢?”
“這……”
張旭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急忙道:“若是不救,天下人自會認為董平是一位薄情寡義的人,連暗地裏幫他數十年的臣子都能拋棄,實在是不值得效忠;
可若是來救,就正中了我們下懷,到時便可集中精銳力量,將來人一網打盡!”
李澤嶽讚許地點了點頭:“這是陽謀,由不得他不接招。”
足夠內斂,但劍氣四溢。
柳亂目光平靜,向前走了兩步,拱了拱手,語氣平緩:“下官柳亂,見過總督大人。”
他就這麽靜靜看著眼前這位自己剛剛上任的頂頭上司,沒有過於恭敬的態度,也沒有太過冷淡,隻有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李澤嶽看著眼前這古井無波的男子,一時有些失神。
關於柳亂這個名字,他是聽說過的。
前些年京城內震驚一時的胡家滅門案,慘絕人寰,全家二十餘口無一人生還。
朝廷震怒,一位兵部侍郎全家慘死,犯人是當年十三衙門清洗江湖時刀下的餘孽,殺這名胡侍郎,是為報當年他調兵助十三衙門威壓江湖之仇。
無論理由如何,這都是對朝廷威嚴的嚴重挑釁。
當時正是柳亂接手了這個案子,一匹駿馬,千裏緝兇,硬生生在大寧邊境的萬裏黃沙中把那九品升日的兇手打斷了雙腿,帶迴了京城。
“長刀風吟嘛。”李澤嶽迴過神來,咧嘴笑道:“柳捕頭的名號,我還是聽說過的。隻是沒想到如此年輕,第一次見麵著實有些不敢相信。”
“哈哈,您說他年輕吧,再過兩年也三十歲了。可要說他不年輕吧,二十八歲的九品升日境,誰見了不得說一句年輕豪傑?”張旭笑道:
“可若是跟總督您比,他可就差了遠了,下官可是親眼見過您一拳打死那羅漢之體的武僧的,這您可不能否認啊。”
李澤嶽嘴角扯了扯:“行了行了,別說這沒用的。”
沒聽見饕餮在吊墜裏都快笑爛了嗎?
柳亂打完招唿,就重新閉上了嘴巴,他本身就不是一個話多的人,更別說對眼前這剛剛見麵,還有些不熟悉的“總督大人”了。
但,他是話少,不是傻,剛剛張旭的提醒他也聽明白了。
“人家殿下是一個能一拳打死九品武僧的。你是天才,人家更是天才,你擱這擺什麽高手臉呢。”
張旭想說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柳亂忍不住笑了笑,可他的性格就是這樣,實在是不能對一個陌生人太過熱情,人家還是個皇子。
可能是職業原因吧,他總覺得那些勳貴們,沒什麽好東西。
至於眼前這個沒什麽架子,正和張旭嘻嘻哈哈著的二殿下,柳亂覺得還得通過自己的眼睛慢慢觀察一下。
柳亂就是這樣一個喜歡較真的人。
“陛下要怎麽處理那群和尚?”
李澤嶽順手撈了一個椅子坐下後,自然地盤起了二郎腿,從張旭的桌子上端起了盤點心放在自己身邊,吃了起來。
他發誓,這完全是無意識的行為。
張旭眼睛瞥見這一幕,不動聲色,迴答起來李澤嶽的問題:
“陛下對這件事的旨意按理說今日是該下來了,可今天宮裏隻送來了您要來負責咱們衙門的消息,並沒有說起相國寺的事。”
李澤嶽略一沉吟,道:“我看看他們的口供。”
一直站在屋裏的劉洋連忙上前,把那一摞文書遞給了李澤嶽。
李澤嶽接過口供,細細地翻閱了起來。
上麵寫的東西和他了解的差不多,小僧們大多不知情,知道此事的多是相國寺的大和尚及他們的幾位大弟子。
通過口供可知,相國寺每年都會將大部分香火錢和京城內的信息派人送到太覺教裏。
這種行為已經秘密進行了二十年,這二十年裏,太覺教也在持續對相國寺進行滲透,有幾個年輕弟子甚至在他們師傅不知道的情況下,也秘密成了太覺教的教眾,成為監督慧能方丈的工具。
“這太覺教,當真是有些東西啊。”
放下文書,李澤嶽揉了揉太陽穴,有些苦惱道。
“殿下,您是想對太覺教下手?”
張旭細細琢磨著,他自是知道李澤嶽的封號的,可那蜀地卻又是太覺教的老巢,這對眼前的蜀王殿下來說,屬實是有些尷尬。
可……眼前的這位殿下,到底想不想鏟除太覺教,去蜀地就藩,這還是一迴事呢。
要知道,就藩之後,可是就徹底失了名正言順繼承那把椅子的機會了。
張旭還想繼續向更大逆不道的地方思考,比如就藩後起兵勤王,清君側?
“太覺教是我朝內部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如果有機會的話,定是要將其鏟除。”李澤嶽略一沉吟,接著道:
“相國寺這件事情,你們覺得有沒有可以操作的空間?”
“這件事?”
聞言,張旭一下皺起了眉頭,問道:“殿下是想通過慧能大師,引蛇出洞?”
提到正事張旭還是很靠譜的,瞬間就把握到了李澤嶽的意圖。
柳亂也迴過神來,深深看了眼李澤嶽。
“沒錯,我認為相國寺此事,正是一個削弱太覺教力量的好機會。”
李澤嶽手指磕了磕桌麵,頷首道。
張旭眉頭越皺越緊:“殿下認為,此事該從何下手?”
“慧能大師的口供上,隻是承認了自己是太覺教的內應,卻並沒有說明幫助太覺教的動機是什麽。
但想起太覺教主董平前朝皇子的身份,再聯係上相國寺在前周供奉的地位,我們都不難猜出來,這位慧能大師,屬實是前周的大忠臣。”
李澤嶽站起身來,看著張旭和柳亂,認真說道:“這一點很重要,董平想要複國,推翻大寧,再造大周,人心是必不可少的。
而若是我們將慧能大師和他董平的關係通過某種方式宣告天下,人人都會得知他慧能是為前周鞠躬盡瘁的忠實臣子。這個時候,我們再向外放出要處刑相國寺這一批太覺教反賊的消息。
你說,那位董教主……是救還是不救呢?”
“這……”
張旭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急忙道:“若是不救,天下人自會認為董平是一位薄情寡義的人,連暗地裏幫他數十年的臣子都能拋棄,實在是不值得效忠;
可若是來救,就正中了我們下懷,到時便可集中精銳力量,將來人一網打盡!”
李澤嶽讚許地點了點頭:“這是陽謀,由不得他不接招。”